一带一路战略介绍

时间:2019-05-15 04:1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带一路战略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带一路战略介绍》。

第一篇:一带一路战略介绍

一带一路战略介绍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历史背景

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2]

陆上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洛阳,经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2]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 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3]。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4]。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3] 中

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扬州、福州等其他支线港组成。

概念由来

总书记的战略眼光: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4年11月8日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他在《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中国愿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一带一路”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

2014年11月11日,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发展设想,会议就《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达成共识。《亚太自贸区互联互通蓝图》或将作为领导人会议宣言的四份附件之一向社会公布。在硬件互联互通方面,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和其他方式提高基础设施融资;发展更新包括交通、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在制度互联互通方面,应对贸易便利化、结构性和监管改革、交通物流便利化问题。2020年实现各经济体经商成本节约25%,通商效率和便利度提高25%的目标。[6]

2014年12月16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计划制定《中国-中东欧国家中期合作规划》。

战略意义

多边合作的契机: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2014年4月10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开启了“一路一带”战略。[8] 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2.0版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深度合作。

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

“一带一路”有望构筑全球经济贸易新的大循环,成为继大西洋、太平洋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地区覆盖总人口约46 亿(超过世界人口60%),GDP 总量达20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1/3)。区域国家经济增长对跨境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2000年各国平均外贸依存度为32.6%;2010年提高到33.9%;2012年达到34.5%,远高于同期24.3%的全球平均水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2013年期间,全球贸易、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7.8%和9.7%,而“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同期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1%和16.5%;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10-2013年期间,“一带一路”对外贸易、外资净流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9%和6.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6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近1万亿美元,我国同沿线65个国家中投资49个国家,共计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

第二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及战略分析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促进亚欧国家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利用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带动中国腹地地区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核心,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化全球贸易合作。中国建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保证资金融通,确保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间合作扫清交通障碍。“一带一路”包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础建设

引言:

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根据《愿景与行动》,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像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1]。“一带一路”通过联系欧亚非大陆和附近的海洋,使得“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在经济上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这表明中国期待全球经济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国家一同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政治格局做出贡献。这表明中国国际政治外交上的转变,又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到现在政治的制定着,改变了西方政治霸权的格局,为亚洲国家能争取平等的机会。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发展的同时,也让周边国家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给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提供的契机。战略分析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5%左右;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5%。到2013 年,中国 GDP 占世界的份额已上升到 12.3%,出口额所占比重上升到12%。相应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这是中国经济的奇迹,也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中国伟大复兴的时刻正在到来。“一带一路”是国家顶级战略,从它萌芽至今,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国家间合作加深,未来成果将更加显著。

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沿着两条历史之路,丝绸之路以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市。丝绸之路带动了我国腹部经济发展,将成为改善东西部经济差距,使得我国内陆地区能克服地理区位的阻碍,借助“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3]。“一带一路”利用各区域及其毗邻国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为后盾,开展全方位的开放。

第1页(共5页)

图1.“一带一路”路线图

表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1)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开发。我国内陆将建成以新疆和福建为“一带一路”核心区[4],利用陕西和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来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5]。兰州、西宁打通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内蒙古联通俄蒙,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2)西南地区开发方案。广西位于海上丝绸带上,利用东盟国家陆海相邻,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6]。云南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心。西藏加强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3)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发挥后台作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沿海城市地理优势,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4)欧亚国家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来。习近平主席出访欧亚国家,许多国家表示愿意支持与参与“一带一路”,与14个国家签署自贸协定,与中印缅孟合作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7],“中巴经济走廊”是重要组成部分[8]。

战略成果

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取得五方面的成果。(1)政策沟通。我国有293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264个分布在沿海、沿边地区,第2页(共5页)内陆地区口岸只有29个。我国将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将根据于不同区域开放型经济,形成陆海空统筹、东中西互济模式的对外开放,并拓展外贸增长空间来提升外贸发展潜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目前与多国签订了协议:中俄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7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5国开展海洋领域合作,2国表示完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2)设施联通。与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制定良好的对接体系。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保障“一带一路”沿线交通顺畅。现有的成果:中俄同江铁路桥,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中哈连云港为物流合作基地,建设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

(3)贸易畅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占中国贸易总额比例逐年增大,2001年的16.5%增长到2014年的26.0%。其中出口比例从2001年的 14.5%增长到 2014 年的 27.2%,几乎增长了一倍,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大于中国出口对其依赖程度[9]。国内腹部地区经济也取得显著的发展,经济增速十分明显。新疆地区以其地理优势作为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一带一路”中收益极大。新疆近年来GDP持续增加,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GDP。2015年新亚欧大陆桥是建设重点,新疆收益许多。

图2.新疆2009-2014年GDP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3页(共5页)

图3.新疆2009-2014年GDP增长率和全国平均GDP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新疆2009-201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美元)

(4)资金相通。“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之间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便于合作国家之间金融合作。同时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要加快。“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共同推进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

(5)民心相通。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巨大,各国家相互尊重各国习俗,人民之间相互团结,才能使“一带一路”得到国家人民真心拥护和支持。各国做出许多贡献:累计向沿线有关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1.8万名,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中哈吉联合申遗成功、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

(6)生态环境保护。中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环保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带一路”加大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创造绿色丝绸之路[4]。与9国签署关于河流、林业、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东盟国家签订了有关环保的合同:《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5)》、《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

第4页(共5页)结论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有许多经验,“一带一路”实施以来建树颇丰,随着合作加深将继续带给中国和合作的国家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加深亚洲人民之间的感情,欧亚大陆将联合一个整体,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福利。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3-28 [2]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地理科学进展.2015-5 [3]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 [4]冯瑾,姚彤.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乌开幕[N].新疆日报,2014-06-27(1)[5]赵正永.向西开放:西部大开发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3-10-9(7)

[6] 陈武.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4-01-15(7)

[7]赵明昊.习近平逐渐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N].人民日报,2014-06-11(1)[8]杜尚泽,赵成.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2014-05-23(1)[9] 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

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第5页(共5页)

第三篇: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专题六: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专题导入】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媒体界、学术界和政策界占据压倒性的观点是认为该倡议将会造福沿线国家,相关国家也一定会欢迎该倡议并将采取积极的对接行动。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综合国内外媒体发布的新闻来看,沿线国家的政府、学界、媒体、企业和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态度是存在分歧的,有的分歧还很严重;而且不仅不同国家之间有分歧,即使同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党派、阶层、行业之间也有分歧。例如东欧地区对“一带一路”态度普遍比较积极,波兰尤其如此。渝新欧、义新欧等国际货运班列沿线的波兰港口城市是最大获益者,贸易量上升、就业机会增加,波兰人对这种经贸模式的创新相当认可,学界对“一带一路”的反应也颇为热烈,已经发表数篇学术文章,积极评价“一带一路”。而德国,由于经济结构更为复杂,中国企业数量更多,当地人对“一带一路”已经不觉得新鲜。德国人对身边日益增多的中国企业和华人已经习以为常,当然他们仍然十分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但是,“一带一路”在一些北欧国家受到的关注并不高,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新鲜的概念,而欧盟内部也没有足够关注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的倡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詹姆斯·雷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的新模式、新战略,“令人激动”,美国没有加入亚投行犯下一个“战略错误”,延误了自身的发展机遇。

总之,从经济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是一种互利合作的经济交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贸易和投资越多,双方获益越多,就会有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

知识链接:

1.“一带一路”: 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2.渝新欧: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国家海关总署及途经各国加强合作的高铁线路,是在原新欧亚大陆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运行路径从重庆始发,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我国边境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2012年这条国际大通道继续西进,从德国的杜伊斯堡西延至比利时的安德卫普——整整延长202公里,将欧盟总部所在国比利时与重庆直接相连。是重庆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产品、机电产品、汽车配件快速运往欧洲新的战略通道,该线路运行费比航空节 1 省、运到时限比海运缩短、安全性高、通关更便捷。

3.义新欧:义新欧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与西班牙,目前(201年)世界上最长的货运火车路线。铁路线穿越7个国家,全长13000多公里,运行时间约21天。义新欧铁路在境外铁路进行3次换轨,分别在哈萨克斯坦、波兰、法国与西班牙交界的伊伦。该线路由浙江义乌出发,境内途径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和新疆,境外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和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义新欧”班列是义乌市乃至浙江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为中国小商品出口欧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高效、便捷物流通道。它不仅可以降低商品的进出口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更让义乌的中国制造多了一条走向世界的便捷之路。

【热点呈现】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4月,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两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顺利,取得重要进展,正逐步由蓝图变为现实。

一是顶层设计顺利完成。经国务院授权,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面完成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地方实施方案与国家规划的衔接工作,有序推进了各部门制定实施方案,编制了科技合作等一批专项规划。

二是合作共识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蒙古“草原之路”、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相互衔接。我国与土耳其、波兰等约30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全力打造“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推动中蒙俄、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在习近平主席访巴期间签约项目达300亿美元。中印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效显著,雅万高铁作为标志性项目正式开工。

三是投资贸易蓬勃发展。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我国已同10个国家签署国际产能合作协议,中哈产能合作协议总投资超过230亿美元。中老铁路正式动工,中泰铁路举行项目 2 启动仪式,瓜达尔港等重大项目正协调推进。中白工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及中老、中越、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也进展顺利。

四是国内各方积极行动。各部门普遍建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制定了相应配套措施。海关“三互”大通关改革已覆盖全国。专项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10项税收政策、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出台。《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年)》印发实施。丝路基金全面启动运行,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在沿线业务进一步扩大,金融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增强。

知识链接:

1.蒙古“草原之路”:是为了对接把握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机遇,蒙古国打造的中俄蒙经济走廊,被称为“草原之路”。“草原之路”计划由5个项目组成,总投资约500亿美元,项目包括连接中俄的997公里高速公路、1100公里电气化铁路、扩展跨蒙古国铁路以及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等。

2.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2014年,哈萨克斯坦制定了“光明之路”计划,致力于在哈萨克斯坦国内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涉及交通、工业、能源、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哈萨克斯坦预计在2015到2017年期间投资90亿美元用于实施“光明之路”计划。“光明之路”与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高度契合,中国政府在多个场合给予了肯定与支持。

3.“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指的是加强陆海通道建设。其中,“六廊”指的是六大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积极规划的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而“六路”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包括公路、铁路、空路、水路、管路、信息路;“多国多港”则指的是在海陆这两个方向上,选择一些重要国家和港口作为支撑点。

【热点解读】

一、“一带一路”的使命承载

如果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国内战略抓手的话,那么,“一带一路”则是延伸到国外市场的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寄托,它不仅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国经济“走出去”的质量,也直接彰显与决定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提升本领与水平。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向与升级: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按照“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顶层设计计划,2014年7月,中国已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共同发起了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该银行总部设在上海,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国平均出资。3个月后,由中国倡导发起,包括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共同组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久,印度尼西亚加入,成为亚投行第22个创始成员国。亚投行的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500亿美元,持股50%。2016年1月16至18日,由中国倡议成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举行开业仪式。与此同时,中国还设立了一只规模达l千亿元(约合163亿美元)的基金,即 “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无论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或者是丝路基金,共同的目的就是通过支持所在区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公路、通信管网、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实现中国的资本输出。诚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中国这只大鹏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行得更高、更远。有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GDP已占到全球GDP的13%,同时拥有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走过了通过 3 出口为全球各国提供廉价消费品的一段漫长历程之后,中国对外贸易必然自动地发生转向与升级,即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外部市场旺盛的需求构成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每年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需求约在1万亿美元左右,同时,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年到2020年,亚太地区约有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另据世界银行测算,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要量是70万亿美元,平均每年4万亿美元。然而,这些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无一例外地存在资金短缺的困扰,同时,发达国家由于身陷主权债务的泥潭无法拉动全球增长,但中国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用来对外投资,支持相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据世界银行估计,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0%,GDP增长率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显然,“一带一路”在造福沿途各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中国资本输出的大动脉。

(二)“一带一路”下的资本输出特点:带动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双重出口。与传统的商品出口以制成品贸易出口为主要特征完全不同,“一带一路”下的资本输出可以带动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双重出口,从而有效化解中国过剩的产能。以高铁为例,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需建铁路总长为1万公里左右,而铁路行业的钢材需求量占钢铁需求总量的3%左右,修建一公里高铁需要钢材3000吨,是修建普通铁路的十倍,这样,高铁出口就可以帮助国内钢铁行业消耗一些过剩产能。除了带动国内企业加快“去产能”的脚步外,“一带一路”还能有效提升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如通过高铁输出,不仅可以拉动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集成电路制造、光电显示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出口,还能输出中国标准与技术,从而增大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

而且“一带一路”并不仅仅停留在资本输出层面,而是要以“一带一路”为纲,张自由贸易区之目,即“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资料显示,截止2015年3月,中国在建自贸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均已实施;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8个,涉及23个国家。从已经在建和实施的自贸区看,无论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新加坡、中国与巴基斯坦、中国与冰岛,还是即将落地的中韩自贸区以及RCEP(10+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都处于“一带一路”之上。从周边国家开始扩散,在“一带一路”上延伸,未来更多打上中国标签的自贸区会如同璀璨的群星遍布于世界经济浩大版图的各个方位。

(三)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4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规模稳步上升。2014年,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对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结算金额1865.6亿元,同比增长117.9%;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人民币结算金额8620.2亿元,同比增长92.4%。人民币开始成为中国政府部门涉外经济统计、核算、管理中的计价货币。

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也逐步扩大。截至2014年末,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银行的非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2830亿元,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9867亿元,人民币国际债券未偿余额5351.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4月末,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6667亿元。

人民币国际合作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5月底,人民银行已经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的实质性动用明显增加;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地,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货币。

更为重要的是,首只规模为30亿元的人民币主权债券于2014年10月经过英国政府发 4 行,这也是首只由西方国家发行的人民币主权债券,同时是全球非中国发行的最大一笔人民币债券。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女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宣布,人民币将作为第五种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起构成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一“历史性”的决定,是中国经济与金融实力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将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也将助推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有了国际化日渐提高的人民币这一战略资产保驾护航,“一带一路”的推进与施展自然就会变得更有底气与更富神韵。

知识链接:

1.RCEP:RCEP是英文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缩写。它是东盟国家近年来首次提出,并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是成员国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RCEP的主要成员国计划包括与东盟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即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东盟10国与这6个国家分别签署了5份自由协定,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共同与东盟签署的一份自贸协定。组建RCEP目前计划是这16个国家,东亚峰会另外两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因现没有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所以不在RCEP成员国计划范围之内。东盟计划待16个国家将RCEP建到一定程度后,再商谈美国、俄罗斯加入事宜。

RCEP的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还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领域,自由化程度将高于目前东盟与这6个国家已经达成的自贸协议。RCEP拥有占世界总人口约一半的人口,生产总值占全球年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2.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离岸市场,是指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离岸市场提供离岸金融业务: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的业务称为离岸金融业务。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之前,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有一个交易的市场,这样才能够促进、保证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

3.特别提款权(SDR):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最早发行于1970年。特别提款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最初发行时每一单位等于0.888克黄金,与当时的美元等值。发行特别提款权旨在补充黄金及可自由兑换货币以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特别提款权的价值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这四种货币所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当期汇率确定,所占权重分别为48.2%、32.7%、11.8%和7.3%。北京时间 5 2015年12月1日,IMF宣布把人民币纳入SDR。

二、“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国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二)“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第一,地缘政治风险。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第二,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往往来自国际金融形势的动荡与变化,比如美联储对量化宽松的退出和欧洲、日本央行对量化宽松的扩大就使得国际货币市场动荡不定、难以预测;许多国家的债务膨胀又高于GDP增长,债务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国际性的汇率波动及部分国家的债务增长都会给中国的对外投资与合作带来金融风险。

第三,其它非经济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在美欧等国家看来,“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也许不是互利共赢,而是新的竞争与威胁,并因这一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导致针对中亚市场的争夺与对抗。尤其是美国出于霸权心态的驱动,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的这一战略实施进行遏制,也会为“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带来风险,从而对“一带一路”战略新格局的形成造成阻滞。

第四,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风险。事实上,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 6 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知识链接: 1.三、国际社会主要国家对亚投行的立场变化

(一)中国政府对亚投行的立场转变。

仔细考察2015年中国对亚投行立场的变化,可见如今的亚投行已迥异于当初中国设想的亚投行,中国创建亚投行的动机因受国际社会影响正在发生改变。这反映在一系列问题上,包括会员资格、出资金额、否决权和亚投行与中国自身经济目标的联系等问题。

首先,中国对亚投行会员资格的立场前后变化很大。最初,它并未计划让亚洲以外的国家加入。但是欧洲的热情令中国惊喜。中国政府迅速调整立场,欢迎欧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申请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以争取更大的国际支持。

其次,亚投行已成为多边开发银行,这与中国最初设想的大相径庭。中国政府最初认为,该银行要么是本国的援助机构,要么是负有某种政策职责的商业银行。但最终按照章程,亚投行将是多边开发银行,中国发挥重要、但非主导作用。这令亚投行成为不得不创造收益的“准商业银行”。

再次,对中国在亚投行否决权的担心一直在减缓。2014年首次签署谅解备忘录时,中国计划出资50%,许多人认为这将转化成绝对否决权。但随着更多国家加入,中国把出资比例减少到约30%,投票权降至26.06%。亚投行不能避免中国政府的特殊影响和特权,但国际监督压力及中国政府对声誉的爱惜和对国际承认的渴望,也会对亚投行的运作产生重大影响。

最后,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亚投行推进自身利益。中国当初最具争议的目标之一——推动出口以吸收国内过剩产能遭到很多国家的质疑。现在,这种提法已经逐渐从政府声明和媒体报道中消失了。

(二)美国对亚投行的态度转变。

在如何对待中国牵头筹建的亚投行的问题上,美国至今没有“宽阔的太平洋可以容下中美两个大国”的胸怀,不仅持否定态度,也反对其盟国加入。2014年,为了阻止韩国和澳大利亚加入亚投行,美国不断游说两国政府,并牵强附会地将亚投行与地区安全保障体系联系起来,最终导致韩澳两国临阵变卦,没有参加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签署共同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的仪式。

美国政府官员多次以对亚投行内部管理机制、项目审核透明度以及投资项目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标准有疑虑为由,反对设立亚投行。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经不起推敲。亚投行当时还处于筹备中,内部管理章程草案还没出来,管理机制的问题从何谈起?亚投行还没有开业,更谈不上有任何项目了。凭空推断亚投行投资项目环境和社会评估可能不符合国际标准,也完全是没有事实依据先入为主的偏见。美国对亚投行持否定态度的真实原因,是要继续维持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治理构架,不愿看到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影响其一枝独秀的世界领导地位。

但是,随着关键盟友英国、德国和法国列队申请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亚投行可能增强新的联盟关系,弱化现有国际机构的地位成为美国政府的心头大患。为此,在盟友纷纷倒戈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之际,美国政府开始提议,亚投行与美国支持的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美国之所提出合作,原因在于美国不希望亚投行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工具。2015年4月28日,奥巴马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美国“从来没有”反对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但是它需要高标准和透明度。这说明美国不得不重新调整对亚投行的立场。

(三)日本对亚投行的态度纠结。

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30日报道,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表示,他已经与日本商界人士达成一致,日本可能在6月前与中国签约,成为亚投行成员国。但话音刚落,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马上对此予以否认,说日本驻华大使并未表示日本将加入亚投行。另据日本共同社3月31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在东京表示,日本“没必要着急加入”亚投行,对亚投行在组织运营及融资审查体制等方面仍存有疑虑,同时还表示“美国应该了解日本是可信赖的国家了吧”。

以上不难看出,日本的心态是纠结的:加入吧,美国都还没有加入,只是一个表态,将与亚投行进行合作。不加入吧,眼瞅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连昔日美国的“铁杆兄弟”英国等西方盟国都不听美国招呼,纷纷加入。日本心理委实也着急得很,但碍于面子,以及急于表白对美国的忠心,所以来个折中的说法“不着急加入”。客观地说,日本这个策略可进可退,现在不加入,不等于以后不加入,为以后加入留下了一个活口。

综合分析,日本加入亚投行恐怕是迟早的事,原因很简单,注重经济利益的日本,在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没有理由面对如此巨大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蛋糕”而无动于衷,况且,无论在技术、经验、资金等各个方面,日本的竞争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何时加入,这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美国因素,美国若加入,日本必紧随其后。二是日本自身因素,日本不得不防着美国一手,即像当年事先未和日本沟通,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突然访华,解冻对华关系,給日本外交造成巨大被动一样,日本迫切需要美国在亚投行问题上与其充分协商,因为倘若美国背着日本来个突然袭击,日本着实伤不起。三是中日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是日本安倍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各国密切关注着安倍的讲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倍讲话对历史观的反思程度可能影响着日本加入亚投行的进程。

四、亚投行助力“一带一路”

为什么众多欧洲国家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经济秩序里?首先应该是对中国的信任。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消费能力也极其强大。加强与这样一个大国的联系绝对有利无害。而另外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利益。英国首相卡梅伦也表示,英国决定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符合自身国家利益。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年到2020年,亚太地区约有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领下,这背后意味着有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盈利空间。

目前,“一带一路”已经有一些项目取得了突破。在东南亚,如中缅铁路、公路、皎漂港及特区、西哈努克港及开发区、中老泰铁路、印尼港口及开发区、泰国罗勇工业区。中亚方向有中吉乌铁路、中塔公路二期以及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D线。东北亚方向则包括中俄东线、西线天然气管道。南亚方向为中巴公路、核电厂、工业园区等。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将实现与中亚、西亚和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及战略通道合作。

英国,以及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加入到“亚投行”里来,无疑是从政治战略角度上看到了亚太互联互通所展现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建构更紧密、更互惠的双边与多边关系。而“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的互联互通、金融等领域合作关系,其在经济、产业上所蕴含的的巨大战略价值,可以说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一块最吸引人的“大蛋糕”了。当前,欧洲经济正在经历一个比较艰难的时期,欧洲经济相当低迷。而在此形势下,只有向外寻求出路,因此与亚洲国家合作绝对是个明智之举。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可以在“一带一路”中寻求机会,能够为欧洲企业创造机会,给欧洲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亚投行本身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更多的发达国家加入亚投行,有助于提高亚投行的内部治理水平,增强信用度和抗风险能力,更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全球金融体系建设。亚投行的设立及未来运作,将大大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换个角度来说,中国“一带一路”这个大战略思维,其实质影响力已经在持续上升。在 8 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的理念下,“一带一路”带来的磁吸效应越来越强,并不断释放新的活力。一些发达国家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说明他们已经开始以一种更理性、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已确立并实施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并愿意通过深化金融合作,占有共同发展的先机。【问题思考】

1.试分析美国与日本是否会加入亚投行,并说明理由。2.亚投行+一带一路=? 【资料扩展】

1.张丽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系列报道《一带一路共建繁荣》,央视新闻联播 3.视频《亚投行》

4.视频《深度国际:入围亚投行》2015-04-03 5.视频《时事大破解: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及亚投行机遇》2015-04-03

第四篇:简述“一带一路”战略

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概念含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串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欧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应运而生,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展开空间,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提出“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

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意义”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共赢战略,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肩负着三大使命: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13] 世界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3] 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国推动的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潜台词是大家好好合作、好好玩耍、好好过日子。中国的这种态度,在2014年5月的亚信峰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明确表示要在2014年到2016年中国作为亚信主席国期间,推动建立“亚洲人的亚洲”,要将亚信平台变成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总平台。

第五篇: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班级:地质工程14-1 姓名:杨学帆 学号:201401030128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 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3年9月、10月,总书记分别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新时期优化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层次和拓宽合作领域的重要指针。关键字:一带一路

经济发展

正文:

一、“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串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展开空间,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二、“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主要战略问题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在产能方面,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

在资源方面,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其次,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第三,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第四,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展望2015年乃至以后更长的时间,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四、“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统筹区域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构想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东西部经济的新一轮崛起。“一带一路”的实施,将有助于东部地区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快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吸收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扩大内需促增长。“一带一路”战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必将吸引大批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并因此而促进金融、贸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沟通各大城市,大量的贸易往来也必将促进周边城市的基础建设、金融贸易、商业地产的发展,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合作。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中国企业应提高自身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坚持“走出去”方针,将产品热销海外。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将有利于缓解生产过剩的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应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促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的正确决策,对我国东西部地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影响我国的内需及对外开放水平,改变经济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建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义深远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剧锦文

经济日报 2015/4/2 第13版

【3】 安树伟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2015年第4期

下载一带一路战略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带一路战略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大全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形式与政策 学生:郑精 班级:电信理1404 学号:0121414680410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

    一带一路战略极具延展性

    “一带一路”战略极具延展性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为中国同周边国家加强交流,共同发展,拉动内需指明了方向,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战略支点。近期,本刊记者带着相关问......

    一带一路战略(合集5篇)

    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

    一带一路战略风险(精选)

    一带一路战略风险 一带一路改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版图的战略,至少需要10年谋划、经营,战略风险是多重的: 一、中国的战略扩张。包括战略投入与战略补给两大风险。一带一路沿岸、......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 2014年05月15日 0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潘旭涛 杨 瑶 字号 历史深处,帆影幢幢、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一路播撒文明、传播和平,繁荣着沿途......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概念 “一带一路”,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

    一路一带国际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情况下,根据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

    一带一路战略考点梳理(5篇)

    材料: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不久后,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