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昌大学四附院邹德凤主任荣获第44届“南丁格尔奖”
南昌大学四附院邹德凤主任荣获第44届“南丁格尔奖”
8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并为6名中国获奖者颁发奖章。
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为6名中国获奖者颁发奖章,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护理工作者、红十字工作者和志愿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今年共有16个国家的32名护理工作者获得本届南丁格尔奖章。我国获奖的6名护理工作者分别是:解放军第261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蔡红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原主任、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成翼娟,香港医院管理局原总护理行政经理、临时香港护理专科学院院长林崇绥,解放军第413医院麻醉科护士长王海文,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护士长王克荣,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疗服务部主任邹德凤。
国务委员王勇在颁奖大会上讲话表示,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00多年来,办了很多大事、实事、善事,在重大自然灾害等国家应急救援救护和扶贫济困、公益慈善、无偿献血等人道援助,以及参与国际人道主义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各级红十字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健全内部管理,强化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着力建设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红十字会。要进一步增进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各地区红十字会的交流合作,促进国际人道主义事业发展。他表示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帮助解决红十字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红十字事业,共同营造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在会上说,6名获奖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全国3000多万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要以她们为榜样,进一步发扬红十字精神,为人民的健康福祉、为社会的和谐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他表示要有效提高和增强各级红十字会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切实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在全社会弘扬正气、传递友爱。
出席大会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在致辞中称赞各位获奖者以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承诺和奉献,为在社会上推广和发展人道行动和人道理念作出了特殊贡献。
获奖者代表王克荣、青年护士代表康靖汶在会上发言。
南丁格尔奖章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的护理界国际最高荣誉奖。我国自1983年首次参加第29届南丁格尔奖章评选以来,先后有68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
刘延东、杨洁篪、韩启德和黄孟复等出席颁奖大会。
第二篇:关于学习第44届南丁格尔奖邹德凤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第44届南丁格尔奖邹德凤心得体会
2013年9月3日下午,我有幸作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护士代表参加了关于第44届南丁格尔奖邹德凤学习动员大会。会议让我对邹德凤老师有了一些了解,通过对邹德凤老师的了解,我被邹德凤老师的所作所为震撼了。
邹老师从16岁卫校毕业后,分配到了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工作,在四附院邹老师是出了名的最不怕脏、最不怕累、最不怕危险、最有爱心的护士。邹老师从事护理工作40余载,十年如一日,就算在遭到病患、家属的不理解,白眼时都没有退缩,还是很坚定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患者,到病人家属理解,再到期盼邹老师的到来,这一步步都是邹老师的付出得来的!一个普通的人,干着一件平常的事,但因为坚持,就成了不凡。正是邹德凤老师的十年日一日的坚持付出,才获得了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所谓舍得就是有舍必有得!
自1992年发起成立铁路中心医院志愿服务组,20多年了,邹德凤老师爱心奉献的涅槃之路走得艰辛,但走得坚定。在邹老师的带领下由起初的十几个志愿服务者到后来的4000多志愿者,其中注册的有1000多名。邹老师不仅带领志愿者参加义务服务,更是身体力行,邹老师每年参加义务献血和并带头加入了遗体器官捐赠。
邹老师一直身体力行的参加各种义务活动,1974年的南昌铁路局的虐疾疫情、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抗冻救灾事件都有邹老师的身影。2002年,邹德凤老师加入了省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此后的11年,她每天8小时之外,几乎都献给了爱心事业。每到周末,她就带队进社区,挨家挨户上门看望病患和孤寡老人。为此,她徒步走过了二万五千公里的路程,相当于走完了两段长征路;徒步登上3.5万层楼,相当于攀上了12座珠穆朗玛峰。她累计做义工达1.9万小时,超出红十字志愿者最高奖项终生志愿者的标准整整5倍,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义工”。当有人问邹德凤同志你这样值得吗?牺牲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做这些,难道你不累么,你的家人不会抱怨么?邹老师说“我是一名医护工作者,我还是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多么简谱而动 容的回答啊!而邹老师的家人也由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支持,为此邹老师的爱人还给邹老师取了个情切的外号“老宋”。
作为一名刚参加护理工作不久的我,为邹德凤老师的所作所为而动容。我们每天上班,为病人打针、发药、治疗、注射等忙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抱怨几句,但邹老师50多岁了每天不仅做好每天的8小时,还把她8小时之外的时间都献给了社区,献给了社会上的那些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160多位。从邹老师身上我学会了少些抱怨,多份理解,能帮助患者的尽量去帮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到退休年龄的邹德凤老师依旧不停的在社区间奔走,邹德凤老师爱心奉献团执着不渝传递爱心的质朴情怀,彰显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群体典范,更是全社会学习的先进楷模。通过对邹老师的事迹的了解,让我明白了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真正意义。作为一名刚参加护士工作的我,更应该学习邹老师那种事事为患者想,处处以患者先,心里永远装着患者的精神。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要用自己柔弱但坚强的双肩为患者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用汗水浇灌“南丁格尔”精神,用爱呵护生命,用爱铸就病人的康复之路!再多的豪言壮语也是多余,我们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把爱送给病人,让病人在病痛的折磨中感受到我们无微不至的爱,让我们的爱战胜病魔!护士,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信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努力,以邹德凤老师的精神来鞭策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份事,尽好每一份责任,带着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性格、勤奋的态度,去迎接机挑战!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与患者搭建起一座彼此信任的桥梁。为患者提供好的服务,好的质量,争做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
吴 欣 20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