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8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称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1470人,其中研究生15017人。专任教师2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0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80.3%,正、副高级职称19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93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2028人,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1人,青年千人计划2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2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2人。
目前,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76个本科专业,3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7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学位列45位、计算机科学位列65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在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东南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共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6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8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建有一大批校内外实践基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立项各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500余项,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90余项,并取得优异成绩。2016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级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国家级特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邀请赛(TI杯)国家级一等奖,并获得本届竞赛最高奖“TI杯”;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级一等奖,获得本届竞赛最高奖“高教杯”。学校曾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东南大学曾两次夺得总分第一、捧获“挑战杯”,是京沪两地以外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高校。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东南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打造了一批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表彰的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培育的优秀学子获得各种奖项。其中许德旺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孙俊同学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重要荣誉。学校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1篇。2007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1335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411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771人,已毕业276人;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渠道。
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11~2016年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7项,其中201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科研经费到款20.03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2497件,发明专利授权1231件,申请PCT专利50件。SCI论文收录2456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EI收录论文2554篇,排名第14位。近五年共牵头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牵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4项,其中一等奖11项;牵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3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每年均位列前茅,而且多数指标居全省高校第一。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目前,创新创业载体达20余万平方米,在园企业300余家,毕业企业1000余家,已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俄罗斯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813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313人,占总人数的72.4%,留学研究生495人,占学历留学生比例37.7%,学历留学生和留学研究生数均居全省第一。学校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2006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78.97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417.4万册。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按照“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发展,坚持分类支持、协调发展,坚持国际视野、竞争发展,依据“打造强势工科、强化优势理科、发展精品文科、建设特色医科”的一流学科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力争在2020年前后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2030年前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17年4月更新)一、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热能工程 艺术学
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省级重点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学 学习科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机与电器 材料学 岩土工程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遗传学 应用化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伦理学 应用数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制冷及低温工 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雄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国家专业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ASIC)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光源技术及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交通规划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伺服工程研究中心
第二篇:东南大学
25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0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另有在职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专任教师2573人,其中正、副教授18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743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713人,两院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际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
目前,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75个本科专业,2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
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工程学上升到第83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坚持 “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 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东南大学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共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3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项目,5门课程获国家级视频公开课荣誉称号,8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7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8项成果荣获近两届国家教学成果奖。21种42本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基地、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吴健雄学院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汇集学校一流教师,享用学校一流资源,采用分级导师制,是东南大学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区”。学校建有一大批校内外实践基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两金一银,总分并列全国高校第一名。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东南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2013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篇。目前,学校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1篇。2007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805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314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218人;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渠道。接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目前在校的硕士和博士留学生约300人。
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13年,科研经费到款15.16亿元。发明专利申请1611件,发明专利授权668件,申请PCT专利32件。SCI论文收录147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EI收录论文1618篇,排名第12位。我校尤肖虎教授团队获2011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3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五年来,东南大学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5项。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六项指标名列第一。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平台,目前按照“一园多区、资源共享、专业错位、各具特色”的办园宗旨推进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2010年10月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现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600余人,其中学历生1200余人。学校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
2006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383.88万册。
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按照“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凝心聚力,集成创新,团结奋进,坚持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在2020年前后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2035年前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14年1月更新)
第三篇:东南大学
2013年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http://.cn2012年09月10日 11:13新浪教育微博
东南大学(微博)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2013年,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122个(含33个一级学科和89个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19个,其中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8个。总招生规模约为3400名,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2000名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1400名左右;拟招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1200名左右(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各院系专业比例有所不同)。
一、学术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考生(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国家承认学历的同等学力考生(我校部分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请注意查看2013硕士生招生目录院系“备注”栏):
①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3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已修完本科阶段全部必修课程,并能提供由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全部必修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②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③ 同等学力考生一般不得跨专业报考,并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研究论文。
3.凡在国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持有教育部留学(微博)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证明。
4.本科阶段是国防生的考生必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属选培办的同意,并在报名信息的“现役军人码”栏中确认“国防生”身份;报考类别为“委托培养”。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文件规定,国防生录取后必须保留1-2年学籍后方可入学。对故意隐瞒“国防生”身份的考生,我校经查实后将不予录取。
5.强军计划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类别为“定向培养”。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7.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8.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9.我校临床医学(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各专业限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限西医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限西医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详见医学院2013硕士生招生目录“备注”栏)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的考生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原则上只能按“委托培养”类别报考。
2.报考法律(非法学)的考生,在高校学习的专业须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3.其他专业学位类别的报考条件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一致。
4.我校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软件工程硕士不接收强军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报考。
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我校参加教育部等五部委组织实施的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措施招收一批立志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保证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全部回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报考条件与上述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致,报考类别为“定向培养”。考生必须在网上报名前征得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同意,并将加盖公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资格确认表》于11月30日之前寄送至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四、报名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考前,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经所在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在职考生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在校研究生须经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其他人员须经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微博)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或签定有关协议,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目前在读本科的非应届毕业生不得报考,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
2.考生报名时应准确填写报考类别,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改:
非定向或自筹经费考生,如被录取,我校须向考生所在档案单位调取人事档案,学生毕业后“双向选择”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考生,如被录取,我校须和考生所在工作单位签订定向或委培协议,不转户口、人事档案等,学生毕业后回原单位或地区工作。
我校定向培养计划仅用于强军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等专项计划考生。
3.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包括推荐免试生)均须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报名(http://yz.chsi.com.cn/)和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
4.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报考我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的考生应选择东南大学报考点(代码:3202)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五、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英语
一、英语
二、日语、俄语、数学
一、数学
二、数学
三、西医综合、中医综合、教育学基础综合、心理学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律硕士联考的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他科目一般由我校自行命题。
3.初试成绩满足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我校复试为差额复试,复试统一安排在东南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届时见网上通知。复试内容包括外国语听力、口语、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测试。复试方式将采取面试、笔试及实际操作等。专业知识笔试覆盖范围参见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备注栏。
4.以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及旅游管理专业学位可除外),初试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后,还须参加我校组织的报考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的加试,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加试科目及要求请直接与报考的院(系、所)联系,加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复试。
5.资格审查和体检均安排在复试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届时见网上通知。资格审查时如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一律取消其复试资格并不得进行调剂;不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及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录取资格。
六、录取
各招生院(系、所)根据《东南大学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和本单位复试录取细则,在招生计划范围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拟录取为定向和委托培养的硕士生须在录取前签订相关协议书。
所有拟录取考生录取通知书将于政审合格后发放,2013年秋季入学。
七、其他说明
1.我校2013年招生目录中公布的各院系“招生人数”基本上为2012年的录取人数(包括推荐免试生和统考生),仅供考生参考,录取时视当年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2.招生目录中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表示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
3.我校硕士生培养年限一般为2—3年(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确定)。
4.我校按省物价部门批准备案的收费标准对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研究生收取培养费。
5.我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奖励优秀的在校研究生。此外,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各类“三助”岗位资助。
6.我校不组织单独考试;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及复习资料。
7.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纪律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8.为保证考试的严肃性,我校对有任何一门考试科目违纪、作弊或缺考考生的各科答卷均不予评阅。
9.东南大学本校教职工报考,须按校人字[2008]23号文件“关于专任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补充规定的通知”执行。
10.若2013招生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予以公布。
八、信息查询、联系方式
我校研究生招生的相关信息将及时公布在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b.seu.edu.cn),请考生密切关注。
联系电话:025-83792452 传真:025-83792583
电子邮件:yzb@seu.edu.cn邮政编码:210096
地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逸夫建筑馆二楼203室
欢迎广大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东南大学!
第四篇: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六朝古都南京的中心,东枕钟山,北临玄武湖,松柏荟翠,风景秀丽。东南大学是国务院首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审定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大学。1995年通过“211工程”预审,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1996年通过“本科教学优秀学校评估”,是全国首批三所获此殊荣的高校之一。1999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成为全国15个大学科技园之一。2001年2月,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重点共建东南大学协议》,成为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创建于1902年,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有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文理等科迁出,以中大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的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办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呈一校五区的办学模式,四牌楼本部位于南京市中心,自明清以来,此处即为办学圣地;浦口校区座落在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丁家桥校区地处新模范马路高校群中。学校总面积2325亩,建筑面积88.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有227余万册书籍并设有外国教材中心。
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医、文、管、艺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处于前茅的建筑土木类、电子信息类、机械动力类、能源交通类等主干学科和专业,建立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边缘学科专业。目前全校设有研究生院、医学院、理学院、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及无锡分校,有33个系,42个本科专业。其中104个学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3个一级学科、53个二级学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职工近6400人,其中教师2600人,教授350多人,副教授100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80多人,并在已设的15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上聘请了10名特聘教授。各类在校生30000 多人,其中研究生近4000名。
东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刻苦、勤奋、创新”的良好学风。本科学制四年(建筑学、临床医学专业类学制五年),实行学分制,修满必修学分和总学分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学校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因材施教,对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制定了学习优秀生选择条例和培养措施,对优秀生设有奖学金。东南大学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评选中,东南大学获奖数均名列前茅。1993年
经原国家教委同意试行招生和奖学金制度改革,遵循教育规律,引入市场竞争意识和机制,调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措施,使东南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深厚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而且富于竞争和开创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近年来,东南大学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东大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著称,深受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欢迎和赞誉,毕业生一次就业成功率一直为97%以上。近百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5万多名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有许多校友成绩卓著,成为高校、科研机构、国防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中坚。如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语言学家吕叔湘,化学家柳大纲、张存浩,经济学家李国鼎,建筑学家吴良镛、戴念慈、齐康、钟训正,航天、火箭及动力专家任新民、黄纬禄、闵桂荣、丁衡高,无线电电子学专家刘盛刚、韦 钰、陈星弼、李幼平,土木工程学家虞兆中、黄文熙、吕志涛,计算机专家夏培肃、倪光南、顾冠群、李德毅等以及著名华裔科学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吴健雄、余纪忠、许靖华、冯绥安、张可南、冯元祯、王国金等。
东南大学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科技文化协会下辖数、理、化、文、史、哲、通讯、集邮、无线电、计算机等20多个分会。大学生艺术团由管弦、民乐、声乐、曲艺、舞蹈、话剧等演出队组成。由田径、排球、蓝球、体操、无线电测向等10多个队组成的校大学生运动队,具有较高水准,比赛成绩优异,曾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纪录29项次,学校还连续14年四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
东南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是全国高校科研实力综合十强之一,1999年获准进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全校设有20多个研究所、其中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点,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铁道部开放实验室和1个“863”工程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1999年全校科研经费达1.524亿元,连续多年居江苏省首位。近十年来,学校共取得较大的科研成果千余项,其中500多项获得国家、部委和省市科技成果奖。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组建了校办产业集团--东大集团,开发生产了一批高新科技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东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国家甲级设计院,所承担的设计项目遍及全国各地并多次在全国获奖。东南大学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学校经常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教授来校讲学、作学术报告。杨振宁、丁肇中、莱恩、田长霖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被聘为东大名誉教授、兼职教授。东南大学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先后与金坛、扬州等县市联合办学,首创“金坛模式”,与一些政府部门和大企业联合组建了工程研究院和开发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历史上东南大学曾被誉为“东南学府第一流”,今天的东南大学师生正以集成创新的理念,拼搏进取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努力创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
第五篇: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
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12-09-10 浏览次数: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2013年,我校共有77个学科(含22个一级学科和55个二级学科)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640余名(含本科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和
公开招考)。
原则上,我校理工科各院系不再招收在职委培博士生(不包括专业学位博士生和国家专项计划博士生),非理工科院系可招收少量科研或教学单位的在职委培博士生(比例不超过院系录取人数的8%)。每位博导一年招收博士生不超过两名(注:本科直博生除外,其他均计在内),新批博导第一次最多招收一名,兼职博导一年最多招收一名。因此,考生在报考前务必与拟报考导师取得联系,了解该导师当年的招生计划情况并取得导师的同意。
一、报考条件
(一)公开招考
1.政治思想表现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已获得硕士学位(含专业学位)的人员(注:只有硕士学位而无毕业证书的考生在报名时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凡在国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证明)。
3.应届硕士毕业生(指毕业后可以获得硕士学历和学位双证者,最迟须
在博士入学报到前获得硕士学位)。
4.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所报考的学科或导师同意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详见2013博士生招生
目录“备注”栏);
②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专业、学科或相近领域连续工作满六年(从
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③在所报考专业取得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明(必须由授课单位研
究生培养部门提供);
④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排名在前两名);或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内容与报考学科相关的论文二篇以上(文科专业四篇)且为
第一作者。
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必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同意,并将加盖公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资格确认表》于复试时提交给报考院
系。
6.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报
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8.有两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二)本科直博报考条件详见《东南大学2013年招收推荐免试生直接攻读博
士学位办法》
(三)硕博连读报考条件详见《东南大学硕博连读生培养管理办法》。
(四)申请考核报考条件详见《东南大学2013年“申请-考核制”攻读博士
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报名
1.网报时间: 2012年9月15日-10月15日
2.报名手续:
所有考生均须通过网上报名,具体要求详见“东南大学2013年博士生招生
网上报名须知”。
3.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4.考生应准确填写报考类别,提交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① 非定向——在学期间人事档案须转入我校;毕业后“双向选择”就业;② 委培——在学期间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录取前本人须与我校和委培单位签订在职博士生三方培养协议;③ 定向——专指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毕业后回原定向单位或定向地区工作;录取前须与我校签订相关的定向培养协议。
在职考生报考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和录取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纠纷,与招生单位无关。
在职考生报考非定向博士生,如被录取,须辞去原单位工作,并将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在职考生报考委培博士生,须将书面报告(内容包括:本人申请、报考导师意见和委培单位意见)提交给报考院系审核,再由院系统一上报学校研招办审批同意后,方可通过网上报名审核。
5.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名的考生,报名材料须经报考导师审查并签署意见,送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方可上网报名。具体要求详见“东南大学2013年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须知”。
三、考试 1.初试安排
① 时间:2012年11月24—25日
② 地点: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考场安排可于考前一周在研
招办主页上查询)。
③ 科目:外国语(题型包括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听力和口语安排在复试阶段测试)和两门业务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考生网报时选定,科目代码和名称以网报信息为准,一经确认不得修改。)④ 初试成绩将于12月上旬在研招办主页中公布,考生可自行上网查询,我校不单独寄发成绩通知单。
2.复试安排
①原则上各学院在初试结束后即安排复试,特殊情况以院系复试细则为准。各院系复试细则将于考前十天左右在研招办主页
上公布,请考生注意查询。
②复试前,由报考院系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验证材料包括:本人身份证、准考证、装订成册的申请材料及相关原件。③ 复试主要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与口语、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具体形式由报考院(系、所)决定。④ 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复试前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和一门政治理论课程;加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复试,加试
科目及加试具体安排请咨询报考院系。⑤ 体检统一安排在复试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不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及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录取资格。
四、录取
1.各招生院(系、所)根据《东南大学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和本单位复试录取细则,在招生计划范围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2.录取通知书将于政审合格后发放。
3.入学时间:2013年春季或秋季(网报时自行慎重选择,要求应届硕士毕业生必须在入学报到注册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五、其他说明
1.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4年,除定向生和委培生外,均享受博士生基本奖助学金;我校按省物价部门批准备案的收费标准对委托培养博士生收取培养费。
2.招生目录中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表示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
3.我校不出售往年试题,不指定参考书,不办考前辅导班。4.考生提供的所有报考材料均应属实、准确,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纪律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5.为保证考试的严肃性,我校对有任何一门考试科目违纪、作弊或缺考考生的各科答卷均不予评阅。
6. 东南大学在职人员报考,须按校人字[2008]23号文件“关于专任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补充规定的通知”执行。7.若2013招生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予以公布。
六、信息查询、联系方式
1.我校博士招生工作的相关信息将及时公布在研究生招生网页,请考生密切关注。
2.有关报考、录取等事宜,请与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 联系电话:025-83792452 传
真:025-83792583 电子邮件:yzb@seu.edu.cn 招生网址:http:// yzb.seu.edu.cn 地
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逸夫建筑馆二楼203室 邮政编码:21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