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提升训练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人教版 选修1)

时间:2019-05-15 05:4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提升训练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人教版 选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提升训练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人教版 选修1)》。

第一篇:【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提升训练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人教版 选修1)

课时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3·乐山高二检测)“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该观点()A.强调治国策略要随时代变化而改革 B.分析了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

C.改革就要否定礼乐制度和古代传统 D.所说的“国”是当时的秦朝

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是()①重农抑商

②奖励军功 ③废井田制

④奖励耕织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13·安徽模拟)商鞅变法规定:民众“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

C.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D.禁止商业的发展

4.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

A.加速商品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统一局面

D.为灭六国做好准备

5.(2013·宁波高二检测)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咸阳附近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令他恐惧的法令条文最有可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重农抑商 C.统一度量衡

D.实行连坐法

6.(2013·阜阳高二检测)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

B.建立户籍制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

7.(2013·济南高二检测)毛泽东同志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说明商鞅是“理想主义者”的变法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刑不避大夫 C.连坐法

D.奖励耕织

二、非选择题

8.(2013·枣庄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3)抓住材料中所给的关键词,找出材料所述内容或者观点的核心部分,辨别观点是否正确;有些题目还需要注意代表哪个阶级或社会层面的利益。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关键词“主要目的”及对历史文物的认识,此器具为商鞅铜方升,是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产物,从变法的措施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中“令他恐惧的法令”是关键信息,对比选项可知连坐法应是正确选项,故选D。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理想主义者”意为“不可为而为之”,商鞅的阶级本质是地主阶级,“刑不避大夫”直接威胁到地主阶级的利益,也是他被“车裂而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第(1)题,要依据材料一信息“三晋地狭人贫”“务本于内”“国富兵强”等信息分析。第(2)题,首先要提炼材料二中的观点,由“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可提炼,然后分析造成此观点的原因。原因依据材料一的提示,可从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分析。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9.【解析】本题考查商鞅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的措施及影响。第(1)题,由材料信息“父权家长制集体大家庭”“关系复杂”“人数众多”“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等概括总结即可。第(2)题,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答案:(1)主要分为宗族大家庭和个体小家庭;宗族大家庭是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家庭关系复杂;个体小家庭尚未取得独立地位。(回答其中三点即可)(2)变化:个体小家庭取代集体大家庭(分解大家庭、分居立户),家庭结构更简单。(回答其中一点即可)影响:移风易俗,保证国家租税收入和赋役征派,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秦国崛起。(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井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废除井田,允许土地买卖,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第二篇:【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提升训练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人教版 选修1)

课时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2.宋太祖的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除

3.(2013·合肥高二检测)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

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 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

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

4.“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这一材料说的是()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冗兵现象突出

D.少数民族威胁北宋安全

5.欧阳修说:“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A.积贫积弱的局面

B.皇室非常奢侈,人民贫困 C.阶级矛盾尖锐

D.制度有很多弊端

6.“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

A.兵不在多在勇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

7.(2013·内江模拟)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范仲淹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8.“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儒立”的措施是

()

A.淘汰冗员

B.改革贡举 C.减轻徭役

D.重视农桑

二、非选择题

题意。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西戎已叛”“北虏”“岁币”等可知是少数民族危及北宋政权,即民族矛盾。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由材料“财不足”和“兵不足”等信息可知财政困难,兵力衰退,再结合北宋的有关时代特征,可知材料说明的是北宋的积贫积弱局面。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三冗”的出现,官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导致财政困难。故在改革中应注重精简人员、提高效率。故选B。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统治危机加剧。因此可知范仲淹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范仲淹使“儒立”主要是通过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B就是这方面的措施,A是整顿吏治方面的措施,C、D都是经济方面的措施。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理解能力。第(1)题材料一反映的是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应结合关键词“西戎”“北虏”“岁币”“徭役日繁”“官吏猥滥”等,把握材料大意,然后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概括。第(2)题材料二是澶渊之盟的内容,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面临的危机状况,应全面认识它产生的社会影响。第(3)题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①财政困难;②官吏冗滥;③农民负担沉重,农民反抗不断;④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2)澶渊之盟。内容:北宋承诺每年送给辽国大量银两和布帛,换取宋辽之间的和平。评价:是北宋“积弱”的表现之一,也加重了北宋政府和人民的财政负担,成为“积贫”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使北宋暂时获得了和平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3)宋初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养兵、养官以及和约赔款,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人民苦难加重;始终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主战派与主和派矛盾尖锐。

10.【解析】本题考查庆历新政的内容和失败的原因。第(1)题第一问,由材料“臃肿的官僚机构开始消肿”“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富国强兵”等总结;第二问,结合庆历新政的内容可知核心是“明黜陟”;第三问,从“政治面貌焕然一新„„破格提拔”等信息分析。第(2)题,首先从材料中概括失败的原因,即依据“北宋政府体制决定”和“仁宗性格上有毛病,耳根子太软”分析。然后结合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所涉及的利益群体等分析。答案:(1)目的: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富国强兵。

核心:整顿吏治。

成效:政治面貌焕然一新,严格限制了升迁,“冗官”现象得到遏制;德才兼备的人得到提拔,提高了官员素质;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2)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高统治者态度动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规律方法】非选择题解题注意事项

(1)如果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归纳概括”等,那么总结答案时一定要依据材料内

第三篇:【讲练通】2014年高中政治课时提升训练 第2单元 第3课 第2课时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人教版必修3)

课时提升训练

【基础达标】

1.下列活动不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古代商旅活动 ③教育 ②网络互动

④人口迁徙 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⑤红色旅游

2.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以下属于大众传媒的特点的是

。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②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受众主动、双向互动 ⑤渠道多、方法灵活

3.截至2013年1月,我国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随着先进的通讯工具和技术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在方式上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告诉我们()①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②人们青睐便捷、快速、人性化的文化传播手段 ③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④旧的传媒不适应时代潮流应全部淘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13年5月18日至19日,第二届太湖文化论坛年会在杭州举行。年会以“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诚邀全球各界人士,从文明进步的高度共商生态文明建设大计,共同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这一论坛的举办()A.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文化传播 B.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C.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 D.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5.2013年5月31日,亚洲地区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闭幕,本次会议

④与其他国家互办文化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能力挑战题)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能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④己所欲,尽施于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2·山东文综)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0分)6.2013年4月10日,第八届“中法文化之春”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在中国境内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外国艺术节,本届“中法文化之春”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丽江、绍兴、乌镇等23座城镇举行。众多法国著名艺术家和学者来到中国,通过电影、戏剧、舞蹈、音乐、绘画、摄影、文学、马戏和街头艺术等各类艺术形式,向中国观众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法国文化。“中法文化之春”活动迄今已举办八届,是中国与法国之间的一项经常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举办该活动旨在通过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等表现形式,全面推进中法文化的交流和互动。(1)谈谈中法文化交流的意义。(12分)(2)面对日益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为青年学生,你准备怎么做?(8分)

3.【解析】选B。注意本题设问“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内文化传播,但对国际间没有影响,故③排除;①②④都正确。

4.【解析】选B。朋友聚会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①符合题意;③的意思是不可孤芳自赏,应该百花盛开,这样才能更美,这需要通过促进文化交流,从而实现共同繁荣,符合题意。②的意思是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需要团结互助,④的意思是自己想要的,要尽可能施惠于人,均与文化交流与融合没有关系。

5.【解析】选D。本题以全球的“汉语热”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汉语热”与孔子学院遍布世界,使中国的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说明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故①正确;②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汉语能走向世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③正确;④正确,正是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传播了中华文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6.【解析】本题以“中法文化之春”活动为背景,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及促进文化交流的措施。第(1)问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要从扩大文化影响力、增进了解、促进文化繁荣以及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世界等多角度分析。第(2)问要求回答青年学生如何推动文化交流,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答案:(1)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法国,增进法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有利于法国文化走进中国,增进中国对法国文化的了解。③有利于促进中法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中法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有利于促进中法经济、政治活动的交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2)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下载【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提升训练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人教版 选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提升训练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人教版 选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