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竹桥村、许湾镇第三学期暑假田野考察报告
竹桥村、许湾镇第三学期暑假田野考察报告
本科三年级学生暑假第三学期社会实践田野考察包括对金溪县双塘镇竹桥村与浒湾镇前后书铺街的实地走访,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xx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xxx教授所作的学术报告。
竹桥村、浒湾镇书铺街的历史文化与环境浅释
竹桥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县城北十公里。村庄地处一个宽阔的盆地区内,建基在爬坡地势的低矮丘陵上。依山面陂,坐北朝南。自村前三口品字井至村尾排列的民居与山房,若自上而下俯瞰全村,宛若一把斜指青天的蒲扇。古代金溪至东乡大路即官道挨村而过,村前一溪如带,自东向西蜿蜒淌过良田万顷。村口仍有四人合抱老樟树一株,村后树竹繁茂,鸟呜林幽。全村现存一百余幢建筑中,明代所建民居8幢,明代祠堂1幢(文隆公祠),其余为清代建筑。
《竹桥余氏族谱》载:地位县城之北二十里,为金东之通道。自外观之,宅栉邻比,层级而上。或曰:形似扇;又曰:塔也。村前长川如带,自东西流,极目无际。近傍锡福庙,远挹紫澜阁。村之背后,山树林阴。……村门楼边有三井品,立内有水塘七方中塘一圆,以形七星伴月之象,媲之三潭胜迹也,何多让焉。……以上三百家烟火,俨然一小都市也,其谓巨族也不亦宜乎?
在气候方面,竹桥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中部,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全年无霜期平均达267天,积热高。具有春早秋迟,农作物生产期长;热量丰富,水稻、各类经济作物多种种植的农业生产条件。
由于传统社会“以农为本”和“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余氏族人的首要任务就是读书与耕作。村落内部沟渠遍布,沿墙壁铺设有阳、暗沟渠,不仅在排水防涝上大有功效,也成为防卫盗贼的特殊手段。村里村外的多方水塘既可蓄水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又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自给自足、自种自收的封闭性特征。
在传统风尚和道德的熏陶下,竹桥村出了许多优秀人才,但其中当大官的不多。据说是由于水牛撞歪了堪舆师廖瑀放置太师椅的方位所致。余氏宗族在数个世纪中也产生了许多有名有脸的富商大贾,如化身“水牛精”余鸿恩。自康熙以来,从事商贾的人物多达40余人,经营范围广,多集中在北京、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儒商农皆重的宗族社会关系格局。
由于余氏族人深受儒家圣训与先祖族规的严格教诲,不少当官或经商者都是入孝出悌的忠臣孝子。如乾嘉年间的余绣裳,商于津市,其父菊圃晚年得疯痹疾,公不避污秽,事奉汤药。康熙年间任山东齐东知县的余为霖在其任上,抗旱救灾、革除弊政、体恤民情,治绩显著。同时勤于读书著述,有《石松堂集》等,成为余氏乡绅的典型。
在古色古香的浒湾镇,各类精品雕版书刻商品的繁盛又形成了另外一番独特的风景。由于明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江西雕版印刷中心的金溪县在商业经营下发展壮大。所谓“临川才子金溪书”,说的便是对金溪浒湾刊刻书籍高品质的赞誉。书影幽幽,瓦青裂裂。盛景不再,文人常来。
浒湾镇在竹桥古村的西南方向,两条交杂错落的著名书铺街分布在浒湾的南端村落中。浒湾古名“金冠里”,位于金溪县城到抚州中点处,上县下府均约24公里。因浒湾面临抚河,背傍金临渠,后靠国道,交通便利,早在明朝中叶就商贾云集,舟樯林立,是赣东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浒湾古镇形成集市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雕版印书中心,赣版印刷享誉华夏大地,木刻印书业的兴盛为金溪赢得“江南之书乡”的誉称。凡经史子集、话文小说都能刊刻,成为明清时期江西印书中心,人称“江西版”。至今仍完好保存有9条200米以上的传统街巷和912栋有保护价值的明清古建筑。在临川文化圈中,浒湾不仅在区域商品经济上繁荣与丰富了赣东人民的精神生活,其漕仓也在保障江右地区遭遇突发性自然灾害与歉年时提供及时的救济上起到物质后盾的作用。具备良好水热条件的农业耕作支撑起这个在传统社会中曾盛极一时的商业刻书小镇。当时的景况虽不再现,但徜徉在有两道凹槽的碎石小道上,围拥于高立灰白的马头墙式石木建筑间,仍能感受到时人别样的商业风情。而墙角杂生的芜草,路边散走的鸡崽,城边平居的民户,雨后观赏的师生。又勾勒出一幅繁华落尽后静谧幽深的自在胜境图。
明清水域产权视阈下的湖广赣区社会经济研究-对xx教授学术报告的理解
对于没有学过经济的我来说对于产权确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大体理解为某人对某不动产(也有对于动产的相关权力,多数为不动产)的所有权,这个权力在西方经济社会下有它自己的解释。在“凯撒的物归凯撒,上帝的物归上帝”的西方社会里,产权自很早以来一直具备某种排他性质的个人或集体独占特征。这是即便在集权政治体制下依旧贯彻的明确的对所有产权的绝对控制。如果王权企图侵犯臣民的私有财产,他们将予以坚决打击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排他性质的产权意识在古老的中国被烙上了专制的雕纹而形成另外一种中国视阈下的概念,而水域这个独特的区划又是产权中较少涉及的方面。水域这个独特的地域在没有沦为普通民众可自行开发的经济领域前,一直是由国家封锢和独占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里,除了用于农耕的陆地种植区外的山林川泽都是国家官营的特殊地域,由少府管理具体事宜,收入归皇帝所有。
关于水域产权意识和经济开发现象并不是自元末明初才出现,早在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的影响下,君主对这些地块的控制力下降乃至丧失,刺激了强宗豪族的占有欲和相关财产与权利意识的发展。而明清时期则是在国家主导与许可下的合法占有。元末农民起义后继统的明朝为恢复正常生产作业,在鼓励垦殖、徙民就宽的经济方略下逐步发展完善了对水域的开发治理体系。原先的“苏湖熟,天下足”为“湖广熟,天下足”取代,其中从事水田作业与围湖造田的不再少数。有千湖之省的湖北,丰富的湖泊资源不仅给水上捕捞与水产养殖的民户提供了生产生活的保障也造就了在水域作业的相关国家规定、机构、课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业甲的编制,湖泊所的设立,湖滩田的利用都促进和扩大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作业范围。在对于水域产权意识增强的趋势下,关于圩田种植、水域作物归属、通行、区域、租钿承包、水利汲取等相关权利的划分愈来愈细致并受到普遍重视。
而在皇权独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权社会下,不只是皇粮国税的征缴与所谓的产权。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原本是公共性的水域,即便民众拥有某种形式上的“产权”,也抵挡不了皇帝“侵占”的最终命运。这是中国视阈下的产权观念(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统御天下的时代,是“公有产权”的资料占有?如果类似,感觉是将原本具体实在的皇帝转变成了具有崇高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概念。而在西方即便是一座私人住宅的拆迁,必须得到房产所有者的同意方可,个人利益似乎高于国家利益。不过最近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一则政策讯息,国家将严格保护公民的产权神圣不受侵犯,说的是为刺激创新,使创业者解除后顾之忧,什么后顾之忧呢?那就是个人产权或许在日后被公有化或是国有化),但由此形成的包括契约文书、民间惯例等在内独特的水域产权经济史研究视角与内容成为学者开辟明清经济史研究的新视阈。
万寿宫与中国传统文化-xxx教授学术报告
万寿宫的作用、类型包括给在朝皇帝祝寿之所;祭祀许真君的坛场;江西人的会馆;共产党人秘密会晤点等。其中具体讲述了万寿宫与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精神承载作用和研究,以及万寿宫与江西人难解难分的同业、同行、乡绅、科试会馆文化对各地的影响。李教授简述了道教的历史传承与各流派的特点、影响范围等内容,着重于净明忠孝道的形成与传播。在江西人为感恩许逊伏孽龙治水患的丰功伟绩,以及倾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修行成真的仙迹而建造万寿宫来供奉。在对物质遗存的调查研究上通过小方面切入,大视角回顾的研究手段,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万寿宫文化发展的绚烂图景。
其中对两处在南昌的万寿宫介绍,记忆甚是清楚。一处为许逊镇孽龙立铁柱的妙济万寿宫,一处为拔宅飞升得道成仙的玉隆万寿宫。虽然这里夹杂着宗教传统与历史史实的双面因素,但不论真假,是那个曾做过四川旌阳县令的许逊还是成为江西福主的许真君,其香火旺盛,文化传承经久长存确是不争的事实。有心到访西山镇的万寿宫参观,时值庙会期,主殿
高明殿内幕幡上四字显赫-“普天福主”。(只想略说一句,施造者口气不小,但亦有感想。人之伟大不破生死疾苦,人之孱弱不过菌灾情毒。)
对于会馆文化,即由对许真君的崇祀而发展成为世俗的交情馆子。遍布范围广泛,南至云南,北达北京。会馆的兴盛也体现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域分布多为江西商人帮派的集聚地。离家远治业建宫近乡情是许多江西乡绅、商贾建造会馆寄托情感的目的之一。也有宗族出资建造用于赶考学生复习用的万寿宫,学有所成后反哺族人。万寿宫的广泛建造不仅扩大了赣文化的影响范围,也为各地区增添了人文景观。在赈灾救济方面也发挥了义庄的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在共产党革命期间,这一类型的公共场所也曾被用作会议办公地点。
田野考察第三学期实践感悟
通过第三学期的考察与教授报告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研究的博大精深和辛勤付出。曾经课本上的枯燥人名地名事件在亲身体验之后才感悟到历史沧桑变化的无情与活化在文字间的实在感受。在廖主任、尚老师和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被分为文献组、建筑组和环境组分别考察一个古村落的历史。这是我在田野考察方面的首要认识,虽然我们还没有学习这门课程,但大致明白了这项调查的大体任务。文献组,文献的记述通常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资料,就此次考察而言,《金溪县志》《竹桥余氏族谱》等文献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解竹桥村发展沿革的资料。除此之外,譬如余为霖的《石松堂集》等族人笔记小说文集也是了解该村文化的重要材料。
建筑组,作为赣东民居建筑代表的竹桥村明清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赣东居民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建筑组的工作也让我们对于民居建筑中体现的古代区域性文化有更亲切深入的体会,民居多为上下两堂,门楣、屋檐、雨檐及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柱础、枋头、天花板等多有雕绘装饰马头墙、沟渠排水体系、建筑风水布局(所谓世界风水看中国,中国风水看三僚)、天井结构、门楼、品字三井等。建筑尤其是年代较近保存较好的可谓是历史的活化石,对于了解古代宗族平民的日常生活具有史籍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现实性。
环境组,最初我以为是考察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就可以了,不过即便是如此也需要专业的地理学知识作为储备。不仅对于自然地理要有相当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是更为重要的内容,这是包括风俗习惯、人口事业、时代背景等在内的全面社会调查。族人儒商农并重的治业传统,中的进官出国留学的加倍性物质奖励,秋收后迎神看木偶戏的习俗,嫁娶过三门楼大宴三日的事宜等等都从各方面反映一个传统宗族的生活面貌。
就本次带队老师及学院的付出献上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