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迎中秋庆国庆
迎
中
秋
庆
国
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正是春华秋实,一年辛勤劳动结出丰硕果实的季节。届时家家都要置办佳肴美酒,怀着丰收的喜悦,欢度佳节,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吃鸭子
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杀鸭子,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为了纪念以游村卖糖动员乡亲杀番鬼佬的卖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买饼子、杀鸭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
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吃南瓜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
《水调歌头》(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张九龄《望月怀远》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拜伦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
我爱北京天安门歌词 词:金果临 曲:金目苓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伟大领袖毛主席, 指引我们向前进.国庆节的由来100字简介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中国航天56年、载人航天20年大事记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一号飞船进行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验证飞船返回控制等主要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2001年1月10日至16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进行第二次无人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考核,进一步检验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匹配性。2002年3月25日至4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三号进行第三次无人飞行试验,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6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四号飞船进行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神舟四号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考验,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成功进行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76圈,历时4天19小时33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进行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实现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2011年11月1日至17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并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交会对接,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03秒,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编号是长征三号乙遥十四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工位顺利点火升空,成功将两颗北斗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2年5月11日15时0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9号发射场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
中节来
秋的历
习俗古国
词
庆
诗
节来 爱国名言儿歌 的历
中天史 做
国发 航展作
业们
我的作品
作业胜
优者发明背能
言 诵 小星小手听标
写小兵
第二篇:迎中秋庆国庆
迎中秋 庆国庆
尊敬的各位领导与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迎中秋 庆国庆》。我们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传说,很快,我们将迎来我国大多数地区都盛行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这一天,有许多与节日相关的习俗,虽然现在有很多习俗不再举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过完了中秋,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更令人激动振奋的伟大节日——国庆节。它是为庆祝新中国的诞生而设立的节日,在这一天,你会发现,原本落尽百花青草枯黄的初秋之季,却在这一天格外的艳丽。许多地方摆满了鲜花,风中还洋溢着清新的花香。国庆国庆,举国欢庆,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68周岁生日,同时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举国欢庆,但更多地还是要清楚我们的使命和责任: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最后祝愿全体师生两节快乐,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完毕。
王培娟
第三篇:迎中秋 庆国庆
迎中秋 庆国庆
今年,中秋和国庆重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格外高兴,假期变长了呢!这个节日家人不管相距多远,都从天南海北回来,与家人团聚。
到了节日前夕,家里的大人忙起来了。拿着东西到亲朋好友家拜访、探亲。当然,家里也有许多来客,大人们东跑西窜,一边去串门,一边迎接到来的亲朋好友。家里整天热热闹闹,喜气融融。当然也少不了家庭大聚餐。所有的亲戚都到齐,甚至有的没见过几面,聚在一起吃一顿大餐。其乐融融,有着说不出的开心。
十月一,是祖国的68岁生日,这个节日激起了人们爱国的心,心中满满的自豪感,令人热血沸腾,是这一年充满了干劲。
中秋节的起源是:“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那便是吃月饼,月饼的形状是圆的,意思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八月十五的晚上,月亮是圆的,就
像月饼一样。八月十五的晚上,都会透过窗户看到圆圆的月亮,这晚的月亮又明又圆,格外美丽。
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学习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国的辉煌文化。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为祖国强盛做出一份贡献。
第四篇:庆中秋迎国庆
物理学院10级三班 庆中秋迎国庆文娱晚会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0级物理师范三班
“庆中秋迎国庆”文娱晚会
策
划
书
主办: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级物理师范三班
承办: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级物理师范三班
一、活动名称:
庆中秋迎国庆
二、活动背景: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在我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为了全面分丰富学子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智能和青春的风采,让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发现与展示自己美好独特的一面,更有自信的去表达和展现自我,让所有人都能在异国他乡,体验一份难得的感动,同时推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班级同学的班级归属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供给同学们温馨、热闹的节日氛围,使同学们在班级中找到家的温暖。为班级注入良好的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促进班级的长远发展。使整个班级大家庭紧密团结起来,更好的为将来共同努力。
四、活动主题:
“双节喜庆,温暖班级”
五、活动对象: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级物理师范三班全体同学
六、活动单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级物理师范三班
七、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7日20:30
八、活动地点:
27教502
九、活动形式:
文娱活动,幸福惊喜。
十、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方案策划:于霞黎鑫 2)晚会主持:于霞
3)物资购买:孔垂环潘然慧
4)场地布置:郭登杰、王凯、王元深、万李、王建阳、张邦忠、唐建玲、孔垂环、候颂、黎鑫、多鑫玉、于霞、徐竞月
(二)活动方案
那年三班——粉系之心
1、活动场地:27教5022、活动时间:2012年10月7日19:003、场地布置:
a、18:20工作人员到场布置场地
b、18:50相关人员开始彩排
c、19:00全体同学到场,开始喜庆之夜
4、活动流程:
a、当同学到达现场时,播放暖场音乐《江南stley》的MV,现场紫粉色桃心状彩灯亮起,激光灯开启。b、歌曲完毕,主持人上场致辞。
C、工作人员分发月饼、花生瓜子等小吃。准备共度欢乐的中秋之夜。
那年三班——那些年
1、活动流程:
1)、播放由前期工作人员准备的视屏,回顾过去一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温馨难忘的画面,勾起大家的回忆。
2)、讲解员详细讲解由视屏制作的PPT,倾听讲解员心中的“那一年”。
3)、班级同学自愿上台,分享内心对过去一年的感受。让班级同学认识别人眼中的我们。
那年三班——那些歌
1、活动流程:
1)、节目准备: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所需音乐及乐器等器材。2)、晚会开始:a、主持人主持节目
b、班级同学上台为大家带来精心准备的节目(次序表见附录
一)。
(3)工作人员留下,一起清理场地。总耗时:约1.5小时
十一、经费预算:
十二、附录一
主办: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0级物理师范三班
第五篇:庆中秋 迎国庆
东乡一小开展“庆中秋 迎国庆”活动
为了让少年儿童了解中秋节和国庆节的相关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东乡一小近日开展了 “庆中秋 迎国庆”为主题的活动。
各中队学生积极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收集有关中秋节和国庆节来历的文史资料、活动图片、名人故事等,加深对“中秋和国庆”这两个盛大节日的认识和了解。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校园橱窗、各班学习园地等阵地向即将到来的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献礼;三 至六年的同学还分别办了 “庆中秋 迎国庆”的手抄报;少先队大队部还安排留守学生利用“亲情电话”给远在外面的父母打去问候电话,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
通过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和祖国的传统文化的热情。学生纷纷表示,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