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后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山后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山后村位于高山镇东部,有18个村民小组,辖5个自然村,总人口3875人,总户数1047户,是个五星级党总支,总支部有党员75人,分布于3个党小组,全村人均年纯收入6000元左右。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党员、干部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山后村各项工作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跨越。
创新载体,党建先行。积极开展“支部+协会+基地”服务新农村”活动,因地制宜地创新了“支部+协会+基地”党建工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建的方式成立了创业就业协会、农技协会、村建管理协会、志愿者协会、文化娱乐协会、计生协会一共六个协会,打造了两个基地。通过三加联动,结合 “创五好评星级”活动、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党总支部充满活力,为山后村新农村建设实现新跨越提供了组织保障。
便民服务,真情为民。两委每人分包一个自然村,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把“村委会”变成“村民服务中心”工作思路,创新 “一点一窗”和“一点多窗”便民服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广大群众好盖章、好办事、好诉求的问题。村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之后,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共为群众办理各种服务项100多件,接受农民技术咨询200多人次,解决群众难题50多个,便捷、高效的服务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
完善设施,环境改善。集资120万修缮山后小学,集资32万整
修村委大楼,集资100多万铺设及整治贤邦大道、前北路等多条道路。设立17个垃圾箱,9个垃圾池。集资175万修建的环村河道工程已完成,共兴修了两座启闭机,永久固化河道总长2100米,集资10万元完善排洪涵管等配套设施。拆除了100多座破旧的小厕所,集资2万元,修建了两座大型的公共厕所,其他的厕所也还将陆续修建。集资3万进行灯改,新立了17根立电柱,对已经损坏的路灯进行更换。深入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前期已栽种了600株盘架木,各项建设使得我村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明显好转,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优化。
招商引资,强村富民。引进的长青蔬菜和丰绿养殖基地项目,实际利用闲置土地580多亩,为我村40多人提供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0元,有效带动我村农民增收。基地每年按土地参股亩数给农民分红,既保证了农民每年的收入,同时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可以出外务工、经商,还省去了后顾之忧,旱涝保收,日子过得更加充实。
第二篇:李家庄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李家庄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李家庄村共有154户,511口人,耕地面积662亩。该村坐落于XX镇东北方,位于金栈路北段路东,离镇驻地2公里。全村现有优质茶园100亩,生猪存栏30头以上的养殖户6家,蛋鸡存栏量近万只。
一是美化村庄环境。通过村企共建、亲情共建等方式,多方筹资30万余元,硬化了村内“六纵三横”2.7公里的街道,实现了“户户通”;修配了村内街道两侧的石渠,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和文化;通过党员包段、门前三包、集中清运等方式,建立起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二是完善村级服务设施。投资46万元新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楼,为村民参政议政、学习教育等提供良好平台;投资16万元规划建设了占地1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配套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等服务,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投资96万元,新建集休闲购物、学前教育、医疗卫生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1处。
三是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全村计划实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圈)工程130处,目前首批10个“一池三改”建设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该工程每处造价2900元,其中安装玻璃钢沼气池2000元,配备供气管道、专用炉灶和压力表300元,挖掘安装用工600元。沼气建设工程给群众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产出的沼气为农民提供了新型清洁能源,每户年可节约燃料1100元;配合改造厕所,改善了生活条件;配合改造猪圈,节省了保洁用工,保持了环境卫生;产生的沼渣用于农业生产,节省了肥料投资,形成了猪粪—沼气—燃料以及猪粪—沼渣—肥料的循环农业格局。
第三篇:XXX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前进中的XXX村
--XXX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一、基本概况
1、XXX社区地处 西郊,北临清江、长江,陆渔路、宜华一级路横贯全境,是宜都市的西大门。村委会距城区1公里,版图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49亩,下辖5个村民小组,865户,2505人。XXX村现在是农业以柑桔为主导产业,全年柑桔产量1300吨,产值100多万元,其次是生产杂粮蔬菜等,除此之外(村无其他企业)大多数富余劳力以外出务工为主,全年劳务收入800多万元,近年来,该村立足城郊优势,以建设经济强村为目标,以便民服务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村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先后被评为宜昌市文明村、宜都市文明村、宜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近几年来,共投资400多万元,对全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接通了城区卫生水,完成了高低电压、电网改造,完成了村级主要通村公路硬化12.5公里),还同时完成了其他一些公益事业。
今年以来,XXX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放思想中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勤政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发展路子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915万元,同比增长10%;人均纯收入6900元,同比增长14%;人均消费62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生猪出栏3000头,家禽出笼1.7万羽,柑桔产量850吨;务工人数比上年增加200多人,务工收入增加200多万元;新添小车10辆,新添农户住房15栋(楼房),楼房拥有率达95%;电话、电视普及率90%,电脑拥有率15%;新增天然气用户30余户。
二、穷则思变谋发展,励精图治抓机遇
1、还是在2000年前,XXX村还处于极端贫穷状态,当时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内,从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来看,吃的是硝质水,因电、管道时常故障,村民要到1公里外甚至更远的河里挑水吃,用电方面,由于线路久长氧化,电力增压不够,经常性的断电和停电,每个农户常年都要备齐足够的燃油及蜡烛,交通方面:无一条通村水泥硬化路,全部公路为泥巴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天晴自行车驮人,下雨人驮自行车。综上基础设施情况,广大村民是牢骚满腹,怨言满天……
2、在党的十五、十六大召开以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全国“三农”问题极为重视,特别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及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此发展的大好机遇里,XXX村“两委”班子全体成员心潮澎湃、激情满怀,齐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立志要改变旧面貌,要让XXX村焕然一新。
3、光说发展,永远是一句空话,XXX村由于多年来是家底空虚,无积累,加之有无其他村办企业,发展中的建设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个大问题上,村“两委”班子人人出主意、个个想办法,并把讨论意见在村民代表会上有机地同群众意见结合起来,群策群力,并策划出多条方案措施。一是依靠党的方针政策;二是求助于挂靠单位和部门;三是盘活集体闲臵资产;四是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合理地安排好统调工,倡导谁受益、谁出力、谁投资;五是采用激励措施,农户受益,国家集体补贴。由于掌握了客观村情,实施了这些得力方案,全村的发展工作正在按计划地进行着。
4、在抢抓机遇、落实政策方面,凭着村“两委”班子全体成员的一颗为民服务的诚挚心和拼搏精神,取得了各级领导的信任,市委主要领导也多次来村现场办公,市级的通村公路硬化指标首先下达到村(村、干部又利用其他渠道争取了一些其他指标),“新农村示范村”和“生态文明示范村”的两个示范点也放在XXX村,农村庭院净化的指标都放在XXX村。因此,仅凭政策惠农资金落实到村近100万元。
5、挂靠单位对XXX村也给了大力支持,由于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了为民服务素质,说知心话,办实在事,每件事有起有落。为了落实每笔资金,村干部有时是日夜操劳,废寝忘食,用一股热情,赢得对方理解和支持。如移民局、交通局、老干部局、市改委等部门都愿将建设和援助资金投放在XXX村。
6、在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以后,村集体原闲臵的、学校、加工厂、塑料厂、蚕茧站、泵房等一直占拥大量固定资金不能发挥作用,经村委会提议,村民代表会议通过,转值了几十万元资金也注入了新农村建设。
7、公益事业提倡于公私共同投资,如自来水、电力改造、庭院净化、组户公路建设、天然气入户等工程,除了村集体投入大量资金以外,农户私人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农户受益的统调工。
8、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两个方面积极性,村集体共投入资金250万元以上,农户也投入资金150多万元,由于以上资金的投入,大大地改变了XXX村的基础设施和外部形象。
三、干群团结建家园,敢叫旧貌换新颜。
近几年中,XXX村由于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班子和谐,干群团结,村总支、村委会连续三年被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村”殊荣,有目共睹的变化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和广大群众的真心认可。
1、接通了城区自来水;2彻底改造了高低压电网;
3、硬化了通村公路、新村街道和组内公路12.5公里及完成晴雨路2公里;
4、完成了全村600户庭院净化和安装下水道涵管2300米;
5、配备了村中心景点和农户花坛;
6、安装了2公里太阳能路灯(共24盏);
7、新建了村办公大楼;
8、完成了社区建设“八室两栏两场”和远程教育网络;
9、重新改造了有线广播和宽带信息网入户50户;
10、完成了200米三面光渠道;
11、对村农户千亩桔园进行了投资改造管理;
12、对村卫生室、文化、体育等场所和设施都进行了投入和改造;
13、已完成天然气入户400多户并使用,本村成为全省天然气使用首家普及村;
14、在全市首村推行了农户垃圾送运城区垃圾站处理的环保洁净措施;
15、完成了太阳能热水器176户及“一池三改”50户。
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持续增收,紧扣三大发展重点:一是围绕柑桔主导产业狠抓低产园改造。全村柑桔面积1200亩,位于红湖堤院内,地下水位高,挂果桔园多数过密老化。去年村委会邀请本乡和红花套柑桔技术服务队25人对300户柑农实施了低产园改造,疏散桔树3200株,系统修剪800亩,村委会按每疏出一株桔树补10元,修剪一株办0.5元的标准直补到户,政策扶持达6万余元。经过低产园改造,去年柑桔平均单产3700斤,比上年增产50%。二是立足城郊优势,狠抓特色蔬菜生产。去年全村动员引导农户新发展节节根、香椿、韭菜100亩,亩平创收5000元。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第三产业。对劳务输出带头人实行奖励。去年村委会对5名带头人奖励8000元(输出10以上奖1000元,20人以上奖2000元)。全村常年外出务工810人,就近在城区或企业务工420人,从事商店经营、农产品营销、机动车修理、餐饮等第三产业服务人员68户125人,实现劳务收入850万元,同比增长18%。
五、狠抓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党的政策进家。进一步增强形势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先进文化进家。逐步完善村体育场、棋牌室、图书室、电教室等活动场所,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三是致富信息进家。利用广播电视、通讯、宽带入农家,以文化中心户为骨干,将科技光碟、科技丛书供农户开展家庭式、循环式的电教和阅览。四是文明习惯进家。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村卫生公约、村庄管理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再接再厉,抢抓国家扶持农村发展的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塑造文明新风三大重点,把全村新农村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六、前进无止境,发展无句号
XXX村在各级政府和援助单位的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社会的发展、生产的发展、生活的需求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的方针目标还相差甚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村干部的责任是任重道远,很多工作亟待我们去做,存在的主要工作:
1、组与户之间还有一部分公路没有硬化结束;
2、农村水利中的中心排水沟3000米还没有“三面光”浆砌;
3、还有少数户的危房改造没有完成;
4、弱势群体的生活、养老、就医等问题还没有集体落实;
5、全村农户的房基排水管道还没有全面安装。存在的主要困难根源:
1、村土地全部纳入城镇规划无企业收入;
2、村多年来资金底子薄弱无积累;
3、办任何公益事业不能向银行贷款,更不能向农户摊派;
4、办每件公益事业的同时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还要给农户补贴。由此,资金是遏制发展的第一大难题,但是我们并不灰心,并不气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要素。在发展中除了发挥“两委”班子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努力以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集体荣誉感,建立声誉和外部形象,让社会和更多部门和单位了解XXX村,认识XXX村,支持XXX村,让XXX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村和典范村。
第四篇:三里庙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三里庙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三里庙村位于云梦县隔蒲潭镇新云应公路西边,汉丹铁路穿境而过,紧邻隔蒲潭镇北郊,辖5个自然湾、8个村民小组,共470户,总人口2050人,耕地面积430亩。现有村干部5名,党员29人。
三年来,共投入资金410万元,完成32个项目,重点推进村级公路、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安全饮水、环境美化工程项目建设,基本达到“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要求。在村基础建设方面,体现在“三新”上:一是生活居住环境有了新变化。共投资233万元,完成硬化4038米,房屋拆迁2户10间,屋里改造60户131间,铺设水泥盖板180米,墙面修缮粉刷2900平方米,配置垃圾桶2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8盏,绿化6000平方米,改厕改圈,基本杜绝乱搭乱盖、乱堆乱扔现象。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共投资122万元,硬化沟渠1438米,塘堰清淤清漂11口次,沟渠清淤1180米,新建灌溉机井12口,下水道改造1120米。三是文化生活有了新阵地。共投资55万元,率先建立了全县唯一的村标,把村科技大楼装配成融党员电教、科普培训、农家书屋、医疗卫生、信息咨询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小区,修建1000平凡米的村民健身休闲广场,适时举行各类宣传活动。
第五篇:蓝山县毛俊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毛俊村村民来自12省72县市,共103姓,846户,3386人,素有“湘南百家姓第一村”之美誉,现有常住人口5000余人,耕地1260亩,山林3200亩。近几年来,我村投入1300多万元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0年全村年产值1.3亿元、人平纯收入8600元。富民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香芋460亩、葡萄240亩、优质水稻400亩、优质蔬菜60亩,造林3200亩;建设竹木工业园一个,发展竹木制品企业46家,年产值9000万元。从事建筑工程、货物运输等二三产业1220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集体拥有3200亩集体山林、45个临街铺面、一个客运站、一个竹木工业园和一个自来水厂,2010年村集体收入230万元。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兴建了休闲广场、沿河风光带、村文化站、自来水厂、文体活动中心和卫生室等。规划建设居民住宅新区25.6亩,已完成“三通一平”。清空心房120间,硬化村内道路6公里,实现全村硬化,整修排污道2350米、灌溉水沟3000米、河堤640米。乡风文明日益显现。成立了篮球队、龙狮队、腰鼓队,文体娱乐活动广泛开展。每年举行“文明家庭”“卫生示范户”等评比活动,使村民在思想上树立了“争创文明”意识。民主管理意识增强。制定了民主议事制度,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由理事会进行监督,村两委班子勤政廉政,2010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今年,我村计划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00万元,规划8米宽道路1.2公里,硬化道路800米,绿化道路1.5公里,争取护砌河堤1公里,整修农田水渠800米,新建住宅小区房屋40套,在工业园引进竹木加工企业2家,实施危房改造1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