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精中毒学习记录
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办公室 参加人:
主讲人:
内容:急性酒精中毒 概要:
一、定义
------饮入过量的酒,引起中枢神经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
二、酒精在体内的代谢
三、诊断程序
(一)病史询问
(二)体格检查
(三)辅助检查
1、“喝酒”:
⑴为什么喝酒:有无自杀服用其他药物可能;现场是否有其他药瓶或农药味;
(2)怎样喝的酒:种类、牌子,排除假酒可能甲醇中毒;量;速度;平时酒量;空腹还是边吃边喝;是否初次喝酒;年龄;喝后是否呕吐,量;
2、喝后情况(1)有无外伤及受伤情况;(2)意识情况;(3)呕吐情况,有无呕吐物误吸;
3、既往病史 :特别是昏迷者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胃病、胰腺炎
口腔气味;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心、肺、腹部、神经系统 血糖、电解质、血淀粉酶、肝肾功、心肌酶谱、血气分析、心电图、头颅CT、腹部平片等
四、治疗
一般原则:
1、将未吸收的酒精排出体外;
2、帮助吸收的酒精代谢并排出;
3、对症,预防治疗并发症。
(一)一般处理
1、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预防误吸和舌根后坠;
2、吸氧,可以促进酒精排出;
3、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二)将未吸收的酒精排出体外——洗胃
争议:
1、半小时左右已入肠或病人已经呕吐,无意义;
2、酒精急性胃黏膜损伤,可能导致加重出血、甚至穿孔;
原则:
1、喝酒后半小时内,无呕吐,深度昏迷,向家属建议洗胃;
2、喝酒后0.5-2小时内,无呕吐,深度昏迷,家属要求洗胃的,可以洗胃;
3、无法判断是否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安定类药物),必须向家属建议洗胃 洗胃注意事项:
1、避免误吸和副损伤;
2、液体不宜超过2000-4000;
3、吸引器负压要小;
4、洗胃出现频繁呕吐可以停止
(三)药物治疗
1、镇静:病人烦躁打闹的,一般禁用安定等镇静剂;可以肌注非那根12.5-25毫克。
2、镇吐:一般不用;如果呕吐频繁而为干呕或呕胆汁,可以应用;
3、保护胃黏膜:常规静脉用甲氰咪胍或洛塞克;
4、促进酒精代谢:补充葡萄糖、维生素B1、B6、C
5、促进清醒—纳络酮的应用
争议:国外研究认为无意义国内研究效佳;
纳络酮—阿片受体拮抗剂,主要减轻呼吸抑制,促进意识恢复,副作用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意识不清醒者,经济条件好可以应用,高血压、心功不全慎用。
6、内环境平衡维持:常规补充糖、钾、镁
四、促进药物排出
1、利尿剂:一般不用;喝酒量很大者,考虑应用,小心电解质紊乱。
2、血液或腹膜透析:指征:血液酒精含量大于500毫克/分升,伴酸中毒或服用甲醇、安定等药物 处方示例:(1)10%GS 400ml
50%GS 100ml
VitC
3.0
VitB1
0.1
VitB6
0.1(2)10%GS
500ml
甲氰咪胍0.2-0.4VD
参加人:
第二篇:急诊酒精中毒护理查房
一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查房
【病史介绍】:
患者,男,21岁,因“饮酒后意识不清1小时余”于2015年10月22日入院。查体: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T:36.5℃,P:100次/分,R:20次/分,BP:125/71mmHg;全身皮肤干燥,面色潮红,劲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既往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辅助检查:随机BS6.1mmol/L,生化检查:K2.99mmol/L。
【护理诊断】:
1.急性意识障碍、昏迷--与酒精急性中毒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关; 3.电解质紊乱--与呕吐有关;
4.潜在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胃出血等; 5.知识缺乏。
【护理目标】:
1.患者意识障碍减轻至清醒; 2.无并发症及意外伤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措施:(1)保暖
对于感觉寒冷病人可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物品,如衣服、被服、毛毯等包裹病人身体,保持体温。
(2)约束
应有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守护病人,适当限制病人活动,防止外伤。
(3)适量饮水,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4)催吐,防止误吸入气管。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1)取平卧位,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取出义齿,如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必要时可采用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甚至气管插管,以防止窒息。同时应严密观察呼吸节律变化,及时吸净分泌物,定时给病人翻身,防止发生褥疮。3.纠正缺氧:
(1)紫绀者可行鼻导管给氧,呼吸浅而慢时,可用呼吸兴奋剂,使其恢复有效呼吸,不可吸入纯氧或氧流量过高。发生呼衰时采用人工辅助呼吸器,维持病人的呼吸。(2)必要时面罩法或气管插管等。4.药物治疗:
予以促醒,促进乙醇代谢,保肝、护胃,防治并发症及对症处理;中药予以麝香注射液以醒脑开窍。5.做好患者的知识与健康宣教。【护理评价】:
1.患者于10月22日3时神志转清,诉稍头痛,无恶心呕吐。生命体征平稳,可以配合指令动作,言语清楚,应答切题,四肢活动良好。2.患者了解酒精对身体的危害,并能控制饮酒量,做到自我保健; 3.患者于10月23日出院。
第三篇: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流程
急 性 酒 精 中 毒 的 治 疗
【概述】
急性酒精(乙醇)中毒系指饮酒所致的急性神经精神和躯体障碍。通常是指一次性饮大量乙醇类物质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状态。
急性酒精中毒与急性酒精过量难以界定。同时,人对酒精的耐受剂量个体差异极大,中毒量、致死量都相差悬殊,中毒症状和程度也不同。成人一次口服最低致死量约为纯酒精250~500ml,小儿为6~30ml。
【诊断要点】
1.毒物接触史
有饮酒史或误服工业或医用酒精。2.临床表现
(1)
兴奋期:当血酒精含量在200~990ml/L时,眼睛发红(即结膜充血),脸色潮红或苍白、轻微眩晕、乏力;自控力丧失、自感欣快、语言增多、逞强好胜、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举止轻浮 ;有的表现粗鲁无礼、易感情用事、打人毁物、喜怒无常。绝大多数人在此期都自认没有醉,继续举杯,不知节制 ;有的则安然入睡。
(2)
共济失调期:此时酒精含量达1000~2999mg/L。表现动作笨拙、不协调,步态蹒跚、语无伦次、发音含糊;眼球震颤、躁动、复视。
(3)
昏迷期:血酒精含量达3000mg/L以上。患者沉睡,颜面苍白、体温降低、皮肤湿冷、口唇微绀,严重者昏迷,出现陈-施二氏呼吸、心跳加快、二便失禁,因呼吸衰竭死亡。也有因咽部反射减弱,饱餐后呕吐,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也有继发腔隙性脑梗塞和急性酒精中毒性肌病(肌痛、触痛、肌肿胀、肌无力)的报道。有的酒精中毒病人还可能出现高热、休克、颅内压增高等症状。酒精因抑制糖原异生,使肝糖原明显下降,引起低血糖,可加重昏迷。
【紧急评估】
紧急评估:
采用“ABBCS方法”快速评估,利用5~20秒快速判断患者有无危及生命的最紧急情况: A:气道是否通畅 B:是否有呼吸
B:是否有体表可见大量出血 C:是否有脉搏 S:神志是否清醒
误吸和窒息导致气道阻塞是急性酒精中毒死亡的重要原因,必须特别重视。
如果有上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应迅速解除包括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心肺复苏、立即对外表能控制的大出血进行止血等。
【治疗方法】 1. 轻症病人,一般不需要治疗,给予大量柠檬汁口服处理,侧卧(以防止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保暖,维持正常体温;
2. 烦躁不安者慎用镇静剂,禁用麻醉剂;过度兴奋者可用氯丙嗪12.5~25mg或副醛6~8mg灌肠。对严重烦躁、抽搐者可给地西泮5~10mg;
3. 静脉滴注西米替丁等保护胃(西米替丁不能与纳洛酮同组使用);
4. 用速尿20~40mg肌注或静注,加速酒精排泄,必要时加倍重复使用1~2次; 5. 对较重病人:
(1)卧床,头偏向一侧,口于最低位避免误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3)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4)催吐:可以用刺激咽喉的办法(如用筷子等)引起呕吐反射,将酒等胃内容物尽快呕吐出来(注:禁用去水吗啡,已出现昏睡的患者不适宜用此方法);
(5)镇吐:如呕吐次数较多,或出现干呕或呕吐胆汁,给胃复安10mg肌注,以防止出现急性胃粘膜病变。未出现呕吐,禁止应用镇吐剂;(6)洗胃(不主张):中毒后短时间内,可用1%碳酸氢钠,或0.5%活性炭混悬液或清水反复洗胃,继则胃管内注入浓茶或咖啡;
(7)特效解毒药物:静脉滴注10%GS500~1000ml和胰岛素8~12u,最好快速滴入,可加氯化钾,但加入氯化钾后影响滴注速度。必要时可以加入50%GS来加大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维生素B6和烟酸各100mg,肌肉注射,加速酒精在体内氧化。
6. 昏迷或昏睡者:苯甲酸钠咖啡因0.5g,每2小时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1次,或利他林20mg,或回苏灵8mg,肌肉注射。7. 呼吸衰竭者:可拉明0.375g或洛贝林9mg,肌肉注射,同时吸放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8.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特异性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B-内啡肽)介导的各种效应,解除酒精中毒的中枢抑制,缩短昏迷时间。可用0.4~0.8mg加GS10~20ml,静脉推注;若昏迷时,则用1.2mg加GS30ml,静脉推注,用药后30分钟未苏醒者,可重复1次,或2mg加入5%GS500ml内,以0.4mg/h速度静脉滴注,直至神志清醒为止。9. 脑水肿者,给予脱水剂,并限制入液量。
10.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血镁低时补镁。11.必要时透析治疗,迅速降低血中酒精浓度。
国内处方参考:
纳洛酮0.4~0.8mg+5%GS20ml静注,约1h1次,直到病人清醒后10%GS500~1000ml+大量维生素C+胰岛素10~20u静滴,并肌注维生素B1和烟酸100mg
10%GS
500ml VitC
3.0 VitB6
200mg 门冬氨酸钾镁
10ml 能量合剂
2支 胰岛素
12u
5%GNS
500ml 西米替丁
0.8
美国配方:
5%GS+0.45NS1000ml、硫酸镁2g、叶酸1mg及维生素B1100mg 12.解酒方:
药方:葛花10克,鸡具子10克,豆蔻6克,砂仁6克,生姜3片 煎汤一碗,酒后服用可解酒
【注意事项】
1.用咖啡和浓茶解酒并不合适。喝浓茶(含茶碱)、咖啡能兴奋神经中枢,有醒酒的作用 ,但由于咖啡和茶碱都有利尿作用,可能加重急性酒精中毒时机体的失水,而且有可能使乙醇在转化成乙醛后来不及再分解就从肾脏排出,从而对肾脏起毒性作用 ;另外,咖啡和茶碱有兴奋心脏、加快心率的作用,加重心脏的负担 ;咖啡和茶碱还有可能加重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
2.酒精中毒不采取洗胃措施,因醉酒、应激本身对胃粘膜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可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严重的可引起穿孔。
3.纳洛酮并不是解酒药,是否使用有极大的争议。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属于阿片受体拮抗剂对阿片物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内啡肽,脑啡肽有特异性拮抗作用,能有效地拮抗这些物质对心血管和呼吸调节机制产生的抑制β-内啡肽作用
。酒精中毒时,脑内β-内啡肽释放明显增加,而β-内啡肽干扰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对循环功能的调解作用,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甚至死亡,给予纳洛酮后,脑β-内啡肽下降,减少内啡肽对心脑血管的损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4.如果兴奋躁动特别严重,可向专科医生求助,将强安定剂结合弱安定剂使用,使之镇静,兼平息其呕吐,并可预防可能出现的痉挛发作。当酒精抑制已经过深,就要使用中枢神经兴奋药物,如咖啡因、哌醋甲酯等。
5.“醉酒”的本质不是“兴奋”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酒精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状态,并有可能出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当大脑皮层被抑制时,皮层下中枢失去皮层的控制,便出现一些失控的兴奋行为;当皮层下中枢也受抑制时,这种表面兴奋的现象才会消失。因此,无论表面看来是“兴奋”还是“抑制”,“醉酒”的本质不是兴奋而是抑制。处于昏睡状态的患者,很有可能因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当周围的人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被送到医院后,中毒病人的昏迷状态,给抢救工作带来很大障碍,影响抢救速度和效果。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处于第三个阶段时最危险、也最具有麻痹性。当患者趴在桌子上休息或者昏睡的时候,一起的喝酒的人通常会错误的认为是在“休养生息”,忽视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表现出的症状。6.啤酒含酒精3%~5%;黄酒含酒精16%~20%;果酒含酒精16%~28%;葡萄酒含酒精18%~23%;白酒含酒精40%~65%;低度白酒也含酒精24%~38%。饮酒后,乙醇在消化道中被吸收入血,空腹饮酒则吸收更快。血中的乙醇由肝脏来解毒,先是在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醛,又在醛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酸,乙酸再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全过程约需2~4个小时。有人报道成人的肝脏每小时约能分解10毫升乙醇,大量饮酒,超过机体的解毒极限就会引起中毒。会饮酒与不会饮酒(即酒量大小)的人,中毒量相差十分悬殊,中毒程度、症状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而论,成人的乙醇中毒量为75~80毫升/次,致死量为250~500毫升/次,幼儿25毫升/次亦有可能致死。
7.非那根:不良反应:呼吸困难。乙醇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特别是麻醉药、巴比妥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三环类抗抑郁药与非那根同用时,可增强非那根或(和)这些药物的效应,用量要另行调整。
再说安定:不良反应:呼吸抑制。饮酒及与全麻药、可乐定、镇痛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彼此相互增效。
二者相比较,安定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非那根强。所以安定应为禁用要。
对于非那根,如果患者躁动,疯狂,可以考虑使用,剂量要保守。
最后说一句,如果饮酒者不发生打人,行凶等恶劣行径,大可不必使用非那根,因为饮酒者在兴奋的活动,叫嚷等这些举动可以通过呼吸和皮肤代谢一部分乙醇。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流程
第四篇:学习记录
一、学习收获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具有如下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如果不考虑影响解决方案实施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那么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就是对这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要素进行具体的计划的过程。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它不是为了发现客观存在的尚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系统设计的成果或产物是经过验证的、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以及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活动和实施计划以及相关的支撑材料(如教材、学习指导手册、多媒体教学软件、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评价手册及测试题等)。
(二)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三)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肯普模式
这一模式由肯普(J.E.Kemp)在1977年提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改才逐步完善。该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需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
⑪ 四个基本要素:是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肯普认为,任何教学设计过程都离不开这四个基本要素,由它们即可构成整个教学设计模式的总体框架。⑫ 三个主要问题:肯普认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① 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② 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③ 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⑬ 十个教学环节:是指①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包括优先条
件与限制条件);②选择课题与任务;③分析学习者特征;④分析学科内容;⑤阐明教学目标;⑥实施教学活动;⑦利用教学资源;⑧提供辅助性服务;⑨进行教学评价;⑩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2、史密斯—雷根模式
这一模式由史密斯(P.L.Smith)和雷根(T.J.Ragan)于1993年提出,并发表在他们两人合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且雷根本人又曾是美国AECT理论研究部主席,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家,因此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1)史密斯—雷根模式的特点
由于史密斯—雷根模式是在狄克—科瑞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教学分析”与“确定学生初始行为及特征”(即“学习者特征分析”)分成两部分,并把二者分析的结果用更具体的“行为目标”表述;而在图1-5-2中则把“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两部分)都归入“教学分析”模块中,并对这一模块补充了“学习环境分析”框,与此同时,还取消了图1-5-3中较为具体、琐细的“行为目标”表述框。显然,这一改进不仅使图1-5-2的“教学分析”模块内容更充实,而且在结构上也显得更为简洁、合理。
3、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的。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3)学习情境创设
(4)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5)自主学习设计(6)协作学习设计(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4、“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环节(右分支)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五)教学目标分析
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这里将三种分类法分别做一简介,以便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加以选择和综合运用。
第一个是辛普森(E.J.Simpson)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分类系统。这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分类体系。辛普森(E.J.Simpson)等人于1972年提出将动作技能目标分成下面所列的七级:
① 感知:② 准备③ 有指导的反应:④ 机械动作:⑤ 复杂的外显反应:⑥ 适应⑦ 创新 第二个是哈罗(A.J.Harrow)于1972年提出的分类系统。哈罗把动作技能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反射动作、基础性动作、感知能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由于反射动作和基础性动作是随着身体发育而自然形成的,不是习得的技能,所以教学中不设定这两方面的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其他四类较高层次的动作技能分别介绍如下: ① 感知能力:② 体力:③ 技能动作:④ 有意交流:。
第三个是基布勒(R.J.Kib1er)等人于1981年提出的分类系统。基布勒提出应把动作技能分为四类:
① 全身运动:② 细微协调动作:③ 非言语性表达:④ 言语行为:(3)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964年克拉斯伍(D.R.Krathwohl)等人制定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他们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共分为五级: ① 接受或注意:② 反应: ③ 评价 ④ 组织
⑤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是继布卢姆之后,又一位对目标理论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界认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都是指导学习目标设计的很有实用价值的学说。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3、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4、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确定下来后,要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用可评价的方式将教学目标描述出来。在描述教学/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六)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
2、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
3、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4、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有待改进案例
1.语文
高中
【教材内容概述】
立意于找准切入点和联想丰富的写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联想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2、在审题中,深入挖掘素材内涵,选取切入点,确立中心。
(点评:阐述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而不是通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按新课标维度进行分类,阐述模糊,不清晰明确。)
改进后的案例
高中 【来源】
联想写作指导课平顺县一中 【教材内容概述】
联想写作指导课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学习综合实践的内容。它是在学完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之后所写的一类作文。本次写作主要在于让学生能够找准写作的切入点,并能从此出发,进行联想和想象,顺利完成本次作文。【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想象和联想;
(2)认识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3)能够在审题中,深入挖掘素材内涵,选取切入点,确立中心。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懂的语文写作术语,并通过交流来了解术语含义;(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借助联想发散思维,打开写作思路;
(4)能够通过读素材,挖掘其内涵,概括中心,进行选取好的切入点;
(5)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将写作的技巧和学习写作的心得体会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利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独立完成一篇作文,体验写作成功的喜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有待改进案例
1.语文
高中
【教材内容概述】
立意于找准切入点和联想丰富的写作指导课。
【学习者特征分析】
1.面对题目思维滞涩。2.下笔千言,不知所云。
改进后的案例
【来源】
联想写作指导课平顺县一中
【教学内容概述】
联想写作指导课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学习综合实践的内容。它是在学完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之后所写的一类作文。本次写作主要在于让学生能够找准写作的切入点,并能从此出发,进行联想和想象,顺利完成本次作文。【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平顺一中的高一学生;
2、学生在面对题目思维滞涩;
3、学生已经学过一个单元有关想象和联想的文章,其中学习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手法;
4、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读过和写过一些关于想象的小短文;
5、学生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情中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6、学生虽然学过一些写作技巧,但下笔千言,不知所云。
第五篇:学习记录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