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刚才的发言对高职人才的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全

时间:2019-05-15 05:3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进刚才的发言对高职人才的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进刚才的发言对高职人才的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全》。

第一篇:李进刚才的发言对高职人才的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全

李进:刚才的发言对高职人才的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想对我们的高职院校应该是一个福音。下面的板块我们采取座谈形式、访谈形式、互动形式非常宽松。下面请刚才发言的企业的几位老总上台,然后请几位职业院校的代表一起上来。

会议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我想这个板块也请一位记者朋友上台,参加我们的访谈。我们请人民日报教科文部教育版主编袁新文记者上台。

同志们,我就在座边儿上了,今天我是配角。我们几位嘉宾还有第二主持人,就是新疆农职院的王毅院长,企业讲了很多意见,学校怎么看的呢?我想首先要请王毅院长来呼应一下,不管从哪个角度呼应企业提出的想法,然后看一看学校有什么想法。

王毅:感谢主持人,今天上午听了三位企业会上对高职院校所提出的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我想结合示范高职的情况做一个介绍。在我们示范院校高职建设的两年过程中,我们按照学校专业,根据产业组织,教学跟着生产走,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按照新疆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围绕我们新疆环塔里木1200万亩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战略,我们和天海绿洲企业等若干企业的学校合作,我们认为在示范建设中我们和企业合作最大的成果就是创新了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把它称为“两周期,三融合”,它第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突破了传统的进入学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按照农业作物的生产季节来设计、安排教学。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特点。

“两周期”中的第一个周期,就是学生第一次按照作物的生长季 节,在专职老师和企业的兼职老师带领下,学生在我们和企业实训基地的示范果园完成我们的生产实训,学生在做中学,我们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老师在做中教。这是第一个周期。

第二个周期,我们把它称之为“服务周期”。就是学生在我们专职老师和兼职老师的带领下,到企业几十万亩的生产基地去,到广大农户的田间果园去,开展服务。这个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把教学的内容和生产的内容结合在了一块;第二,把我们教学的进度和生产的进度融合在了一块;第三,把技能考核的标准和企业的生产标准融合在了一块。这是我们和企业合作对我们教学上,对示范院校建设最大的一个收获。

李进:王院长讲的很好,讲到底就是三个字“跟着走”。能跟上吗?跟得对吗?要把学校整个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跟上,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非常关键。张院长你是怎么跟的?

张玲: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按照主持人的要求讲,我们一句话的办学理念是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着铁路干,趁势发展。我们跟着铁路转有跟上还有超前这样的意思。刚才铁道部总工程师何总提出,铁路的大发展对高职人才提出了大需求,也是给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院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需求。我们面对企业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主动链接,快出人才,在铁路的大发展中提升我们的服务价值”,围绕这个企业的需求,我们目前所做的是三个服务,一个是主动服务,优化办学机制,实际上就是优化校企合作的这样一种办学机制。我们提出了超前服务,就 是创新校企合作的这样一种办学模式。同时我们还提出全方位服务,拓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渠道。比如说超前服务,我们提出超前服务,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实际上也是应了企业的需求,现在铁路的大发展对铁路高技能型人才确实需求很大,就以今年为例,全路18个铁路局有17个铁路局到我们学校招收学生,我用一位铁路部门人力资源部领导在一个会议上的发言为例,我们现在到铁路的高职院校不是去招学生而是去抢学生,真的供不应求,我们部分毕业生特别是铁路及其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订单都签到了2011年。面对这样的需求,其实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在专业结构的调整,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都应该有新的举措。最近我们和武汉铁路局签订了一份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就提出和武汉铁路局采取“双主体、零适应就业期”的培养模式。“双主体”,就是前两年学生入校以后,以学校为主,企业配合,在学校进行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培训,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企业为主,学校配合。这样的话,就在这个单位顶岗实习,毕业后就在这个单位就业,企业承诺,考核合格者提前半年顶岗,定级、定职,这样的做法使企业、学校和学生取得了三赢。

李进:这是和企业同步的,大屏幕和说话是同步的。大家仔细看。人家那是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俗称“铁老大”,行业好就业就好。其他高职学校呢?我们要看看。地方职业学院它的就业问题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是怎么看的?王院长你们那里的就业问题或者培养问题怎样?

王毅:听了四位企业家的发言,这次金融风暴来了是几家欢乐几 家愁,现在是四家欢乐一家愁,特别是三星向我们高职院提出的一些诉求,三星什么时候说过这个话?这是我见到的第一次,正因为他信任我们,说出了发自内心的一些话。我想我们高职院过去有一句话“在兄弟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手拉兄弟一把”。还有一句话,我们想工学结合,我们想打造双师结构的队伍,现在是最好的机会。股票还有一个抄底的时候,我们和企业合作也有抄底的机会,现在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作为高职院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怎样帮助企业。他们裁了一些员怎么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培训,还讲到了“蓄水池”,但是我知道一点,美国的一些企业裁员的时候裁的不是能力最低的,而是工资最高的。如果说,把工资最高的、能力还比较强的人,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虽然不能给太高的工资,当做蓄水池到我们这里来,也恰恰是很好的工学结合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三星和华为给我们高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次金融风暴来了以后高职如何应对?其实高职最大的长项就是奥巴马讲的口号,情景在变,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变了,原来二本三本是我们的学生,一扩招上去了,现在高职变,企业变我们高职还要跟着变。金融风暴来了影响到企业我们也要变,就带来我们未来的思考。就是张尧学司长上午讲到的,怎么设计基础。在我们和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其中很大的企业提出你的基础要宽,关于就业我们面对目前应该着眼于现在的就业,还要放眼未来,也就是未来的就业。放眼未来我们就应该考虑我们学生可持续就业的问题,不仅仅是就业导向,还有可持续就业的问题。可持续怎么可持续?一个是在某个单位或者岗位上持续性,一个是迁移能力。这要求我们的基础要好,作为高职院怎么打这个基础?应该是有限的,不能做成无限的,但是配置应该是有效的,对个人和企业应该是有用的。我理解这是赵长学司长给我们提出的要把两类企业提出的问题做一个很好的理解。

李进:三位校长讲,王院长说要跟张院长说要“转”,王院长说要“变”。“跟”、“转”、“变”和企业对接。李部长觉得企业的这些概念行吗?

李成春:感谢三位院长的回应。我把今天所讲的内容再具体化一些,也是让我们的各位高职院校的校长有更明确的了解。我们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方式就像刚才张院长所说2+1的模式,这在以前非常流行,是抢人才,现在目前来看不能说抢,很多企业甚至是招聘人员还存在能否到位的问题。我们希望在危机时刻能够把“2+1”的模式变成了“2.5+0.5”这样灵活的模式,不能说我们的模式就是“2+1”,今年一年不招学生没地方走,社会就没有地方,这样企业会产生很多的压力,这样“2+1”模式适当的灵活跟着企业转也好,或者高职院校主动变化,希望把这样一种模式主动的变更。我们的企业还不是达到裁员的程度,企业出现了一些富余人员,以前需要三千人,现在只需要两千五百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情况下把这五百人推向社会会有社会动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尽可能的把社会责任承担到企业上,企业来负责。这五百人在生产线上做什么,我们希望给他们一个继续再教育的机会,高职院校现在更多的是立足于招生就业这个层面,但是针对这些已经是企业以后的售后服务方面有必要 上一个层次,提供一个售后服务,以前是送到企业一直到毕业生一毕业送到企业就结束,再进行下一年度的招生就业工作。

李进:一定要有“召回”制度。

李成春:知道了工作中的不足,回到学校会非常有针对性,能够很好的解决企业当前的一种困境,也给高职的院校一个新的突破口。未来我们不单单只是招新学生进来,送出一个主员工,我们把培养主员工再培养优秀员工的层次,和企业共同培养优秀员工的层面。这种是共同度过金融危机的同时,解决了企业的困难,提升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实力,也是一个新的突破口。过了金融危机很多企业的继续再教育会返回到高职院校,会成为学校新的开源项目。

李进:说到实质性的问题是共同的。刚才涉及到很重要的问题,关于就业问题以及它的责任问题。责任要分清,第一是政府责任,包括岗位和就业发展。第二是学校责任,学校要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第三,企业责任。企业有责任帮助政府和学校共同解决就业问题。第四,家庭和学生个人的责任,他的责任就是必须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共同挑起我们的就业大旗。李校长地处首都北京,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振华:刚才谈到了“跟”、“变”,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调整。现在随着金融风暴的来临,企业都在进行产业调整,学校有一个专业调整的问题。我这个学校下设一个汽车学院,现在我深深觉得,培养的汽车人才未来的就业现在来看不是很乐观,因为北京保有汽车是350万辆,占全国1/10,每天向外卖1000辆,进入十月份每天卖的汽 车不足800辆。我们现在跟奔驰班、雪铁龙班、宝马班这样的产校合作班,这样的学生未来的就业确实是很忧虑的问题,北京市未来的城铁将要大量的上,每两年一百公里,每一年新上一条线路,到2009年城铁的投资要达到900亿。所以说,轨道交通专业也是一个老专业了,未来我要加强,而且要把汽车的一些资源往轨道交通上移。北京市财政局最近批准了我们增加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投资为1500万,未来这一块的投资将要达到5500万左右,所以要加大这一块的投资。这样使我们的专业跟着企业产业调整来调整。

李进:非常好。王院长讲。

王强:我非常赞成李院长的讲法。往年的订单在70%左右,我们已经定了70%里边一半退回来,还有30%是因为择业的心态问题。现在我们巩固住了33%左右的订单,明年能否巩固住这33%,很难讲。我们高职就业的压力非常大,胡锦涛总书记14号到沈阳,其中去了一站就是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正好我们的学生也在那里求职,他非常非常重视和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解决就业的问题,李院长谈到,我们专业上的一些调整。我们还有半年的时间,给我们退回来,我们原来希望最好是二产的产业,比如说装备制造的产业,现在恰恰退回来。现在我们准备进行一次大的调研,调研之后看一下什么样的行业还要人,比如说铁路这样的行业,还有香港的MT2整个的地铁运营的情况,我们调研之后马上对专业和知识的调整,一切跟着这个转。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学生大量的就业,同时又给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学生基础好的话,不怕任何调,怎么调都行,对 基础和现在专业的挑战对我们来说也逼着我们做一些专业和结构上的调整。

李进:两位院长谁有高见?

张玲:回应李总说的要求,包括刚才李院长和王院长说的我非常同意。刚才李总提出了我们培养的时间,不一定是“2+1”,还有“2.5+0.5”这都说的非常好。我们学校铁路专业,包括轨道交通的专业只占所有专业的60%多,我们也有电子类专业和经济类专业,这些专业也同样像刚才李院长和王院长谈到的,有人才需求的变化,特别是电子类。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一种“宽基础、强技能”的措施。我们提出两栖专业,因为企业的用工也有峰和谷的时候,现在铁路用工赶上了比较好的时期,前两年我们的学生也跟大家一样,也不都是很抢手的,但是我们的其他专业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非常同意刚才李院长和王院长提出的专业调整,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围绕企业转,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办学的方向。李进:张院长说的“宽基础、强技能”,清华大学也是宽基础,您的“宽基础”什么意思?

张玲:我们和他们不同,我们的“宽基础”实际上就是一个宽专业。比如说电子类的专业,我们电子类的专业有些专业课程应该设置是比较相同的,过去我们是给电子行业培训人才,我们也有富士康班、华为班,这样的专业也都有。但是现在电子企业用人的需求有所减少,我们把这样的专业就变为铁路的通信专业、信号专业,特别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李进:课程体系的调整?

张玲:对。

李进:王院长讲新疆的情况?

王强:我讲我的感觉,我对金融危机与别人有不同的感觉,我听到金融危机特别兴奋。我认为我的机遇来了,为什么呢?首先要感谢金融危机给我们高职院校带来的机遇。原来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出卖劳动力,只要是个东西就能卖出去,好东西卖给美国、西欧,差点卖给中亚,再差点卖给非洲。现在有了金融危机以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必须退出市场,原来企业不着急,现在要考虑怎样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就要用高职的人才。

第二: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就是给农业院校开,大量农民土地流转以后,这些农民到城市怎么办?我的培训任务完不成,要大量的搞培训技能任务完不成。原来农业种上几百亩地凑合,现在小农场主几千亩地,几万亩地怎么种,原来是传统农业,现在要培养现代农业,就是搞现代农业班。我还想搞单独招生,能否批一个农场主班,高中生培养出来不会种地,现在三年出来搞现代化的农业,这很有需求。

李进:农场主要是公有还是私有?

王毅:不管是公有还是私有,只要有产品就是对国家有贡献。以前老忙着生产,现在产量下降,企业员工下降需要培训。因为大家知道,我们吃的枣不是李总的特级产品,是一级产品。但是原来他生产的产品只要是枣全能卖完,下一步就卖特级枣,一级枣,全能卖完。

第三,金融危机要感谢范处的团队,今天把我们放到798,让我 们感受一下金融危机的感觉是寒冷的,当然也可以把我们放到大酒店暖暖和和的开,这对我们一百所示范院校御寒,如果没有这样的会场,我们还不知道威海还可以做这么好的凳子,课本教做一个凳子可实际生产一个凳子不一样。如果没有今天的会我也不可能坐在台上,还不知道新疆还有一个王毅。

李志民:茶歇之前,我感觉有点冷,茶歇之后大家感觉到比刚才暖和一点。刚才讲的观点我赞成,多年来我们国家是工业养农业感到困难,碰到金融危机之后工业首先感到寒冷,农业感到了机会,是春暖花开。这时候王院长提出跟着产业办学,跟着产业安排教学计划,安排到果园去,安排到车间去,这个办学方式办下去最终能够实现皇帝女儿不愁嫁,如果其他地方的职业技术学院如果人员不好安排的时候,你们可以跟着市场的需要,跟着企业的需要,就像李院长讲,要转变,要变,要跟上企业的需要转变办学方向,跟着专业转。农业产业里面对人才的需要空间很大,大家不要以为农业林业工资低,其实我们的工资不低,我们一亩地一年能够3万块钱的收入,这个果园的管理技术人员工资一年他们只工作八个月,可以拿到八万块钱。作为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把这门技术掌握之后,拿八万块钱就太少了。所以说,把科学技术导入到传统的农业产业领域,所产生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农业多年来没有被重视,所以它现在的机会有很多,潜力很大。我希望我们的职业技术院校应该围绕市场的需求去办学。我就感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要比普通高校的学校受欢迎,我们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有一个塔里木农大,新疆农林大学还有北京农业大学的 学生到我们那里工作,我感觉他们的差距很大,大在什么地方?学校名气大,但是进入社会并不受欢迎,这叫“错位”。我给他们提过问题,我说他们拿一万块钱我给可以给,但是要回答我你会干什么?能干什么?你还想干什么?把这三个问题想明白之后再要这个钱。职业学校的学生会干什么?会管果园,会干什么?会搞种植、搞肥料,搞加工、搞销售。职业技术学院如果能跟上市场的需要,能改变办学的方法,我们的学生一定是进入市场之后比普校受欢迎,大家一定要充满信心。

李进:讲的非常深刻,我有一点感受,看来三产、二产的冬天,一产的春天,三产的秋天。不管哪一天,总是要问一下自己,我能干什么。回答出来了,企业就要你。当然还有很多问题,人民日报的记者看一下有什么问题?

人民日报记者袁新文:非常高兴参加这样一个活动。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年来速度比较快,规模扩张的比较快,从中央到地方非常重视,社会和媒体都非常关注。也只有社会和媒体的关注让我们记者才能够坐到台上跟大家提问题。今天的气氛有点像我们整个高职发展的态势,为什么呢?我们室内虽然室温比较低,但是气氛非常热烈,可以说热浪涌动,大家在一起聚集一堂,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探讨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但是室外依然非常寒冷,室内是我们一百所示范高职,我们感觉到很温暖,温度很高,室外是什么?室外还有1100所我们其他的高职,这1100所其他的高职生存状态,发展的态势怎么说呢?不太令人满意,大家可能比我更清楚这些情况。我就有了一个困惑,职业教育那么好,黄炎培说职业教育就是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在就业困难的情况下职业教育能解决就业问题,就解决了社会最大的问题。既然那么好,那么重要,意义那么重大,为什么社会,特别是家长和学生在观念里头对职业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还不是特别重视,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教育不是特别重视。这里有一个人才观和成才观的问题。中国人长期有一个重道轻术的文化观念,这个观念造成大家都要上大学,上大学才叫成才,才叫成龙,好象上个中职不叫做成才也不叫成龙,在这才人才观的作用下,好多家长和学生不把高职作为第一选择,作为第一志愿,这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和问题。

高职的发展下一步不管是从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校企合作等等这方面扩大社会的知名度,扩大社会的认可度,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还有一条,怎样让社会转变观念,让家长和学生转变观念,如果我们高职的发展能让社会把成才观转变过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在此我想,哪位院长和老总能够简要的就这个问题回答一下,我们从哪个地方突破?

王毅院长:我觉得将来能否解决家长学生想关心的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阶段搞了一个工学结合会,要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就是要走校企合作这条路。将来人才大量在企业用,我给学校提了两个要求,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只要思考一个问题清楚了就业就不成问题,第一,我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社会和经济的利润,如果能给企业解决这两个问题,你找工作一点没有问题,企业 最喜欢的是社会利润和经济利润,只要对企业有好处企业就会用。一要一万块钱企业不怕,只要能创造一万零一块钱企业就有一块钱的利润,如果要一块钱,你只能创造九毛钱的利润企业不会要,因为我要用你的话,只要一毛钱。我们高职院校和学生只要能为企业解决问题,带来社会和经济的利润,我想就业已经不是我们的难度。

李振华:就业的问题12月9日全国召开的就业工作会议,周济部长的讲话这样说“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了本科院校”。所以对高职的认识是有一个阶段,我想随着示范校的建设,随着高职越来越被大家来接受,刚才袁老师提出的问题我想可以得到解决。

李进: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我们不仅是认识高职的问题,我们怎样正确的认识劳动的问题。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像我们 这个年龄,当年我们在考学的时候,我们以考上中职和中专为荣,并不是以考上高中为荣。工人阶级最光荣,劳动最光荣,收入也高让我们考进来,现在怎样得到社会认可,确实要靠自己对社会的符合度,能满足社会需求就可以就好业,这是很关键,但是社会本身有价值导向问题,这是非常深刻的问题。过去是精英化教育,现在是大众化教育,大体还是高职教育,所以考虑怎样做好高职教育。我们的工作实际是培养高级学生,能就好业的学生,满足广大老百姓读大学的愿望,满足广大老百姓就好业的愿望,这毕竟是一个过程,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张黎明:我来之前不知道高职的改革力度这么大,实在是非常大,深受鼓舞和感动。这里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座的院长用这样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我们不能直接授予本科或者硕士文凭?

(台下掌声)

这也是我在和用人单位以及合作伙伴一直在推荐深职院的学生,讲我们好,但是人家说,我们有规定,本科以上的就有一条杠杆,企业要改变它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招聘一个人面试时间大概5分钟到10分钟就决定能否进入下一轮,企业的招聘人员也偷懒,因为高考毕竟是整个社会最大的一件事情,所以直接就拿高考的分数线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因为高考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就有这样一个疑问,如果院长培养的学生,社会的确很受欢迎,高职的就业率几年之前就超过本科,那我们的改革力度是否再大一点,直接授予本科文凭。这一百所院校以后的录取分数线在二本以上,这样家长、学生、企业的观念一下子就可以扭过来。

李进:您说的问题引起了鼓掌。一升本示范性校被拿掉,但是这里有一个体制问题,我们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深化改革,改革核心的概念就是类型。我们是一种类型的教育,这种类型就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什么叫这种类型教育,因为人才规格是特定的,培养我们企业所需求的应用型的、技能型的人才。于是,我们可以深化改革,我们在学制上可以进行探索,我们一定坚定不移的搞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由两年制,三年制,四年制、七年制,不管哪一种学制都是高等职业教育,也不是说企业只要四年制的,只要社会需求我们就已可能培养,这有一个过程,现在首先把规格搞清楚,一定要坚持类型的办学,不 能走学科型,这是非常关键,一定要对准企业。我们相信互相对接,互相磨合,我们的体制会越来越完善,我们会越来越适应企业的需求。

王强院长:对媒体提出的问题我在这儿进行考虑,我们在对学生调研过程当中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家庭是为了供养学生上学而导致了家庭贫穷,如果学生再就不了业,家庭会很快的贫穷下去。这个现象出现以后,原来有的说,都是为了面子,你的孩子考了北大、清华,本科毕业就不了业,怎么办?继续念研究生,硕士念完了不行再念博士生。现在有很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进行理性的回归。现在我们高职当中出现了有二本、三本的学生,更重要一点,通过这个示范建设的引领,提出了一个最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这在中国乃至于世界上是开创性的,是一个新纪元的创举。它不仅仅是解决学生的就业率的问题,还研究它的就业质量问题。好在,我们今天来的所有的媒体对我们的高职有了深刻的理解、支持。有人了解我们了,我们感到最大的欣慰,在这里我们应该给新闻媒体鼓掌!

李进:实际上要鼓掌的还有很多。我们不仅自己自娱自乐,不仅也我媒体在支撑,还有众多院士在支撑我们,他们是最高层次的。为什么支持高职?这是很关键的,因为高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培养的人是社会需求的人才。下面请贺院士给我们说几句。

贺贤土:今天非常高兴参加“双百论坛”。我作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兼职院长,应该说是来学习的。就我本身来说,我是一个搞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由于家乡建立了这么一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 我的老家,所以我去兼职,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突然的事情,因为我对什么叫职业技术教育几乎以前没有这个概念,只有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因为我还兼任浙江大学理学院的院长。到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我是把它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考虑。刚才几位都谈到,高职院的发展实际上特别强调的产学结合的问题,学校跟企业密切结合,而且企业给了学校更多的支持。因此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的参与企业的需要,这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坚定不移朝这个方向走下去,刚才谈了很多好的方面。

李进:这是旗和路的问题。

贺贤土:我想在这里谈一个有关的问题,你们谈的是持续发展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校也好,一个单位也好,核心是人才。我们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的贯彻产学的时候,同时我们加上了一个“研”,可能很多人都不太同意。因为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术委员会中我见到了周济部长,我一直在灌输这个想法。产学研中“研”不能丢,方才谈到的有“研”的成分在里面,不然就是一般的依葫芦画瓢,没有原创性。现在这几个学校为什么这样好,不仅仅是用了学生的劳动力,肯定是给教师提供了很多技术的想法,关键在技术。技术的开发,技术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这个中间过程可以跟学习密切结合,可以充分的应用到他们的才能,所以你们可以发展。宁波开发区发展当中这种例子很多,“研”核心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素质,过去我们是产学讲的比较多,现在我们把教师的队伍水平提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核心就是人才。我们的人才是这样来考虑的,我们分 三种类型,现在还在摸索中。一种类型是只是教书的,一种教师是教书还带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还有一种少数的教师只搞研究。这种研究我们要区分的是,不能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研究型大学研究国家中长期规划,60几个先进技术的研究,这种研究我们高职院校原则上很困难,个别有的我们欢迎。另外,本科院校的老师比我们强,我们的研究就提出解决当地的问题,特别是浙江有很多民营企业,有些技术问题看起来并不大,好多本科院校就看不上这些技术问题,对他们不太感兴趣,但是这些技术对他们很解决问题。你们可能都知道,温州抽烟的打火机到欧洲出口就说我们的打火机安全性比较差,这些问题本科院校不感兴趣,高职院校的老师把这个技术问题解决,同样可以上去。我们有一个企业就快倒闭了,化工类的,通过我们把技术的革新,这个企业就上去了,而且年产值6000多万,这种例子很多,我想你们也很有经验。高职院校的研究不是研究型大学的研究,不是某种意义上本科院校的研究,而是大量的具体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这里面包含着创新。通过这样就跟企业结合,生命力就得到大大的加强。通过这样教师的水平就可以提高,通过这样它所培养的学生就会有更高的应用水平。斯坦福大学跟硅谷的结合,头一天研究的成果第二天老师就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并使学生很快接受新的教学。这样的研究是需要教师主导,当然企业要密切结合,今天是百家名企业,你们可能有一些小技术根本就不太感兴趣,但是你们要跟高职院校的教师合作几年,充分依靠他们的力量,提高他们的水平同时也提高你们的水平。我主要体会就是这一条,所以教师的队伍关键还是持续发 展,大家想想,以前还没有纳米和基因的概念,五年以后非常普遍。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教师队伍要有比较宽的思路,这样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我认为,高职教育应该有高职本科,应该有高职本科、有高职研究型,杨福家同志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华人原来是奥斯丁大学副校长,现在到台湾当副校长,他有一次在机场碰到我,他刚从欧洲回来,看到台湾的展品非常精美,就问我们这些展览的人是台湾大学毕业的还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哈哈大笑。他说,能够考这些学校台湾发展有很大的困难,因为这些学校只有几个,研究型大学中国大概有二三十所。“我们是完全靠高职院校来发展,做出这个产品来的”。所以台湾当时被称之为“四小龙”能够起飞。大陆现在能够有一个潜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作用,我们今后的发展会更快,高技术的含量会更高。谢谢大家!

李进:院士的发言是呼应张总的观点,二年制、三年制、四年制一直往上发展。

贺贤土:高职本科和研究生不是现在的本科,这个本科是要给学生,现在是三年再加一年,给他更多的理论知识,使他有后劲有了创新能力,现在本科的问题是什么地方?基本上是理论教育,跟企业结合的很弱。这种结合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的高职本科就在高职基础上发展,密切跟企业结合,跟国家一些重要的科技活动结合起来,研究生也是这样。

李进: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本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刚才贺院士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深刻的内涵。但是更深刻的内涵实现关键在于师资。

王毅院长:我完全同意贺院士的意见,我们在示范院校建设以前和以后最大的一个区别,我们在示范院校建设以前,按照评估指标体系我们是学历为主,看弄出多少博士、硕士,有多少高级副教授,但是示范院校以后我们有最大的变化,从学历提升到能力提升。我们采取什么措施呢?叫做三企。进入示范院校以后是专业面和骨干教师从企业直接聘用,聘用企业的总工到企业来任教。第二,企业培养,我们要求学校的老师每年有一个月以上的企业经历,到企业去,每年12个月有1个月到企业锻炼,是当老师的门槛。第三,企业引进。以后凡是进新疆农职院的老师,除了学历的基本要求以外,要有三年以上的企业经历,现在还有一个机会,趁现在的金融危机,看很多企业倒闭捞点企业的好人进企业。

王强:赞同刚才的观点,我本人对两种的研究都经历了,一种是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还有一种是论文型的研究。研究完提一本论文集就完了。两种较量当中最终是论文形式的战胜,而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失败。现在我们重新回顾,重新思考,重新走这条路肯定有很多问题,怎样进行突破希望院士帮我们呼吁,希望新闻媒体帮我们呼吁,应该把研究室和学生的实训室合二为一,这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做的非常好,做的也非常好,怎样把解决企业的问题拿到学校研究,因为企业在运行停不下来,但是仿真的东西都在,可以研究解决的办法。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非常支持。张玲:这次示范院建设提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我们队伍建设也是按照这个要求做的。这次国家即将批准的四个重点专业,我们采取的全部是双带头人,有企业的带头人和学校的教师共同开发这个课程,共同研究课程的制定包括今后的教学。

李进:双带头人,同时要有联合团队。搞教学也好,搞科研也好要有联合团队。我们的老师和企业合作去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我们才有生命里。

时间已经到了,我们正好掌握这个时间,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校长。上午的会议圆满结束。

下载李进刚才的发言对高职人才的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进刚才的发言对高职人才的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