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缅怀我的父亲叶国华
缅怀我的父亲叶国华,一名抗日军人!
今年是中国抗日胜利70周年,遗憾的是我伟大而平凡的父亲于2015年7月15日3:30分与世长辞!享年96岁。
我的父亲,安徽桐城人,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1943年通过沿江基地的党组织叶发祥介绍参加了张有道的所在部队。时年24岁。到部队后在部队担任班长。
194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担任排长。
1947年10月14日在一次战斗中,左肘炸伤,在第十一军医院接受治疗,1947年12月6日返回部队。
1948年担任六连指导员,部队编制为陈毅领导的第三野战军。1948年9月1日参加山东的颖州的一次攻城战斗中,带领全连战士扒开树枝,穿过壕沟,用云梯架上进行攻城,在攻城中由于连长光荣牺牲,叶国华同志带领全连战士率先登上城楼,这时一颗炮弹在身边爆炸,弹片穿进胸部,进入肺部,血流如柱。在连卫生员及四名战士的帮助下,在前线进行了简单处理后转到华东总部卫生部进行治疗,取出了部分弹片,还有部分存留在胸腔肺内。1948年11月15日出院返回部队。
在部队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了南征北站、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固县战役。
1948年出院时由华东卫生部出具了一等残废证明,回部队后,本想随部队打过长江,终因身残体力不支。1949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部队的安排下,由部队签发了退休军人证明书回到地方。
1949年回到地方后,到桐城县委报道。并出任老梅区当区长。后因多病无法正常工作,退职回家养病。
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原桐城民政局局长宗清(在世)动员残废军人,为解决国家困难,本人把自己的残废等级捐献一等支援国家建设。1955年4月。出任中共牛栏村支部书记;
1956年12月由县组织部调到青草供销社任供销社副主任。1957年5月17日因身体有病,退职在家。
1958年创办陶冲镇养鱼厂。带领养鱼厂工人,开展养殖事业。1982年因年老及病退职在家。父亲一生热爱祖国,再大的困难都从不向国家伸手。从部队退役回家时,部队已签发了军人退休证明书,但他没有拿出来给地方,而是积极投入到地方建设中。先后获得地方表彰,并多次评选为地方劳模。父亲一生乐于助人,别人有困难总是想法提供支援。
父亲一生勤俭节约,从来不浪费一分钱。始终保持部队的光荣传统。父亲一生任劳任怨,工作总是像军人一样冲锋在前。父亲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子女,教导他们做人做事在原则。
父亲一生是坚强的一生,不管多大的困难、多大的伤痛,战争负伤、临终都没有给子女增加负担。他是一个好军人、一个好父亲。
如今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父亲往日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深切怀念我的父亲。
在此也特别感谢此次参加我父亲吊唁的亲朋好友,并祝大家身体健康!
他的儿子叶反修于2015年7月22日
第二篇:缅怀父亲
缅怀父亲
今天是父亲节,(父亲节:每年的6月份第三个星期天)我的父亲已经离开我们有些年头了,对逝去的父亲,我感到内心很惆怅,那是父亲刚搬到库尔勒市的时候,开始我只是陪了父亲十余天,就急匆匆上班报到去了。没想到这一走,竟然是跟父亲永别。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内心都无法平静,父亲老了,我却没能好好、多点时间陪他,如今自己也成了一名父亲,自己感到所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首先第一条就是: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更要注重亲情的培养。如今的我始终如一地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要从小尊老爱幼,女儿也快长大了,我加紧挤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没想到孩子也非常懂事,让我好好休息,别太操劳过度了,身体好才是报答父母养育恩情的最好的礼物。
这一天,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工作固然重要,但抽出时间多陪老人和孩子也同样重要。我要缅怀已逝去的父亲,父亲的容颜已刻骨铭心的印在脑海里,我要祭奠我的父亲,父亲您给了我伟大的父爱,我们要谨遵您的教诲,谨遵您的遗言:好好在有生之年多多陪陪母亲,让母亲下半辈子,好好活着,没有什么比亲情重要,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爱,让我们多多付出一些,让我们活着有意义,让我们传承父爱加深亲情吧。让我们在父爱关怀下快乐成长!让我们一代传
承一代把父爱传递在人间经久不息。
今天又是一个父亲节来临,就让我们默默地向先父起誓:我们不辜负父亲那伟大的亲情,已在我们新一代生根发芽,就让我们的父亲好好安息吧!我们定要把你未完成的心愿一如既往地履职下去,就让我们在共同心愿、在父爱的呵护下永远地传承下去。我们要不忘先古,我们崇尚生命,我们要父爱在先,我们秉承遗愿。就让我们好好地领悟父爱吧!亲情大于天,我们要在有生之年,好好培养好子女、也好回报父亲那一久久不逝去的目光和凝盼!
新节日、新期盼,我们要振奋起精神,我们过好每一天的同时,也丰富我们的节日。我们祭奠先古,也是让我们从今往后更好地活着,包括我们的子子孙孙也要效法先古,秉承古训,我们要激情奋发地过好每一年、每一天,当然也深情地过好我们的父亲节。
我们要在父爱的遗训下,深爱着我们每一人,我们不虚度年华,我们充实渡过每一分、每一秒。我们要在我们自己的节日里,高兴分享快乐和亲情。我们要在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虚怀若谷,学习好、希望好、传承好我们的节日。把我们的好事、好主意、好愿望一起分享。一起欢度我们有意义的节日。就让我们高呼父亲节万岁!我们新一代万岁!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年青万岁!让我们一起欢度我们的节日吧!
第三篇:缅怀我的亲人——父亲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看着满街喜气洋洋买粽子的人们,我的心像被浸泡在冰水里,好冷,好疼„„
我永远也忘不了十年前的那个端午节,那个叫人痛断心肠的日子„„
就在那一天,在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那一天,我的父亲与世长辞了。
那一天,父亲感冒了,咳簌不止,医生为他输液消炎。我本应该守在父亲床前,但是,我带的毕业班就要毕业考试了,父亲也一直催促我,说他没事的,要我快去学校,不要耽误孩子们。我去了,去给孩子们上课了,上完课回到家,看到只有身体虚弱的母亲自己看着我年幼的小儿子,父亲被送往医院了!
我发疯似的赶到医院,看着正在急救中的父亲,我不知所措。看着父亲难受地扭动着身体,我不知怎样才能为他分担一些痛苦。父亲那双眼睛一直看着我,看着我,可是我却把注意力集中到氧气输送管上,我一手握着父亲的手,一手抓着氧气管,好让氧气管能插在父亲的鼻孔里。父亲啊,您那眼睛里流露出的分明是不舍,是牵挂,是生离死别的痛苦„„可是,傻了的我却没有迎接您的目光,却没有和您做最后的交流。
医生需要一种急救药,我只好放开父亲的手,急忙去医药室拿药。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回来的时候,看到站到门口迎接我的丈夫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里有痛苦,有怜惜„„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深渊,我闯进屋去,看到了这样一幕:父亲双眼紧闭,一名护士在给父亲做心脏挤压。我踉跄着扑到父亲的身上,抱着父亲的脚,大叫一声,失去了直觉„„
父亲啊,您为什么不等我?您有话还没有和女儿说啊。不,您说了,您用眼睛在和我说话,在说您的不舍,您的留恋,您的牵挂,您的痛苦„„可是,女儿却傻了,女儿好后悔啊。父亲,原谅您的女儿吧!
父亲走了,带着对生活的留恋,对亲人的不舍,孤单单的到那个世界去了,那一年,父亲68岁。
没有了最爱我的父亲,我高兴了,还能向谁撒娇;我有成绩了,还能向谁报喜;我忧愁了,还能向谁诉苦„„父亲啊,您的走,带走了我的快乐,从此您的女儿只有以泪洗面了,要不是还有体弱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需要我,我真的就去和您做伴,让我去孝敬您生生世世。
从此,慢慢长夜里,我常常从恶梦中哭醒,然后对着天上的星星说话,说父亲平凡而坎坷的一生。
父亲一生坎坷。在他只有2岁的时候,我爷爷就离开了人世。我的奶奶带着他,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因此,他从小就没有别的孩子的贪玩和任性,他小小的心灵里有了更多的责任,让他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坚强。
那一年,大水冲毁了奶奶和父亲赖以生存的几间平房。看着泡在水里的废墟,坚强的奶奶也没了办法,以后可怎么办啊?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年幼的父亲反过来安慰奶奶:“有我呢!”他泡在泥水里,用自己的小手,一块块地往外扒砖,十个手指都脱了一层皮,鲜血淋淋,成了滴血的红萝卜!奶奶难受地抱着父亲痛哭失声,可是父亲却没有落泪,咬着牙,用滴血的小手把几间房的砖全部扒了出来!那一年父亲才六、七岁!
父亲小小的肩头早早地就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但他没有向生活低头,而是用他的聪明机智,挑起了一个沉甸甸的家。为了生计,他偷偷跑到敌占区去批发火柴回来卖。那一次,日本鬼子发现了他,边开枪边追赶,机灵的父亲跳到河里,全身没到水中,只举着用芦苇和油布包好的火柴,踩着水游到了对岸。那一年父亲才十三岁。
生活的磨砺让父亲更明白事理。他明白不把日本鬼子赶出去,穷人永远没有好日子过。他不顾亲友地劝阻,毅然地抛家舍业,来到抗日前线,拿起了向敌人讨还血债的枪支。我永远不会忘记,父亲给我们叙述他参加战斗时的场面,那激烈的枪声仿佛还响在耳畔。
随着我们兄妹的相继出世,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只有拼命的劳作,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我永远不会忘记父亲给我讲的那一幕情景:那是一年腊月,父亲用小车推着自己做的粉条去保定一带出卖,几百里的路程,一步一步地走去,为的是卖个好价钱。腊月二十五、六了,粉条终于卖完了。就在父亲喘口气,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一场罕见的大雪封了路,让父亲心急如焚。他不能丢下一家人在外面过年!那样,一家人都会急死!他想着他那早年守寡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要是见不到儿子不知会急成什么样,他不能让老人牵挂,那样就是对老人的不孝!他不顾旅店老板的劝阻,留下同来的伙伴,自己一个人踏上了回家的路。鹅毛大雪下个不停,路上的积雪已经没到腰部,真是寸步难行啊。父亲使出浑身的劲推着小车艰难地行走着。冰天雪地中父亲的脸上却冒出热汗,汗水流下来,流到一半就被冻成了冰条挂在脸上。身上的棉衣棉裤早就湿透了,里面是汗水,外面是雪水,就算再累也不能停下来,因为要是不活动,那棉衣棉裤马上就冻成冰,一步也走不了了。一天过去了,才走出几十里。第二天,父亲脱离了原路,把车子推上了大堤顶,那里地势高,风更大了,呼呼的北风把积雪旋起来吹走了,积雪薄多了,有的地方还露出了像鱼脊一样的硬土地。车子推起来轻松些了,但是呼呼的北风吹得他摇摇晃晃,烤干了的棉衣棉裤又湿漉漉的了,北风吹来,透骨的凉啊!但是父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回家!回家!不让老人牵挂,陪老人过年!受了千辛万苦的父亲终于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回到了家,望着雪人般的父亲,全家人又惊又喜,又难过又高兴。父亲为了安慰家人,都快累瘫了却还故意地谈笑风生,可是,那一趟风雪归家路,却让父亲落下了腿疼的病根。
父亲啊,有谁受过您这样的罪呢?
我们兄妹相继长大了,生活慢慢地好些了。父亲把精力都投入到村里和生产队里的事情上。那时候我已经记事了,我记得我们家没有吃过一顿清静饭。那些村里的人们家里有个大事小情,都利用吃饭的时间来和父亲唠唠,让父亲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解决家庭纠纷;主持结婚典礼;参加盖房奠基仪式„„父亲成了乡亲们的贴心人,也成了我心中的伟人,崇敬父亲的思想就从那时候扎根在我的脑子里了。父亲为了生产队顾不上家。他每天早出晚归,全部心思都用到队里的生产上,他知道,全队人的生计都压在了他的肩上,他不能有丝毫松懈。记得那时候到了庄稼收获的季节,队里要常常分东西,那沉沉的玉米秸,分好后,要从很远的地里运到家里。凭当时的落后工具,要想把那些又湿又沉的东西运回家谈何容易啊。我记得那时候大哥已经在县城工作了,二哥参军在外地,而父亲永远不会为了自家的事情耽误队里的事,苦得只是我们母女几个,一推车一推车的往家运,每次都是最后一个运完,每次都运到天黑不见五指。但是我们不埋怨父亲,我们知道父亲的性格。
父亲啊,您是乡亲们的亲人!您听到了吗?在您的遗体送回家里的时候,全村的乡亲们迎你回家的哭声,那些奶奶辈的老人一声声哭喊着:“我儿啊———”哭声撕心裂肺,包含着对您的敬爱和不舍啊!父亲啊,您听到了吗?那哭声就是对您的褒奖啊!
还记得那一年,改革的春风吹拂着大地,队里的土地已经承包到农户里了。父亲又把精力用到承包的地里。那时候,哥姐都工作了,只有我还上学,而父亲也年纪大了,大家商量着,要父亲把地让给别人种。可父亲死活不同意,我永远不会忘记父亲的话:“庄稼人离了土地,就没了根了。我要种,我种着,能把你们引回来参加劳动,让你们永远忘不了你们是农民的子女!而且自己种的粮食吃起来才香,还省得你们买着吃呢!”
日子富裕了,父亲让70多的奶奶看那一缸缸、一囤囤的麦子,乐得过了一辈子紧巴日子的老人扶着心口说:“这下可好了,心里踏实了,我死可以瞑目了!”父亲高兴地告诉奶奶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
粮食多了,心里轻松了。可是这些年我家在钱上却没有积蓄。由于前些年生产队里分红少,还要供我们上学。现在虽然哥姐们都工作了,但是他们的工资微薄,再加上盖房子,所以,常常是入不敷出。看着快80的老母亲,父亲心里又打起了主意,他要让这个守了一辈子寡,受了一辈子苦累的老母亲过上几年舒心的日子,还要在老人百年以后好好的发送,以尽孝心。于是,年近六十的老父亲又利用农闲时节出门联系业务。他跑遍了周围的大城市,天津、北京、唐山、秦皇岛„„订单一张张带回,父亲又忙着备货、送货。我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谁也帮不上父亲的忙。但是父亲却精神抖擞,仿佛自己才五十出头。父亲的辛劳,得到了回馈。他把那一叠叠的纸币放到奶奶手里,换来的是奶奶舒心的笑,那脸上的皱纹凑成了一朵美丽的大丽菊。
我永远忘不了1981年的那一天,父亲回家来,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大纸箱。我帮他解下来一看,原来是父亲从北京给奶奶买来的彩电。那是全村唯一的一台电视,而且还是彩电,看着奶奶眯着眼,张着没有牙的嘴笑得好开心,父亲脸上红光满面,乐得像个孩子。从此,奶奶的炕上每天都有很多看电视的乡亲们。很晚了,人们该回家了,奶奶拖着长音“明儿还来看啊——”的喊话,把人们送出我家的大门。
父亲啊,我能理解您的苦心孝心!古人老莱子70扮戏子愉悦老父母,您又何尝不是呢?!
我的衣柜里珍藏着一件砖红粉色的呢子大衣。父亲啊,您还记得吗?那是您1983年在石家庄给我买来的。那天,我欢天喜地地穿上,转着圈,欣赏着,高兴得眼泪汪汪。我知道工作多年的姐姐们都没有一件呢子衣服,就连新结婚的三姐,也才有一件深蓝色呢子短上衣,我的同学们更连想都不敢想有这样的衣服,可是父亲却花150多元给我买来了,而父亲的身上却总是那件灰色的中山装。我边照镜子陶醉边听父亲乐滋滋的给我讲买衣服的经过:“我让售货员给我试试,告诉她们这是给我老闺女买的,她们羡慕坏了,说这是今年最新款式,她们就是不吃不喝还要攒好几个月才能买到呢,还说我们要是您的女儿该多好啊!”说完父亲爽朗的大笑。父亲啊,您一向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您认为只有严要求,我们才会进步,才会优秀,所以您在我们眼中一直是严父的角色。可是那天,在您的笑声中,在您的目光里,我体会到了您那慈爱的心,您那宠溺女儿的情!我好幸运我是您的女儿啊!就让我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吧!不,我们交换位置,让我像您照顾我们一样的去呵护您!来回报您的恩情!
我忘不了那天,父亲从石家庄回来,一脸的疲惫,满面的病容。过了好多天,父亲才让我们知道,那次去石家庄,他乘坐的汽车翻到沟里去了,万幸的是被树挡住,可那已经是翻了好几个个了。幸运的是全车的人都没有受伤,但那种对事故的恐怖却挥之不去,让父亲在旅店里躺了一天。听着父亲的叙述,我们都吓傻了。可父亲还风趣地说:“我命大,那一车的人也许都是沾我的光呢!”是啊,父亲,您是至忠至孝之人,上天把您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了,好人会一生平安的!
1989年,奶奶走完了她贞烈的一生。父亲决定给奶奶出大殡来报答奶奶的恩情。村里的长辈劝父亲说:你是个有名的孝子,老人活着享了福,后事别铺张浪费了,你们岁数也大了,不能把钱全花了,也留些养老啊。父亲不应,他说:我知道人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是,老人的一生太不容易了,我拼死拼活地挣钱为什么?就是为了好好的孝敬老人,我要用出大殡的方式来表彰老人的节烈。没有人说得过父亲,结果奶奶的大殡出了五天五晚,三村五里的人们都来观看,听着那些老辈的人们的感叹,我们明了了父亲的心思。
奶奶去世后,父亲好像运动员跑到了终点一样,精神一下子松懈下来,心脏也不太好。尤其母亲多年来服侍奶奶,身体更是垮得厉害。因此,1992年,我们把父母接到城内来。可是,操劳了一辈子的父亲母亲哪里闲得住呢。我那时候孩子正小,工作很紧张。他们就住到我家,帮我看孩子。我守着父亲,就更多地了解了父亲。我经常看到他躺到床上,双手交叉枕到头下,出神地看着屋顶想事情,那是他在为儿女们想过日子之道:这家的日子怎么过;那家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家的房子要装修省着花大概要多少钱;女儿家应该搞什么产业才能赚钱;孙子们的学习工作要严要求;外甥的教育也很重要„„父亲啊,您的心里永远装着儿女们,从您的身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至理名言的内涵!
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盘录音带,那是父亲在逗我小儿子时,一老一小的对话。父亲的爽朗高声,小儿的稚嫩细语,洋溢着浓浓的天伦之情,那是人间最美的声音!那盘带子里,留下了父亲生前的声音,那是他唯一留在世上的声音啊!
父亲,你还记得吗?那两年是我们父女最最快乐的时光!您看着小外甥,整天乐得合不上嘴。我工作之余,给您讲故事,让您找开心,做您喜欢吃的饭菜,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上天啊,你为什么那么无情,要剥夺我们的幸福啊,难道你看着眼红了吗?
父亲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父亲啊,您最爱吃的饺子我还怎么给您包?您最爱的宽松衣服我做了又给谁穿?父亲啊,您知道女儿因为您的离去都不敢看街上的老人吗?几次我都突然觉得前边的人是您,等我追上去,失望之极,我才会突然想起来,我已经没有父亲了!您走了,永远地走了,带着对生活的眷恋,带着对亲人的牵挂,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不舍,您孤零零地走了。父亲啊,我好后悔我为什么不学医学?我为什么看着您挣扎在死亡线上却束手无策?父亲啊,假如我能替您去天堂,我宁愿让您留下!
上天把父亲接走了,时间选在端午节这一天。是冥冥中上天安排好了吗?是有意识的要父亲在这全国上下纪念屈原的日子里离去吗?是因为上天知道父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是值得歌颂值得纪念的吗?
父亲啊,安息吧!您的女儿不会忘记您!您的亲人不会忘记您!永远永远„„„„
第四篇:缅怀我们的父亲-演讲稿
缅怀我的父亲
2005年3月10日,父亲突发心肌梗塞病逝,永远离开了我们。常言道:“生老病死,新旧更替,古之皆然”,没有什么可悲叹的,只是那份父子之情,终究不会随生死之别而淡然抹去,那是一份深深锲刻在心底的情感,思之流泪,念之伤心。
父亲1953参加工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第一代储备人。直到1992年退休,在吉林储备系统一干就是40个春秋。
我父亲出生在吉林省柳河县圣水乡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刚强正直的父亲,凡事都不甘落后,淳朴实在、为人和善,在邻里同事中有很好的口碑。父亲一生为人朴实,工作任劳任怨,被领导尊称为二三八处“三杆大旗”之一。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父亲干过保管员、材料员、电焊工、车工、钳工等多个工种,也曾担任知青厂副厂长等职务。据说父亲还是技术革新能手。父亲去世时,在整理遗物中留给我们的是十七张奖状和十一本各级《荣誉证书》。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工作狂,夜以继日地工作,无暇照顾家庭,母亲经常抱怨父亲,是一个干工作连命都不要的“傻子”。
1992年我参军复员后,子承父业也成为一名普通的储备职工。此时的父亲因体弱多病已经退休。有一次帮助党委办公室搬运书柜,无意中发现1976年父亲的一份先进事迹材料,此时的我才真正了解了父亲。父亲是一名党员,干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他做保管员,一人看管两台秤检斤,上万吨物资无差错;他做材料员,账目清楚,标识准确,材料库房整理的井井有条,即使蒙住双眼,也能从上120多种五金电料和汽车零部件中随意选取,毫无差错,赢得全吉林局同行的参观和赞许。上世纪70年代,父亲一直从事技术革新工作,当时储备仓库的技术、管理水平低下,物资装卸大都使用手搬、肩扛的笨办法。父亲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善于学习,刻苦钻研技术,十二年如一日热心搞技术革新,成为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在他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研制成功了一批适合仓库装卸、码垛、搬运用的中小型机械。如小吊车、制砖机、龙门滑车、气压千斤顶等十几个较大的革新项目,有的还送到国家局在北京昌平举办的技术革新展览会上展览,为仓库机械化操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装卸橡胶用的小吊车和龙门滑板在我参加工作以后还一直在使用。
最难忘的是父亲对我的帮助和管教。他曾多次告诫我:“儿啊!你有今天的工作,离不开党的培养, 你要脚踏实地认真工作”。“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最难忘的是父亲对我的爱护。父亲知道我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就鼓励我说:“我们储备仓库工作很辛苦,你应该多练笔、多宣传储备事业和储备人”。当我从事秘书工作后, 父亲鼓励我一定要持之以恒,干好本职工作,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如今父亲曾经奋斗了40年的储备仓库经过了安全改造,面貌焕然一新,而我已经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更加艰巨的责任落到我的肩上。可惜父亲没能看到。
我从内心非常钦佩父亲。他的无私,他的质朴,他对储备事业愈挫愈勇的执著追求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都是我学习的榜样。父亲的品格和操守筑起了我堂堂正正做人的基石,让我终身受益!
第五篇: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叶简明简历
叶简明同志简历
中文名:叶简明
国籍:中国香港
民族:汉族,出生日期: 1977年2月23日
职业:实业家、慈善家
学历:大学本科、在读研究生
代表作品:构建有组织的共同经济体
所属公司: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
职务:董事局主席
社会职务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主席, 中国文化院主席, 上海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