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的体会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的体会
2012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前夕,胡锦涛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在思想理论基础、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和实施方法所做的极为深刻的具有完整思想体系的阐述。讲话中明确了我国在2020年到2050年所要达到的国家目标,清晰地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提出了“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指导思想体系,阐述了实现国家战略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明确而坚定地指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讲话》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的清晰,在道路上的明确,在行动上的坚定,在精神上的勇气和在方法上的科学。《讲话》深刻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强调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执政为民的执政原则;强调了思想认识、工作力度和改革步伐在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内涵;强调了必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决心。《讲话》明确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思想;明确了创新驱动的行为准则。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权利保障、自由保障、文化建设、改善民生、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做了极为精辟和重要的论述。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深深地感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自信,看到了国家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希望,坚定了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心,同时,坚定地认为:作为中国的参政党,民主党派应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特色代表性,充分发挥党派优势,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排除干扰,勇往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本文作者高杰:致公党北京市委副主委,石景山区工委主委,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
第二篇: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
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2月19日
来源:新华社
【字体:大 中
小】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出席习近平主持
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徐京跃、李亚杰、周英峰)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出席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主持。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胡锦涛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我们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我国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形势总的是好的。
胡锦涛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胡锦涛就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8点意见。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第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第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第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第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第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
习近平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讲话精神指导办好研讨班,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
第三篇: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导提纲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
导
7月23日,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精辟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关于讲话的重大意义
胡总书记重要讲话,是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的关键时刻发表的,主题非常重大,时机非常重要,意义非常深远,为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进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1.讲话是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的政治宣言。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国内外对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朝着什么方向发展,非常关注。讲话鲜明回答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郑重宣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态度和政治决心,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意志力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同时,也向全世界表明了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政治自信和坚定立场。
2.讲话是党的指导理论的又一次丰富、创新和发展。讲话系统总结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作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原则等,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释和概括,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去年“七一”讲话的深化发展,推动了我们党的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是又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
3.讲话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讲话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强调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鲜明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今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描绘宏伟蓝图,顺应了时代发展新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新期待,令人倍受鼓舞和振奋。这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讲话是做好十八大前各项工作、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总动员。当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满怀信心地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胡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是十八大前一次重要政治活动,是迎接十八大最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特别是讲话突出强调要以高度负责、奋发有为的精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继续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抓好落实,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宣传舆论工作等,对我们做好十八大前各项工作、巩固发展团结稳定奋进的大好局面,是有力的指导和推动。
二、关于贯穿讲话的鲜明主题和党、国家工作总要求
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个鲜明主题和总要求,既是我们党十六大以来一以贯之、反复强调的,也是基于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分析判断提出来的。理解好这个鲜明主题和总要求,学习讲话就提起了纲、抓住了魂,贯彻落实就有了正确方向。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鲜明表达了我们党必须始终高举的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凝聚力量,旗帜指引未来。当今世界剧烈变动,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社会思想复杂多变,用什么样的旗帜来引领社会进步,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凝聚社会共识,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被实践充分证明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内容。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高举旗帜不动摇,这样就能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2.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这鲜明表达了推进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也强调了我们必须保持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开辟新境界,在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取得新突破,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鲜明表达了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富强之路、光明之路、幸福之路。无论形势如何变化、环境如何复杂,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沿着这一伟大道路奋勇前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4.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鲜明表达了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达到小康水平”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政治自信、理论自信和实践自信,不断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朝着这个目标越走越近,但任务还相当繁重,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价值、实践指导作用和贯彻落实要求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不断丰富,我们党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讲话联系我们党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对科学发展观专门作了精辟深刻的阐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新的思想高度上提升了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1.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讲话深刻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强调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这深刻揭示我们党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及其巨大实践威力。综观10年来,我们既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又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面临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灾害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又面对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喜事的能力检验。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科学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昭示我们,过去取得成就靠科学发展观指引,今后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难、推动事业新发展,仍然要靠科学发展观指导。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2.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这一重要论断,把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和理论价值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郑重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准确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0年来的成就和实践充分表明,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3.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讲话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并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三个更加”的标准和要求。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压力较大,社会矛盾特别是各种“两难”问题凸显。我们无论是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还是发展方式、体制机制,都还存在许多不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更加坚定的决心”是先导,要求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科学发展。“更加有力的举措”是关键,要求我们在重大决策部署上更加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更加有力地促进科学发展。“更加完善的制度”是保障,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科学的制度保障科学发展。落实“三个更加”,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既要实现我们的工业化,还要实现信息化的发展;我们既要推进城镇化,要每年一个点城市化率,但同时要发展新农村;我们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科技的含量,用科技来替代劳动力,另一方面这么多人,我们还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解决就业,这么多“两难”摆在我们面前,破解“两难”也要深化改革。而且,现在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在深化,每天会出现一些新的新闻,希腊八月份宣布国家破产,进一步又带动欧洲问题,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步在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怎么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内需,通过自身不断的发展、开放,依然要不断去深化改革。
四、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和时代课题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长期艰辛探索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鲜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把它作为主题内容来强调,不断作出新的阐述。讲话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回答,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讲话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一根本成就。这是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辛历程的深刻总结。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吹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从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到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90多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中国经验”、“中国创造”。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四个特色”,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明确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课题新要求。一是实践特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也是其生命力所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摸着石头过河”,发扬敢闯敢试精神,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勇于进行实践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二是理论特色。党和国家事业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着眼发展了的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三是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民族特色,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发展有益经验,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四是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体现时代发展要求,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3.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三个发展”,突出强调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讲话强调,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这“两个坚持、两个更加”,有力回应了一些人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否定和动摇,表明我们党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必须更加强调改革创新精神,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五、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讲话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重大部署有原则要求,有政策安排,有举措办法,体现了战略设计、宏观谋划与实施步骤、具体措施的统一,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讲话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人民幸福安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讲话进一步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重要论断有助于站在我国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凝聚贯彻主题主线的共识,有助于站在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谋划贯彻主题主线的举措,有助于动员各方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讲话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明确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思路,表明了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坚定决心。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讲话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及“三贴近”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为大力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
4.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讲话强调,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讲话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不懈追求。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讲话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抓好这方面建设,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推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讲话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一部署必将有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六、关于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任务新要求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讲话围绕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
1.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科学把握党情作出的新的重大判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与此同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来源构成日趋多样。目前,我们党有8260多万党员,建国以前出生的党员干部基本上已经退出工作一线,新入党的党员35岁以下的占近40%。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全面加强、全面推进。加强思想建设,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加强组织建设,就是要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就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制度建设,就是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党的这“五大建设”,充分体现了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本质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切实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这明确了当前抓好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要求。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二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三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五是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着力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六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七是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我们这么一个大党,要肩负起艰巨繁重的使命任务,离开严格的纪律、统一的意志,一切都无从谈起。要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
七、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各级要把学习贯彻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头等大事。坚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为动力,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在推动部队建设、履行职责使命上见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1.大力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努力营造团结鼓劲、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要把学习宣传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出来,与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习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切实把官兵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促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为迎接十八大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更加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弘扬主旋律,扎实搞好“赞颂科学发展成就、忠实履行历史使命”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大力宣传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
2.扎实做好保持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纯洁巩固的工作,确保坚决听党指挥、绝对忠诚可靠。要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军队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来抓,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建设和掌握部队的能力,不断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党史军史学习和军魂教育,深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根子,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要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不折不扣地贯彻上级命令指示,确保政令军令畅通。要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动态,及时掌握官兵现实思想反映,扎实做好隐蔽斗争和“四反”工作,确保部队政治坚定、思想稳定、纯洁巩固。
3.以昂扬精神状态和务实作风狠抓战备训练各项工作落实,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要更加坚定自觉地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不断提高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质量水平,增强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要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认真抓好训练任务落实,加强日常战备工作,周密做好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各项准备,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反应、妥善应对。要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怎样做好本职工作,更多是要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变化来理解胡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的讲话中有这么一句话“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既是很高又着眼于民生。这十几年的发展翻天覆地,从我们身边的小事,身边的经历,身边待遇的改善和变化,就能理解。理解了以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增强我们工作的动力,把本职工作做好,也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总之,总书记在党的代表大会前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认真学习、认真领会、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头等重要政治任务。
第四篇: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上发表重要讲话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今天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出席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主持。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我们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我国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形势总的是好的。
胡锦涛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胡锦涛就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8点意见。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第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第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第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第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第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诚信。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
习近平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讲话精神指导办好研讨班,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
第五篇:辽宁团省委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团省委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
要讲话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做好青少年工作的行动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这是团省委各个党支部在日前组织专题学习的共识。
2月25日,团省委在学习日中,以各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并进行了热烈的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胡锦涛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点工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个讲话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对社会管理工作理论的又一创新。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讲话精神指导做好青年工作的实践。
在学习讨论中,大家结合共青团工作的实际,畅谈了学习体会。大家认识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作为社会工作的管理者应该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将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从过去的传统管理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等方式的现代管理转变。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形成与党委、政府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要动员组织广大青年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从广大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广大青少年谋利益,让他们“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希望”。特别是要积极做好青年创业就业工作,让广大青年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为他们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舞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之转化为大家的自觉追求。要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努力形成讲秩序、强责任、守诚信、重包容的文明风尚。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在谈到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时,大家感觉到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青少年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抓住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这一有利契机,推动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抓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要教育引导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我和谐能力。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