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生态,美丽长春”——东北地理所2013年夏令营活动邀请函
“绿色生态,美丽长春”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2013年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邀请函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暑期“绿色生态,美丽长春”大学生夏令营将于年7月15日至7月18日在吉林长春举行,特邀请具有推免(或准推免)资格和有志报考我所硕士研究生的2014届本科优秀毕业生参加。
夏令营期间将为有意向推免到我所的学生组织复试,考核优秀者将拟录取为我所2014级的硕士推荐生;对放弃校内推免资格报考我所的学生,在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时优先录取。
现将夏令营活动的安排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及人数:
时间:2013年7月15日—7月18日(时间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人数:30人左右
二、活动内容:
1.研究所概况及研究生培养情况介绍; 2.专家学术报告,师生交流互动; 3.科研实践体验;
4.参观科研场所及实验室; 5.参观游览及联谊活动。
三、申请条件
1.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农学、土壤学、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的2014届本科毕业生;
2.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并有较强或潜在的研究能力;
3.英语达到国家四/六级水平。
四、申请材料
1.2013年暑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此申请表格式不可更改;
2.本科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证明(需加盖学院级教务处公章,负责人签字); 3.英语四/六级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 4.推荐信(自愿提交);
5.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复印件、各类奖励证书复印件等)。
注:请将以上材料复印件按顺序装订成册,报到时提交。
五、申请办法及时间
1.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3年6月28日 2. 报名办法:申请人填写以下表格。
(1)申请表(附件1):电子版及扫描件电子版(填写院系意见、加盖公章)(2)登记表(附件2):电子版
以上表格请发送邮件到wyr@neigae.ac.cn,邮件主题为:姓名+本科学校+申请参加东北地理所2013年夏令营
六、筛选办法及入选名单公布
1.我所将根据提供的申请表进行筛选; 2.已经获得推免(或准推免)资格、有意向推免到我所的本科生(需提交院校出具的证明),直接入选。
3.入选名单将于2013年7月初在网上公布并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入选通知的申请人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七、提前复试
1.参加者:具有2014年推免(或准推免)资格的学生;放弃校内推免资格有意报考我所的学生; 2.提交材料:另行通知;
3.录取办法:有意向推免至我所的学生,考核优秀者将拟录取为我所2014级的硕士推荐生;对放弃校内推免资格报考我所的学生,在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时优先录取。
八、注意事项
1. 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凭学生证、身份证办理夏令营住宿和报到手续。2. 我所于夏令营期间提供免费食宿;提前来所到或延后离所产生的费用由学生本人自行解决。
3. 我所报销参加夏令营的同学来所单程火车票(火车硬座或者动车二等座),火车票于报到时提交;在2014年被我所录取的学生,也报销其返程火车票(火车硬座或动车二等座),火车票于入学时提交。
4. 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同学须遵守东北地理所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统一的安排进行学习和活动;
5. 申请人提供的信息须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若有不实信息,撤销申请人的学习资格、追缴我所提供的各项资助,并将处理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及中科院各研究所。
九、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431-85542236 传真:0431-85542202 邮箱:wyr@neigae.ac.cn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单位地址: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详细招生信息请登录东北地理所网站www.xiexiebang.com查看“研究生管理教育”栏目。
欢迎优秀大学生报名参加东北地理所2013年夏令营!
附件1:东北地理所2013年夏令营活动申请表
附件2:东北地理所2013年夏令营活动申请人登记表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5-27
第二篇:中科院东北地理所2017年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邀请函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年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邀请函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第五届“绿色生态,美丽长春”大学生夏令营拟定于2017年7月10日至7月1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邀请有意向报考(包括推免生及直博生)东北地理所的2018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
现将夏令营活动的安排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及参加人数:
1.时间(拟定):2017年7月10日—7月14日(时间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2.参加人数:50人左右。
二、活动内容:
1.东北地理所概况及研究生培养情况介绍;
2.专家学术报告,师生交流互动;
3.科研实践体验;
4.参观科研场所及实验室;
5.考察及联谊活动。
三、申请条件
1.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农学、土壤学、资源与环境、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2018届本科毕业生;
2.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并有较强或潜在的研究能力;
3.英语达到国家四/六级水平。
四、报名时间及申请办法
1.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6月20日截止
2. 申请办法: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夏令营网报系统申报。请申请人登录“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网站(http://kjxt.ucas.ac.cn/),进入“夏令营报名入口”,选择“ 绿色生态,美丽长春——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点击“我要报名”。完成报名后,从系统中打印《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
五、筛选办法、入选名单公布及参加确认
1.东北地理所将根据夏令营申报系统中申请者的申报信息进行筛选;
2.已经获得推免(或准推免)资格且有意向推免到东北地理所的本科生,直接入选; 3.东北地理所于6月22日前在夏令营申报系统中完成入选者名单确定,同时将入选名单及夏令营活动具体安排公布在东北地理所网站; 请夏令营入选者请于6月25日前,在夏令营网报系统中进行参加确认,逾期未进行参加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参加东北地理所夏令营。
六、入选者提交材料
请夏令营入选者于报到时提交以下材料(审查证书等原件,复印件请按序号顺序装订成册)
1.《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由夏令营网报系统生成);
2.本科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证明(需加盖学院级教务处公章,负责人签字);
3.英语四/六级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
4.推荐信(自愿提交);
5.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复印件、各类奖励证书复印件等)。
七、优秀营员交流会
1.申请条件:具备2018年推免(或准推免)资格,并且有意向推免到东北地理所的学生; 2.申请程序:
(1)提交材料:申请人于6月20日前发送《2017年大学生夏令营优秀营员交流会回执》(附件1)、《2017年大学生夏令营优秀营员交流会申请表》(附件2)、本科成绩单及其他有参考价值的证明材料(包括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复印件、各类奖励证书复印件等)电子版发到wyr@iga.ac.cn,邮件主题为:姓名+拟报考专业+学校+交流会。
(2)资格审核:东北地理所研究生部负责资格审核,并通知入选者参加“优秀营员交流会”。
(3)交流会:东北地理所研究生部组织“优秀营员交流会”,入选者参加交流及选拔。具体要求及安排另行通知。3.交流结果:通过优秀营员交流会选拔并获得推免资格的优秀营员,将被东北地理所拟录取为2018级的硕士研究生。
八、注意事项
1. 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凭学生证、身份证办理夏令营住宿和报到手续。
2. 东北地理所于夏令营期间提供免费食宿;提前来所到或延后离所产生的费用由学生本人自行解决。
3. 东北地理所报销参加夏令营的同学来所单程火车票(火车硬座或者动车二等座),火车票于报到时提交;在2018年被东北地理所录取的学生,也报销其参加夏令营的返程火车票(火车硬座或动车二等座),火车票于入学时提交。
4. 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同学须遵守东北地理所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统一的安排进行学习和活动;
5.夏令营活动期间安全由学员本人及所在学校负责,夏令营将统一为学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6. 申请人提供的信息须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若有不实信息,撤销申请人的学习资格、追缴东北地理所提供的各项资助,并将处理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及中科院各研究所。
九、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431-85542236 传真:0431-85542202
邮箱:wyr@iga.ac.cn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单位地址: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详细招生信息请登录东北地理所网站www.xiexiebang.com查看“研究生管理教育”栏目。
欢迎优秀大学生报名参加东北地理所2017年夏令营!
附件1:2017年大学生夏令营优秀营员交流会回执 附件2:2017年大学生夏令营优秀营员交流会申请表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生教育管理部
2017-5-3
第三篇: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点071001)含植物多样性、资源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三个研究方向。植物多样性:(1)种子植物区系与系统。在研究东北植物区系、分类及系统演化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专科属研究及特有植物的研究。(2)孢子植物学。主要进行苔藓、地衣、真菌分类区系及系统演化研究。在全国志编研的同时,开展专科专属和系统演化研究。
资源植物学:东北特有及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和永续利用研究:包括植物就地和迁地保护、引种驯化及(观赏植物)新品种培育等。
植物生态学:(1)植物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研究孢子植物(苔藓、地衣、真菌等)和种子植物的种群特性和变化动态,群落的分布规律及演替,植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和相互作用。(2)植物保护生态学:植物多样性研究及珍稀濒危和重要类群(固氮植物、资源植物)植物生态保护理论和实践。微生物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71005)含微生物工程、微生物生态、环境微生物学、真菌系统学和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五个研究方向。
微生物工程:主要研究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有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产生菌的代谢、调控及工程菌的构建;研究筛选新型生物活性物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食品、生物药物,并开展环境保护及研制新型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等。
微生物生态学: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研究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净化过程与技术;微生物新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效应气体的微生物产生机理、排放过程与调控;微生物对大气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养分转化过程的影响及调控。环境微生物学:利用现代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工业污水生物净化、污染土壤/水体生物/生态修复、土壤营养物质循环、矿物资源开采、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微生物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
真菌系统学和生物学:主要研究高等担子菌的系统学,包括分类学、分子系统学,主要林木病原真菌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药用及食用真菌学。
植物发育生物学:是研究植物个体发育规律及其调控机理的学科。植物发育生物学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显微技术等一系列实验技术为支撑,其研究对象从细胞、组织、器官到个体水平等不同层次,内容涉及植物开花、传粉、受精、胚胎发育及植株形成等不同发育阶段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和分子机理。
生态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71012)含森林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水文生态学、气候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化学生态学、产业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根际生态学等十三个研究方向。
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复杂性;森林健康评价与管理;森林质量、景观格局及环境效应;森林水生昆虫生态;森林界面生态过程;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树木生理生态特性及抗逆性机制与调控;天然林经营管理与保护对策;人工林土壤生态管理理论与技术;城市森林结构及生态服务功能;“3S”(GIS、RS、GP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林业生态工程学:研究防护林构建、培育及其生态学基础;防护林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林木种质资源选育及优化组合利用技术;退化立地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及防治技术。
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与恢复途径;草地植物适应对策和草地植被多样性维持机制;沙地植被演替与人工植被稳定性;沙地生态系统生态需水与植被配置;退化草地的养分循环和调控机制;草地荒漠化监测。
水文生态学:研究森林、草原等主要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机制;生态系统结构影响降雨再分配、蒸散、坡面产汇流与流域径流过程机理;流域水文过程的模型与模拟;大型生态工程(包括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等)与水利工程建设对水文过程及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生态破坏可能引起的水、旱灾害评价与预测;流域水循环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气候生态学:研究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关键物质(温室气体、水分)及能量的交换过程与机制;植被下垫面生态过程的观测与模拟;生态系统生产力机理与评价;大型生态工程(包括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等)建设的气象效应与生态效应;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因子(大气、光、水分等)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菌物、苔藓、地衣等)的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植物-微生物共生生态机理和调控;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菌物和重要资源植物、菌物的生态保护及持续利用。景观生态学:以野外考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不同时空尺度景观的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动态变化,建立景观指标体系与空间直观模型,进行区域景观评价与生态安全、区域景观格局变化与全球变化、区域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保护与生态旅游研究。
农业生态学: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平衡,土壤-作物-喂饲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农田土壤磷肥残效和叠加效应,土壤中氮的矿化与固定,土壤-植物系统中氮的去向、转化与循环,农业系统养分调控管理与土壤肥培肥技术);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农田水量平衡与转换,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农田生态系统水肥调控途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业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工程;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等。
化学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其它有机及环境通过次生物质为媒介的化学关系,特别是植物种间种内的化学作用。揭示植物种间的化学识别及信息传递机制,简明植物种间功能物质对土壤生物的影响及其迁移转化过程。
产业生态学: 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优化演变路径;循环经济政策的量化评估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循环经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区域一体化环境技术与政策的评价方法;能值理论在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分析方法;区域水资源的优化分配理论与方法;区域产业共生与节能减排模式;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生态产业园规划理论与方法;生态补偿的理论与方法;清洁发展机制与循环经济。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分布、结构与功能及其内在联系,系统的发展与演替,系统内和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对自然和人为因素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分子生态学: 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与植物进化的关系;不同生态环境对植物生存机制的影响;无环境污染的转基因植物技术的开发;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方法修复污染生态环境等。
根际生态学: 研究植物根系与土壤界面在调解和控制生态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根土界面在大气-植被-土壤连同体中的功能;根土互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根系动态对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的调控;土壤生物区系和生化过程对植物生长的反馈。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83001)含区域环境与污染生态、生态过程与 环境毒理、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四个研究方向。
区域环境与污染生态:研究重点区域土壤风险评价与安全性区划;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体系与综合治理;矿山环境修复及伴生资源开发利用;海湾河口沉积物典型重金属环境地球 化学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特征与时空演变;东北黑土环境安全性及黑土区农业土 壤环境安全基准;辽河流域区域尺度水土环境污染过程与生态建设。
生态过程与环境毒理:研究典型污染物生物的生态化学过程及修复原理;复合污染生态效应 与污染物之间的复杂定量关系;生物体耐污染的生态毒理化学机制;污染土壤修复的安全基 准指标体系;重金属转运基因及其在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污染胁迫下植物细胞 的DNA损伤和错配修复。
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研究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应用;危险废物的无害化与资源 化利用;河流修复机理及区域尺度设计;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技术;冶金尾液尾渣砷 污染控制;污染土壤的生物及物理化学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与处理理论及技术。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以农产品产地环境和食品加工环节为研究对象,开展重金属及
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研究、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研究、食品及环境安全技术指 标和产品及方法标准研究、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企业示范。
土壤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90301)含土壤植物营养(化学)、土壤生态、土壤生物化学与环境土壤学、生物地球化学四个研究方向。
土壤植物营养(化学):以东北地区主要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作为陆地(森林、农田、草地)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中心环节,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独特作用与功能;不同植物种群及其配置对土壤物质和能量的同化量及据此提出优化植物种群配置;仿自然顶极结构的植物种群配置所需的优化土壤条件及其建立的途径与措施;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地位的保持与提高土壤库的结构特征、构成特点;库容和通量、增大库容和通量的途径与措施;土壤生物学活性在评价土壤肥力、促进物质转化、防止土壤污染和提高化肥肥效中的作用及其有关的应用问题等。
土壤生物化学与环境土壤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土壤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预的土壤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及其调控途径和措施;从全球变化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以土壤有机碳、氮的生物化学转化和循环过程为核心,重点研究外源有机物料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代谢过程。
土壤生态学:研究土壤生物间、土壤生物与土壤非生命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土壤生物群落与土壤内部环境以及外界环境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土壤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土壤健康与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生物地球化学(biogeochemistry):主要研究碳、氮等元素在地球的大气圈、土壤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之间的循环和交换;研究这些物质循环对植物生产力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固存和其他元素(如氮、磷、硫等)对其的影响。
森林培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090702)含天然林培育与管理、次生林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与经营、防护林营造与经营管理和人工用材林培育四个研究方向。
天然林培育与管理:研究天然林维持、利用、经营及保护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天然林在洪涝灾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碳平衡等方面的贡献;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天然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决策支持系统等。
次生林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与经营:研究次生林自然干扰过程、结构调控与定向分类;主要类型次生林土壤养分和水分循环;干扰条件下次生林主要建群种生理生态;次生林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雪/风灾)后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次生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
新;次生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山区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试验示范等。
防护林营造与经营管理:研究防护林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控;防护林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理论与技术;防护林近自然更新与低价防护林改造理论与技术;防护林人工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其利用效率,森林植被结构组成与水平衡;退化生态生态恢复的生态过程与生态评价。人工用材林培育:研究用材林为主体的多功能人工林生态经营技术;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形成机制;单一树种组成对林地土壤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影响;人工林土壤有机C、N积累与转化过程等。
第四篇: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学术夏令营活动邀请函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年学术夏令营活动邀请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1954年创建的铸造专业和1958年创建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84年成立材料工程系,2005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兼职院士2人,教授34人,副教授33人,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工程师23人。师资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有“千人计划”入选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现有在校本科生735人,硕士研究生264人,博士研究生145人,其中国外留学生14余人。近五年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2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多年来我院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改革开放后的杰出代表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万立骏院士,东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系史蹟教授,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向文波,以及朱敏、任忠鸣、牛焱、韩晓东、马秀良、赵永好等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学院学科、专业设置合理。铸造专业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81年首批获准设立硕士点,1984年和1991年获准设立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0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表面工程、高分子材料、材料连接技术、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2006年批准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2007年获批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现有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4个本科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设有日语强化班,由中日双方师资协同授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05年成为辽宁省本科教学示范基地,2009年批准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全国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3年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中,金属材料工程和材料物理专业均排名第一。
学院科研实力强,成果丰硕。学院设有高性能材料加工成形新技术、新能源及功能材料设计与表征、重大工程表面技术、先进连接技术及材料4个科研平台(下设15个研究实验室)和1个材料测试分析中心(校级),依托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太阳能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原材料特种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五年,学院承担了国家“973”、“863”和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和军工预研等多项课题,承接了大量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开发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省部级鉴定成果14项,成果转化18项;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90多项,其中获准50多项;发表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1600多篇,其中SCI 600多篇,EI 700多篇,ISTP 100多篇;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3000万元。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测试分析中心现有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22台大型设备,总价值3200万元,为全校和社会提供服务。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承担材料、机械、能动、化机、船舶、航空航天、汽车、创新等学院本科实验教学任务。
一、申请资格
1、全国各高校2016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学业及综合评价优秀;
2、政治思想品德优秀、身体健康;
3、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有较强的或潜在的研究能力。
二、申请报名办法
1、学生登录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夏令营报名系统http://202.118.65.4/zsgl/xlygl/login.aspx 点击“申请报名编号”利用本人身份证号码获得申请编号。
2)点击“填写报名信息”,利用获得的申请编号和本人身份证登录后填写本人信息。3)上传证明材料:
(1)本科成绩单(由教务处或所在院系盖章),成绩排名;
(2)其他材料(如:英语四、六级证明,发表论文、专利,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等)考生需将待上传的证明材料以扫描或拍照的方式生成PDF文件或图像文件,命名方式为“申请编号-考生姓名-材料名称”,例“20140001 刘某某 CET-6考试成绩单”或“20140001 刘某某 成绩排名证明”等;
考生需将待上传文件整理至一个文件夹内,并将文件夹压缩成.rar格式的压缩文件后再上传,命名方式为“学校名称-学生姓名-申请编号”,上传附件大小不得超过30MB。
4)考生填写完所有信息并上传完证明材料后提交报名信息。截止时间为2015年6月24日11点。
三、资格审核
学院根据申请者材料,以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为主要评价依据,由专家及相关人员对申请者材料进行资格审查。
入围者将于2015年6月30日前通过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夏令营报名系统获知是否通过资格审核。资格审核通过的同学将在学术夏令营报名系统中收到学术夏令营活动通知,请按照要求回复所需信息。届时没有接到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四、政策支持
学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夏令营营员进行面试选拔考核,面试考核分为A/B档,考核通过的营员可获得当年研究生招考奖励。
面试考核A档:
(1)考核为A档的营员若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并在“全国推荐免试服务系统”中报考我校,可直接录取为我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
(2)考核为A档的营员若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一志愿报考我校时,初试分数达到我校公布的2016年各学科门类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单科分数)标准,可直接进入录取环节。
面试考核B档:
(1)考核为B档的营员若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并在“全国推荐免试服务系统”中报考我校,可直接录取为我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
(2)考核为B档的营员若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一志愿报考我校时,初试分数达到我校公布的2016年各学科门类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单科分数)标准,直接进入我校复试,表现优异者优先录取。
五、活动安排
夏令营活动时间:2015年7月16日—2015年7月17日。夏令营主要内容包括: ◇学院情况介绍; ◇实验室参观; ◇学术报告;
◇营员与导师座谈、面试。
六、其它
1、学院2016年研究生自主选拔招生工作,将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具体方案、实施办法和最终录取结果均须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学校招生监察小组也全程参与督察工作,以确保此项工作的公正、公平和有效性。
2、本方案解释权属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学院将为外地参加者提供免费食宿,并承担异地学校学生参加学术夏令营时来连的火车票(硬座标准)。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杜老师 电话: 0411-84707320 热烈欢迎全国各地学子参加我学院学术夏令营活动!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