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
光辉的历程
——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 2016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5周岁华诞。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5年波澜壮阔,95年壮丽辉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回顾95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报告的内容共分为四个篇章:希望的曙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风雨中成长——艰苦的斗争历程;历史新篇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梦起航——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篇章一:希望的曙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景。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失败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1840年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如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从而为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四,20世纪初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在20世纪初的世界史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弊端,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第二是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成为当时很多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1921年7月23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一所寓所里,十几位穿戴各异、口音不同的人正在秘密集会。他们就是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代表当时全国的53名党员。他们是来自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湖南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上海的代表李汉俊、李达;广州的代表陈公博、包惠僧;另外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有周佛海,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只有19岁。平均年龄约28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风华正茂的干事业的年龄,因此,某种意义上,这个年龄反映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历史的一种方向。大家会注意到,上面的上述代表中没有李大钊,也没有陈独秀,那么,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都没有出席一大。什么原因?在1920年12月份,陈独秀在领导成立上海早期组织后就到广州去了,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在那里为筹办一所大学而奔波。李大钊当时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主任、教授,另外他还兼任北京国立大专院校教职员工代 表联席会议的主席。无论李大钊同志还是陈独秀,当时都脱不开身,由于这样一种客观原因,他们两位都没有出席党的一大。
在会议召开期间,突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闯进了会场,这个人环视了会场一周之后又匆匆离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凭感觉他认为刚才这个冒然进入会场的人可能是侦探、特务,于是他建议会议立即中止,代表分散转移。果然在代表们分散后,大概10分钟左右,巡捕房的特务就把会场包围,并且对会场进行了搜查,但是代表们转移及时,巡捕们虽然搜查折腾了一番,但一无所获。代表们就陆续转移到嘉兴。在浙江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党的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把党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大会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会议最后还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基于当时全党党员的数量不多,而且各地党组织也不够健全,会议决定暂时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而只成立中央局,来负责领导党的工作。经大会代表讨论,最后选举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个人组成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在延安的“一大”出席者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他们记得“一大”是1921年7月召开的,但记不清确切的日期,战争时期又无档案资料可查,于是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象征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1946年6月,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七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标志着建党工作圆满完成。
自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具体来讲,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过去一切旧的革命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党的创立就使得进行斗争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武装成立的。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正是因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而取得了胜利。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的方案。经过艰苦探索,经过曲折失败,中国革命终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上三点,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
篇章二 风雨中成长——艰苦的斗争历程
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立即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先后发动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工人运动,但这些运动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从失败中共产党认识到单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寻找革命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时期进行了北伐战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风暴,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 沉重打击,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然而,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时,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给了我们党一个致命打击,中国革命经历了胜利的大喜,转而又遭受了失败的大悲。可以说,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当两党互相合作时,无疑是一对优势互补的搭档。当合作破裂时,共产党就吃大亏了。就像毛泽东在七大的一次讲话中说的:我们“ 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在共产党员由六万锐减到一万人的情况下,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中,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奋起,开始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毛泽东在后来谈起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背景的时候,屡次都说那可是“逼上梁山”。如果说用逼迫的“逼”字来形容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背景的话,那么就可以用摸索的“摸”字来概括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大革命悲惨失败之后,党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是:还要不要革命?怎么革命?在这个关键时刻,党做出了正确抉择,决定用革命的武装对抗反革命的武装。1927年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从进攻城市向农村进军的艰难转变。
为了总结失败教训,确定新时期的路线和政策,1927年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会议是在汉口租界内苏联援华农业顾问洛卓莫夫的住处开的,正式会议只开了一天,但实际上用了一周时间,也就是用三天时间将会议代表偷偷领进来,会后又用三天时间将与会代表偷偷送出去,可见当时白色恐怖之严重、革命形势之危急。
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中央的工作,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党先后组织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从起义目标来看,几乎都是剑指大城市,秋收起义的目标是长沙,广州起义的目的就更明确,占领广州、建立苏维埃。二是从结果来看,这些起义基本上都失败了,即便夺取了城市也占不住,广州起义占领了广州,但仅坚持了3天,其他各地起义夺取城市的目标也几乎都没有实现。各地武装起义实践证明,攻打大城市的路走不通,一些起义部队开始转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把秋收起义的队伍拉到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深刻剖析了近代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与我们湖北相关的就有徐向前建立的鄂豫皖、贺龙建立的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滕代远建立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为了推动革命斗争,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委员会主席。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采取“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战略战术,苏区红军一次又一次打败了蒋介石的围剿。然而,革命的道路历经曲折,1934年,由于受到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九送红军上高山,一阵北风一阵寒。问一声啊,红军哥,几时人马再回还?”1934年10月10日,在数以万计的乡亲们悲怆的歌声中,中央红军撤离了红都瑞金,开始了考验中国红军战士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的长征。长征开始时,中央红军达8万多人,湘江一战,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下3万多人了。红军往哪里去?革命的前途在哪里?1935年1月,红军攻下贵州遵义,在这里召开了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此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红军以钢铁般的意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般的胜利。长征历经两年多时间,跨15个省份、20多座巨大山脉、30多条河流、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人烟罕至的湿地、遭遇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有一次激烈战斗,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历经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传奇之旅,胜利之旅,艰苦之旅,不仅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早已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经过了艰苦卓绝、悲壮英勇的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第一个方面的表现:提出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第一点,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努力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卢沟桥事件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向全国发出通电,大声疾呼:“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事实上,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其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和红军愿意同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切抗日党派和团体,共同抗日救国。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初步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以后,中共中央采取了和平解决的方式,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第二点,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
抗战爆发以后,在如何坚持抗战问题上,国民党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力图使抗战的进行不致损害他们的统治,因而采取了片面的抗战路线,也就是坚持国民党***和独裁,依靠政府和军队来进行抗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在 1937年8月陕北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可以说,两条路线、两个前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符合并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路线。
第三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抗战初期,国民党内部的亲日派散步“亡国论”,他们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人,再战必亡;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幻想依靠英美力量,迅速战胜日本。为了向全国人民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1938年5月至6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他说中日之 间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所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一历史方位上,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它的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第四,日本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得道多助”的。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可以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抗日战争要经过艰难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胜利最后属于中国。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存在着两个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的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上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在淞沪、忻口、南京、徐州、武汉等会战中,共歼灭日军25万人,国民党也遭受了重大伤亡,最后节节败退。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中国的华北、华中等大片国土和华南的一些战略要地落入敌手,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八路军、新四军在正面战场作战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插入敌后,展开广泛的人民战争,发动起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以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为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的对华方针有了重大的变化。以主要的兵力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就担负起抗战的主要责任,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
中国共产党从各方面加强队伍建设。为了团结全党完成民族抗战的神圣使命,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共中央还在延安开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风的主题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这次整风,从思想上纠正了左右倾错误的根源,使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延安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非常坚实的思想基础。
抗战时期,是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阶段,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1945年4月到6月,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做了一个总结。会议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使我们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在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践行民主,其主要的标志是“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提出和实践。“三三制”简单地来说,就是在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抗战爆发以后,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减租减息的政策,兼顾地主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把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改善农民的生活结合起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生产也就得到了发展。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以后,为了减轻根据地群众的负担,渡过经济困难,根据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如“精兵简政”的政策就是其中重要一个政策,还有一个 重要政策就是开展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些领导人都亲自参加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机关、学校等纷纷垦荒开田,纺纱织布。由王震率领的359旅开赴延安以南的南泥湾,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一个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篇章三历史新篇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 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统治集团破坏和平挑起内战,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气势磅礴的解放战争。全面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军队来势汹汹,国民党军队430万人,接受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了美国大量武器,控制着主要城市。共产党军队13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占领的基本是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但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隔仅有三年零三个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以弱胜强战胜国民党?原因就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形势,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政治上,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在国统区,发动第二条战线。在正确方针指导下,形势逐渐各向有利于我军的方面转化,连续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巨大胜利。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23日解放南京。随后,人民解放军分别向西北、西南、中南和华东继续追剿残敌。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升起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
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上一方面得到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和其他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有来自西方敌对势力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等方面的制裁或威胁。国内一方面人民的革命热情被极大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有来自国民党反动派的颠覆以及敌对阶级的反抗。特别是在经济上新中国遇到的挑战更大、问题更多。首先,工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加之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和多年的战争破坏,使本来就极端落后的经济濒于崩溃状态。其次,市场动荡,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恶性通货膨胀严重。如国统区同样100元的钞票,1937年能买一头牛,1947年只能买三分之一盒火柴,后来只好发行10万元面额的大钞。最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等如何整治这幅乱摊子?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断言新中国财政经济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民族资产阶级中也有评论说:共产党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0分。而作为共和国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却把它比喻为一张白纸,并说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丽的图画。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成立头三年,我们党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 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我们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比新中国成立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三年中平均年递增率为21.1%,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
(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将经济建设工作作为整个国家的首要工作。1955年夏到1956年底,我国加快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基本建设各条战线喜报频传,农业、运输业、教育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总之,“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均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的总和。
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从1956年到1976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寻找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规律,进行了20年的艰辛探索,既取得了宝贵的执政成果,但是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失误的主要表现一是经济上犯了急躁冒进的极“左”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大刮共产风、浮夸风,使国民经济元气大伤。在政治生活中,党的指导方针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把一批知识分子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1959年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1966年发动了以打倒中共各级领导人为主攻目标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共产党并未因犯错误而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原因有三:一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国人总是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犯错误的个人和组织,他们更关注分析犯错原因和犯错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所以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赞誉中国拥有世界上少有的好老百姓;二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对于大跃进造成的工作失误,毛泽东主动承担了责任,并及时进行经济方针的调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戒掉了爱吃的红烧肉,并自降工资。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进行拨乱反正工作。中国共产党真正与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担当意识和做法,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的负责态度和言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三是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如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开发。随着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开发,1965年中国需要的石油已全部自给,中国人靠进口“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1964年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使中国的外交工作出现了重大突破:1971 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些成就正是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经受失误和挫折后仍然可以重新凝聚民心、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重要基础。
篇章四中国梦起航——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开辟历史的新时期
1976年结束文革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人们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这时,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这场内乱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混乱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调整。然而“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提出,造成了思想上的严重阻碍,使党无法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能够使生产力得到更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新道路,中国又经历了两年的徘徊。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认为,应当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还作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鲜明的旗帜,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党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加明确。在此基础上,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的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
三、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的评断标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强调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系统,为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做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行动纲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制定的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确保了全党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四、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在这次大会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谱写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了庄重的承诺。十八大以来,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从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到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习书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作风问题无小事,出台一系列制度规定,赢得了党心,赢得了民心。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曾经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然而,我们经过新中国成立后67年的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世人惊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几何时,短缺与生活如影相随,票证与我们朝夕相伴,城里人攥着几十元的月工资节衣缩食,上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而今,人们的衣着早已告别“一片蓝灰绿”,五彩缤纷的时装照亮了大街小巷。人们的消费开始从生存型转身发展型、享受型,以汽车住房、电信、文化、保健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热潮方兴未艾。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实实在在。因此,世界银行曾经这样评价:“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1978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1 %,中国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和著名穷国扎伊尔并列,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穷国。但在2010年经济总量上,中国首次超过了世界经济强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惊呼中国创造出了经济发展的中国速度。
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党史是我们党昨天的记录,也是我们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习党史,要知晓我们这个党是如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艰难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是在95年的曲折历程中,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犯过严重的错误,在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党宝贵的财富,都来之不易,都要倍加珍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的是更好的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从党史中吸取前进的动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都肩负着自身的历史使命。作为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广大青少年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要以党的历史上的一些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90周年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90周年光辉历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曙光。90年以来,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抗战时期,共产党以他的坚持与信仰战胜了侵略者和反动派,共产党始终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在群众的支持下,共产党的队伍不断壮大。
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路线,以群众的支持作为战争的基石。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战役就是淮海战役,在烽火交加的战地,山东人民不顾自身的危险,用小推车向战地运送食品,物资,保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援供给,最后淮海战役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和平津战役,辽沈战役并成为三大战役。
在当今和平社会,我们还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我党积极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都无私奉献着。胡淑娟同志系平罗县第二幼儿园支部委员,副园长,工会主席。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她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一名党务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创新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使平罗二幼的党建工作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促进了平罗县幼教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党务工作者,她怀揣对党无限忠诚之心,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用激情和责任在人生的历程上留下光亮,用她的精神感动和带动教职工默默耕耘,她忘我的奉献精神成为教师颂扬的典范,她创新的实践精神使党的事业在基层得到了升华!。
在我眼中,共产党的力量是强大的,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一时间悲痛,祈福的气氛充满了整个中国,中国霎时间沉寂在了悲痛中,中国人民的心仿佛在此刻停止了,而就在中国陷入进悲痛中时,中国共产党又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了,在灾区,随处可见共产党的身影,在屋顶上,看见他们正在安抚被压在下面的伤者,给他们喂水,陪他们聊天,减轻痛苦,而他们许多人中,累晕倒在自己的岗位上,或许自己还不知道家里人是否受伤,在这么珍贵的72小时的黄金营救时间里,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所有,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留给了自己,这多让人们可歌可泣呀!而不在灾区的共产党员,却以自己的力量与方式为灾区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积极组织捐款,发动所有中国的力量来帮助灾区,共产党为了保护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把自己的生命抛至不顾。
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在灾难面前表现的大无畏精神,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支柱。自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繁荣,我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支柱,人们以当上共产党为荣,自从有了共产党,从我们学生的角度来说,是生活,学习,衣食住行,而从大了来说是国家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在世界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引领着中国人民,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通过这次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我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入党动机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人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看过那些为共产党的事业而不懈努力的共产党员的事迹,我感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90年光辉历程
姓名:刘琴韵 班级:计设0911 学号:0901114103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历史。
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经历了90年的沧桑。从抗日到内战;从建国道大跃进及至文化大革命。在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十二五。变化最大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物质文明在不短的进步。没有吃不到、买不到的东西!但只是觉得似乎精神文明有点停止不动!第一阶段是从党的一大到七大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第二阶段是从党的八大到十一大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期间,改革开放至今这一时期。
分开三个阶段来分析,每个阶段又可以细致划分到每一次代表大会所处时期,如果需要对于这个问题细致深入地了解,在百度百科当中有很全面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召开时间、历史意义的资料,你只需要搜索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可以了解,我这里就不做复制粘贴族了,只分为三个阶段给你概括一下主要的成就。
第一阶段:1921年,毛泽东等12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帮助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而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获得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第二阶段: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 ;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从1957年到1966年,是中国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3倍,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增长;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党取得了八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九十年
《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九十年》观后感
授课人:市委党校副校长薛振华
九十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她就是我们的母亲,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九十年的伟大成就,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九十年光辉的历程。九十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是中华民族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特别是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帮助了人们走上安稳、富裕的生活。这就充分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取得了国家的独立,人们的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成为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带领我们走向新世纪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用生命换来了现在和平安康的社会,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是党在过去的九十年的最好写照;同时,共产党及共产党人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而且很艰巨,甚至有发生一些曲折的可能,但是,共产党前进的步伐坚定不移,不可阻挡。
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将会在以后的发展中设计出更加宏伟的蓝图,从而引领中国迈向新的时代,新的辉煌。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7)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
1、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进行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北伐战争: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被称为“铁军”。
3、国共合作破裂:1927年将机将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创建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符和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3、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会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将介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人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国共第二次合作: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百团大战:1940年8月,彭德怀为指挥,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五、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2、战略防御:1946年6月,将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爆发。
3、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4、战略决战:1948年11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跨台。
六、过渡时期:(1949——1956)
1、筹备建国: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国旗、国歌、国都,采用公元纪年等。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
4、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5、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三大改造:从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七、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65)
1、严重失误:1958年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进行“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2、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不久取得明显成效。
八、“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时期(1966——1976)1976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全国出现了全面内乱,广大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迫害致死,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九、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
1、伟大的转折: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2、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3、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深圳已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