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P的集中式视频会议模型介绍(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5:4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SIP的集中式视频会议模型介绍(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SIP的集中式视频会议模型介绍(范文模版)》。

第一篇:基于SIP的集中式视频会议模型介绍(范文模版)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会议的应用范围正逐渐从传统的专业领域、大型企业等高端用户向中小企业等普通用户和个人用户拓展。据有关机构的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视频会议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18.7亿元,并以每年26%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SIP的集中式视频会议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设计了初步的实现方案,分析了此方案的工作原理。目前,IETF领导的对SIP会议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草案阶段,并没有成为标准,因此,对SIP会议框架及其实现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技术标准

目前,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技术标准有2个,H.323和SIP[1]。前者是由ITU-T SG16定义,包括H.225呼叫控制信令和RAS信令、H.245媒体控制信令和H.450补充业务信令规范;后者由IETF MMUSIC工作组定义,包括SDP媒体描述规范。

H.323系统沿用传统电信网的设计理念,兼顾传统PSTN呼叫流程和IP网特点而发展成熟,吸取了许多电信网的组网、互联和运营经验,能与PSTN网、窄带视频业务以及其他数据业务和应用网互联互通,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组建VoIP大网方面凸现了其技术优势。H.323协议范围广,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视频会议,该协议解决了视频会议中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管理等许多问题。也正是因为H.323系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问题太多,整个体系结构显得庞大且较为复杂,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的部署。

SIP是用来建立、修改和终结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控制协议,主要完成用户定位、用户能力交换、呼叫建立、呼叫处理等功能。它继承了互联网协议的设计理念,与H.323协议相比,具有简单灵活、扩展方便的特点,可方便地与其他互联网协议结合提供丰富的IP多媒体业务,以便在各种网络环境下部署。

目前,大规模商用VoIP网络和会议系统都采用H.323标准,但随着VoIP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的逐渐普及,SIP协议正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3GPP已经确定将SIP协议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全IP网络的控制协议,制订了基于SIP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业界也已经确定将SIP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控制协议。与此同时,SIP协议及其应用的标准化工作也在积极的进行之中,这其中就包括由IETF SIPPING工作组领导的集中式多媒体会议的标准化工作和XCON工作组领导的会场控制和CPCP(Conference Policy Control Protocol)的标准化工作。随着这些标准的制订,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集中式会议系统模型

下面介绍一种基于SIP的集中式会议模型。所谓集中式是指该模型相对于多播会议、全分布式会议等会议模型而言,具有信令集中控制、媒体集中处理的特点。该会议模型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形。集中式会议模型的结构图[2]如图1所示。

该模型主要包括与会者(Participant)、会议控制中心(Focus)、会议策略服务器(CPS)、会议策略(CP)、会议通告服务(CNS)、媒体混合服务器(Mixer)等逻辑功能模块。其中,Focus、CPS、CNS、CP和Mixer构成会议服务器,完成多媒体会议的核心功能。此会议模型中各模块功能如下。

a)会议的控制中心:会议的控制中心与每个与会者之间存在SIP对话联系。它一方面根据会议成员策略管理整个会议,如会议接入控制、与会人员管理等,另一方面它又根据会议媒体策略,对媒体混合服务器进行控制,保证每个与会者能够接收到会议的媒体流。

每一个会议控制中心都有一个会议URI与其相对应,此URI在全局范围内是惟一的。当用户需要加入会议时,需向相应会议URI发送INVITE请求。

b)与会者:与会者是指会议中和会议控制中心维持SIP对话的SIP用户代理。此用户代理可以是PC应用程序、SIP电话或者是PSTN网关,也可以是其他会议控制中心。当与会者是其他会议的会议控制中心时,会议的拓扑结构是分级的,这种会议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所有区域性的子会议有单独的会议控制中心,这些会议控制中心再连接到主会议的会议控制中心上,进行分级控制和管理。

c)CPS:CPS是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块,用来存储和操作会议策略,为用户和支配会议操作的会议策略之间提供接口。用户可以使用non-SIP方法和CPS交互,完成会议策略的制定、修改等操作。

d)CP:会议策略包含了支配会议控制中心进行会议操作的规则,一个会议对应一个会议策略,包括会议成员策略和会议媒体策略。会议成员策略主要用于会议成员的管理,包括用户接入控制、用户权限管理等。会议媒体策略用于会议媒体混合及分发的控制,包括媒体混合策略、同步策略、媒体分发策略等。用户可以通过Web方式或其他non-SIP方式对会议策略进行维护。

e)CNS:会议控制中心可以提供CNS功能,工作机制由RFC 3265[4]定义,主要完成向与会人员通知相应的会议事件和会议状态。与会者在加入会议后可向会议控制中心发送SUBSCRIBE请求,订阅会议事件和状态通知服务。会议通知服务器将通过NOTIFY消息定时向与会者通告预定的会议事件和会议状态。例如,用户可以预定会议成员的在席信息,当有与会者加入或退出会议时,会议通知服务器将向该用户发送会议成员变更的情况。

f)媒体混合服务器:媒体混合服务器负责完成会议媒体的混合和分发,接收者可以是会议的与会者或其他的媒体混合服务器。媒体流的混合处理由会议控制中心根据媒体策略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处理过程因媒体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视频会议系统结构设计

根据前面介绍的会议模型以及多媒体会议的一般功能要求[3],我们设计了一个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方案,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该系统由多媒体会议终端、会议管理服务器、会议控制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和系统数据库5部分构成。呼叫服务器(CS)是SIP Proxy服务器,负责SIP消息的转发,并集成了注册服务器的功能。

下面分别介绍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多媒体会议终端

多媒体会议终端是用户用来参加会议的桌面应用程序。会议终端启动时会发送REGISTER消息向注册服务器注册,注册成功后便保持在线状态,可以随时发起呼叫或接收呼叫请求。在加入会议后,可以发送SUBSCRIBE请求,预定会议状态信息报告,以便获得最新的会议状态变更情况。与会者可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进行申请发言、释放申请、释放发言等操作。可以进行即时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实现会议文字聊天功能。2)会议管理服务器

会议管理服务器在图2中对应为Web 服务器,主要完成通过Web界面管理会议的功能,包括会议的预定、修改和取消,会议策略的制定和修改等。另外,还可以通过会议管理服务器对会议控制服务器的系统参数进行配置,并提交到系统数据库保存。会议控制服务器在启动时可以从系统数据库将系统参数下载到本地,进行系统的初始化。

3)会议控制服务器

会议控制服务器是此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中的会议控制中心功能,包括会议的创建、启动、删除、会场管理和控制、会议状态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会议成员的在席管理、处理会议成员请求等。会议控制服务器通过MEGACO/H.248[5]命令对媒体服务器的媒体混合处理进行控制。

会议控制服务器主要由总控模块、Web管理模块、启动/注册模块、即时会议模块、会议状态通告模块、会议控制模块和会议列表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总控模块主要负责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和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调度等功能;启动/注册模块主要负责会议的启动和结束等操作;会议状态通告模块负责完成会议状态信息通知服务,遵从RFC3265标准;会议控制模块是会议控制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模块,采用基于事件触发的工作机制。会议列表负责维护会议的状态信息,包括会议属性、成员列表、请求队列和消息队列等,并提供对这些数据进行操作的接口函数。

4)媒体服务器

媒体服务器可采用纯软件方式实现媒体混合等处理,与传统的采用硬件板卡的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会议控制服务器通过MEGACO/H.248命令控制媒体服务器,完成创建关联域、增加终端、删除终端、修改终端属性、删除关联域等操作。媒体服务器接收与会者发来的媒体流,按照媒体策略进行混合后,再分发给与会者,从而实现会议媒体流的交互。视频会议系统工作原理

在介绍了集中式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之后,下面简单介绍此系统的工作原理。

4.1 创建会议

此系统支持预约式会议和即时会议2种会议类型。

预约式会议的创建可通过Web管理系统来完成。会议预定成功后,将向系统数据库的会议数据表插入一条记录。会议控制服务器的Web管理模块对系统数据库的会议数据表进行周期扫描,若发现新的会议记录,则按照预定要求生成新的会议节点,添加到会议列表中。

即时会议的创建可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完成。用户只需向指定的会议工厂URI发送INVITE请求即可创建一个即时会议。新会议的URI由302响应的Contact头域带回。

4.2 加入会议

与会者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加入到会议中:

a)Call-In方式。用户可通过E-mail、Web公告、即时消息等方式事先获得会议URI,然后向会议URI发送INVITE消息,请求加入会议。

b)Call-Out方式。会议开始后,会议控制中心向用户发送INVITE消息,邀请其加入会议。会议控制中心需事先存储与会者的URI列表。

c)第三方通过向会议URI发送REFER[6]请求,触发会议控制中心邀请用户加入会议。

d)第三方通过向用户发送REFER请求,触发用户主动加入会议。

e)若用户不知道会议URI,但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会议中的某一个会话ID,则可通过发送带有Join头域的INVITE消息来加入会议[7]。

4.3 会议状态信息通告机制

与会者在会议进行期间可以获得会议的事件及状态信息,这通过会议通告服务(CNS)来实现。如图4中的F9-F12所示,与会者在加入会议后可向会议控制中心发送SUBSCRIBE请求。订阅感兴趣的会议事件和状态通知的服务,当某类事件发生或会议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会议通告服务器将生成状态报告的事件包,通过NOTIFY请求发送给订阅者,通告发生的事件或状态的变化情况。

4.4 会场控制机制

会场控制(Floor Control)是指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控制,如对发言权、视频显示等公共资源的控制。会场控制消息是在会议主席、会议服务器和会议成员之间传递的,可分为2部分:会议控制命令和会议控制事件。会议控制命令是从会议主席或经过授权的会议参与者发往会议服务器的更改会场资源状态的请求。而会议控制事件消息是一种关于会场资源状态信息的报告,由会议服务器发往会议参与者。控制命令的内容可以是添加会场资源、请求使用会场资源、主席批准/拒绝请求或改变会议策略等。控制事件则用来向会议参与者报告有关会场资源占用情况的变化、会议策略或媒体配置的变更等情况。

会场控制命令采用SOAP格式封装[8],由SIP协议的INFO[9]消息作为承载消息。会场控制事件消息的传送可以通过会议状态信息通告机制来实现。

4.5 结束会议

预约型会议的结束时间在预定时已经确定,当会议的结束时间到,但会议中仍有与会者时,则会议控制中心向其发送BYE消息并将其删除,然后执行去注册过程。去注册成功后,会议控制服务器将此会议节点删除。

即时会议因在创建时没有确定结束时间,故不能依据会议的结束时间来结束会议。即时会议判断结束的条件是会议中的与会者数目。当会议中的最后一个与会者退出会议后,认为会议结束,执行去注册过程,去注册成功后即删除会议节点。结束语

目前,SIP多媒体会议的相关标准还在制定之中,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本系统所涉及的很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会议策略控制技术、会场控制机制、会议级联、子会议系统、会议安全机制以及商用模式下的计费方案等方面。

用基于SIP和SOAP相结合的会场控制机制,采用基于MEGACO/H.248协议控制的纯软件媒体服务器,可实现级联会议、子会议系统等多种会议模式的媒体处理。该方案的实现对基于SIP的集中式视频会议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参考意义。

第二篇:亲子关系模型图介绍

亲子关系模型图

教育目的:培养真正的人。

教育的思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孩子成长的六个核心精神软件:

1、自尊心:精神人的脊梁骨

2、自信心:进入大脑的主程序

3、责任心:管住自己的心锁

4、主动进取精神:人生的动力源

5、学习兴趣:学习行为的生理学动力

6、良好习惯:杰出表现的自动程序

家长手中最重要的八个工具:

1、爱:无条件的爱

2、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3、鼓励: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体接触

4、确认:直接说出孩子优点+帮孩子建立是非观念、往大脑中输入价值观

5、理解:必须把孩子视为朋友+搞清楚孩子行为的原因+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

6、陪伴: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家长的人本身与他相处,才能学会“人”的各种行为方式

7、制定规则:该怎么做+平等协商+制定行为标准和规则+执行规则+负责检查监督

8、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家庭教育的三条高压线

1、忽略孩子的存在2、强迫

3、破坏性的批评

家庭教育的两个“陷阱”:

1、有条件的爱

2、家长输不起的心态

亲子关系模型图简介

在这个独生子女为主的时代,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成了众多家长关心的问题。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庭教育是一个终身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优秀子女的关键。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的祖先都是在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状态下被教育长大的。我们发现很多个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能普遍适用,我们必须找到家庭教育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为大众所遵循。

亲子关系模型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规律,它代表整个家庭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图上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两条带箭头的线,这代表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的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方法你全可以不会,只要你能激发起他成长的动力,他仍然可以正常成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孩子是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

有太多的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其实那主要是学校的事情。有很多家长对于学校应做的事,瞎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等。而到头来劳而无功,事倍功半。我认为我们很多家长都是不务正业者,我们是种了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没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做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软件,如果这些没处理好,孩子是注定要出问题的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

当孩子开始尊重自己,把自己当作和别人一样平等的人来尊重的时候,孩子的主体人格就建立起来了。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他不会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他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这时通过批评来教育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你的批评对他不起作用。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会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没有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欲望。应该说,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因此,他不会有成长的动力。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的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当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会上升,他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会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孩子在离开家长之前,家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树立过程。就是说一个人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有自信心,他必须每时每刻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去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有了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假若打个比喻,自信心相当于电脑进入主运算程序的前置性程序。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信心,当他面对一个习题时,他的大脑进入的是一个子系统,启动的程序是如何来解释我为什么没做上这题,我为什么不行。而有自信心时可以进入主运算程序,他的大脑的注意力的焦点会集中在解题的方法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总可以把问题做出来。所以自信心是一个孩子能否做事(即学习),能否把事情做对的核心的心理程序。诚然,自信不是我们大家理解的挺胸抬头那么简单。它是人们做事时的心理运算程序:一个自信的小学生,他面对试题时,大脑会深入题的内部去运转,去找条件和结果间的因果关系,把题做对;如果没自信的孩子,看到题马上会停留在题的表面,感受问题带来的压力和焦躁的情绪,然后会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我做不出我妈会怎么批我?结果20分钟过去,他根本没做题,而在想别的东西和感受痛苦。最后他得出结论:你看我数学不好吧,我还是不行!

第三个精神软件是“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时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就产生了责任心。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话了。责任心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责任心。对外的责任心比如对别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我们要讲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责任心,没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然后由我们来看管,来强迫,这样,等于孩子对人生的责任由家长来承担了。家长当了警察,孩子成了小偷,我们不断的在后面监督。如果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任的责任心我们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可以解除了。责任心没建立,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动一下。

第四个精神软件是“主动进取精神”

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那么将来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生命没兴趣、对人生没有兴趣、对自我没有兴趣、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整个人萎蘼不振,那么这个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

第五个精神软件是“学习兴趣”

我在大学时读过苏联教育家写的《学习与兴趣》一书,读完之后豁然开朗。那里的基本概念是说: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的。所谓兴趣是当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

到快乐,不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去做,形成自动反应叫做兴趣。如果在孩子大脑的神经系统中,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这种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做这个行为是不会有什么快乐的,反复行为,最后能不用意志力,条件反射的把事情做对,再由于家长的表扬、鼓励,孩子找到了快乐,时间长了,形成自动反应了,每次行为孩子能够找到胜任自如的感觉。此时,所谓兴趣就产生了。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到

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如果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的。

第六个精神软件是“好习惯”

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动反应。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真正以学习为生的人,比如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没有人是靠意志力来学习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快乐才会没日没夜的做,后来就成了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日常的行为,而这日常行为决定了他的成就。

总结上述观点,我们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在孩子的大脑中镶入这些精神软件。家长好比程序输入员,孩子象刚出厂的计算机,硬盘还没有经过格式化,需要一道道输入程序,然后才可以独立的使用。孩子只有变成独立的人,才得以在社会上正常行走!

如果说孩子是我们雕塑的作品,那么我们手中应有的工具是什么?

第三篇:视频会议业务介绍及应用

视频会议业务介绍及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来实现的虚拟会议,是目前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通过传送与会人员的视频与音频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与会人员之间真实、直观的交流;同时,视频会议还可利用多媒体支持协同工作中各种信息的处理,如数据共享等,从而营建一个多人共享的工作空间。

从用途范围划分,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分为桌面型、小组型和团体型;从实现方式划分有硬件系统、软硬结合系统和纯软件系统。

一般的说,视频会议有以下这些基本的功能及应用:

1、实时音视频广播

优秀的音视频交互能力。在主控模式下,由主持人选择广播参与会议成员的视频,系统允许同时广播多路语音、视频。

2、查看视频

在非主控模式下,会议成员间可以相互自由查看视频,一般比较先进的系统每个用户一次能查看8路视频。

3、电子白板

系统提供多块白板,与会人员都可通过白板进行绘制矢量图,可以进行文字输入、粘贴图片等。在主控模式,主持可以禁止其他人使用白板。

4、图库编辑器

会议成员可以将事先用图库编辑器编辑好的图形载入系统的白板上。

5、演讲稿列表区

会议发言人可以事先或在会议进行时,把准备好的演讲稿放在演讲稿列表区,当被主持人列为当前发言人时,可以将该文档同步展示给大家。

6、座位列表显示区

显示参与会议的人数和各自状态,可用来查看视频和赋予发言权。

7、屏幕广播

当被主持人指定为当前发言人时,可以把自己的屏幕广播给所有的会议成员。

8、文字讨论

会议成员可以通过会议系统中的文字聊天系统与全部、部分会议成员或其中某一位成员进行文字聊天、发送信息。另外,系统具有的词典过滤功能可以过滤那些经常出现的不文明词汇。

9、系统消息

显示会议系统发生的事件,如其他人查看你的视频、系统中的发言、主持人的部分系统操作等。

10、会议投票

在会议进行中,会议主持人可以就某一问题,提出几个不同观点,通过会议投票系统可以了解人们对各种观点的支持率,领导可借此实现快速判断决策。

11、发送文件

在会议开始之前或会议进行中,发言人可以把自己的演讲稿发送给与会者。

12、程序共享

视频会议的辅助功能,主要用来解决协同办公时相互之间的紧密协作问题。该功能是由发言人把自己的操作的程序共享给大家,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其他会议成员可以共同操作该程序。

13、主持助理

在会议过程中,主持人正在演讲,主持助理可以拥有主持人赋予的部分权限。如:主控模式下,当有人举手时,主持助理就可以为主持人处理发言请求,主持助理就可以事先与举手的会议成员进行沟通,通过试听功能控制举手人员的发言质量,同时也可以在不影响会议进程下协商发言的内容(主要用于正规的、人数较多的会议中)。

14、试听功能

主持人或主持助理在让某人发言前,能够通过试听功能确认发言人能否把声音传输给大家,同时可把声音效果调整到最好。

15、会议录制

在会议进行中,会议录制功能能把整个会议录制下来,供会后编辑、参考、存档。

16、远程设置

为确保会议顺利进行,主持人通过远程设置,可以把会议成员使用的带宽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17、踢出会议室

强大的控制功能,能轻松地把不遵守纪律的会议成员请出会议室。

18、设为发言人

主持人可以把某一会议成员设为当前发言人,该成员就可以广播自己的屏幕、把他的演讲稿展示给与会人员。

19、系统设置

会议成员可以根据网络环境情况,选择相应的视频压缩格式,从而调整系统所需带宽,保证会议能以最好的效果进行。

20、用户管理

可以灵活地添加、删除能够使用会议系统的用户,可以灵活地修改已有的用户信息,避免没有权限的其他人员进入会议系统,干扰会议的正常进行。

通信管理处视频会议服务系统的特点是:

可实现与其他厂家符合国际标准的视讯设备的全面互通互控; 单E1/V35系统能接入96个终端或24个8M高清晰度会议电视终端;单ISDN系统能接入128个速率小于等于512kbps终端;单IP系统能接入128个384kpbs终端;

最大支持128组会议;

支持灵活的呼叫方式,会议开始后,可以采用主叫方式主动呼叫终端,也可以采用集群呼叫方式自动呼叫所有终端,或者采用被叫方式等待终端的呼入; 可以限制参加会议的最大终端数量和会议召开的最长时间,可以决定按事先预约的时间召开还是立即召开;

可以通过WEB预约或者通过终端主动呼叫创建会议;

支持E1终端、IP终端及高清终端的混合组网,支持主、从及三级MCU级联;

操作简单并支持远程操作;具有良好的硬件诊断功能,能定位到单个处理器状态;可提供丰富的接口诊断信息和调试日志;具有远程下载功能,单板软件可通过远程下载实现版本升级。

网络视频会议业务

介绍及应用

编制:邵长春 单位:运行维护中心 二〇〇六年五月十八日

第四篇:HR三支柱模型介绍

HR三支柱模型介绍(COE&SSC&BP)

(2012-08-09 18:21:57)

标签:人力资源 关键词:组织结构职能分工hr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务中心),BP(Business Parte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Dave Ulrich 1996年提出此概念,大概01、02年引入中国。@Small_bean滴窝讲,无论是HR三支柱还是“跨界”&“混搭”,目的都是“Alignment”&“Segmentation”。“Alignment”与公司业务一致;“Segmentation”精准定位创造价值。转一篇介绍三支柱模型的文章。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到。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HR总在拖后腿。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HR自身的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HR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

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HR实现业务增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HR的角色进一步细分问题。

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

HR组织重新设计,简单来讲就是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领先实践证明,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更有助于提升HR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HR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部门向业务部门一样也能做,首先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从上图顶部来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业务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客户需求的满足。

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制度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2)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工具;3)员工: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等。其中第1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3类客户的需求相对标准化;第2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HR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为此HR BP(Business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以扮演顾问和HR客户经理的角色。他们主要的时间用于挖掘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他们是确保HR贴近业务需求,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的关键。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HR各个领域的知识。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HRCOE的角色是领域专家,类似于HR的技术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HRBP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希望HR BP和HRCOE聚焦在战略、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HR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的可能。因此,这就出现了HRSSC(shared service center)。HRSSC是HR标准服务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HRBP和HRCOE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HR的角色一分为三还有其他的好处,即同时实现业务导向和公司整体一致性。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面临的困境是,满足了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公司一致性,如果不满足,业务部门又会抱怨HR不解决问题。角色一分为三后,HR BP的使命是确保HR实现业务导向,贴近业务解决问题;HRCOE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政策、流程和方案框架设计的一致性,并基于HRBP反馈的业务需求,在整体一致的框架下保留适度灵活性;而HRSSC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服务交付的一致性。这3个支柱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矛盾的平衡。

HR BP:HR的业务伙伴,确保业务导向

HR BP的角色和职责HR BP‘s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HR BP(BusinessPartner)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HR BP往往贴近内部客户配置人员,通常来说,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架构,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置HRBP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BP,以支持日常人员管理。

在中国实施HR BP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HR BP的公司的全球调研[1]发现,有53%的公司认为BP在本公司的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HRBP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发展HR BP的技能:如前所说,提供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需要HRBP既具备业务知识,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在中国企业,很多HR是业务出身的,这群人如果转型为HRBP虽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景是不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系统提升HRBP的咨询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HR知识,以准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为HR的需求。在转型到HRBP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2.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HR BP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道HRBP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HRBP;因此在推行之前,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HRBP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很多企业因为HRBP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HRBP时,笔者建议HRBP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HRBP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ownership来发挥HRBP的作用。

3.帮助HR BP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HRBP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在过渡期HRBP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HRBP产生挫败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BP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验的BP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HR COE:HR的领域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

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对于全球性/集团型的大型公司来说,由于地域/业务线的复杂性,HR COE需要为不同的地域/业务线配置专属资源,以确保设计贴近业务需求。其中,总部COE负责设计全球/全集团统一的战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导原则,而地域/业务线COE则负责结合地域/业务线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这样的COE设置可以在满足框架一致性的同时,允许业务所需的灵活性。

在中国实施HR COE的关键成功因素: 基于Aon Hewitt的咨询经验,COE成功推行的难度不亚于HRBP.HRCOE推行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HR COE和BP的充分沟通:HR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是敏感、广泛和深远的。如果HRCOE和HRBP的沟通不畅,则无法确保HR政策支持业务发展。这就需要二者把沟通变成习惯,并将几个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1)计划时,邀请HRBP共同规划;2)设计时,将HRBP提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输入;3)实施时,指导HRBP进行推广;4)运作一段时间后,寻求HRBP的反馈,从而作为改进的重要输入。

2.HR COE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成功的设计需要对业务需求的充分理解,更需要在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深厚解决涉及领域较为宽泛的一般问题,他们通过电话、邮件进行问题处理;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28%的问题; 的专业经验及对领先实践的掌握。对中国企业来说,HR团队通才居多,专才不足,部分专业技能的缺失意味着无法在内部培养人才。为了快速提升COE团队的整体素质,笔者建议从业界招募有丰富经验的高级COE专家作为内部培养的补充,并要求这些专家扮演导师的角色,带领整个团队的进步。

3.HR COE资源的共享:专家往往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业务单元/部门都配备专职COE专家,意味着巨大的人才数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质量的往往难以保证,政策的制定高度割裂,难以实现一致性,这就意味者需要实现COE资源的共享。AonHewitt的全球调研也支持这一观点,和HRBP不同(几百名员工可以配备1名HRBP),但是COE往往是几千名员工才能配备1名COE专家的,这就意味着每层组织都配备专职COE团队是不现实的。基于AonHewitt2009年全球调研数据,77%的全球的公司仅在全球或下一级组织(如事业部/区域)设置COE,而不会在更低层级的组织设置COE.而资源共享的最大障碍是汇报关系,中国企业往往在不同层级的组织都配备HR,且向业务汇报;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决心和行动对COE资源进行整合,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HR SSC:HR的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HR SSC(Shared Service Center)通常扮演如下角色:

HR SSC的使命是为HR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最佳的HR共享服务。为了达成这样的使命,HRSSC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第0层-网络自助服务:在这一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网页自助服务解答HR问题和完成HR事务处理;基于领先实践,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66%的问题;

第1层-HR SSC服务代表:在这一层,接受过综合培训的HRSSC代表将

第2层-HR SSC专员:在这一层,升级到第2层的查询将由在特定HR领域掌握专业技能的HR专员负责处理,本地HR和/或HRBP可能根据具体的查询内容选择介入;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5%的问题; 第3层-HR COE:升级到第2层的复杂查询,由COE或职能专家负责处理。在这一层需要处理的工作量不应该超过1%.在中国实施HR SSC的关键成功因素:

1.逐步转移,最小化风险:如前文所说,HR SSC无法一夜建成,在过渡期,很多企业的HRCOE和HRBP仍要承担事务性工作,导致HR业务模式的转变遭到很多质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HRCOE和HRBP中设立过渡性的岗位,他们专职承担事务性工作,并根据HRSSC建立的进程,初步转移过去;

2.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中国的员工更加习惯于“面对面”(high touch)而非“自助式”(hightech)的服务,主要原因是IT技术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为了达到领先公司的效率水平,中国企业需要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并实施有效的变革管理,转变服务目标群体现有的以面对面为主的服务获取习惯;

3.正确选择SSC服务范围:并不是所有的事务性工作都适合纳入HR SSC(这也意味着并非建立了SSC后,COE和BP仍会有少量的事务性工作)。适合纳入未来HRSSC的工作往往具备量大、事务性、容易标准化/集中化、能够清晰定义并文档化、要求高合规性、可自动化处理、能量化等特性;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工作就不适合放到HRSSC中运作;

4.选址:成功的选址事半功倍。在制定选址决策时,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如下4个因素:1)规模效益:集中运作的HR SSC可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以及管理难度;如果公司存在其他共享中心,共址建设,成本更低;2)人才:需要重点考虑可供选择人才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语言能力(全球运作公司尤为重要)、离职率和工资成本等;3)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质量、电力质量和稳定性、房产等;4)业务展望:业务开展难易度,政治和自然灾害、税收、7X24小时运营、数据/IP保护、供应商成熟度、公司的市场拓展计划等。

注:需要继续查证Dave Urich提出此概念的出处和本文章的原始出处。

第五篇:建筑模型的基本介绍

常州斯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模型的基本介绍

建筑模型(拼音:jianzhumoxing英语: architectural model)是建筑设计及都市规划方案中,不可缺少的审查项目。它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空间效果。因此,在国内外建筑、规划或展览等许多部门模型制作,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建筑及环境艺术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见建筑制图)。它既是设计师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属于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设计投标与招商合作等方面。

基本特征:

使用易于加工的材料依照建筑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想,按缩小的比例制成的样品。建筑模型是在建筑设计中用以表现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面貌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对于技术先进、功能复杂、艺术造型富于变化的现代建筑,尤其需要用模型进行设计创作。

在初步设计即方案设计阶段的称工作模型,制作可简略些,以便加工和拆卸。材料可用油泥、硬纸板和塑料等。在完成初步设计后,可以制作较精致的模型──展示模型,供审定设计方案之用。展示模型不仅要求表现建筑物接近真实的比例、造型、色彩、质感和规划的环境,还可揭示重点建筑房间的内部空间、室内陈设和结构、构造等。展示模型一般用木板、胶合板、塑料板、有机玻璃和金属薄板等材料制成。模型的制作务求达到表现设计创作的立意和构思。

建筑模型分类:

1、黏土模型

黏土材料来源广泛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经过“洗泥”工序和“炼熟”过程,其质地更加细腻。黏土具有一定的粘合性,可塑性极强,在塑造过程中可以反复修改,任意调整,修刮填补比较方便。还可以重复使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型材料,但是如果黏土中的水分失去过多则容易使黏土模型出现收缩、龟裂甚至产生断裂现象,不利于长期保存。另外,在黏土模型表面上进行效果处理的方法也不是很多,黏土制作模型时一定要选用含沙量少,在使用前要反复加工,把泥和熟,使用起来才方便。一般作为雕塑、翻模用泥使用。

2、油泥模型

油泥是一种人造材料。凝固后极软,较软,坚硬。油泥可塑性强,黏性、韧性比黄泥(黏土模型)强。它在塑造时使用方便,成型过程中可随意雕塑、修整,成型后不易干裂,可反复使用。油泥价格较高,易于携带,制作一些小巧、异型和曲面较多的造型更为合适。一般像车类、船类造型用油泥极为方便。所以选用褐油泥作为油泥的最外层是很明智的选择。油泥的材料主要成分有滑石粉62%、凡士林30%、工业用蜡8%。

3、石膏模型

石膏价格经济,方便使用加工,用于陶瓷、塑料、模型制作等方面。石膏质地细腻,成型后易于表面装饰加工的修补,易于长期保存,适用于制作各种要求的模型,便于陈列展示。

4、塑料模型

常州斯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塑料是一种常用制作模型的新材料。塑料品种很多,主要品种有五十多种,制作模型应用最多的是热塑性塑料,主要有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ABS工程塑料、有机玻璃板材、泡沫塑料板材等。聚氯乙烯耐热性低,可用压塑成型、吹塑成型、压铸成型等多种成型方法。ABS工程塑料的熔点低,用电烤箱、电炉等加热、很容易使其软化,可热压、连接多种复杂的形体。有机玻璃具有适光性好、质量轻、强度高、色彩鲜艳、加工方便等特点,成型后易于保存。

5、木制模型

木材一般都是经过二次加工后的原木材和人造板材。人造板材常有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等。家具的模型制作常用木头制作。

6、金属模型

以钢铁材料应用最多,如各种规格的钢铁、管材、板材,有时少量的也用一些铝合金等其他金属材料。金属模型材料的制作,主要考虑力学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力学性能主要从金属材料的强度、弹性、硬度、刚度以及抗冲击拉伸的能力等方面来考虑。金属模型加工工艺主要有切削、焊接、铸造、锻造等。因实验室加工条件有限,所以金属模型工艺选择较少。

7、综合模型

模型制作所选用的材料,有时不单单是一种材料,也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经过综合加工制作而成的,但还是以一种材料为主料,其他只是局部的使用,这样制作的模型,整体感较好,后期的装饰处理也方便。如一个石膏雕刻的电话机,上面的显示屏窗口就要用一些透明的有机玻璃,可在反面剪贴一些画面,这样达到逼真的效果,还有按键,就可以选用一些有机玻璃圆棒材,然后工截面切割出大小、厚薄一样的按键,制作出来效果很好。还有一些其他材料,如玻璃钢、泡沫等。

制作材料:

建筑模型制作的材料很多,主要分四大类:

(1)化工类:石英玻璃、海绵、有机玻璃、三氯甲烷、油漆、UHU胶水、A胶、ABS胶板、、工程塑料、合成塑性版、泡沫板等。

(2)植物类:木板、多层板、高密度板、竹条、纸板等。

(3)灯光类:LED灯,米泡等。

(4)水晶内雕建筑模型通过激光内雕、把建筑物内雕到水晶里面。

常州斯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沙盘模型制作,动画多媒体制作开发、建筑效果图设计、展览展厅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意设计单位。

下载基于SIP的集中式视频会议模型介绍(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SIP的集中式视频会议模型介绍(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模型的基本特征介绍

    建筑模型的基本特征介绍建筑模型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空间效果,是建筑设计及都市规划方案中不可缺少的审查项目。建筑模型在国内外建筑、规划或展览等许多部门模......

    华望视频会议技术介绍5篇

    视频会议技术介绍 视频会议是利用通信网络,传输多个与会者连续活动图像和声音的一种通信业务。在通信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视频会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它......

    IDC机房装修数据中心机房模型介绍

    1、数据中心机房模型介绍 数据中心机房是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以是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典型数据中心机......

    把“素质模型”介绍给中国人力资源经理人非常必要

    把“素质模型”介绍给中国人力资源经理人非常必要王强 (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王强 ,清华大学博士,东南大学管理科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府与企业组织管理创新......

    一方面介绍一些重要模型的基本机构及估计理论。另一方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纵向数据分析中的一些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问题。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方面介绍一些重要模型的基本机构及估计理论。另一方面介绍目前这一领域的一些科研前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