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产江湖再无大佬 ,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经过去,王石,冯仑,任志强
王石说,我没有退,我要创立万科的国际品牌;任志强说,我没退,我还是地产公司董事长;冯仑说,我没退,未来我要做垂直城市,要到台湾开发房产,但所有的观众都说,你看,地产大佬们开始纷纷谢幕了。
王石说,我没有退,我要创立万科的国际品牌;任志强说,我没退,我还是地产公司董事长;冯仑说,我没退,未来我要做垂直城市,要到台湾开发房产,但所有的观众都说,你看,地产大佬们开始纷纷谢幕了。
江湖的人还在江湖,可是江湖外的人却认为他们已经渐行渐远,认为这一代地产大佬终会成为过去时,第二代管理者做掌门人的时代将会到来。也许是因为这个春天,人们期待新生事物,希望看到变化。
不过,不管如何,这些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或者接近退休年龄的大佬们,他们事实是在放手,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正在试图给第二代掌门人空间,给予他们思想和行动的自由。
江湖再无大佬。这不过是一个掌门人换代的序曲。
江湖大佬
“我们已经回来,世界从此不同。”1924年,28岁的归国留学博士胡适意气风发,在北京演讲的时候引用了一句荷马史诗。2011年,地产江湖的大佬们则共同用背影给所有人留下一个“我们已经离开,世界从此不同?”的问号。
2011年的春天,地产江湖的大佬王石、冯仑、任志强,几乎是同一时间,各自用“游学”、“退休”、“卸任”等行动发出一种离开的暗示,让地产的江湖变得多了一层传说。真退?还是假退?地产江湖将会发生如何的变数?一切都在猜测中。
王石、冯仑、任志强以各自的个性特色为曾经的楼市江湖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楼市
历史机会诞生的个人英雄们
每个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个英雄主义时期。当中国50、60年代生人开始大展拳脚的那个时期,不仅是一个国家重新起步时期,更是许多人的造梦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房地产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政府土地买卖的模式和发展思路,为他们上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世联地产集团董事长陈劲松就表示,土地的拍卖制度,是万科这些企业走向全国的坚强后盾,万科这样不靠政府背景的企业,如果没有土地的市场化,万科今天的道路会是另外一幅光景。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面,王石、冯仑、任志强虽然所经历的道路不同,但是却从不同的路上走向了同一个方向,那就是成为了地产江湖的真正大佬。王石成为大佬绝对不是因为万科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住宅公司,而是王石坚持自己的理想主义色彩,建立万科的阳光制度,并且在管理企业过程中,懂得放手,管理好了一个企业还能有大把时间去顾及自己的爱好,所以他不仅成为万科人的精神偶像,也成为整个地产行业的标杆和领袖人物。
学习万科好榜样的冯仑,是被公认的思想家,其对地产的深度剖析在其出版的《野蛮生长》里可见一斑。而任志强则不仅能言善辩,更是多年前就以敢言著称。因为直言敢言,得罪不少人,被人骂被扔鞋都让这位大佬更加个性鲜明,但是真正让任志强稳固江湖地位的却是近年来的微博,几百万的粉丝数量证明了大众对这位刺头一样的大佬的又爱又恨。
上海成全企划机构董事长全忠说:“某种意义上说,王、任、冯所代表的这一代企业家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启动者、奠基人,所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繁荣的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这代人用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故事,擘画和书写了中国地产企业的发展轨迹,激励和影响了整个地产行业的从业者。”
大佬离开的是背影并非话语权
王石、冯仑、任志强在相继暗示有“隐退”之意后,又不约而同地表示自己从未真正离开,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王石3月31日亮相万科的股东大会,任志强开发布会说自己还在地产江湖,他同时还开冯仑玩笑说,冯仑只是换了一张床睡觉,和以前没什么不一样。
南都记者采访了数位熟悉大佬们的业内人士,他们也大都认为,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离开,只是换一种方式生活,给自己提出更多挑战。北京房龙网创始人CEO肖勇就认为,这些人都只是半退,公司依然在他们的掌控之下,只是他们不恋权,可以放弃前沿的机会。如王石已经承认自己去游学,更多是为万科树立国际品牌寻找途径,而冯仑则有投资美国的物业,而且计划到台湾搞房地产,这都是以前万通不能做的事情,现在他可以专心去做。“我认为他们离开更多是目前位置已经少了挑战性,离开后可以腾出更多时间,超越已有的辉煌。”肖勇表示。
曾经追随王石多年,并在王石留学后两次到哈佛拜访王石的全忠,最近一次见到王石就在前几天。如今人在纽约的全忠在写给南都记者的文字里面如此总结:“他们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其实没有。他们真的要离开了吗?也不见得。”
他表示,以王石为例,其游学的真正目的,并非为自己淡出万科做铺垫。当万科在2010年的销售规模已经超过曾经是世界500强的三家美国地产企业之后,王石思考的问题已经是:中国能否出现世界级的地产企业。而中国企业能否成为世界企业品牌,并不只是产品是否卖到国外,关键在于企业的价值观和伦理是否符合普世价值,这些正是王石在美国游学要找寻的答案。而冯仑之所以在美国的世贸自由塔打造“中国中心”,在台湾开发住宅项目,正是希望积累与国际资源和市场规则无缝接轨的操作体系。至于任志强,一旦告别国企的体制,也有很大的可能焕发其新的能量,继续扮演地产行业的评论家和宏观政策的批评家。“所谓退隐之说,更大程度上是改变原来的角色扮演和工作方式。有一种胜利叫撤退,不仅仅是一句台词,更是一种人生策略。王、任、冯的时代远未结束,他们的价值和意义还将至少有十年的时间。”全忠表示。
更多接近上述这些大佬的人也都认为,王石、冯仑、任志强的时代远未结束。“万科还是王石的万科,万科千亿之后,出现了不少问题,王石只是放手去思考万科的发展方向了。”闻锐传媒总经理李宗苗表示。
第二代接班人掌权时间终会来
江湖一直坚持说这些大佬们是在隐退,是因为这些人认为这个英雄主义的时代终将成为过去,新的时代必将到来。而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地产管理者的角色,则出现了不少争议,大多数人都认为,第二代接班人接替地产江湖的时代总会到来!但,地产企业掌门人是否需要理想主义色彩,需要不需要精神偶像?这个观点是最无法统一的。
地产资深人士邓坚认为,以前企业正处于人才积累、体制发展和运营模式调整的阶段,的确需要一些精神领袖,但是现在行业发展已经发展成熟,企业的本质是团队,如果个人凌驾于企业之上,对于企业百年发展其实不利,西方的洛克菲勒、日本的丰田这些企业,都只是早期有领军人物,第二代第三代就是靠管理制度了。所以他认为,目前这些人现在离开,也是给第二代管理者更多机会,对企业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
“我们相信江山代有人材,虽然两代人之间无论在专业背景、知识结构、阅历、行事风格上都会不一样。第一代都有“文革”遗风、很强烈政治情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新一代的管理者也有不同出身,技术专业背景比较浓厚,擅长资本、营销,各有特色。”肖勇认为,终有一天,中国地产行业也会出现百年企业家。他还认为目前很多如王石这样的企业,一老一少的管理模式最科学,一个公司,如果有双核很容易出问题,但是老少配,第二代人更容易继承第一代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全忠说:“不可否认的是,打天下的创业家的传奇性、权威性、创新性、个人魅力是第二代领导人轻易难以复制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房地产行业虽然很难像IT行业一样涌现出马化腾、李彦宏式的青年创业家,但在郁亮、许立等第二代地产企业家身上,则有着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加务实的执行力和更加职业化的管理风格,属于他们的时代正在到来。”
第二代管理者时代的到来看来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历史趋势无法扭转,但,在对未来企业是否要成为精神偶像和是否要具备理想主义情结这点上,观点则颇不一样。邓坚认为,第二代掌门人更多是靠资本运作和管理机制,这是西方企业百年常青的基石,不需要理想主义色彩。肖勇也认为一个企业体制健全了就不会出现问题。李宗苗则表示,苹果也是西方企业,但是没有乔布斯,苹果就不是苹果,同理,如果万科没有王石,那肯定不是以前的万科,此前徐洪舸、肖楠的离开,应该就和这些早期万科人心里浓厚的理想主义情结在万科已经无法实现有关,千亿之后的万科,简单复制、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已经丢掉了很多万科早期的专业和原创精神。“企业家理想主义不可泯灭,技术性的企业家永远都只能是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要素而已。一个很有魅力的企业家,让公众记住的品牌,他身上光有专业主义没个理想主义没办法成为公众喜欢的品牌。”李宗苗表示。
“王、冯、任之后,再出现他们一样在地产界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明星企业家和地产英雄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时代背景、机遇、历练、能力、个性,缺一不可。”全忠的结论有点伤感,但也就是地产江湖必须面对的事实。未来地产真的是没有英雄的时代?但不管怎样,如今的确是已到了时候说:“再见王石!再见任志强!再见冯仑!”
采写:南都记者李孟姣
楼市江湖大佬
历史创造了英雄,又在适当的时候,让这些英雄谢幕,留下一些伤感的背影。王石、任志强、冯仑三人的“暂离”,令人感叹时代的变迁。此次,我们摘录了他们人生历程的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作为理想主义者的一面,可以看到这些人之所以成为精神领袖的缘由。
王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王石·本纪
王石,安徽人。1980年初到深圳,初以贩卖玉米为营生,后成立万科,亲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带领万科上市,涉足房地产,发轫于深圳,集大成于全国,终登顶世界之巅。
然王石造世界最大公司之余,勿忘热爱生活,攀登、航海、跳伞,以最大年纪攀登珠穆朗玛峰,引人艳羡;且其作风正派,言辞无忌,引多次**仍淡定。今年年初,王石毅然远赴哈佛游学。
> >他的江湖
如今大家说起王石的发家史,都会纠结于他当玉米贩子之时。那确实也是王石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并非全部。
坚持做减法,令万科走向全国
上世纪80年代,深圳还是一个造梦的城市,太多机会摆在敢于冒险的人面前。王石和很多人一样,更好地嗅到了时代的脉搏,抓住了改革开放和深圳作为试验田的机会。1984年他创办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如今看来,就像一个杂货铺。不过在这个贩卖过程中,王石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在很多人选择和权贵勾结的时候,他选择了一条不是捷径的道路。
1988年,万科有了现在的名字,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很多人认为,万科当时决定拍地,原因难以解释,也许是王石天生的嗅觉使然。1988年,万科在拍卖场上拿到第一块自己的土地,当时负责拍卖的官员望着王石,劈头就问:“怎么出这么高的价,简直就是瞎胡闹!”这是1988年,“瞎胡闹”的王石在地产上就这样一路走了下来。
从1988年开始涉足地产至今,万科在几次大的抉择上,是和王石完全无法分开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万科发展地产同时并没有放弃别的行业。万科当时业务遍及13个行业,从商场到电子到纯净水都有在卖。靠多元化起家的王石,想到的也都是多元化的好处。直到有次在香港发行B股,有基金经理尖锐地指出万科没有主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王石从此专注万科的“减法”,专注发展深圳。一直到2001年,万科完成最后一道“减法”之后,才开始重新走向全国之路。
完成布局,将万科推到世界之巅
2001年之后的10年,是万科在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万科成为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2007年底,王石的一个抉择对万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当时,万科的高管还沉浸在到处拿地王的狂热之中,王石却回来给大家泼了一瓢冷水,他以自己游历各地的见闻和经验,指出房价太高,房地产市场要出大问题,万科应该主动降价。2008年,万科硬生生地在高房价的轨道上踩下刹车,部分城市多盘同时降价。之后的事实却证明,王石再一次抓住了时代的脉搏。之后,万科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在2011年销售一举破千亿。
但是王石自己,却很懂得放手,1999年之前,王石一直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1999年2月,王石辞去总经理职务,只任万科公司董事长,并且在这期间,他频繁出去爬山,2003年成为珠穆朗玛峰年纪最大的攀爬者,前几次,王石每次出去,万科股票都会波动,后面市场则已经慢慢接受王石的做法。到了2011年,60岁的王石再次让人惊讶,确定赴美游学,他离开的时间,万科大小事由交郁亮处理。
回顾王石在万科的职业生涯,虽然多有言论引起的争论,但是真正的危机只有2008年“捐款门”事件,那一年,汶川地震,万科第一时间捐款了,网友质疑200万太少,王石回答太快,说了句“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万科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这句话让万科集团后来付出了一亿元捐款的代价。这之后,王石沉默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恢复形象。如今的王石,无论走多远,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领袖。
> >同行评价
“就算王石离开,万科也不会改变”
“王石是万科的精神领袖,为什么万科的人比较理想化,主要是因为王石本身具备理想主义色彩。”一位在万科多年的万科员工如此评价万科和王石的关系。他认为,王石已经按照西方的商业伦理来运作一个企业,并要求万科做简单不做复杂,做阳光不做权谋,这都已经成为万科已经形成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会一直存在,并已成为企业的根本。“就算王石未来离开,万科也不会改变。”他说。
然而对于王石为什么要去哈佛游学,更多的解释则表示王石不算已经退隐,而是半退。曾在万科呆过的闻锐传媒总经理李宗苗认为,王石虽然目前在哈佛游学,但是万科依然还是王石的万科,王石清楚知道,千亿之后的万科,必须调整自己的节奏,如果继续高歌猛进,很可能会出问题。这和登山一样,王石曾经给山友传授登山的经验,就是保持节奏,匀速前进。这种他多年登山的感悟,放到企业里面也是一样的。“我想王石去游学一方面可能是给郁亮更多机会,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未来万科的发展方向。”李宗苗称。
房龙网创始人CEO表示,王石前不久自己也说过,是希望在游学里面找到万科打造国际品牌的途径,这其实是个挑战。
> >退隐猜想
登山家?王石最可能会成为慈善家
王石一生爱好无数,如果真的有退下来,退休生活可能会更加丰富,如登山家,航海家,跳伞家,作家。还有可能是专注慈善事业,如万科在王石带领下,一直有捐赠西藏一个盲童学校,王石多次亲自前往给予帮助。而王石参与的阿拉善慈善活动也一直未有停止。这些都可能成为王石想做的事情。
采写:南都记者李孟姣
冯仑:
思想自成体系,无愧“地产教父”
冯仑·本纪
冯仑,陕西西安人,先从政,后经商,海南渔村发迹,北走京城扬名。20载商海波谲云涌,他独悠然泛舟,成就别样万通,并获“地产教父”之誉。冯式思想自成体系,流传街巷之言论诸如“反周期生存”、“蜜月很短,日子很长”、“不要„隔壁进洞房,自己就高潮‟”、“公司死了,管理还活着”、“伟大是熬出来的”,不胜枚举,个个应时而生、启迪同行,读之琅琅上口、亦庄亦谐,如此江湖人称“段子派掌门人”。
> >他的江湖
上世纪的90年代,吃腻了思想盛宴的国人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一批批思想者下海变成了实业家,冯仑就是其中之一。他和潘石屹、易小迪等“万通六君子”在海南的农地里掘出第一桶金后,纷纷北上各奔前途。而今无论回顾冯仑的言论,还是冯仑的万通,都体现出善于总结思考的深沉气质。
环游台湾,悟出“反周期策略”
2004年前后,当同行们都忙着买地储备资源时,万通开始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提出“由香港模式向美国模式转型”。所谓香港模式,就是负责房地产开发的全部流程,这是如今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的定位;而所谓美国模式,则是把所有环节交给专业公司去做,自己负责整合资源成为房屋供应商和服务商。
为了支撑“美国模式”,冯仑先后干了几件未雨绸缪之事,比如邀请具有国企背景的天津泰达公司入股,进军美国曼哈顿作为美国模式的海外落点和实验场,像高科技公司那样投入产品研发,发布绿色生态住宅新产品等。
其中,冯仑还关注了“市场化程度和做事空间大”的台湾,有意加大在台湾的资源配置。为此,在他50岁生日之际,他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就是在台湾环岛骑自行车,“阅读”台湾。
几天骑下来,冯仑最大的感悟是,最快的速度既不是冲刺跑,也不是不跑,而是匀速不停地跑。而在商业行为中,通过“反周期策略”才能达到匀速而不停地跑,就是财务稳健,同时财务增长。给予业界莫大启发的“反周期策略”由此而来,市场低迷时拿地,市场活跃时销售,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冯仑依然理智,他提醒:“并非一定要提前洞悉透彻商业周期的趋势,事实证明,趋势往往是不可研判的。反周期的核心在于自身保持财务稳健前提下的增长。”
高调推书,以“蜜月论”稳定江湖
当然,2007年,冯仑也同时在高调推销自己的新书《野蛮生长》,光从书名就听起来不那么从容。不过,它主要是对早期发家、成长史的总结提炼,而正因为经历这些之后,冯仑才尤其敬畏遵从规律和注意防范风险。一年以后,同样是在发布《野蛮生长》的住交会上,冯仑呼吁“让房地产行业告别野蛮生长、山寨地产。”他提出“房地产又进入到一个周期的变化,也就是说蜜月和日子交替地过。”当时,在调控政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夹击下,楼市刚由盛夏急转入寒冬,很多开发商适应不了从“开盘即售罄”到“降价也卖不动”的逆转。冯仑的“蜜月日子论”,给行业打了一针镇定剂。“当房地产行业进入平常的日子后,就需要改变自己发展的姿态来迎接下一个蜜月的到来。”
而今,住宅市场再度深陷调控泥沼,冯仑又来了个大转身,一是转身幕后,主动退出董事长之位;二是万通转型,将万通实业更名为“万通控股”,定位为投资控股集团,走“PE+R EIT S”(私募+公募基金)的发展模式,并着手推动主营工业地产的万通公社单独分拆上市,发动工业地产这一新引擎。“转型是万通对整个房地产周期所做的大博弈”,冯仑于4月9日最新发表了“中国房企正向上中下游分化”的言论,认为未来房企出路在于“往下游做变成建筑业,在中游做好营运,往上游走把不动产和投资级物业整合为金融产品”。
> >同行评价
卸任太突然,令人措手不及
“冯仑的退任并不突然,而是他管理理念的正常体现。”北京高策地产总经理车轮说,他认为一向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冯仑,曾提出“公司死了,管理还在”的冯仑,不想让万通是一辆只有他能赶着走的马车,而要变成一辆靠核心价值观、制度和规章驱动的汽车,他的主动退位可称是“华盛顿式的退出”。
其实,早前已可见冯仑有序退出的影子。比如2009年8月24日,冯仑写道,“近来,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似有某种变化,虽然继续忙着,但绝大多数是为了探求一些不确定的事……我有更多时间看地球的犄角旮旯,有更多思考要与上帝和真主探讨。总之,我越来越飘出万通。这倒好,给我一个回过头打量万通的机会。”
“当然,这还有另外的原因,冯仑在公告退出董事长职位之前宣布了万通实业改名万通控股,以及将工业地产单独分拆上市的计划,这说明冯仑此举为退居幕后,集中精力去做上市、融资以及发展工业地产这一新的增长点。”中国指数研究院华南区总经理刘海波说。
> >退隐猜想
住海南,做一知名文化人?
冯仑是“退居幕后”,而非“退隐江湖”,那么接下来他很可能就是主力推动万通控股上市。凭借他“地产思想家”的称号,继续讲学、写书也很有可能。当然,他已不止一次公开畅想退休生活,要到海南买一套房子,做一个知名文化人。他还调侃:“一定要知名,知名就可以犯错误,知名就可以叫风流而不下流,说错话也可以叫有个性有傲骨。”
采写:南都记者左娟
任志强:
不断“放炮”,仍有百万粉丝跟随
任志强·本纪
任志强,山东莱州人士。少时从戎,长达十二载;而立之年从商,其后未改。其秉性偏执,不善婉转,有言即欲吐之而后快。于楼市波澜起伏之时,冒天下之大不韪,屡放危言,震惊四座。坊间民众不悦,同道聚众攻讦,遂成众矢之的。然其于浪尖之上仍安之若素,凭敢言、善辩著称楼市江湖。世易时移,竟获坊间百万信众。及至花甲之年,受命退隐,拥护者有之,驳斥者有之,争议未止。
> >他的江湖
回顾过去十几年楼市的雷人雷语,你会发现,最雷的言论十之八九都出自任志强。且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他是地产商人,也是网络红人,时常处在舆论漩涡中心。他有问必答,锋芒毕露,敢于将舆论挑战进行到底。而他之所以备受关注,皆源于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站在社会主流对面,发出强大的声音。
任志强被认为是行业内的观点大佬,人称“任大炮”。回看以往不难发现,他的新闻和社会影响力,永远与雷语相伴。
在2005年,全国楼市迅猛发展、楼价大幅上涨的第一年,任志强已频频曝雷语。在当年的一论坛上,任志强的“表白”语惊四座:“不可能让百姓都买房,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富人!”其发言之后断然离场,其“对头”易宪容甚至来不及反击。同年,在天津一论坛上,任志强又挺身为炒房者辩护,发出“买卖有理,炒房无罪,禁止炒房就是违宪行为!”的言论。
2006年,房价又涨了一轮。在上海一房地产论坛上,任志强说:“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很正常,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此言一出,自然是板砖无数。先是媒体的口诛笔伐,后是网友的跟帖叫骂,潘石屹对他的抨击,更把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潮。
但站到舆论对立面的任志强,丝毫不悔改。房价涨了两轮,业内流传“泡沫论”时,任大炮抛出“房价永远上涨论”。此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激起众怒,称“买不起房是耻辱,是因为没有努力工作,应该回农村”。话说到这份上,想不挨板砖都难,一时之间激起坊间民愤,网络上兴起骂战。
话说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任志强。《蜗居》上映,引发了社会上对年轻人买房的热议。而任志强的观点是,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得罪一部分人不打紧,怕就怕得罪多数人。话音未落多久,身为政协委员的任志强又再发话端:“房价是控制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的门槛。”言下之意,买不起房的就应当被城市淘汰。在房价猛涨,老百姓对房地产行业诟病之时,任志强说“房地产品牌就应该有暴利”。
雷语数之不尽,句句耸人听闻。但在任志强的微博上,他已拥有超过400万名“粉丝”。的确,试想一下,没有任大炮的地产江湖,会有多寂寞?
> >同行评价
退休之后“任大炮”的“炮声”会更响
“对于任志强的退休,北京开发商反应很平静。因为就行业而言,近年来华远的影响力已经很小,公司在北京已很久没有拿过地。当然这对华远本身的影响会比较大,因为任志强于华远而言可谓是创始人的位置,也是华远的一面旗帜。”新华社一资深房地产记者如是说。他认为,任志强的退休之所以能造成全国影响,是因为其舆论影响力太大,并非其企业运营带来的关注度。
《中国经济周刊》一位对任志强进行过访问的记者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任志强素来以观点著称,性格率直、单刀直入,他对经济及房地产行业都相当了解,其每每发出雷人观点的背后,都有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他的观点很现实,很多时候让老百姓无法接受,但观点背后都会有一系列论据支撑,其实圈内对行业、经济了解的人对他的观点还是比较认同的。作为观点大佬存在的任志强,他的退休对行业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人称“任大炮”的任志强,退休之后会不会继续放炮?“当然会了,而且炮声一定会更响!”前述新华社记者毫不犹豫地说。深圳知名地产评论人士青忠贵也表示,退休之后,任志强的炮火肯定会更猛,更加“放得开”。
“华远若放在十年前,会是很厉害的企业,但现在企业影响力已经十分小了。任志强是话题人物,他的出名不是因为华远。而媒体关注的焦点也不会因为他从华远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而不再关注,退下来之后的任志强还是地产界的热门人物。”青忠贵说。
> >退隐猜想
真的会去做幼儿园园长?
任志强退休之后会干啥?现在已经流行了N个版本,而且皆有出处。一是继续做地产公司老总,继续在房地产行业发展;二是担任客座教授。在正式退休之前,任志强已高调进行微博秀,宣布已受邀被聘请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二是做幼儿园园长,这个据说是“地产大炮”任志强完全退休之后的的计划。
采写:南都记者黄露
归隐大佬
施永青1月正式“退出”中原地产
施永青,中原集团创始人。他驰骋香港和内地的地产界30多年,被称为地产界的“教父”级人物。他和他创办的中原集团,在内地、香港、澳门早已家喻户晓。
施永青出生于上海,4岁定居香港,19岁后从事教育工作8年。1978年,施永青和同伴开始在香港涉足房地产代理业务,开创中原地产代理公司。1992年,中原挺进内地市场;2001年,中原地产成功收购香港第三大地产代理公司利嘉阁。
到2011年,中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代理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超过83亿港元。在中国内地,中原地产进驻30多个城市。30多年时间,中原地产由“一张台、两个人”的地铺,发展成为统领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三地1000多间分行、3万多名员工的大型地产集团。
2008年,中原地产创立30周年,施永青年满60岁,正式宣布退休,仅出任中原集团非执行主席。在此之前,中原集团委任黎明楷为集团副主席,这被视为施永青引退的前奏曲。
宣布退休之后的施永青,也宣布要将全部身家捐出来,建立慈善基金。他将个人手上持有的中原地产、中原(中国)等3间公司的价值45亿港元股份,全数注入施永青慈善基金,用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尤其关注中国内地农村教育、医疗事业。
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令已决意退隐的施永青再度“出山”,退休计划被迫延后。2010年11月,中原召开集团会议,施永青正式宣布退休。2011年1月,施永青正式卸任中原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被誉为“打工皇帝”的黎明楷正式接棒。用施永青的话来说,“及早退休是希望中原的生命可以超过个人的生命”。
微言堂
@全忠:跟王石董事长畅谈两个小时,从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到企业伦理和价值观,再到万科未来十年的目标,琳琅满目,如入宝山。送老板到地铁站时,老板说,过普通人的生活挺好。
@徐少春:以退为进,人生又迈入另一个台阶!向王石、冯仑致敬和学习!
@陈劲松:人到60仍坚持修炼者,商业领袖仍不断填充者,功成名就仍努力思考挑战自我者,几稀矣!
@ liudeke:王石游学,万科正处于微妙的诸侯割据时代,今年计划破百亿的地方公司至少10家,大佬们和后生们都在堆筹码,为各自的派系夺取话语权,所以绿城是一个人在干活,万科是一群人在干活…。
@张学冬:任志强在山釜餐厅澄清退休传闻。目前组织部通知办理华运集团董事长退休手续,等本月底西城区国资委办理完手续才算从集团退休。华远集团有多种产业,房地产是其中一部分,华远地产董事长仍为老任,这个职务是由董事会和股东选举的。老任自信地说在华运地产还没有人能和他竞争过这个职业。
@李宗苗:学习中国地产四大天王@王石@冯仑@潘石屹@任志强,做最牛X的乐隐士。
@尹香武-半求:任是企业家中的评论家,潘是企业家中的老好家,冯是企业家中的哲理家,王石是企业家中的政治家。
楼市江湖大佬
“如今的地产界已经不再有盛产„英雄‟的大环境了。”对于王石、任志强、冯仑等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中起家的、中国第一代地产大鳄中的三位领军人物不约而同地集体退居二线,人们开始纷纷热议地产江湖是否再无英雄一说。
第一代大佬们隐退后,地产是否还有江湖?南都记者采访的多位地产人士都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有人就有江湖。那江湖是不是会再出现第二代新的大佬人物叱诧风云?那就不一定了,因为在后地产江湖时代,市场的成熟、政策的收紧、资讯的多元,以及置业者们的日渐理性等,都决定了地产行业已经从最初的粗放发展转型到如今的市场规范化细分阶段,时代格局已经转变,历史人物自然不能再复制。
1地产江湖仍在,低调务实成大势
有业内观点就指出,就地产行业本身而言,从最初利润高昂的热门行业,到之后政府大力支持的经济支柱产业,再到如今政府重点“关注”的调控对象,可见整个大的环境已经有了180度转变。如果说,过去高调的房企代表可因为新锐言论或大胆动作吸引眼球,从而推动企业生产力,甚至促进行业进步的话,如今的过分高调则有可能是一方面成为了政府调控的典型,而另一方面又并不能让消费者们真正买账。由此,低调———顺理成章成为大势所趋,务实———似乎更能获得市场认可。
深圳知名地产营销人士弓鸣表示:“如今是各种信息相当丰富和多元化的时代,不再是一两个观点或言论就能左右置业群体了,消费者们都越来越成熟,像一些80、90后的购房者很多都相当专业,他们要的是更实在的东西,不再会被几个唯美的广告就打动,也很难会被几句话就煽动了。”那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第二代掌舵者们的心思更多是要花到如何创新产品、如何体现人性化、如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方面。这点我们看到万科已经在做了,其这些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廉租房建设,也代表了将来地产行业利润空间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
2地产金融化,新大佬须有资本掌控力
除了务实之外,业界观点均认为如今地产企业的掌舵人,相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前辈们,更应该具备的还有对金融体系的把控能力。卓越地产营销总经理徐海钧就称:“我们看到的基本趋势之一就是房地产金融化,个人英雄在哪个时代其实都是有的,只是特点不同而已,我认为如今的领军人物起码要对金融、对资本有很强的把控能力才行。”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看王石、任志强、冯仑似乎都是退居二线,但其实各自的原因并不相同:王石作为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企业家逐渐淡出,既是适应历史的潮流更是为了给后辈更大的发展平台,他其实早从2004年起,就已经开始用不同的生活方式阐释着职业生涯的过渡。任志强年近花甲,企业需要新的接班人,属于自然而退。再看冯仑,正是印证了业内人士对新形势下地产掌舵人的新判断、新要求,他卸任万通地产的职务,却依然是万通控股的董事长,而万通控股是万通地产的第一大股东。今年3月30日,万通实业变更为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的背后其实是商业模式的变革,将来万通地产继续专注房地产开发业务,而母公司万通控股则将突出其专业地产投资公司的地位,并计划三年内实现整体上市。
用弓鸣的话说:“冯仑是要亲自运用自己的人脉全力以赴运作资本市场,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为了谋求企业上市,他并不是退居二线,反而是要去做更重要的一线的事情。”
3未来意见领袖仍辈出,或是百家争鸣
务实了、职业化了,是否行业就不需要精神领袖了?
对此骏豪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刚表示,将来市场上新锐的观点还是会常有出现的,但被关注度一定没有过去那么高,而且会很快也很容易被淹没在海量的多元化的信息中。他认可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意见领袖的出现,因为这些人代表了一大群人的观点,但他并不认可将第一代领军人物称为精神领袖或者行业大佬。“我看地产现在是个战国时代,将来的观点更多的也应该是百家争鸣。所谓时势造英雄,但其实谈不上英雄造时势的,王石、任志强、冯仑等老一辈,更确切说应该是在房地产发展轨迹上的标志性人物,他们所站的平台高,意见多,声音大,再加上处于房地产快速发展壮大的年代,所以他们被媒体关注了,成了公众人物,但还称不上是真正带着一帮人出道的大佬。”他说。
他 的 这 一观点也得到了多位业内 人 士 的认可,有观点就直指“很多观点被放大、人物被放大了”。
归隐大佬
施永青:成为精神领袖需要时代给一个机会
中原集团创始人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快退休?我其实只是想要中原的生命超过我个人的生命。这就需要让中原尽早学习没有施永青的影响下也要有旺盛的生命力,我要及早作准备,现在要安排好,让公司有可以持久运营的模式。如果我做到“死而后已”的程度,我就没有机会提点接班人如何补位,这样我也可以安心地去做我还想去做的事。
所有的机构都需要更替的,不然就将只有一代的寿命。早一点去老板化,公司就能活得长一点。现在内地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有外国顾问公司说,现在的内地企业创始人扮演的角色太多了,老板一旦离开影响很大,公司的基础、动力、决策都没有了。尤其是现在很多中国的企业第二代接棒人,基本上是血缘关系的第二代,必须要主动更替,尽早更替。
当然公司创始人的影子是很难抹灭的。创始人经历了企业从无到有的过程,基础创建都由他搭建,他缔造了公司,创造了公司核心文化,他对企业的影响自然是根深蒂固的。后来接棒的第二代能不能成为公司精神领袖?这不仅仅要看个人,更要看时代。
比如中原的黎明楷先生,他能否成为精神领袖,这并非他个人能决定的,还要看社会环境的变迁。当公司出现变异的时候,就有机会对企业D N A造成新的改造,但不是所有的CEO都有这样的机会,黎明楷能不能扮演这个角色,不是他个人能决定的,要看时代,看大环境。
因为一般的人不能像创始人那样扮演那么多的角色,但如果第二代接棒之后遇到冰河时期,那就不同了。这时候你坐在树上吃果子就不行了,你要下来狩猎,充分用脑、用工具,令公司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异,这样你就有机会为企业创造新的DN A。
无论如何,公司创始人、精神领袖的退隐是必须的,而且最好主动更替,不要等着被动更替,这于公司而言是好事,也是迟早的事。一个公司要长远发展,必须要靠自己的生命力,单靠个人的核心影响力是很危险的。
张梧峰:别了,王石、冯仑
绿景集团副总裁
冯仑辞去万通地产公司董事长职务的消息,选择在王石业已离开深圳、到达哈佛大学游学后的日子公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第一代大佬逐步“隐退”的象征,牵动着房地产调控关键时点的敏感神经。王石、冯仑都是在中国出生的中国人,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中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带领着非常知名的品牌企业,在行业的初期经历过很多曲折,平素看起来企业治理得好自己的事也玩得好,颇能迷住相当大一部分的中国人,因此被公众看中,做了行业领袖,成为房地产行业系统中“教父”级人物的代表。
在我看来,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很“超脱”,在权力颠峰期能够自发“隐退”,王石1951年生人,今年正好60岁,但如果从2003年珠穆朗玛峰登顶算起,其实他早在52岁就已经开始“隐退”了,而冯仑1959年生人,今年52岁,并未到法定退休的年龄,以“学习万科好榜样”著称的他,恰恰紧随王石哈佛游学之后宣布“隐退”,这个动作虽然不大,但以他们的影响力,消息一公布立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然并不稀奇了。
政府卖地,开发商出钱出人,开发建设商品房,成为了以市场化为目标的中国住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万科、万通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领军型企业,万科既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住宅开发商,更是中国职业经理人文化建设最成功的企业,其“健康丰盛人生”的理念激励了无数个绚丽的梦想。万通虽然规模差之万科甚远,但在企业伦理建设方面与万科亦步亦趋,在“干硬活、吃软饭、戴绿帽”及“垂直城市”研究方面走在行业的前列,这些就是两个企业的概况。
同时,两位掌门人的风格也有明显的差异,王石充满着丰满的人文主义色彩,激情、果敢、坚毅,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市场走向;冯仑则显示出深刻的解剖能力,谦和、慎思、睿智,一则一段都让你在内心产生共鸣。这样,伴随着中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野蛮生长》,也诞生了《道路与梦想》和《灵魂的台阶》,地产行业不仅勃勃生机而且顿时深刻、有趣起来。
但他们现在已经逐步“隐退”了。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一代大佬满怀依恋情结的朋友们,顿时就像炸开了锅。请你们看一看主要类似的评论观点:“(一)内部纷争与政治选择。(二)地产行业即将巨变。(三)地产从此无大佬。”依我看,这些担忧可以理解,但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说是庸人自扰。
为什么说第一种评论庸人自扰呢?因为依照他们在行业的贡献、对社会的理解与坚守的人生价值观,没有什么内部纷争与政治选择会逼迫他们“隐退”,这是好奇心的“简单问题复杂化”,并不是他们的本意。
为什么说第二种评论庸人自扰呢?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已经越过初创期而基本成熟,市场自身的抗风险与纠错能力得到基本确立,对于一个公司的领导人(即使是行业领袖)“隐退”就会带来行业巨变的这样庞大的责任,无论是叫冯仑承担,或者是王石承担,有理性者显然都不会批准。
为什么说第三种评论庸人自扰呢?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不仅是大道理,从实践角度而言,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越来越丰富,对大家而言,包括王石、冯仑大佬在内,很多课题都是新课题,比如商业地产、垂直城市的兴起,都是老革命碰上新问题,“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我用“冯式”语言来解读一下两位大佬的“隐退”:这事就像你下半夜睡觉听到楼上床板声、喊叫声动静很大,但你千万别冲上去劝阻,理由:1.这只是他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2.看起来动静很大,其实双方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内部和谐得很,一切不会失控!不信你去问问郁亮、问问许立去!
那些为上述三方面担忧的朋友们听着,我之所以乐观是因为,身为企业乃至行业领袖,当在位的时候,他们不仅在经营一个企业的规模,而且在塑造一个企业的尊严,武装未来接班人或团队最有力的武器不是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而且他们的思维模式乃至思考哲学,他们不仅输出了优秀的商业模式,而且输出了企业价值观与企业伦理。不是吗?即使他们连集团董事长的职务也退了,你能找到万科、万通会轰然倒下的理由吗?
“隐退”可能多少带来一点变动怕什么。变动吧,变动一阵两阵,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解决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还怕局部的变动吗?难道这些变动本身不是更能带给我们思考启发吗?变动过后行业不是更有生命力吗?
我们的行业在快速发展,冲刷着我们原先固有的思维模式。王石、冯仑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体现了一代大佬的魄力与胸怀,他们敢于放下了,恰恰行走在更高境界的人生之路上。
中国还有一部分人对于大佬的离去心怀忐忑,但大佬们却正在享受人生的梦想,冯仑辞去万通地产董事长消息的公布,就是他们新的人生号角的宣言。懂得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这个消息进行自省。王石、冯仑走了,但他们的价值观、企业伦理沉淀下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