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才子办屠夫学校建议毕业生先工作后创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北大[微博]毕业生都属于“高大上”的档次,但是北大才子陈生却踏入了屠夫行业,办起了国内首家屠夫学校,实行不收学费收徒、包吃包住还外带补贴的政策进行招生,并且于2014年5月成功的培养出了国家首批正式院校毕业的学生。如今,屠夫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已经顺利毕业奔向岗位。
陈生,北大才子,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从房地产“老大”到食品行业“猪肉大王”,再到屠夫学校的校长,完美的游走在几个角色间。数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并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数年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屠夫行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这回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北大生该不该卖猪,而是探究陈生在卖猪肉行业掀起的这场“变法革命”。
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十多年前放弃了自己在中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职务毅然下海,倒腾过白酒和房地产,打造了“天地壹号”苹果醋,如今卖猪肉卖成了千万富翁。北大学会了“歪门邪道”
陈生对于自己的成功,表示到,秘籍就是比别人做事的方式更灵活。陈生说到:“北京大学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北大特自由,学生可以不上课,老师怕没人来,被逼着讲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久而久之就学会很多种做事的方法,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完成一件事。” 屠夫学校的诞生
谈到自己创办屠夫学校的想法,陈生认为是对于行业的提前预知和准确分析。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总共有300个档口,每个连锁店大概需要3个刀手。而从全国来说,每天6亿多头猪出栏,需要两三百万名的屠夫或“卖猪佬”。”陈生认为,现在任何一个职业,假如从业者超过100万人都应该有学校,“但我们这个行业,几百万的从业人员,却没有培训机构。其实这也算是一个服务行业,而且还是一个很讲技术活儿的行业。” 之所以会办屠夫学校,是因为之前的那些刀手都是在市场里面经营不下去的个体户,服务意识和技术水平都不够,而又不能让自己成为行业公敌,所以只能自己培养,既然这样就直接自己创办一个学校,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人才所需,还可以为行业提供更多人才。我们学校培养的屠夫将改变以往别人印象的屠夫板着脸的,而是不仅仅卖猪肉,还要赠欢乐。
如今,屠夫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已经顺利毕业奔向岗位,陈生对自己的学员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手脚灵活,二是要有服务意识。除了这两个,其他东西都不重要。” 陈生的价值观和创业观
陈生在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创业历史,说到创业就和谈恋爱是一样的,谈了几个,一直找到自己最心仪的那个进行结婚。所以他做过了白酒、房地产、苹果醋等,最后踏入了猪肉行业,开办起屠夫学校。
屠夫学校的又一特色可以说在于两个北大“卖猪才子”的合作,谈起曾经在2003年掀起“陆步轩现象”的北大第一任“卖猪佬”,陈生说:“我请他来给屠夫学校编教材,半年时间编了10万字,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做到。”在陈生眼中,虽然陆步轩没有自己分店开得多,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可复制的。陈生告诉记者,当初就是因为北大校长的一句“我们北大的学生既可以当国家主席,也可以卖猪肉”给了他莫大(博客,微博)的启发。在陈生看来,北大对他最大的影响不在于名誉和专业知识,而在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他今天的成就主要还是得益于丰富的社会经验。“做公务员和在其他企业工作的几年为我交了创业的“学费”,他很直白地建议当下刚毕业的大学生尽量不要去创业,而应该在社会其他岗位上历练几年,努力学习人际交往,积累社会经验。“学校里学的东西拿到社会上创业,能用的是很少的,所以大学生刚毕业就创业是没什么优势的,在社会上混个三五年时间,学到的创业知识与能力要比在大学里学到的多得多,这样你再创业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而面对风险和可能的失败,陈生也显得很坦然。“我们常说,“吃得咸鱼得忍得住渴”,我的常会经历一些低谷期,但外人看我还是能吃能睡,失败有什么可怕呢?大不了回归到零,我们努力做好,但如果真的没做好,我也坦然面对。”(文章来源:投融界)
第二篇:先办后审办税服务模式工作实施方案
**县地方税务局推行“先办后审”办税服务模式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进地税工作作风,提高办税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服务型”地税机关建设,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根据市局要求,经县局研究,从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县推行“先办后审”办税服务模式。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按照“收好税、服好务、执好法、带好队”的工作总要求,以“至诚至善追求卓越”为服务理念,实现“始于纳税人,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工作目标,不断提升**地税纳税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行“先办后审”办税服务模式,使纳税人涉税事项受理、审核、审批等环节向办税服务厅前台转移,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成本,提升办税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主要内容
1、梳理业务流程。根据市局规定,结合我局工作实际,这次推行“先办后审”业务流程为86项,其中即时办结61项,限时办结25项(详见附件1)。
2、完善导税服务。办税服务厅要按照规定设立导税员,对前来地税局办事的纳税人,由导税员引导,对能在征收服务区办税服务厅前台即时办结的,由导税员负责辅导其填写相关表格,前台窗口办理。对不能在即时办结,需要有关分局和业务部门办理的,由导税员引导至办税服务厅“先办后审第一责任人”处,根据纳税人的需求,按照管理分局和业务股室的授权,受理、办理或受理、传递转办。
3、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对纳税人发起的所有涉税事项,负责办理或者受理的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或县局指定的工作人员自动成为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对该项业务全程跟踪、负责到底。对不能即时办结,需要相关业务股室和管理分局调查、审核、审批的,由第一责任人进行传递、跟踪,直至该项业务办结为止。
4、实行第一责任人联络员制度。为确保资料传递有序高效,各管理分局、业务股室应指定一名第一责任人联络员,作为对应承接需要管理分局和业务股室调查、审核、审批。不能即时办结的涉税事项,资料传递实行纸质和电子流程并行。,第一责任人负责制作《**县地税局审批工作流程单》(见附表2),该表与审批材料一同流转,并在资料交接中按实际交接时间填写各项内容,审批事项办结后,第一责任人联络员应于审批事项办结的当日将《**县地税局审批工作流程单》转交第一责任人。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先办后审”办税服务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纳税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落实“柔性征管、刚性服务”的重要措施。各单位、各部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为纳税人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
为确保“先办后审”办税服务模式顺利进行,县局成立“先办后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云任组长,其他县局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分局、股室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永丰分局。县局党组成员饶敏哉兼任办公室主任,黄华浩、刘涛平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领导小组具体日常工作。
(二)大力宣传 精心组织
各单位要积极做好“先办后审”工作的“内培外宣”工作,对内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利用学习日、工作例会等形式开展培训,让干部职工知晓和领会“先办后审”的意义,形成推广合力;对外通过电子显示屏公告、QQ服务群发送政策等形式广泛宣传,让纳税人知晓、认同和接纳“先办后审”办税服务模式;
(三)狠抓落实、讲求实效
各单位、部门要按规定要求、时限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对“先办后审”涉税业务的审核、审批,把后续审核、审批作为税收管理员税收管理,三级巡查巡管工作以及税收执法检查、执法监察的重点内容。要完善后续管理制度,在提高办税服务效率的同时,加强内部流程监管,确保税收执法准确性,减少税收执法风险。
(四)加强督导、认真总结
“先办后审”办税服务模式是市局今年向省局申报的一项创新项目,将严格考核各县(市、区)落实情况,县局将成立督导机将加强督导构,定期对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落实“先办后审”办税服务模式进行督导,对未按市、县局规定要求及规定时限的办理涉税事项的单位和部门,造成不良影响的,将对该单位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各管理分局、办税服务厅和业务股室要认真总结“先办后审”工作,并于12月15日前“先办后审”工作总结报永丰分局。
第三篇:学校布局调整与灾后重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学校布局调整与灾后重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几年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城镇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导致城区学校班额过大,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人口不断下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大幅减少,导致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加之在撤并过程中,规划方案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规范,保障措施不到位,影响了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笔者通过深入辖区中小学校,教学点,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社干部群众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对所管辖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对学校布局调整谈点意见。
一、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新问题
(1)布局调整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承担的教育成本,表面看来,农村学校战线缩短后减少了教育经费开支,农村教育成本似乎下降了,实际上,对部分学生因学校被撤并而被迫转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教学成本却因为布局调整增加了。因为学生需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比起以前,农民现在需要额外再支出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以及承担学生走读带来的安全风险等,加大了贫困家庭的负担。比如我学区教学点学生到完全小学上学,每天往返走10多里的山路,农村附近学生到城区学校就读,负担更重,学生安全令人担忧。
(2)村学改变为教学点后,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原村学和教学点教师基本上为当地人任教,能安心教学,现已退休后,绝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到教学点任教,尤其青年教师更不愿意去,只能动员安排完全小学落聘教师或老弱病残的教师到教学点任教,教学质量逐年下滑,家长只能舍近求远,送孩子到城区条件较为好的学校上学,加之,教学点公用经费因学生人数少,资金不足,校舍也破烂不堪,经常漏雨,师生安全得不到保障。教学点因学生人数少,公用经费太少,基本的办公用品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信息技术教育,严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不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3)部分村学撤并后,对教学设施归到并入学校,部分校舍闲置并逐渐破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加之,原村学校舍为村校一体化,村委会与学校有纠纷现象,个别村想把校址变成村址,为行政村集体所有。
(4)调整后的部分学校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增多,出现班额过大的情况,如我学区岷阳一小2004年学生是1600人,2013年学生是1843人,学生增加243人,班级由25个增加到现在的30个,平均班额61.4人,最大班额达75人;岷阳二小2004年学生人数是450人,2013年是820人,学生增加370人,班级由12个增加到17个,由于校舍和教师紧缺,部分进城务工子女无法再接收;东关小学2004年学生是1060人,2013年学生增加到1393人,增加了333人,班级由21个增加到24个,平均班额58人,最大班额达62人,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管理难度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根本无从谈起,辅导学生力不从心,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影响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也影响着教育质量的再提高。
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1)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是政府的法定责任,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立足实际,充分考虑本地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确保适龄儿童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调整不能简单的把学生数较少的学校撤并,学校半径的确定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财力支付、校舍建设、食宿配套建设、教师编制、地理位置特殊性,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不能硬性规定生源不足就一定撤并。要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有学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调整后的中小学布局既能适应当前教育需要,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对学校布局调整保留的村学和教学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村学和教学点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证正常运转,教育主管部门应配备师德高尚、业务能力较强的中老年教师到村学和教学点任教。在教师定编上放宽标准,特别是以一人一校的教学点,教师孤独无聊,应多关心支持村学和教学点教师,应设立岗位津贴,评优选先方面多照顾,职称晋升分配给予倾斜,鼓励他们安心从教,为农村教育事业多做贡献,长期在边远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做出突出成绩教师,要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时,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村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安装有线电视供他们观看,发挥学区、中心小学管理指导作用,统筹安排课程,组织巡回教学,开展连片教研,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村学和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3)做好学校撤并后的资产安置工作。目前,村校一体化(村学与行政村址在一起)现象在西北地区农村比较普遍,要确定农村学校产权,村址归村民集体所有,应归行政村集体,学校为国家所有,绝不能流失或村上强占,闲置置的校舍应合理利用,如改建幼儿园、少先队活动基地、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扫盲教室等。
(4)师生往返家校所遭遇的交通困难是各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突出问题,应制定相应的交通安全配套服务优惠政策,确保师生交通安全。
第四篇:山西省关于做好2003年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晋政办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06-18 【生效日期】2003-06-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关于做好2003年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晋政办发〔2003〕30号)
吕梁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2003年全省大中专学校有毕业生11.5万人,比2002年增加3.4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1250人;普通高校毕业生4.1万余人(本科生2.1万余人,专科生1.9万余人);普通中专学校毕业生7万余人。今年毕业生总量增加,加上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为了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49号)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要求,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大中专学校要从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想方设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
省政府已成立了由分管省长任主任,省教育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人事厅、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领导参加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协调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省教育厅。各市(地)、县(区)政府也应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为大中专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各学校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今后要把各学校、各市(地)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学校领导和市(地)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三、继续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从2003年起,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就业单位。定向生回原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凭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三方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或凭省级国家机关统一考试录用后下发的录用通知签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公安部门凭《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四、大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鼓励毕业生合理流动,允许大中专毕业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市(地)就业。对跨省、跨市(地)就业的毕业生,任何单位不得向毕业生收取费用。(二)切实落实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各市(地)要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积极支持和帮助用人单位接收和储备毕业生。(三)加大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力度。各级政府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司法、工商、税务、质检等执法部门的新增人员,应主要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录用,以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四)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择优录用。各市(地)、县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妥善解决好非公有制企业接收毕业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要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毕业生开展支教、支医、护贫等活动。(五)鼓励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户口可落到县城,可提前转正定级。(六)鼓励毕业生到边远山区、艰苦行业以及社区、街道和农村工作。城市户口的毕业生到以上地区工作的,户口可以落到家庭所在地;非贫困县(区)生源毕业生志愿到我省定点扶贫的贫困县工作的,户口可随迁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家庭所在的县(区)。(七)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八)鼓励省属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凡省属高校毕业生参加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在西部贫困县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服务2年的,服务期间计算工龄。服务期满后,报考省属院校研究生的,应优先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
(九)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2年或2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
五、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缓解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高等学校要利用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促进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省教育厅每年12月份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毕业生就业率低于50%的专业要适当减少招生,减少教育经费投入;对就业率不达20%的专业,要减少或停止招生,教育经费投入相应挂钩。
要切实加强高职高专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毕业离校时未找到工作的学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要分期分批组织进行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省财政划拨一部分专款,统筹解决这部分毕业生的培训费用,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职业技能鉴定费。
六、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市(地)和各大中专学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场地、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市(地)要保证有专职人员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各学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就业工作所需经费,可按毕业生在校所交学费的1%确定核拨标准并列入学校当年的经费预算予以保证。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各高校信息网要在2003年6月底以前与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网站接通,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七、要重视优秀毕业生和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对优秀毕业生,学校要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用人单位应优先录用。要坚持优生优选原则,对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要优先录用。要积极帮助女毕业生和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家庭有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对烈士子女和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子女毕业生,有关用人部门和单位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八、各市(地)、各用人单位要做好今年毕业生的接收工作。
用人单位已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的,必须认真履行合同并要及早做好接收毕业生的准备工作。鉴于今年“非典”疫情的影响,应允许毕业生适当推迟报到时间。对于省外院校回来的毕业生,各市(地)要及时为其办理登记和《就业报到证》的有关手续。对于来自非典型肺炎疫情流行地区的毕业生,报到时要出具学校所在地政府卫生部门的健康证明书。
九、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一)对未就业毕业生档案、户口的管理,可根据本人申请,保留在原就读学校或转回生源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实行免费管理。当地政府所属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为他们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推荐服务。(二)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当地民政部门应参照本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各市县财政列支。(三)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主动与当地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机构加强联系,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有组织地开展对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省、市(地)、县(市、区)要划拨一定专项经费,用于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
十、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各学校要重点抓好对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要积极引导、帮助毕业生和家长正确分析判断就业形势,缩小毕业生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使毕业生有一个客观、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促进毕业生顺利择业。
新闻媒体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氛围,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树立到生产一线,到基层工作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
二○○三年六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