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台湾——读《千江有水千江月》有感

时间:2019-05-15 05:3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在台湾——读《千江有水千江月》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在台湾——读《千江有水千江月》有感》。

第一篇:传统文化在台湾——读《千江有水千江月》有感

传统文化在台湾

——以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为例

再读《千江有水千江月》,再一次感动于作者笔下的布袋镇,感动于布袋镇乡人的淳朴之风,那份古礼,那份旧俗,莫不让我,让更多的读者,心心向往。再多的烦忧,也唯剩下满满的温情,浅浅的宁静。记得首次看完这本书,感触最深的不是贞观与大信的心意交通,而是以贞观外公外婆为长辈的这一个大家庭——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男孙女几十口人,上慈下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妯娌和合,满堂春风。那种亲人之间的,共患难、同欢愉的亲情,怎不令人如沐冬阳。

且不论大姨从台南赶回为阿嬷侍疾,也不论阿妗阿姨们不时地聚在阿嬷身边抹骨牌陪她打发日子,这是母女情深,人之常情。可是像贞观父亲事岳母如生身母亲;大妗是家中女眷唯一没有烫发的,她把头发蓄长是为了随时可以绞了给阿嬷做盘发的假发用;孙媳妇挤人乳给阿嬷养神,每日间清晨侍奉梳洗。这在我们眼里,婆媳如此和谐,仿若母女之景,即是千年之前,亦是难得。

大姨大妗舅舅姑丈们对上孝顺自不赘言,便是对小辈的子侄们,更是慈爱若父若母。贞观因父亲去世错过联考,大姨丈在台南为她寻了份工作。在她没拿工资之前,每日夜间大姨都偷偷在她钱包或者衣袋里塞些钱;大信到他的三姨也就是贞观四妗家里,合家都做当自家子侄一般看重,一般怜爱。

二姨因姑丈早逝,被接回娘家住,及至贞观父亲早逝,就移去贞观家陪着照看门户;三舅深知贞观母亲挑选对联颇为严苛,每年都事先准备好;大舅心疼二姨和贞观家节日冷清,就带了子侄们过去闹岁。这种骨肉情深,该是深过千尺桃花潭的吧。

至于银城嘱咐妻子不要开后门,免得让长舌妇人教坏了家中一众女孩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贾母让李纨看照黛玉众姐妹的画面。其中温暖,闻之心欣。这些小辈们的兄友弟恭、妯娌谐和之景,自是同阿公阿麽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

阿公给贞观母亲讲女纲不同男纲,真是令人如沐春风。待贞观银月等人结束初中联考,阿公就带着这一班孙女们念《千字文》、《三字经》等文。“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父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叙,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这些古典的国学,在阿公这里,终于展现了它原本的魅力,也不负编写之人,一番苦心。那些以精装版来妆点门庭之辈,更不可同日而语。

阿嬷虽不会讲书,但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已是祖母的智慧之体现。她借蟾蜍的肝叶给银禧消疮,取了肝叶之后还帮蟾蜍把肚子缝起来,并让贞观把它放到阴凉的树荫下。她告诉贞观,宁可选择被人负的人,也不要选择负人的男子。她说,不可以随便辜负任何人。这些古老的为人哲言在当今社会是怎样可贵。

古人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遗产,可是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这些类似的古话也被扔进了工业的炼炉,灰飞烟灭。这本书,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如此不一样的风景,如此窝心的温情。如何一个大家庭,能做到这样的其乐融融。

我想,它与阿公阿麽这些家里的长辈,他们的表率相关;更与那种传统文化的氛围里酝酿的情相关。

无论是亲情,抑或爱情。

很多人可能会惋惜,贞观与大信,这一对纯净而灵性的年轻人,他们爱情的破裂。

毕竟,这阿贞观,是我们所爱的;这大信,是我们所爱的;他们潺潺溪水一般的恋情,亦是我们所爱的。

但一如贞观所言:“真爱应该是没有回头的,只要清晰确定:这人深合吾意,甚获吾心,那么能够爱,就已经很够了,也不一定要纳为己有;是庄子说的: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只要她是人世的风景,只要她好好活着,人生何其美丽!”所以,不必感伤。我们只需记得,七夕佳节,漫步月光下,大信微偏首,对贞观说:“我们的民族性是:无论做的什么,总觉得他是——意也真,情也真。”

这“真”,这“情”,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印记,是仁义礼智孝,在当下的意义。

七夕佳节,漫步月光下,大信微偏首,对贞观说:“我们的民族性是:无论做的什么,总觉得他是——意也真,情也真。”

第二篇: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莫冉

“千江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此句虽是偈语,是出家人说的,但用来形容世间至情至痴的爱情,也是无可非议的,若仅把此书看成一本爱情故事,那便是把书中的情看的狭小了。

书中描绘了台湾地区的传统习俗。捏汤圆时,中间捏个窝,说是给至女装眼泪的,给牛郎洗碗的水,这样绝佳的想法,也只有中国那些浪漫的古人才能想得到。粽子包得极大,一个半斤重,缘是包得太小像是小气的把人吃似的。过年的时候要买一朵草压做的红花,用发卡夹在头上,显得年更有气氛。

“外公”教“我们”背《劝世文》《三字经》,不断的体会古典文化的精髓。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那传统习俗与文化,能传承百年,源远流长,原来这其中都蕴藏着人们美好的想象和各种至真至善的情。正是这种情包含在其中,人们才不舍得忘了它们,代代传承,只为保留这最初的真情。

这情不仅仅在风俗里、更在亲人、邻里的心里。为了避免偷丝瓜的穷苦老伯知道被发现,贞观和大舅小心翼翼地从旁边溜过,就是为了留一线余地。大妗在三十年后等回丈夫和他的日本女人,没有一丝怨恨,只有重逢后的欣喜。大舅历经战争之痛,颠沛流离之苦,誓死要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旁。着亲情和乡里情是带在骨子里的,是无论如何也抹不掉的。

情不仅在人与人之间,人对故乡也有着深深的眷恋。贞观本可以考台北的大学却没有去,因为她更看重对故乡的情而不是出人头地。大舅在外漂泊却终究回到自己的家乡。那客死他乡的人,临终的愿望竟是将自己埋在故土,哪怕是鱼塘的一角也罢。这一切正是因怀恋故乡而使,人对故乡的怀恋是天生的,是无法改

变的。

这本书描写的大信和贞观之间的感情,平淡、隽秀、深沉、让我在才子佳人的感情之外,了解到爱原来可以如此默契,如此平和而动人,讨论诗词歌赋中的精华,谈论自己的见解,两人间的对话无不充满诗情画意。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中国传统的人都是处在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中,所以一个人受伤可以从亲朋好友中得到许多宽慰。最狠的一种处罚是灭九族,而真正的至人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连灭十族也无法让其害怕,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担当,这样面对苦难的坚韧,就像河里坚硬的鹅卵石,能当千万年的冲刷,就像贞观病中三小时的窗前伫立,那两三年几乎死去的彻心之痛,没有经历如此痛苦的人能因为她的解脱而说她爱的不深吗?她除了爱的深,更爱的广,所以她能从家乡的鱼塘,化蛹成蝶的蚕,故乡的海水和月色上汲取力量,再去续传生命。

2013年2月15日

第三篇: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1

这本书我看过许多年了,故事的情节已经忘记了。但曾经写下的一些感伤此刻将它从本子摘抄到这里。感觉温馨而自然,重新拾起是一种异样的感觉。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拜读了《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本书,最深深感触的是那对故乡景致、亲情唤我心的描写。还有贞观大信那段既浪漫真真切切的感情经历。

故乡的月竟是如此这般,无论时势怎样变迁,故乡永远占着最重要的位置,故乡的山水夜色,永远是人们心中停泊的港,依靠的岸。无论什么样的人经历过什么永远思恋的是故土、亲人。千山同此月,千江同此水,不是吗。最难得的是那一份亲情、友情,人世间何尝不是这样,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而珍贵的那份亲情是始终如一的。阿贞观大信惋惜的是她们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这样的结果也是很好,那段经历在他们内心深处深埋在心底,这样的爱淡泊忧伤,无私无欲,才堪称永恒。虽然达不到成功,但为彼此保留一方纯净的天地也不枉费此生。何论他们的是与非、对与错呢。感情的'事情是常常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是任何一个有情的人都无法真正掌握的,所以蓦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

故事的结局不尽枉然,可想到贞观又要有了新的开始,有了一个伟大的转变。忘掉过去,改变初衷,还是回到那个养育她的土地那个地方,实在欣赏之余还有几分敬佩,无论自己情感如何,永远不忘的还是她的故乡。所以说亲情是好温馨的。看来,所有付出真情的人得到的也许并不是当初给予真爱的人,世上的事情真的是难以揣摸,人生何以有情:情字苦人,累人,到了死生仍未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何必人生的那许多不尽人意之事放在心里,最重要的是一颗平常的心。人事的创伤,原来是可以平愈,好起来的,不然漫漫几十年人生该怎样渡过,所有的情感都化作一股力量,将那不畅还与天地,这股力量的源泉长流不息春春永驻。

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2

初读此书还是因为老师的介绍,他告诉我们如果想抛开都市的喧嚣,倾听一下乡间的纯然恋歌就看看这本书。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应该是佛教的偈语,说的是万法归一的意思。我想到红楼梦里的那句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一条条温柔灵动的江水倒映着一弯弯脉脉含情的明月。

潺潺的流水,小声呢喃着心事,悄悄地回望一眼,希望月亮能听懂自己自己的.心思,但是少女的羞涩又让她赶紧扭过头来,生怕被发现。涟涟的波纹荡漾着一片痴情;月亮隐约听见了江水的倾诉,他也深深地爱着,甚至每天晚上都要看到她的面容。水中倒映着他的心,银色的光芒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他们相爱了,在一起的日子是甜蜜的,他们一块数着天上的星星,一同追着水里的鱼儿。他们爱的那样深,她为他吟唱着家乡的曲子,他把整个心都交给她保藏。

当大风吹过,乌云飘来,涌起浪花的浪花打碎了他的心。他迷惑了,他误解了,他错怪了,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一时的愤怒冲昏了头脑,他高喊着为什么,拿走了那颗原本属于她的心;她后悔自己伤到了他,可是辩解此时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只有默默地流着泪水看着他的心逐渐模糊,人也逐渐远去。她恨自己,一遍一遍地冲击着岸边,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等她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冲进了大海,一切都结束。她他抬起头望着天空,一片蓝色,万里无云。没有了他的踪影,但是天空的湛蓝并没有褪去,一切都变得淡定,隽永。

这就是贞观和大信之间古典含蓄深刻而又遗憾的爱情,宁静悠远,朴实自然。如果你觉得感兴趣的话,就看看这本小说。

第四篇:千里外的牵挂——读《傅雷家书》有感

千里外的牵挂——读《傅雷家书》有感

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爱如Q》,母亲不会写字,所以每次签字都在上面写个Q,“我”并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并且觉得十分丢脸,待到长大以后,“我”仍旧是母亲的牵挂,到了最后“我”才明白,“我”其实就像是Q字母里头的那条小小的尾巴,是母亲永远放不下的那头。其实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实是担心,父母的严厉指责其实是关爱,父母的高标准其实是放不下。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做的不是还不够好,而是还不够优秀,不能自我、自觉的学习。其实最最放不下心、最最为我们骄傲、最最心疼我们的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其实,不只是母爱如Q,父爱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书》当中的那位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一样,不是吗?

孩子还年少,就只身到国外留学,面对着语言和学业以及礼仪,为人处世等等的压力,他的父亲给了他很多意见和鼓励,那一封封充满着期待和爱的家书,漂洋过海,将父母的牵挂和思念送达到孩子的身边。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这么多封的家书难道还不能代表他们对孩子的牵挂吗?期间有一次没收到信就坐立不安,这难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担忧吗?信中有这位父亲对孩子的鼓励、也有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当孩子获得荣誉时的那种骄傲,当然也有对孩子感情上的疏导。我想,这是每位父亲,或者说是每位孩子都知晓的。不可避免的,这些家书当中也有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当你读到这些的时候是否脑海里会回想起父母那严肃的脸呢?现在是否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这句话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其实我们的父母经常说,“只要是有关学习的,能给的我的尽量给,就算是砸锅卖铁都要供你读书。”,其实你可以在《傅雷家书》里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时又能看看作为父母的他们是以何种心情来爱我们的。

或许你认为你独立了,长大了,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纠正。严厉并不是错,反倒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一种促进。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思考。

成长,这是一个懵懂而艰辛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经历,而且必须成功的渡过,如果你还处在和父母的争吵、纠结当中,那么请你仔细地,带着感情和长大的决心去阅读《傅雷家书》,相信我,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中·四十中初二:曹婧

第五篇:千红一窟,万艳同悲——读《红楼梦》有感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

——读《红楼梦》有感

宁波逸夫中学罗婷指导老师:王芳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月,寂寥时,试遣愚衷。

看红楼,感兴衰。偌大贾府,曾经何其辉煌。府中姑娘主子众多,家丁更是不计其数。一年四季,大小生日不断,动辄几百两上至几千两。就连服侍丫头的穿戴之物也皆非平常人家可比。看这个身上穿着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子,瞧那个也穿青缎灰鼠褂,头戴几支金钗珠钏,实属华丽。吃的自是更不必说,无非是人参燕窝,山珍海味。什么藕粉桂糖糕,松穰鹅油卷,原先从未听闻的,倒也在这里长了见识。然而谁又料到这样一个大户人家会在一夜间家产被抄,家财散尽呢?看家族兴衰,我不禁感慨:福善祸淫,古今定理。

观红楼,赏宝玉。说来也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宝玉虽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他特别反感家人逼迫他追求功名利禄,对八股文章更是厌恶至极,所以不大受政老爹喜欢。但我却欣赏属于他这一抹别具一格的叛逆,正所谓“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莫说宝玉成天在园中和丫头们厮混,无所事事,若论起对女儿们的细心关怀,谁人能及?更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竟是出自其口中。宝玉对丫头的爱惜也令我为之折服。每每宾宴,总会叫人挑些袭人他们爱吃的送去。晴雯病时,他特地跑到晴雯家看望,反遭她嫂子调戏。晴雯死后,这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来祭奠他。世人可能会说宝玉是花花心肠,见一个爱一个,又怎懂知道黛玉已经消香玉陨时的肝肠寸断,又怎知他

想到如今屋在人亡时的撕心裂肺。宝玉虽多情,却专一。人人都说黛玉爱耍小性儿,多疑,又多病,所以贾母看不上,但宝玉就是喜欢。最后他出家了,这或许也是他的造化吧。

品红楼,悲痴颦。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林黛玉第一次出场时,我便为之倾倒。她有着天仙般的容貌,令人无奈的是一年到头几乎是病不离身,药不离口。那眉宇间的忧愁似乎凝成一片海,剪不断,理还乱。我佩服颦儿的才华横溢。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更是对颦儿的才情做了最好的诠释。“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读着读着黛玉似乎正在我的耳边将哀愁轻轻诉说。总觉得黛玉活得很累。是的,你想整个社会浑浊不堪,唯她一人独守清高,能不累吗?但也不能说她孤芳自赏,毕竟还有宝玉与她志趣相投。本以为从小耳鬓厮磨的他俩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想最后非但没成好事,反而阴阳两隔了。颦儿死了,不知为何,读到黛玉亡故时,并未十分眷恋,心中反而多了一份释然。或许这对黛玉来说是种解脱吧。

梦红楼,叹宝钗。看完整部书后,最可叹的当数宝钗了。她有着不亚于黛玉的容貌,论淡雅,似荷粉露垂,看娇羞,真是杏花烟润了。不仅如此,她温文尔雅,办事成熟稳重,做人安分守己,具有所有贤妻良母的品性。但正因如此,她和宝黛二人叛逆的性格应该说是格格不入的,但最后却嫁给了宝玉,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认为是不幸的。宝玉喜欢的是黛玉而不是宝钗,而宝钗的温柔贤惠最终没有留住宝玉。宝玉独自出家,留下她一人孤独此生。呜呼!真真可悲!

读完《红楼梦》,似乎自己也梦了一场,醒来更是迷茫,心中亦是无限惆怅“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教师点评:作为一名初中生,能够以《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从“感兴衰”入手,先综述自己对整部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整体感受,紧接着从“赏宝玉”“悲痴颦”“叹宝钗”三个角度来解读这部名著,的确难能可贵。不仅视角独特,结构清晰,而且语言功底非同一般,评价人物,佳词妙句信手拈来,巧妙地化用诗句,编织一种凄婉的意境,尤其是结尾更是营造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读来令人叹惋!

下载传统文化在台湾——读《千江有水千江月》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在台湾——读《千江有水千江月》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