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

时间:2019-05-15 04:4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地区“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地区“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

第一篇:农村地区“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

绵阳师范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 目农村地区“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

浅析—以四川省通江县为例 专 业 社会工作

院 部 法学与社会学院 学 号 2005160077 姓 名 杨 静

指 导 教 师 张江甫

答 辩 时 间 2009年5月

论文工作时间:2008年11月 至 2009 年 5月

农村地区“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浅析

—以四川省通江县为例

学 生:杨 静 指导老师:张江甫

摘 要:截止目前,全国全面实施农村“低保”政策的省份已经达到27个。受保人群达到1815万人,这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农村“低保”政策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实施“低保”政策是绕开了各种限制性因素,直接让农民真正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提供了一条可行选择渠道,是一种“双赢”的结局。但是,由于农村“低保”政策还处于初步实施阶段,特别是在西部农村地区,“低保”存在更突出的问题。例如,通江县农村老年保障存在诸多缺陷,加之农村社会“低保”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所以在农村社会保障系统中出现了“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对通江县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保障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对农村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值得关注。要解决“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这个问题,还得从完善通江县农村老年保障和农村“低保”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农村地区 低保 老年保障 社会保障

Underdeveloped Rural ‘erroneously low when the Old

Age Security’ Analysis

—Take Tongjiang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Undergraduate:Yang Jing Supervisor:

Zhang Jiangfu Abstract:To dat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rural “low” policy of the province has reached 27.Insured group reached 18.15 million people, this is the last century began to explore in the rural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security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nimum” policy achievements.The implementation of “minimum” policy is to bypass a variety of limiting factors, the real enjoyment of the farmers directly the fruit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as provided a viable alternative channels, is a “win-win” outcome.However, due to the “minimum” policy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implementation phase,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in underdeveloped western regions, “low” there is a more prominent problem.For example, Tongjiang County,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of old age security, in addition to the rural community “low”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also facing challenges, so in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 “misuse of the low when the Old Age Security” phenomenon.While this phenomenon Tongjiang County, the economic security of older persons in rural areas have had some positive effect, but the entir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arising from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ven more cause for concern.To resolve “misused to low when the Old Age Security,” this issue will have to improve the Tongjiang County from the old age security in rural areas and rural areas, “minimum” two-pronged.Key words:less-developed western part of old age security in rural areas low social security

目 录

一、“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提出的背景、价值.............................1

(一)“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提出的背景.............................1 1.农村“低保”与老年保障......................................1 2.通江县 “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现象的表现.....................1

(二)研究价值....................................................2 1.实际价值....................................................2 2.理论价值....................................................2

二、“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分析.....................................2

(一)通江县农村“低保”实施现状..................................2

(二)“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现象产生的原因.........................3 1.通江县农村老年保障实施情况方面的不足导致问题产生............3 2.通江县农村“低保”工作在运作方面的不足导致问题产生..........4

(三)“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产生的影响.............................4 1.正面效应....................................................4 2.负面效应....................................................5

三、对策建议..........................................................5

(一)在一定时期内允许这种现象存在................................5

(二)民政工作人员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低保”工作......6 1.在“入保”程序方面,民政工作人员要严肃态度..................6 2.除了必须完善“低保”政策和运行机制以外,通江县需健全农村老年保障的政策法规................................................6

四、小结..............................................................6 注 释..............................................................7 参考文献..............................................................8 致 谢..............................................................9

一、“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提出的背景、价值

(一)“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提出的背景

1.农村“低保”与老年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健全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1]

本文所要讲的老年保障主要是指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老年保障中的经济保障部分。主要目的是让满足条件的人在年老后能够维持基本生活。

由此可见,老年保障和农村“低保”都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但 “低保”和老年保障在保障对象方面不同:“低保”以户为单位,保障农村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只有条件具备的家庭才能够享受低保政策;而老年保障的对象是农村所有的老年人,不管是贫是富都要保障。因此在进行分析研究的时候,不能把老年保障和农村“低保”两个概念相混淆。

2.通江县 “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现象的表现

(1)通江县2008年7月收集的13000份“农村低保申请审批表”的分析结果显示:很多农户在申请“低保”时把自己、年幼子女与老年人分开户口,单独由老年人申请低保。例如通江县泥溪乡大柏树村四组,有46户共210人,其中家有老年人的共23户,老人和子女分开住的3户,其余20户都是老年人和子女同住。2008年7月份大柏树村四组上报“低保”户共3户,然而这三户中并不包括独立居住的三户,有两户都是老年人和子女同住的家庭。这两户家庭有一共同特点: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家中只剩下老年人,且年龄都在65岁以上,生活困难。这说明在通江县确实存在“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的现象。

(2)对通江县城乡社会救助中心负责人的访谈:因为“低保”也是要求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申报,所以有的对象就钻政策的空子,与子女或父母分开户口申报“低保”。县民政局城乡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D:很多农户单独把家中老年人作为保障对象申报上来,真的以为低保就是养老吗?新场乡,起码一半都是这样的......”!这也反映出县民政干部在审批材料过程发现的问题:许多农户还不知道农村“低保”的具体含义,就以老年人的名义开始申请这项惠民政策了。

(3)实地调查过程中的农户口述内容也反映了这个问题:泥溪乡X(电话访问):“我们拖儿带女在外打工,全部的钱都用来送小孩读书了,没有钱给老年人!老年人用钱问题一解决,我们就放心了!”广纳镇L:“我的三个儿子都在新疆打工,把孙子留在家里由我们养,他们每年寄回家的钱连小孩读书都不够,现在我们勉强还能做农活,吃饭不愁,但上年纪了,一年不如一年,要是把我们老年人的经济问题解 决了,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由此可见: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的问题。针对“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这个问题,本文试图从四川省通江县农村“低保”的实施现状和农村老年保障方面存在的缺陷两方面来分析”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的问题。

(二)研究价值

1.实际价值

引起全县民政工作人员对此问题的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很多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在处理“低保”工作的过程中,还未能充分认识到许多农民,甚至包括自己,“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了。本文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把这个问题显性化,引起地方民政工作人员的重视,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2.理论价值

明确“低保”和老年保障的关系,有利于整个通江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和完善。通江县现在的老年保障工作中:90岁以上老人31人(2008年8月统计结果)无条件由城乡社会救助中心纳入“低保”范围。其他年龄段(60—90岁)老人的保障工作则由民政局老龄委全权办理。由此可见,对于高龄老年人的老年保障工作,城乡社会救助中心和老龄委有重叠之处。而且在老年保障问题上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导致农村除90岁以上老人的其他年龄段老人保障工作不健全。需要说明的是农村社会中存在“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的问题,就是要在整个老年工作中引起重视,建立健全制度法规,完善农村老年保障方案以切实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

二、“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分析

(一)通江县农村“低保”实施现状

通江县共有49个建制乡镇,下辖524个村民委员会,37个居委会,总人口73.8万,总户数20万户。其中农业人口62.5万,占人口总数的86%,农业户16.5万户,占总户数的82.5%。其中农村贫困户4350户18700人,农村因公致残的6418人。农村60岁以上老人76681人(其中60-64岁的49556人,65-79岁的19523人,80-89岁7059人,89-99岁502人,100岁以上31人)农村患有各种疾病14118人,大病重患者2104人。在社会救助体系方面,2005年至2006年度通过由巴中市,通江县两级财政按一定的比例出资托底,对年人均收入低于500元农村扶贫线标准的10573人次纳入了农村低保救助对象,在确定救助标准上把救助标准分为三类,分别为人月平均25元、20元、15元,但家庭户年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现行救助措施是按照2005在县委,政府制定并下发的《通江县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低保)实施办法(试行)》而实施的,对农村户口性质的10573人按照农村扶贫线标准(500元/年人均)予以保障。所以,通江县农村低保实施范围大,人数多,但保障水平低。[2]

(二)“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1.通江县农村老年保障实施情况方面的不足导致问题产生

(1)通江县的老年保障工作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农村老年保障分为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经济保障是老年保障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城镇干部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领到工资替代率很高的退休金,医药费用个人负担较少,其基本生活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而农民在人民公社时期虽然一般能够领到一份口粮,但口粮标准是由生产的丰欠状况决定的,在当时很不稳定。1992年以来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强制储蓄保险基金制度。农民在满60岁后领取的养老金实际上是自己缴纳费用的返还。投保的标准又受到农民收入水平的限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农民收入水平越高,投保标准越高,到期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但就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这种“三高”局面短期内难以形成。[3]所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目标难以实现,尤其是对于西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而言就更明显了。

总之,城乡老年保障立法、经济支持,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较之于完善有效制度之下城镇干部职工,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尤其是经济供养方面)的农村老年人口可以说是排除在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之外。正是因为农村老年保障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导致农村老年保障问题在偏远农村地区还是空白,造成农村“低保”在实施中,更加倾斜于老年群体的现象。

(2)传统观念导致老年保障问题难以解决。有调查资料表明,85%以上的老人希望由配偶或子女来照料日常生活,习惯于在青壮年时期,将自己的全部收入和积蓄用于养育子女或置办家产,并在老年时期全部由子女掌管,很少预留自己的养老费用,由子女负担起自己年老时的供养重任,而对社会养老保险这个新生事物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另外,农民的小农意识强,多数农民不愿将自己的劳动所得和积蓄参与到到社会统筹中用于他人的养老所需。所以,传统观念导致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低保”单从政策上来说条件宽松,贫困农户都有可能被政策纳入“低保”范围。老年人渴望自己老年保障问题得以解决,所以“低保”政策实施以来,大有“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的现象存在。

(3)通江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土地抛荒现象严重,从而使传统的土地养老保障功能退化,农村老年人老年保障问题显性化。且农村老年人身边子女数的减少弱化了家庭养老。通江县泥溪乡大柏树村四组有85%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导致留在家中的大多数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年来,有更多青壮年(包括儿童)外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就更显凄凉,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处于极度空虚的状态。特别是老年人病痛大,需长期用药,经济上的贫乏又造成医药费用问题难以解决,“低保”虽然保障水平比较低,但农村医药费用不如城市高,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农民平时门诊用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也会导致“误把低 保当老年保障”现象的产生。

2.通江县农村“低保”工作在运作方面的不足导致问题产生

(1)政策宣讲、农民理解政策方面的失误。通江县关于民政干部设置的状况是:每个乡镇仅一名民政工作人员,这些民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都不高,4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以高中和中专为主,还有部分是初中文化。综合素质稍高的就被调于县城工作。通江县属偏远山区,人口分散,集中宣传难度大,分散户很难宣传到位。这就要求传到的家庭向没有宣传到的家庭传达政策内容,这样很容易造成政策在传达过程中信息的缺失和准确度的下降,农民也难以正确理解和掌握政策。加之部分未履行赡养父母责任的子女也希望父母生活能得到保障, “低保”倾斜于老年群体的现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低保”对象界定难以确切到位。对于农村“低保”对象的界定,无论是在搞试点还是全面铺开以后,一直是一个复杂、困难的问题。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对象的界定更加难以准确到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农民收入核准难: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对象,按政策要求是其收入符合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要求。通江县是对年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的农村扶贫线为标准。但农民的收入多为实物,由于价值转移的随意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准确认定。通江县近年来劳动力流动,导致具体经济收入难以计算准确。在农村“低保”中,经济收入的折算也是一个难点,使得整个“低保”体系,“低保”对象只能相对准确,难以用数字准确计算,这主要体现在老人独居的家庭,子女给予父母的赡养费由于子女收入的不确定和家庭开支的差距较大(重点表现在教学投入层次、阶段性差距大)而没有固定的保障。这样特定的困难群体,在制度规定不明确(家庭收入核算办法)的情况下大多就会被纳入“低保”范围。同时通江县农村地域分散,入户调查难度较大,使得“低保”审批时多以乡镇调查上报为准。乡镇民政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对群众的感情往往大于制度的规定。县级民政工作人员很难在低保工作开始之初就遏制问题的发生。(3)“入保”程序复杂。提出名单→村委会评议→张榜公布→上交乡民政工作人员→提交县民政局城乡社会救助中心。村委会评议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私人情感和关系亲疏会严重影响上报名单。那些“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的家庭,就这样在复杂讨论和复杂评议中被上报了。

(三)“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产生的影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因此我们也应该辨证的看待“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此现象的存在既具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1.正面效应(1)缓解农村贫困老人的经济紧张问题。85%以上的老年人寄希望于子女养老,自己在青壮年时期就将全部积蓄用于养育子女或者置办家产,导致老年时经济困难,然而现在多数青壮年向城市流动,又把全部积蓄用于养育下一代,很少能为老年人 提供经济帮助。年轻子女都认为老年人还能够凭自己的余力在农村种植庄稼自给自足,所以就更不会提供经济援助,这就导致老年人不缺饭吃但缺钱用。“低保”政策的实施,虽然很多人“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但它确实缓解了老年人的经济紧张问题。

(2)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正是因为缓解了农村贫困老人的经济紧张问题,才会使农村社会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同时社会的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2.负面效应

(1)给民政工作人员带来工作上的困扰。由于老年保障在农村实施情况不容乐观,而享受“低保”是不需要预先购买的,所以都积极申请,导致民政工作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向上级部门汇报老年保障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好要接受批评;另一方面,又要着实为农村老年人考虑,家庭面临困难按规定是可以纳入“低保”系统的,但人数太多就面临财政上的压力,也必定有部分人员不能纳入“低保”体系,得罪群众。这就给民政工作人员带来了工作上的困扰。

(2)使农村青壮年养老敬老意识淡化。市场经济观念对人们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产生强烈冲击,农村年轻人的赡养意识已大为淡化,有的农村老人基本生活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家庭赡养纠纷突出。通江县多数年轻人外出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务工就业,常年在外,置家中老年人于不顾。通江县2008年7月收集“低保”申请资料中显示:有近15%的申请表中表明申请“低保”的原因是:老人长期患病,子女外出常年不归(当然在申请中就只有老年人申请,把老年人与年轻人分开了)(3)不利于通江县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通江县民政局城乡社会救助中心负责人在向市级民政提交的上报材料中总结到:“要规范建制: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实施以来,在我县是以县人民政府出台的三个试行文件为蓝本。在政策的解释上对上一级层面难以有规范性,权威性的法规性文件作为支撑,无论是乡到省、还是从省到乡都需要一个权威的法律文件作为规范救助体系的制度建设的法律支撑。由

[6]于救助工作无小事,迫切需要省一级出台法规以推动救助体系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通江县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完善,“低保”作为社会救助的一部分,在制度上也不健全。如果再把“低保”当成是老年保障,那就更容易导致制度混乱,不利于整个通江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三、对策建议

对于国家级贫困县通江县而言,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长效机制,农村老年保障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这就要求在解决“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慎重,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在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一定时期内允许这种现象存在 这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有利于保障群众利益,这一点在前文就已经说明。在此不多加陈述。

(二)民政工作人员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低保”工作

1.在“入保”程序方面,民政工作人员要严肃态度

在实施“低保”政策时要建立监管制度,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同时,做到“多下乡调查,勤下乡调查,多听取人民群众的真正呼声,常送温暖”。县民政工作人员要强化自觉性,要致力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全体人民福利事业的发展,要以全县人民的福利事业为己任,共同致力于通江县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2.除了必须完善“低保”政策和运行机制以外,通江县需健全农村老年保障的政策法规

做到与大城市接轨,吸取先进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完善老年保障工作,就能够避免“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这种现象的产生。县民政工作人员要整顿作风,做到公平公正,用良心来做好这项工作,借鉴城镇老年保障工作的可取之处,要在一段时间内把老年保障工作的中心倾向农村,通江县农业人口占86%以上,所以要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就要处理好农村工作。老年保障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亟需解决的。

四、小结

写作本文最难把握的就是“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的人数在所有申请低保的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我得到了通江县民政局城乡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城乡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也明显感觉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但是由于贫困人口多,申请“低保”的人数也很多,实际入保的人数也随之增多,有些的确是家里只有老年人生活的,也有的是因为子女在外打工而把老人留在家中导致老人经济生活困难的。“低保”政策实施以来就得到这部分人的青睐。很多年轻子女把老人与自己分开,由老人单独申请低保。正是由于数量巨大,所以这类人究竟在申请户中占了多大的比例很难估算,不能很好地让人信服。注释

[1] 张仕平.建国以来农村老年保障的历史沿革、特点及成因[J].人口学刊.2000,(5): 1.[2] 数据来源:关于对城乡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通江县民政局.[3] 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6-381.[4] 关于对城乡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通江县民政局.参考文献

[1] 张仕平,刘丽华.建国以来农村老年保障的历史沿革、特点及成因[J].人口学刊.2000,(5).[2] 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6-381.[3] 李苏群,朱建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几点思考[N].农民日报.2007-03-28,第四版.[4] 刘锋,张永良.农村“低保”政策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思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7).[5] 张玲,刘秉龙.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效应[J].新疆农垦经济(劳动与保障).2008,(6).[6] 李继红.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低保的调查与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3).[7] 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8.[8] 李春根,李光华.农村低保制度的难题与破解[N].农民日报,2007-12-19(3).[9] 任大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工作通讯.2007,(5):42.[10] 冯才华.建立多元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J].华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11] 郑伟,孙祈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J].经济研究.2003,(10):75-93.[12] 张润君,刘红旭.甘肃农村低保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选择[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3] 赵复元.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5,(55):40-45.[14] 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05):13-19.[15] 关注农村低保:来自实践的难题待突破[J].半月谈.2007,(7):11.致 谢

感谢这次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张江甫老师在写作本文过程中对我的大力支持。从论文题目的提出,文章的构思,提纲的拟定,再到正文的提笔,初稿的形成、修改、最后的定稿,都得到了张老师的多次关怀和帮助,没有他的帮助,就不会有我高效率的完成论文写作任务。同时也感谢在张老师指导下的其他四为成员:张国琼,申琼,曹丽和白昆,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共同商量对策,应对难题,相互修改,查漏补缺,给彼此以精神上的鼓励。

这篇文章的顺利完成,与通江县民政局城乡社会救助中心三位工作的人员的帮助也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和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才有我今天论文的顺利完成,在次谨表感谢!

杨 静

第二篇: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

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

2009-12-30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和与此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障问题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口养老保障

广东是一个人口大省,2008年底常住人口为9544万人,居全国之首。虽然城镇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但广东仍有大量人口是居住在农村。随着“白发浪潮”来临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障问题日趋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并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现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和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对我省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作简单分析。

一、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特点

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8年广东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7.9%。由于没有分城乡年龄组资料,无法推算本农村老年人口数量情况,但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看,2006年广东居住在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为534.30万人,占当年农村人口比重为11.37%;65岁及以上老年人387.97万人,占8.26%。按照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和65岁及以人口比重超过7%的国际通用标准,广东农村地区已进入了非常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受经济、社会以及人口变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1世纪以来,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超过六成老年人口居住于农村,农村存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现象。

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6年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80多万,按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口径,全省居住在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380多万。由此推算,全省近60%的老年人口是在农村地区。2008年城镇化率为63.4%,即全省只有不到四成的总人口是居住在农村,但老年人口六成分布在农村,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城镇地区,人口老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地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广东城镇化进程进入“快车道”,城镇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1995年广东城镇人口比重不到40%,2000年为55%,2005年以后超过60%,大量青壮年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而大部分的老年人口仍然留守在农村。预计在以后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发展和“双转移”政策进一步实施,广东城镇化速度继续加快,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里就业和生活,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将加速。

(二)山区和两翼人口老化程度高于珠三角,人口老化地区差异格局发生变化。

从分地区情况看,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有较大差异。老年人口最多的是湛江和茂名两市,分别在50万以上;其次是梅州和揭阳,在40—50万之间;在30万以上的还有汕头、肇庆和清远,老年人口较多地分布于山区和两翼的人口大市。全省四大区域看,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是山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14.9%;其次是西翼,为12.5%;排在第三

位的是东翼,为10.9%;珠江三角洲老年人口比重只有9.1%,山区和两翼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明显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口老龄化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较低,人口年龄结构较早进入了成年型和老年型,老年人口比重较高;而山区和两翼地区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不突出。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省内外青壮年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山区和两翼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比重高于珠三角,人口迁移流动成为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和比重上升,山区和两翼等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村地区老年人生活与养老保障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在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条件等所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养老保险等明显落后于城镇地区。

(一)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生活来源别于城镇,大多数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目前,广东农村地区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构成为:劳动收入占25.4%,离、退休金、养老金为4.2%,最低生活保障金为0.2%,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66.4%;城市地区构成是:劳动收入占8.7%,离、退休金、养老金占43.6%,最低生活保障金1.2%,家庭其他成员供养43.9%。城乡地区老年人口在生活来源方面有较大差别,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生活来源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为劳动收入,以离退休金、养老金等为主要生活来源即由社会供养的比例极低,还不到5%,而在城市这一比例已超过45%。

(二)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如城镇,独居老人越来越多。

广东农村地区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占60%左右,基本能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的占25%左右,有超过10%老年人口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在城市,身体健康和基本能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的老年人占90%以上,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占5%左右。农村地区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状况比城市差,有较大比例老年人口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按全省400多万农村老年人口推算,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达几十万。

从婚姻状况和居住方式看,广东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有配偶的占66.8%,因离婚、丧偶、未婚等原因无配偶的占33.3%,无配偶老年人口比例大大高于城市地区。随着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变化,以及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到城镇就业,农村地区以往那种“几世同堂”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老年人与亲属共同生活的比重逐渐下降,有相当部分农村老年人口是单独居住和生活。

(三)农村地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与先进省份有较大差距,山区和两翼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三大基本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养老保险作为农村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2006年,广东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不到100万人,同年,山东为420多万人,江苏为390多万人,浙江农村人口大大少于广东,当年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也有将近200万。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视,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有较大增加,到今年5月底,全省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222.2万,其中65.6万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据有关方面统计,广东符合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有2300多万人,全省仍有大量农民没有纳入养老保险的范围。

此外,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大多数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山区和两翼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还非常薄弱。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全省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口中,有八、九成是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七市,而占全省农村人口多数的山区和两翼占很小份额。除了东莞、中山、珠海等珠三角少数几个市以外,广东其它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目

前,广东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的基础还十分薄弱,农村地区极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日趋老化的人口现状形成较大的矛盾,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四)农村多数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但老年人口“老有所医”问题并没有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2年,国家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服务体系,广东开始在农村地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取得较好的成效。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2006年全省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3300多万,占农村人口总数和7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对缓解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广东有较大比重人口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但农村老年人口“看病难”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一是目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困难和问题。首先是资金不足,实际受益面偏小的问题。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位于“大病统筹”,即主要用于保大病,这对于经济不宽裕的农民吸引十分有限。同时存在起报标准偏高,报销手续繁琐,具体措施不合理、参保费用混乱等问题,导致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率偏低,部分地方农民参保存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城乡之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仍然极不平衡,而且差距在逐步加大。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建设、医疗设备落后,医疗环境差,卫技人员匮乏,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广东还有近20%的村没有医疗点和医生,近10%的村到医院或卫生院的距离在10公里以上,在我国东部地区,这一比例只有4%左右。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滞后,以及目前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上存在的问题给老年人口看病造成较大困难。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农村家庭养老减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来补充和替代。

(一)积极探索有效政策措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为加快建立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政府近期下发了《广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今年开始在部分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求全省2020年以前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基本制度模式,研究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并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相配套,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保障资金最大限度地用在农民群众的身上。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二)做好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随着农村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家庭养老角色减弱,广泛深入地在农村地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改变农民的意识观念十分重要。当前,广东农村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广大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了解不充分,致使许多农民还持观望态度。要通过加强宣传,广泛深入地宣传新农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政策和参保办法,动员农民积极参保,引导农民子女为父母缴费和社会各界资助困难老人参保,提高农村群众参与率。

(三)坚持多种养老方式相结合,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

面对庞大的而且加速老化的农村人口群,面对目前较为落后的农村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相对薄弱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单纯靠那一种方式都难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需要发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

险、社区养老三种主流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才能解决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需要。要坚持发挥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积极作用,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是使农村老人在经济上有最低限度的保障,但仍要大力提倡子女和父母共同生活,子女要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形成敬老爱幼的风气与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

第三篇: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

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养老保障问题浅析

2009-12-30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和与此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障问题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口 养老保障

广东是一个人口大省,2008年底常住人口为9544万人,居全国之首。虽然城镇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但广东仍有大量人口是居住在农村。随着“白发浪潮”来临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障问题日趋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并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现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和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对我省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作简单分析。

一、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状况与特点

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8年广东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为7.9%。由于没有分城乡年龄组资料,无法推算本农村老年人口数量情况,但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看,2006年广东居住在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为534.30万人,占当年农村人口比重为11.37%;65岁及以上老年人387.97万人,占8.26%。按照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和65岁及以人口比重超过7%的国际通用标准,广东农村地区已进入了非常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受经济、社会以及人口变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1世纪以来,广东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超过六成老年人口居住于农村,农村存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现象。

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6年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80多万,按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口径,全省居住在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380多万。由此推算,全省近60%的老年人口是在农村地区。2008年城镇化率为63.4%,即全省只有不到四成的总人口是居住在农村,但老年人口六成分布在农村,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城镇地区,人口老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地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广东城镇化进程进入“快车道”,城镇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1995年广东城镇人口比重不到40%,2000年为55%,2005年以后超过60%,大量青壮年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而大部分的老年人口仍然留守在农村。预计在以后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发展和“双转移”政策进一步实施,广东城镇化速度继续加快,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里就业和生活,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将加速。

(二)山区和两翼人口老化程度高于珠三角,人口老化地区差异格局发生变化。

从分地区情况看,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有较大差异。老年人口最多的是湛江和茂名两市,分别在50万以上;其次是梅州和揭阳,在40—50万之间;在30万以上的还有汕头、肇庆和清远,老年人口较多地分布于山区和两翼的人口大市。全省四大区域看,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是山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14.9%;其次是西翼,为12.5%;排在第三位的是东翼,为10.9%;珠江三角洲老年人口比重只有9.1%,山区和两翼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明显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口老龄化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较低,人口年龄结构较早进入了成年型和老年型,老年人口比重较高;而山区和两翼地区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不突出。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省内外青壮年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山区和两翼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比重高于珠三角,人口迁移流动成为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和比重上升,山区和两翼等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村地区老年人生活与养老保障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在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条件等所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养老保险等明显落后于城镇地区。

(一)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生活来源别于城镇,大多数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目前,广东农村地区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构成为:劳动收入占25.4%,离、退休金、养老金为4.2%,最低生活保障金为0.2%,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66.4%;城市地区构成是:劳动收入占8.7%,离、退休金、养老金占43.6%,最低生活保障金1.2%,家庭其他成员供养43.9%。城乡地区老年人口在生活来源方面有较大差别,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生活来源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为劳动收入,以离退休金、养老金等为主要生活来源即由社会供养的比例极低,还不到5%,而在城市这一比例已超过45%。

(二)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如城镇,独居老人越来越多。

广东农村地区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占60%左右,基本能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的占25%左右,有超过10%老年人口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在城市,身体健康和基本能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的老年人占90%以上,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占5%左右。农村地区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状况比城市差,有较大比例老年人口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按全省400多万农村老年人口推算,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达几十万。

从婚姻状况和居住方式看,广东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有配偶的占66.8%,因离婚、丧偶、未婚等原因无配偶的占33.3%,无配偶老年人口比例大大高于城市地区。随着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变化,以及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到城镇就业,农村地区以往那种“几世同堂”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老年人与亲属共同生活的比重逐渐下降,有相当部分农村老年人口是单独居住和生活。

(三)农村地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与先进省份有较大差距,山区和两翼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三大基本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养老保险作为农村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2006年,广东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不到100万人,同年,山东为420多万人,江苏为390多万人,浙江农村人口大大少于广东,当年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也有将近200万。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视,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有较大增加,到今年5月底,全省农村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222.2万,其中65.6万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据有关方面统计,广东符合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有2300多万人,全省仍有大量农民没有纳入养老保险的范围。

此外,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大多数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山区和两翼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还非常薄弱。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全省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口中,有八、九成是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七市,而占全省农村人口多数的山区和两翼占很小份额。除了东莞、中山、珠海等珠三角少数几个市以外,广东其它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广东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的基础还十分薄弱,农村地区极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日趋老化的人口现状形成较大的矛盾,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四)农村多数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但老年人口“老有所医”问题并没有解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2年,国家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服务体系,广东开始在农村地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取得较好的成效。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2006年全省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达3300多万,占农村人口总数和7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对缓解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广东有较大比重人口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但农村老年人口“看病难”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一是目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困难和问题。首先是资金不足,实际受益面偏小的问题。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位于“大病统筹”,即主要用于保大病,这对于经济不宽裕的农民吸引十分有限。同时存在起报标准偏高,报销手续繁琐,具体措施不合理、参保费用混乱等问题,导致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率偏低,部分地方农民参保存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城乡之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仍然极不平衡,而且差距在逐步加大。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建设、医疗设备落后,医疗环境差,卫技人员匮乏,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广东还有近20%的村没有医疗点和医生,近10%的村到医院或卫生院的距离在10公里以上,在我国东部地区,这一比例只有4%左右。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滞后,以及目前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上存在的问题给老年人口看病造成较大困难。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农村家庭养老减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来补充和替代。

(一)积极探索有效政策措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为加快建立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政府近期下发了《广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今年开始在部分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求全省2020年以前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基本制度模式,研究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并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相配套,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保障资金最大限度地用在农民群众的身上。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二)做好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

一直以来,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随着农村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家庭养老角色减弱,广泛深入地在农村地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改变农民的意识观念十分重要。当前,广东农村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广大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了解不充分,致使许多农民还持观望态度。要通过加强宣传,广泛深入地宣传新农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政策和参保办法,动员农民积极参保,引导农民子女为父母缴费和社会各界资助困难老人参保,提高农村群众参与率。

(三)坚持多种养老方式相结合,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

面对庞大的而且加速老化的农村人口群,面对目前较为落后的农村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相对薄弱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单纯靠那一种方式都难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需要发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养老三种主流保障方式的合力作用,才能解决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需要。要坚持发挥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积极作用,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是使农村老人在经济上有最低限度的保障,但仍要大力提倡子女和父母共同生活,子女要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形成敬老爱幼的风气与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

第四篇:【典型案例】误把劳务关系当劳动关系,劳动者索赔双倍工资败诉

【典型案例】误把劳务关系当劳动关系,劳动者索赔二倍工资败诉

【当事人】

申请人:张** 委托代理人:王** 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申请人: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委托代理人:李居鹏 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律师

【案情介绍】

申请人诉称,其于2011年10月1日进入被申请人位于普陀区**路2733号至2745号的经营地址工作,担任摩托车修理技术副总监一职,被申请人发给其的工作牌上所写的职位名称为技术副总监;申被双方间未签订过劳动合同,月工资为5000元,由被申请人处法定代表人刘Y通过银行转账形式支付;2012年11月1日,被申请人处总经理刘×以短信形式将其辞退,在其离职后,被申请人曾就补偿事宜与其进行过协商,未果;申请人平时的工作由刘×进行安排,在2011年上半年,申请人曾和刘×进行过合作,由刘×提供零配件,申请人负责维修摩托车,维修费用双方三七分成,工作地点位于交暨路**号;因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被申请人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亦违法将其辞退,故申请人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被申请人:

1、确认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期间与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

2、支付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55000 元;

3、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15000 元。

申请人就其上述主张提供了公司总经理刘×的手机短信截图,证明系被公司辞退;还提供了工作牌及胸牌复印件、名片复印件、银行交易明细表及销售单。,证明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该工作牌、胸牌及名片复印件没有公司盖章确认,公司不予认可真实性。公司对上述其他证据的真实性予以确认,但表示刘×并非公司总经理,发送手机短信是刘×的个人行为,公司处保留的销售单底单上未有申请人的签字,申请人工作地点在被申请人隔壁,平时有机会接触到其处的销售单据并在其上私自添加自己的签名。

被申请人辩称,双方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不同意申请人的全部仲裁请求。理由如下:

1、被申请人经营地址在**路2733 号至2743号,申请人工作地址在**路2745 号,即被申请人隔壁。

2、申请人系和刘×合作经营摩托车维修业务,刘×提供摩托车零配件,申请人进行维修,所得收入双方按比例分成;自2011年11月1日起,刘×将店铺搬迁至**路2745号,申请人的工作地点也随之进行了变更,也就是被申请人的隔壁,但其和刘×合作经营的模式和性质并没有变化,只是双方约定由刘×每月固定支付申请人5000元作为分成费用,因刘×与被申请人处法定代表人刘Y是兄弟关系,所以刘×委托刘Y向申请人发放过7个月的分成费用,2012年6月起则分别是由刘×和其妻子夏**向申请人发放分成费用,且刘Y的银行转账是其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

3、2012年10月31日,因房屋租赁合同到期,且房屋出租方不允许开展摩托车维修业务,故刘×终止了和申请人的合作关系。

4、被申请人没有维修摩托车的业务,也没有技术副总监的岗位,刘×亦不是其处员工,其处虽然于2011年9月18日在**路2733 号至2743 号开业经营,但申请人并未在该地址工作,且该地址自2012年3月27日起为其普陀分公司的营业场所。

被申请人就其上述主张向本会提供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租赁厂房安全协议书、出租单位告知书、刘知×和夏**的结婚证书、租赁合同、两份提货单复印件、税收通用完税证及发票、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及刘知×的名片复印件、银行明细查询清单、被申请人处普陀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及整改通知,用于证明刘知×和申请人工作地点是**路2745号,而被申请人的办公场所是**路2733 号至2743 号;被申请人处没有摩托车维修业务;刘知×并非被申请人处总经理等。申请人对营业执照、提货单复印件、银行明细查询清单及整改通知的真实性均予以认可,但认为与本案无关,对上述其他证据不予认可。

【仲裁裁决】 仲裁经审理查明:被申请人的经营范围为:商用车及九座以上乘用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汽摩配件销售,景观工程,建筑设计,自有汽车租赁,商务咨询(除经纪),从事货物进出口及技术进出口业务。

仲裁认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现申请人认可其平时工作系由刘×进行安排,工作地点位于**路2733号至2745号,但**路2745号房屋系由刘×于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期间进行租赁,**路2733号至2743号自2012年3月27日起系被申请人处普陀分公司的营业场所,且申请人提供的名片复印件无法充分证明刘×系被申请人处员工,本会难以认定申请人受被申请人的劳动管理。结合申请人提供的银行交易明细表未显示出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劳动报酬的相关内容,申请人主张的工作内容亦不属于被申请人的经营范围,综上,本会难以确认申被双方于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故申请人的全部仲裁请求依据不足,本会难以支持。

仲裁遂裁决对申请人的全部仲裁请求不予支持。

第五篇:吴邦国: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切实保障涉农法律和支农政策落到实处

吴邦国: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切实保障涉农法律和支农政策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抓

紧抓实抓好,切实保障涉农法律和支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吴邦国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三农”问题组成了由三位副委员长任组长的3个大组、12个小组,分赴15个省市,历时一个月的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既检查了涉农法律实施和支农政策落实的情况,又了解到大量第一手材料,提出了进一步改进“三农”工作的建议。这次活动,力量集中,重点突出,抓住了关键,取得了实效。

吴邦国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去年以来,针对粮食减产较多、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现象严重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有关法律的情况总的是好的。二是土地市场整顿取得一定效果,滥占耕地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三是中央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有所增加。四是农民负担继续减轻,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针对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吴邦国着重强调了三点:

第一,切实提高对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说,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人多地少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落实到行动中去。

第二,加大执法和工作力度,巩固已有成果,切实防止反弹。他说,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严格保护耕地的大政策不理解,从局部利益出发,违规占地的欲望并未消除,保护耕地的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保持和加大工作力度,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防止反弹。

第三,保持支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他说,中央关于鼓励种粮的政策,农民举双手拥护,但也担心“粮食少了,政策来了;粮食多了,政策又走了”。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牢固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建议国务院尽快明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继续高度重视涉农法律的修改和制定工作,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进一步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增强工作实效,切实保障涉农法律和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法制环境。版权所有

下载农村地区“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地区“误把低保当老年保障”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