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宣传案例)条条巷陌传歌声 户户都有艺术家
条条巷陌传歌声 户户都有艺术家
引 言
伴着悠扬的旋律,一个个身着霓裳、风姿绰约的身影迈着猫步向你走来;没有华丽的舞美,没有震撼的音效,三个身着传统水乡服饰的妇人用自己质朴的唱腔和着自编的唱词,让领导竖起了大拇指,让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整齐的方阵,矫健的身姿,洪亮的嗓音,意气风发地唱响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节目的表演者,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他们或曾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或曾是奋战在一线岗位上的工人,或曾是日理万机的机关干部,渴望在平淡如水的晚年生活中激起涟漪的共同愿望,将他们再次聚拢到了一起,现在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子胥社区老年艺术团成员。是什么让他们充满如此活力?是什么让他们焕发如此青春?让我们走进这群老人,走进子胥社区老年艺术团,一窥究竟。
老龄社会 诉求高涨
古镇胥口位于烟波浩渺的太湖之滨,葱茏苍翠,环抱四周,风景秀美,气候宜人。同时,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两千五百年的文化滋养,让胥口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一 把刀,一支笔,一根藤”便是对胥口镇千年文脉最好的概括与诠释。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养生意识日益增强,胥口这方深得大自然垂青和吴文化滋养的风水宝地,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年人亲睐,成为他们安享晚年的首选之地。另一方面,苏州早在1982年便迈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比全国提前了18年,胥口镇本地老年人口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加之近年来胥口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祖屋搬进了公寓,从田间地头的繁重劳动中得到解脱,从一个农民化身成为一个居民,过上了儿孙满堂的安逸生活。
然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却不甘于这种闲适但略显平庸,安逸却缺乏激情的生活状态,他们渴望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来满足自己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诉求。这群老年人中,很多退休前曾是各行各业的领导和骨干,他们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更有着极高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加之胥口镇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很快地老年人便三五成群地自发聚集到了一起。公园里可见他们挥拳舞剑的飒爽英姿,小区上空飘荡着他们饱含真情的嘹亮歌声,广场上的集体舞则充分地展现了老人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渐渐地,胥口随处可见老年人积极参与文体活动的身影,他们伴随着第一缕晨辉的出现而出现,他们伴随着最后一抹余晖的离去而离去,老年群众性文体活动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在胥口镇蓬勃开展起来。但是随着活 动规模的日益扩大,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纪律上的先天不足逐渐暴露显现,加之胥口镇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文体活动场地捉襟见肘,不同队伍之间为了争夺活动场地产生矛盾进而导致冲突的情况屡见不鲜,胥口镇老年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瓶颈,而这个瓶颈也成为了胥口镇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掣肘。
软硬兼施 突破瓶颈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摆脱这一掣肘,形成全镇老年群众性文体活动良性开展局面,进而加速和谐胥口建设步伐,成为了摆在胥口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通过大胆实施现代工业发展战略,胥口镇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在此投资兴业,工业规模及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业已成为吴中区当之无愧的工业第一镇。有了强大的资金作为保障,胥口镇开始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其中一大抓手便是大力推进“三带五园”发展战略实施,借战略稳步推进的东风,胥口镇兴建了以镇文体中心、小学艺体馆以及欢乐胥江主题广场为代表的一大批规模大、功能新、设施全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如今,在欢乐胥江主题广场,每当华灯初上、夕阳西下,你总能看见一群群老年人或伴着音乐喷泉的动人旋律伴引吭高歌,或以卷轴彩屏的 绚烂画面为背景翩翩起舞,或三五成群散步闲谈、舒展腰骨,宽阔的广场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空间,突破了开展老年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硬件瓶颈。
与此同时,胥口镇宣传部门围绕本镇老年群众性文体活动发展现状,多次深入老人中间,广泛调查研究,决心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老年艺术团体,起到模范引领作用,促进全镇老年群众性文体活动在组织、纪律上取得跨越。将艺术团纳入胥口镇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配齐配强艺术团人员,完善组织架构,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使老年艺术团脱离单纯的艺术社团性质,着力将其打造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舞台,培育农村文艺队伍的重要基地,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桥梁,推动胥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平台。子胥社区老年艺术团就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艺术团将分散在子胥社区的各类文艺骨干和表演队伍进行全面吸收和有效整合,以展现特长、培养兴趣为原则,合理分配艺术团成员,同时统筹安排排练场地,做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互不影响。胥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年艺术团的发展,关心支持老年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为此特别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十万元,用于老年艺术团的日常开销、设备采购以及场地布臵等,并委托专人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扎根社区 辐射周边
子胥社区老年艺术团自去年9月重组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了一支拥有舞蹈队、合唱队、戏曲队、评弹队、健身队、腰鼓队等多支队伍的综合性艺术团体。除了日常的排练,艺术团还经常到各地参加演出,成为了胥口镇周边一支小有名气的明星队伍,文章引言中所提到的场景,就真真实实地发生在胥口镇“庆祖国华诞 展胥口新貌”群众文艺汇演现场。
为让艺术之花长开长香,也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拥有健康精彩的晚年生活,子胥社区老年艺术团积极向外扩张,走出社区将发展的触角伸向胥口各处乃至周边乡镇,发动更多的老年人由艺术团的观众转变为艺术团的成员。通过邀请专家指导,在老年艺术团内培养一批文艺指导员,经由这些文艺指导员进而带出更多的具有一定表演功底和组织能力的文艺骨干。如今,经由老年艺术团培养的文艺骨干,正活跃于胥口镇周边的各个角落,成为带头人和组织者,切实从基层着手,从培养老年人兴趣开始,普及广场舞、太极拳、腰鼓、大合唱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带动着原来越多的老年人投身于文艺演出的队伍之中!
“条条巷陌传歌声,户户都有艺术家”,这是当下胥口镇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现状的最真实写照,相信伴随着子胥社区老年艺术团的进一步发展,这歌声一定会越发动人,而“艺术家”的队伍也一定会更加壮大!启示与思考
面对乡镇人口老龄化,如何在老年人温饱得到保障后,进一步满足他们日趋高涨的精神文化诉求,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是摆在所有乡镇基层宣传部门负责人案头上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它关乎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推进和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面对这一课题需要摸索,需要尝试,需要创新,需要规范。胥口镇“子胥社区老年艺术团”的成立与发展,是在社会大步迈向老龄化的当下,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诉求、繁荣乡镇文化建设、助推新农村建设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与思考。
启示一:群众性文体活动要深挖传统文化、贴近百姓民生。胥口镇拥有2500余年的悠久历史,吴文化遗存异常丰富,我们深谙其中的道理,深度挖掘这份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宝藏,将其作为今后不断充实丰富胥口镇文体活动内容的灵感源泉。与此同时,文化作为一个区域的灵魂,群众既应该是文化的受益者,更应该是文化的参与者,以老年艺术团为代表的文体团队正是由于其“草根性”反而更深得基层群众的欢迎。他们的演出形式喜闻乐见、他们的演出内容源于生活,他们用身边人、讲身边话、演身边事,是一支真正走群众路线的文艺队伍。启示二:群众性文体活动带动基层文化培育机制完善。胥口镇群众性文体活动能呈现出“条条巷陌穿歌声 户户都有艺术家”的良好局面,老年艺术团以点带面的良性示范起到了关键作用。老年艺术团从最初的扎根社区,进而将文化的种子散播到了全镇各处,让它们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从最基层建立健全了文化培育机制。通过广泛开展文艺活动,利用“传、帮、带”的效应,使得胥口镇的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以点带面、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真正将文体活动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变身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启示三:群众性文体活动需要规范化的政策引领。胥口镇群众性文体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得益于上级强而有力的政策引领,是按照吴中区建设文化强区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五有”工程的具体表现。按照这项工程,全区每个镇、村要建有一个以上公共电子阅览室,基层综合信息服务站,每个镇建有一个以上评弹书场,每个村建有一个以上户外文体活动场所,每个镇建有五支以上、每个村建有一支以上业余文化团队,每个镇还要组建一支文体志愿者服务队。
启示四:群众性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要坚持群众性文体活动基础设施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机制管理、高效益利用,规范操作、科学运作,建设一处活用一处,开辟一处带动一处,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坚决杜绝政绩工程、作秀工程。启示五:群众性文体活动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子胥社区老年艺术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走来风雨兼程,能取得今天成绩,一方面得益于老年艺术团管理层的悉心运作和全镇老年人的热情参与;另一方面同样离不开胥口镇党委、政府在工作上的关心、政策上的支持以及经济上的帮助。建立和管理好基层群众文体团队,开展和好群众性文体活动,是实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强有力抓手。各乡镇要进一步规范文体活动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配齐配强文体活动管理人员队伍,保证文体活动资金投入,形成资金规范化运作模式,为确保群众性文体活动长期性、制度性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