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文艺女士、王骏先生兼职教授受聘仪式
王文艺女士、王骏先生兼职教授受聘仪式暨学术报告会
时间:2012年12月23号: 00 地点:天津商业大学经济研究所二楼会议室 主持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白玲教授 会议程序:
1、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介绍到会领导、来宾
2、天津商业大学校长刘书瀚向王文艺女士 王骏先生颁发聘书、并致辞
3、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王文艺致辞
4、北京中期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骏致辞
5、与会领导、来宾与学生合影留念
6、主持人宣布受聘仪式结束
主持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树春教授
7、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王文艺作学术报告
8、北京中期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骏作学术报告
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名单
天津商业大学校长
刘书瀚教授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王文艺女士 北京中期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 骏先生 光大证券天津营业部总经理
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天津商业大学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副院长
天津商业大学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院长助理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罗 鑫 马学志先生 白玲教授 王树春教授 王中华教授 邵永同老师 刘辉群副教授
第二篇:王栋先生、玉丹女士婚礼致辞
王栋先生、玉丹女士婚礼致辞
尊敬的各位的来宾、各位亲朋:大家中午好!
阳光明媚,歌声飞扬,欢声笑语,天降吉祥,在这美好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参加王栋先生和玉丹女士的婚礼,首先我代表所有来宾向王站长及其家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这对珠联璧合、佳偶天成的新人表示最诚挚的祝福!王栋先生和玉丹女士共同就职于甘肃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西长风管理所西峰北管理站,他们经过春的孕育,夏的热恋,终于走进了绚丽成熟的收获季节。爆竹声声,红尘中诞生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喜字对对,人世间缔结了一桩美好的姻缘。
新婚新起点,喜事喜开端。终身大事而今已定,百年事业刚刚起步,结婚只是人生一个驿站,学无终止业无尽。家庭是宁静的港湾,婚姻是人生的新起点。来日方长任重道远,仍须努力莫松劲。今天两位新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也意味着你们肩上从此多了一份责任。希望你们今后: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相敬如宾,作一对好夫妻; 在事业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互相帮助、齐头并进,作一对好搭档;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安康,作一双好儿女;在社会上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树立新风,作一对好公民;遇到困难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遇到矛盾多理解少激动、多冷静少猜疑,一朝结下千种爱,百岁不移半寸心,在漫漫人生路上相依相伴,相濡以沫,风雨同舟。
再次祝福二位新人百年恩爱白头偕老,海枯石烂永结同心,地阔天高比翼齐飞,相亲相爱幸福永远,同德同心相敬如宾。
最后,让我们共同分享这幸福而美好的时刻,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吉祥安康!
第三篇:在受聘中南大学兼职教授仪式上的学术报告
此篇讲稿是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冯伟林先生在受聘中南大学兼职教授仪式上的学术报告。在仪式现场,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友权教授介绍冯伟林先生;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阎真教授为其颁发聘书和佩戴校徽;中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胡光华副教授作了精彩点评;中南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杨彦副教授主冯伟林先生对“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作精彩诠释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老实说,我对中南大学始终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这里有一张关于科学的名片,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名片,就是黄伯云院士。黄伯云是世界级的科学家。1956年,毛主席亲自授予科学家钱学森少将军衔,钱学森后来成为了两弹一星的元勋。如果要授军衔,黄伯云也是一位将军。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所以我想能够在黄伯云当校长的大学学习,能够在拥有15位两院院士的大学深造,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经历,是一生的荣幸。我去过很多学校、很多大学,有的大学是只见“大楼”不见大师,而这里是大师云集啊!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如果说一所大学没有大师,就像一坛绍兴黄酒,酒已经被喝光了,只有酒坛,空有余香,不会醉人。中南大学既有酒香,又醉人。
这里还有一张光辉的名片,一张道德的名片,这就是洪战辉。洪战辉是感动中国的十大新闻人物之一,是中南大学七万多名师生员工的骄傲,洪战辉已经成为了新时代道德的楷模,或是道德的符号。能够有幸与洪战辉成为同学和朋友,能够时刻去体验一个道德标杆的激励作用,当我们今后回顾人生的时候,永远都会感到温暖。
第四篇:单霁翔先生郑州大学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
单霁翔先生郑州大学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 本报讯:12月29日上午,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郑州大学兼职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我校综合管理中心第一报告厅举行,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我校党委书记郑永扣出席聘任仪式,来自我校历史学院的师生代表共计6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郑永扣书记首先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对单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他又介绍了河南的文化底蕴和我校的概况,他希望历史学院师生共同努力,在单教授的帮助下,为河南的文化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随后郑书记为单教授颁发了聘书,并亲自为单教授佩戴校徽。
单教授为现场的师生作了题为《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报告,他主要谈了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介绍城市文化建设时,他概括了八个问题,即避免城市记忆的消失、避免城市精神的衰落、避免城市管理的错位、避免城市建设的失调、避免城市形象的低俗、避免城市环境的恶化、避免城市面貌的趋同、避免城市文化的沉沦。他还将中国的部分城市盲目建设与世界文化名城罗马、维也纳、威尼斯、北京、澳门等进行对比,提出城市建设问题的病根在于决策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管理者应该用城市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用城市文化构建和谐城市的观点。此外,单教授还讲到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相关问题,他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对历史负责,而且是对后代负责,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成为全民的事业,报告结束后,他还与现场的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介绍了北京故宫的一些情况,并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单霁翔,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保护规划研究,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3月,获美国规划协会“规划事业杰出人物奖”。出版《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等多部专著,并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学生记者田朝元)
第五篇: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讲《易经》之一
季谦先生讲课录——易经1-A序卦
时间:西历2000年11月16日
地点:台中教育大学
记录:哲萱木木
这是几千年以前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单独的存在。它的性格或许跟你不一样,它的见解是跟你不一样,但是你认为它是有智慧的,是值得赞赏赞叹的,那你怎么把这些值得赞叹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营养呢?最终还是靠一个领悟,但是要领悟,熟能生巧,你熟悉的时候领悟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当然到最后并不是要吊书袋,把它一五一十都记得,最后不是这样。但是你不通过这样子的程序就比较难,因为你不能够自己认定你是那么样的聪明、伶俐——大概这样的人很少有。所以还是要熟,纵使是孔子读书也要熟,何况是我们呢?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生命就是这样成长,而对于这些有高度智慧的文化遗产,你能够用这一种心情来读,那么对自己的长进是最多的。
以前我在师大有一个老师叫鲁实先,他平生对于《说文解字》和《史记》是下了最大的功夫。读高中的时候,书发下来了,他一两天就把书全部都看完,然后就去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发书?
老师说:书不是发给你们了吗?
他说:我看完了,什么时候再发呢?
老师说:没有了,这个学期不发了。
他说:那我们看什么?
老师说:这个学期我们就是要上这些课。
他说:噢?这几本书要上一个学期呀!那我不上了。
从此他就不去学校读书了,所以他高中都没有毕业,这个人后来是名教授。他跑到哪里去了呢?跑到杭州文渊阁,去读《四库全书》,有没有读完《四库全书》不知道,至少他去读《四库全书》。各位,你已经是高中毕业了对不对?我问你《四库全书》读了几本?所以这一个人是学问蛮大的,他平生最深入研究的就是这两本: 《说文解字》,而且是段(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还有《史记》。他教《说文解字》,这本书有一两千页,他几乎知道哪一个字在哪一页,《说文解字》上的文章,他大概都会背,因为他很熟。《史记》也差不多,他说每年最少要把《史记》看二十遍,因为他两三天就可以把《史记》看一遍,所以他《史记》是很熟的,一定要这样子才能够成为一个名教授。
他曾经跟我们讲过:最聪明的人是读历史,为什么?因为中国历史至少是三千年呐,从孔子以来二千五百年嘛,孔子之前至少还有五百年可信的历史,所以从周朝初年到现在就是三千年了,那么如果周朝上推就三千多年。我们不要说五千,有历史记载可信的至少三千。他说,你对于三千年的历史只要花一两年就可以把它读完,以一两年的时间接受三千年人类奋斗的成绩,这些历史都是奋斗成绩的精华部份,你不必再自己去经过三千年,懂吗?所以以三年换得三千年,你的成长速度是一千倍!
不只读历史是如此,读有意义的重要的书都是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是你要真的有所体会,所谓体会就是把书读到自己身上来。读书不要书是书你是你,你要想办法把书读到自己身上
来。如果读理论,你要把这个理论了解于心,学到它的争论的方式,然后也能够有这样的知识,也能够有这样子的争论的能力;如果你所读的是智慧之书,那么你要对人生宇宙也要有这样子的感慨,这样子的向往;如果你是读文学之书,也要有这样子的感动,这样子的优雅,这样子表达的意愿和能力。这样才是把书读到自己身上来喔。要能够达到这个地步,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熟,现在有一个蛮有名的文学评论家、诗词评论家叫叶嘉莹,她从小就把她现在常常拿来做例子的这些文章、诗词背完了,她小时候不知道背过几百首诗词——小时候当然都不懂,但是越长大她越能够融会贯通。
她小时候下过这种功夫,是因为有贤父兄,所以“人乐有贤父兄”,这是孟子说的。一个人生下来有贤明的父亲跟兄长是可喜可乐的,为什么呢?因为古时候大概都是父兄在教,尤其像孔子孟子那时候。那现在呢,应该是“人乐有贤师长”,因为现在是以师长来教导。所以“人乐有贤父兄”换另外一句话就是:一个人最幸运幸福的是,从小有人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教导,从而提早地奠定一生才华、性情、品德、涵养的基础,所以人乐有贤父兄。那叶嘉莹他有贤父兄,他的父亲教他背诗词,她背那么多,奠定了功夫。如果你没有贤父兄,也没有贤师长,现在你自己就要当做你自己的贤助理啊——自己帮助自己,要下一段功夫。
朱熹常常对他的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人——他说“现在的人”就是当时的宋朝人了——“我们现在的人”失去了一种小学的功夫,就是从小没有下功夫,所以现在长大以后还要补这一段功夫:其中有一些是讲洒扫应对进退这样子的周旋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另外一种意思是讲一种学问,基础的学问——应该读的书读了没有?而且读熟了没有?像这样子的功夫,朱子把它看做是小学的功夫。这个“小学”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学问的基础;一个是按照年龄来说的,就是小时候就要学的。你们现在其实是欠缺小学一段功夫啊,这个小学不只是文字声韵训诂啊,包括应该背、应该记、应该读、放在肚子里面的这些重要的著作,这也是小学功夫。欠缺一段小学功夫的人,到了长大,想要求学,他必须再下这一番功夫,如果这一番功夫没有下,这一辈子就甭想成就了,这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你就不是这一条路上的人,不是学问中人。各位呀,你来大学不是要成为学问中人吗?好了好了好了,你们没有什么精神听,我就没什么兴趣讲了,那就一直读了,读熟了,读熟的方法用抄也可以了。
我们把序卦念一遍,我稍微讲一下就好了,因为要讲就讲太多了,时间会花很多,所以我们念一遍,我稍微讲几段就可以。来跟我念:“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这个叫作一开口就气势不凡,当然他是在讲乾坤,因为乾坤是大学问,所以一开口就是大口气。文章一开头很重要啊,苏东坡非常敬仰韩愈,当韩文公庙——就是韩愈的庙——建成以后,这是苏东坡指导建立的,他当然要写一篇文章,韩文公庙碑,他说这个我所敬重的人,这么伟大的人物,我怎么样替他的庙来写碑文呢,来写碑记呢?就是像苏东坡这样才情洋溢的人,他都为这篇文章搜索枯肠,一直不能下笔。后来在他的心灵里面产生了两句话: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这两句话一生出来以后,以下的文章就势如破竹,下笔千言,一下就完成了,所以开头很重要,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好了,我们现在做文章没有那么样讲究了,无所谓了,随便开个头。
辽宁省有一个教育家叫做魏书生,大家要知道这个人呐,因为你们也是学教育的。他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他的办法并不是他很会捉弄人,而是他很热诚,所以想出来很多教育的办法。他有一个很好玩的特色就是——他认为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这个老师也不是要一天忙到晚。他一个人大概做二三十种事情,而且都做领导,还当班主任,带两个
班,他这两个班一个是普通的班,一个是差班。他说,你们一年级每个班都有两三个成绩最差的、规矩最差的,把全校这些最差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班,他来教,教一年后再放回去,成为他们班的佼佼者。这些学生呢,有些最初是连他(她)父母亲的名字都不会写,他就教教教,教了一段时间,他说:各位同学,我们要作文了,出个题目,就是“开学的日子”,学生就说:老师,我们不会作文,我们从来没有作过文。老师说:你一定会作文,他们说:我们不会作文。老师说:不会作文的人写一句就好,写哪一句随便你,你若不会写,我告诉你写:今天开学了。这样,这篇文章就完了,这是好文章。
你看,开学的日子嘛,那你写这个作文就是:今天开学了,句号,完了。这是好文章,哈,给你80分,好吗?明天再出一个题目,再写作文,学生说,老师我们不会写,今天写两句就好,这样子,那(学生)说:有些字我们不会写,老师说:不会写写注音,学生说:我们连注音都不会写,老师说:不会写,你画圈圈(○○),“今天开“○”了,(教授笑),这样也可以,这样写也给你及格……
结果呢,以后这些学生都会作文,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当然不会像古人一样——有学问的人一出口就不一样。我们呢,没有关系,先试着写,你们要勇于作文。写诗的人要常常写诗,要常常写,虽然诗写不好,没有关系。这是教一个不会写作的人,鼓励他“诗从放屁起,文自胡扯来”,你要把诗文写得好,请你要多写的意思,不要怕。要多写,我叫你们写文章,叫你们写两篇啊,交的人很少,有一篇只有一个人交,有另外一篇只有三个人交,你们都不交。我第一天就问说:什么叫做大学生,让你们写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人交,我后来说你们轮流看读经的那些书以后,写心得,结果只有三个人交,你们就不写,是你们没有看呢?还是认为文章不好写?如果不好写,就像这样子写,你们也可以写,写一句就好……
好,我们再来念——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毕(bì)者比(bǐ)也,这样念比较好一点,“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
这两句话应该送给我们的陈水扁先生,“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guàn)”,这样子念比较好,“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这是上篇,序卦传分上下,我们看下篇。这个序卦传是讲六十四卦卦序,上经是讲到离卦,剥复无妄大畜頣,大过坎离三十备,到这里,然后我们看下篇。上经守乾坤,下经守咸恒,要记得。就好像《诗经》有“四始”一样,《诗经》分成“国风”“小雅”“大雅”“颂”,司马迁就认为每一部分(也可以说每一卷)的第一首是非常重要的,这叫做“始”——开始。风、雅、颂总共有四大部份:国风、小雅、大雅、颂,每一部份的开头第一首诗,叫做“四始”——四首开始的诗。“国风”开始第一篇是“关雎”,所以关雎为“风始”,为“国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这叫“四始”。
一开头,所谓开门见山,我们刚才说,一开口就有大气魄。所以《易经》分上下,一开头这两个卦都非常重要,有引导的作用。上经守乾坤,乾坤代表道,也代表阴阳,代表存在的原理,所以上经从天地乾坤开始。下经守咸恒,咸者感也,恒者久也,既要有感应变通,而又要能够恒常持久,这就是人间最重要的两种德性。而在人生的成长当中,要先有感应,而后可以长久。用哪一个观点来看呢?用少男少女之感应,来作象征。少男少女最有感应,这是咸,少男少女不只是感应而已,最后要能够有所成就,要成就夫妇,夫妇就要有恒,所以下经第二卦就是恒。因此下经是用人间世重要的两种表现,或者说两种德来做引导。上经以乾坤天地作引导,下经以人伦作引导。这都是一开口就有非常大的眼光,把握住重点。所以下经守咸恒,我们现在看下经,咸恒在哪里。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啊,从头再讲起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这个“错”通于提手旁的“措”,“处置”的意思,不是说“礼仪”就“错”了,不要这样想,“不知措手足”,没有礼仪就不知措手足,有礼仪然后有所措,可见,这一句话是来自于《论语》,来自于孔门的教导,孔门的义理,好了,再来……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从恒出现,咸没有出现。没有出现,就是最大的出现,什么意思?就是从一开始“有天地...”这里开始讲,一直到“故受之以恒”之前,全部都是咸的范围——因为天地有感通才能生万物,男女有感通才能成夫妇,夫妇有感通才能有父子、家庭,父子的感通扩散出去到社会,就是君臣,普遍化就是上下,乃至于各种的规矩、节奏,通通在感通之内,没有感通世界是死的。师生之间如果没有感通,上课就没有意义了,朋友之间如果没有感通,就代表没有诚信,所以“老者安之,朋友要信之,少者怀之”,老者怎么能安呢?因为有人奉养,少者怎么能怀呢?因为有人提拔有人教导、教养,都有感通,任何一种关系感通的情况不一样,但其感通则一
也,所以感通这个“感”是易经最重要的观念,摆在下经的第一卦,你要知道感通这个道理喔。我们卜卦也是与鬼神相感通,你才能够卜卦对不对?所以“咸”不讲,但是它就融通在所有文章里面,不讲的讲才是大讲,你要这样看喔,如果讲出来,它的意义就被限制了,所以没有讲,你看不到咸卦。好,接下来——
“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xiè);解者缓也”,其实在这里也可以讲“解(xiè)者解(jiě)也,解(xiè)字就是那个卦,解(jiě)就是意义,现在不用缓用解,其实缓就是解。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最后一句话很重要,“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以易经的卦序似有意似无意,这个序卦,他所讲的道理,似有道理,似没有道理,但是有很多关键的地方是真有道理,有许多好像硬抬,抬不进去硬抬,但是他总是要交待一个道理。所以这个交待并不是非常地科学、逻辑,不过人间并不只是科学逻辑,学问不只是科学逻辑,因此我们读这种书,你心怀要放宽松一点,用智慧去体会。你能体会的地方,它讲得很清楚的地方,你就好好地受它启发,已经就值回票价了。至于你认为讲得好像没什么道理的地方,就先摆在那里,不要先排斥。一个会读书的人,先把应该吸收的吸收了,至于不能吸收的,你有意见的,先放着它,不要看到一些小毛病,就全盘否定。有许多人读序卦这种文章,当然有很多地方好像不大合理,好像硬讲过去,但是呢,你看到这里不要先生气,因为有一些地方是真有智慧。像最后一句,“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以前我曾经问过你们,喜欢“既济”还是“未济”?大部分人都说“既济”比较好,跟我们序卦的作者比一比,就知道我们智慧还差一截,这就是智慧。
所以到了重要的地方,就是比那个智慧,比那个眼光。项羽跟刘邦都是天才,但是到最后,就比那一点智慧。那一点智慧,说输就是输,而且必定输——当然历史不能讲必定。不过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下来,确实可以看出,这两个聪明人,这两个天才,他的天才还是有层次的,你若要了解项羽跟刘邦的天才不同,请你去看牟宗三先生的《历史哲学》,他有精彩的分析。
天才时代的来临,牟先生称秦汉之际叫做天才时代。太史公司马迁特别为了这段天下很昏乱的时代,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表格,叫作“月表”。月表就是每一个月的变化,不是一年的年表
哦,是月表,也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一个月一个月的变化,列成表格,叫做秦楚之际月表。这段时间里面有多少天才人物在历史上活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奇特的时代。秦楚之际,楚就楚霸王啊,就是项羽。其实项羽很快就转到汉高祖刘邦,像这样一个月一个月都看到大势的发展,司马迁也很有趣味,历史眼光非常锐利、准确,他注意的地方,希望我们也能注意,你才能具备那种所谓历史的胸怀。你要你的历史胸怀更精妙细微,请你看牟宗三的《历史哲学》。精微,非常地精到微妙,你们要看看好书喔,其它的下三流的书可以不看,浪费你的眼睛,好书不能不看,看一本好书,就开拓你一分智慧,到最后是比智慧,你要记住这句话。OK,早上就先讲到这里,没来的人下午请他来,下午要讲重要的课,其实每一节课都很重要,呵呵呵…….OK,下课,谢谢各位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孔子世家》)客观的写就是孔子的成长的历程,他经历的事件,这都是客观地写。但是跋语呀,赞词呀,就是要主观的写,就是要表达他内在的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但是怎么去评价孔子呢?这就很难写了。因此,司马迁不愧为司马迁,他写的这篇赞辞,真是恰到好处,他怎么写的呢?你们的《古文观止》不是有一篇叫做“孔子世家赞”,有没有?记得吗?怎么开头的?我不是说过吗,开头很重要。他的开头就是,“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他就引《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自己对于这首诗有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正好放在他对孔子的赞叹上,就是“高山仰止”。那么他为什么要引用这首诗呢?其实是来自于司马迁读《论语》,读到颜渊赞叹孔子,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之弥高”就好象“高山仰止”,《诗经》刚好有这句话,司马迁就拿来用,后来的文评家,就是评论文章的人,你们有一本书叫《古文析义》,林西仲《古文析义》,你去看看林西仲怎么评这篇文章,怎么评司马迁这篇文章。他就说,司马迁在这里的手法,叫做避重就轻。避重就轻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正面描写对于孔子道贯古今德牟天地的这样子的生命内涵,是很难表达的,所以实写写不好,写不出来,就用虚笔来写,所以避实就虚,就是避重就轻。所以以后你们要看看这些文评,这样子可以点醒你,让你了解到这篇文章有特色,这样写有必然的理由,一定要这样写,你非这样写不可,不这样写就表达不出你真正的意思。所以有些时候要实写,有些时候要虚写,文章的奥妙就在虚实之间。
这是讲这个文章开头,那讲到韩愈的文章,大家都认为韩愈的文章有气势,这气势在什么地方呢?必须要用体贴的方式,这讲不出来的,字里行间,弦外之音,你要体帖,所以欧阳修也非常地欣赏韩愈的文章。他想要学韩愈,欧阳修怎样学韩愈的呢?他就抄韩愈的文章,抄在纸上面,当然以前用毛笔,用宣纸,然后贴在一块木板上,欧阳修读它的时候很用心:眼到、口到、手到,一面嘴上朗诵,一面用手指头指着字,这样念一遍再念一遍,有空的时候就拿这块板出来念,以此为乐。像欧阳修这种人,大概都是过目不忘,大概念一两遍就记得了,就会背了,但欧阳修还一直念、一直念,不知道念到多久,念到什么程度呢?念到他的手指头已经把那些字迹都磨掉了,字都看不见了。宣纸是会透过去的,字看不见就等于把纸都磨掉了,你回去试看看拿一张宣纸,像这样在上面划一划划两划,看划几划把纸都磨掉了,这就是他读的遍数,大概最少五百到一千遍,这样来学文气。现在让你们把易经的文章背起来,你们就叫苦连天,要是叫你们抄起来划,还得了吗?(笑)这样才能学到自己身上来。刚才念得很好,念得非常地顺,就这样念,越熟越顺,越顺越喜欢念,偶然之间就会有一些心得,跃然而出,好像从里面跳出来一样,到那时候你就会读书了,如果你这辈子没有这个经验,你是个可怜的人,枉费了你这辈子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