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600题

时间:2019-05-15 05:0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600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600题》。

第一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600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600题》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共15分)

1、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李大钊)。

2、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思想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3、指挥红军粉碎国名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周恩来、朱德)。

4、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提出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

5、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具体内容是全党务必(使同志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归国华侨)团结在一起,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8、邓小平提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9、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了中国南方的(深圳、珠海、武昌)和上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1、党员有(表决权、选择权)、被选举权。

12、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13、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要大课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形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1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现实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5、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中国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是(B)提出来的。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3、(A)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国民党一大

B.中共三大

C.西湖会议

4、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网名“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A)。

A.“御敌于国门”,“不丧失守土”

B.“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C.“逐次转移,各个击破”

5、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是(A)。

A.反主观主义、宗教主义、党八股

B.反关门主义、投降主义、宗派主义 C.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关门主义

6、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六大 7、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C)。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8、(A)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9、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特点是(A)。A.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 B.先进行国家的工业化,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先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进行国家的工业化

10、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A)。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11、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B)。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12、中国政府是与(A)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0月1日

C.2000年12月30日

1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标志是(B)。

A.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茂名、高州的讲话

B2001年江泽民“七一讲话” C.200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的报告

15、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新的总体布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C)建设为主线,加强西乡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A.开放性

B.民主性

C.先进性

16、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A)。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经济和谐社会

C.实现科学发展

1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A)。

A.改革开放

B.科学发展观

C.对外开发

18、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化的最大理论成果是(C)。

A.毛泽东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和核心问题是(B)。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0、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是(C)。A.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B.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C.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全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915年发端的中国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C)。A.民主

B.科学

C.爱国 2、1941年,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巩固解放区的十大基本政策,其中心环节是(AC)。A.开展大生产运动

B.建立三三制政权

C.整顿三风 3、1961年,中共中央做出易言之“两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这“两弹”是指(AC)。

A.原子弹

B.氢弹

C.导弹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有(AC)。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股份合作制

5、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伟大转折点是(BC)。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的基本方面是(ABC)。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7、1994年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开更大步伐,进入到(AC)阶段。A.整体推进

B.重点突破

C.体制创新

8、在中共七大,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ABC)。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做分 C.自我批评的作风

9、邓小平理论是(AB)。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0、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特别把(AB)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A.理论素养

B.学习能力

C.社会影响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4、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为什么中国改革进程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农村人口占中国绝大部分

农村人民对生产资源的渴望更强烈

农村人民教育水平低,更容易做命令执行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3、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决定》十分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这使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了十分具体的着力点。《决定》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8项重点工作。在此方面,《决定》都作了相关部署,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等等。

六、论述题(共15分)

联系实际,谈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哪些问题?

第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始终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中心和大局,牢牢把握住。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关注民生,让老百姓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统筹兼顾、协调各个方面,确保可持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切不可顾此失彼,要照顾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

第二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600题》考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600题》考试试

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李大钊

2、《反对本本主义》

3、周恩来、朱德

4、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5、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6、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无党派人士、爱国力量

8、和平发展

9、武昌 深圳 珠海

10、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11、表决权 选举权

12、镰刀 锤头

13、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14、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15、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二、单选

1.B2.B3.A4.A5.A6.A7.C8.B9.A10.A11.B12.A

13.B14.B15.C16.A17.A18.C19.B20.A

三、多选

1.AB2.AC3.AC4.AB5.BC6.ABC7.AB8.ABC9.ABC10.AB

四、名词解释

1、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将中国共产党一贯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则,科学地概况为“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五、简答

1、为什么中国改革进程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答:由于长期“左”的错误对农村生产力的破坏更为严重,广大农民的改革要求也更为迫切,而计划经济体制对农村的管理又相对薄弱,这就使农村改革具备了更广大的群众基础和更有利的推广条件。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中国改革进程终于在农村首先取得突破。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

3、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答:一是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二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三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四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五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六、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哪些问题?

答案略,请联系自身实际,回答此问题。各总支根据答题情况给予一定分值。

第三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600题》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

2.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思想的著作是。

3.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

4.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提出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

5.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是、、6.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具体内容是:全党务必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民族的 爱国力量 团结在一起,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8.邓小平提出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与。

9.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了中国南方的 了重要讲话。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11.党员有、被选举权。

12.中国共产党党徽为

13.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 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1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1

利为民所谋。

15.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中国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是(B.)提出来的。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

(抽时间要认真学习党史,基本常识要记住。)

3.(A.)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国民党一大B.中共三大C.西洪会议

4.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提出的口号是(A.)。

A.“御敌于国门外”,“不丧失守土” B.“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C.“逐次转移,各个击破”

5.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是(A.)。

A.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B.反关门主义、投降主义、宗派主义

C.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关门主义

6.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六大

7.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C.)的重要论述。

A.“将革命进行到底”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C.“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8.(B.)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9.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特点是(A.)。

A.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B.先进行国家的工业化,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先进社会主义改造,再进行国家的工业化

10.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A.)。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11.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B.)。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

12.中国政府于(A.)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1997年7月1日B.1997年10月1日C.2000年12月31日

1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标志是(B.)。

A.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茂名、高州的讲话B.2001年江泽民“七一讲话”

C.200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的报告

15.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新的总体布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C.)建设为主线,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A.开放性B.民主性C.先进性

16.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A.)。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建设和谐社会C.实现科学发展

1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A.)。

A.改革开放B.经济结构调整C.对外开放

18.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化的最大理论成果是(C.)。

A.毛泽东思想B.科学发展观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B.)。

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0.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是(A.)。

A.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B.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C.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全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915年发端的中国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B.)。

A.民主B.科学C.爱国

2.1941年,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巩固解放区的十大基本政策,其中心环节是(A.C.)。

A.开展大生产运动B.建立三三制政权C.整顿三风

3.1961年,中共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这“两弹”是指(A.C.)。

A.原子弹B.氢弹C.导弹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有(A.B.)。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C.股份合作制

5.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伟大转折点是(BC)。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的基本方面是(A.B.C.)。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

7.1994年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开更大步伐,进入到(A.B.)阶段。

A.整体推进B.重点突破C.体制创新

8.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A.B.C.)。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C.自我批评的作风

9.邓小平理论是(B.C.)。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0.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特别把(A.B.)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

A.理论素养B.学习能力C.社会影响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四项基本原则:

答:指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兴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表现。1979年3月由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提出。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共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4.科学发展观

答: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第四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材料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材料汇编(500题)

1.20世纪初期中、外哪两大政治事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20世纪初期,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因此,俄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1919年得五四运动,这两大政治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答: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

3、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的美、英、法等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实质上是分赃会议。中国 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如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制定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等,但被会议所拒绝。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国内人民极大愤怒。5月4日,北京十多所学校的3000余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签合约,取消中日《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遭到反动军警镇压。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得到全国各地的声援。6月3日、4日,北洋军阀政府又逮捕了北京近千名学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上海工人率先举行罢工,商人也举行罢市,声援学生罢课。“三罢”斗争很快发展到全国很多大中城市,对反动政府形成了巨大压力。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了曹、陆、章三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五四运动是在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积极参加和领导下发动起来的。五四运动的爆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的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五四运动是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因此,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其次,五四运动既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也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的运动。

再次,五四运动中涌现出了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热心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作了大量的工作,成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力量。因此,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5、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几次论战,其焦点各是什么? 答:3次。

第一次是在1919年7月开始的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胡适提出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观点,其“多研究些问题”,实质上是主张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反对阶级斗争,反对社会革命;“少谈些主义”,实质上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次是在1920年进行的同以张东弥、梁启超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的论战。张、梁主张,中国的当务之急就是开发实业,即发展资本主义,至于社会主义是“不现实”的,不妨迟迟,反对十月革命的道路和方向。

第三次是1921年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无政府主义者宣扬,他们不承认资本家的强权,不承认政治家的强权,同样也不承认劳动者的强权,既反对资产阶级专政的“现在的国家”,也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未来的国家”,他们夸大个人自由、个性发展、个人奋斗的作用,反对一切纪律、制度和法律,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民主集中制等。

这三次论战的实质,是在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无产阶级政党,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通过论战,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6.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共产主义小组有几个?

答:有8个。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引导下,1920年8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担负着发起、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继上海小组后,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汉,王尽美、邓恩铭等在山东济南,谭平山等在广州,先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日本、法国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7.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由谁在何时何地建立?

答: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由陈独秀等人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8.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的指示,各地开展了纪念活动。但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无法查证“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中央便确定1921年7月的月首即7月1日为党的生日。于是1921年7月1日,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日。

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召开的?

答: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中国工业最集中的城市—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一大”召开的历史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从1840年以来,从未间断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种斗争虽然使帝国主义不能完全吞并中国,但中国人民付出了一笔又一笔血的代价,却始终没有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中国近代历史证明,无论农民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

题,把中国引向光明。这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就不能不由更先进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承担。

二是国际的有利条件。党的“一大”召开时,苏俄劳动人民不仅摆脱了受奴役被压迫的困境,而且成了社会的主人。这充分证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光明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迅速而广泛地传入中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的人民纷纷起来和统治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有的还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党的“一大”就是在这种有利的国际条件下召开,并以马列主义理论武器为指导,以列宁的党为榜样建立起中国共产党。

三是国内的可能条件。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那里找到精神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又迫切需要从工人运动中找到物质力量。这样,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于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就日渐成熟。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答:1921年7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共13人,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纲,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等内容;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11.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有多少人,分别是谁?

答: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1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迅速改变着“一般散沙”、无组织无领导状态。这是打败强敌的重要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航船有了舵手,黑夜茫茫有了指路明灯。正如毛泽东所讲: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受尽了凌辱、压迫和剥削的、进行了不屈不挠斗争的中国人民,掌握了克敌制胜的武器,真正走上了彻底解放的光辉道路。

1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答: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因为: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经验总结。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工人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工人阶级利益的理论体现,它为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明了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的性质、条件、道路和历史进程,因而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

第二,工人阶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的物质力量。工人阶级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他们受压迫最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剥削体会最深,要求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求解放的愿望最迫切;他们与大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团结一致的组织性、纪律性最强。工人阶级

具备了许多其他阶级所不具备的优点,易于接受马列主义。但工人运动本身不会自发地产生马列主义。如果没有马列主义的灌输和指导,工人阶级仍是“自在的阶级”,只能进行自发的斗争、经济的斗争,而不可能进行推翻反动统治的政治斗争,不可能根本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工人阶级反抗剥削阶级的斗争,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达到预期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也只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找到物质力量,才能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马列主义只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的结合,才能产生出坚强的、高瞻远瞩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政党。在中国,这种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是中国共产党。14.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哪些帮助?

答: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探讨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十分注意中国革命的发展,五四运动后曾多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情况,给予支持。共产国际对第一,积极和中国革命建立联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俄正常的外交关系断绝。不就,苏俄红军战胜白匪,赶走了十四国干涉军,对远东的影响日益增大。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探讨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三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派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联系,研究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随着中俄交往的打开、共产国际代表来华,以及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都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更为广泛地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第二,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列宁为大会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对制定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起了直接的指导作用。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产国际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在会上作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实际上已经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等问题。列宁还通过俄国华侨工会负责人刘绍周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中国的先进分子张太雷亲自参与了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工作。共产国际还任命马琳为驻中国的代表。这些活动对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制订、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三,在组织上帮助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1920年8月,魏金基和杨明斋在上海创办“外国语学院”,杨明斋任校长。这个学校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讲授俄语,为派赴人员到俄国学习打好基础。这些工作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干部。

15.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答:形成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这次高潮的起点。在这次罢工胜利的推动下,1922年下半年,罢工高潮在全国兴起,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影响最大。1923年2月开始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最高峰。16.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

答: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帮助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7.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国召集中、英、法、意、比、荷、葡、日 等国召开九国会议,会议所签订的“九国公约”虽然表明“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但同时有规定“各国在华工商企业机会均等”、“中国门户开放”,以实现各帝国主义共同侵华之目的。这使得中国面临着完全殖民地化的严重威胁。同时,作为与“九国会议”相对抗的是,在1922年1月,第三国际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揭露了“九国会议”的实质,号召被压迫民族和西方无产阶级建立革命联盟,并强调了中国和各被压迫民族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次大会为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了重大的帮助作用。还值得提及的是,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分析了国民党民主派屡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斗争的具体主张。这些主张也为党在“二大”上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奠定了基础。正是在上面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8.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内容和重要成果是什么?

答: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了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中心内容是讨论中国革命的纲领问题,大会的重要成果是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此外,大会还讨论通过了关于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议决案,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关于工会运动、妇女运动、少年运动等议决案,还通过了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议决案。同时,制定了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党章。19.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党的最终纲领与最低纲领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20.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是什么?

答:1923年2月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政治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最高峰。这次罢工虽然以“二七”惨案的发生而告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并为党领导工人运动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其意义在于:它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坚决性、彻底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许多烈士在敌人的屠刀面前,临危不惧,从容就义,表现了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许多工人把工会的决议、命令视为法律,表现了坚强团结的伟大力量。其教训是:工人阶级要得到解放,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对付反革命武装;工人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1.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被镇压,是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的标志。

2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答:是在1923年6月12——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2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答:党的“三大”的最突出贡献是,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决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24.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以什么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答: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即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25、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有重大成就的。它正确制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2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什么共产党要与国民党实行合作?

答: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来看,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仅是强大的而且是凶恶和残暴的。中国人民不仅受着武装到牙齿的各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侮,还受着封建军阀以及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了推翻强大敌人的反动统治,共产党必须依靠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必须团结一切愿意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其他阶级、党派和个人,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因此,建立统一战线是完全必要的。

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来看,一是由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中国人民的反动统治是十分残暴的,因而他们在中国人民中也是十分孤立的。不仅广大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是反帝反封建的生力军,而且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也有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可能。二是中国工人运动已经兴起,并显示了勇猛顽强的伟大力量。三是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教训后,看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接受共产国际帮助改组国民党的决心坚定,与共产党接触和合作的要求强烈,并于1923年11月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同年年底完成了改组国民党的一切准备工作。在这种形势下,只要中国共产党采取正确的决策,就有可能团结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因此,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也是完全可能的。

同时,共产国际的帮助也对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1921年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到中国,经李大钊介绍,孙中山在广西同马林就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五次会谈。马林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有一个能联系各阶段,特别是联系工农群众的革命党;一是要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队。孙中山欣然接受。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国际和国内的统一战线的号召,对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是一次促进。

27、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是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其成为具有革命内容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少数人所私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主张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因而为实现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因此,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半平民所共有,不许为少数人私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29、黄埔军校是何时创办的?

答:是1924年5月创办的。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时,积极酝酿创建一所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的基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正式决议创办陆军军官学校。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市郊黄埔岛上正式开学,简称黄埔军校。有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等先后任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先后派遣恽代英、萧楚女、熊雄、聂荣臻等担任军校政治和军事教官,还从各地选派了一批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到军校学习。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式的革命军事学校,政治教育和军事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为革命军队输送了大批军官,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进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培育了一批军事人才,如徐向前、林彪、陈赓、蒋先云、左权、许继慎等。30、五卅运动发生于什么时候,其直接导火索是什么?

答: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全国革命很快走向了高潮。1925年5月30日,为抗议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上海工人和学生在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租借的英国巡捕悍然开枪镇压,打死13人,重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这一流血事件成了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当晚,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和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6月1日,全市实现“三罢”。上海的斗争迅速扩展到广州、南京、北京、武汉等各地,全国约有1700多万人直接参加了这一反帝爱国运动。

31、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是哪次?

答;是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的广州和香港工人的省港大罢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的五卅反帝运动,1925年6月19日,香港10万多工人举行声援罢工。21日,广州沙面租界的中国工人也举行罢工。6月23日,省港两地罢工工人和各界群众在广州举行大会和示威游行,遭到沙面租界英国军警的屠杀,当场打死52人,重伤170余人,造成沙基惨案。广州革命政府当即宣布英国经济绝交。7月6日,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由共产党员苏兆征、邓中夏领导。罢工工人组织了工人纠察队,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对香港实行封锁,使香

港变成了“死港”“臭港”。香港大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有力地配合了正在兴起的国民革命。

32.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25年1月11—22日,在上海召开了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讨论的中心是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问题。大会提出了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是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将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同时提出了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革命运动、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组织问题、宣传工作等议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和大会宣言等。

33、广东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得到巩固和统一的?

答:1924年10月,孙中山在共产党人支持下,依靠黄埔学生军和工农武装,迅速平定了商团叛乱,使广东革命政权得到了初步稳定。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东征军讨伐陈炯明,取得了胜利。接着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发动的叛乱。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并将所辖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0月,国民革命军再组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的东征军,开始第二次东征讨陈,至11月中旬取得胜利。同时还进行了南征,收复了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至此,广东全境各敌对势力都得到肃清,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统一。

34、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是哪年发表的? 答;1926年3月。

35、《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光辉文献。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解决了无产阶级的同盟军的问题。毛泽东对农民的各阶层对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进行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指出他们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由此,使无产阶级不仅找到了人数众多的同盟军,而且明确了这个同盟军的各阶层由经济地位决定的政治态度,给如何发动、团结和依靠这个同盟军打下了思想基础。

第二,解决了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策略思想。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这是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又团结又斗争策略思想的基本依据。第三,明确了革命对象。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是极端的反革命派。”这就使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明确了革命的对象。

36、《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阐释的思想观点,明确了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策略思想,划清了敌我友的界限,既反对了党内只看见资产阶级和国民党而看不见农民的右倾投降主义,也反对了只看见工人而看不见农民的“左”倾观点,为我们党制定无产阶级

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37、北伐战争是何时发动的?

答:1926年7月正式发动。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北伐提到了历史日程。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先行北伐援湘。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誓师,正式出师北伐。到1927年4月,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的主要力量,使国民革命达到了高潮的顶点。

38、为配合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进行了几次武装起义?

答:3次。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两次武装起义,但都因准备不足,以及客观条件不成熟而失败。3月21日,在总结前两次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由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共产党人领导上海工人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工人同盘踞上海的奉系军阀展开激烈战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占领了上海,并成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和战斗力,是中国工人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

39、北伐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在哪里? 答:湖南。

40、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答:北伐军出师,前后不过10个月,就歼灭了数倍于己的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阀部队,从广州一直打到武汉、上海、南京,占领了半个中国。北伐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支持。北伐出师时,在我党领导下,广东革命工农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省港罢工工人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冒暑随军出征;沿途人民送衣送饭,热烈欢迎,大力支持。这是北伐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第二,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北伐军中的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在北伐战场上,都有大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他们不仅处处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在战斗中更是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尤其是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以“铁军”闻名于世,是北伐军中百战百胜的先锋部队,对开创北伐战争胜利局面,起了异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有较为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北伐出师之前,广东革命根据地充分发动群众、消灭叛逆、镇压反动势力,巩固了革命政权,并在组织领导和金融财政上都得到了统一。这使北伐出师不仅无后顾之忧,而且有根据地人民的有力支援。这也是北伐能够胜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原因。41.国民革命是何时失败的?

答: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局部失败。同年,汪精卫集团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42.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阴谋活动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阴谋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以假革命面目骗取孙中山的信任。第二,以“左”倾词句掩饰右派活动。第三,制造打击共产党人的“中山舰事件”。第四,炮制排挤共产党人的《整理党务案》。第五,以北伐之名打击工农运

动。第六,极力勾结帝国主义。第七,把国民政府变成他反革命的工具。第八,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3.国民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国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对长期统治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进行了沉重打击,把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真正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它大大地唤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觉悟和勇气,锻炼了革命队伍;它大大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使党发展成为了全国性的大党,为党以后阶段的革命提供了相当好的基础。国民革命给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它使共产党人深刻的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建立并掌握人民的武装;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必须进行土地革命,等等。

44.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已造成严重恶果。许多同志十分迫切地要求党中央迅速纠正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解决党内认识上的分歧。因此,党中央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80人,代表党员57900多人。

在党的“五大”上,陈独秀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指出“中山舰事件”时,认为无原则让步的策略是正确的;还继续主张工人阶级只能进行经济斗争,而不能搞政治斗争和武装起义;仍然反对深入土地改革,反对以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群众。陈独秀还提出了一个“到西北去”的错误理论,他认为广州、上海、汉口等地都有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力量,因此革命应当退出东南各省“到西北去”。

大会在讨论过程中以及所作的决议中,对陈独秀的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一定的批评。在《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中指出:陈独秀的政治路线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权。大会驳斥了陈独秀“到西北去”的逃跑理论,指出它是失败情绪的反映。但是,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对于陈独秀投降主义错误的根源和危害,没有能够进行深刻的分析。大会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没有提出挽救革命危机的有效方法。大会仍选举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

45.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陈独秀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留学日本,任过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曾努力传播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党的创建起过重要作用。但后来犯了右倾错误,发展成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并在全党占了统治地位,招致轰轰烈烈大革命的严重失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早在我党“三大”时就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趋尖锐的时候,更加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右倾投降主义谬论,并在实践中拱手把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

第二,放弃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中国农民占人口80%以上,他们勤劳勇敢,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标志。陈独秀一贯看不起农民,早就说农民“分散”、“保守”、“难以加入革命”,叫嚷农民运动“过火了”、“糟得很”,咒骂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极力压制和破坏农民革命斗争。陈独秀的这一行为,使反革命气焰更加嚣张,中间派更加动摇,是无产阶级失去了可靠的广大同盟军。

第三,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陈独秀不懂得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理,反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掌握武装,反对共产党员做带兵工作。就这样,到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时,我党因无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无法抵抗,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严重失败。

第四,主张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工人阶级必须首先帮助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待工人队伍壮大了,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6.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是哪年发表的,其基本思想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1927年3月发表的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基本思想是:第一,热情支持农民运动,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毛泽东称赞“农民的举动,完全是对的,他们的举动好得很!”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第二,指出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重要性。毛泽东认为,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权力的革命,是农民的民主势力推翻封建势力的革命。因此,极力主张“打到土豪劣绅,一切权利归农会”,“必须建立农民的绝对权力”肯定了“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的重要意义。第三,精辟的分析了农民的各阶层,指出贫农是农村中最革命的力量。毛泽东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重大意义是:全面总结了湖南农民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有力回击了反革命派对农民运动的污蔑和进攻,给农民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武器,鼓舞和推动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是一篇不朽的伟大著作。

47、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为两步走?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革命运动,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中国革命之所以必须分为两步走,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导革命运动的,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不可能一步走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及官僚资本主义,是这个社会的主要统治者,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这三大敌人与中国人民的矛盾,是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求得彻底解放,就必须首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人民的革因此,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主革命,它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命政权,变被统治阶级为统治阶级;然后,才有可能使革命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以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阶段再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新的民主革命。它在经济上只把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同时保存一般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并不废除富农经济。毛泽东指出:“这种新式的民主革命,虽然在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在另一方面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中国的民主革命阶段,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中国的社会必须经过这个革命,才能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否则是不可能的。

4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对应而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所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原因在于:第一,这一民主革命发生于新的世界形势之下即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二,这一民主革命是由新的阶段,即在革命中最坚决、最彻底的无产阶级来领导的。第三,这一民主革命是由一支新的革命队伍进行的,即以最广大的农民和其他革命阶级、阶层作为同盟军。第四,这一民主革命有着新的前途,即社会主义。因为这一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仍然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

4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其原因是:

第一,反动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1927年初以来,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动派联合起来,向革命力量进攻。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以帝国主义为靠山,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并和形形色色的反革命势力相勾结,残酷镇压革命势力。这时,虽然广大工农群众是坚决

拥护革命的,但有组织的力量特别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太弱。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帝国主义是扼杀这次大革命的元凶,蒋介石、汪精卫是断送这次大革命的千古罪人。第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是使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不努力扩大自己的队伍,而只依仗其暂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其结果是当国民党背叛革命时,使革命陷于失败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实践证明,陈独秀的投降主义错误是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第三,这时的党还是幼年的党。党组织有较大发展,但没有巩固;党员人数不少,但缺乏马列主义教育,有不少投机分子混入党内,没有清洗出去,党处于敌人和同盟者的阴谋诡计的包围中;党内出现了很多活动分子,但没有来得及造成中坚骨干。这些都说明党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等一些根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以及中国革命的特点、规律都懂得不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因此,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没有担当起巩固革命胜利的重任。50、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为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沉痛的经验教训: 第一,在民主革命中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必须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

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这个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在统一战线中,“一切联合,否认斗争“。招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主革命没有农民的积极拥护与参加,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要使农民积极拥护革命和支援革命,并英勇献身的参加革命斗争,就必须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认真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认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不解决农民问题,就会犯右的或“左”的错误,给革命造成损失。

第三,无产阶级只有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战胜反动派。中国革命的敌人是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武装镇压革命是敌人的主要斗争方式。在凶恶残暴的敌人面前,没有武装的群众运动,等于在敌人面前束手待毙,自取灭亡。大革命的失败,使党有了惨痛的教训,明白了没有人民的武装,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于是,才有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5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起义是那次?

答: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罪恶行径,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影响下的北伐军部队三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激战,歼敌一万余人,缴枪一万余支,一举占领南昌,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联合国民党左派和进步人士参加的革命委员会,宣布了自己的革命政纲:“实行土地革命,建设乡村政权”,“拥护工农利益,巩固革命阵线”。起义部队的革命行动,招来反动势力的疯狂镇压,终因敌众我寡,没有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在优势敌军的不断围攻下,10月初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有生力量,在朱德、陈毅率领下,于1928年4月底,与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武装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52.“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全国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为了挽救党、挽救革命,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在新形势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用革命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革命武装。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向反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以“八一”南昌起义为标志,进入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人民军队的新时期。因此,后来被定为建军节。“八一”南昌起义,高举马列主义武装斗争的大旗,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以革命的实际行动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为我党我军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和宝贵的历史教训。

53.“八•七”会议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到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

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行动方针。这便是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党内同志的要求下召开的。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执监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席为李维汉。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第二,确定了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强调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第三,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消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经过讨论和酝酿,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

54.“八•七”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八•七”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继续领导了党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战斗。这些是它的主要方面,也是它的功绩所在。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指出的:“八•七”会议“将党从机会主义的泥坑中救出来,重新走上革命的大道”。因此,“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情绪。它在政治上不认为当时应当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组织正确的反攻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却,借以有计划地保存革命阵地和收集革命力量,反而容许了和助长了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特别是强迫工人罢工)的倾向。它在组织上开始了惩办主义、宗派主义的过火的党内斗争。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55.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答: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了。秋收起义是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由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组织的。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党的湖南省委,领导湘赣地区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的军事骨干力量,是由我党掌握的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组成的,起义部队兵分三路向敌人进击,会攻长沙。秋收起义部队所到之处,发动群众砸开牢门,救出革命同志,打开地主的谷仓分给农民,恢复被解散了的工会、农会,斗争士豪劣绅,打击反动统治。但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起义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遭到严重的挫折。

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命令部队适时改变了攻打长沙夺取中心城市的计划,决定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革命战略的伟大转折。

56.广州起义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广州起义是继“八一”南昌起义、湘赣秋收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发生于1927年12月11日,是在张大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下进行的。经过紧张的秘密准备工作,11日凌晨,起义开始,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如枪毙了一些反动军官,攻占了敌人的反动堡垒——公安局,解除了一些敌兵团的武装,攻占广州各区国民党的党政机关等。广州的武装起义,震惊了国内外的反动派,英、美等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联合向起义部队围攻。12日敌人三面包围,猛扑起义部队,张太雷壮烈牺牲,起义部队受到极大损失。13日,敌人分四路大举进攻,起义部队奋力抵抗,终因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起义军难以支持,不得不撤出广州市区。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在革命的转折关头,为了挽救革命,为了粉碎反革命的猖狂进攻,积极英勇地向反革命势力进行的一次有力反击,为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重要性提供了依据,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提供了经验教训。

57.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哪里? 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8.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产生于我们党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过程之中,是无数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拼搏中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西视察时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个概括,后来被人们称为“二十四字”井冈山精神内涵。其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基。

5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大约多少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全党的艰苦努力,到1930年夏,先后创建了大大小小10多块革命更具地,分别是:毛泽东、朱德等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为湘赣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创建的赣南、闽西根据地,后扩大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徐向前等领导的鄂豫皖根据地;贺龙、周逸群等创建的湘鄂西根据地,分为洪湖和湘鄂边两块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等创建的左右江根据地;方志敏等创建的闽浙赣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等创建的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此外还有湘鄂赣根据地、海陆丰根据地、琼崖根据地等。

60.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工作重点移到农

村,在农村积蓄力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我国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呢?

第一,在中国,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利用城市作为阵地向革命进攻。革命队伍要战胜这个强大敌人,就必须长时期的积蓄和发展自己的革命力量,在力量不够时,避免与敌人决战。因此,就必须有巩固的阵地,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第二,中国农村中的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地区广大,使革命有回旋的余地;许多地区受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广大农民有对敌斗争的经验和农会的组织基础,便于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

第三,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搞武装斗争就必须武装农民,就必须以农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开展土地革命,积蓄力量、组织军队、准备干部、建立政权,使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波浪式推进。

61.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

答:武装斗争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是由以下几个基本原因决定的:

第一,从中国社会性质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第二,从中国革命的敌人来看,在中国人民面前,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还有强大的封建主义,以及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与人民为敌的大资产阶级。革命的敌人武装到了牙齿,在城市中建立了极端野蛮的反革命军事专政,不给人民以合法斗争的任何可能。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更把革命的人民抛入白色恐怖的血海之中。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所代表的是封建军阀、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且受帝国主义的操纵和指使。这个政权有数百万反动武装,作为镇压人民的凶恶工具。在这种白色恐怖的统治中,中国人民是没有任何民主权利的。所以中国革命的敌人是以浑身武装来对付革命的,是无比野蛮。无比残酷的。在这样的敌人面前,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装的。

第三,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来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斗争就不能解决,必须由“抢杆子里面出政权”。陈独秀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自动地解除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当着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镇压千百万工农群众的时候,革命的人民手无寸铁,只好束手待毙。这个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清了: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

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62.党的“六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这是一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大会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肯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发布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十大纲领。大会认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并没有从帝国主义铁蹄之下解放出来。地主阶级私有土地制度并没有推翻,一切半封建余孽并没有肃清”。因此,大会确定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的任务是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第二,指出当时革命形势的特点和党的策略路线。大会指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国内革命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反革命的势力还超过工农”,“新的广大的革命高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党在当前的策略路线不是进攻,不是普遍地组织起义,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第三,总结了过去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两条路线的斗争。大会一方面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指出陈独秀右倾错误的致命伤在于“断送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另一方面,大会又批评了“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指出盲动主义者在敌人力量占着绝对优势的大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一种强迫命令的军事冒险,会使党与群众隔离起来。这种“左”倾盲动主义是现时党内最主要的危险。

大会的意义在于,在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从而在党内思想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党领导中国革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六大”以后,经过全党的努力,中国革命很快就恢复和发展起来。

63.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信。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率先走出到农村创建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的第一步,而且在理论上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第一次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进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打下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后来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信,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实际上提出了要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独创性的理论贡献。

64.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

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创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有人提出“红旗到

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个问题在当时是全党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理论上给这个问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根据。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指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

第一,中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动统治的缝隙,给革命力量以可乘之机。

第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在1926年和1927两年大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广泛发动起来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地方有过广泛的工会和农会组织,有过工农群众对地主豪绅阶级的斗争经历,广大群众受过革命斗争的锻炼,为建立革命军队和红色政权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争夺的加剧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法西斯统治,中国无论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或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在日益发展和激化。随着这些矛盾的发展,军阀混乱连年不断,民族工商业和独立生产者的日益破产,广大工人、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全国处在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这是中国革命必然向前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红色政权是经常处在白色政权的包围和反革命军队的进攻之下的,掌握了全国政权、有帝国主义支持的蒋介石国民党,每时每刻都想拔掉革命根据地,消灭红色政权。因此,没有相当力量日益发展的正式革命武装,是不可能建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的。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要紧的条件,是红军百战不殆的力量源泉。党的正确领导不仅仅取决于党的组织是否有力量,而且还取决于党的政策的正确和灵活的对敌斗争的策略。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我国武装取政权、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实践中的重大发展。

65.“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是什么? 答: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这三者相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

66.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是工农武装割据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80%以上,是公认阶级的坚强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革命军队也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因此,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当时农民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党以及革命军队只有满足农民群众的土地要求,取得革命所需要的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支

持,形成反帝反封建的战斗联盟。所以,熬药进行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就必须进行土地革命。

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没有革命的割据;没有革命的武装,就不能有效地再割据区进行土地革命,也不能抵御阶级敌人的反攻倒算,包围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因此,要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就必须依靠革命武装,发展红军战争。

第三,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斗争的战略基地。有了坚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使革命力量有依托、有阵地和波浪式向前发展,才能逐步地、一片一片地打碎反革命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偶建立根据地,土地革命就不能巩固、坚持,武装斗争也会变成流寇式的武装,不容易和人民群众结合成一体。毛泽东在创建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坚决反对不要根据地的单纯军事斗争的思想,并指出不愿意做艰苦工作和建立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并由此去扩大政治影响,而只想用流动游击的方法去扩大政治影响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总之,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他们是互相依赖、互相发展的统一的整体,是缺一不可的。

67.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答:关于“中国的革命实质上市农民革命”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第一,从中国革命的性质来看: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靠山,封建主义则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必须依靠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这里所指的人民大众,主要的是指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所以,中国革命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

第二,从无产阶级的领导来看: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对于农民的领导问题。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如果不与广大的农民结成坚固的联盟,如果不加强对于农民的领导买药想达到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领导农民革命乃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标志。

第三,从土地革命斗争来看: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进行的革命斗争与农民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是始终密切结合在一起的。1927年,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正式通过了实行土地革命的决议。在这以前,毛泽东在湖南,彭湃在广东以及其他同志就已领导农民、组织农民进行过一系列的反封建的斗争。1927年革命失败后,当在农村建立广大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进行了整整19年的土地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在一亿多人口的农村建立了19个解放区,领导广大的农民进行抗日战争,实行了减租减息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进行了激烈的反封建的土地改革斗争,发动了广大的农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

由此可见,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始终一贯地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土地革

命。这种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正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和内容。所以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上市农民革命。

68.古田会议是何时召开的? 答:1929年2月。

69.古田会议的决议是怎样产生的?

1929年12月底,在福建省上杭古田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1927~1929年是我军的初创时期。红四军在党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开始建立起一支新的人民军队。经过“八一”南昌起义、湘赣便秋收起义及两年多的武装斗争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红军长期处于农村游击环境,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构成的,加上旧军队的影响和党组织对党员思想教育不够,在党和红军内部反映出大量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如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等。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虽然在红四军内部占统治地位,但是他在革命斗争和实际工作中却时隐时现,极大地妨碍着红四军执行党的正确路线。然而红四军内许多人却看不到这些错思想的危害,甚至信奉和吹捧错误观点,这不仅是红四军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大为消弱,部队内部的军阀主义作风、极端民主化、破坏群众纪律等不良现象倾向有所滋长,而且在开辟新的根据地等工作中,遭到失利。为解决红四军内的这些问题,中央于9月28日起草了《给红军第一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并经次精神为指导,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70.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是什么?

答:古田会议决议的内容非常丰富,其基本精神是精神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客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古田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指出“中国工农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必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红军的任务“绝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需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

第二,决议规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解决了军权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第三,决议确定了整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整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第四,决议规定了进行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即加强思想教育领导,掌握思想教育,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建军原则、方针和政策。第五,决议确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和正确的俘虏政策,强调军队民主。第六,决议论述了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出反对主观主义,要求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实力的估量,注意调查研究。

71.古田会议及其决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古田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有一次有深远影响的会议。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建军原则和方针,不但在红军而且在各部分红军中都付诸于实践,从而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肃清了旧军队的影响,把以农民为主要成为的武装力量建设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开始红四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直到今天,在推动我军建设方面仍然有巨大的作用。

72.1931年基本形成的土地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是什么?

答:基本内容: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73.红军在第一至第三次反“国剿”斗争中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 答:“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等方针。

7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何时? 答:1931年11月7日。

75.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何时? 答:1930年3月。

76.“九•一八”事变发生于什么时候?

答:1931年9月18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借口柳条湖事件,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进攻并占领了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当局执行不抵抗的方针,仅四个月时间,东北三省就会全部陷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77.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是什么?

答:1931年1月,通过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王明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等中间力量;强调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存在,鼓吹在全国范围内采取进攻路线;坚持“城市中心论”,无视红军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意义;在白区工作采取冒险主义和进攻形式;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进行党内斗争;在军事上忽视红军的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原则,采取所谓正规战、阵地战;等等。

78.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围剿”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答: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成为蒋介石反革命统治的最大威胁。10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军阀混战结束后,蒋介石于年底调集了10万兵力,以伪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司令,采取“并进长追”的战术,向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当时红一方面军约4万人,在毛泽东主持下,确立了“诱敌深入”的方针。随即,红军主力转移到群众基础好、地形条件也好的根据地宁都县集合,进行了战略反攻的各项准备。12月下旬,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集中全部红军主力,实行“中间突破”,在永丰县龙岗歼敌9000余人,并活捉师长张辉瓒。其后,其他各路敌军畏奸逃窜,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又调集20万兵力,以何一钦为总司令,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向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当时红军只有3万余人。毛泽东、朱德等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情况,采取“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红军在15天内,横扫700里,打了5个大胜仗,俘虏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7月1日蒋介石在调集30万兵力,亲任总司令,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敌人依仗其优势兵力,分成三路,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企图把红军压迫在赣江一带消灭。毛泽东、朱德等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退追歼”的作战方针,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巧妙地甩掉敌人主力,致使敌人精疲力尽。在此次反“围剿”中,共歼敌43000余人,缴枪2万余支,胜利地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全面“围剿”。敌人首先集中兵力攻占鄂豫皖和洪湖等革命根据地。随后,移主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攻。红军在周恩来、朱德领导和指挥下,灵活地运用了第三次反“围剿”的经验,集中优势兵力,讲主力红军埋伏在敌人必经之路,一举歼灭和俘虏敌人大量有生力量,缴枪1万余支,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79.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1933年10月,蒋介石出动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歌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人口约300余万,红军发展到10万余人。如果能够继续执行毛泽东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紧密地依靠根据地军民,完全有可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但是,党内的“左”倾领导者却顽固地推行和坚持错误主张,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80.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王明“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王明“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是:

第一,在反“围剿”开始,就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使红军在战场上失利,陷入被动地位。

第二,1932年11月,被蒋介石派来的进攻红军的国民党十九路发动了“福建事变”,这是我

军打破敌军“围剿”的客观有利条件。但“左”倾领导者没有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而是在所谓“中间派是中国最危险的敌人”的错误理论指导下,坐失良机,使蒋介石得以在镇压“福建事变”后重新进行中央革命根据地。

第三,在敌人新的进攻面前,“左”倾领导者完全被敌人的优势兵力和堡垒政策吓倒,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同敌人拼消耗,革命根据地缩得越来越小。

第四拒绝了毛泽东的将会共军主力转移到外线,向湖南中部进攻,调动和歼灭敌人的正确主张,坚持分兵把守,进行拼消耗,的阵地战。于是,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就最后断绝,红军主力被迫推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

81.红军长征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

答: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93610月,一、二、三、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整整一年的长征中,纵横十一个省,长驱25000,击溃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途中无数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的战略大转移,终于达到陕北。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全体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分,也到达陕北,和一方面军会师。至此,全国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时候,红军从30万人减到3万人左右。我们党的力量虽然在数量上暂时减少了,但他们是红军和党的即可宝贵的精华。

82.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答:长征,是人类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真实记录,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生死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然而,红军之所以进行长征,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从根本上说,是党内“左”倾错误和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国革命的镇压所致。

在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候,国民党蒋介石却依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逐步压缩病测底摧毁苏区,发动了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

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此时业发展到高峰,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既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斗争”于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实行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不仅为蒋介石反动派向党和红军提供了借口,而且由于把中间派别认为是所谓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分散了反蒋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左”倾路线又是行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因而使红军完全处于被动。最后又实行了逃跑主义,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中共苏区大部丧失。党内的“左”倾错误给党和工农红军带来的最严重的的危害,就是党在1933年底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惨败。

为了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发展革命力量,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83.红军长征的路线是怎样的?

答: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豫、鄂14个省,穿越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纳西、白、彝、藏、羌、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长驱数万里。在情势极其险恶、给养严重匮乏、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峰山开路,遇水架桥,翻越和战胜了五岭、乌蒙山、横断山、秦岭、六盘山和湘江、乌江、沅水、资水、金沙江、大渡河等千山万水,通过了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山、草地,攻克了娄山关、剑门关、腊子口等险要要隘,其行程之长,路途之险,困难之巨,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红军将士怀着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以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踏平坎坷成大道,在腥风血雨中终于闯出了一条生路,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

84.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答: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

85.遵义会议主要作了哪些事情?

答: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在发言中尖锐地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与会绝大多数人同意毛泽东等人意见,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长证据常委会分工,张闻天代替博古负责党中央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86.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因而遵义会议使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是我们当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是我当在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由于遵义会议果断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的统治,特别是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问题上的错误,改变了红军的行动方针,把战略退却和消灭敌人结合起来,就使红军得以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保存下来,胜利完成长征,开创抗日战争的新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二,遵义会议是我党从幼年的党走上了成熟的党的标志。遵义会议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可积极的思想斗争,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避免了一次可能造成的党内分裂的危险,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表明我们党政治上的日益成熟。第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前,右倾或”左“倾机会主义先后几次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使中国

革命战争总是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而在遵义会议以后,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的指导地位,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能够达成统一,把党的路线开始转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87.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红军长征的胜利,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广大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的结果。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及其伟大的意义:

第一,长征是历史的新记录,是世界上空前未有的。中国红军在长征途中,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战胜人间稀有的艰难困苦,开辟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第二,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红军师不可战胜的力量。在长征途中,国民党蒋介石妄图把红军一口吃掉。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击溃国民党军许多追歼部队。接着,又向北胜利前进。在长征中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410个团和无数土匪、地主武装,占领五六十个城市,一路浩浩荡荡,所向无敌,是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围追堵截遭到破产。这充分证明了红军是英雄好汉,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三,长征是宣传队,它在中国广大地区内宣告:红军的道路就是人民解放的道路。红军不但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而且又是一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宣传队。红军在长征途中随时向群众宣传抗日道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尤其是红军进入大别山彝族少数民族地区时由于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以及反动派的造谣欺骗,曾受到彝族三个家族的袭击,致使红军长征一度受阻。红军便向他们宣传、解释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刘伯承还与彝族首领结拜兄弟盟友。此后,红军不但安然通过,而且在沿途得到彝族人民的帮助,有些彝族人民还参加了红军。红军的宣传,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使各族人民深切认识到红军是人民解放者,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获得真的的解放。

第四,长征是播种机,他散播了许多革命的种子。红军长征中所经过的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英勇地向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斗争,组织革命武装,这都是红军长征散播的革命种子所获得的结果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它使全国人民对革命前途和抗日前途有了希望;长征的胜利促使抗日战争得以实现,也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长征的胜利,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和党的大批优秀干部。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形成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市级领导地位,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地领导人民革命到胜利奠定了基础。

88.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长征,是人类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真实记录,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势力的激烈较量,是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生死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和乐观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89.“华北事变”是何时发生的?

答:1935年。“华北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旨在变中国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1935年6月29日和7月6日,国民党当局在日本压力面前,先后与日方达成秦土协定、何梅协定,使中国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随后,日本侵略者又积极策动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在日本的扶植下,汉奸殷汝耕与11月河北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2月,国民党当局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华北事变”使得中日名族矛盾急剧上升,已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90.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什么著名口号?

答: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91.中国共产党在什么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 答:瓦窑堡会议

92.瓦窑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答:自“九一八”和“华北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继续卖国投降的政策,构成了中华民族空前严重危机,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因此,从1935年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开始高涨,中国革命重新走向高潮。特别是“一二九”运动之后,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我当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号召,使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国工人、农民坚决要求抗日,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名族资产阶级也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剿共”,实行抗日;少数名族特别是华北的蒙古族人民,正在起来斗争;在国民党内部开始发生分化,一部分中下层分子要求抗日,一部分上层人士特别是亲英美分子,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大侵略。在革命重新走向高潮的时候,迫切要求对日本进行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党内浓厚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为此,党中央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开了政治局会议。

93.瓦窑堡会议的主要是什么?

答:瓦窑堡会议最主要的内容和成果是:讨论了关于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批评了党内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观点,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对当时中国国内形势、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党的政策,作了完整的的分析和决定。

94.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答: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的精神,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

第一,毛泽东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出来的国内政治形势,阐明了建立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情形,就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中国工人,农民都是要求反抗的,他们是中国革命的最坚决的力量。小资产阶级也是要反抗的。民族资产阶级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不同,它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当日本帝国主义的请略威胁到它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他们的政治态度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个变化总得特点是动摇。但在斗争的某些阶段,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其另一部分,则有由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因此,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的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毛泽东在报告中还依据整个敌我力量对比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进一步论述了建立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他指出;中国和世界的革命力量虽然比过去壮大了,但是目前中国和世界的反革命力量沾时还大于革命力量。革命的总得形势是更加发展了,但是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革命发展的不平衡忍让存在。要把不平衡的状态;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还要花费很大的气力,还要依靠党的策略路线的正确。

基于上述分析,毛泽东明确指出:党的任务就是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名族资产阶级的一切力量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名族革命战线,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卖国贼这个最中心的目标而攻击前进。为了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保证党在抗日名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毛泽东一方面批判了党内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另一方面提出了要防止右的倾向,强调必须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记取1927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导致革命的血的教训。

95.“一二•九”运动爆发于何时,其性质是什么?

答:1935年12月9日。华北事变后,国人痛感国家将亡,奋起抗争。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大中学生为了抗议成立“一查政务委员会”,冲破军警阻挠,汇集新华门前,高呼“反对华北自治”,“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向国名党华北单据情愿,随后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国民党镇压。次日,全市学生举行总罢课。12月16日,北平学生再次集会,举行游行示威。为使运动坚持和发展下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平静学生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华北农村,厂矿,宣传抗日救国,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一二九”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国运动。

96.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答:张学良,杨虎城。

97.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

答: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表明我党抗日的诚意,避免大规模的内战,我党发出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主张,并适时地决定放弃“反蒋”口号,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8月25日,我党又发表《致国民党书》,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及其对内外反动政策,作了义正言辞的批判,同时声明我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准备重新建立国共合作的政策。

在我党正确方针的推动下,国民党内部加剧分化。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部分国民党西北军(十七路军),因受中国红军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接受了我党共同抗日的主张,和红军实行了停战,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蒋介石不但悍然拒绝,而且调遣二三十万嫡系军队云集陕甘地区,逼迫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12月初,蒋介石亲到西安督战。张学良多次劝说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但均无效。12月7日,蒋介石、张学良之间发生激烈争论,张学良痛哭陈词,亦丝毫未能改变蒋介石的态度。张学良“哭谏”不成,只得准备“兵谏”,于12月8日同杨虎城密商,下定逮捕蒋介石的决心。时值“一二·九”周年纪念日,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组织万余学生群众,向张学良、杨虎城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要求将蒋介石答应抗日。而蒋介石却打电话给张学良、杨虎城,要求他们对游行学生“格杀勿论”。张学良看到劝说蒋介石抗日的道路是绝对走不通了,于是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在其部下和人民的支持下,按照预定计划,派兵至临潼华清池解决了蒋介石的卫队,捕获蒋介石;西北军则包围西京招待所,捕获国民党政委员陈诚等十余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98.西安事变是怎样解决的?

答: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力图挑起中国的内战,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妄图发动“讨伐”战争,轰炸西安,至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英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宋子文、孔祥熙等,则希望和平解决这一事变,并派代表赴西安谈判;社会上的各界人士出于激愤,纷纷要求杀掉蒋介石。在我党内,也有人提出“杀掉蒋介石,打出潼关去”的错误主张。中共中央应张学良、杨虎城要求派代表给予指导的电请,根据共产党国际的指示,从抗日民族解放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反对新的内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用一切方法联合国民党左派,争取中间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立场;对于张学良、杨虎城给予同情和积极援助。根据这一方针,我党及时通电全国,表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于16日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为代表,奔赴西安参加谈判,提出了只有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到抗日战场上来的解决办法。同时,红军集中主力于潼关附近,准备迎击亲日派“讨军阀”的进攻。当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阻力是很大的。东北军和西北军中的一些高、中级军官,认为放了蒋介石,犹如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后经周恩来耐心开导,东北军和西北军内部的思想终于大体统一。于是,共产党、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同蒋介石国民党方面举行谈判。在谈判桌上,周恩来坚持原则,义正词严,迫使蒋介石的全权代表宋子文、宋美龄接受抗日主张。12月24日,周恩来会见蒋介石,蒋

介石不得不表示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5日,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

99.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内和平的基本实现,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施的重大胜利。它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表明在新的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

100.全民族抗战的起点是什么?

答:卢沟桥事变。因这一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故又称七七事变。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发动全国侵华战争的准备。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借口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要求进中国军队驻守的万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悍然炮轰宛平县,进攻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

10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答:1935年华北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于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抗日关系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也由反蒋抗日逐步调整为逼蒋抗日。国民党当局自华北事变后也开始调整国内外政策,并为抗战做了一定准备。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极大的推动了国内合作的形成。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中全会,基本上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确立了联合抗日的方针,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02.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双方在谈判中作了让步,达成了红军改编以及设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协议。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早已提交的《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工的合法地位。这件事,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03.毛泽东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毛泽东于1937年7、8月间,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哲学著作。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全面深刻地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明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

“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犯“左”右倾错误的同志在政治上的错误,也就是由他们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决定的,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这就必然把革命引向失败的道路。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深刻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指出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唯物辩证法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这一原理,毛泽东深刻地总结了我党斗争的历史经验,强调了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成败的决定性意义。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全面地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在作阶级估量、形势分析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犯“左”右倾错误的同志不懂得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因而也就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矛盾,这就必然给党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104.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两部著作,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总结了党内斗争的历史经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党内“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思想水平和路线觉悟,为1942年的全党整风运动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在这两部著作中,毛泽东用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新的贡献,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105.在抗战问题上两条对立的抗战路线是什么?

答:抗日战争一开始在怎样争取抗战胜利的问题上,中国国内就存在着两条根本不同的抗战路线:一条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路线,即全面抗战的路线;另一条是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片面抗战路线。这两条路线的争斗,贯穿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实质上是中国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其争论中心是如何抗战的问题。

106.我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什么?

答:洛川会议。抗战爆发后,为了动员一切力量实现全面抗战,并具体制定党领导抗战的纲领和政策,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正确的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指出共产党同国民党的争论,已经不是应否抗战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而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为此,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确定党在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指针。这些方针政策的确立,为动员全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反对片面抗战,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07.我党是如何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的?

答:1938年10月,广州、武汉陷落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便回过头来加紧进攻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而把战争初期采取的对蒋介石国民党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策略,改成为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企图借此分裂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以华制华”的阴谋。1938年12月,国民党亲日派首领汪精卫公开投敌。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政策重点从对外转向对内,制定了一整套反动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具体政策;不久,又发动反共高潮,准备投降,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投降反共的逆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中央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坚决打击卖国的汉奸和一切投降反共活动,对国民党的无理进攻,必须反击,决不轻言让步,并在纪念抗战两周年之际发表宣言,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反共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而斗争。在具体的争斗策略上,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保证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实现,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108.我党为什么必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答: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实质上是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也是决定中国抗日战争胜败的根本问题。对此,毛泽东在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召开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和结论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这就是说,既不要破裂统一战线,又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要在坚持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独立自主地发展革命力量。我们党所以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是因为:只有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才能克服我党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的最基本的弱点,即党的组织力量微弱,全国的群众力量薄弱,全国工农基本群众还没有组织起来。不克服这个弱点,是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实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一定要克服投降主义或迁就主义。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一方面是要保持我们党已经取得的阵地,因为这是我们的战略出发地;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就是为了发展阵地,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同时,只有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才能坚持抗战,掌握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一方面要反对党内那种“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以保持和蒋介石国民党的团结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坚决地以又联合又斗争的革命两面政策,对付国民党大资产阶级的又抗日又准备投降、又联共又反共的反革命两面政策。109.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出征的首战告捷是哪次战役?

答:平型关战役。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第一一五师于1937年8月下旬自陕西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这时向山西进犯的日军正企图夺取平型关要塞,进而攻占太原。我军在查明敌行踪后,于9月24日夜在平型关东北一带设伏。25日晨,当地人全部进入我伏击的时,我军便发动了平型关战役。经过一天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毁敌汽车100余辆、大车200余辆,缴获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0多支,战马53匹等军用物资,取得了辉煌

胜利。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它打破了日本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人心和士气,它扩大了我党的政治影响,八路军英勇善战的威名流传中外。110.百团大战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八路军的进攻,克服国民党投降的危险,争取时局的好转,1940年8月20日起,在八路军总部领导下,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部队发动了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由于先后出动了100多个团,所以称为百团大战。战役历时3个半月,进行了1800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收复了20余座县城,摧毁日伪据点近3000个,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破坏了许多铁路、公路、桥梁、隧道,使敌人的交通一度瘫痪。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多、战果最大的一次战役,它的发动和胜利进行,在抗日战争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全国性的战略意义。其历史意义:第一,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计划破产,政治诱降阴谋也未能实现,并一再推移所谓解决中国战事的时间,即从开始时的三个月延长到三年,从三年又改变为十年,最后从十年改变为百年计划。第二,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斗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第三,彻底揭穿了国民党顽固派散布的各种反共谣言,遏制了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的逆流,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第四,加强了我军的战斗锻炼,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百团大战既有主动出击的破袭战,又有反击敌人扫荡的游击战;既有拔点歼敌的攻坚战,又有调动敌人围点打援的运动战,这对我军是一次全面而又艰苦的锻炼,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111.毛泽东关于持久抗战理论形成的代表著作是什么?

答:《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为了澄清人们对于抗战前途和规律的模糊认识,批驳国民党内“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论调,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上述两篇文章,对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进行了阐述。文章首先分析了中日战争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我们必胜的基本规律,并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文章阐明了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意义,还论述了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112.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的大举进攻和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战场上的节节败退,“亡国论”在一部分中间阶层和落后的劳动人民中有较大的影响。在共产党内部“速胜论”也有一定的反映。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阐明抗日战争的规律和党的路线,并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发展的正确道路和胜利前途,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连续发表了题为《论持久战》的讲演。《论持久战》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基本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这四个基本特点的存在及其在战争中各依其本性发生的变化,决定了中日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亡国论”者夸大

敌强我弱这一矛盾,而忽略了其他矛盾,特别是他们看不见或不愿看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与中国的进步和多助,乃是日本必败的中国必胜的决定条件;而敌强我弱、敌优势我劣势的条件是暂时的,在战争过程中,双方力量的变化,将逐渐改变这一条件,最后成为敌劣势我优势,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局。因此,“亡国论”者的主张是没有根据的、错误的。“速胜论”者则根本忘记了敌强我弱这一矛盾,夸大自己的长处和敌人的短处,以主观幻想替代客观实际。他们的主张也是没有根据的、错误的。因此,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第二,阐明了中国抗战必须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抗日战争要

达到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这一政治目的,就必须动员全国人民,并使军队和民众打成一片,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因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才能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第三,强调了抗战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制定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具体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指出我军的作战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还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出发,系统地制定了抗日战争的具体战略方针,即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113.毛泽东的 《论持久战》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著作。它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和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具体实践的具体光辉范例。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关于战争规律的分析,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关于游击战争战略地位的理论,以及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完整的战略战术原则,的极大的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学说。它不仅是指导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的理论武器,而且对于观察研究当代的战争问题,指导革命战争,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战争,也具有重大意义。《论持久战》还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全书充满者生动而丰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毛泽东在这部著作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为基本原理。从客观实际出发,用全面的发展观点,具体地研究了中日战争中诸矛盾因素,分析了它们的特殊性,揭露了矛盾的运动及其互相转化的巨大作用,从而指明了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思想。

11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创立了哪些敌后抗日根据地?

答:共建立了十多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八路军各部先后在敌后展开,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20师在贺龙、关向应率领下创建了晋西北根据地,后扩大为晋绥根据地。115师在聂荣臻率领下,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创建了晋冀鲁豫根据地。115师主力 在罗荣桓率领下创建了山东根据地。在华中,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展开,先后创立了苏南、皖南、淮南、苏北、皖东等抗日根据地。抗战中后期,又创建了河南、湘鄂赣、浙江等根据地。在华南,曾生领导的东江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创建了东江根据地,冯白驹领导的琼崖抗日独立游击纵队开 辟了琼崖根据

地。

115.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表的,其意义是什么?

答: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时,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和经济拉拢下,为了清除投降道路上的障碍,采取了积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发动反共高潮,并在思想上大肆叫嚷“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谬论。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极为担心。于是,中国向何处去?就成为当时最中心的问题。为了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116.《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的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说明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中国工人阶级;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革命;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必须采取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117.《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了中国革命应走的光明大道,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妥协的阴谋,批判了混淆两个革命阶段的任务的“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和在中国建立资产专政的谬论。从而剥夺了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一切追随者的精神武装,给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以精神武器,统一了党内的思想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加强了全国各解放区政策的统一,更加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表明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具体政策已经形成为完整的体系,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11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119.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坚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历史作用。统一战线问题,就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问题。由于旧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卖资产阶级(后来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要战胜这样强大的敌人,如果不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不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不建立一个包括全民族大多数人口的、同时也包括中国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孤立主要的敌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因此,所谓统一战线问题,主要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能够

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但又具有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所以,既要反对忽视中国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革命性,又要反对忽视中国资产阶级的动摇型与妥协性,正确地掌握党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由于中国的敌人是非常强大而凶恶残暴的,他们以反革命的武装镇压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使之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族自由,这就不仅规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而且也规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方法、主要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装斗争,即必须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主要法宝的中心一环。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起这项艰巨复杂的任务的。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真正的人民革命都不会成功。这已经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所证明。因此,要使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就必须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2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东北抗战的部队是哪一支? 答:东北抗日联军。

121.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是怎样的?

答:第一次反共高潮,是从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其特点是国民党顽固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晋西抗日决死队和太行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同时发动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不仅在事前对国民党顽固派可能发动的反共热潮从各方面作了准备,而且针对三个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斗争策略。对原来和中国共产党合作、这次反共高潮中充当了反共急先锋的阎锡山,提供了“拥阎讨逆”的口号,一方面在政治上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感化和分化阎的内部;另一方面在有理有利的条件下打击阎的进攻,最后终于与阎达成了一项和平协定。对国民党顽固派胡宗南在陕西、甘肃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针锋相对对的斗争策略,一方面发动全国的政治舆论攻势,反对国民党顽固派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行为;另一方面准备雄厚的军事实力,坚决保卫陕甘宁边区,使胡宗南既占不到便宜,又不敢轻举妄动。对向太行区域八路军进攻的朱怀冰等国民党顽固派,党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可以争取其中立的尽量争取,对坚决反共的“先礼后兵”,尤其是在朱怀冰据礼之后,实行了“不打则已,一打必胜”的政策,把华北主要部队集中起来,消灭朱三个师。国民党顽固派的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的被打退,使进步力量得到了发展。122.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是怎样的?

答:第二次反共高潮,是1940年10月至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即皖南事变。这次反共高潮的特点是打华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统一政令军令为名,阴谋在新四军北移中消灭新四军,进一步取消八路军的番号;在国内反共,发动内战,为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做准备。中国共产党在打退这次反共高潮中,从顾全大局、挽救危亡、争取中间派考虑,在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时,中国共产党采取“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方针,一方面在全国广大群众中,在国民党上层人士及国共以外的各党派中揭露蒋介石的罪行,同时利用英美和日本之间的矛盾,动员国际舆论,对蒋介石施加压力,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从政治上由

进攻转入防御。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有了创造性的发展。123.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是怎样的?

答:第三次反共高潮,是1943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这次反共高潮的特点是打西北。蒋介石公开出面,以《中国之命运》开道,利用共产国际准备解散的机会,要求解散中国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并准备闪击陕甘宁边区,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斗争中的策略是:首先在政治上紧紧抓住时机进行反击,及时将边区周围形势紧张的消息向外间传播,发动制止内战运动,并特别通知英美有关人员,寻求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同时,揭露蒋介石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的阴谋,要求制止内战,停止其反共军事部署,并呼吁国共两党的团结,避免内战。其次在军事上中共中央军委给八路军、新四军发出了全体动员、保卫边区的指示。国内外要求团结、反对内战的强烈舆论反击,造成了压倒反动气焰的热潮,打击了蒋介石的反革命企图,使第三次反共高潮迅速破产。124.什么是皖南事变?

答: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6日,是蒋介石国民党为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而制造的反革命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发出“皓电”,限令黄河以南新四军于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同时密令其数十万军队准备进攻华中新四军从而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在揭露蒋介石罪恶阴谋的同时,为顾全大局,决定将皖南的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并连电东南局和军分会书记项英,乘国民党尚未部署就绪,迅速率部北移,防止遭到突袭。1941年1月4日,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和部队共9000余人北移。6日,当进入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事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和袭击。广大指战员经7昼夜的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措施失当,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双方谈判时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判徒杀害。17日,蒋介石竟反诬新四军“叛变”,宣传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周恩来等根据党中央指示,向国民党提出严正抗议,并在新华日报上刊登亲笔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针对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决定,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1月22日,毛泽东发表谈话,指出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酝酿已久的全国性反共突然事变的开端,揭露蒋日勾结,蓄谋灭共和打击人民军队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提出了取消1月17日的反动命令、惩办皖南事变祸首、恢复叶挺自由、交还新四军全部人枪、废止国民党***、实行民主政治等12条解决皖南事变的根本办法。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正抗议,利用一切公开场合和机会向社会各界和驻重庆的美、英、苏等国外交、军事人员与记者等揭露了皖南事变的真相。中国共产党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及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经过共产党的坚决斗争,终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12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26.延安整风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

答:延安整风运动,是1942年党内开展的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127.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组织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党的作风的运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逐渐纠正了“左“倾错误,使党的路线转到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但是,由于战争环境和形势的迅速变化,对于“左”倾思想根源还未来得及彻底清算,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奉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为神圣信条的错误倾向仍然存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把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带到党内,致使党内存在思想不纯、组织不钝、作风不纯的现象。为了使全党努力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保证党的路线和政策得到彻底贯彻,为了进一步团结全党以战胜敌人,为了更加有力地加强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必须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一个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使广大党员和干部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于是,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128.延安整风运动是怎样进行的?

答:整风运动首先在延安高级干部中开始,这是整风的预备阶段。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为开展整风作了动员。7~8月党中央相继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9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了党的历史问题,肯定了王明的路线是错误的路线,决定在全党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为全党整风做出了重要准备。1942年2月,毛泽东分别在中央党校、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4月,党中央宣传部作出了《关于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即毛泽东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规定了整风的方法、步骤和阅读文件。6月,中央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学习委员会,作为整风运动的领导机关。同月,中宣部又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运动的指示》。从此,整风运动在全党逐步展开。

129.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方针和意义是什么?

答:延安整风运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为中心内容。

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加强了全党的思想统一和团结,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丰富了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

130.解放区军民力克抗战中的严重困难开展了哪些斗争?

答:为了战胜困难,坚持长期抗战并争取最后胜利,中共中央重申和制定了十大政策,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政治上,实行统一领导,精兵简政,实行拥政爱民,进行整风运动,审查干部,采取“三三制”进行政权建设。军事上,进行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清

乡的斗争。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生产,实现自力更生、丰衣足食。131.为什么要在解放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答: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加上华北地区连续几年的严重自然灾害,1941年和1942年,解放区的生产受到很大破坏,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程度。为了战胜困难,巩固解放区,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最后胜利,党中央和毛泽东在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的同时,又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32.解放区大生产运动史怎样开展的?

答:当时,党中央领导解放区进行经济建设和大生产运动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一方针的基本精神,就是“自力更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及许多中央领导人都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垦荒、积肥、纺线等生产劳动,给边区军民以极大的鼓舞。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王震旅长率领下,开赴荆棘丛生、渺无人迹的南泥湾,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1942年,粮食就自给了一部分,蔬菜、肉、油及鞋袜全部自给。1943年,做到了粮食的全部自给。1944年,做到了全部经费、物资自给、粮食不仅有积余,而且开始向边区政府上缴粮食。经过全旅指战员的艰苦奋斗,共开荒耕种了35万亩土地,打了1000多孔窑洞,建起600多间平房,置了10000多件家具和农具。昔日野狼成群的荒原,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到1943年,边区军民已克服了经济困难,渡过了难关,达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境地。133.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答: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胜利,说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不仅有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而且有改造自然的无穷力量。通过大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战胜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严重物质困难,使解放区的财政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转,人民负担逐年减轻,军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军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增强了人民的革命力量和胜利信心,大大巩固了解放区,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通过大生产运动,又增强了党、政、军、民之间的亲密团结,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造就了一批经济工作干部。

134.1944年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了什么主张? 答:结束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35.党的“七大”是何时何地召开的?

答: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36.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1945年春,希特勒德国即将覆灭,日本帝国主义摇摇欲坠;美帝国主义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妄图实现其取代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蒋介石为了夺取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维护其独裁统治,也进一步投靠美帝国主义,加紧推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破坏抗日,准备内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战的胜利果实能否掌握在革命人民手里、38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向何处去等问题,就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为了揭露和粉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蒋介石的阴谋,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37.党的“七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任务是:决定党的路线;通过新的党章;选举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并作了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和《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在这些讲话中毛泽东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预见到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的危险,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必须提高警惕,并强调指出在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或者是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或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的旧中国。党的任务是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为此,毛泽东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把中国引向光明。朱德和刘少奇分别向大会作了题为《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了题为《论统一战线》的发言。对上述报告,大会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问题解决议案和党章。大会根据党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经过充分协商,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138.如何理解党的“七大”历史意义?

答:第一,这次大会表现了党的空前的团结一致,即全党自觉地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

为首的党中央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坚强的战斗堡垒。这种团结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在这次大会上,从团结的目标出发,又广泛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因此,这次大会不仅是党内团结的模范,而且是发扬党内民主的模范。

第二,这次大会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大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而斗争。这次大会提出的政治任务,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使人们明确了奋斗的目标,成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纲领。这次大会,是准备胜利和实现胜利的大会。

第三,这次大会制定了新的党章。新党章的最大历史特点,是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新党章的制定,一方面显示了党内生活和党与群众的关系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对保证党的的政治任务的实现起了重大的作用。

第四,这次大会在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这表明,我党经过二十四年的斗争,已经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学会了领导革命的艺术,是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党。

总之,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次大会对于打败日本侵略者,创建新中国,具有决定的意义。

139.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延安精神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正处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41~194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由于日伪的“扫荡”和蒋介石的包围封锁,加之华北各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而进入了极端困难的时期。因此,延安精神必然带有这一时期的突出特色。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精神;实事求是、民主团结的精神;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140.抗日战争是何时胜利的?

答:1945年8月15日。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战场胜利结束。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勒令日本无条件投降。28日,日本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叫嚷“本土决战”。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次日,苏军向驻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仅20余天就歼灭了关东军主力67万余人。同时,中国战场也发动了强大的反攻。毛泽东、朱德命令人民军队举行全面进攻,迅速扩大解放区。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美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9月9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了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在在经历了8年艰苦抗战后,终于取得这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141.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首先,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的胜利,为其他弱小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树立了榜样。其次,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党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经受了考验,也得到了发展,成了全国范围的党,人民军队也发展到120万人队伍,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巨大力量,也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壮举。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夺取抗战胜利,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力量。第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最主要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的陆军主力,维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42.我党为什么要同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

答:日寇投降后,蒋介石以美帝国主义为靠山,勾结日伪汉奸,蓄谋发动内战,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但是,党领导广大人民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不断挫败他发动内战的阴谋。蒋介石慑于国内外要求和平民主的强大政治压力,同时也感到发动内战的时机尚未成熟,为了争取时间,把当时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的部队调集到内战前线,便在美帝国主义授意下,一面调兵遣将;一面打出“和谈”的幌子,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三次电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蒋介石集团认定,毛泽东不会应邀到重庆谈判,他们就可以趁此机会污蔑共产党不讲团结,不要和平,以此作为发动内战的借口。我党洞察美蒋反动派玩弄“和谈”手段纯属掩盖发动内战的阴谋诡计;但考虑到和平、民主、40

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应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即使争取不到和平,也可以通过谈判揭露美蒋反动派的政治骗局,以利于教育广大人民;而且,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政治上完全成熟的党,拥有强大的人民军队,领导着有一亿人口的解放区,这是我们同蒋介石进行谈判的坚强后盾。于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以及我党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经过反复研究后,决定由毛泽东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谈判。143.重庆谈判的情况和结果是怎样的?

答: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说明党关于和平谈判的方针,在谈判中准备作出的某些让步,以及对谈判结果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的对策,并分别对华北、华东解放区和华中、华南解放区的斗争作了原则指示。8月28日,毛泽东由我党谈判代表周恩来、王若飞等陪同到达重庆。在谈判中,双方对解放区和人民军队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蒋介石反动集团顽固坚持所谓“全国军令,政令统一”,妄图根本取消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解放区。在不损害人民利益的原则下,我们党表示可以让出分布在南方的广州、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等八个解放区,在公平合理整编全国军队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愿意缩编自己所领导的抗日军队。这样就使没有和谈诚意的国民党反动派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与此同时,毛泽东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出席各种集会,举行各种会见,广泛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人民认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使我们党的正义斗争获得了广大外国人士的同情和支持。然而蒋介石一边和谈,一边印发《剿匪手本》,进攻解放区。国民党反动派在谈判中处处被动,在战场上节节失利。经过43天会内会外的针锋相对斗争,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在这个协定中,蒋介石集团被迫承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团结、避免内战的方针和结束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障人民自由、整编全国军队、严惩汉奸、解散伪军等原则。10月11日,毛泽东回到延安。144.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几个战略阶段?

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仍坚持卖国、内战、独裁的反动政策,但因内战准备没做好,所以一方面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让共产党屈服;另一方面在美国的帮助下,加紧内战准备。到1946年6月,其内战准备大体就绪,便公然撕毁停战令和政协决议。6月26日,国民党调集21万余人,大举围攻共产党领导的中原解放区,这标志着全面内战正式爆发也即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3个主要阶段。145.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是什么?

答: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战作战,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全国性的反攻,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从根本上动摇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接着,刘邓大军直驱大别山,恢复和发展了中原解放区。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率所部南渡黄河,挺进豫西;9月初,华东野战军主力在陈毅、粟裕率领下,越过陇海线,进入豫皖苏边地区。这样,三路大军在中原大地呈倒品字形展开,向敌人展开

大规模进攻。同时,东北、华北、西北、山东等地的人民解放军也先后转入了战略进攻,从而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总进攻的态势。146.解放战争时期反蒋的第二条战线是什么?

答:国民党统治区的以学生为主力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被称为反蒋的第二条战线。全面内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统区人民广泛团结起来掀起了反美反蒋斗争的新高潮,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锋,包括各阶层人士在内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这些运动主要有:1946年12月抗议美军暴行运动;1947年5月,上海、南京、北平、杭州等地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1947年5月初,杭州、无锡、芜湖等地群众的“抢米风潮”;1947年台湾人民举行的“二·二八”武装起义;等等。147.1946年中共中央在《五四指示》中作出了什么决定? 答;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148.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比较完备的一部土地革命纲领是什么? 答;1947年9月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149.1947年中共中央召开的为夺取全国胜利作重要准备的会议是 什么?

答: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为了全面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行动纲领,准备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1947年12月25—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村召开会议,即十二月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制定了党内夺取全国胜利在军事、政治、经济、土改和整党各方面的基本纲领和政策。军事上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其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政治纲领。150.什么是三大战役?

答:三大战役即辽沈、淮海、平津战役。1948年下半年,经过两年多解放战争,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条件已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适时作出了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部署。以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济南为序幕,战略决战正式发动。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发动了辽沈战役。经52天战斗,歼敌47万,解放了东北全境,并使人民军队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了敌军。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历时65天,歼敌55万,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1948年1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敌军约52万,使华北基本上获得了解放。151.1949年国共和谈拟定了什么协议? 答:《国内和平协定》。

152.南京国民党政权是于何时覆灭的?

答: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下达后,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尚未解放的地区全面大进军。4月21日晨,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强度长江,一举

摧毁了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达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南京国民党政权在统治中国22年后彻底覆灭。153.“两个务必”是谁、在何时提出来的?

答:“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由毛泽东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来的。

154.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在哪里?

答:是西柏坡。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因此,西柏坡曾经是党中央所在地。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划了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和党的建设的蓝图;胜利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彻底打败国民党蒋介石的基础。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党中央迁移北平。因此,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

155.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答: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刚刚落下帷幕,蒋家王朝摇摇欲坠,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基本上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新中国的建立已成事实。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党也即将从革命的领导主体向建设的领导主体即执政党转变。为了使全党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的新要求,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156.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会议批准了1945年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报告;批准了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以便成立民主联合的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毛泽东主席于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毛泽东代表中央政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分析了全国胜利后中国还存在的两种基本矛盾,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及时向全党敲响了警钟,要求全党防止因为胜利而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157.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所做的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圆满解决了夺取明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的问题,使全党在革命转变关头,从政治上、思想上作了

充分准备。特别是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两个务必”思想,更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防止腐化变质的重要法宝。

158.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西柏坡精神,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此时,中国革命、正处于一个根本性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向执政党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变,党的任务由革命向建设转变,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这种客观现实决定了西柏坡精神既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继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 “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即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开拓创新精神;“两个坚持”,即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团结精神;“两个务必”,即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两个务必”,就是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所讲到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59.毛泽东系统阐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代表性著作是什么? 答:《论人民民主专政》。

160.《论人民民主政治》发表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答:《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于1949年6月30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而作的一篇光辉巨作。当时,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被推翻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于是,我们党提出要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而,对于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在人民内部存在着一些错误和混乱的看法,国内外敌对势力则大肆进行诬蔑和攻击。为了驳斥敌人的恶毒攻击,批判和澄清一部分人思想上的错误和混乱,及时向全党和全国广大人民进行宣传教育,毛泽东在这篇光辉著作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问题。161.《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指出,在中国革命胜利后,只能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而不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领导,专政的基础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人民民主专政,是对反动派实行专政,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的制度。只有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和自由;只有对人民实行民主和自由;只有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对敌人实行有力的专政。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使中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消灭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162.《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在我国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创造了在我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好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指明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中国革命继续发展的道路。

16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于何时召开的?

答:1949年9月21日。随着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召集新的政协会议、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成熟。经与各方面人士协商与筹备,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共662人。会议制定并一致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会议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还规定了国旗、国歌,决定以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16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中国民主革命历经百余年坎坷历程,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向人们展示了许多颠扑不破的真理:第一,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中国人民从革命实践中感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和崇高威信,感受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真理。第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是历史的必然、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第三,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一支革命武装去推翻反动派的统治。第四,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革命统一战线的胜利,要实现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第五,只有马克斯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正确地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及规律。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16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诞生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结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斗争,但历次斗争都未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成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而曲折的斗争,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于1949年4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9月21日,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通过了起临时宪法性质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员,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还决定了首都、国旗、国歌。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正副主席及委员宣布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会议选举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还选举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等职。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余万军民在天安门前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典礼,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6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经过长期前仆后继的斗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越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个

胜利,是中国历史的根本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结束,标志着一个独立的、富强的、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67.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毛泽东深刻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这是因为: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中国革命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世界上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打断了国际资本主义的锁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必然引起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新创造。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中,曾出现过许多典型,但是,其中最重 要最有影响的是俄国十月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变成了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工人阶级联合广大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到路。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168.国旗是谁设计出来的?

答:一个国家的国旗,代表国家的尊严、象征国家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它是建国前夕曾联松设计,经新政协批准而产生的。1949年7月14日,新政协筹备会关于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通过《人民日报》等报刊公布,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很快从全国各地寄回2992幅国旗图案。经过反复比较,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脱颖而出,被新政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169.五星红旗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五星红旗的基本含义是: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更加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旗面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五颗星在旗面左上方1/4处,旗杆套为白色。170.国徽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新政协筹备会在<<人民日报》等报刊登了征集国徽图案的启事,并下设第六小组负责国徽图案的征集。根据新政协常会的建议,梁思成、张什、周令钊综合了各应征图案的优点,绘制出一幅国徽图案,于1950年6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171.国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麦稻穗。天安门图案象征着民族精神,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国徽中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1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进行曲》。

17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1949年9月21 日召开的中人民政协商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174.中国人民专政协商会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治组织?

答:中国人民专政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少数民族、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华侨代表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主要职能是;对国家的大方针和地方重要事务以及群众生活、爱国统一战线内部关系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提出建议和批批评,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17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是何时组建的?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诞生于1949年11月11日,海军则组建于1950年4月14日。17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以及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成分。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新解放城市的军营会采取措施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不打碎他们的机构,而是先按原来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系统完整的接受下来,实行监督生产,然后逐步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到1950年初,共计接管官僚逐步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他们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部分。同时,人民政府还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特权,对其在华企业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管制、征用、代管、转让等形式,逐步收归国家所有。再加上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就构成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国营经济。177.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是什么?

答:1950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5月1日颁布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布的第一部法律。17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制止通货膨胀?

答: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了制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扭转财政经济困难的局面,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有效措施:

第一,打击投机商人的违法活动。人民政府运用行政的和经济的两种手段,先后组织了两次“战役”。首先是“银元之战”,人民政府明令禁止金银外币在市场流通,查封了上海金银投机的大本营——上海证劵大楼,逮捕了一批不法资本家,从而运用政权力量制止了金融领域 的投机活动。其次是“米棉之战”,针对不法商人转而囤积大米、棉纱、煤炭等重要物质,47

哄抬物价,人民政府调节了大批物资,在物价上涨最猛时集中投入市场,使投机资本措手不及从而平息了物价。通过斗争,基本上摧毁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猖獗一时的投机势力,稳定物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实行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管理和领导。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实现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国家现金管理,目的是集中使用财力、物力,以争取实现财政收支、物质供应和现金出纳三个平衡,以稳定物价,扭转财政经济困难的局面。

第三,统一全国税制,加强征税工作,发行公债,实行政府公职人员低薪制,以增加财政收入,节约支出。

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从1950年4月起,国家财政收支以接近平衡,物价回落并逐步稳定下来,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政权造成的十二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动荡局面.17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是如何肃清残留大陆的国民党军队的?

答: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肃清盘踞在西南、华南、西北和沿海岛屿,企图赋予顽抗的上百万国民 党军队,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和统一部署、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向华南、西南、西北等地乘胜进军。人民解放军通过衡(阳)宝(庆)战役、广西战役,消灭了白崇禧集团;通过贵阳战役,重庆战役和成都战役,消灭了宋希濂集团和胡宗南集团;相继用和平方式解放了云南、四川、西康等地;1950年4月取得渡海作战的胜利,解放了海南岛。至1950年6月,建国八个月的后期作战,人民解放军共建灭国民党正规军130万人,还肃清了国民党土匪武装近百万人,完成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沿海海岛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的解放。

180.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为了全面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形势,确定党在这个时期的任务和方针,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提出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在三年时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未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全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毛泽东在会上还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分析了建国初期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强调要团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树敌太多。这次会议是党在建国初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为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行动纲领和策略路线,对于巩固人民革命胜利的成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81.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 答:成渝铁路。

182.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大规模的保家卫国的战争是什么? 答:抗美援朝的战争

18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答:1950年6月,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进攻。

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美国第七舰队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省。接着,美国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法通过侵略朝鲜的决议。9月15日,美国又纠集15个仆从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仁川登陆,并与10月悍然越过“三八线”,大举进犯朝鲜北方,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保卫中国国家安全,中共中央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定,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在彭德怀司令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肩并肩地为制止侵略、保卫远东和平而战。在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共同努力下,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5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从鸭绿江边和图们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以南,歼敌19万人,其中美军39万多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多架。在中、朝人民的军事、政治压力下,美帝国主义被迫于1951年7月10日同中、朝方面在开城举行停战谈判。1953年7月中停战协定上签字。184.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上什么?

答: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是非常必要的。中朝两国只有一江之隔,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休戚相关。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就是演习日本帝国主义者首先灭亡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故技。美帝国主义侵占我国的台湾,轰炸我国东北的城镇,就是妄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把我们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人民如果不抗美援朝,不打败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就不可能安安稳稳地进行经济建设。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灭亡朝鲜的狂妄计划,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巩固了我们年轻的人们共和国,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保障了我国经济恢复工作和社会民主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证明以觉醒了的为独立和安全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个胜利,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打乱了他们准备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计划和部署,保障了远东和世界和平。这个胜利,是亚洲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打败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从而大大的增强了亚洲各国以及世界上所有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对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和保卫独立的斗争勇气和胜利信心。

185.西藏是何时和平解放的? 答:1951年10月。

18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党的整党整风运动,有何成就?

答: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克服基层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上的不纯,中共中央于1950年5月发出指示,要求在全党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顿党的作风运动。首先整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1951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整风运动取得胜利的基础上,用三年时间对党的基层组织普遍进行一次整顿,并拟定了共产党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对党员进行教育;同时从组织上对每一个党员进行一次审查和整理,对犯有严重错误和不够党员条件的进行组织处理。整党运动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分三阶段进行,从1954年春基本结束。这次整党,提高2了广大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纯洁了组织,改进了作风,从而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187.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惩处的第一大腐败案是什么?

答:“刘青山、张子善案”。188.什么是“三反运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189.为什么要开展“三反”运动?

答: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中共中央与1951年10月发出了“精兵简政,增产节约”的号召。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浪费现象。如新中国第一大腐败案——刘青山、张子善案就是在此时揭露出来的。大量事实表明这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我们党如果任凭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就会丧失革命成果,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于是,12月1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实现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把“三反”作为贯彻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这一中心任务的重要措施。在这一《决定》发出后,“三反”运动中全党普遍开展起来。190.什么是“五反”运动?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的斗争。191.为什么要开展“五反”运动?

答:在“三反”运动中发现,国家机关中的贪污分子与资产阶级不法分子相勾结,向党猖狂进攻。到1951年,我国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已经巩固,掌握了工农业产品的大部分,控制着交通运输,对私人资本主义在活动范围、税收政策、市场物价、劳动条件等方面实行法令限制。资产阶级为抗拒国营经济的领导,大搞“五毒”行为,即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据在一些大城市的了解,在当时的45万多工商户中有76%有不同程度的“五毒”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国家的经济秩序,而且还是大向我们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糖衣炮弹。于是在党内开展“三反”的同时,开展了一场以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为中心的“五反”运动。

1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取得了什么成就?

答:新中国成立后,在拥有三亿多人口的广大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为了彻底毁灭农村中的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195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在新解放区准备土改。6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共中央决定,从1950年冬季开始,用两年半到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分期分批的完成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胜利完成。在党的领导下,全国新老解放区三亿多农民分到了0.49亿公顷土地,免除了每年向地主交纳350亿公斤粮食的沉重地租负担,彻底消灭了在我国连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土地所有制,并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1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了什么成就?

第五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百题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百题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作者:王武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19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百题知识竞赛试题

(参考答案)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立的主要标志。

A、《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B、《共产党宣言》

C、《共产主义原理》 D、《资本论》

2.(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A、1921年7月1日 B、1921年7月23日

C、1921年7月24日 D、1922年7月25日

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从群众路线中来,到群众中去

D、保持党的先进性

4.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个月不缴纳党费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5个月 B、6个月 C、7个月 D、8个月

5.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A、坚持原则、保证数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B、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调整结构、慎重发展

C、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严格考察

D、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6.(1926年9月)中共宁夏特别支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宁夏地区及周边地区有组织革命活动的开始,从此揭开了党领导宁夏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序幕。

A、1926年9月 B、1921年9月

C、1925年9月 D、1927年9月

7.(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8.红军长征是(1936年10月)胜利结束的。

A、1932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9.1936年10月,在(同心清真大寺)成立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权。她的诞生,给中国回民和各少数民族指明了解放的道路。

A、西吉将台堡 B、同心王家团庄

C、同心清真大寺子 D、西吉县单家集

10.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提出“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

C、《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11.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黎平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2.(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A、“三反”运动

B、“五反”运动

C、延安整风运动 D、整党整风运动

13.党章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选举要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A、举手表决 B、无记名投票

C、记名投票 D、口头表决

14.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的纪律处分有5种,(开除党籍)是党内的最高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留党察看

C、开除党籍 D、移送司法机关

15.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

A、《论解放区战场》

B、《论统一战线》

C、《论联合政府》

D、《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16.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7.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向全党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

A、阜平B、延安 C、北京 D、西柏坡

18.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A、中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政务院会议 D、中央政治局会议

19.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A、独立自主 B、求真务实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

20.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

A、9月21日 B、9月26日

C、9月23日 D、10月18日

21.1950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5月1日颁布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2.1950年7月,宁夏省第一次党代表会议从宁夏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共同纲领》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提出在民族工作上实行(慎重、稳步、缓进)的方针,维护和加强了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工作稳步前进。

A、慎重、稳定、缓进 B、慎重、稳步、渐进

C、慎重、稳步、缓进 D、慎重、稳步、循序

23.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共产党党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24.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5.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篇讲话后来经过整理并作了若干修改与补充,同年6月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公开发表。

A、《不要四面出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十大关系》

D、《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26.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宣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A、10月23日 B、10月24日

C、10月25日 D、10月26日

27.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党的七大)。

A、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B、党的七大

C、党的八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

28.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A、遵义 B、瓦窑堡 C、洛川 D、上海

29.(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

A、1962年10月16日 B、1963年10月16日

C、1964年10月16日 D、1965年10月16日

30.邓小平在1978年3月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A、发展是硬道理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三个有利于” D、“黑猫白猫论”

31.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A、十一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四中全会 D、十一届五中全会

32.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

3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工业化 B、现代化 C、市场化 D、国有化

3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A、在野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联盟党

3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A、社会主义民主 B、社会主义制度

C、党的领导体制 D、社会政治制度

36.通过(理论创新)带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A、方法创新 B、技术创新

C、管理创新 D、理论创新

37.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A、要警惕左,但主要是防止“右”

B、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C、要防止右,但主要是警惕“左”

D、要防止左,但主要是警惕“右”

38.我国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A、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族大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个离不开”

39.“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是(邓小平)讲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40.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D、《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41.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届一中全会

42.1984年5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并从10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固定下来,它是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政治制度的科学总结和法律体现,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新阶段。

A、六届一次 B、六届二次

C、七届一次 D、七届二次

43.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理论联系实际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4.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A、中共中央政治局

B、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C、党的中央委员会

D、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45.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A、密切联系群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以人为本 D、党的领导

46.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A、腐败

B、脱离群众

C、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 D、经济衰退

47.党组织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团结-批评-团结 D、从宽从轻

48.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A、集体主义 B、民族主义

C、爱国主义 D、现实主义

4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基本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

C、多种分配方式为主体、按劳分配为补充

D、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资料分配相结合

5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一百年时间。这一百年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

A、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20年前后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

C、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1978年到2078年前后

D、从本世纪开始的2000年到2100年前后

51.1991年6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宁夏视察时题词(塞上江南,再放异彩)。

A、“塞上江南,再放异彩”

B、“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C、“不到长城非好汉”

D、“塞上江南放光彩”

52.1994年6月3日,在几十年治理沙漠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中卫固沙林场),作为中国当年入选的唯一单位,在英国伦敦接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环境奖。

A、中卫固沙林场 B、西吉固沙林场

C、固原固沙林场 D、灵武固沙林场

53.1996年5月,国务院在京召开扶贫协作会议,部署经济发达的十三个省市对口帮扶经济欠发达的十个省区,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确定:(福建省)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

A、福建省 B、江苏省 C、广东省 D、山东省

54.1996年10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西吉县)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与甘肃会宁的三军会师纪念塔相映生辉,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象征。

A、泾源县 B、固原县 C、隆德县 D、西吉县

55.党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社会集体经济

56.(党的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57.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正式提出。

A、民族团结 B、西部大开发

C、社会稳定 D、经济发展

58.2001年4月8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何季麟、裘志新)荣获自治区科技功勋奖。

A、李星、何季麟 B、田军仓、裘志新

C、何季麟、裘志新 D、何季麟、戴永珠

5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大

60.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A、理论创新 B、党内监督

C、党的领导 D、党内民主

61.2003年9月7日至13日,在我区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体育盛会是(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A、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B、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C、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D、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62.从2004年开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作为(1号工程),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进程,创造了宁夏经济建设史上的“宁东速度”。

A、1号工程 B、2号工程

C、3号工程 D、4号工程

63.(2004年3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发出《关于在西部地区开展“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推广宁夏“少生快富”的做法和经验。

A、2003年3月 B、2004年3月

C、2005年3月 D、2006年3月

6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

A、《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65.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

A、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C、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A、统筹兼顾 B、全面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67.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A、与时俱进 B、经济发展

C、社会和谐 D、法制建设

68.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A、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B、标本兼治、重在源头、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C、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严厉惩治、注重预防

D、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69.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A、组织路线 B、政治路线

C、群众路线 D、思想路线

70.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A、规范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科学执政、规范执政、依法执政

D、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以德执政

7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A、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

B、领导水平和执行能力

C、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D、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

72.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自治区党委决定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对全体共产党员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A、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

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7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科学发展。

A、服务人民群众 B、促进社会和谐

C、教育党员干部 D、创新体制机制

74.2006年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宁夏代表团的审议。在讲话中,他指出要坚持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A、“共同团结发展,共同团结繁荣”

B、“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C、“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富强”

D、“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75.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八荣八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A、价值观 B、人生观

C、荣辱观 D、世界观

76.2006年6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我区(王有德)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A、王有德 B、孙仙梅 C、李玉荣 D、冯志远

77.2007年6月,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奋力开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宁夏。

A、腾飞式 B、跨越式 C、飞跃式 D、奋进式

78.国务院在(2008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指导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A、2008年7月 B、2008年9月

C、2009年7月 D、2009年9月

7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A、艰苦奋斗 B、改革创新

C、开拓进取 D、奋发有为

8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D、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的基本矛盾

81.(2006年10月),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把以银川为中心的沿黄城市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建设,引领我区经济快速发展。

A、2003年10月 B、2004年10月

C、2005年10月 D、2006年10月

82.首次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的会议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A、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

B、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8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使党员干部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A、党的建设理论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8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A、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B、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典型学习

C、向工作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D、向书本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

85.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活力,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A、高学历人才、高技能人才

B、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

C、高层次人才、高学历人才

D、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

86.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大兴”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A、开拓创新 B、解放思想

C、理论联系实际 D、求真务实

87.(2010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0号),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和下发关于党史工作的文件。

A、2010年3月 B、2010年6月

C、2010年9月 D、2010年12月

88.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和平统一 D、政治协商

89.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A、基本前提 B、根本保证

C、重要条件 D、必然要求

90.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A、先进理论武装 B、科学理论武装

C、理论功底扎实 D、理论知识丰厚

91.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A、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B、民主、公正、竞争、推优

C、公开、公正、竞争、择优

D、民主、公开、推荐、择优

92.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A、既要看德、更要看才 B、既要看才、更要看德

C、主要看才、同时看德 D、主要看德、同时看才

93.宁夏“十二五”规划提出,利用5年时间将贫困程度深、生产条件差、发展难度大、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35万)最困难群众,妥善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

A、20万 B、35万 C、40万 D、30万

94.《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机关党员10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员不足(100)人的,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A、50 B、60 C、70 D、100

95.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

A、阶段性 B、经常性 C、创造性 D、基础性

96.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对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争做 “五个好”党组织,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

A、群众反映好 B、党员学习好

C、完成任务好 D、思想觉悟好

97.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求共产党员要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和带头弘扬正气。

A、艰苦朴素 B、转变作风

C、遵纪守法 D、团结群众

98.创先争优活动总体目标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

A、加强党的领导 B、加强基层组织

C、转变发展方式 D、统筹城乡发展

99.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方式为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

A、党群共建 B、群众评议

C、召开会议 D、宣传报道

100.创先争优活动覆盖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注意搞好(分类指导)。

A、分类指导 B、具体指导

C、宏观指导 D、全面指导

下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600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知识竞赛600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