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生如何修改作文《记一次乒乓球赛》
修改作文
就文章的详略问题对下文作简要分析。请将修改后的文章在作业本上,要求家长签字。
记一次乒乓球赛
我和姐姐在一个学校读书,课余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有名的小球迷。上星期体育老师宣布:国庆节前要举行一次全校乒乓球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日子过得真快,乒乓球赛开始了。在预赛中,我和姐姐都战胜了对方。最后决赛的一场,恰恰是我和姐姐争夺冠军。
决赛那天,礼堂正中放着一张绿色的球台,周围坐满了人。窗户外边也挤满了黑脑袋,大家都在不住的议论。有的说:“姐姐的把握大一些。”有的说:“不一定,妹妹打的才棒呢。”体育老师在场内忙碌着,来参观的老师也帮着维持秩序。我看到这么多双眼睛望着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心突突地跳得厉害。
体育老师叫我们进场,全场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更加发慌了。试球的时候,我只看见白色的小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只知道网子那边是姐姐,至于她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紧张,我都没有注意。才试了几个球,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水。
决赛正式开始了。前两局我和姐姐各胜一局。第三局先由我发球。我发一个正手球,发一个反手球,接着连发两个长球,又发一个短球,总之不叫姐姐摸着我的规律。碰上姐姐打了稍高的球,我就用力扣杀。姐姐也毫不示弱,连连攻我的反手,还打出旋转球来使我接不准。两个人不分上下,比分紧紧咬住,5平,6平,7平……还好,是我领先了一分,交换了场地。老师和同学为我们鼓掌,有的还喊:“小球迷,加油啊!”
最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了。我每一板都打得很小心,也不放弃攻球的机会。有时姐姐打过来的球又快又硬,我都把它挡回去了。当我以20比19领先一个球的时候,姐姐大概是急着要追成20平,猛然抽了一板。我正担心对付不了,球却弹着网子,出界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的决赛结束了。
运用学过的的描写方法和详略知识来修改:
第二篇:小学作文:记一次乒乓球赛
记一次乒乓球赛
我和姐姐在一个学校读书,课余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有名的小球迷。上星期体育老师宣布:国庆节前要举行一次全校乒乓球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日子过得真快,乒乓球赛开始了。在预赛中,我和姐姐都战胜了对方。最后决赛的一场,恰恰是我和姐姐争夺冠军。
决赛那天,礼堂正中放着一张绿色的球台,周围坐满了人。窗户外边也挤满了小脑袋,大家都在不住的议论。有的说:“姐姐的把握大一些。”有的说:“不一定,妹妹打的才棒呢。”体育老师在场内忙碌着,来参观的老师也帮着维持秩序。我看到这么多双眼睛望着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心突突地跳得厉害。
体育老师叫我们进场,全场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更加发慌了。试球的时候,我只看见白色的小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只知道网子那边是姐姐,至于她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紧张,我都没有注意。才试了几个球,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水。
决赛正式开始了。前两局我和姐姐各胜一局。第三局先由我发球。我发一个正手球,发一个反手球,接着连发两个长球,又发一个短球,总之不叫姐姐摸着我的规律。碰上姐姐打了稍高的球,我就用力扣杀。姐姐也毫不示弱,连连攻我的反手,还打出旋转球来使我接不准。两个人不分上下,比分紧紧咬住,5平,6平,7平……还好,是我领先了一分,交换了场地。老师和同学为我们鼓掌,有的还喊:“小球迷,加油啊!”
最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了。我每一板都打得很小心,也不放弃攻球的机会。有时姐姐打过来的球又快又硬,我都把它挡回去了。当我以20比19领先一个球的时候,姐姐大概是急着要追成20平,猛然抽了一板。我正担心对付不了,球却弹着网子,出界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的决赛结束了。
第三篇:如何教学生修改作文
如何教学生修改作文
王彦彬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受“学生作,教师改”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教师也被拖得精疲力竭,且效率低下。于是有人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上辈子不是人,这辈子改作文;白天上课写笔记,晚上点灯改作文。”而且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账,改与不改一个样”。
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其实,就“达成文从句顺”这个作文目标而言,学生的自改互改要比教师的批改有效得多。现在,传统的“精批细改”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教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先教给学生评改方法,规定修改符号,明确修改程序。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正确认识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
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作文。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应采取沙里淘金的修改思路。有的学生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实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已通顺”,② 不必大删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
因为我们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二、帮助学生修改作文,要注意的环节
1、讲清意义,明确内容。
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树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2、传授方法,掌握自改要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自改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
修改时,我提倡七种修改方法:
(1)示范法:
范修改前,教师要浏览学生的习作,了解并归纳出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取较典型的文章作“镜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点。再以学生的佳作为“向导”,指导学生找到“治病的良方”,从而悟出修改的方法。之后,便可让学生为自己的病文“对症下药”。修改时,对修改困难大的学生,教师要个别指导。
(2)诵读法:
于作文中语言不流畅、衔接不紧凑、情感不相称等表达方面的毛病,光看是不容易察觉的,只有运用“读读改改,边读边改”的方法才能很快发现,才能动手把毛病治好。如:马进武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富饶的假山”。当他朗读此句时,总觉得别扭,后经仔细思考,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 ,避免重复.又觉得用“富饶”来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为用”造型新颖”更为合适.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觉得流畅多了.看来“耳朵”这个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
另外朗读自改法对于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改完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这也是个好习惯。要跟平常说话一样地念。”③诵读修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冷却法:
学生将写完的作文放下来,过几天再看就会发现许多不恰当的地方。因为在开始写作文
时,往往对其中的观点、人物、事件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作者头脑摆脱不了当时满以为不错的见解和情节,无法与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段时间后,自己的冲动和情感冷静下来,加之读了一些书,参加了一些活动,又产生了新的认识,这时修改就会发现习作中的不足之处。如:学习了《大草原》这篇课文后,学生了解了课文是以歌词作结尾,反映小牧民愉快的心情,在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开头和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呀吹向我们„„’,为结尾的文章,来表达心情,吸引读者。《南京长江大桥》以描写天气作衬托,以毛主席诗词用结尾,在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和煦的阳光,凉爽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校园春色关不住,欢声笑语出墙来”,“紫丁香,开紫花,朵朵张开小嘴巴,在那绿叶衬托下,散发清香笑哈哈”等构思新颖,用词准确的好句子,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写完立即修改是一个好方法,而过一段时间返回头来修改,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修改方法。通过再次修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也进一步尝到修改作文的甜头。
(4)类比法:
作文写完后,可以让学生阅读与自己作文类型相近的范文,看人家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通过类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及时进行修改。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习作,习作完成以后在和课文《猫》做一比较,看看自己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再作进一步修改。
(5)互评法: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④因为自己写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说的话,而别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只能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得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学互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如: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可是一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似的,忽上忽下”,小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再加上小作
同时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
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批改作文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学生作文均改成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批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五、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
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⑤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
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外,不要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不只是老师单方面应该努力的事,所以,教师是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得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2013-1-15
第四篇:教学生怎样修改作文
教学生怎样修改作文
一晃眼,孩子们上四年级了,他们写好了作文,只知道改错别字,还不知道怎样把语句修改通顺,不知道如何让语言靓起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全班作了一次示范。
孩子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念一篇王博颖同学写的《秋天的落叶》。现在,大家一起跟随他,看看该怎么来修改作文。
文章的第一段是这样开头的:“秋天的落叶真是漂亮。”大家说说他写得怎么样呢?于是就有同学回答了,写得好,开篇点题,还用了一个中心句,让人知道他主要写落叶的漂亮的特点。不错!但老师现在把它改成这样子,大家听听,对比一下,看看哪个好:“秋天来了,满地都是落叶,真是漂亮极了!”大家都说老师改得好,那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呢?接下来我就告诉同学们,在《壮丽的青春》一课,大家学了短句,这里用的就是短句。你看,开篇“秋天来了”点明了季节特征,“满地都是落叶”写出了落叶的数量和气势,“真是漂亮极了”写出了人对落叶喜爱的情感。这三个短句合起来就比“秋天的落叶真是漂亮”显得要生动、具体得多,语言和情感也要体现得更充分一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第二段,他是这样写的:“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我看见了树木,我也挺着身子向上走,直到看见了金辉楼。我们穿过金辉楼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现在雾已不再有了,阳光穿过树梢,像利剑从树缝里射下来。”听到这里,大家能一眼看出作者的观察点的变化吗?不能吧!学过了写游记类文章要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用方位词去体现观察点的变化,我们就要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呢。现在那我们就来加一加:“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过山脚下长长的石阶,来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远远望去,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
在这里,如果用我看见雾中树的感受作为过渡的话,就能承上启下,从雾中树的精神过渡到我被激起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接下来可以用几个短句来表达,于是把“我看见了树木,我也挺着身子向上走,直到看见了金辉楼。”改成“我仿佛也受到了感染,疲惫一扫而光,立刻抬头挺胸,精神十足地奋力向上攀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金辉楼。”这样加上心理描写和神态、动作描写,就把感觉写得生动具体了,好像我们真的跟着他们一起在爬山一起在感受呢。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秋天的落叶,现在已经写到了叶子是从不怕寒冷的挺拔的树上落下来的,那叶子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呢?小作者是这样写的:“我们穿过金辉楼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现在雾已不再有了,阳光穿过树梢,像利剑从树缝里射下来。又走了一段路,来到落叶满地的地方。我们看着这些树叶,心想„„”我们学了那么多的描写手法,为什么不用呢?可以加上些比喻、拟人,把叶子是在什么情形下怎样从树飘到地面的写得生动些,这样才能突出秋天落叶的美。因为开头写到雾,所以这里可以根据雾的特点用雾的渐渐散去作为过渡,也为进一步观察落叶作下铺垫。所以这样改:“这时,我发现雾渐渐散了,千万缕阳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在林间小道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一阵秋风吹过,叶子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乘着秋风,飘飘悠悠地开始了快乐之旅。”
秋天落叶的美到底美在哪里?小作者没有作进一步的描述,只是对看落叶进行了心理描写,又和妈妈一问一答你在做什么,然后就回家了。要写出落叶的漂亮就要对它的形态、色彩作
具体的描写,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给它赋予人的思想去写。所以我启发他自己想象:“什么颜色的叶子落在什么地方,给谁带去了什么。”因此,后来就改成了这样:“红叶子像一封封电报,片片催着小燕子快快去南方过冬;黄叶子飘落在地上,像一个个小蚂蚁做操的运动场;绿叶子飘浮在池塘里,给小鱼们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小伞;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秋风中跳起了庆丰收之舞。”
这是从总体上来写落叶的姿态和色彩美,根据点面结合的方法,那么就该对单独的一片落叶进行观察了。要观察一片叶子,就可以从我们最爱的活动踩落叶过渡到捡落叶,再到看落叶,想象叶子落下前在春、夏、秋时的样子,从侧面烘托下落叶的漂亮。因此,接下来这样改:“我们走在蓬松的落叶上,就好像走在为大地妈妈铺的地毯上。在沙沙声中,我俯下身子,捡起一片落叶,把它对着阳光细细玩赏,想象它春天毛茸茸的样子,想象它夏季知了把它当舞台演出的繁华,想象它经烈日历风雨的分分秒秒„„”
接下来,小作者描写了看落叶的心理活动,然后写了和妈妈问答他在做什么后就回家了。这样子写虽然触及了主题,但没有深化主题。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感染人,就在于他的立意,在于它所突出的主题思想。小作者已经受到了雾中树叶那种不畏冷寒,经烈日历风雨后依然顽强生长精神的感染,还亲眼目睹了树叶直到生命的尽头也要再为人们作最后贡献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是,这种感受他没用语言去突出、深化出来,我把这两段顺序换了下,先接着上文看叶子出神的想象来写和妈妈之间的问答,借妈妈之口说出有哲理的话,从而引起我的思考,再写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后点题。这样改了之后,主题思想凸显了,也留出一个空间任由读者去思考,去想象。
全文改了以后就成了以下这样:
《秋天的落叶》
秋天来了,满地都是落叶,真是漂亮极了!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过山脚下长长的石阶,来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远远望去,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我仿佛也受到了感染,疲惫一扫而光,立刻抬头挺胸,精神十足地奋力向上攀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金辉楼。这时,我发现雾渐渐散了,千万缕阳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在林间小道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一阵秋风吹过,叶子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乘着秋风,飘飘悠悠地开始了快乐之旅。红叶子像一封封电报,片片催着小燕子快快去南方过冬;黄叶子飘落在地上,像一个个小蚂蚁做操的运动场;绿叶子飘浮在池塘里,给小鱼们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小伞;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秋风中跳起了庆丰收之舞。我们走在蓬松的落叶上,就好像走在为大地妈妈铺的地毯上。在沙沙声中,我俯下身子,捡起一片落叶,把它对着阳光细细玩赏,想象它春天毛茸茸的样子,想象它夏季知了把它当舞台演出的繁华,想象它经烈日历风雨的分分秒秒„„
妈妈看见我,说:“孩子,你怎么了?”我说:“妈妈,你看这些树像一个个母亲,又像一个个高大的战士,我在想自己也变成落叶的感受呢。”妈妈笑了,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好孩子,你愿意变成落叶被人踩成泥土去护花吗?你愿意被人点燃取暖吗?傻孩子,走吧!”我依依不舍地跟妈妈下山了。
一路上,我看见一片片飘落的树叶,心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闪电雷鸣,不管烈日高照,树叶还是依然顽强生长,直到生命的尽头也要再为人们作最后的贡献。这种无私奉献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也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附原文如下:
《秋天的落叶》
秋天的落叶真是漂亮。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我看见了树木,我也挺着身子向上走,直到看见了金辉楼。我们穿过金辉楼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现在雾已不再有了,阳光穿过树梢,像利剑从树缝里射下来。又走了一段路,来到落叶满地的地方。我们看着这些树叶,心想:我们要有像树一样的精神。想着想着,我们的心里好像也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妈妈看见我,说:“孩子,你怎么了?”我说:“妈妈,你看这些树很像一个个母亲,又像一个个高大的战士叔叔呢。”妈妈笑着说:“我们可以走了吧!”我依依不舍地走了。
第五篇:学生作文;记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记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跳骚市场
涿州市双语学校五年级2班李丹阳
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秩序地从中教学楼的一楼大门走出。他们兴高采烈的的来到活动现场,找到各自的场地,分工合作,忙的不亦乐乎。你看,有忙着铺垫子的;有忙着摆商品的;有的到其他摊位观察市场行情的-----这就是我们双语学校五年级举行的跳骚市场活动。
我摆好商品后抬眼一看,好热闹呀,真就是一个大市场!摊位上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各种书籍、小工艺品、玩具、化妆品真是应有尽有。
时不时地还会传来几声清脆的吆喝声:
“快来看看呀!我们这有各式各样的新奇小玩意!”。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来看看吧,保您看了就想要!”
“我们这又最棒的商品,来看看吧!”
„„
此时,我像挤墙缝似的,挤到了一个围得人最多的摊位前,定睛一看,原来是好多化妆品、荧光棒。总之都是我们小孩子喜欢的东西,怪不得这么多人围着看呢!
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弯腰、伸手正要摸一摸她看上的物品,摊主立即制止她,不友好的说:“不换就不要碰".我一听这种态度,心中顿生不满,心想:真不客气,都说“和气生财”,这样的态度还能做生意吗?转身我便离开了这个摊位。
人如潮水般密集。不知是谁,叫了一声,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有个同学被踩着脚了。
我继续往前转,在一个摊位前发现了一个蝴蝶标本盒,我非常喜欢。于是上前和主人打招呼,想用自己的商品和他换,可是遭到了拒绝。转了一圈,最终我换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时跳骚市场也结束了。
同学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朝各自的教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