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鹤校长在“建一流大学 塑一流人才”大学生教育论坛上与学生谈话实录

时间:2019-05-15 05:4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潘云鹤校长在“建一流大学 塑一流人才”大学生教育论坛上与学生谈话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潘云鹤校长在“建一流大学 塑一流人才”大学生教育论坛上与学生谈话实录》。

第一篇:潘云鹤校长在“建一流大学 塑一流人才”大学生教育论坛上与学生谈话实录

把握机遇,主动学习,求是创新,追求卓越

——潘云鹤校长在“建一流大学 塑一流人才”大学生教育论坛上与学生谈话实录

2003年6月13日晚6:30,校长潘云鹤来到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报告厅, 参加“与校长有约--‘建一流大学、塑一流人才’大学生教育论坛”活动。潘校长在现场并通过各个校区的校园网络与同学们就“建一流大学、塑一流人才”的主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以下是潘校长谈话的内容实录。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

世界一流大学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这也是许多著名大学正在研究的课题。其核心概念是,在一些发达的国家,最好的大学都是世界一流的。我个人认为,全世界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可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大学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将会随之提高。中国的一流大学应该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过去很多人认为世界一流大学要靠绝对硬性指标评比,如论文有多少、得了多少奖等。我的调查结果发现,绝对指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相对指标:即大学在本国的排名以及这个国家在世界的水平。比如说,要在欧洲挑20所著名大学,英、德、法、意的经济较强,因此人们认为他们的大学水平比较高。这说明,大学的水平如何,与国家的水平如何有很大关系,也和它在国家中的地位有关。现在有些人认为我国现在的九所大学要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可能性很小。据我观察,可能性不小,要有信心。关键在于我国发展很快(经济总量目前全世界第6位),这是最重要的因素。5年以后,中国经济总量将会超过英、法(现在英法为1.2~1.3万亿美元,中国1万亿多一点)。2015年经济总量将超过德国。到了那时,中国肯定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只要浙江大学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前列,那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大有希望!

我个人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衡量标准集中在几个方面:

1,大学学术总体实力。大学不仅是一个传递知识的地方,而且是生产知识的地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既能加速知识创新,又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所以许多专著都是大学出的。因为大学是论文和研究成果集中的地方。

2,教师的学术水平、知名度,尤其是名师的数量和学术高度。3,培养学生的水平,成就如何,效益如何,对社会的贡献如何。

另外在国外,校园与设备投入、科研经费和教师收入多少也作为衡量标准。在这点上我国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

■浙江大学如何建设世界一流?

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术水平。这里包括第一,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如SCI,EI所收录的杂志,尤其象《SCIENCE》,《NATURE》等。这是衡量影响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第二,要获得重要成果和奖励。最高的当然是诺贝尔奖,比如还有计算机方面的图灵奖、数学方面的菲尔茨奖。我们国家的重要奖励有国家科学进步奖等三大奖项,他们的评选非常严格。国外大学在衡量科研水平的时候往往把多少人获得奖励来作为重要指标,因为他们能代表学校水平。第三是学校的科研的规模和能力,包括 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规模及能力。基础研究对于中国来说包括在自然科学基金方面,还有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的一些项目。这体现一是创新能力,提出项目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三个指标是衡量一个大学科研实力及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教学方面的一个结构指标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如果本科生的比例过高,这个大学就不像一个研究型大学。合理的比例一般是两个本科生一个研究生。在中国,长期以来研究生发展比较慢,这是研究性大学较少的原因之一。其次是学生的水平,体现在招生的层次,它应该录取到全国考生的前1%--5%(的优质生源)。目前中国高水平的大学这方面很好。还有学生出去以后的就业情况以及在社会的地位。再有就是教师的水平和教风学风。

除了教学和科研两方面以外,全世界认为,大学应该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动力之一。浙江大学这几年在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服务方面步伐很大,并与各个县市都有密切的合作。我们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大学,因而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另外浙大对江西、安徽、福建等附近省份也有较大影响,对推动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以美国为例:几年前,美国7所大学和中国7所大学的校长研讨时提到:哈佛和MIT的培养的风格完全不同。哈佛认为,校园和社会不应完全体融合在一起,应保持浓厚的学术氛围。MIT认为应该建设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学校,以推动社会发展。而斯坦福认为东部一些学校的模式已经老化,应该采用硅谷模式,办好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间起到发动机作用的大学。这说明世界高等教育的模式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但是大家公认的方向应该是大学应在对国家、地区社会发展中起到更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的模式与标准都在发生变化。

■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

一直以来我们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求是”,80--90年代我校又提出了“求是创新”。近几年来,校外的校友以及校内的教师经过讨论研究,形成的共识是浙江大学育人目标是要培养未来的领导者。综合起来,就是具有求是创新精神的未来的领导者。这包括学术界的战略科学家、学科带头人以及工程界、企业界、和政界各层次的领导者。我们强调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即KAQ)的人才,要在培养通用的能力素质以及对专业与交叉知识方面均有较高要求。

前年我们发动全校师生进行了为时半年的教改大讨论。结论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确立研究型大学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确定了“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学分制,让学生拥有选课程、选专业、选学习进度的更大自由度;重点建设300-500门精品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行导师制,引导一、二年级学生在学分制的环境中自主学习;适应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以宿舍为主、专业和住宿地相结合的园区式管理体制。在这些改革中,核心是充分发挥合并带来的综合学科优势,全面实施学分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前瞻性。

■如何加快工科的发展

工科的发展不够快,的确是一个事实,但是有人说工科现在是颓势,我认为并不正确。浙江大学合并之后,农,医,文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与以前相比摆脱了许多束缚,迎来了新的理念,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而工科发展相对来说不是很突出,(在某些排名中)浙江大学的工科排名从第二排到第三。事实上我们的工科还是在一直发展的。今年的EI论文排名也在上升。但工科的确要更快地发展,要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各教学环节进行严格的要求,否则必然对工科的质量产生影响。我们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工科的发展。

实际上,EI的论文要求不能宽松,一旦宽松排名就下来了。前几年我们的EI论文始终徘徊在300篇左右,每年只增加十几篇。这方面,上海交大上得很快,他们制定了更严格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南京大学的SCI当年也是这样上去的,它要求某些专业的博士生如果没有SCI就不能毕业。上海交大采取了末位淘汰制,这有助于研究生论文水平提高。这种做法国际上也不少,如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80年代就不招本科生,只招收博士生,一年30个。规定三~五年中间必须淘汰一个,所以学习刻苦异常。教师打分很低,考试分数公布时常可发现一半以上是c。但是即使被淘汰的,也比其他的一些大学好找工作。如今我们浙大的学生源源不断进入这所大学。我们工科要加油。可喜的是今年论文开始上升。我们要把工科稳定在全国第二名,并在这个基础上向世界一流发展!

■如何发展人文学科和人文精神

人文学科很重要。简单的说,理工科学研究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它是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人文科学是研究人和人的关系,是认识和改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人文精神和人文学科不同,一个学校人文精神强不强首先要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卓越的理念和凝聚力,能否达到崇高的目标。有些学校的学生定位于学专业,求职业。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即使有人文学院,也缺乏卓越的人文精神。

浙大现在正努力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其实浙大在历史上人文学科并不弱,像陈独秀就是浙大的学生,他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五四”前后非常杰出的人才。还有像马寅初、夏衍、常书鸿等都是浙大杰出的人才。但近期由于种种原因,浙大的人文科学在全国的地位不如理工科。最近我们开了一个文科大会,探讨我们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奋斗方向。我们的文科在某些方面很有特色很有前途。在经济方面,我校在民营经济研究方面具有优势。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很有地位,也与世界上其他的私营经济不同。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如果在经济方面得诺贝尔奖可能就在民营经济的研究上。现在民营经济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家211重点项目。另外,浙大在研究科技创新方面,在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研究方面,在敦煌的研究、对江南文化的研究方面都有优势。要沿着学科与社会新的结合处建立起浙大的优势。浙大的人文科学发展很快,现在有25个博士点,很有实力。不少人对浙大人文社会学科不了解,老印象。不少领导和学者访问浙大人文学科后才了解实力。现在人文科学需要进一步明确评估指标,评估会促进发展,没有评估就会保护落后。

■关于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关系

我们也了解到某些研究生导师水平欠佳,或投入不够。有的带的学生很多,但自身并没有很强的研究能力或足够的研究项目。学校已经采取了措施,限制每个教授研究生的数目,没有争取科研项目的能力的导师不能招研究生;带硕士至少有横向项目,带博士生则要有纵 向项目。导师带学生的态度和能力都要有所提高。其中重要一点是教师水平,如果教授不走到世界一流水平,大学也不会达到世界一流状态,这是已经看到的问题。

但是我们的本科生尤其是研究生也一定要注意,大学阶段的学习不能过份依赖导师或者老师。我听到不少学生经常讲,我现在碰到的很多大学老师没有象中学的老师关心我们,讲课的时候一遍一遍教我们,施加压力。各位大学生都已经超过18岁了,主要要靠自己学习,研究生要靠自己进行研究,导师予以指导和点拨。我当研究生的时候,课题的方向就是我自己挑的,当然要导师同意。

从高中到大学有一个质的变化,那就是从教师教为主过渡到自己学为主。你应该经常考虑走那一条路。研究生更应该考虑,导师一般不会也不应该像中学教师那样手把手地教。大家应该知道高中、本科、研究生、博士后,这些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方式,要不停地转移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时俱进,驾驭自己。名牌大学的学生更应该有自信心,自主学习。刚才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导师要提高,教风历年要改进,另一方面学生自主能力要不断提高。提高竞争能力,这一点对于中国学生尤为重要。

■关于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这个问题刚好昨天座谈会谈过。过去科研与教学的一些矛盾被过分夸大与渲染。实际上科研对教学的支持是本质的,更重要。如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教育经费评价指标:经费总量除以本科生数目。经费总量越大,说明本科生培养的条件越好。我们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三个部分:1.政府正常拨款大约占到30%--40%。浙大的经费来源目前跟国际基本一样了。目前这个比例还在缩小。2.学校自己的创收和政府专项拨款,包括“985”投入,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培训班的收入。3.科研经费,这是我们经费来源的一大部分,大约也占30%。科研规模的大小对本科生教育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从这里可以看到,科研强大对培养本科生有巨大的贡献。如果一个大学没有科研,全是教学,这叫做本科教学型大学。在这种本科教学型大学里,教师可以非常尽力教学,可以教得很熟练,但是他们教的是人家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搞科研,就提不出自己的东西。

我们浙江大学这种研究型大学好处是拥有一批既从事教学又善于从事科研的教授,他们位于学科前沿,驾驭知识的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创造知识,十分难得!研究性大学的科研的量和规模的增加,不仅不会削弱本科教育,相反会增强本科生的教育。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教育基金会提出:研究性大学的本科教育应该和一般大学本科教学有重大的不同!大学生即使在本科阶段也应致力于研究性、创新性和自主性学习,这是一种更加生动,更有效率的学习。浙江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其中,竺可桢学院的创业强化班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今后我们还会更多地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引入本科生。我发现中国学生表达能力、提问题能力很差,原因就是我们课程中间讨论课太少。

博士生毕业应该在自己研究方向上第一,因为博士研究得很前沿,也很窄,如果不拿出创新东西没法毕业。研究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来源,我们的同学应该明确研究型大学的学习方法与高中、一般大学都不同,然后才会进一步明白研究的意义。记得二十几年前,当时校长还要组织大家讨论:浙江大学要不要提教育研究型大学。因为当时提教学不会犯错误,提研究有可能招批评。现在没有这个问题了。研究是对教学本质上和高层次上的促进!过去可 能说明情况不够,以后这是我们学工部重要的解释内容。研究强了,会不会教学少了,本科生吃亏了?这个顾虑不必要,它们是相互促进的!研究型大学,无论对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是得益的。

■关于紫金港校区的规划和发展

紫金港校区的规划设计,是按高水平大学校园的目标,体现“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网络化”的理念。现在我们看到,校园空间别致,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紫金港校区还没有造完,南面还有四个学院,西区也要再扩大5000余亩,争取今年打桩,明年开始建造,会拔起一个宏大的校园。当然,这还不是我们最后的目标。

紫金港校区已经逐渐成为全国瞩目的校区。今年初,李岚清副总理来浙大,提出浙大紫金港校区有可能、也有需要建成世界一流的校区。我们要把浙江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软件要进入,硬件设施也要跟上。

我认为,我们做一件事可以做得很平淡也可以做得很精彩。政府给我们这块地,开始的意图是建设基础部。因为新生不能在一块学习,既要挑专业而且挑校区,这样不利于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部,以便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我们没有按一般的基础部来建,而是确立一个有创意的目标,即要把紫金港校区建成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网络化的校园。

园林化的工作,需要逐步完成。紫金港的校舍都抱园而建,多层次贯彻园林化的特色,这将在校园建筑史上留下有历史意义的一笔。教育部周济部长认为我们的紫金港校区和国外的不同,充满中国的特点。例如空气的通透流动方面,我们讲究生态化,这样就能节约能源。紫金港校区还没有建完,在南面还要建医学院、药学院、环境科学院、生命科学院。东区还不够,我们还要发展西区。紫金港将会有8000余亩地。这还不是最终的目标。省领导要求浙江大学应该建成中国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的校园与硅谷相联,宏大而富有特色。我们打算把紫金港和玉泉打通,包括浙江大学科技园1500亩地,科技园的北面是6平方公里的西溪公共风景区,再北面只差500米就到紫金港校区了。如能打通,一个斯坦福大学式的校园就会呈现。杭州的四个特色,即“学在杭州、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在这块校区都会体现,在全世界都将是很瞩目的。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教师的水平与能力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问题是把师资水平提高为世界一流。学校对教师队伍的考核要求逐年提高,教师的压力和动力都很大。学校的努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1、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进步;

2、引进国外优秀的人才;

3、鼓励部分教职工流向更合适的岗位。

强化人才的流动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是解决高校师资问题的主要途径。我们探索了一些新的办法,象与地方共建浙大城市学院、宁波理工学院等不同办学机制和办学目标的办学实体,为学校师资队伍的调整创造条件,为各类教师发挥特长提供适宜的空间,目前看来有较好的成效。我们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在海内外延请高层次人才也取得了成绩。我们正通过逐步提高教师评聘的标准,改革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机制,加速优化师资队伍,以不断缩小我校师资队伍水平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

■关于实现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学生搞国际交流,现在有更加广泛的内容。一个是想让我们的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有更多机会到国外去看一看。我们建立了对外交流基金(现在有200多万),并使奖学金与专门对外交流基金相配套,用于支持学生去国外假期访问。我感到自己在美国留学两年,收获不仅是专业方面,也包括在另外一个社会系统里面的各种生活经历,例如:找房子、银行开户、外出旅游、医院看病„„各种各样的经历。所以出国留学不光听了很多名家讲座,考察了国外的计算机教育,认识了很多著名教授,实际上在国外的生活经历也是很重要的,也能极大的丰富了你的眼界、视野、经历。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个人分别出去,责任自负,包括上飞机、过海关、自己打电话联系找住的地方和自己去饭店吃东西等等。这就是对人生一个极大的锻炼。学校的学工部等有关部门,陈子辰书记等,都十分重视学生对外交流。学校的对外交流经费不可能增加很快,而不少学生的家长也非常支持大学生出国交流。教务部已在考虑,凡经济问题解决的,要想办法多送一些学生出去。我想经过这些锻炼,我们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会大大加强,而且对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好处。把钱花在这方面是很值得的,这是国际化的一个方面。此外,近几年我们跟世界上的优秀大学的合作发展很快,我们跟日本七个最好大学中的六个、德国最好的两个技术大学都已经签订交流协定。

■关于大学生创业?

我认为大学生创业的理念、勇气要鼓励,但在大学期间学生主要学习创业的能力和知识,绝大部分要等大学毕业以后才能创业成功。当然也有在大学内创业成功的例子。但国外媒体把大学生在校创业成功过于夸大化。大家都知道有一个Bill Gates,但他在离开大学的时候已经学会了一项本领——操作系统。创业以前,先要有创新。一个人要创业成功,常要有几种优势之一:1,有足够的资金,这是很多同学不具备的;2,有创新的成果。(所以国家对大学的要求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3,有组织能力,综合能力。拥有这一点,才有可能创业成功。所以我们既要有创业的志气,但也不要急躁。要沉下心来,经过“宽、专、交”的过程,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成功创业做好准备。

成功的人都有独到之处,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浙江大学提到的“求是创新”,要使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品格。一方面有创业意识,一方面要沉下心来学习寻求独特的发展之路。

我们正在实行的学分制有更宽松的环境。大一时要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大二大三进行专业学习,大四可以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这样就可以有更自由的选择,使大家按照自己感兴趣的路发展。所以,我们要把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

■对同学的希望

今天的对话很好,让我们彼此了解了很多新的想法,对学校今后工作也有帮助。我最后向同学提出希望,一共四句话:

第一,希望各位把握大好机遇。

你们现在处于很好的机遇中。我们国家的发展机遇很好,如建筑专业同学,全世界的同 行都羡慕你们,中国那么多房子要造。中国刚好处在从发展走向发达的迅速上升期,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浙江大学的形势也非常好,在迅速崛起中。作为全国一流著名大学,浙江大学正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进行学分制改革,包括自己选择专业、课程、老师,希望各位能够学会驾驭自己成长的方式和道路。

第二,主动地学习。这一点很重要。学分制改革后,学习方法不一样了,教学重要在于主动学习,成长的道路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师和进度中变化。四年以后,同一个班级的同学,知识结构会各有不同。一个人的创新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头脑中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你学了人家没学的,研究了人家没研究的,打通了别人没打通的,就有了创新的基础。浙江大学有全国专业覆盖最广的博士点。要用好这个难得的机遇!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与众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就要主动学习。!

第三,追求卓越。要有远大的目标、雄心壮志。浙大提出求是创新,成为未来的领导者。底气不足不行。能否成为杰出人才之第一关键在于信心。树立信心,不甘人后,具有远大目标,才能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第四,大家要立创新、创业之志,但是不要急躁。要为创新创业的目标,打下扎实的的基础。希望大家在浙大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成长为杰出的人才。

第二篇: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许建新校长在临河二小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 ——校长在中山学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在这秋高气爽,冬寒渐近的季节,我们学校师生满怀喜悦的心情,以精神饱满的姿态迎来了我校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首先,我谨代表校委会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师生表示亲切的慰问!向筹备本次活动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在全校师生中掀起冬季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活动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结合我校现状,发挥班级的功能和体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体貌状况,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及长跑计划,尽最大可能使我校师生广泛参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长跑活动。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提供保障,把冬季长跑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之中,将“冬季长跑”与体育课、早操、大课间活动有机结合,切合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确保长跑活动健康、扎实、持久开展„„ 老师们、同学们,这次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枪声即将打响”,“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在胸中激荡”。相信:通过本次冬季长跑能强健我们的体魄,培养我们的毅力,提高我们的素质。同时能帮助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学会“帮助”与“支持”,学会“尊重”与“理解”,学会“团结”与“合作”。

最后,预祝“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冬季长跑活动圆满成功!

临河区中山学校

下载潘云鹤校长在“建一流大学 塑一流人才”大学生教育论坛上与学生谈话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潘云鹤校长在“建一流大学 塑一流人才”大学生教育论坛上与学生谈话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