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蝶衣诗歌诗词选
【采桑子】(词林正韵)
人生自古繁华梦,无限悲欢。日暮田园,吴苑荒台蔓草间。五湖杳杳空流水,烟月无言。独自凭阑,玉笛吹云星子寒。
【人月圆】秋怀(词林正韵)
豪雄多少消沉尽,无语独伤怀。夕阳山外,黄花寂寞,因为谁开。人归何处,清溪石洞,烟隐云埋。当时明月,微微映照,幽径苍苔。
【洞仙歌】秋日(词林正韵)
清箫一曲,见月流汀渚。江上峰青似无数。
五云来、白鹤同上蓬莱,人空对、霭霭山烟水雾。寒蝉声断续,短梦惊回,石鼎红茶见犹煮。桂萼覆莓苔,屐迹寻无,萍洲去,忘机鸥鹭。无人问,海上做神仙。明月在,笙吹水云深处。
【越调•天净沙】秋(新韵)
池塘水蓼沙禽,槿篱茅舍流云,晚照林溪鹿饮。山花落尽,暮归沽酒幽人。
【黄钟•节节高】隐士(词林正韵)
晚晴风淡,满天澄澈。行歌踏雪,溪边野月。半世悲,三生乐,万里歇。入眼云山胜绝。
【越调•小桃红】隐者(新韵)
白云深处有谪仙,山外红尘断。一叶轻舟系沙岸。
草堂闲,西窗落月书堆案。功名未立,安居贫贱,垂钓碧溪边。
【越调•天净沙】苏州湾秋日(词林正韵)
疏烟淡月西山,白苹红蓼青滩,野鹜天云共远。芳菲水岸,笛吹花月婵娟。
【双调•沉醉东风】晚秋(新韵)朝雨过、风烟欲无。晚霜来、雁鸟惊疏。平湖浅渚云,断浦荒桥露。野滩根遍满菰蒲。夜静空山月下浮,溪涧上、轻舟似菽。
【五律】阙题
幽花同鸟迹,闲见藓苔丛。涧草浮烟紫,沙禽落日红。深山归月下,曲径隐云中。空谷禅心寂,凡尘憎爱终。
【五绝】九月佘山 花堕水烟香,蝴蝶寂寞黄。空山人迹少,明月上松篁。
【五绝】禅诗
空山春夜静,月照寂无人。点点溪花处,莓苔覆旧痕。
【五绝】春山
静渚云深里,风微鹭宿沙。月光空照水,涧石映幽花。
【五绝】隐士
闲闲乘鹿驾,寂寂卧松云。放棹随流水,长歌远采苹。
【七绝】幽居
细雨微风楚水流,读经焚麝小红楼。双飞白鸟山林过,半岭浮烟暗绿稠。
【七绝】秋湖
天秋雪鹭早栖林,渔唱因风月下闻。红蓼白萍烟水上,一滩香草接幽云。
第二篇:程蝶衣人物形象分析
对于“霸王别姬”,在我固有的印象中,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或者说,以前我一直以为它只是个历史典故。而观看完影视版的《霸王别姬》以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在《霸王别姬》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虞姬——程蝶衣版的虞姬,或者应该说是虞姬版的程蝶衣。
在《霸王别姬》中,“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是影片的灵魂,是惦念“失落的文明”(京剧/传统文化)的一曲悲怆悼歌中最哀婉动人的那串音符。犹如夜空中的皓月,程蝶衣遮蔽了其他角色星辰应有的光芒,其戏剧性的命运转折、悲剧性的人生信念,在主创者(导演陈凯歌、编剧李碧华、演员张国荣)饱满的性格设计、精心的细节安排、细腻的情感展露等用心良苦的精雕细琢下折射出了承载于悲剧命运之上的人性的熠熠光辉。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陶冶”,但是“怜悯不单是怜悯,它同时也是尊重”。导演以对历史的重新审视的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精神赋予了“程蝶衣”这一人物发人深省的沉重悲剧感也扣响了每一个有良知的观众的心扉,拷问着他们不安的灵魂。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找不到该用怎样的字眼来描写程蝶衣风华绝代之前,转身悲伤之后,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且用《牡丹亭》原句道出那一把无处诉说的辛酸泪。
对于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我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因为对于他,有太多的不同的言论,而我不敢妄下评语,所以对于他,我只能说出我的看法,而我的看法大多是以一个赞美的角度去写的。
首先,对感情忠诚,即使执着追求没有结果。
一个阴差阳错的误会,蝶衣对小楼的感情没有错,只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本不是一路,奈何无法轻言脱身。“师哥,我准送你这把剑。”小豆子和小石头第一次登台唱《霸王别姬》,在张公公的府上看到这一把属于霸王的剑,这样真挚的感情的流露,好像一句从心底掏出来的誓言,只是不被允许,不被承认。小石头为小豆子受罚,师兄弟一个被窝,注定了小楼和蝶衣这辈子要通过霸王别姬联系在一起。是小石头将师父的烟斗在小豆子的嘴里掏,才改掉了小豆子《思凡》难以改掉的台词。是小石头成全了自己,成就了日后的蝶衣,这样的恩情如同再造。是依赖?是感激?是相知?还是无法言表的感情?也许蝶衣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这样错综复杂的经历,让自己陷入无法测量的深渊。
可怜虞姬只愿追随霸王。为了拿一把剑,为袁四爷唱戏,不惜牺牲自己。酒醉之后,剑掉泪落。可惜剑到小楼手中,换来的是师哥变身世俗,追求生活,师弟追求艺术,执着坚决。为了救小楼,蝶衣去为日本军官唱堂会,也许早就知道会背上一个不义的罪名,但还是不屑一顾。时代变迁,只是不变的是蝶衣对小楼的情意,民国政府离开大陆之前,霸王之剑再次到了小楼的手上。不一样的是蝶衣仍旧是那个执着的蝶衣,小楼只是卖西瓜谋生的一介庸俗的莽夫。这一出戏,唱到解放了,唱到文革,唱到霸王的气节已经不在,唱到最爱的师哥在批斗大会上“揭露”自己,唱到一把剑又再一次回到自己的手上。最后一次唱这段是在剧末。“小尼姑年方二八”…… “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样的对词,唤起了儿时的所有记忆。忽然发现自己终于摆脱了扭曲的人生,在这样平和的日子里,十一年后能再和师哥两个人演绎属于他们的故事,即时没有观众,没有掌声,没有喝彩,但是却只是属于他们单纯的演绎,这样应该是无比幸福了。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两人始终不能走到一起,哪怕是一秒钟。程蝶衣不是虞姬,因为“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与其说是遗憾,倒不如说是一种解脱吧。
其次,对艺术忠诚,如痴如狂无人解。
作为一个艺术家,程蝶衣是对艺术忠诚的,并且是从一而终的,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要有一颗怎样的坚定的心才可以做到这样呢?那个含着糖葫芦自杀的小癞子,戏班的院门一开,看到了簇拥着的孩子,漂亮的风筝,糖葫芦的叫卖,小癞子逃跑了,逃离了戏班艰苦或者说是痛苦的生活。小豆子跟在后面,这个大概是蝶衣一生唯一一次背叛自己的艺术,也正是这次出逃坚定了他学戏的决心。小癞子和小豆子在戏院里,看到了台上的角儿,泪流满面,“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小豆子和小癞子回到戏班,即使等待他们是残酷的惩罚,也愿意接受。只为了成角儿这个目标。在现实社会里面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理想和行动往往背道而驰。那样打出来骂出来的角儿,也可以看到成功是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言的。在这样一个利欲熏心的社会里,要怎样才可以不迷失自我?定下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呢?需要勇气,来经受这样的捶打吧。
相反,过日子远比追求理想要简单。段小楼也曾血气方刚,然而他选择过老百姓的日子,丢了戏,意味着丢了自己的人格,丢了自己的追求。“你是不疯魔不成活,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的?”可见,段小楼只是停在怎么活的问题上。从和菊仙成亲开始,就是段小楼世俗的开始。当讨论到对现代戏的意见是,段小楼只是喝着水,然后推脱着:“只要唱的是西皮二黄就是京戏。”其实他是理解艺术的,他是经受过考验才成的角儿,但是只是单单为了过日子,丢掉了艺术的真谛。蝶衣失望了,对他崇敬的师哥彻底失望了。段小楼只是愤愤地说了一句:“你也不看看,这世上的戏都唱到哪一出了?”然而蝶衣只是回答:“虞姬为什么要死?”这一句,就说中了小楼丢了戏就如同虞姬弃了霸王,是不义,更是没有坚守从一而终的做人和唱戏的道理。段小楼被批斗,气节已经完全不在,背叛妻子,背叛兄弟,露出了自己的丑陋面目,问“你是霸王吗?”“不是。”为了自保,为了生存,不用说抛弃一生经营的艺术,简直就是抛弃尊严了。至此,蝶衣也只有无奈,惆怅,痛苦,悲哀,“可你楚霸王都下跪求饶了,那京戏它能不亡么?”一代艺术家,对艺术的存亡看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深切的担忧,知道艺术已经融入生命了。
第三,对文化忠诚,用生命守护瑰宝。
不知道该怎样定义人生,太宽泛,太深奥,绝不是用一言一语可以说清楚的。但是人生总是会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不能丢掉的。1924,,北洋政府——1937,“七·七”前夕——1945,日本投降——1948,民国政府离开大陆之前——1949,解放军进北平——1966,北京“文革前夕”,这样所有特殊的时期都被蝶衣经历了。但是几十年如一日,任由舞台的布景变幻,依然相信,有自己需要坚持的东西。蝶衣到了人戏不分,雌雄同在的境界。被笑痴,被笑傻,被笑不知变通。我们也常常会被这样误解吧。
到这个份上,觉得不应该用一个京戏演员来定义蝶衣了,觉得用文化人更加确切。程蝶衣是真的对京戏文化较真了。段小楼说:“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假霸王可以在五步和七步的问题上退步,但是真虞姬不能在现代戏和京戏的行头上忽悠过去。给日本人唱戏的时候,他是真的得到知音了。青木脱下手套为他鼓掌。他和小楼这样说:“有个叫青木的,懂戏的。”结果得到的是小楼的一个巴掌。小楼的愚昧和蝶衣的灼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程蝶衣以汉奸的罪名被审的时候,他只是真诚地说:“堂会我去了,我也恨日本人,可是他们没有打我,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这是一个文化人对文化的保护。渴望京戏这样的文化瑰宝被传到更远。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只是那时的人们都太愚昧,被教条被表面蒙蔽。“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这便是程蝶衣用一生来理解的艺术。
对于程蝶衣来说,一旦开始的东西就有一种全情投入的冲动,并且把这样的忠诚贯彻始终。忠诚也许每个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坚持,不是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蝶衣说:“我也揭发,揭发姹紫嫣红,揭发断井颓垣。”即使这样痛苦地嘶喊过,也只是一句无怨。一生可以这样从一而终去坚持,辉煌过,低迷过,在他拔剑的那个时候,就是无悔的。
所以,对于程蝶衣人物形象的树立,我想是悲剧的,但又是无怨的,这种无怨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执着,对任何事情的执着,无怨无悔的执着。而对这种执着,有时候尽管是错误的,但是他依然坚守着,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这恰恰是我所欣赏的,我所赞扬的。
第三篇:程蝶衣性格分析
一啼万古愁
——程蝶衣性格分析
一个人在人生路途中,总会接连不断地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不到最终那一刻,“永远别说永远,路途上总有一些事情要做”,只有在真的要说最后的时候,才可判断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从历史的偶人性来讲,对一个人性格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的往往是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不是事先准备好的。
《霸王别姬》既是由“霸王别姬”这一唱段贯穿整个剧情,同时又是代表了程蝶衣这一人物在剧情中的形象。从一个从小在青楼长大男扮女装的单亲孩子,到被母亲送到戏班学戏唱旦角,再到成为名角,经历日军侵华,经历解放战争,经过文革,最后在霸王别姬的唱段中一刎断情,断了那轰轰烈烈传奇的一生。也许有人说程蝶衣是一个病态的人物,但是在我看来,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在特定环境下造就的一个特殊的人而已。程蝶衣这个名字是成名之后的花名,在正式上台之前,他叫“小豆子”,一个浑称,连姓氏,正式的名字都不知道,也许他生下来就是一个意料之外的错误。可以说,从小豆子到程蝶衣的转变,是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
一、母爱的缺失
剧情之初,就是小豆子被母亲拉着进戏班的情节。小豆子的母亲是青楼女子,言行举止都带有一种职业习惯,在得知小豆子因为“六指”而不能进戏班的情况下,她毅然拉着小豆子用菜刀切去了多出的那个指头,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在此时听来,多么的凄凉。那一指的切断,代表着母亲从此和他的关系的切断。虽然在青楼里小豆子是被当做丫头养着,也许母亲不爱护他,不亲近他,可是毕竟是在母亲身边,有这样一个身份的承担者,那种安全感是别人无法给予的。当母亲把他送到戏班,不顾他流血的手指独自离去的时候,那样的一个母亲的形象就此只能成为了小豆子内心的回忆。那空荡荡的门,是无法跨越的所在。母爱的缺失,是小豆子性格上改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在后面与菊仙的纠缠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点。菊仙是以情敌的身份在程蝶衣心中定位的,但他对于菊仙又有一定的依恋,像是作为女性形象对于母亲这一角色的替代,菊仙和他母亲一样,都是妓女出身,有着他母亲的众多特性,泼辣,妓女。尤其在他戒毒瘾时菊仙哄着他睡觉更表现的淋漓尽致。母爱缺失的打击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痛苦,那种绝望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少年时期会对未来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戏子身份
小豆子在进入戏班之后是作为一个旦角被塑造的,先天条件的具备,清秀的面孔,消瘦的身段,这些都是外在条件。小豆子学戏之初是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女人的,在学戏词“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时,他一直把“女娇娥”改成“男儿郎”,这是一种对自我的定位。在那个年纪,小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强大的,他觉得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姑娘是非常丢人的事情,即使是被师父各种打骂,也不改初衷。当遍体鳞伤之时,他产生过绝望,但是身不由己。在重要的时刻,师兄小石头用烟锅子把他的口腔弄得鲜血直流,那一刻,他从口中把戏词原原本本的念了出来,那是一种绝望之后的另一种自我定位的重生,原先的小豆子已经不存在了,存在的是新的程蝶衣,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女人“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的程蝶衣。当程蝶衣成角之后,对于他的评价莫过于袁四爷的“尘世间,男子阳污,女子阴秽,独观世音集二者精于一身,欢喜无量啊。”作为中肯。
三、对于师兄的依赖
当小豆子未进戏班之时,就已经在心中对小石头有了莫名的崇拜,小石头在表演时拍砖头的情景给了他极大的震撼。所以当母亲离开之后,小石头对他的保护,自然而然的取代了母亲这一角色。雪天里小石头被罚,带着一身雪进屋,小豆子把自己的袄子脱下来给他裹上,两个孩子互相在被子里取暖。小豆子偷跑出戏班,小石头帮他承担责任。在戏班里,两个孩子相互照顾,早就没法分开。小石头对于小豆子来说,就是一个护身符。他牢记着师父的教导,要“从一而终”,“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当菊仙出现时,他自然而然把她当做了敌人,抢走了师兄的敌人。这种对于师兄的依赖,在戏上两个人又是演的对台戏,使得小豆子模糊了现实与戏台,更加模糊了自己。段小楼说他“不疯魔不成活”,岂不知他早已经活在了自己所构造的世界里无法找到通向现世的门了。他在戏台上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女人,在现实中也无法摆脱这个存在,他陷进去了,无法自拔。
四、所受的凌辱
当一个人格、心灵、肉体都不健全的老太监扑向小豆子的时候,小豆子若是原先的世界还存有一角,那么这个时候,他的世界是轰然倒塌了,一点痕迹不不留,甚至还更深深的烙上难以抹去的痕迹。那是一种难言的痛苦,“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所谓的成全,在绝望面前,又能发挥多么大的作用?老太监是很恶心的一个身份,更何况还是那么一个变态的老太监做出那么猥琐的事情。小豆子被老太监猥亵之后,空洞洞的眼神满满的都是绝望像是要溢出来一般,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健全的孩子,被一个半残的老太监凌辱,对于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事情,事情发生后,潜意识里他就把自己定位为了一个女人,可能在他看来,只有女人才会遭受这样的事情。当后来段小楼和菊仙结婚后,程蝶衣对于菊仙的嫉妒和对于段小楼的怨恨,使得他尽情的放纵自己,和袁四爷发生不正当的事情。“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程蝶衣认定的自己的命,大概就是如此。
五、总结
当一个人在经受了各种打击,仅有残存的希望也被现实一点点吞噬之后,他就会固守在自我所构造的理想世界之中,不是世界不接纳他,而是他自己不想走出来。程蝶衣是一个异类,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异类,“此境非君莫属,此貌非君莫有”是他的境界,他觉得那个女性化的他才是真正的他,小豆子已经不在了,存在的以及将来也要让人记住的是那个在戏台上将女人演绎的淋漓尽致在生活中活的与众不同的程蝶衣。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知道,他回不去了,所以他只能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他想着和师兄唱一辈子的戏,只是没想到菊仙出现了,他想着能好好的唱他西皮二黄,没想到日本人来了,国军来了,文革发生了,这些接连不断的打击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他选择了结束,用他独特的方式结束,那把他从看见就想要送给师兄的剑,那身把自己引上顶峰的行当,那咿咿呀呀的唱腔,他还是以一个女人的装扮一个女人的身份死在了自己一辈子想要待在一起的人的面前。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这个世界存不下他。
第四篇:七夕诗词选
七夕夜女歌(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秋夕(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五篇:端午诗词选
端午诗词选
(一)唐诗
1、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端午日(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3、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4、官庄池观竞渡(唐)储光羲
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水叶藏鱼鸟,林花间绮罗。踟蹰仙女处,犹似望天河。
5、岳州观竞渡(唐)张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鼓发南湖汊,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6、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鲛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二)宋诗
7、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8、重五(宋)朱松
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 竹笋迸新紫,榴花开小红; 山深人寂寂,气润雨蒙蒙; 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
9、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0、乙卯重五(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1、端午(宋)朱淑真
纵有灵符共采丝,心情不似旧家时。榴花照眼能牵恨,强切菖蒲泛酒卮。
12、杨州端午呈赵师(宋)戴复古
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朱门。
13、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宋)戴复古
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
14、午节(宋)方回
年年节与物相符,笋已成竿燕欲雏。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
15、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宋)黄庚
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银瓶。自无饮量堪同醉,非慕清名佼独醒。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读骚经。他乡记节聊随俗,艾虎朱行挂户庭。
16、端午(宋)蒲寿宬
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思远楼前虽有曲,若邪溪畔岂无人。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
17、和所盘端午韵(宋)丘葵
槐夏阴中鬓已秋,天风吹梦堕江头。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尘世不知几端午,人生大抵一虚舟。愁来细把君诗看,压倒当时赵倚楼。
18、过戈阳观竞渡(宋)杨万里
急鼓繁钲动地呼,碧琉璃上两龙趋。一声翻倒冯夷国,千载凄凉楚大夫。银碗锦标夸胜捷,尽桡绣臂照江湖。三年端午真虚过,奇观初逢慰道涂。
19、端午三首[选一](宋)赵蕃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20、端午感兴二首(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三)宋词
21、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选四](宋)黄公绍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踏青青。踏青青。西泠桥畔草连汀。扑得龙船儿一对,画阑倚遍看游人。
月明中。月明中。满湖春水望难穷。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
22、齐天乐端午(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23、诉衷情端午宿合路(宋)姜夔
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
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
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
24、澡兰香·淮安重午(宋)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25、贺新郎端午(宋)詹无咎
梅子黄时雨。对幽窗、依依抱独,几多愁绪。
润逼琴丝无雅韵,难续文园旧诣。头白尽、相如谁顾。燕子楼空尘又锁,望天涯、不寄红丝缕。嗟往事,且休语。
伤情当日班衣舞。更宫衣,香罗乍带,九天繁露。一寸草心迎永日,更把葵心自许。怎料有、风推雨如。惹起灵均千古恨,转凄凉、更不成端午。拚小醉,读骚句。
26、贺新郎端午(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27、满江红端午(宋)刘克庄
梅雨初收,浑不辨、东陂南荡。清旦里、鼓铙动地,车轮空巷。画舫稍渐京辇俗,红旗会踏吴儿浪。共葬鱼娘子斩蛟翁,穷欢赏。
麻与麦,俱成长。蕉与荔,应来享。有累臣泽畔,感时惆怅。
纵使菖蒲生九节,争如白发长千丈。但浩然一笑独醒人,空悲壮。
28、喜迁莺端午泛湖(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27、满江红端午(宋)刘克庄
梅雨初收,浑不辨、东陂南荡。清旦里、鼓铙动地,车轮空巷。画舫稍渐京辇俗,红旗会踏吴儿浪。共葬鱼娘子斩蛟翁,穷欢赏。
麻与麦,俱成长。蕉与荔,应来享。有累臣泽畔,感时惆怅。
纵使菖蒲生九节,争如白发长千丈。但浩然一笑独醒人,空悲壮。
28、喜迁莺端午泛湖(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32、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33、端午村居(清)张芬
荒村无竞渡,极目野烟昏。欲奠盈樽酒,空悲绕膝恩。五丝难续命,一赋独招魂。何以酬佳节,菖蒲绿映门。
34、云溪竞渡词 [选二](清)洪亮吉
晏公祠外河当冲,水清波浅戏五龙,一龙前驱四龙并,后者击水前呼风。
怒雷激电满平川,艇子如风不及旋。齐向白云尖上立,万堆蜡屐雨声圆。
35、端午竹枝词(清.台湾)钱琦
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五)当代诗
36、端午两首(现代)周作人
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
蒲剑艾旗忙半日,分来香袋与香球。雄黄额上书王字,喜听人称老虎头。
37、端午(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8、辛卯广州端午(现代)陈寅恪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