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运会开幕式--2012伦敦PK 2008北京
奥运会开幕式--2012伦敦PK 2008北京
1、总体感觉来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
伦敦:把人与机器矛盾体有机融合一体,展现西方国家的现代文明
北京,把人变成机器乃至零部件的一部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个体力量被服从)
2、从视觉效果来看,是真实与虚构的PK 伦敦:展示了从农业经济-工业革命的真实历史进程(体育场被布置为英国乡村模样,大树、房屋、水车,还有牛羊马匹,这些物品象征着英国从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400年时的农业经济,这并不是“英国乡村晚会”,而是一段真实的英国历史和人类发展史。闲适恬静的绿色田园瞬间消失,大地崩裂——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凡的时代降临,英伦三岛投射出工业革命的第一束曙光。巨大的黑色烟囱破土而出,大地也被披上了黑色的外衣。工业革命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命运,却也带来了很多恶果——比如环境污染。开幕式演出现场释放出的团团黑烟塑造了一个地狱般阴森凄苦的氛围,让人望之惊秫。)
北京:展示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展现的是儒家虚构主义的华丽,这种华丽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眼球震撼力,最大程度的展现人体动作、音效、色彩的完美配合,但是始终是一种虚构美)
3、从点火仪式上看,是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的PK 伦敦:由7个普通青年人(5名青年运动员+1名年轻海员+1名医科学生)集体点火,均由真正的大牌推荐而来。而且不足20岁的他们代表了英国的未来,也完全有理由共同承担起点燃主火炬的重任。这也与伦敦奥组委此前一直提倡的“激励一代人”的口号十分吻合。北京:“体操王子”李宁以“空中飞人”的方式点火,满足了国人万众所归的英雄主义期望,体现了中国的传统集权主义精神
4、从演员角度来看,是矛盾和统一的PK 伦敦:开幕式上的演员表现自然,随意,崇尚自由,展现了演员自身心灵感受,体现了演员的个体价值。(演员在舞台上自由与自然的表现,舞台下的行为表现一致)北京:演员人员人力资源极其丰富,在舞台上统一整齐,动作规范,表现出极强的整体视觉冲击,体现了整体的力量。(但舞台下,违反规则,散漫、、、,台上一个样,台下一个样)
5、从投资角度看,是大气与精算的PK 伦敦:开幕式的投入为2700万英镑,约合2.7亿人民币 北京:开幕式投入为8.31亿人民币
第二篇:伦敦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伦敦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谁更好看?
有比较才有鉴别。伦敦奥运会开幕了,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比较,得出一个简单的“谁更好”的结论。作为一名中国人肯定会说,北京最棒;作为一名英国人自然认为:伦敦最牛;而作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第三者或许会觉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网上做了一个比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指数:☆☆☆☆☆,是最气势恢宏的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精彩指数:☆☆☆☆,是最自然亲近的开幕式,北京略占上风。而对开幕式的评语,北京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伦敦是“已经举办了三次奥运会的英国,又给世界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确实看不出谁更好。再看对开幕式的点评,北京是“以奥运会行销中国形象,这正是主办奥运会的辐射效应”,伦敦是“英国崇尚自然、生活、科学,在本开幕式中向全世界完美展现”,同样比不出谁更好。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北京奥运会时用了一个词:无与伦比;罗格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致辞也用了一个词:无可比拟。无与伦比和无可比拟,只是反映出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完全体现不出伦敦的和北京的奥运会开幕式谁更好。
北京的四环边上的鸟巢,伦敦东区的那个大碗,都是高科技的结晶。既然同属高科技,自然没有高下之分。《北京晨报》资深体育记者葛晓倩写了一段话:“从北京到伦敦,没有十全十美的奥运会,只有所谓的‘史上最佳’。这就跟4年前的北京要比雅典更好,雅典比悉尼更好,悉尼比亚特兰大更好一样。奥运会能够提升一座城市的品质,推动它的发展,却从来不是唯一的拯救者。”此话说得很好。按照葛晓倩的逻辑,伦敦比北京好,而且应该比北京好。
小时候听到大人讲个一个故事——“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长大后才知道,张飞岳飞相差几个时代,怎么能打呢?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奥运会也是如此,每届奥运会无论开幕式还是场馆设施,都是在当时条件下最好的。根据葛晓倩逻辑得出的“伦敦比北京好”这个结论,其实也是基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的一种认识。
突然想起一句话: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两者只能看,不能比。这句话,非常适用于伦敦和北京奥运开幕式,也非常适用于任何一届奥运会和它前后的那届奥运会。
第三篇:奥运会开幕式PK
奥运会开幕式PK:北京对伦敦
发布时间:2012-08-01 10:07 作者:王霄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847次
中国人看伦敦奥运,我想大概有相当多的人是冲着开幕式去的。不但因为开幕式最好看,而且还存了一个心思:与咱们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做个比较。
果然,开幕式结束后的当天,网络上就出现了一片评论,大多数是贬低伦敦,有的还借着外国人的嘴说。天朝子民又自豪了一把。
我是7月28日早上才打开电视的,此时开幕式已经进行到罗格致辞。接着的是火炬传递入场,并点燃奥运主火炬。在这个环节中,当看到那些当年的奥运明星、现在的老人或中年人,集体地用手中燃烧的火炬把年轻一代运动员手中火炬点燃,我不禁泪下。
薪火相传,既是人类承续的历史,也是人类进步的始因。
今天,我又将开幕式视频看了一遍。如果将伦敦与北京做个比较,我的一个简单的印象是:北京让人震撼,伦敦让人感动。
北京让人震撼,是说北京开幕式将科技和人力运用到极致,那是一个物质的顶峰,后面的支撑是大笔的金钱。它让观众眼花缭乱,确实是一个视觉的饕餮盛宴。也不仅是娱乐了我们的感官,而且让人感到了中国的一种特殊才能:有钱能使鬼推磨。
伦敦让人感动,是说伦敦开幕式将人放在中心,那是一个精神的表达,后面的支撑是深厚的人文关怀。它让观众心灵共振,确实是一个兼顾形神的美的旅行。也不仅是感动了我们的内心,而且让人感到了人类的一种普适追求:有信仰能让世界更美好。
我这样说伦敦,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英伦三岛的田园,工业革命的喧嚣;全民医保,当代歌谣;儿童与医护的梦幻,伏地魔鬼与仙女保姆的斗法;普通一家人的晚上,不同年代年轻人的约会;建筑工人在“伦敦碗”门口的列队,80%为普遍社区居民的火炬传递;女王与007蓦然从天而降,歌手与全场观众陶然踏歌唱和;憨豆的烈火战车,贝克汉姆的船长风度„„当然还有204个花瓣共同组成的主火炬。应当说,伦敦开幕式展现的不但是丰富的艺术元素,而且是厚重但又温馨的文化元素。
这时,我想起了中国老领导人王震出访英国后说过的一句话:除了没有共产党领导之外,英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了。
不但是社会主义了,而且是很纯净、很祥和的主义。
再来回顾北京。过度的政治化、商业化、科技化与官僚化,让我们今天除了依稀记得某些片断和总体模糊判断“震撼”之外,似乎对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已经说不出什么来了。当然,那2008个假缶,在开幕式后终于卖出了好价钱,让某些人赚得盆满钵满。
巧合的是,伦敦奥运会前,北京遭遇了据说是61年未遇的暴雨,下水不畅,死亡了77个人。而四年前我们宣传北京奥运会时,说它的一大功绩是将北京的基础设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就是新的水平?
更加巧合的是,伦敦奥运会进行中,北京奥运会的主导演张艺谋先生,现在正陷入铁道部巨额宣传片的金钱丑闻中。一个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怎么能够把奥运会当回事,把国家当回事。或者说,一个只知道钱的人,除了把花钱做到极致外,还能做什么?
咱们中国人,今个富得是真有钱,穷得也只剩下钱了。
第四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演讲稿
著名导演丹尼·博伊尔以“奇迹之岛”为主题,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一幅田园风的画卷展现在“伦敦碗”内:羊儿在羊圈中悠闲的吃着草;野餐的家庭一边聊着天,一边吃着食物;许多人正在享受着板球与舞蹈的快乐。唱诗班代表组成英国四个部分的演唱响彻英伦三岛田园画卷被7根高耸的烟囱取代,英国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它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全世界。布拉纳朗诵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暴风雨》中的经典选段:“不要怕,这里将会充满噪音。” 劳动者为了自己的权利而奋斗,也有努力争取参政权而游行的妇女。丹尼尔·格雷格出现在了白金汉宫,他的新任务是用直升机护送女王前往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这是英国女王首次在影片中扮演了自己。大屏幕中,直升机从白金汉宫出发,穿越伦敦塔桥,来到“伦敦碗”的上空。影片的虚实结合,使观众赞不绝口。真正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进入体育场内,还有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现场唱起了祝福女王的歌曲,随着儿童乐团唱起英国国歌,英国国旗缓缓升起。开幕式变成了一个童话的国度。一阵来自儿童医院的医生与护士的欢快舞蹈之后,进入一片宁静,孩子们都进入了梦乡。孩子们的梦境开始了,梦中有《哈利波特》里的大反派伏地魔,仙女保姆从天而降,最终恶魔被打败,童话故事的经典结局,一片欢快的景象。盛大的摇滚狂欢开始了,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知名歌手几乎全部囊括,甲壳虫、滚石、皇后各个露脸。现场的大屏幕回顾了这次伦敦奥运会火炬从采集到传递过程,从雅典到伦敦。贝克汉姆驾驶一艘快艇从泰晤士河出发,向“伦敦碗”进发,各国运动员开始入场。事前谁也没有想到,既不是君主、也不是英雄,象征着世界七大洲的7个普通90后,互相传递着、努力着,将奥运圣火点燃。他们点燃的并不是1支孤独的火炬,而是象征着送给本届奥运会每个代表团的204个“花瓣”。这些花瓣燃烧着、闪烁着,渐渐上升到最高处,合拢在一起,最终成为辉煌的伦敦奥运会主火炬。它体现了伦敦奥运会的主旨“激励下一代”,也希望着人类未来会更加和平。改了一点、、
第五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感想
第三十届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已于28日早七点结束,听着周围对这届奥运会褒贬不一的声音我想谈谈自己对这次奥运会开幕式的看法。
由于时差奥运会开幕式是在北京时间28日凌晨四点举行的,我于次日看的重播。
在幕式之前点燃奥运圣火的火炬手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在奥运会当天贝克汉姆乘着一艘快艇沿着泰晤士河将奥运火炬带进“伦敦碗”。体育场内,7名年轻人点燃7支火炬,交到7位英国体坛名宿的手中。随后,7名年轻人又接过火炬,象征着本届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主题。7名年轻人走到一个巨大的铜铸的花朵前,点燃了204个铜花瓣。花瓣树立起来,汇成了本届奥运会的主火炬塔!这204个铜花瓣代表204个参赛国家和地区,这个火炬塔也是大家共同建造,这体现了奥运精神——团结与进步。
伴着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名句:“别害怕,这岛上众声喧哗”的激扬朗诵,奥运会拉开了帷幕。舞台上绿油油的草地和潺潺流动的溪水把人们带回旧时的英国田园。为了追求更加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这次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也就是曾指导过《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丹尼·博伊尔别出心裁的搬上了12匹马、3头牛、70只羊和3只牧羊犬,让观众亲身感受到农耕社会的绿色与愉悦。
随后六座烟囱拔地而起,人们也紧跟历史脚步从恬静的小农时代到了繁忙的工业时代。纺织工人、矿工、钢铁工人、工程师逐一登场,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工厂”的场景被生动呈现在观众眼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765年珍妮纺织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出现,18世纪中叶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让英国从手工劳动走向了机器生产时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气的广泛运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世界也步入电气时代,工业的重心也由轻工业转变成重工业。发电机问世后,相继发明了电灯、电话、汽车和飞机等。即便是当今高科技的现代化生活也离不开那时的发明创造。这些技术革命大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同时工业革命也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城市的兴起,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然而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不仅是无上的荣誉和昌盛,也给英国带来了战争。英国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牺牲了很多为国捐躯的士兵,奥运开幕式仪式虽然是个喜庆兴奋的日子,却仍旧不忘在舞台上留出时间悼念那些已逝的亡灵,肃穆而立的士兵,怒放的红色罂粟都更让我们明白了和平的可贵。
二战后,英国在战争中受到了重挫,为了恢复发展社会,英国首相丘吉尔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为公民提供了一张社会保护网,以此刺激人民生产积极性。舞台上装扮成护士的表演者和推着病床的助理员工,象征着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和福利国家的身份。政治和文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英国正是想通过奥运文化向世人证明其政治体系的优越以及世界大国的地位。无论我们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评价,单纯就奥运会而言,通过如此诙谐的表演展现国家整体特色未尝不是一种成功一种创新。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参与演出的表演人员并非舞技高超的专业舞者,他们都是来自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机构的普通工作人员。不用职业舞蹈演员,让医生护士们本色出演,倒是添加了些真实感和亲切感,倡导了全民奥运的精神。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无论你是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职业,奥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舞台上的表演队伍除了有护士医生外还有GOSH儿童医院的300多名孩子,在台上给这些孩子讲故事的女士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奥运会告诉我们英国不仅是像“黑暗的撒旦磨坊”般的工业大国,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的童话王国,《彼得潘》《哈利波特》《查理与巧克力梦工厂》这些优秀的儿童读物都来自英国,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通过这些读物有了某种密切的联系。奥运会不仅是成人的盛会,也是孩子们的乐园,这便是本届伦敦奥运会的主题“激励一代人”。
英国不仅拥有优秀的童话小说,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作品和电影明星。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都是英国人,在英国电影中与奥运主题关联最密切的就是1982年获得奥斯卡奖的《火战车》,它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讲述的是一个犹太大学生为了消除种族偏见,一心想取得奥运会百米金牌为犹太同胞争光,最后他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奥运冠军。这次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翻拍了《火战车》中的经典桥段,其中“憨豆”亲自现身,以一场壮烈的“幻想”将全场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然而,正是这段“恶搞”背后,透露出奥运会的坚持、平等精神。我想当那段熟悉的插曲响起时,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奥林匹克的自强不息精神,同样也是英国电影工业发展的永不停息。
英国是个多元化开放国家,说到电影不得不说那部风靡全球的《007》系列,而说到英国历史文化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女王。女王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和宗教领袖。把007和英国女王联系在一起变成了这次开幕式的一个亮点,伊丽莎白以“跳伞”的方式空降伦敦碗,成为了史上年龄最大的邦女郎。女王到场后,乐团唱起了英国国歌《God Save the Queen》。可见女王即使没有实权却仍旧受到所有英国国民的尊重,这也说明了英国皇室在英国文化外交活动以及国民精神上的元首作用。
英国音乐对世界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上个世纪60年代音乐风格主要以乡村田园为主,70年代朋克、摇滚开始流行。奥运开幕式上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知名歌手几乎全部囊括,甲壳虫、滚石、皇后,各种曲风朋克、电子、说唱无一遗漏。
压轴环节原甲壳虫成员保罗经典重现,再度演绎了那首曾经甚至现在一直感动数人的《Hey Jude》,这个环节让我激动的落泪,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几乎每次KTV必点。这首歌是保罗于1968年为列农五岁的儿子Julian写下的,目的是鼓励Julian在失去父爱的情况下也能坚强勇敢的生活。这首歌也告诉我们每一个都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和梦努力的活着,不要沮丧不要放弃。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首经典励志歌曲重新唱响在奥运赛场上,表达了英国人对奥运和平顺利举办的美好祝福,当全场8万多人跟着一起合唱的时候我想你们很难理解我当时的心情,虽然不在现场,虽然只是隔着网络,但这首歌带来的冲击力绝对可以穿透一切的震撼着我,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你无法想象他挚爱的一首歌在代表全世界荣誉竞争的奥运会上、数万人跟着倾情合唱的情况下给他带来的刺激和感动,更何况是这由这首歌的原唱演绎的。虽然保罗如今已经68岁,在那么宽广宏伟的“伦敦蛋”里唱的没有年轻时那么完美,但仍然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他的经典,就像迈克杰克逊,像家驹,这些人就算死了不在了也仍旧是每个人心中的经典。保罗宝刀未老,整个运动场的人的情绪都被他带动了,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最大的热情祝福着奥运,表达着自己的兴奋。
没有北京奥运会浮夸华丽的开场,也没有水立方鸟巢的精致宏伟场地。于是很多人开始抱怨这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不好看。单凭舞台特效够不够绚烂来评价其奥运会开幕式成功与否未免太过片面。正所谓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一件事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品味。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国家拥有最好的,但不能总是活在自己理想的乌托邦中,在努力发扬本土优秀文化时也应该看到别人优秀的地方。这才是一个有利于发展的长远之计。在我看来每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所举办的奥运风格和其努力造就的奥运精神也有所不同,伦敦奥运会尽管不够气势磅礴不够雍容华贵但它敦用真实质朴的风格向全世界宣布伦敦的发展影响着世界。
最后,衷心的祝福伦敦奥运会顺利举行,中国健儿能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