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李欣怡妈妈读《如何给孩子规划一个完美的新学期》心得
《如何给孩子规划一个完美的新学期》阅读心得
贾庵子小学 三一班 李欣怡妈妈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和女儿又要一起学习成长,努力地陪伴孩子快乐的童年时光!在学习管理方面,有时我和女儿也会产生一些分歧,女儿也会嘟起小嘴反驳我的想法。看了刘老师推荐的这篇文章,感觉很是受益,我们做家长的确实要把“正人先正己,晓理先动情”作为新学期伊始的行动准则。
我觉得陈凤伟老师《如何给孩子规划一个完美的新学期》中提到的建议很实用:首先,家长要规划自己,再对接孩子。要从自身开始理清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好自己的规划,把自己社会人、家庭人的双重角色调整好,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形象引导,这比任何说教都直观有效。
其次,在和孩子的计划对接时,最容易出现时间上的冲突,这时建议家长斟酌处理。一是和孩子说明原因,让孩子知道家长作为社会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遵守的规则,这也是一种正面的教育;二是适当给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机会,让孩子懂得理解父母,也学会对自己负责。
再次,共同的规划一旦制定,家长要有底线原则,对自己和孩子都要有约束,这样的计划才有积极效应。如果制定的计划不落实,会破坏孩子的规则意识,动摇孩子对家长的安全感,产生一系列的后患。
最后,如果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家长和孩子都要接受这个事实。家长既不要立即安慰甚至替孩子承担、检讨自己做得不够,更不要立即责备都是孩子的不努力、不认真,而是和孩子一起接受这个事实,特别是这个事实带来的影响。然后,再和孩子共同面对事实,反思归因,直至再次出发。这是一个智慧家长协助孩子经历挫折、历练心智的机会和过程,也是家长与孩子建立更加亲密和信任关系的契机!
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再陪孩子经历一次不一样的成长。新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有所成长。比如阅读,当鼓励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本名著或是杂文,重新感悟书中的真理。比如运动,学习之余,鼓励孩子参与跑步等室外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段美好的时光同样也是一家人亲情互动的时刻。再比如做家务,平时的我们更加重视学习作业考试,其实父母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更能培养孩子细心做事、独立自主的品质。新的学年,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规划成长,遇事多沟通交流,建立平等又亲密的亲子关系,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要乐学爱学,付出努力,童年时光也要留下快乐美好的成长记忆,我们一起努力!
第二篇:一个普通妈妈教育孩子的心得
一个普通妈妈教育孩子的心得
我是梁东泉的家长。首先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的孩子梁东泉,是从打古镇小学转学到城北小学的,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很快地适应了新学校的生活,渐渐地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家长能够看到孩子在新的学校一天天茁壮成长,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也对学校能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集思广益、促进教学质量表示欣慰,借此机会,我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老师们落落大方的举止、谈吐不凡的气质、生活朴实的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使他既学会了读书,又学会了做人。让他在这里养成了较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此,我对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谢。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带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检查一遍。发现他字写得潦草,不工整,会要求他重写。有时候,他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让他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看电视,不玩电脑,更不打麻将之类的,我们会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或做家务,让孩子知道大人有大人的任务,小孩有小孩的事任务。让孩子看的书籍我们都看过一遍,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要培养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团结,互助,友爱的与人相处,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儿子不喜欢体育运动,身体偏瘦,且挑食,为了帮助他增强体育锻炼,我们经常带他去打羽毛球,刚开始他不肯跑动,而且连发球都不会,还摔倒过几次,通过手把手反复教导,儿子慢慢地学会了发球,并努力地追逐着羽毛球,找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尽管有时浑身觉得酸疼,手举起来也疼,但他还是坚持说还要去,说要把身体炼得倍儿棒,常紧握着小拳头,秀他的小胳膊,让我们看他的小美肌。儿子的书包是自己整理的,他睡觉以后,我有时会检查一下,看是否整齐?学习用品是否齐全?如果没带,我会给他放进去。事后我会提醒他注意。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都会让他去做,让他扫扫地,洗洗红领巾和小袜子,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他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三、期望值不过高,不急于求成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强迫他学他不喜欢的东西。例如学英语,他非常感兴趣,在很小的时候我开始教他学英语,只是为了增强他对英语的喜爱,并没有要求他能像外国小朋友一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他已经把学英语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了,每天都和我说上几句,并成了英语科代表。还有画画,儿子刚开始喜欢乱涂鸦,画出的东西歪歪扭扭的,我准备送他去报培训班,但他拒绝不去,说星期六已经参加了英语补习班,星期天再去学美术,没有玩的时间,我想说得也有道理,我们应该让平和的心态让孩子循序渐进,让孩子拥有天真浪漫和美好的童年,让孩子在人生道路上一步步地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儿子画出的动物,人物,神态各异,表现方式灵活,表达意思明确。这是他纯真,稚气的思想最好宣扬的圣地。看着我会有一种开心的喜悦。
四、把孩子当作朋友,多花时间陪孩子,多表扬,少批评。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蹲下身来听孩子讲话。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问儿子最大的理想是什么?他回答说科科考100分,然而不可能每次都考100分。我常对孩子讲“我们不求无怨无悔,但求无愧于心。”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长还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还希望老师对梁东泉及所有孩子悉心呵护,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第三篇:80后妈妈: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教育子女心得:宽严有度
80后妈妈: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教育子女心得:宽严
有度
80后,曾经被社会质疑为垮掉的一代,悠忽间竟然也都成了老爸老妈。反观:他们不但没有像社会评论的那样担不起责任,而且好像大部分都中规中矩地工作生活以至结婚生子,更让前辈欣慰的是他们大有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之势。如此反思80后所接受教育之时,还是可以得到大众肯定和认可的。但是80后,作为新一代娃的老爸老妈,谈及教育,前有“狼爸”、“虎妈”,今天又出现个“鹰爸”,实感鸭梨很大。不管怎样,笔者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还是想对此发表一下个人看法:管它社会舆论如何,誓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竞争激烈、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这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理论,为了活得更好,我们从小学,不,从幼儿园甚至是从出生,就被强迫性地必须接受这些,然后在这个紧箍咒之下紧张地活着,生怕咒语响起我们便活不下去。可是,结果呢,我们长大的那一刻,遭到了整个社会的质疑,这究竟是我们的错还是这个社会的错?的确,物质、金钱都是很现实很实在的东西,有时它确实会通过一个人不断的努力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从而映衬出TA的成功,但是可曾有人想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以及所有人都能看的见的所谓成功,能否折射出TA心底的幸福和快乐?也许会有人说,幸福和快乐本来就是敏感词汇,抽象又无形,但是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还是会有自己的答案。
身处这样一个社会,每天都会有新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甚至教育成果出现,而且不管是哪一种都会极尽所能地强调本身是多么的好,多么的适用于现在社会的孩子。这些我都不想费尽口舌去评论,我只想以一个80后妈妈的亲身实践来做出实际的反应。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子,撒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我会和宝宝心领神会地快速起床,洗漱,到院中呼吸第一口新鲜空气,晨练,说笑,然后由衷地赞叹: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呀!
我会和宝宝一起听他爱听的歌,一起做他爱做的游戏,一起去他想去的地方;我会和宝宝一起读书,一起画画,一起看日出,我会认真地听完宝宝说给我听的每一句话;我会和宝宝一起爬山,一起蹚水,一起数星星,我会鼓励宝宝完成他应该完成的每一件事情,然后对他竖起大拇指;我会和宝宝一起跑步,一起踢球,我会带着宝宝一起外出,让他亲自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温和,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稳重,这一切都要交给他自己去感知……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样的妈妈太不负责任,时下不知有多少父母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在不停地奔忙,而我却自以为是地拿孩子的成长开玩笑;也许还会有人认为,跟孩子将来的幸福与成功相比,小时候的一点点苦又算得了什么,怎么会有这么没有远见的妈妈?不错,作为一个没有教育经验的妈妈,我也不确定我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将来的成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是现在我可以确定的是,我的宝宝在健康地成长,活泼开朗,聪明可爱,每一天都会把笑挂在脸上。他会跟我说他见到的每一件事情,而且会有自己的看法,甚至会表达自己头脑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妈妈很爱他,他时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亲爱的妈妈,我爱你!看着眼前的这些,想着我许给孩子的一个快乐童年,我相信,只要有我正确恰当的引导和孩子逐渐形成的良好心态以及日后会日益健全的价值观,他同样也会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未来!
教育子女心得:宽严有度
柳随风
发表于 2012年02月08日 00:27 阅读(174)评论(0)分类: 人生杂谈 举报icon举报
相关搜索词: 心理 独生子女 天赋 加减乘除 中国
作为父母而言,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在有条件的前提之下培养成有用的人,应该来说是绝大多数父母最感头疼的问题。一直以来,中国秉承教育子女的方式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究其因这是作为老祖宗留下的法宝,有着宝贵的经验在里头。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革、迅猛快捷的信息技术的产生,所谓的严能否培养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成为家庭最感困惑的问题。虽然这个时代里有“狼爸”有“虎妈”有“鹰爸”的育儿经典作为成功的范例,但我想说,整个社会的教育不能以个例作为成功的基础和施教的教材普及,毕竟每个家庭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并不一样,施教的方式并不能雷同,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就个人的育子经验而言,教育子女应该宽严有度!
纵然“狼爸”“虎妈”“鹰爸”的成功特写能慕煞一大群人,虽然我也有一种倾向于这种教育的本性,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重视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才是最为可贵的。一个孩子成长之后,成绩的重要性与品德的重要性哪个更为重要?功课门门得优与他心理是否阳光哪个更重要?或许对我而言,我会选择后者!虽然我也希望我的两个孩子都能够在将来出人头地,能够有一番作为,但是作为父母而言,如何重视他们的品行、做人教育,我想这比成绩更为重要!
也许四岁的孩子成为一年级的旁听生让人倾慕不已,少年天才可以博得更多的交手称赞,但是作为孩子而言,少年天才的产生并不代表着他将来一定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纵观名扬四海的科学家、发明家,有几位是从小表现出了异禀的天赋?过人的才能?那些进入清华北大复旦浙大学府的学生,并非个个从小就是神童吧!他们的成功都是在不断的挫折中成为科学的骄子的。即便是作为新生入学的老师,他们也极力反对在幼儿园的孩子就会加减乘除就会识得三千字,原因为什么,就是在于孩子会有一种优越感,会有一种认为学习不过如此的骄傲感觉,而无视于老师的教育,时日长久之后这些入学时被家长视为识字三千加减乘除俱会的孩子学习往往不尽人意。一个孩子的成绩好坏与否,一个来自于在课堂的虚心听讲,一个来自于家庭的督促。任何一个孩子的智商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同的在于他能否有学习的兴趣,有求知的欲望。
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才算父母的成功?就个人看法而言,孩子能够阳光能够培养他们明辩是非能够尽他最大的能力去完成学习的任务就足矣!我想,孩子在幼年时期,更应该重视他们玩的天性,更应该留给他们美好的童年回忆,而非一定要使他在小小的年纪就成为天之骄子、万人之上!在他成为万众瞩目的新星那一刻,倘若没有快乐没有美好的童年回忆,他们的心灵会留下一段空白的记忆。所以,在对待子女的教育身上,我更重视尊重他们的选择,规定按时的作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区分和明辩是非!而是不在爱的基础上出现溺爱,在疼的时候放纵他们的喜好!也就是说,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学习,该看电视该玩的时候还是应该去玩。
毕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居多,疼爱他们的人不仅仅是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在约法三章的前提之下,制定出他们的学习规划,不放任孩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孩子虽小,但却懂得谁对他严谁对他怜,往往在做错事时受到责骂,他就选择不骂的一方,此时接受他委屈的求救就应该适时指出哪个地方不对,为什么会受到批评;表扬与批评同在,严肃与宽容同在,才能使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我成不了狼爸、也没有虎妈的天份,更没有狼爸的恒心,我就做一个普通的父亲,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有对未来生活展望的心胸,足矣!教育孩子要八戒
噎郄祗鄞囿睨
发表于 2012年02月07日 21:15 阅读(78)评论(0)分类: 个人日记
相关搜索词: 自信 长大成人 心理 自我
恐惧
1、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时家长们也许会对孩子说:我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励志名言
www..1、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时家长们也许会对孩子说:我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5、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不要纵容孩子。
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7、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8、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5、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不要纵容孩子。
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7、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8、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