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导游词201505再修改综述

时间:2019-05-15 05: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导游词201505再修改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导游词201505再修改综述》。

第一篇: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导游词201505再修改综述

楷圣故里--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

导游词

尊敬的客人:

欢迎大家来到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故里——美丽神奇的书堂山。我是导游______,我将和大家一起游览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让我们领略大美书堂山,揭秘书圣欧阳询。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书堂仿唐小镇的东门——忠勇门。园区内共有五道门,还有书香门、厚德门、尚孝门和集贤门,每个门都有它的来历。现在我先讲一讲忠勇门。唐朝仪凤年间,(676—678年)因欧阳通文采斐然,书法造诣几乎与他父亲欧阳询齐名,当官又极有干才,得到皇帝重用,当了中书舍人。高宗李治死后,皇后武则天大杀唐朝宗室,被族诛的达一千余家,欧阳通对武则天残杀李唐宗室不满。但由于武则天并没有改变李唐王朝名号,就隐忍了内心的愤怒。天寿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大周。天寿二年(691年)欧阳通拜相,任辅政大臣,刚刚辅政一个多月时,适逢凤阁舍人张嘉福奏请武则天立武承嗣为太子,要把李唐天下变成武家天下,欧阳通内心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出来,那种对李唐王朝的赤胆忠心使他挺身而出,在朝堂之上,在武则天淫威之下威武不屈,以忠臣不怕死的忠勇果敢精神,坚决反对,退朝后又流泪进谏。武则天大为震怒,指使酷吏来俊臣抓捕欧阳通拷问逼供,用醋灌进欧阳通的鼻孔,还用炉火炙烤等各种残酷刑罚丧心病狂地逼他招供,欧阳通坚贞不屈,始终不承认谋反之罪,最后被武则天杀害。忠勇门这段史事,我们区委书记、著名书法家谭小平先生了解后非常感动,百忙之中挥笔为忠勇门撰写下这幅 “忠心昭日月,赤胆壮山河”的门联,以纪念尽忠为国的勇士宰相欧阳通。

各位请随我走,顺着我的手势向前看,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访的书堂山。书堂山海拔191.8米,主峰面积1.85平方公里,算不上高山,但她的名气很大,所谓山不在高,有圣则名,水不 在深,有泉则灵。我这里所说的圣是楷圣欧阳询,所说的泉是稻香泉和洗笔泉。书堂山因山形像笔架,古称笔架山,后欧阳询在山间书堂读书练字,人们为了纪念他而改叫书堂山。有风水大师在附近的麻潭山上看风水,见书堂山像蛇的腹部,所以从风水上讲又名蛇腹山。他说书堂山是要出大人物的,可以是说一方风水成就了书坛楷圣。关于欧阳询、欧阳通在书法艺术上的历史地位,书法界雅称为“南有二欧(欧阳询、欧阳通)、北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我这里要重点讲一讲欧阳询,欧阳询字少信,又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书堂山,在书堂山度过少年时代,欧阳询精读诗文,苦练书法,后来博取从长,独创欧体,创立了楷书法度,与同代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及元朝赵孟頫(赵体)合称楷书四大家。还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在书法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的主入口,各位请看这根直立的书法卷轴,卷轴上“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九个大字,是欧阳氏家族中现代著名书法家、国学大师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这根世界上最大书法卷轴寓意艺术的博大精深,里面藏着一幅幅美丽的传说和故事,静静地等待我们今天用“心”去展开。旁边还有打开的卷轴局部,上面的字就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从这里可以感觉到欧体的神韵,字字“险劲、锋骨凛然”,“猛锐长驱”,“森森然若武库矛戟”,书体字形略长,书风独特。然而,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书法宗师,鲜有人知道他就是出生在我们望城区的书堂山,因为史书语焉不详,只说他是潭州临湘人,殊不知古潭州就是现在的长沙市,望城区书堂山就是古时候长沙郡临湘县的属地。

现在我们到了书堂小镇十字街口,这里有一棵百年古樟,古樟与书香门正前方的放大的仿真钱币相呼应,这个场景简称钱樟,因“樟”与“庄”谐音,所以又称钱庄。各位从古樟下走过,再摸一摸中国最大的仿真铜钱,这就寓意你到了钱庄,你一定会发财的,因为那不是一般的铜钱,铜钱上“开元通宝”四个字是欧阳询写的,开创了我国钱币史上名人书写钱文的历史,也是我 国第一次用隶书书写的钱文,它为后来的‘周元通宝’、‘汉元通宝’、‘宋元通宝’树立了楷模,就连日本的‘和同开珎’、‘神功开宝’也是仿效‘开元通宝’铸造的,同时,它结束了我国一千余年纪重钱币的历史,首创“宝文”钱制,是我国货币史上的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这是书香门。大家都知道,凡世代有读书的风气、以藏书传家并取得功名的家庭才称之为书香门第。欧阳询的家庭称为书香门第当之无愧。欧阳询的远祖欧阳生,师从汉初伏生学习《尚书》,做了尚书博士,他以下七代都以研习《尚书》闻名,个个成了博士,史称“八世博士”。东汉光武帝时出了个欧阳歙,饱览典籍,学识渊博,当了宰相,他是欧阳世族的第一位宰相。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也是满腹经纶,在岳麓山著《友弟论》三十卷,应是湖湘文化的滥觞。欧阳询更不用说,不仅是世人公认的楷圣,而且主编《艺文类聚》一百卷,被后世奉为类书圭臬。所以把进入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的大门取名书香门,是名符其实的。

我们开始进入主题公园,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文化的魅力,还可看到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欧阳询祖居镇南将军府等遗迹,并且可以身临其境观赏唐代遗风尚存的“欧阳阁峙”、“洗笔泉池”、“稻香泉涌”、“读书台址”、“太子围圩”、“玉案摊书”等“书堂八景”,可从中了解这些景点的传说和神异的故事。还能看到镇南将军府、欧阳询书法院唐风古建筑群落,那里收藏有许多从未面世的历史文物,如国宝级的、欧阳询书写“开元通宝”钱文的钱模原拓,传为欧阳询书写的“洗笔泉”摩崖石刻原拓,稻香泉石碑,重修书堂寺功德碑,古代和尚墓塔莲花石座以及新出土的古建筑黄、绿琉璃瓦,明清、南陈与初唐的各种瓷片和部分历代古钱币等等,各位来到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徜徉在林木幽深的山间,感悟到山势峰岭回环,云壑深邃,泉流潺潺,植被丰茂的野趣,还会感受到深山间负离子的丰富,生态环境的优良,从而认同这里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这里的一切,与文化遗迹相映成趣,各历史遗存错落有致地分布于钟灵毓秀的山林之中,高与低,藏与露,虚与实交相辉映,给人以绝佳的文 化审美和休闲享受。

请看 “欧阳询书法学校” 这块匾牌,上面的字是我们望城区区委书记谭小平先生写的,谭先生对文化情有独钟,特别是在书法上造诣很深,他在望城工作多年,书法界评价他的书法是沾了欧阳询的灵气。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厚德门。有个成语叫“厚德载物”,后来引申为有德者多福。《陈书》记载,欧阳頠在衡州做官时,交州刺史袁昙缓把五百两黄金托付他,请他把一百两代他还给合浦太守龚蒍,四百两交给儿子袁智矩。这事情只有袁昙缓和欧阳頠知道。后来,袁昙缓死了,欧阳頠长年驰骋疆场打仗,根本没有时间去办袁昙缓托付的事情。好不容易等到了机会,欧阳頠一毫不差地把五百两黄金交与了龚蒍和袁智矩。这故事一传开,人们对欧阳頠这种不欺暗室的高尚道德没有不赞叹和敬佩的。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实在值得发扬光大,所以这门取名厚德门。

现在,我们进入了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的核心景区。

这一处是南陈广州刺史镇南将军欧阳頠的镇南将军府遗址,正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8月文物考古队实地进行部分保护性的勘探,已发掘出土有清、明、宋、唐至南陈末年的各类陶瓷片,并确认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和当地民间传说的镇南将军府相吻合,因正式命名为欧阳頠镇南将军府遗址。

我们从这里开始上山,我向各位介绍“书堂八景”的遗迹及其相关的一些神异的、有趣的故事。

这是“双枫夹道”的遗址,原来在塘基道路两边,各有一株明代晚期生长的香枫,奇怪的是都在一丈二尺左右分枝,枝叶一律向上,就像两支如椽大笔在书写蓝天,一入深秋,丹枫胜火,仿佛一对燃烧的红烛。更令人感到奇异的是,这两株香枫可以说是母子相连,东边的那棵香枫,是西边的那棵香枫长出的一条树根穿过路面再发苗长成的,可惜这两棵古枫已不见踪迹了。虽然有份遗憾,相信再过一百年,而今书堂山上新植的红枫,也会成为另一种“双枫夹道”的景象。

“欧阳阁峙”是“书堂八景”的第二景,这是重建的仿古欧 阳阁。欧阳阁共三层,按唐时风格建筑,第一层祭祀欧阳询,第二层祭祀欧阳通,第三层是观赏景区的休息台,欧阳阁匾牌题写为湖南籍当今全国著名书法名家李铎先生。

传说欧阳询少年读书时曾发生一个有趣的故事。欧阳询时常在这里读书,把书放在一两尺来高的平石上,人坐在另一石头上边读边用硃笔圈点。有一天,欧阳询照常去那里读书,刚读了几行,一阵风来吹起书页在硃笔上一碰,划了一道长长的红色印迹,欧阳询想,咳,今天忘记带镇纸了。一会又一阵风来,书页却纹丝未动。欧阳询感到奇怪,过细一看原来不知从哪里跳出来两只拇指大的泥蛙,正好蹲在书页的上下角上,压住了书页。欧阳询拍着手高兴地跳了起来,狂呼:“妙哉!妙哉!”这样一连数日都是这样,欧阳询有些过意不去。这天,他带了镇纸,还没拿出来,书页一摊开,泥蛙就跳上来了。欧阳询便用硃笔在两只泥蛙的脑门上各点上一圆点,并双手捧起它们走到稻香泉边,轻轻放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从此,稻香泉边就生活着这种头戴硃红的泥蛙。据说,谁见到了这种泥蛙就会交好运,红(鸿)运当头嘛!即使没有见到这种泥蛙,只要诚心诚意寻找三次,同样能交上好运。这叫“心诚则灵”,大家不妨来试一试!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古时候欧阳阁的西南角,这里有一景点叫“桧柏连株”,也是书堂八景之一。据说欧阳询在书堂山上的学堂读书的日子里,还和山下许多农民孩子交了朋友。其中有个叫憨子的,很逗人爱。一天他对欧阳询说:“欧阳哥哥,你读书的地方周围都有树,就那西南边没有,热天当西晒太热了,我给你栽一棵好吗?”欧阳询听了心里好笑:“到底是憨子,等到你栽的树能遮太阳的时候我还会在这里吗?”但为了接受憨子的好意就高兴地说:“好,好,你栽吧,谢谢你。”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哪知憨子把一株桧树苗和一株柏树苗捻拢栽在了一起,竟然长成了一棵树,但一边是针状桧树叶,一边是鳞状柏树叶,人们见了觉得奇怪,就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桧柏连株”,成了“书堂八景”中很有奇趣的一景。

我们现在见到的是“稻香泉涌”,它成为景点比其他七处景 点的历史要长得多,要上溯到先秦时期。那时候这里属一方国管辖。有一年夜里天降暴雨,直到天亮才停止,当骤涨的山洪退尽时,一处悬崖的岩石下冒起两三寸高的水柱,四周有一层濛濛雾气,雾气下面有个鸡蛋大的泉眼,散发出阵阵浓浓的甜香。神奇的是,这泉水不多不少流进崖下的一亩多点的山田里,这一亩多山田里产的稻谷舂成米煮的米饭有一种特殊的甜香,叫做“隔山香”,人们便把涌出的香泉叫做“稻香泉涌”。后来当地的官僚为讨好朝廷,强行把稻香泉所产的稻子定为贡稻。不准百姓留存一颗一粒,从这以后种子没有了,稻香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大家请看,泉水至今还是长流不断,是实实在在的清亮山泉,而且永不枯竭,当地人用它治疗伤风、湿热、呕吐等多种疾病,常年饮用能延年益寿。

前面那座亭子叫“半山亭”,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八十多岁的欧阳询轻车简从回到书堂山,按仪式祭扫祖墓之后,想趁着天气清朗去寻找儿时的印迹,行至半山,感到心身疲倦,在童子的照护下,傍依崖壁坐在一平滑光洁的石头上面睡着了。醒后,欧阳询就返回了镇南将军府。

书堂山上植被丰富,旧时经常有人上去采药材,也有拾柴火什么的,人们发现欧阳询在半山上坐过的那块石头周围方圆三四尺内没有半根杂草,虫蚁经过都绕开了那地方,仅有几簇幽兰在那里生生不息。人们觉得这地方很神异,就集资建造了一座亭子,取名“半山亭”。

“书堂八景”中有一重要景点就是“洗笔泉池”。欧阳询在书堂山练习书法非常刻苦,四个指头由于长期握笔,都长了硬如铁石的茧子,而且变得有些畸形。为了保持毛笔的润性,他就在这个天然水池边洗笔,这泉池水清如镜,大雨天泉水不外溢,大旱年泉水从不干涸,水位总是保持的那么好。让人奇异的是池水的左半边是红色,右半边呈黑色,界限分明,风雨阴晴不变,可惜现在大家是看不到那景象了,也许是环境变了。许多书法家在这里叩拜,然后捧水喝,以此来沾一沾欧阳询的灵气,找到书法的灵感。这岩壁上原本刻有“洗笔泉池”四个字,由于年深月久,自然风化损毁,如今只存“洗笔泉”三字,字高18cm,宽17cm,阴文隶书,笔力遒劲,传为欧阳询于贞观初年回乡祭祖时书写的。上世纪的1963年做了拓片,现已复制刻石,陈列在欧阳询书法院,大家等下可去近距离观赏。

这条小溪叫做“笔泉溪”,泉水是从“洗笔泉”流下来的。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小溪的溪底和溪流两旁的泥土都是墨黑墨黑的。这是因为当年欧阳询、欧阳通父子都在洗笔泉洗笔,那笔头上的积墨洗进泉水里,长年累月顺小溪流淌,就把溪流旁这些泥土全染黑了。更奇怪的是笔泉溪里生活着许多小螃蟹,只有铜钱大小,全身漆黑,两只前螯如果收拢来,就像两支小毛笔,有时候一不注意就误认为这溪水里到处是毛笔,于是,人们就把这条小溪叫做“笔泉溪”,还有人做了一首诗专咏笔泉溪。诗是这样的:

圣水灵山自古稀,笔泉池下笔泉溪。香泥染墨呈青色,小蟹双螯似笔奇。

大家请看,笔泉溪旁边不是有座宝塔吗?这宝塔叫文笔塔,也是书堂山一个著名景点。

自古传说,非凡的人在出生之前必定有奇异的兆头。我国春秋时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孔子出生之前,就有麒麟在他的家乡吐出了玉书。唐代有个宰相叫张说(yuè),他母亲梦到一只玉燕投入怀中而后生下张说。后来人们还以“玉燕投怀”作为降生贵子的祝颂语。

欧阳询出生之前,他家乡的一位欧阳氏老人曾经传出一件稀奇事,说是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有天晚上在镇南将军府的院内舞剑,舞到兴致正酣的时候,他突然看到庭院上空的云彩里有一道绚丽光束,像悬挂天空的一支硕大无比的毛笔,很久很久才缓缓消褪。后来欧阳询在书法上成为楷圣,也应证了这奇异的兆头。

欧阳询时常在洗笔泉洗笔,有时候笔头就会掉在洗笔泉里,随着泉水流到下面的溪水里。有一天欧阳询去读书台,经过洗笔泉,不经意间,听到一阵嘭嘭叭叭的响声。他顺着响声看去,只见数十只墨黑色的螃蟹,各自举起酷似小毛笔的双螯,夹起从洗 笔泉掉落下来的笔头,爬到岸边,把笔头堆聚在一起,形成小小的笔冢。

到了初唐时期,欧阳询的书法名扬中外,这与书堂山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肯定是地灵人杰,天人合一所致。为了给后人留下美好的记忆,人们就在“笔泉溪”边建起了一座宝塔,取名为“文笔塔”并把那些小小笔冢整合在塔下,以此怀念楷圣欧阳询。

书堂山西南坡上,万绿丛中,有一间不足一平方丈的白墙青瓦小屋,叫做“读书台址”。据先前的老人说,有天夜里,欧阳询在这书屋里用功读书,不觉夜深,蜡烛燃尽,一时摸不到火镰、火石,心里正急,忽然眼前一亮,只见一位老人手持藜杖,杖头青焰生辉,把山间照得通明透亮。欧阳询半响才意会到这老人就是汉朝时在天禄阁点燃藜杖,光照刘向读书的燃藜老人。欧阳询书法能博取众长,登峰造极,是因为书堂山是一处有此灵异的钟灵毓秀的好地方。

现在,我们到了海拔191.8米的书堂山极顶,这里有 书堂八景之一的“太子围圩”,在《长郡欧阳氏谱》里可以查证,这里是欧阳询读书时登山休憩的地方,后来又成为欧阳询奉敕归葬之地。

“玉案摊书”也是书堂八景之一。据老人们说,有年春天,几天大雷雨过后,欧阳询走到玉案前,放下书本,准备坐下诵读,忽然感觉玉案有些陌生,弯腰一看,竟看见玉案上隐隐约约现出了八卦形象。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分布得准确无误,但又觉得每一卦象上蒙着一层薄雾。欧阳询去坐到石凳(八方都有小石凳)上读书,不料刚一挨凳,忽然脑袋嗡嗡地叫,人差点昏倒,于是后退一步歇了一会,走到右边石凳上坐了下来,虽然头不昏了,却像坐在高高的山峰上,沾不到玉案桌缘,只好不断更换座位,直到坐在往左数的第六个石凳,往右数的第二个石凳上,才觉得心里舒畅,神清气爽,读起书来还能过目不忘。过了几天,欧阳询把这事告诉了他的老师徐先生。徐先生同欧阳询一起走到玉案前,这时太阳还没有出来,玉案上卦象隐约还在,仍然像蒙着一 层薄雾。徐先生细细观察了一回,心想:这一定是那天大雷雨时,天地感应在玉案上出现奇迹,欧阳询这孩子可能机缘巧遇,发现天地密笈,定非等闲之辈,将来必定大有成就。徐先生想到这里,太阳升起了,玉案上的卦象也突然不见了。徐先生明白,太阳为万象之尊,升腾九天,光焰无际,卦像当然隐褪。徐先生随即问欧阳询:“你是永定元年出生的吧?”欧阳询回答:“先生,正是。”徐先生说:“这就对了,那年岁在丁丑,你年柱属火,这玉案只有坤位与离位你可以坐,而且大有益处,其他方位不要去坐,千万记住”。欧阳询不解地问:“先生,那是为什么呢?”徐先生说:“这是天机,你记住就行了。”

各位请注意,下面右前方那座依山傍水,青砖黛瓦、白壁朱门的仿古建筑,就是南陈时,军功显赫的镇南将军欧阳頠的镇南将军府,前后四进,占地面积2808平方米,有大小房屋48间。请看,正门上方门额,“镇南将军府”五个颜体大字,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的,笔力千钧,浑厚稳重,显得非常大气。现在,我们进去参观。

在镇南将军府陈列馆里藏有许多文物,有几件是从未面世的,也是书堂山本土的,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这张小小的钱范拓片,它是晚唐时铸“开元通宝”的钱模子,也叫钱范。“开元通宝”四个字是欧阳询书写的,目前世界上“开元通宝”钱范仅此一枚。

这一方“洗笔泉”三字的石刻是按照1963年的原拓复制的,那是原拓片的照片和复印件,这三个字传为欧阳询所书,但至今还无法考证。

“稻香泉”石碑古时候已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不知怎么流失了,直到2006年秋天,湖南著名画家杨福音先生,来书堂山瞻仰,偶然发现了石碑。他担心会再次遗失,就请人运到了烈士公园寄存保管。去年,杨先生得知望城保护开发建设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的消息,就把“稻香泉”石碑送了回来,他这种热爱文物、自觉保护文物的行为受到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的肯定和表彰。这块青石碑是道光十九年重修书堂山送子娘娘庙宇大殿的见证,距今已有175年。

那一块青石碑是光绪二十三年重修欧阳阁、洗笔泉等八景的功德碑,或者叫捐资碑,距今已有112年。

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来之不易,都有它的传说和故事,是一页页沉甸甸的历史载体。

再说这石马吧,当年就沉在庙前池塘里,1959年间,当地一个小孩在池塘里洗澡,好玩骑在石马上撒了尿,孩子回家后,身体下部就肿痛起来,他父母亲请医生给他看病,吃了很多药,不但不好,反而肿痛得更厉害,后来请民间巫师求了马伕老爷,拜祭了石马才好的。当然,从科学观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巧合。

大家看到那莲花石座了吗?在大办农业,大修水利的年代,人们把书堂古寺的所有石头和山里坟墓的石头都要搬去修建水库、塘埧。有一天,几个劳动力在书堂山挖一座和尚墓塔,当时,这个莲花石座就堆在石头一起。当几个劳动力把拆下的石头一一抬走后,那莲花石座却不见了,一连几天派人去寻,就是寻不到,只得不了了之。去年,这里启动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的建设,当年苦苦寻找不到的莲花石座被一村民发现,就在和尚墓塔那老地方。这种奇特现象实在是无法科学地解释的。

那边还有一些文物,如我国历史上,从商朝到民国时期的钱币,还有本土出土的古钱和石器时代的石斧等等。请看,对面是欧阳询书法院,有许多名家书法和绘画,各位可自由观赏。

各位尊敬的客人,今天我们就要结束书堂山的游览了,关于书堂山和欧阳询,就像一幅无法展示完的历史画卷,一部无法演播完的电视连续剧,但愿我们有缘再次相聚,我将努力帮大家解读更多更多。祝各位鸿运辉煌,一路平安!

者: 曾敬仪

工作单位:书堂山街道旅游服务管理中心

话:***

第二篇:书堂山中心小学演讲稿

在感动中 创造感动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书堂山中心小学,我叫王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感动中创造感动》!

三月是温馨的,因为它是希望的生长;三月也是激昂的,因为它是生命萌发前的搏击;三月更是荣耀的,因为它见证了一个平凡但却不朽的名字——雷锋!

雷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7岁失去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成为人民解放军战士。他从来没有惊天动地,他只做了一些极其平凡,平凡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为老人让座、帮列车员打扫车厢、帮妇女抱小孩、帮旅客拿行李、给受灾的战友家寄钱、路过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用自己的被子盖水泥……

他,象泥土一样朴实,即使擦肩而过,也或许感觉不到他的存在。然而,他却用他的平凡,让无数颗心为他悸动;他却用他的平凡,传递着爱、传递着奉献,让一个平凡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让无数个灵魂为他感动,在生命中反复品味,无法忘却。

感动是一道清泉,荡涤着我们的灵魂,滚滚红尘中还心灵一方空明宁静安详的净土;感动亦是一种养分,滋润着我们的品行,纷纷名利间让善念逐渐破土萌芽,发荣生长。

雷锋,这位人世间没有翅膀的天使,他飞过,天空中没有留下他的痕迹,却留给我们点点的感动。

他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饥饿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渺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在平凡中超越平凡?”

雷锋在探问,我们该作出怎样的回答?

“在感动中创造感动!”

雷锋虽然倒下了,但他却成为了我们时代精神的基石。踏着雷锋的足迹,像雷锋那样,用平凡的生命,体味着前人手中传承下来的细小的感动; 像雷锋那样,用有限的生命,散播开将在别人心中孕育而生的美丽的感动;像雷锋那样,做一枚“螺丝钉”,甘于做一个平凡但有益于社会的人。是的,像他一样,像他一样试着在平凡与伟大、个人与国家、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奉献之间,找到心灵的归属。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也就可以创造奇迹。

就让我们踏着三月的和风,怀着谦卑,怀着善良,用一句柔情的话语打开一个人的心扉;做一件体贴的事情,温暖一双冰冷的手掌;用额前的汗水浇灌开他人如花的笑靥;用自己平凡的爱心默默传递着感动……

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在感动中创造感动!那么,雷锋,你将不再只活在三月的春风!人潮里,将会有许多人长怀渴望,想与你温暖地交流,你活着,忙碌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活着,为你而感动,也渴望着感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彩陶源村导游词(修改后的定稿)201505再修改

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彩陶源村

导 游 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彩陶源村游览观光,我是本村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希望今天美丽的彩陶源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彩陶源村位于望城区书堂山街道的最北端,湘江之滨,面积8.8平方公里,这里自然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属于丘陵地区,地形呈长条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本村既是1300年前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也是1800年前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吴、蜀两国分界线,她们位于我村沿湘江一带的同一个位置。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彩陶源村的进村大门,大柱上刻的分别是“利用彩陶清溪,打造十里画廊;依托唐风古韵,做活千年文章”的行书对联,顶部为绿色琉璃瓦,两边排列的是7只大型釉下单色彩壶,它标示着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大唐”的“彩陶”之源。

前面到了十字乡街,这里左边是原彩陶源小学,学校搬走后正筹备开发成一家大型农耕博物馆,将来各位可以来这里追忆逐渐逝去的南方传统农耕文化。右边是本村最具特色的农家土菜馆——陶源农家,等会儿大家在游览后返回途中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原生态的农家菜和芝麻豆子茶。彩陶源村部也座落在这里,一路上民居都是大唐风格、主要分布在溪流两岸,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古朴有序、功能布局合理,让我们恍惚间有种梦回大唐的感觉。

乡街沿彩陶溪北上是和尚桥。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姓王的大户人家的女孩,与村里一李姓男孩青梅竹马,长大后女孩父母给有钱人家定了亲,女孩却在结婚前晚和小李私定终身。女孩出嫁后,男孩小李无力回天心灰意冷,只好出家做了和尚。十个月 后女孩生了个小男孩,孩子很聪明,长大后做了官,知道父亲是彩陶溪对面那庙里的和尚后为父母在溪上修了一座桥,以便让母亲偶尔能见上父亲一面,这桥就被人叫做和尚桥,后来村子也随之以此命名。彩陶溪长约10公里, 大家可以看到, 溪水清澈,自东蜿蜒向西贯穿全村,最后汇入我们湖南人的母亲河湘江,两岸树木葱郁,沿途还建有许多亲水平台,游客朋友们可以在这里骑行、伫足、赏景和垂钓。左边是石渚湖,很早以前这里也属洞庭湖区,大跃进期间退湖改田,现在是良田万顷。

沿溪流继续向前走,很久以前这里叫黄藤咀,咀上到处是黄藤树,后来因开荒改田,改名为现在的黄田咀。

顺彩陶溪继续前行是磨家洲接待中心。新华联长沙铜官窑旅游开发公司正在这里实施“古镇文化区”项目建设;遗址公园以东、彩陶溪以北区域将建成“安缦文化度假区”。

缓缓沿溪漫步,就到了古城大桥的所在地黄田坪,原来的古城大队部就设在这里,以前全村只在这里有一个门市部,所有买卖都在这里进行。以后这里600多亩的区域将会建成生态度假酒店,左边湖区则会成为铜官窑古街大门。

不知有没有细心的游客朋友注意到,现在大家所走的这段大堤主要是由陶土和唐代的釉下多彩陶瓷碎片堆砌而成的,其中肯定有相当大一部分还是稀世珍宝,只是国家现在禁止发掘,所以大家脚下踩着的可真的是黄金宝地咧!

现在来到了金家桥,这里是1956年就发现了的窑址,当时这个窑已经相当破损了。国家为有效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88年,长沙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纳入全国100个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到目前为止,从这里直到湘江边上大大小小已经发现有76个窑址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全都是国家的宝贝!

再向前走就是石渚坪生态休闲停车广场。最前面是彩陶溪和湘江的交汇点,这里有一个近千亩的天然绿洲——浮洲子,上面草长莺飞,生气盎然,牛羊肆意游荡,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图画。游客朋友们请往右边的彩唐桥走,它是2012年长沙窑遗址公园开园前修建的。彩陶溪上共有18座桥,均是仿唐代桥梁风格。过了桥就是我们向往已久的长沙铜官窑国家遗址公园。

大家可以看到,遗址公园大门为仿龙窑背造型,砖石结构,主体叠砌不平,粗犷原始,一如浴火千年,阅尽沧桑、深重浑厚的断壁颓垣,其厚重的历史感是不是让大家有一种仿佛置身于远隔千年的古窑场历史场景之中的感觉呢!

进入园区,沿途有二、三十户世居此地的老百姓。在大唐时期这个位置是码头区,长沙窑所有出口的陶瓷都是从这里装载上船运出去的,当年这里可是车水马龙,极其繁荣的陶瓷市场。

顺游道缓行2分钟,左边对面是正在保护性开发的陈家坪窑。右边先从 “梦回大唐”百米瓷板文化长廊经过,她以长沙窑陶瓷历史文化为题材,烧制出一幅幅瓷板画作品,再现陶瓷生产过程、窑工生活和贸易等场景,生动地反映出长沙窑的历史风貌。接下来就进入了我们要仔细参观的谭家坡一号龙窑。

享誉世界的“长沙窑”始于初唐,兴于中唐,首创釉下多彩和陶瓷装饰艺术,堪称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它将诗词、书法、谚语、绘画、雕塑等溶入陶瓷艺术之中,釉色匀润、装饰雅致,是研究湖湘文化和对外交流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湖湘文化享誉世界的重要名片。

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漂泊一生的大诗人杜甫来到湖湘大地,在岳州稍做休整之后,继续向潭州(今长沙)进发,去会见好友韦之晋。过了乔口,来到长沙铜官窑附近,天气忽变,湘江开始起风,杜甫一家只好在江湾处避风,等待天气好转。杜甫遥见石渚垸多处龙窑在烧窑时的熊熊火焰,误以为是春火烧山备耕,非常壮观,不胜感叹,即兴作诗一首: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从一号龙窑参观出来了,继续沿景观游道朝前走,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深灰色的大院是长沙窑考古研究中心,这里面,考古专家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对长沙窑历史 认真研究,以后这里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呈现在大家面前!

从这里往前是上坡路,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向这里的制高点——觉华山行进了。大家可以边走边听我讲述与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山上有座故尉城,相传为东吴孙权派大将程普所建,因程普任西部都尉,故称尉城。当地人一直将此地称为“古城”。大家可以看到,故尉城座落在觉华山上,临湘江依山而建,与群山相接,涨水时节三面环水。山势突兀,西北部壁陡如削,易守难攻。山巅有一道隆起的土堑,宽约7~10米,当地人称为古城埂。在城内筑建的养马围,约五亩见方,夯筑的围墙经历近两千年的风雨剥蚀仍有残留,围墙高约1.5~2米不等,顶面宽1米开外。虽然古城坡因兴修水渠而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大势依然可见。

后来关羽攻克尉城,驻兵于此转而进攻长沙。谁能想到400余年后,当年的古战场,竟是陶窑林立、商贾云集,成为“天下第一窑”。那时龙窑卧伏山岗,窑烟弥漫,一派兴旺景象。石渚湖畔,舟楫如林,一艘艘满载陶器的商船,从这里顺湘江扬帆远航,通江达海,销往东南亚诸国,开辟了“海上陶瓷之路”。1999年从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外打捞上来的“黑石号”沉船出水5万6千多件长沙窑瓷器便是那一时期的产物。

后人为纪念关羽,在觉华山下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觉华寺,供奉着关羽神像,常年香火不断。原寺庙毁于上世纪50年代,今遗址尚存。相信不久后觉华古寺也会重建一展风采。

游客朋友们,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遗址公园标志性景点之一的觉华宝塔,塔分5层,总高37.5米。请大家加把油和我一起登上这座宝塔吧。大家站在塔顶上休息一下, 在这里仰可观鹰击长空和云卷云舒,俯可视鱼翔浅底,听渔歌互答,在这天然大氧吧里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调整一下略感疲劳的身躯,是不是有种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忘却尘俗杂念而可畅叙幽情的感觉呢;南望长沙,北眺洞庭,将山、水、洲、城、平原及公园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真是感慨万千,此乐何极!游客朋友们,斗转星移,故尉城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曾一度被历史所遗忘。古陶瓷被掩埋于地下,成为“瓦渣坪”;而 今,国泰民安,即将建成的长沙窑陶瓷博物馆,已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沉睡了一千八百余年的古城,作为望城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城遗址,大唐长沙铜官窑正在重新被世人所认识、探究、发掘和装点,一个吸引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旅游景区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大家看,觉华山西边是正在建设中的铜官窑博物馆,明年就会将大量长沙窑瓷中的精品展现在大家眼前。南面是古城机台,可抽取湘江之水来灌溉彩陶源整个村子的农田。西北是长沙窑管理中心。

陶瓷是水的韵律,土的语言,火的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这里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陶都风情。据宋《鑑(jiàn)略妥注》载:“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yǔ)。”指的是舜帝曾在湘江河畔组织制作陶器。至今,陶业工人仍尊舜帝为祖师。又《水经注》载:“铜官山,亦名云母山,土性宜陶,有陶家千余户,沿河而居„„。”指的是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兴盛的制陶产业。在离此不远的铜官镇,现在还保留有唐代传统制陶工艺的家庭作坊。

相信再过几年之后,我们彩陶源村将依托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充分发挥釉下彩发源地历史悠久和陶瓷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复苏传统陶瓷工艺,把片区打造成为历史人文底蕴深厚、陶瓷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秀丽的“东方莱茵河”畔的最美村庄,形成世界唯一将唐文化、陶瓷文化、湖湘文化、三国文化与现代气息相互融合的精品旅游区域,成为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已经对美丽的彩陶源村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大家辛苦了一上午,就请到停车坪坐车,原路返回去吃午饭,喝杯芝麻豆子茶稍作休息。感谢大家的光临,欢迎再来这里作客。附件:

长沙窑有14项世界之最 1、最早发明釉下多彩

釉下彩发明,突破了当时“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瓷器装饰艺术。我国已故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一书中高度评价:“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的创始地,对宋以后瓷窑有极大的影响……,为天下第一,也不过分。”

2、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 早在唐代,长沙窑瓷器就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水运,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口岸,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在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长沙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

3、面积最大的古文化遗址

从石门矶到铜官镇誓港“十里陶城”一带,已发现窑炉76座,窑包13处,遗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文化遗存。

4、保存最为完整唐代古龙窑

位于长沙窑遗址保护中心的谭家坡古龙窑,是唐代以来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龙窑。窑址正南北方向,总长41米,最宽处3.5米,最窄处2.8米。坡度陡处23度,平缓处9度。

5、最早发明铜红釉烧制

唐大历二年,有位年青窑工一天晚上,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女婴,女婴长大后,但这位年青窑工也老了,后来女儿爱上了这位义父老窑工,想嫁给他,但老窑工一直不同意,于是女儿写了一首情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近段时期老窑工因烧不出最好的窑,为此事晚上回家唉声叹气,被他的女儿知道了,问是何原因,老窑工说可能是窑温不够。女儿听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二天,老窑工又去烧窑了。晌午时分,他的女儿打扮得齐齐整整,来为父亲送饭。这时窑里温度仍然烧不上去,大家都愁得吃不下饭。突然,窑工女儿大喊一声,推开众人,纵身跳入窑内,正当大家为此哭喊时,窑温升上去了,瓷器烧得很成功,终于烧出了铜红釉。

铜红釉烧制成功,成为世界彩瓷史上的首创,为宋钧、元明清釉里红及祭红、郎窑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铜红釉发明烧制时间,从宋代提早至唐代,推前三百多年。6、最早的釉下彩绘

长沙窑的彩绘有花鸟画、动物画、人物画、山水景物画、写意画,题材丰富,色彩绚丽,生动简洁,纹饰潇洒飘逸,独步天下,对唐以后瓷绘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绘。

7、最早开创模印贴花

独具特色的模印贴花是用陶泥上模印出花纹后,粘贴在瓷壶的系纽或流下,再施以彩釉。模印技术十分精湛,人物可数清根根胡须,动植物栩栩如生,建筑物富有立体感,堪称世界陶瓷史上一绝。

8、最早的“股份制”合作

长沙窑属民窑,主要的窑区分布在兰岸嘴、瓦渣坪、兰家坡一带,现尚存窑包76处。重点遗址有谭家坡龙窑遗址、枫树嘴窑址、蓝岸嘴窑址、长坡尖子山窑址和觉华山取瓷泥矿遗址等。“十里陶城”面积30万平方米。很显然,一家一窑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座窑可烧上万件瓷器,所以,从地下挖洞获取瓷土到家庭作坊制作、装饰、烧制等过程,必须通过多个工匠或多个家庭合作才能完成。为了减少耗费,提高成功率,一座窑有可能是多户合伙集中烧制,这一分工合作、合作分工的过程,形成了技术和劳动力合伙,达到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同分红的目的,只是唐时没有“股份制”这个提法。

9、最先涉足商业广告语

聪明的长沙窑经营者们,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抢占市场,博得市场买者青睐,便在器物上用釉下彩文字标出“绝上”、“美酒”、“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恶意”等广告语。

10、最先创釉下彩诗文题记

长沙窑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瓷器大部分还保留着唐人的手迹——彩绘和墨笔题诗,目前整理出“七绝”和“五绝”63首。这些瓷器上的诗,虽未落款和署名,也非名人名作,却是当时最流行最普遍的民间风格,其中有10首出自《全唐诗》,其他53首均不见史书记载,无论是诗的内容,还是书法的艺术美感,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还有大量题记,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悬钓之鱼、悔不忍饥”、“君子喻于义”、“牛怀舐犊之恩”等在瓷器上出现。这些诗或题记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思,开创了陶瓷文化品味新领域。1974年至1978年间,此题诗瓷器出土于湖 南长沙窑窑址。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11、最先涉足货主订购题记

长沙窑工匠们商品意识很强,经营面向市场、把握市场,根据市场上买者喜好制造产品。如“会昌六年三月,内造此瓶,约成三阡文齐良”铭文,是世界上目前涉足货主订购的最早铭文。

12、最先涉足商品价值铭文

长沙窑抢占市场,成功之要诀是做到了价廉物美。有时甚至把卖价直接制作在器物上,实行明码标价,真是用心良苦。时至今日还在影响经商人的商品意识。如“有钱冰亦热、无钱火亦寒、五文”壶。

13、最先涉足姓氏铭文

长沙窑瓷器的制作过程,为家庭作坊制。从发掘出土的器物中,有“张”、“何”、“刘”、“王”等姓氏铭文,这些姓氏铭文有可能标明是哪家哪家制造,反映一种潜在的竞争意识;也有可能标明是为某姓所用,投其所好。

14、最早吸收外国文化

唐代长沙窑的产品主要销往西域大食诸国,所谓“大食”,原系波斯的一个部族名称,唐代以来,阿拉伯帝国则称“大食”。大食吸收希腊、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先进文化,形成了多民族的“阿拉伯文化”。长沙窑为适应外销需要,引进阿拉伯文化,创造出了很多新产品。如人物釉下彩绘中有“外国女郎”、“异国情侣”。模印贴花中人物有骑士、胡人吹笛者和舞蹈者;植物有“葡萄纹”、“棕榈树”、“铁树”、“椰枣”等,动物有“摩羯”和特殊装饰的狮子,“摩羯”是梵语译音,或作“摩伽罗”,人们将它视为河水之精、生命之本。还有抽象几何图形,给人以自由欢乐,奋发向上之感和潜在的美,阿拉伯人十分感兴趣。引进外国文化这又是一大创举,给外销更增添活力,促进市场的繁荣,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姓名:邹洋新 周旺霞

工作单位:书堂山街道办事处旅游服务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

第四篇:德风堂 唐永平——书山有路勤为径 锲而不舍勇攀登

德风堂 唐永平——书山有路勤为径 锲而不舍勇攀登

2014年12月21日,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奖结果在浙江绍兴公布,咸阳市青年书家唐永平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入展,这是他连续三届荣获兰亭奖奖项。在此之前,他曾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入展。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书法专业奖项,是授予在书法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等领域有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最高奖项和最高荣誉。

生于1970年的唐永平是如何勇攀书法艺术高峰的?

勇于创新 半年备战付艰辛

唐永平这次获佳作奖入展的作品,是一幅八尺大幅草书,书写的是宋代魏野的一首诗《寻隐者不遇》。近年来,全国书法评奖展出比较偏重于形式,即进行篇幅上的拼接和效果上的染色等,但难度系数较小,如果写整张,就不易成功。唐永平的参赛作品在八尺整张上只写28个字,每个字有30多公分见方,无法藏拙取巧,难度更大。唐永平说,之所以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主要得力于今年他参加北大胡抗美导师书法高研班的学习。胡老师对他草书风格取向和审美导向的指导使他受益匪浅。胡老师鼓励他坚守书法的本质,坚持本色自然书写,要勇于挑战难度,挑战极限。于是,他从2014年6月份起,找了一个宽敞的地方,把毛毡铺在地上,铺上纸,站在纸上书写,对书法技巧来说,这是高难度。正值盛夏,酷暑难耐,每写一幅字就是一身汗。就这样反复书写创作,废纸达数百张。经过半年的艰辛,到2014年11月15日截稿,经过优化遴选,才确定了参赛作品。

唐永平确定的主题创作风格是取法魏晋,追求魏晋风度,以二王草书为本,同时汲取明清大草的风格。在他看来,艺术贵在创新追求,坚持自己的审美追求,表现一种正大气象,即开放、包容的气象。这次虽未获得等级奖,但自己努力了,所以不遗憾。作为从事艺术的人,不能以成功为追求,而应为艺术而追求;艺海无涯,这种追求应该是无止境的。

锲而不舍 攀登书山不止步

1970年,唐永平出生于乾县一户农家,他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父母要求严,他字写得好,老师就喜欢他,让他办板报。在杭州上大学,校名是书法大家沙孟海所题,他受其影响,开始临帖,逐步走上书法学习的正轨。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宝鸡蔡家坡陕棉九厂。工作忙,他挤时间,业余几乎全部放到研习书法上。住房太小,他就在吃饭的圆桌上书写,后来就腾出地方在地上铺毡书写。那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经济拮据,但他舍得一刀一刀的买纸,妻子经常收拾的是一摞一摞的废纸。唐永平说,那时候根本看不到练习书法的前景,只是出自于真心的热爱,书法成了自己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写字就感到快乐,不写就是一种缺憾。

2005年,唐永平结识了著名书法家陈天民先生,在陈老师办的书法培训班任代课老师。此期间,在艺术观点和书法学习上,得到陈老师很多有益的指点,从此在艺术追求上开始向更高的境界迈进。2006年,陈老师荣获兰亭奖,“兰亭”也成了他立志追求的目标。那些年,他坚持业余创作,书法作品在全国专业报刊上接连发表,在当地已小有名气。2007年,唐永平加入中国书协。2009年,他被调入岐山县委宣传部工作,后来又从宣传部调到蔡家坡文化馆任副馆长,从事他钟情的文化艺术工作。2011年4月,他作为著名青年书法家调回咸阳,从事专业书画创作,现任咸阳画院副院长。

“感恩咸阳,我只有好好写字多出成绩”

现在,唐永平天天都要写字临帖,即使白天忙,晚上回到家也要补上,临帖创作,笔耕不辍。“学习书法必须持之以恒,一曝十寒肯定不成。”唐永平如是说。

唐永平说,现在回到咸阳,各方面条件都好起来了,他对艺术的追求更强烈了。现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更不能放弃追求,要像夸父追日一样,一直追求下去。他认为如果说书法艺术只是“玩出来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够尊重。对传统文化,必须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经过几千年先贤的探索总结,才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只有“推陈”,才能“出新”,只有站在古人的肩上,才能攀登和超越,所以,既不能轻视学养,也不能轻视技法。在学养上,他要继续以钻研书法理论为主,同时涉猎古典诗词、美学论著等,要多读书,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修养。

唐永平说:“感恩咸阳,我只有好好写字,多出成绩。”他说,书法是他的毕生追求,入展获奖才仅仅是个开始,是阶段性的成果,不进则退,艺术追求应该是无止境的。为金钱的艺术,往往就会流俗,甚至昙花一现。他要把艺术追求作为今后的主要目标,他将继续冲击兰亭奖,勇攀书法艺术高峰,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的厚爱。

下载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导游词201505再修改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导游词201505再修改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