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学“三味”_徐飞——西南交通大学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
治学“三味”
——徐飞校长在西南交通大学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5年8月27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2015级研究生新同学从天南海北来到即将迎来双甲子校庆的百年学府——西南交通大学。这里有博学的大师和鲜活的思想,更有温暖的情怀和无声的大爱,这里将成为你们研学的驿站和永远的精神家园。作为学校的第65任校长,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成为新一代交大人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祝贺和热烈欢迎!
同学们为追梦而来。求学梦、交大梦、中国梦经过十余年的探求,今天得以在交大聚合和升腾。对于现已置身学术殿堂并有明确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而言,“怎样学”比“学什么”更重要。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探究普遍知识,研究高深学问。“研者,磨也;究者,穷尽也”。磨和穷尽,可谓“治学”。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古人读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宋代李淑在《邯郸书目》中亦有“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的说法,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和精神食粮。今天,我也想和同学们谈谈在这个功利浮躁的时代,研究生治学应有的“三味”。第一,“趣味”。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它既源于人类先天对未知探索的本能,也源于个人后天经验的养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德斯鸠也讲:“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光变成喜悦的时刻”。当真正感受到治学的“趣味”,就会在读书和研究中全神贯注、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甚或能强烈感受骨体肤理的愉逸和灵魂飞升的姿态。
如何激发趣味?好奇心和想象力至关重要。成年后的童真童趣、本心初心弥足珍贵。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习俗、环境、观念、教育、人文、学问、教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生活的重压以及一些思想、知识、道德、规则的桎梏,好奇心和想象力随之迟钝,甚至麻木。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做到能天马行空、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刨根问底,生命才有激情,做学问才有滋味。一旦失去可贵的好奇心,失去独立的想象力,就会失去做人 独有的东西和潜力,整个生命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活力和创造力,就更不用遑论治学的趣味。趣味的生发需要“去功利”。做学问有三重境界:一是学以致用,二是学以致知,三是为己之学。前两者都是功利性的,都有明确的世俗意义上的效用性和目的性。为己之学是去功利的或超功利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见于《论语·宪问》,旨在表明真正尊崇学问的人,做学问是为自身的修心养性,自我角色的建立提升,而不是取悦于人或追名逐利。
有了超拔和超越之心,去功利后的治学趣味当会妙趣横生。反之,若把读书、做学问当成是升学、出国、找工作、评职称的工具和途径,当成获得“颜如玉、千钟粟、黄金屋”等美女香车利禄的手段,当成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炫耀卖弄甚至与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奔 着这些目的和功利而去的治学,其过程本身的趣味便荡然无存,治学难免成为身心俱疲、苦不堪言的劳役。
“味希望同学们能将治学的“趣味”延伸至专业以外,使其趣味更加广泛,趣味还要多样。蕾”更加丰富。你们既要根植、深研、精勤于专业,立志成为某一领域术有专攻的专家,还要避免因为趣味单
一、知识面太窄而产生的“隧道效应”,即对专业以外的东西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
当今科技的发展呈现出两个鲜明向度:一方面,学科和专业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各学科领域之间的综合集成越来越强,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大行其道。因此,在学好学透一门专业的同时,尽可能多了解其它学科尤其是相关学科的知识势在必行。更何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再者,做学问若没有一定的广度、跨度和宽度,很难有相当的厚度、高度和深度,很难成为学问大家。硕者,大也;博者,广也。同学们要在掌握系统坚实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成为本原意义上“大而广”的“硕士、博士”,而不仅仅是“窄而深”的“渊士”。
第二,“回味”。时间是记忆的橡皮擦,它会冲淡经验主义的习得,义无反顾地带走大脑表层的收获。因此,《论语》开篇即说,“学而时习之”。在其《为政篇》中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程子亦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也指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
这些名言都强调回味、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味读书而不思考,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所谓尽信书则不如不读书。爱因斯坦正是因为对传统物理学的“回味”,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反思、检讨、追问,写出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治学的“回味”,恰如围棋对弈后的“复盘”。复盘是一种长棋力的极好方式,对治学亦然。治学最忌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最忌粗枝大叶、博杂不精,人云亦云、不甚了了。通过回味,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通过回味,温故知新,用宏取精;通过回味,见微知著,举一反三。
通过对知识的切问近思、再咀嚼、再提炼、再加工,玩索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对已知现象的正反演,由现象追溯其原因,由表象探究其本质,不仅把所学所知的外在化、碎片化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还能不断提高向内反省的智慧,体悟知识理性背后的正义性和善意性,发展各种知性美德。
“回味”重在批判性思维。或许,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是今天高等教育缺失已久的味道。在新韦氏词典里,批判性思维是指“以审慎分析判断为特点,并在最严格意义上隐含着客观判断的尝试而定褒贬优劣”。既有的知识系统和学术体系,不管创造它们的先贤圣哲、大师方家多么睿智,其中的片面、寡陋、扭曲、非理性、傲慢、甚至偏见都在所难免。批判性思维驱动下的深度学习,是治学的一剂良方。
同学们正处在学术创造力竞相迸发的黄金时期和学术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要敢于解构颠覆,革故鼎新;善于质疑故知,反思自知,创造新知;惯于换位思考和逆向思考。如今身处创新驱动的新时代,希望你们秉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注重塑造自身的创新人格、创新气质和问题意识,在反思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回味”需要静气。学术研究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研学之路也绝非坦途,不可能一蹴而就,毕一功于一役。“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静制动,静致远,万物静观皆自得。缺少静气,就会心烦意乱,神不守舍,着急上火,哪有心思回味?更不用说回味质量的高低了。面对外界的诸多诱惑和纷繁复杂的乱象,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抱德炀和,保持平和,设法让自己静下来。唯有静,才能谦卑、虔诚、敬畏;才能客观理性、淡定从容。唯有静,方能深谋远虑,厚积薄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方能保持清醒头脑,识别各色玄妙理论和新潮观点的真伪高下。浮躁心态下,很难有真知灼见。
第三,“无味”。无味即本味。治学的“无味”,不是真的寡然无味,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如《老子》所说:“淡乎其无味”,无味无所不味,有味有所难味,淡是最浓的滋味。治学的无味,是指回归问题的本真、本色和本原,还原学术的本来面目,追求“大巧若拙”,“大雪无痕”,变晦涩、繁复的深奥,为简单、直白、朴素的深刻。无味是治学“大道至简”的崇高境界。
进言之,治学的“无味”,是通过透彻研究知识及其演化流变、陈述阐发、分析范式和价值表达,化繁为简、以简驭繁,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把握科学问题的本质规律和内在机理;通过直觉、悟性、洞察力、潜意识乃至第六感,见心明性,领略学问的本然魅力,使之臻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出神化境,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无味还意味着对“坏味”的抵制和消弭,对匠气、俗气、躁气、骄气、迂腐气和戾气,以及对功利味、名利味、铜臭味、腐朽味的拒绝和排斥。哈佛大学荣誉校长洛丁根,曾将大学描述为“有着价值追求与精神内涵的心的家园”。大学既是学术共同体又是社会灯塔,希望你们不欺名不争巧,不犬儒不消沉,不势利不市侩。格物致知,坚守价值理性,坚持治学追求,遵循学术规范,固守学术底线,捍卫学术尊严,立志成为“智、仁、勇”三达德之完人。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位研究生治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校博士论文国际答辩第一人王娟,她是西南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届博士生。今年毕业时她和交大做了一个临别约定:10年后,要让世界上做研究血管植入医疗器械的机构,提到交大就像提到哈佛医学院一样响亮。王娟身上充分体现了治学“三味”。
5年前,她找到了自己无比热爱的研究方向,研究中她兴趣盎然并自信地许下承诺,毕业时要让全世界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年轻的团队,正在为此做着卓有成效的努力。刚开始,她迫切地想直接找到一种自己所在研究领域中完美的材料,但失败了。此后,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方法,反思失败的过程,平和辩证地看待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并转移了研究重点。通过实验、比对,再实验、再比对这样周而复始的研究,她最终掌握了全面的材料特性数据,其研究获得国际学界的高度肯定,部分研究成果成为两项新材料国际测试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博士在读期间,她还受邀赴7个国家做了14次境外国际会议报告。
毕业时,她决绝地放弃了几家提供高薪和其它优厚待遇的工作机会,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选择接受了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两位院士的博士后offer。
亲爱的研究生新同学们:
治学是习惯到情感的生命体验,治学“三味”其实也是人生“三味”。作为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我希望大家在学术生涯里细细品尝这“三味”,也期盼着你们积极探寻,尽情享受有滋有味的“研途”收获,坚实有力地走向远方,去遇见更美的世界和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第二篇: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研究生开学典礼校长及书记讲话
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研究生开学典礼校长及书记讲话
-----摘自西南交通大学官网
9月5日下午,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犀浦校区隆重举行。全体在校校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各教学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全体2014级研究生,以及教师代表出席典礼。副校长冯晓云主持典礼。
“学术研究是大学的题中之义,追求学术本位,是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有的本然价值。”徐飞说,“作为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在你们即将开启的学习和研究生涯之际,我和大家共勉一句话:视学术为志业。”
徐飞指出,志业(aspiration)固然可简单理解为“志向与事业”,但它根本上是“心、灵”使然,是一种让内心变得更加淡定从容的执念。《说文解字》曰:“志,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志业超越功利,追随本心,不忘初心。要真正做到视学术为志业,需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力戒浮躁,耐得住寂寞,“只有视学术为志业,才能淡然面对生活的清苦、社会的功利,才能克服物欲的诱惑和内心的欲望,才能战胜科研之路的艰难险阻。”二是踏实勤奋,孜孜以求,“做学问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需外绝声华,内无假借,潜心钻研,持之以恒,惟此,学问局面方能逐步展开”。三是锤炼对问题的感受力和学术质感。现在,为数不少的学者对周遭丰富、鲜活的现实问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习而不察、浑然不觉,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实践和社会变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味埋首于自我世界,习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从范式到范式,几近丧失了对自然界和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其研究成果若去掉洋洋洒洒的文献综述、晦涩艰深的数理工具和貌似精当的标新模型,理论的空洞和思想的苍白立马可见,这非常值得学界警惕。四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敢于打破旧有观念束缚,挣破旧有体系牢笼,敢于质疑、反思、检讨、追问、解构乃至颠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大胆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或解决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将假设或可能进行充分论证。”五是平正笃实,求真务实。“学问观其会通,性行归于平正”是学者追求的境界。为此,在治学态度上,要力争成为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既融贯中西、通释古今,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又择善固执,不倚傍前贤时俊,坚持自己的学术路向。在治学精神上,追求学问精纯、缜密、谨严,思想疏通知远,识力深透。在探究工具理性的同时,注重价值理性,关切理性背后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发展各种知性美德。在学术操守上,矢志不渝地捍卫学术尊严,力戒学术功利,遵循学术规范,杜绝学术腐败,尤其要对沽名钓誉、曲学阿世、趋炎附势高度警醒,保持学人应有的风骨和气节。
主席台就座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学校校徽后,导师代表、电气工程学院吴广宁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治学心得;2014级研究生新生代表、土木工程学院向琪芪同学,留学研究生代表、来自卢旺达的穆海同学分别阐释了对于“学术”,对于“责任与担当”的理解。
“牢记交大校训,肩负历史使命;弘扬交大精神,立志报效国家„„”全体研究生新生面向校徽庄严宣誓后,校党委书记顾利亚教授也为2014级研究生上了第一课。
顾利亚谈到,研究生,顾名思义,就要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够承担学术研究任务,必然也就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学术责任。学术责任的根本在于讲求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是大学精神的根本之所在,更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近些年来,学术不端行为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科研人员论文抄袭、成果剽窃、数据捏造等行为被公之于众,身败名裂,对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抵制学术腐败现象,严惩学术不端行为,维护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是高校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更是同学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以我校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教授,“布衣教授”黄楠为例,顾利亚勉励同学们:科学研究要出成果并非易事,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把科学研究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而非获得经济补偿的工作。“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马虎、浮躁,不能天天去想着什么‘捷径’,还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静下心来做学问,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往往就容易在学术上走向歪门邪道、学术不端。”顾利亚以此与师生共勉。
第三篇:徐飞执行院长在开学典礼的讲话
[回顾] 徐飞执行院长在开学典礼的讲话
人 生 两 件 事
—— 徐飞执行院长在开学典礼和学前教育上的讲话
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全体师生,向各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进入交大安泰学习深造。同时,借此机会再次向各位 表示祝贺!祝贺你们一路过关斩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心想事成,成为交大大家庭中的一员。众所周知,上海交大成立于1896年,是一所横跨三个世 纪、至今已有111年悠久历史的研究型大学。巍巍学府,盛名远播,人才辈出,学术灿然。关于交大的光荣与梦想,刚才校长的致辞已作了言简意赅的阐释。下面 我就“上-海-交-通-大-学”这六个字,和大家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知,从中也寄予母校对各位同学的浓浓期许。
“上”: 作为动词的“上”有上水平、上台阶、上层次等多种说法。当年王进喜有一句名言“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上”是一种风貌,一种精神状态,我希 望从大家身上能够看到一种东西,那就是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和自强不息的价值追求。相对于世界上众多古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 度文明、古罗马文明等,中华文明(华夏文明)虽不是最早的,却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之所以能历众劫而不覆,逢畏难而不 倾,不断发展壮大,传承至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强不息。交大的同学都知道一句话:选择交大意味着什么?选择交大意味着责任。今天我要补充说一句,选择 交大意味着丧失:这辈子你丧失了平庸的权利!你可以平凡,但绝不允许平庸!曾有人问二流大学、一流大学和超一流大学有何分别?其实,分别很清晰也很简单。一定意义上讲,二流大学是培养“人手”的,一流大学是培养“人才”的,而超一流大学是培养“人物”的。交大是这样一所大学:培养了像钱学森、吴文俊、茅以 升、张光斗这样泰斗级大师级的学者,培养了像江泽民这样的国家元首,培养了像王安这样的产业界巨子,培养了像李淑同这样的大才子。大家能和这些人物成为校 友是何等的光荣!同时,责任又是何等的重大。怎样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当是其中的要义。作为名词的“上”,上和下是一对范畴,谁都回避不了“上”和“下”的问题。作团队Leader该怎样?作Follower时又应如何?我的体会是,“在人 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己为人”。如果能践行这八个字,就可以比较好地处理上和下的关系。你当上司时,要视他人为人,不要傲慢,不要盛气凌人,不要 颐指气使。有本事在老板面前摆谱,在上司面前摆谱,在下属面前摆谱算什么本事?我看到一些人,哪怕只有一官半职便呼三呵四,骄横跋扈,在自己下属面前的那 种做派,实在让人不齿。《简·爱》里简对罗彻斯特说:“虽然我没有闭月羞花的容颜,没有倾国倾城的才情,但在上帝面前,你我的人格是平等的!”对此,我深 以为然。天赋人权,生而平等,况且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在人之下”怎么办?没有必要逆来顺受,没有必要察言观色,仰人鼻息;更不应卑躬屈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要把自己当人,不卑不亢,活得高贵,活得尊严。
“海”:谈到“海”最容易想到的是什么?海纳百川,海的品格、海的胸怀和海的包容。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徳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大海波澜不惊,沉潜自如,让人景仰,让人感慨,人应该有大海般的胸怀。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 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心可以到达,讲的就是胸怀。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胸怀。海一样的 胸怀意味着虚怀若谷,意味着气量和度量。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吐故纳新,生生不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度推进,一方面呈现出制式化、标准化和同质化的特征;另一方面,文明冲突的化解,世界秩序的重建,又要求五湖四海,“和而不 同”;允许乃至鼓励价值取向多元化、差异化,生活形态多样化、丰富化。宽容分歧,求同存异,就要听得进和己意见相左的声音。你可以不同意他人的观点,却应 誓死捍卫他人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
和“海”关联的另一个流行词是“海量”。这是一个知识爆炸时代,固然需要掌握从海量知识中萃取有用信息的方法,但勤勉用功是绝对必须的。要象海绵一样吸 纳,象饿急眼的人看到面包一样贪婪,如饥如渴,孜孜以求。我本人是学数学的,自认为是一个蛮勤奋的学生,上大学时四千多道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 集,一千余道《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集,五百多道《测度论、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习题集,硬是一道道、一本本老老实实地啃下来。后来,为了完善知识结 构,对与自己工作和研究领域相关的经典著作和前沿文献,更是“狂”读“恶”补。中国商学院的学生和国外相比,阅读量远远不够。一门课上下来读十几篇文献和 案例就以为很多了,而国外商学院的学生却要读海量文献。以哈佛、沃顿为例,仅一堂课通常学生需要事先阅读十几篇文献或案例,每个案例或文献差不多又有几十 pages,这样的功夫花下去,收益自然良多。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创新,但创新不是横空出世,需要建立在充分借鉴和传承的基础上。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比别人 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站在巨人肩上就是充分消化吸收他人的智慧,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启迪,增广见识,拓展视界。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 源之水。张三一个思想,李四一个模型,王五一个算法,经过解构整合,兼容并包,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极有可能产生一项创新性的东西。据我所知,在座各位中大 多数是跨专业考入的,对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和统计学等,尚未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对工商管理学理上的认知基本上也是一知半解、不甚了了,那就更 需要高强度、海量地阅读和研习,由此尽快实现从理工思维范式向社会学、管理学思维范式的转变,进而掌握工商管理的精要。
“交”:“交”有两层意思,一是交流、交往,二是交叉、交融。这个时代国际政治格局已从对抗转向对话,对话已成为和平时期的主旋律。敌对双方尚可坐在谈判 桌前交流对话,更何况同学、同事和朋友之间?通过交往、交流和对话,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减少隔阂,化干戈为玉帛。实证研究表明,管理者尤其是高阶管理 者,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是用于各种层面的交流与沟通。要营造企业或组织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搭建人脉网络,带领团队,经理人就必须掌握交流的技巧,这是商 学院学生特别是MBA、EMBA学生的一项基本功,就像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一样。同学之间要多交往交流,尽管大家的专业各异,工作有别,就 业或创业的机缘不尽相同,但你们经历阅历相仿,困惑和诉求相似,通过业界经验和教训的分享,从中所获将更加真切更加宝贵,同学彼此间从他人身上学到的东西 完全可能超过从老师或书本中所得。通过交流,还可以集聚智慧,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寻求共识,正所谓“天地交,万物生;上下交,其志同”。今天开学典礼 后,同学们即将展开系统的课程学习,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课堂之外的学习亦不可或缺,甚至更加重要。交大安泰的各种讲座、论坛,就是极好的第二课 堂,尤其是每周六、周日的安泰管理论坛、EMBA名家论坛、东方企业家论坛,以及各个层面的Workshop和Seminar,琳琅满目,已成为一抹靓丽 的风景,且全是免费开放的。希望大家尽可能多地参加这些讲座、论坛和报告会,把学院提供的这些宝贵资源用好用足。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大工业和大科学时代。现在的竞争已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级、单元级较量,而是一个集团级和系统级的比拼。组织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 “点”竞争发展到“链”竞争
和“网络”竞争,交叉、交融的重要性由此凸现出来。当今科技发展表现出两个鲜明的向度:一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精、越来 越专;另一趋势则是各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强,综合集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管理科学就是一门典型的交叉横断科学,它自觉而广泛地吸收各门学科的精 华和养分,不但和研究“物理”的自然科学、研究“事理”的社会科学以及研究“人理”的人文科学等局域性科学密切关联,而且与系统学、信息学、控制学和非线 性科学等相互渗透。几十年来,管理学理论探索中“学派如森”(仅战略管理就有十大学派之多),其中一大特点就是:人类科学中既有的一切可上升成为思想方法 的重大成果,都被借用、移植或引伸用于管理学。管理科学真可谓博采众长,不遗余力,唯如此才发展迅速,成效斐然,成果丰硕。在安泰经管学院人才培养中,我 们十分强调交叉和融合,力求破除学术壁垒,使学生知识更全面,素质更综合。除了一般的管理类核心课程外,我们还特别强调“金三角”知识结构:一是定量分析 方面的训练,包括运筹学、统计学、博弈论等;二是经济学方面的涵养,包括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三是涉及动机、偏好、态度、效用等核心概念的心理学 方面的知识,如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等。在这“金三角”基础上,系统打造一个具有完整知识结构、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管理人才。
“通”:《易经》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你有一个好 的idea、一个好的战略远远不够,还必须进一步去执行、推动和落实,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障碍,怎么办?贯通、打通,以至通畅、通达。“通”是一种 面对困难的态度,更是一种气魄。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不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看有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关于上海城市精神,有所谓“四度上海”的说法:姚明的“高度”、刘翔的“速度”、常昊的“精度”和钱震华的“力度”。前三度无需赘言,此处只谈一句第四度,即作为现代五项世 界锦标赛男子个人冠军钱震华所代表的“力度”。现代五项运动多么需要钢铁般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上海这些年发展的基本经验归结一点,就是坚持开创性、操作性和坚韧性的有机统一。当前的转型变革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和危机多发期,各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战,尤其需要坚强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尤其需要克 服、超越、破解矛盾和困难的意志和本领。对个人来讲,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能在多大意义上成功,不仅要看智商IQ和情商EQ,更要看逆商 AQ(Adversity Quotient)。一些人由于负面思维定势,遭遇困难时习惯于两手一摊,一味埋怨条件不好,环境太差,时机不成熟,总是归因于外,却从不从自身寻求内在 原因,不可能、没办法、无解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实际上,现实管理中没有“无解”一说。没有最优解,可有次优解;没有次优解,可有满意解;没有满意解,可有非劣解(Pareto解)。当问题实在难以求解、化解或破解时,不求甚解,难得糊涂或许就是最好的解;冷处理,以静制动,静观其变,甚或可实现无为而为,无为而治。这当中关键是看是否有这份意愿,是否肯动这番脑筋,是否愿花这样的力气,是否能审时度势。我始终笃信:毅力决定气力,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办法,布局决定结局,定位决定地位,态度决定高度。
关于“通”的另一个关键词是“通解”。在解一个微分方程时,其解常有“通解”和“特解”之别。一般地,“特解”易得,“通解”难求。工商管理学习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寻求问题的“通解”。寻求通解需要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需要动态、全面和辨证地审视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这就需要将个别的经验加以提炼后上升为概念,将概念进一步上升为理念;还需要将 个别的方法上升为方法论,揭示出对整个行业具有普适性的解决方案;或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具有参考性、启发性和借鉴性的管理范式。具有“大师中大师”美誉 的德鲁克,就十分善于透过看似相去甚远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实和信息碎片,发现众多问题的共性,找出问题的通解或根本解,著名的“目标管理(MBO)”就 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寻求通解对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习不应只是简单地描述现象,不应满足于知晓表层的因果关系,而应洞察现象和问题背后的深层关联和内在机理,探究学理上的科学问题,由此逻辑化、结构化地解决问题。对于现实的管理问题,还应特别注重明晰人文关照的价值取向。从思维方式角度讲,通解的获得需要从线性思维转化为非线性思维,从还原思维转化为整体思维,从实体思维转化为关系思维,从静态思维转化为过程思维。
“大”:挥大手笔,显大风范,铸大格局,呈大气象,彰大气派,成大师、大家、大人物,是人人渴望的,但所有这些都以远大抱负为先导。人生一辈子其实只做两 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做梦”,第二个事情“圆梦”。做梦就是憧憬未来,就是要竖立远大的理想和愿景。人之所以为“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语),就是因为 人有精神追求,有远大志向。21世纪的前二十年是中国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同学们生逢盛世,生逢其时,要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用骄人的成绩来证明自身的价 值,来彰显名校学生的风范。交大人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今天我们以交大为荣,明天交大以我们为荣”。“名师出高徒”也是大家常说的,殊不知其后还有一 句话“高徒显名师”!没有高徒的名师是打折扣的名师,不能源源不断输送优秀毕业生的名校是伪名校。你们能否成为未来的业界精英、产业领袖和商界翘楚,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远大抱负和当下努力。现在令人堪忧的情形是,一些同学曾经把考进名校作为目标,一旦如愿以偿后便没有了方向,整天沉缅于网络,精神萎 靡,昏昏噩噩,无所用心;还有一些同学满足于当小白领,满足于进“四大”和外企,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和岗位去锤炼和磨砺,缺乏到国民经济主战场建功立 业的使命感,漠视到国家有战略需求的地方去励精图治的担当意识。这些同学的状况具体到每个人固然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小 我”为依归,未能自觉将个人和国家利益、民族复兴紧紧相联,没有高远的追求。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祖国做了什么”,这句话即便到今天仍有警醒意义,值得同学们思考。
“大”和“小”是相对的,正所谓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远大的理想还得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梅花香自苦寒来,心中升腾的梦想,只有通过脚踏实地 的努力才能实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生命不是短程赛,没有人能一夕成功,必须持之以恒,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小善以成大德,去小恶以保本真。正如胚芽只有通过力量的积蓄才 能最终钻出地面,凡成大器、做大事业者,也必须持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这里我还想特别指出的是,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追寻理想和圆梦之 路,不可能笔直坦荡,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在所难免。正确的态度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怨天尤人,不愤世嫉俗;面对现实,积极进取。
“学”:当今世界最大的、甚至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壳牌石油的总裁如是说,我深以为然,这和多年前培根所言“知识就是力 量”如出一辙。今天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一个学习致胜的时代。长达二三千年的农业经济是资源驱动,要素驱动;近三四百年的工业经济是资本驱动,财富 驱动;而现在方兴未艾的知识经济,是知识驱动,智力驱动,归根到底是学习驱动。学习已成为立命安身、基业常青的不二法门,学习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一个人不管过去多么优秀,从前多么风光辉煌,只要一天停止了学习,知识就会老化,能力都会退化,其结果就会被边缘化,乃至淘汰出局。具体说到学习,应有三 个层次: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和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动力是为什么要学的问题,它本质上是对学习的认识问题,看似解决,其实不然。实际情况是,对很多人而 言,学习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较真时不要。嘴上也讲学习在今天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学习倒需要理由,却很少付诸行动。相当一部分人的问题主要出在学习的 毅力上,他们浅尝则止,不能坚持。当这两个问题都克服后,学习的能力变成为最大的制约因素。
如何学习?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诀,那就是骨子 里对学习的热爱。其次,要静得下心。现代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商业化和功利化,诱惑越来越多,心浮气躁成为一种通病,越是这样就越要沉下心来读书学习,让学习成为生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三,学会发问。学问是“学”和“问”的有机统一,问比学更重要,恰如在科学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样,要惯于、乐于、勇于发问。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是他们不盲从、不轻信,反省、检讨、追问、批判和解构成为一种自觉。他们对未知世界和神秘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一 个典型的例子是,他们对
天空有着魔般的探究欲。东方(中国)古代有屈原的《天问》,西方近代有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在书中康德写到:“有两种东西,我 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段话后来成为刻在他墓碑 上的名言。第四,全方位学习,过程学习。读书是学习,实践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有心人。我很喜欢《红楼梦》里的两句 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后,在线学习和团队学习。今天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已有了极大的扩展。E-learning为全天候的 3A(Anytime, Anywhere, Anyway)学习提供了可能和便利;此外,通过团队学习,深度汇谈和头脑风暴,可以学到和听到各种意见,集思广益;可以传播知识,分享信息,促进团队精 神;还可以改善心智模式,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能。
以上就是我对“上-海-交-通-大-学”六个字的初浅理解。最后,祝大家学业有成,事业发达,生活幸福,快乐如意。
第四篇:在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定稿]
在20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一个不很方便又不很便宜的研究生公寓,让我们不得不推迟一个月开学,还得举行第二次开学典礼。用上批评家们的话说,“都是扩招惹的祸”。(笑声)
其实,研究生的开学典礼单独举行可能更为合理。毕竟,四年的高等教育,使你们与本科新生有着很大的区别。认真论述这种区别,可以成为一篇教育学的论文。我在这里只讲自己模
糊的感觉:受过高等教育,目光远大一些。“远”者,认清发展趋势,看到明天、看到未来;“大”者,关心社会利益,想到国家,想到世界。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伴随工业革命兴起,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研究生
教育和学位制度,如果从1810年洪堡创立柏林大学算起,不到二百年。中国呢?研究生教育80年,学位制度21年。应该认识,正是研究生教育,将大学的功能,从单一的传授知识扩展到创造知识,把高等教育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研究生呢,也就因此被赋予一项天职:站到科学前沿,探索核心技术。
前沿在哪里?在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分界面,在学科专业的边缘,在不同专业和方向的交叉点。描述前沿工作有两个关键词:“Original”和“Precompetition”,即“原创”和“竞争前”。研究生的论文一定要体现“原创”;研究课题应该是商业产品竞争以前的内容。
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和企业家公认的前沿就会变成研究的热点。判断热点并不难,那些优秀人才流向的地方、巨额资金流向的项目、大量信息交流的领域就是热点。
两年前,我去日内瓦参加四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展,那真是电信科技、电信
行业的盛大节日:川流不息的人流、价值昂贵的展台、高学历的讲解员、高层次的报告会,让我产生两点感受:第一,中国电信、中国普天和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终于在世界电信展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二,这么多优秀人才的涌入,这么多资金的投入,电信注定要高速发展,北邮注定要热、要红、要发展、要走运。
看看北邮这几年是怎么越变越热、越走越红的。1997年北邮成为首批《211》国家重点工程学校,全国共64所。1998年,北邮招收MBA研究生,全国50所。同年,北邮成为第一批远程教育试点大学,全国共4所。去年十月,北邮成立研究生院,全国52所。今年2月,教育部批准成立网络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44个。两星期前,教育部批准北邮创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全国33所。近年来,先后有中外著名企业计10家在北邮成立研发中心,投资总额达3697万元。两年前,北邮招博士生77名,硕士391名,今年我们招收博士生210名,硕士生1149名,其中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137名。今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中,报考北京各高校的考生数学及格率%,报考北邮的考生及格率为%,名列北京市第一,最高分97,他今天就坐在你们当中。(掌声)报考北京的英语及格率%,报考北邮的考生呢,%。
北邮热、北邮红,这不奇怪,有道是,少之时血气方刚。青年人、有能力的人当然是奔着热点来。现在说”扩招惹的祸”,那么又是谁惹出了扩招呢?校长没这个能耐,部长也没这个能耐,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流、资金流惹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惹的。
正是一届又一届的博士、硕士生的加入,使北邮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知识的能力,论文、著作、专利逐年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北邮榜上有名。新世纪的北邮,有一项既定的建设目标就是“多科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美国卡耐基
教育基金会曾经对“研究型”大学有过定义,中国教育部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不管文字的准确表达为何,我相信,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研究型”的最基本的指标。没有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北邮就不可能实现”信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著名”。
不久前,一个记者问我,通信行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我对他说,在我看来,就采用的技术讲,我们并不落后。多年前我们的程控交换机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电信网规模世界数一数二;上个月移动网用户已成为世界第一;采用GSM又同时开通CDMA的恐怕只有我们中国,还有光纤、卫星、接入网所采用的技术,我们都不落后啊。但是问题在于,设备是买的、技术也是买的。诚然,网络运营商可以收取用户的钱,国际贸易中介商可以收取代理费,海关也会有进口税收入。再说,创造就业机会,上交国家税收,满足市场要求,这些也都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但是
你不得不把最大的利润收益让给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公司。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我这里有几组数据:第一组,1984年至1998年14年间,中国电子行业48家研究所6万多人,发明专利400多项。日本富士通公司1998年当年专利1万项,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难道还不明显吗?第二组每百名公民中大学文化的人数,美国,日本,韩国,中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