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女王伊莉莎白极其罕见的私人生活照
英女王伊莉莎白極其罕見的私人生活照
伊莉莎白二世,一位和藹的女王
這組照片是一些此前不為人知的女王的私人生活照,絕對罕見,極其珍貴,向人們揭示了過去八十年裏,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生活中一個個真實而精彩的小片段。
1933年5月16日,伊莉莎白二世的母親向她介紹因戰爭致殘的士兵
1935年5月6日,伊莉莎白二世隨祖父母在白金漢宮的陽臺上與公眾見面
1938年6月,伊莉莎白二世與同伴Shaun Plunket在倫敦動物園玩企鵝
1943年8月,伊莉莎白二世(右)展示綁繃帶的技術
1945年5月8日,伊莉莎白二世攜皇室成員和英國首相邱吉爾慶祝歐洲勝利日
1946年4月21日,伊莉莎白二世與父親聊天
1947年4月21日,伊莉莎白二世在非洲南部的Natal國家公園度過21歲生日
1947年11月20日,伊莉莎白二世與菲力浦王子結婚,接受公眾祝福
1949年8月30日,伊莉莎白二世的一張留影
1951年8月,伊莉莎白二世(左)扶女兒安妮公主學走路
1951年8月,伊莉莎白二世與丈夫手抱查理斯王子與安妮公主
1952年2月11日,伊莉莎白二世與祖母和母親在一起
1953年4月23日,伊莉莎白二世(中)與同夥看賽馬
1953年6月2日,伊莉莎白二世接受加冕
1953年6月2日,愛丁堡公爵向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宣誓
1966年4月,伊莉莎白二世
1982年6月8日,伊莉莎白二世與美國前總統雷根在溫莎城堡騎馬
1984年6月10日,伊莉莎白二世、首相柴契爾夫人與美國前總統雷根會面
1986年10月16日,伊莉莎白二世參觀西安兵馬俑
1986年6月,伊莉莎白二世騎馬閱兵
1987年8月4日,伊莉莎白二世與戴安娜王妃
1993年8月,伊莉莎白二世(右)與姐姐Margaret公主慶祝母皇伊莉莎白93歲生日
1997年5月,民眾將悼念戴安娜的物品堆放在白金漢宮門外
1997年11月20日,英國皇室慶祝伊莉莎白二世夫婦結婚五十周年
2000年10月7日,伊莉莎白二世與教宗保羅二世在梵蒂岡會面
2002年6月4日,伊莉莎白二世與丈夫乘坐金馬車到聖保羅大教堂
2003年1月14日,伊莉莎白二世走出愛德華七世醫院,她在那裏做了膝蓋軟骨手術
2005年4月9日,伊莉莎白二世表情複雜地望著查理斯王子和卡蜜拉
2005年5月17日,伊莉莎白二世
2006年乘馬車出遊
2006年3月13日,伊莉莎白二世
2006年4月21日,慶祝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八十大壽的系列活動
子孫滿堂,伊莉莎白二世心情不錯
2006年,神采奕奕
2006年,與孩子民在一起
2006年,收到毛絨玩具禮物,英國女王顯得非常開心
2006年女王與丈夫菲利浦親王在一起
第二篇: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入轨极其精准 分析称国际罕见
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入轨极其精准 分析称国际罕见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明丽的烈焰划破夜的寂静,巨大的轰鸣声直撞心底。长征三号乙遥23运载火箭在华夏儿女炽热的目光中,成功托举“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极为精准得到达地月转移轨道。这一刻,中国火箭的金色神奇再次通贯寰宇。
自2004年国家实施月球探测工程以来,九年间,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兄弟轮番上阵,托举嫦娥三姐妹奔赴“广寒”宫。他们不负众望,一次比一次飞得稳健,一次比一次飞得完美。而在这些辉煌成绩身后的,正是有这样一支敢于创新、善于攻坚克难的金牌战队——“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他们平均年龄不足40岁,是以博士领衔、硕士为主的年轻队伍;他们沉稳踏实,敢想善拼,以激情与智慧攻克了包括多窗口发射技术和复合制导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难题,用不懈努力和默默付出,谱写了一支支 “以金牌铸就辉煌”的成功凯歌,让五星红旗稳稳矗立在了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高度。
求真务实的金牌文化
“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秉承了以龙乐豪、贺祖明为代表的老一辈“长三甲”人求真务实的文化传统,沿着指挥系统与设计系统双线
并行的发展道路,在现任总指挥岑拯和总设计师姜杰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更高更严的要求控技术,以更实更稳的态度做工作。人们经常能在设计、生产的第一线看见岑拯与姜杰的身影。在北京:他们与研制队伍人员一起,群策群力,对疑难问题提想法、出思路;亲力亲为,为重要事项写报告、改方案,严格把控关键环节。在西昌:他们与发射队员在一起,赴厂房、爬塔架、进大厅,实时了解装配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解决突发问题;每一次发射,他们都是最后两位离开岗位返回宿舍的人员。
“嫦娥三号”任务的研制人员成千上万,个个都思想过硬、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为确保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特别从中选拔出了178名工作者组成发射队,他们参加过多次 “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射任务。发射队首创提出了“严格按照流程、精心操作”等“六大原则”,“三不带”(不带问题转场,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和“十二防”(产品“防雷、防雨、防水、防潮、防静电、防多余物、防损伤、防病毒”和人员“防麻痹、防差错、防粗糙、防漂浮”)等工作要求,以“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圆满成功”和“发射场零故障”、“飞行零故障”为目标,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如,在出厂测试方面做得更加充分,从以往的一轮至两轮测试共计10到15次总检查,增加为两轮测试共计35次总检查,更好地考核了所有单机的状态和质量,以金牌队伍的“严、慎、细、实”保证金牌火箭的高精品质。
精益求精的创新理念
此次“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入轨精度极其精准,从西昌瞄准、发射,正中万里之外的“针眼”靶心,可谓是十环中的十环。如此高的入轨精度在国际航天界也罕为少见,如此优异的打靶成绩正是源于“长三甲”研制团队多年来,不断挑战自我、精益求精的创新理念。
质量管理创新。面对型号任务变化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多型号研制并重、研制和生产并举、生产和发射并进的形势挑战,“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创新运载型号的科研生产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模式,形成了包括批生产技术状态控制、通用化设计、组批生产、组批验收、增加通电老炼考核时间、出厂流程和发射场测试发射流程优化、发射场岗位动态管理、质量问题快速归零和举一反
三、共性问题治理和可靠性增长、单点故障模式及关键特性识别分析与控制、测试覆盖性分析改进等适应高密度发射组织管理方式的系列方法,通过科学管理和依托先进技术的高效运作赢得了时间、资源和效益,引领火箭技术管理的发展。
技术创新突破。为满足发射“嫦娥三号”的要求,研制团队对长三乙改进型火箭完成了6大技术改进,创新实现了发射窗口由少变多,从嫦娥二号的零窗口发射,增加至每个发射月有连续3~4天具备发射
条件,每天有2个发射窗口;采用双激光惯组加卫星导航修正的复合制导技术,提高入轨精度;设计有效载荷支架,以及星箭接口锁紧装置,增强嫦娥三号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可靠性从0.938提升至0.943;运载能力增加30公斤;采用遥测图像实时传输技术,使火箭飞行过程实现“现场直播”;此外还开展了地面设备冗余改进等大量的技术改进工作。这些技术突破确保了此次发射任务的出色完成,让我们的金牌火箭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勤恳善战的组织信仰
本次“嫦娥三号”发射任务是长征三号乙火箭的第25次发射,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第58次发射,也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86次发射。“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作为我国发射数量最多、密度最大金牌火箭缔造者,享有着诸多荣誉和赞颂的同时,更是承担着高强的工作压力与繁多的工作量。
每一次火箭发射都要在基地工作1个月以上的时间。从2007年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嫦娥一号”成功,到2010年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射“嫦娥二号”成功,再到2013年长征三号乙改进型火箭发射“嫦娥三号”成功。三年磨一剑,他们整整坚持了九年。同时,除了嫦娥任
务外,“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在这些年里,还完成了北斗导航系统卫星发射等30多次发射任务。负责轨道设计的周天帅,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持续工作,出色完成了六条轨道的庞大计算与设计量,本人也因操劳过度而住院,为本次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嫦娥三号”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负责发射队后勤保障工作的食堂管理员孙文涛在执行任务期间,父亲遭遇车祸而住院,他仍以大局为重、坚守岗位,保证了发射队员的正常伙食,确保了任务的顺利实施。在“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中,像周天帅、孙文涛这样的工作者还有很多很多。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多少次忘记了周末、节日、纪念日;多少次放下了爱人、亲人和朋友,始终都将工作放在第一位。正是他们无畏名利、无畏风险的高尚情怀与勇于拼搏、勤恳善战的工作奉献,成就了“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为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为实现富国强军的航天梦、中国梦铸就了新的辉煌!(岳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