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秋节
中秋节之前世今生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预示着团圆,所以一般在中秋节这天家人都尽自己的可能与家人团聚,享受团聚之乐。
近年来随着韩国政府就中秋节等一系列节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传和无形文化遗产,从而引起我们的进一步重视。引发了一场关于其根源性的争论。那么中秋节的根源到底在哪值得我们进一步深究。
早在唐时朝鲜半岛的新罗已有八月十五之节,中国的中秋尚无节日性质,八月十五中秋赏月仅是少数文人学士的雅兴,中国的中秋节应来源于新罗。中国的中秋节,民间称作“八月十五”,这一点与韩国相同。但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的核心内容是家人团聚赏月,而韩国人的八月十五日之节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这一天他们要摆设宴席,各家要在家庭墓地举行纪念仪式,晚上要共赏圆月。那么,两个中秋节,谁先谁后?
唐时日本和尚圆仁来到中国,他清楚地记载了当时新罗侨民的“八月十五”之节的活动盛况。要考证中国中秋节的来源,必须要提到一个日本和尚圆仁。唐文宗开成三年圆仁随日本第十八次“遣唐使”从九州起航,半个多月后到达扬州,开始了他在唐朝历时九年零两个月的求法巡礼活动。他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研究唐朝与日本及新罗历史的重要文献。圆仁对唐朝某些节俗的记载极为详细,弥补了中国文献之不足,为今日研究唐朝节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而且圆仁记载的这些节俗活动的真实性,可从唐代其他文献中得到印证。唐朝时是新罗侨民在唐建立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最多时僧侣达四十余人。周围的新罗侨民经常集会、活动,那里基本保持了新罗的习俗。圆仁在此期间度过了一个令他难忘的中秋节:“十五日,寺家设馎饼食等,作八月十五日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仍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续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个日便休。”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新罗已经有“八月十五”之节。是从新罗战胜渤海的庆典演化而来,前后持续三天。检索文献,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皆无此节,独新罗国有之。而且新罗的八月十五之节,中国文献也有记载。中国文献记载的新罗八月十五之节战争庆典色彩较浓,而圆润所记,已民俗化。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唐代,但当时八月十五中秋赏月仅是少数文人的雅兴,并非节日,唐代中秋尚无节日的性质。
构成节日的要素,一要有约定俗成的时间;二是有特定的民俗活动;三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参与,特别是民间节日,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在唐代,八月十五中秋赏月仅是少数文人学士的雅兴,并非节日。检索《全唐诗》,咏八月十五中秋之诗,共有一百一十一首,这些诗的主题,一是玩月、望月、赏月。二是感怀岁月不再,思念友人。第二个主题往往与第一个主题合二为一。这些诗未有以家人团聚这种性质的中秋节记载。在唐代,仲秋八月,官方活动主要是祭社。祭社分春、秋两祭,春祭曰“春社”,秋祭说“秋社”。春社主要是祈求风调雨顺,秋社则是庆祝丰收。
在唐代以前,中秋并非节日。南北朝时江陵人宗懔编写的《荆楚岁时记》详记了当时荆楚一带的时令节日,这些时令节日大多为当时大江南北所通行。该书上记载八月份并没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最主要的节日之一,为何该书却没有记载?清代学者王谟认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不是因为荆楚一带没有此俗,也不是宗懔的原著有,后来散佚,而是至唐代尚无中秋一节。
新罗人的八月十五节庆“设馎饼食”当为中国人吃“月饼”的源头。月饼是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大多数学者认为,民间吃月饼与元末汉族人反抗蒙古族的统治有关。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月饼”之名最早见于宋,在《武林旧事》这本书记载了南宋的典章制度与杭州的山川风俗。所以“月饼”之名最迟南宋时已经有了,而唐朝的新罗侨民在八月十五节庆时就已经设“馎饼食等”。“馎”实际上就是汤饼的一种。在唐代,汤饼是生日宴会上具有标志性的食物。所以,新罗人八月十五节庆“设馎饼食等”当为中秋节吃月饼的源头。
第二篇:中秋节
活动一 猜谜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2.提问:你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佳节吗? 3.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中秋节。板书: 中秋节
4.提问:你知道中秋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吗? [出示图片:8月日历、9月日历、10月日历。] 5.小结:中秋节俗称“团圆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处在秋季正中和满月之时而得名。
板书:农历八月十五 活动二 中秋节 团圆节
1.提问:每当中秋节快到的时候,各式各样的月饼就摆上了柜台,到处都散发着月饼香味,你们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吗?
2.过渡:同学们,有关中秋或月亮的传说故事有很多,你们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动画:嫦娥奔月] 3.交流: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的资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4.过渡:除了这些古老的传说故事,在我国古代很多诗人都以中秋的圆月为题,谱写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播放动画:吟诗赏月] 5.提问: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6.追问:中秋节寄托着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在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会用许多方式庆祝,你知道哪些中秋节的风俗?
7.交流: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板书:吃月饼 赏月
8.过渡:同学们,除了你们刚才说的这些以外,在我国其他地方还有很多独特的中秋习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中秋节习俗] 9.小结:中秋佳节,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活动三 会变的月亮
1.谈话: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月亮都很亮,人们把圆圆的月亮看作团圆的象征。同学们在晚上经常看到月亮,你们看到的月亮什么样子啊?谁来说一说。
2.交流: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学生根据课前观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绘制的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并结合自己的作品讲一讲这些形状的月亮大概是在农历什么时间看到的。
(2)思考: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想想月亮的形状,看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
(3)读儿歌:
初一看,一条线。初二三,眉毛弯。初五六,挂银镰。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圆。十五六,像玉盘。3.小结:月亮可真有意思,你们知道吗?在月球上还有很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究和发现呢!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六、板书设计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 赏月
第三篇:中秋节
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3、针对住宿生的特点,寻找共度佳节的合理方案。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学生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好,听了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
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月中玉兔 吴刚伐挂树
4、介绍中秋节的水果 柚子
四、联系班级实际,讨论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1、讨论:我们都是住宿生,中秋节也在学校里,不能和爸爸妈妈团聚。不过,虽然我们不能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在三(1)班这个大集体中,和我们的同学老师一起过的中秋节,也是很有意义的。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有什么想法吗? 大家想过没有,中秋节怎么过?
2、同学之间交流
3、关于外籍生
我们三(1)班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班有几个外籍生,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上海,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该对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全班每一个同学都爱他们。他们的亲人不在自己的身边,可是我们同学都在他们身边,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4、同学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如何过明天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三(1)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第四篇:中秋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 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二、关于中秋的古诗
夜 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关于中秋的故事
玉兔入月宫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为其下凡的捣灵药
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第五篇:中秋节
中秋节
今天,虽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但月亮不见了,不知他去银河游泳了,还是去火星旅行,还是去与爸爸妈妈吃月饼。
我静静地沉思着上一次中秋节的情景:中秋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天台上,放下一张大大的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的食品和可口的饮料。如:月饼、薯片。这时,我发现月亮上有许许多多的坑,我便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月亮上有许许多多的坑?”“因为月球经常被陨石或慧星撞击,所以有许许多多的坑了!”妈妈回答。我们把一块月饼切成几份,每人都拿一份,细细品味着,我拿了一块蛋黄,妈妈拿了一块豆沙,爸爸拿了一块水果。每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各种各样的饮料或啤酒。我和表哥挑选了可乐,爸爸妈妈和舅舅挑选了龙啤,外公和外婆挑选了百威,舅妈挑选了绿茶。我们每人都品味着自己挑选的饮料和啤酒。那时的月亮十分皎洁,犹如一盏灯,照亮了阔大的天台。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我想着想着,突然,妈妈大叫了我“儿子”“儿子”“儿子”,我才从沉思中醒过来。
伦教小学四年级:早上好,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