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部份股东所持股权实行内部调整的意见(草案)(大会讨论稿)

时间:2019-05-15 05:3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企业部份股东所持股权实行内部调整的意见(草案)(大会讨论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企业部份股东所持股权实行内部调整的意见(草案)(大会讨论稿)》。

第一篇:对企业部份股东所持股权实行内部调整的意见(草案)(大会讨论稿)

对企业部份股东所持股权实行内部调整的意见(草案)

(大会讨论稿)

经董事会提议,根据丹徒县港务管理处徒港发(1998)5号‚县港务处关于组建‘振兴港务公司’融纳资本金的意见‛第四条:公司融纳资本金原则:‚

(一)港务处企业在册职工<原长虹热电厂码头有股权员工>;

(二)企业职工本着自愿原则参加,中层干部每人10000元,处副职或享有副职待遇的每人20000元,处主任、书记每人40000元。‛并依照企业章程第四章第二十条第五款‚企业遇到紧急情况,为维护本企业的利益,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可行使特别裁决权和处理权……。‛

根据以上文件规定,有必要对本企业部份股东所持股权予以调整或内部股权转让,提请大会讨论。

1、对股东巫恒杰所持股权80000元,予以调整或内部转让部份股权。

2、对股东巫惠钰所持股权40000元,予以处置的意见。

3、对以上二项股权作内部转让后重新配额的分配意见。

第二篇:最近半年拟上市企业反馈意见涉及三类股东、股权稳定性的反馈意见

最近半年拟上市企业反馈意见涉及三类股东、股权稳定的反

馈意见汇编

1、广东奥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

件反馈意见

2、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发行人于2015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请发行人补充说明:(1)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股东超过200人的情形,是否构成本次发行上市的法律障碍;(2)发行人股份在新三板挂牌期间的交易情况,股东中是否存在契约性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或信托计划;(3)新三板挂牌申报材料及挂牌期间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本次发行上市申请信息披露内容是否存在差异;(4)新三板挂牌期间是否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监管措施、自律监管措施;(5)申报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在新三板所履行的程序,是否合法合规。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对上述问题进行核查,说明核查过程并发表意见。4、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发行人对契约型股权基金股东进行清理,主要解决方法:由契约型股权基金股东将股份转让给相同结构的合伙企业或直接转让予自然人。请发行人说明受让方是否系契约型股权基金原合伙人或受益人,是否存在代持关系或其他特殊安排,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对上述问题进行核查,说明核查过程并发表意见。

5、请发行人补充说明:股东取得发行人股份的背景和原因,价格是否公允,与发行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其他核心人员、本次发行中介机构及签字人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与发行人之间是否存在对赌协议等特殊安排;股东与发行人、发行人客户及供应商是否存在业务、资金往来;PE股东是否备案。对股东的核查请追溯至最终自然人(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背景、从业经历、任职情况、对外投资等)、集体组织或国资部门。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核查并发表意见。

2、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

馈意见 2、2015年5月,发行人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转让,并于6月改为做市转让方式。截止2016年3月15日,发行人共有256名股东。

(1)请说明发行人首发申请文件与发行人在全国股转系统公开披露文件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请说明差异原因。

(2)请说明发行人在全国股转系统信息披露是否合法合规,挂牌转让期间是否受到相关行政处罚、监管措施等,发行人提交首发文件是否按照要求履行相关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形,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情形。

(3)请补充披露发行人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转让期间历次融资的具体情况。

(4)请补充披露是否针对股东超过200人的情形履行审批程序并纳入监管,标明属于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契约型基金的发行人股东情况,说明发行人股东适当性,说明机构、基金股东直至最终自然人的股权结构。

(5)请说明做市协议主要内容,做市商数量及名称。(6)请按照创业板招股说明书准则的要求补充披露最近一年新增股东的情况。

请保荐机构、律师发表核查意见,并说明核查过程。

3、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

12、关于股权变动情况。2015年3月,公司申请股票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并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公司股票自2015年8月3日起由协议转让方式变更为做市转让方式。请发行人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发行人历次通过协议方式股权转让、增资的原因、价格、定价依据、价款支付情况,同一时间价格存在差异的请解释原因与合理性。请保荐机构和律师核查通过协议方式新入股股东、增资股东与发行人董监高、实控人家庭关系密切成员是否存在亲属、合作经商等关联关系,与本次发行中介机构及签字人员是否存在亲属、合作经商等关联关系。发行人协议方式受让股份的股东、增资股东是否存在代持股份、信托持股等情形。

13、关于股东适格性。发行人现有股东中有多家资产管理计划及私募投资基金,请保荐机构和律师核查私募投资基金是否已经按照基金业协会有关规定办理备案登记。资管计划作为发行人股东是否符合首发管理办法中的股权清晰要求,资管计划是否有资格作为发行人股东。请对上述情况是否构成公司发行上市障碍发表意见。另请发行人补充披露发行人现有所有股东情况。

4、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

意见 1、2015年12月在发行人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请发行人:(1)说明本次首发申请文件与在全国股转系统公开披露文件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请说明差异原因。

(2)说明在全国股转系统的信息披露是否合法合规,挂牌转让期间是否受到相关行政处罚、监管措施等,发行人提交首发文件是否按照要求履行相关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形,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情形。

(3)补充披露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转让期间历次融资的具体情 况,是否针对股东超过200人的情形履行备案程序并纳入监管。

(4)标明属于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契约型基金的发行人股东 情况,说明发行人股东适当性,法人或机构股东的股权结构情况(直至自然人或国资主体)。

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发表核查意见,并说明核查过程。

5、有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

1、发行人曾经在新三板挂牌并做市交易导致股东人数超过200人。请保荐机构、律师全面核查发行人在新三板挂牌时的信息披露情况,说明相关非财务信息是否与发行人的申报文件提供的信息一致,存在差异的,要详细列明差异情况并说明差异产生的原因;请保荐机构、律师核查并说明发行人股东人数超过200人是否取得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请保荐机构、律师核查发行人的股东中是否存在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以及契约性基金持股的情形,发表核查意见。

6、请保荐机构、律师核查并说明发行人是否曾经或目前存在股权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核查披露增资及股权转让的原因、价格、定价依据、价款支付情况;核查并披露新增股东的个人履历和工作经历(合伙企业或公司法人需穿透至最上层合伙人或股东);就新增股东与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董监高、本次发行的中介机构及其签字人员之间有无亲属关系、关联关系,有无委托持股或其他协议安排等发表明确核查意见。请说明核查过程、方式、依据。

6、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

文件反馈意见

1.发行人股东共有401名,控股股东广州展新持股47.58%,前10名股东合计持股70.70%,前100名股东合计持股96.32%。请发行人说明:(1)股东人数突破200名的时间、方式、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涉及变相公开发行、是否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是否对本次发行上市构成障碍;(2)现有股东当中是否存在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契约型基金,发行人股东持有发行人股份的合法合规情况、是否存在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有无潜在纠纷;(3)现有股东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如是,请说明该等股东的股份锁定情况。请保荐机构、律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2.申报前一年发行人新增171名股东,其中18人通过参与认购公司2015年非公开发行的方式首次取得发行人股份,其他股东均系通过全国股转系统内交易的方式取得公司股份。请发行人说明该部分股东的股份锁定情况。

7、北京中科海讯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

反馈意见

1、招股书披露,发行人与王立法、成业联、云炜衷、虹元汇诚、晨灿投资、程月茴、国鼎投资、梅山声学、实创投资等签订了对赌协议。请保荐机构及发行人律师补充说明:(1)发行人对赌协议的具体情况,签订时间、权利义务条款的约定、违约责任等相关安排,协议签订及履行的程序,关于业绩等约定历年的实现情况,对发行人的影响,是否损害发行人其他股东等相关方的利益,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2)除上述情况外,发行人历史沿革中是否还存在未披露的含有对赌条款的相关增资及股权转让协议、目前存在的相关对赌协议的安排,并补充披露相关具体情况;(3)补充说明终止对赌条款的原因、范围及实际效果,请提供《投资协议》、补充协议及相关终止协议。请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就对相关赌协议是否对发行人的股权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发行人目前的股权结构是否稳定发表专项核查意见。

资管计划vs私募基金vs信托计划2017-03-09 神仙有财

(上)

第三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文件

工商企字[2003]第131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

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建立征信国家的基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交易安全,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提高执法效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

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由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和市场退出三方面的信用指标构成,同时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以外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指标作为参照。

(一)市场准入指标

该指标所反映的是在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过程中企业的信用状况,内容包括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情况,核心在于企业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提交的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合法、有效。

主要涉及以下指标:

1.名称;

2.投资人的身份;

3.股东会、董事会决议;

4.章程或合伙协议;

5.法定代表人(合伙事务执行人)、董事、监事、经理的身份证明、任职资格和任职文件;

6.出资情况及验资报告;

7.前置审批文件;

8.经营范围及经营方式;

9.住所使用证明;

10.经营期限;

11.变更登记情况;

12.分支机构情况;

13.企业分立、合并及减少注册资本时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

14.年检申报材料;

15.法定备案情况;

16.法定公告情况。

(二)经营行为指标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信用状况,内容包括年检、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举报、投诉,以及违反工商行政管理规定处罚情况,核心在于企业是否守法经营,在交易活动中是否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主要涉及以下指标:

1.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登记事项遵守情况;

2.对外投资情况;

3.合同签订和履约情况;

4.公平交易情况;

5.广告行为;

6.商标使用情况;

7.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

8.动产抵押情况;

9.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

10.其他经营行为。

(三)市场退出指标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在退出市场过程中的信用状况,内容包括注销登记和吊销营业执照情况,核心在于退出市场是否依法进行清算。主要涉及以下指标:

1.破产宣告、解散或吊销事由;

2.清算人;

3.清算公告情况;

4.清理债权债务情况;

5.清算报告。

(四)参照指标

该指标是除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以外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指标,在制定企业信用监

管等级标准和实施企业分类时作为参考。

主要涉及以下指标:

1.资产状况;

2.银行信用等级、金融债务情况;

3.行政许可和资质管理情况;

4.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检验情况;

5.财产担保情况;

6.有关行政处罚情况;

7.司法判决、股权冻结情况;

8.其他与信用相关的企业情况。

二、企业信用分类标准

企业信用标准包括道德和法律两个范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所设定的信用指标反映了企业遵守法律和法律行为规范的情况,标准应属于法律范畴。结合企业行为本身与信用关系的密切程度,依据企业信用指标所反映的信用状况,将企业信用标准分为守信标准、警示标准、失信标准和严重失信标准。

(一)守信标准

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信用原则,具有良好商业信用。具体认

定标准是:

1.具备法定条件;

2.投资人的出资已到位;

3.年检为A级(当年设立的企业不涉及);

4.除不可抗力、对方当事人违约以及依法变更、解除的合同外,合同履约率达100%;

5.一年内无任何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记录;

6.以下情况在认定时作为参考:

(1)资产状况良好;

(2)一年内在有关行政部门无行政处罚记录、司法机关无违法记录;

(3)获得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信用类荣誉称号;

(4)银行信用良好。

(二)警示标准

有一定的失信行为。具体认定标准是:

1.具备法定条件;

2.以非货币出资在企业设立后法定期限内尚未办理过户手续;

3.除不可抗力、对方当事人违约以及依法变更、解除的合同外,合同履约率虽未达100%,但无合同欺诈行为;

4.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给予警告和3万元以下(含3万元)罚款记录;

5.以下情况在认定时作为参考:

(1)经营上出现较大亏损;

(2)在有关部门有降低资质等级记录;

(3)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被司法机关冻结且尚未解除;

(4)银行信用等级较低。

(三)失信标准

有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具体认定标准是:

1.具备法定条件;

2.年检为B级;

3.利用合同进行欺诈;

4.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给予3万元以上罚款或责令停业整顿记录;

5.以下情况在认定时作为参考:

(1)已出现严重资不抵债;

(2)在有关部门有3万元以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或有违反专项规定被有关部门吊销相关行政许可、取消资质但不构成吊销营业执照处罚记录;

(3)法定代表人有因违法经营被追究刑事责任记录;

(4)有严重骗贷行为记录。

(四)严重失信标准

有严重违法行为,被责令关闭或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三、企业分类管理的措施

分类管理是以企业登记和各类监管信息为基础,根据企业信用标准将企业相应地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别,即A、B、C、D四级。A级为守信企业,用绿牌表示;B级为警示企业,用蓝牌表示;C级为失信企业,用黄牌表示;D级为严重失信企业,用黑牌表示。这种分类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工作职能出发,就企业信用行为本身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期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是工商行政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信用分类标准认真做好企业信用的分类监管工作,不搞评比,不搞评估,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切实防止利用企业信用分类管理谋取不正当利益。

实施分类管理是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环节,关键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一)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机制。对A级企业要重点予以扶持,并享受以下待遇:

1.符合年检免审条件的,随到随检;

2.除专项检查和举报外免于日常检查;

3.在服务方面可以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利;

4.公开良好信用记录。

(二)建立企业信用预警机制。对B级企业实行警示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予以提示,并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1.采取案后回查;

2.办理登记和年检时进行重点审查;

3.公开违法记录。

(三)建立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对C级企业要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并采取以下强制性监管措施:

1.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并采取案后回查;

2.办理登记时进行重点审查;

3.年检时列为B级,并依法进行限制;

4.加强日常检查,不受一年一次检查规定的限制,随时检查;

5.公开违法记录。

(四)建立企业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对D级企业,属于责令关闭的,要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属于吊销营业执照的,要发布吊销公告,并实施以下措施加强后延监管工作:

1.采取案后回查,重点检查其是否已停止经营活动并进行清算。回查中发现未停止经营活动的,要予以取缔,未进行清算的,要注明未经清算和负有清算责任的投资人,待清算完结后,再消除未经清算的提示;

2.对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要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对其投资的相关企业,要责令限期办理变更登记,以此督促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进行清算,否则对分支机构和相关企业要依法予以查处;

3.对吊销营业执照负有清算义务的投资人在未履行清算义务的情况下,可限制其对外投资;

4.对被吊销营业执照负有个人责任的法定代表人,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进行限制的原法定代表人或有关人员依法进行限制;

5.公开违法记录并选择典型予以公示。

四、实行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制度

企业信用记录,既是建立“经济户口”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信用信息收集的过程,是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企业信用信息主要包括登记信息、各类监管信息,以及与信用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一方面,要抓好自身业务中生成的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工商行政管理各职能机构以及派出机构要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谁登记,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的原则,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企业的各种信用信息。另一方面,要重视整合相关部门产生的企业信用信息。加强与税务、银行、海关、质检、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换,及时采集有关部门对企业实施许可证和资质管理的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以及与信用有关的其他信息,进一步充实企业信用信息。

五、实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

(一)公开企业身份记录

企业登记事项是企业最基本的信息,属于社会公共信息,是了解企业信用的原始数据,要依法予以公告或提供社会查询服务。

(二)公开违法行为记录

对涉及企业信用的重大信息要进行披露,对所有行政处罚要按照结果公开的原则,作为企业信用信息予以记录并可提供社会查询;对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要依法发布吊销公告。

(三)公示典型违法企业

对违法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并将该企业予以公示。

六、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简称“金信工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落实。搞好企业信用监管,必须切实加强基础性建设,重点是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信息网络建设,为实施有效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遵循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要切实加强信息机构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金信工程”的顺利实施。要按照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和实施分类管理的要求,统一指标体系,统一技术标准,抓紧开发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监管软件,软件开发既要立足现实需要,又要着眼将来,有前瞻性。要在开发统一软件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信用监管平台,通过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为有效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整体优势,建立上下联动、密切配合、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打下良好基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梯度推进。大中城市等发达地区要在2004年底实现联网,较发达地区要在2005年底实现联网,2007年底要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全国联网。

此外,承担地方政府交办的区域性企业信用管理建设任务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实现与“金信工程”的对接,并为此不断积累经验。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切实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着力制度创新,推进职能整合,实现全程监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监管机制,使企业准入“优生”、存续“优育”、退出“善终”,为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二○○三年十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市政府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人员实行一次性奖励的补充意见

市政府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人员

实行一次性奖励的补充意见

锡政发〔2009〕150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的实施意见》,2008 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人员实行一次性奖励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08〕196号),明确对199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本市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证》)退休的企业人员(以下简称持证退休人员)实行一次性奖励。经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就2008年1月1日以后企业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工作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奖励对象

一次性奖励对象为2008年1月1日以后,在本市按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且未享受加发 5%养老金待遇的持证退休人员。

符合以上奖励条件、已死亡的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金,予以补发,由其配偶或子女等法定继承人领取。

二、奖励标准

一次性奖励的标准为每人3600元。

三、资金来源

按照《省政府关于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6〕4号)精神,2008年1月1日后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资金应由企业支付。企业支付的一次性奖励金允许税前列支,并参照独生子女补贴免征有关税收。

(一)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金由退休时所在企业支付。

(二)兼并、转让、改制企业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金由兼并、转让、改制后的企业支付。

(三)文件出台前已破产企业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金由所在地(按税收级次)财政解决。今后依法实施破产的企业中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金,在破产清算经费中列支,由法院在其破产清算经费中直接扣除,上交同级财政。

(四)其他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金,由户籍所在地财政解决。

四、确认及发放程序

(一)本人申请

在企业退休的独生子女父母持本人《身份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独生子女证》)、《职工退休养老证》和子女《身份证》在本人办理退休手续时向企业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文件出台前已破产企业持证退休人员和其他持证退休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独生子女证》)、《职工退休养老证》和子女《身份证》向破产企业所在地或 1 户籍所在地镇(街道)计生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已死亡的持证退休人员由配偶或子女凭有效证明及相关材料代为申请。

(二)资格确认

1.企业负责审核本单位申请人员资格。其他持证退休人员资格由镇(街道)的计生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审核。

2.经审核的名单在申请人所在企业或镇(街道)张榜公示5天,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3.经公示无异议的,企业将发放名单于次年 1 月底前报所在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备案。其他拟享受一次性奖励金人员由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于次年 1 月底前报市(县)、区一次性奖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

(三)奖励金发放

一次性奖励金在持证退休人员退休时,由其所在的企业按规定一次性直接发放给本人。其他持证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奖励金,由市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发放。具体由市人口计生部门建立市级奖励金专户,财政承担的奖励金于奖励对象退休次年3月底前由市财政统一划转奖励金专户。奖励金于奖励对象退休次年的6月底前发放到位,通过养老金发放账户代为发放或由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发放。

对不按规定支付奖励金的企业,由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汇集名单提交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委托国税部门代为征收,国税部门于下一3月底前将征收到的奖励金划转奖励金专户,由市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发放。

五、组织管理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持证退休人员一次性奖励工作。

(二)积极宣传,明确责任 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发放一次性奖励金工作的政策宣传,使广大职工充分了解发放一次性奖励的具体政策以及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应该享受的待遇,引导职工向企业维权;使企业明确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增强企业落实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三)强化监督,实施到位 市国资委、监察局、审计局、劳动保障局、总工会、妇联等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督促企业按规定支付一次性奖励金;对不执行市政府文件规定支付和上缴一次性奖励金的企业,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督促企业履行职责和义务,依法维护 实行计划生育公民的合法权益。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行为,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六、附则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省政府如有相关政策出台,按省有关文件执行。

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财政部关于印发《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财建[2004]75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调整粮食风险基金

使用范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财建[2004]75号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通过流通环节的粮食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就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

(一)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即:按计税面积补贴,按计税常产补贴,按粮食种植面积补贴。

(二)按计税面积补贴,就是以农村税费改革核定的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为依据,确定每个农户享受的补贴额。具体操作办法:

1、以县(市)为单位,按该县(市)前三至五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农民余粮的平均数,确定各县(市)享受补贴的商品粮数量,如果补贴数量低于前三年平均粮食商品量的70%,应按不低于前三年平均粮食商品量的70%确定应享受补贴的粮食数量;

2、以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为基础,确定每个农户享受补贴的商品粮量,把全县(市)享受补贴的商品粮数量分解到一家一户;

3、每斤商品粮的补贴标准按市场价低于保护的目标价格的差价核定,全省统一;

4、每个农户得到补贴额为核定的商品粮量乘以补贴标准。

(三)按计税常产补贴,就是以农村税费改革核定的农业税计税常产为依据,确定每个农户享受的补贴额。具体操作办法:

1、以县(市)为单位,按该县(市)前三至五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农民余粮的平均数,确定各县(市)享受补贴的商品粮数量,如果补贴数量低于前三年平均粮食商品量的70%,应按不低于前三年平均粮食商品量的70%确定应享受补贴的粮食数量;

2、以农业税计税常产为基础,确定每个农户享受补贴的商品粮量,把全县(市)享受补贴的商品粮数量分解到一家一户;

3、每斤商品粮的补贴标准按市场价低于保护的目标价格的差价核定,全省统一;

4、每个农户得到补贴额为核定的商品粮量乘以补贴标准。

(四)按粮食种植面积补贴,就是以农户实际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为依据,确定每个农户享受的补贴额。具体操作办法:

1、以县(市)为单位,按该县(市)前三至五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

保护价收购的农民余粮的平均数,确定各县(市)享受补贴的商品粮数量,如果.补贴数量低于前三年平均粮食商品量的70%,应按不低于前三年平均粮食商品量的70%确定应享受补贴的粮食数量;

2、以粮食种植面积为基础,确定每个农户享受补贴的商品粮量,把全县(市)享受补贴的商品粮数量分解到一家一户;

3、每斤商品粮的补贴标准按市场价低于保护的目标价格的差价核定,全省统一;

4、每个农户得到补贴额为核定的商品粮量乘以补贴标准。粮食种植面积的核定有两种方法。方法一:为了减轻核实实际种粮面积的工作量和难度,可以采取在计税面积基础上,剔除半年内不能恢复粮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养殖面积(如桑、茶、果树、鱼塘等)的方法。方法--:为了减少因粮食复种带来的核实面积的工作量和难度,可采取只核查现在实行保护价保护的粮食品种的种植面积。现行国务院文件规定的保护价保护的品种和范围为:长江中游地区的中、晚稻谷,东北地区的优等稻谷,黄淮海地区的小麦,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玉米。按此核定农民享受补贴的种粮面积,只对受保护价保护的品种进行补贴。

(五)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具体方式,由各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每斤商品粮量的补贴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省的市场粮价及对种粮农民保护的目标价格确定并提前公布。保护的目标价格,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能够补偿粮食生产成本并使种粮农民获得适当收益,有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原则确定。

粮食主产省、自治区必须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包括国有农场);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比照粮食主产省、自治区的做法,对粮食主产县(市)的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具体实施范围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安排、筹措与拨付

(六)粮食主产省、自治区(指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2004年从风险基金中安排100亿元用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每省、自治区用于直接补贴的资金,应为本省、自治区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40%,以后逐年增加,经过三年时间,达到现有粮食风险基金规模一半的水平。

(七)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从现行包干的粮食风险基金中优先安排。在改革初期,十三个主产省、自治区粮食风险基金由于占用在“老库存粮食”费用利息补贴等方面,暂时腾不出来,经省级人民政府申请,由中央财政根据其粮食风险基金缺口情况给予借款支持,所借资金在三年后逐步归还。借款的条件:一是放开收购市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二是制定有效措施把中央确定的直补金额,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农民手上;三是国有粮食企业实行减员分流、转换机制改革,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自负盈亏。借款后粮食风险基金仍有

缺口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借款,以确保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的落实。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后,粮食风险基金不足的,由省级人民政府自筹资金解决。

(八)需中央财政借款支持的粮食主产省、自治区,必须在每年的二月之前提出申请,中央财政在审核后,在三月底之前将借款资金拨付到省财政专户。

(九)省级财政部门要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与粮食风险基金的其他开支分开,单独测算需求,单独拨付资金。

三、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的兑付与监管

(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的兑现方式,可以与农民缴纳农业税同步进行,分开操作,缴归缴补归补;也可采取直接抵扣应缴农业税的办法;农业税全免的省,可以单独直接对农民补贴。具体兑现方式,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省实际,结合农民意愿自行确定。

(十一)粮食直接补贴资金兑付工作由乡镇财政所承担,年初向农民发放《粮食补贴通知书》,农民凭通知书到乡镇财政所领取补贴或抵扣农业税,不允许集体代领。

(十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的兑付,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享受补贴的粮食数量、补贴标准、补贴金额都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十三)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监管,当年直补资金尽可能在春播之前兑付一部分,全部补贴资金要在上半年基本兑现到农户,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现象的发生。

(十四)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要负责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组织专门人员,不定期地对粮食直补资金的兑付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四、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

(十五)实行对农民直接补贴及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后,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范围调整为

1、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

2、省级储备粮油的利息费用补贴。

3、对政策性挂账的利息补贴。包括陈化粮挂账利息开支;改革前按保护价购进的库存粮食销售发生的价差亏损,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后,允许挂账,挂账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1998年6月以后,新发生的亏损挂账,经省级人民政府认定为政策性挂账的,挂账利息从风险基金中列支。

4、按保护价收购的老库存粮食在未销售之前,补贴的利息费用仍从风险基金中列支,费用补贴标准要适当降低,具体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省情况自行确定。

5、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人员给予的适当补助,具体补助金额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粮食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提出申请,财政部会同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风险基金收支情况审定。超过审批额度的补助,不允许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由地方自筹资金解决。

6、为做好对农民直补工作,与直补相关的工作经费,如宣传费、资料费、纸张印刷费、核实种粮面积所需的必不可少的经费,原则上由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中央财政适当补助。地方财政安排有困难的,在从紧控制的前提下,允许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具体列支金额由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报财政部核定。

(十六)粮食风险基金要按国家规定的用途统筹使用,节余的粮食风险基金,要用于陈化粮差价亏损补贴、消化粮食财务挂账等粮食方面的开支,不准挪作他用。财政部将根据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变动情况,重新制定下发粮食风险基金月报表,具体格式随后下发。

五、坚持粮食省长负责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对种粮农民直补工作

(十七)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粮食补贴方式改革全面负责,实行严格的粮食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省级人民政府要责成省级财政部门牵头,由财政、发改委(计委)、农业、物价、粮食、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组成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小组,分工协作,共同落实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十八)粮食主产省(区)的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认真细致地制定改革方案,保证2004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全面推开。

(十九)省级人民政府要负责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所需资金及时筹措到位。粮食风险基金中的地方配套资金应根据直补需要提前到位。

(二十)需要中央借款支持的十三个粮食主产省、自治区,省级人民政府要实事求是地对直接补贴资金缺口进行测算,制定明确的还款计划,并承诺按时将借款归还中央财政。

(二十一)省级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地兑现到农民手中

编辑:谷涛

下载对企业部份股东所持股权实行内部调整的意见(草案)(大会讨论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企业部份股东所持股权实行内部调整的意见(草案)(大会讨论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