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大法官的宪法思想及其评说

时间:2019-05-15 05:1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歇尔大法官的宪法思想及其评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歇尔大法官的宪法思想及其评说》。

第一篇:马歇尔大法官的宪法思想及其评说

马歇尔于1795年9月24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边远地区,其父亲曾是华盛顿的同事和好友,经常参与有关美国宪政问题的讨论。年轻时代的马歇尔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多年以后,马歇尔曾自豪地回忆说:我年轻时所获得的有益的东西都归于父亲的细心的照顾。他是我思想上唯一的伙伴,同时又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和一位真诚的挚友。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马歇尔与其父亲一起参加了大陆军,其军旅生活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发现地区的偏见和补给的匮乏常常困扰大陆军的时候。在独立战争中,乔治?华盛顿作为军队总司令常常因军事补给的匮乏而求助于大陆会议,这一事实没有逃脱马歇尔的注意。后代许多历史传记学者都证明是这场战争造就了马歇尔对美国的看法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信念。同时,在战争中与汉密尔顿和其他一些州革命领导人的交往以及和来自各殖民地士兵的接触,也大大开阔了马歇尔的视野,坚定了其爱国热情。战争使马歇尔成长为一位实用主义的理想者,他坚信美国将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他也清醒地意识到了毫无限制的州的权力所导致的危险。正如后来他在自述中所说到的:“联合则存,分离则亡,成为每个美国人铭言之时,我亦深受其熏陶,久之成为我身心的一部分,在军营中,我坚信美洲是我的国家,国会是我的政府。”[1]

1870年,马歇尔开始在威廉?玛丽学院跟随乔治?威思学习法律,然后学习各州的思想史和政治史。威思指导马歇尔学习普通法基本原理和先例推理的基本观点,更为重要的是,威思还把马歇尔引入政治哲学中,并指出政治哲学在法律辩论中的地位。18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中,马歇尔成为弗吉尼亚律师界一位著名的律师。1787年马歇尔被选为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他积极支持采用所制定的宪法,并对所提交宪法的第三条关于建立联邦司法系统的优点作了详细的说明。为了平息州权主张者们关于联邦司法系统侵占州司法权的担忧,马歇尔充分阐述了他的想法。他认为一个联邦司法系统,包括一个规定了初始管辖权和上诉管辖权的全国最高法院,将会最有成效地保护美利坚合众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和联邦权利。针对反动派惯用的观点:“若采用联邦宪法,权力必被滥用”,马歇尔进行了有力地反驳。他说:“我们受压迫时,正应设法控制政府。现在在美国,并无个人特殊利益可言,社会利益已与个人利益融合不分,我个人在寻求共同利益时,亦同时在寻求个人利益。”[2]

1797年马歇尔和雷吉?格里以及平克尼一起三人前往法国,进行外交谈判,维护美国在英法冲突中的中立地位,结果表现卓越,不辱使命,深受国内的赞许。1798年马歇尔当选为联邦众议院众议员。1799年,马歇尔又被任命为亚当斯总统的国务卿。1801年亚当斯竞选总统失败,为了保持联邦主义政治思想的影响力,他在卸任前任命马歇尔为联邦首席大法官。

马歇尔在美国最高法院任职长达35年之久。在他主持下,最高法院审判了许多留传后世的案子,写下了许多著名的案例。这些案例既集中体现了马歇尔的宪法思想,又对美国宪法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下我们将结合有关具体案例来阐述马歇尔的宪法思想。

一、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在马歇尔担任联邦大法官期间,最高法院面临着持续不断的政治压力。这里面既有联邦党人与共和党人的激烈党争,也有谢斯起义这个重大政治事件的冲击,还有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和佐治亚州之间关于印地安事务的无休止的争吵。在这一系列冲突中,马歇尔努力寻求最高法院与党派政治的外部压力相分离。马歇尔认为在法律与政治之间,法院应将裁判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之上,最高法院应确立其作为宪法性争议的裁判者的地位,而不得干预其他部门所做出的政治性行为。在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马歇尔敏锐地洞察了那些激进的联邦党人欲借该案打击以总统为代表的共和党人的意图,鲜明地指出:“根据合众国宪法,总统被授予某些重要的政治权力,在执行的过程中运用他的自由裁量权,并以其政治身份,仅向他的国家和他自己的良心负责„„如果部门领导是执法机构的政治或秘密代理,且只执行总统的意志,或仅在执法机构具备宪法或法律自由裁量权的情形下行动,那么再清楚不过,他们的行为只能在政治上得到审查。”[3]

马歇尔关于政治和法律观点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在他对法治的信念即对宪法的看法上。他认为宪法至上。宪法的至上性来源于美国人民,美国人民是政治和政府权威的最终来源。他怀疑纯粹的民主制和普选制,坚信建立一个平衡的宪政体系对当时的美国是最急需的。在这个体系中,国家一级的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各在其明示和暗示或临时性的权力中保持持续的运作,切实适当地实现既定的宪政目标。他认为宪法性的限制终于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一个联邦政府部门造成独裁,以至损害国家和人民。同时,他认识到宪法对州的权力限制在于保护联邦政府权力免于受到地方权力的干扰,不至于使州权与联邦权力相冲突或是州权干涉了诸如州际贸易之类的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4]

二、司法审查制度和联邦法院的宪法解释权

司法审查权在美国联邦宪法中找不到任何规定-或者找不到明文规定。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明确呼吁联邦法院应该拥有此项权力并主张“违宪的任何立法不得生效。”[5]十五年后,在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马歇尔运用了与汉密尔顿同样的推理方法,并且得出了与汉密尔顿一致的关于联邦法官的司法审查权这一问题的结论,从而最终确立了司法审查权作为一项宪法原则的地位。马歇尔推论说:“限制权力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这些限制随时可由行使这些权力的人加以自我限制,那么为何还要将这些限制明文规定?”[6]马歇尔回答了他的自我设问:“宪法是至上与首要的法律,不可被通常的手段所改变。”“无疑,所有那些设计成文宪法的人们将它设想为形成民族的基本与首要之法律,因而所有这些政府的理论一定是一项和宪法抵触的立法是无效的。”[7]由于“阐明何为法律是司法部门的职权和责任。那些把规则应用到特殊案件中去的人,必然要阐述与解释那项规则。”同时由于“合众国的司法权力扩展到起因于宪法的所有争议。”[8]因此法院有权解释和运用宪法,应当由联邦法院来裁判联邦法律与美国宪法之间的冲突,并且宣告与宪法相冲突的法律因违宪而无效。联邦法院对宪法的解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尽管国会、总统或其他政府机构也可以解释宪法,并按照它们对宪法的解释行使职权,但法院的解释必须得到政府所有分支机构的遵守。马歇尔认为联邦法官值得信任的原因在于:法官的终身任职和宣誓效忠宪法将会使他们远离政治诱惑,同时也授给他们公正裁决的职责。

马歇尔认为联邦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在于保证联邦司法权的统一,在于避免州权力与联邦的权力发生冲突。在马丁诉亨特一案中,针对弗吉尼亚州最高法院拒绝遵守联邦最高法院关于联邦条约的解释,马歇尔对宪法第三条“起因于”这一需求作了广义的解释,同意联邦法院可以听取一些州的案例。他认为宪法授予了最高法院对于起因于宪法、联邦法律和条约的争议具有至高无上的司法权。[9]他进一步论证说:合众国是一个单一的国家,各州仅是其组成部分,它们在若干目标下是主权者,在其他目标下,却是从属者,一州的宪法和法律,凡与合众国宪法和法律抵触者,皆绝对无效。[10]

三、联邦国家主义思想

马歇尔利用宪法解释大大丰富了美国宪法的商业条款含义,并对培育美国联邦系统内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关系的现代理念发挥了重大影响。

马歇尔深刻认识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他拒绝在缺乏明确的宪法性条文时,将《权利法案》适用于各州。他认为有益的联邦主义价值观应包括合法、效率和州政府处理内部事务的自治等。出于同样原因,马歇尔不愿听取公民直接提出的对州的诉讼。这一思想后来直接体现为宪法第十一条修正案对于诉州和诉州官员的差异性规定,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联邦体系内的平衡。

马歇尔认为制宪者在设计联邦宪法时,目的是经历未来的年代并且能经受各种人类事务危机的冲击。因此,某些时候最高法院在解释宪法时可以灵活运用宪法的条款而不背离宪法的基本意图。在马歇尔看来,宪法把政府的权力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作了分配。联邦权力或国家权力作为一种至上性的权力来自于全国人民的一系列明确授权。但那些没有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应该归属于各州或人民自己。

马歇尔认为建立一个国家统一的经济市场,保护州际贸易的顺利交易,对于维护联邦的生命力至为重要,因此在吉本森诉奥格登(Gibbonv.ogden)案中,马歇尔依据自己的宪法解释观对“州际贸易”这一宪法术语作了扩大解释。他说:“制定我们宪法的开明志士以及采纳它的人民,必须以文字的自然含义来表达他们的设想„„所有美国人一致理解,贸易一词包括航运。对贸易-包括航运—的权力,是美国人民采纳其政府的主要目标。”州际之间的贸易扩展到“和国际、州际以及印第安部落”的贸易。同时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国会调控贸易的权力属于一种制定规则的权力,它作为一种宪法性权力,和授予国会的其他权力一样,这项权力可行使到最大限度,且除了宪法规定之外,它不承认其他任何限制。[11]基于上述理由马歇尔代表最高法院判决:纽约州无权以州法律禁止那些具有联邦执照的汽船在其州内水道上行使。这些法案因违反联邦宪法而无效。本判决的意义不仅在于打破了纽约州对航运的垄断,更在于开启了运用商业条款,维护联邦权力,适应国内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变化,从而打破地方主义对商业流通的阻碍的新模式。另一方面,马歇尔和其他法官也认识到了各州对于联邦存在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本案中除了对国会调控州际贸易的权力确立了一个参照标准外,马歇尔也承认了州政府可以通过检疫法律、检验需求和其他措施来增进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并允许各州通过警察权力条例对商业产生附带影响。这样,马歇尔又明智地维护了各州的宪法独立地位。

此外,马歇尔还系统地提出了联邦权力在处理涉及州际贸易事务时应受到的限制这些限制除了宪法中的州际贸易条款和宪法第十条修正案之外,还应包括在民主程序下对国会的间断性政治监督。他在麦克洛克诉马里兰(McCullochv.stateofMaryland)案中说道:尽管联邦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但在其行动范围之内,它却是至高无上的。这似乎是其性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联邦在是所有人的政府;它的权力受到所有人的委代;它代表所有人,并为所有人而行动。[12]因此所有人有权通过控制措施保证其不被滥用。

在麦克洛克案中马歇尔对宪法中的“必要和适当的条款”再次进行了扩大解释。他说,必要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物质需要,也不意味着事物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它至多表明“一件事情对另一件事情是方便、有用或基本的”。[13]依据这样一种理论解释,马歇尔推导出后来学者所指称的联邦默示权力。他说:“我们承认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并且这些限制不能被超越。但我们认为宪法的完好解释应该允许国家立法机构具有选择手段的裁量权,使授予的权力得到实施,从而使立法机构能以最有利于人民的方式,履行分派给它的最高职责。假定目的是合法的,假定它在宪法的范围以内,那么一切手段只要是恰当的,只要是显然合于该目的,只要不受禁止,就都是合宪的。”[14]这一判例扩展联邦国会的权力,给予了联邦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广泛的空间和处理国内事务的必需的自由裁量权。增加了美国宪法对未来的适应性。

四、保护私权限制公权

马歇尔认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既是联邦政府的目的所在,也是限制政府权力滥用的必然要求,因此马歇尔积极主张通过司法审查,把宪法方面的限制置于政府的权力之上,以此来保护私人财产权和契约权免受一时的多数民主骚动之影响。他通过对契约条款的广义解释,把契约义务的主要内容扩及到土地特许、公司特许状和地方免税的许诺等方面。他反对法律溯及既往,认为这样会损害当事人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所确立的契约义务。马歇尔的上述观念反映了法官扪对保护财产权和契约神圣的全面关注。

在弗莱彻诉佩克一案中,马歇尔的上述思想得到了全面体现。本案又称亚祖河土地舞弊案。其中原告弗莱彻是一名不知情的第三者,他因购买一块涉嫌不正当交易的土地,而被佐治亚州议会以法案的形式废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好起诉土地出售者佩克。最后马歇尔代表最高法院宣布佐治亚州的法案违反联邦宪法的“契约条款”。马歇尔的判决理由是:每一土地令状一经核准,其契约关系便已成立,如果契约无相反约定,双方应该坚决信守。本案属于公共契约,佐治亚州应严格履行契约义务。这是因为联邦宪法已明确规定,无论何州都不得通过损害契约义务的法律。既然联邦宪法是最高性法律,而佐治亚州又是联邦的一部分,所以它当然就有履行契约的义务。马歇尔在最后判决中指出:本院一致意见,认为本案中的产业,在适当的报酬和并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已经转移到购买者手中,佐治亚州不管是依靠我们各种自由制度所共有的一般原则,或者是依照美国宪法的特有规定,不得再通过一项法律,使购买者所购置的土地产权,在宪法和法律上受到侵害,而变成完全无效。

五、简评

马歇尔是一名伟大的法官和政治家,而且是一名令人信服和敬佩的人物。他对美利坚合众共和国的忠诚和对宪法的卓越理解与创造性的运用,既奠定了他在美国宪政史上的不朽地位,也培育了美国宪法能够作为“活的宪法”的良好基因。马歇尔复杂而丰富的人生经历,专门的职业法学学习生涯,是他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或许也应成为后世职业法学阶层效法的楷模。尽管马歇尔确立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理由在逻辑上不完全令人信服,他制作的许多判例给后世留下了无穷无尽的争论;尽管他对奴隶制和印地安人权利保护问题的忽视,构成他法官生涯的败笔,但这种缺憾也许就是个人不能超越历史和阶级局限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爱德华·S·科温:《马歇尔和美国宪法》,台湾世界书店1960年版,第27页。转引自:李昌道《美国宪法史稿》,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54页。

[2]转引自:李昌道,《美国宪法史稿》,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55页。

[3]Marburyv.Madsion,u.s.137—180.参见:张千帆著,《西方宪政体系》(上),中国政法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4]马歇尔关于法律与政治关系的看法,对后来美国法院的宪法案件审判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至于到了今天,美国联邦法院已把受理案件“不涉及政治性问题”作为确定其管辖权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所谓“不涉及政治性”,联邦法院已发展了一整套判断性标准,它们通常是:宪法文本是否明确了美国政府其他两部门是此类纠纷的最终裁决者;解决纠纷的依据是否无法由法院决定;解决该纠纷是否会让法院作出一个政治决策,而这应当是由政府其他两部门而不是由法院决策的;法院对该纠纷的解决是否会造成对政府其他两部门明显地不够尊重;法院是否有必要遵守政府其他两部门已经作出的政治性裁决;如果法院对该纠纷的裁决与政府其他两部门的裁决不同,是否会使美国政府陷入尴尬的受批评的局面。参见bakerv.carr,369u.s.186(1962)转引自:《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到布什诉戈尔案看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两百年》,载于《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5]参见作者关于联邦党人的宪法思想的论述,见本书第页。

[6]5U.S.(Cranch)137(1803)

[7]转引自: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中国政法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

[8]同上,第44页。

[9]参见:塞谬尔·R·奥肯著,赵富强译:《论大法官马歇尔在美国宪政史上的作用》,载于《东吴法学》2001年特刊。

[10]参见:李昌道,《美国宪法史稿》,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60页。

[11]参见: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中国政法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134页。

[12]引自:张千帆,《西方宪政法律体系》(上),中国政法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页。

[13]同上,第121页。

[14]同上,第122页。

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

第二篇:解析马歇尔大法官的宪法思想及其评说

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1-6-3-4-1-8-9-2-3-8更多相关资料请加扣扣

马歇尔大法官的宪法思想及其评说

秦前红

马歇尔于1795年9月24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边远地区,其父亲曾是华盛顿的同事和好友,经常参与有关美国宪政问题的讨论。年轻时代的马歇尔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多年以后,马歇尔曾自豪地回忆说:我年轻时所获得的有益的东西都归于父亲的细心的照顾。他是我思想上唯一的伙伴,同时又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和一位真诚的挚友。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马歇尔与其父亲一起参加了大陆军,其军旅生活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发现地区的偏见和补给的匮乏常常困扰大陆军的时候。在独立战争中,乔治?华盛顿作为军队总司令常常因军事补给的匮乏而求助于大陆会议,这一事实没有逃脱马歇尔的注意。后代许多历史传记学者都证明是这场战争造就了马歇尔对美国的看法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信念。同时,在战争中与汉密尔顿和其他一些州革命领导人的交往以及和来自各殖民地士兵的接触,也大大开阔了马歇尔的视野,坚定了其爱国热情。战争使马歇尔成长为一位实用主义的理想者,他坚信美国将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他也清醒地意识到了毫无限制的州的权力所导致的危险。正如后来他在自述中所说到的:“联合则存,分离则亡,成为每个美国人铭言之时,我亦深受其熏陶,久之成为我身心的一部分,在军营中,我坚信美洲是我的国家,国会是我的政府。”[1]

1870年,马歇尔开始在威廉?玛丽学院跟随乔治?威思学习法律,然后学习各州的思想史和政治史。威思指导马歇尔学习普通法基本原理和先例推理的基本观点,更为重要的是,威思还把马歇尔引入政治哲学中,并指出政治哲学在法律辩论中的地位。18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中,马歇尔成为弗吉尼亚律师界一位著名的律师。1787年马歇尔被选为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他积极支持采用所制定的宪法,并对所提交宪法的第

三条关于建立联邦司法系统的优点作了详细的说明。为了平息州权主张者们关于联邦司法系统侵占州司法权的担忧,马歇尔充分阐述了他的想法。他认为一个联邦司法系统,包括一个规定了初始管辖权和上诉管辖权的全国最高法院,将会最有成效地保护美利坚合众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和联邦权利。针对反动派惯用的观点:“若采用联邦宪法,权力必被滥用”,马歇尔进行了有力地反驳。他说:“我们受压迫时,正应设法控制政府。现在在美国,并无个人特殊利益可言,社会利益已与个人利益融合不分,我个人在寻求共同利益时,亦同时在寻求个人利益。”[2]

1797年马歇尔和雷吉?格里以及平克尼一起三人前往法国,进行外交谈判,维护美国在英法冲突中的中立地位,结果表现卓越,不辱使命,深受国内的赞许。1798年马歇尔当选为联邦众议院众议员。1799年,马歇尔又被任命为亚当斯总统的国务卿。1801年亚当斯竞选总统失败,为了保持联邦主义政治思想的影响力,他在卸任前任命马歇尔为联邦首席大法官。

马歇尔在美国最高法院任职长达35年之久。在他主持下,最高法院审判了许多留传后世的案子,写下了许多著名的案例。这些案例既集中体现了马歇尔的宪法思想,又对美国宪法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下我们将结合有关具体案例来阐述马歇尔的宪法思想。

一、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在马歇尔担任联邦大法官期间,最高法院面临着持续不断的政治压力。这里面既有联邦党人与共和党人的激烈党争,也有谢斯起义这个重大政治事件的冲击,还有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和佐治亚州之间关于印地安事务的无休止的争吵。在这一系列冲突中,马歇尔努力寻求最高法院与党派政治的外部压力相分离。马歇尔认为在法律与政治之间,法院应将裁判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之上,最高法院应确立其作为宪法性争议的裁判者的地位,而不得干预其他部门所做出的政治性行为。在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马歇尔敏锐地洞察了那些激进的联邦党人欲借该案打击以总统为代表的共和党人的意图,鲜明地指出:“根据合众国宪法,总统被授予某些重要的政治权力,在执行的过程中运用他的自由裁量权,并以其政治身份,仅向他的国家

和他自己的良心负责„„如果部门领导是执法机构的政治或秘密代理,且只执行总统的意志,或仅在执法机构具备宪法或法律自由裁量权的情形下行动,那么再清楚不过,他们的行为只能在政治上得到审查。”[3]

马歇尔关于政治和法律观点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在他对法治的信念即对宪法的看法上。他认为宪法至上。宪法的至上性来源于美国人民,美国人民是政治和政府权威的最终来源。他怀疑纯粹的民主制和普选制,坚信建立一个平衡的宪政体系对当时的美国是最急需的。在这个体系中,国家一级的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各在其明示和暗示或临时性的权力中保持持续的运作,切实适当地实现既定的宪政目标。他认为宪法性的限制终于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一个联邦政府部门造成独裁,以至损害国家和人民。同时,他认识到宪法对州的权力限制在于保护联邦政府权力免于受到地方权力的干扰,不至于使州权与联邦权力相冲突或是州权干涉了诸如州际贸易之类的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4]

二、司法审查制度和联邦法院的宪法解释权

司法审查权在美国联邦宪法中找不到任何规定-或者找不到明文规定。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明确呼吁联邦法院应该拥有此项权力并主张“违宪的任何立法不得生效。”[5]十五年后,在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中,马歇尔运用了与汉密尔顿同样的推理方法,并且得出了与汉密尔顿一致的关于联邦法官的司法审查权这一问题的结论,从而最终确立了司法审查权作为一项宪法原则的地位。马歇尔推论说:“限制权力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这些限制随时可由行使这些权力的人加以自我限制,那么为何还要将这些限制明文规定?”[6]马歇尔回答了他的自我设问:“宪法是至上与首要的法律,不可被通常的手段所改变。”“无疑,所有那些设计成文宪法的人们将它设想为形成民族的基本与首要之法律,因而所有这些政府的理论一定是一项和宪法抵触的立法是无效的。”[7]由于“阐明何为法律是司法部门的职权和责任。那些把规则应用到特殊案件中去的人,必然要阐述与解释那项规则。”同时由于“合众国的司法权力扩展到起因于宪法的所有争议。”[8]因此法院有权解释和运用宪法,应当由联邦法院来裁判联邦法律与美国

宪法之间的冲突,并且宣告与宪法相冲突的法律因违宪而无效。联邦法院对宪法的解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尽管国会、总统或其他政府机构也可以解释宪法,并按照它们对宪法的解释行使职权,但法院的解释必须得到政府所有分支机构的遵守。马歇尔认为联邦法官值得信任的原因在于:法官的终身任职和宣誓效忠宪法将会使他们远离政治诱惑,同时也授给他们公正裁决的职责。

马歇尔认为联邦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在于保证联邦司法权的统一,在于避免州权力与联邦的权力发生冲突。在马丁诉亨特一案中,针对弗吉尼亚州最高法院拒绝遵守联邦最高法院关于联邦条约的解释,马歇尔对宪法第三条“起因于”这一需求作了广义的解释,同意联邦法院可以听取一些州的案例。他认为宪法授予了最高法院对于起因于宪法、联邦法律和条约的争议具有至高无上的司法权。[9]他进一步论证说:合众国是一个单一的国家,各州仅是其组成部分,它们在若干目标下是主权者,在其他目标下,却是从属者,一州的宪法和法律,凡与合众国宪法和法律抵触者,皆绝对无效。[10]

三、联邦国家主义思想

马歇尔利用宪法解释大大丰富了美国宪法的商业条款含义,并对培育美国联邦系统内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关系的现代理念发挥了重大影响。

马歇尔深刻认识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他拒绝在缺乏明确的宪法性条文时,将《权利法案》适用于各州。他认为有益的联邦主义价值观应包括合法、效率和州政府处理内部事务的自治等。出于同样原因,马歇尔不愿听取公民直接提出的对州的诉讼。这一思想后来直接体现为宪法第十一条修正案对于诉州和诉州官员的差异性规定,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联邦体系内的平衡。

马歇尔认为制宪者在设计联邦宪法时,目的是经历未来的年代并且能经受各种人类事务危机的冲击。因此,某些时候最高法院在解释宪法时可以灵活运用宪法的条款而不背离宪法的基本意图。在马歇尔看来,宪法把政府的权力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作了分配。联邦权力或国家权力作为一种至上性的权力来自于全国人民的一系列明确授权。但那些没有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应该归属于各州或人民自己。

马歇尔认为建立一个国家统一的经济市场,保护州际贸易的顺利交易,对于维护联邦的生命力至为重要,因此在吉本森诉奥格登(Gibbon v.ogden)案中,马歇尔依据自己的宪法解释观对“州际贸易”这一宪法术语作了扩大解释。他说:“制定我们宪法的开明志士以及采纳它的人民,必须以文字的自然含义来表达他们的设想„„所有美国人一致理解,贸易一词包括航运。对贸易-包括航运—的权力,是美国人民采纳其政府的主要目标。”州际之间的贸易扩展到“和国际、州际以及印第安部落”的贸易。同时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国会调控贸易的权力属于一种制定规则的权力,它作为一种宪法性权力,和授予国会的其他权力一样,这项权力可行使到最大限度,且除了宪法规定之外,它不承认其他任何限制。[11]基于上述理由马歇尔代表最高法院判决:纽约州无权以州法律禁止那些具有联邦执照的汽船在其州内水道上行使。这些法案因违反联邦宪法而无效。本判决的意义不仅在于打破了纽约州对航运的垄断,更在于开启了运用商业条款,维护联邦权力,适应国内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变化,从而打破地方主义对商业流通的阻碍的新模式。另一方面,马歇尔和其他法官也认识到了各州对于联邦存在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本案中除了对国会调控州际贸易的权力确立了一个参照标准外,马歇尔也承认了州政府可以通过检疫法律、检验需求和其他措施来增进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并允许各州通过警察权力条例对商业产生附带影响。这样,马歇尔又明智地维护了各州的宪法独立地位。

此外,马歇尔还系统地提出了联邦权力在处理涉及州际贸易事务时应受到的限制这些限制除了宪法中的州际贸易条款和宪法第十条修正案之外,还应包括在民主程序下对国会的间断性政治监督。他在麦克洛克诉马里兰(McCulloch v.state of Maryland)案中说道:尽管联邦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但在其行动范围之内,它却是至高无上的。这似乎是其性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联邦在是所有人的政府;它的权力受到所有人的委代;它代表所有人,并为所有人而行动。[12] 因此所有人有权通过控制措施保证其不被滥用。

在麦克洛克案中马歇尔对宪法中的“必要和适当的条款”再次进行了扩大解释。他说,必要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物质需要,也不意味着事物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它至多表明“一件事情对另一件事情是方便、有用或基本的”。[13]依据这样一种理论解释,马歇尔推导出后来学者所指称的联邦默示权力。他说:“我们承认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并且这些限制不能被超越。但我们认为宪法的完好解释应该允许国家立法机构具有选择手段的裁量权,使授予的权力得到实施,从而使立法机构能以最有利于人民的方式,履行分派给它的最高职责。假定目的是合法的,假定它在宪法的范围以内,那么一切手段只要是恰当的,只要是显然合于该目的,只要不受禁止,就都是合宪的。”[14]这一判例扩展联邦国会的权力,给予了联邦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广泛的空间和处理国内事务的必需的自由裁量权。增加了美国宪法对未来的适应性。

四、保护私权限制公权

马歇尔认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既是联邦政府的目的所在,也是限制政府权力滥用的必然要求,因此马歇尔积极主张通过司法审查,把宪法方面的限制置于政府的权力之上,以此来保护私人财产权和契约权免受一时的多数民主骚动之影响。他通过对契约条款的广义解释,把契约义务的主要内容扩及到土地特许、公司特许状和地方免税的许诺等方面。他反对法律溯及既往,认为这样会损害当事人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所确立的契约义务。马歇尔的上述观念反映了法官扪对保护财产权和契约神圣的全面关注。

在弗莱彻诉佩克一案中,马歇尔的上述思想得到了全面体现。本案又称亚祖河土地舞弊案。其中原告弗莱彻是一名不知情的第三者,他因购买一块涉嫌不正当交易的土地,而被佐治亚州议会以法案的形式废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好起诉土地出售者佩克。最后马歇尔代表最高法院宣布佐治亚州的法案违反联邦宪法的“契约条款”。马歇尔的判决理由是:每一土地令状一经核准,其契约关系便已成立,如果契约无相反约定,双方应该坚决信守。本案属于公共契约,佐治亚州应严格履行契约义务。这是因为联邦宪法已明确规定,无论何州都不得通过损害契约义务的法律。既然联邦宪法是最高性法律,而佐治亚州又是联邦的一部分,所以它当然就有履行契约的义务。马歇尔在最后判决中指出:本院一致意见,认为本案中 的产业,在适当的报酬和并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已经转移到购买者手中,佐治亚州不管是依靠我们各种自由制度所共有的一般原则,或者是依照美国宪法的特有规定,不得再通过一项法律,使购买者所购置的土地产权,在宪法和法律上受到侵害,而变成完全无效。

五、简评

马歇尔是一名伟大的法官和政治家,而且是一名令人信服和敬佩的人物。他对美利坚合众共和国的忠诚和对宪法的卓越理解与创造性的运用,既奠定了他在美国宪政史上的不朽地位,也培育了美国宪法能够作为“活的宪法”的良好基因。马歇尔复杂而丰富的人生经历,专门的职业法学学习生涯,是他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或许也应成为后世职业法学阶层效法的楷模。尽管马歇尔确立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理由在逻辑上不完全令人信服,他制作的许多判例给后世留下了无穷无尽的争论;尽管他对奴隶制和印地安人权利保护问题的忽视,构成他法官生涯的败笔,但这种缺憾也许就是个人不能超越历史和阶级局限的表现。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第三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宪法教学的指导刍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宪法教学的指导刍议

王小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积累的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和着力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认为党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以及代表作为这种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创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提高到了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并将其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进了党章。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并用这一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下面谈一谈我在宪法教学过程中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两点认识。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伟大理论创造,必将上升为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特定时代精神的反应。在我国,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使得宪法的指导思想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往往直接表现为宪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序言中的这一段文字,表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人民的重望,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规定为党的行动指南,1999年修宪,将邓小平理论写进了宪法,成为宪法的指导思想,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律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继邓 小平理论之后,以江泽民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成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对执政党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加速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建设,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党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成为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心一意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这一重要思想必将为全国人民所接受,在未来修宪中写入我国宪法,成为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事实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在宪法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宣传“三个代表”重要理论,而且要用“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回答为什么我国宪法要规定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为什么我国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为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法律制度及其它如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其精神实质贯穿于宪法教学的整个过程,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解释和回答宪法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普通法不同,它调整的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基本原则;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表现为要规定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国家机构等本身就具有政治性的问题之外,对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也无不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宪法规范具有纲领性的特点,宪法中包括了诸如尚未实现的目标的那种并非现实存在的纲领性内容,我国宪法不仅以大量规范反映了这种倾向,而且还直接以具体的规范明确表达了追求的目标。这决定了宪法必须直接面对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包括现实的和未来的),并对这些问题作出圆满地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不断发展的宪政实践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促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现行《宪法》对未来发展的追求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怎样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不懈努力;而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不断适应现实的发展变化,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能够面对未来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理论的高度作出正确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正是中国共产党具有了这样一种先进性,面对未来不断探索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懈奋斗,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实事求是,解决前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扎扎实实搞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圆满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根本任务,实现我国现行《宪法》所追求的基本目标。除中国共产党之外,这是我国其它任何一个政党和政治力量所不及的。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的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权力的拥有者的广大人民如何实现自己的统治,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成为一个历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是最先进的社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反映人民意志,具有勇于创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执政理念。这一先进性决定了它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不具有这种先进性或丧失了这种先进性,人民就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就无从巩固。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执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追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以“宪治”为核心的法治国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我国宪法的基本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的具体体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人民的权利。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致力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首先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代表制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等社会事务;其次,要发展直接参与的民主形式,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保障人民直接参国家事务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了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这个核心和关键,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人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带领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据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治理国家,紧紧抓住“宪治”这个核心,保障人民权利,实现依法治国。

第四篇: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八宪法知识

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八

宪法知识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75分)题目1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2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一些法律、法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同宪法相抵触。()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3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3.宪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宪法规范始终,集中体现宪法的基本精神,统率宪法的基本内容,对宪法的制定、修改、实施、遵守等环节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4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4.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制定或者修改时确定宪法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是宪法的核心和灵魂。()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5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5.公民所享有的为宪法确认并保障的各项权利,叫做宪法权利,也称为公民基本权利。()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6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6.1982年宪法作了五次修改和补充,形成了五十二条修正案。但宪法条文仍然是原来的138条。()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1982年宪法作了五次修改和补充,形成了五十二条修正案。宪法条文也从原来的138条发展为143条。

正确的答案是“错”。题目7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7.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8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8.宪法宣誓仪式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集体宣誓的形式。()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9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9.新中国成立后,1954 年宪法首次专章规定了“国旗、国徽、首都”。(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0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0.为落实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先后于1990年、1991年和2017年颁布《国旗法》、《国徽法》和《国歌法》三部单行法。()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1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1.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和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规定为依据。()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2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2.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3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标记题目 题干

13.基层政权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协助基层政权开展工作。()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4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4.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5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5.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色,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题目16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我国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选择一项:

A.以全体代表的1/2以上通过 B.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C.以全体代表的3/4以上的多数通过 D.以全体代表的4/5以上的多数通过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题目17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我国现行宪法是()。选择一项: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1982年宪法 题目18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3.关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述错误的是(选择一项:)。1.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2.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题目19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选择一项: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75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1954年宪法 题目20 正确

获得5.00分中的5.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5.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选择一项:

A.1月1日 B.10月1日 C.12月1日 D.12月4日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12月4日

第五篇: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课例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例

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山西省介休市连福镇第二初级中学校

李 雪

型:新授课 授课形式:讲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的地位,知道宪法规定的内容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宪法与普通法律的比较,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教学重点:宪法规定的内容,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比较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时政导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每年12月4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今年12月4日为首个国家宪法日,那么关于宪法我们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宪法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第二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师:组织学生讨论P.80探究活动一后面的问题: “从法律家族聚会中,你

/ 6

能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吗?”

生:学生大胆说说认识或看法: ①宪法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头。③宪法规定国家的大事情大问题。

④普通法律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不根本问题。„„

师简要归纳:宪法与普通法律的重要区别在于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如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而其他普通法律中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刑事法律规定犯罪方面、发事法律规定民事纠纷等。

【简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新课程理念。

1、宪法的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让学生读书并勾划)

2、宪法的主要内容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等。

关于国家性质八年级已学过,本书中也有,可让学生读或回忆一下。生:读或背

师:根本制度与根本政治制度一样吗(让学生区别清楚)?

/ 6

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和本课中表述如实作答。师:上节课所学过的总任务和补讲的根本任务回忆一下 生:如实回答

学生速读课本P.80~81两段内容并勾划重点语句。【简评】师生互动,温故学新,巩固并强化已学知识。

师:组织学生讨论P.81材料后问题:为什么把“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进了宪法?列举实例加以说明。

生:(可能说不上来或说不准,师适当引导,须说出人权方面意思)①对我国立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其他普通法律的制定都要体现尊重人权,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②有利于指导„„保障人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加重视对公民人权的充分尊重而不能以权压人、官高压人等不合法的行为存在。

③有利于指导„„协调发展——人类与社会、人类与大自然的互相尊重实质上也就是人类对自己的尊重,体现了宪法的人权思想。

④有利于公民„„自身权利——公民对自己人权的尊重是国家法律赋予的。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简评】理论性较强,离学生生活较远,需教师较多引导启发或讲解。

3、宪法与其他普通法律的关系

导入部分已学,可让学生速读课本P.81第二段内容

学生读P.81名言,这是总书记在2012年12月4日纪念宪法颁布30周年大会上讲话内容摘录。

4、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

学生书中勾划并速读:1982年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它由序言和总纲、公

/ 6

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组织学生分析P.81~82材料中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她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

生:首先是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姓名权和受教育权(八年级已学),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剥夺,否则就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是小齐有依法维权意识,敢于而且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权益。

她采用了诉讼方式即将侵权人告上法院的办法维权的。

5、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简评】引导学生能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学生说说P.82金字塔图片,看出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生: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学生速读P.82正文第二段。

学生先独立完成P.82表格的填写,再同桌交流或小组讨论。师可个别辅导。【简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2、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师引导学生可从书中四个方面来说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普通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 6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教师可依据课本内容逐一给予解释,这是国家规定,再让学生读一读P.83四段内容

【简评】政策性、理论性较强,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需教师较多讲解。关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可让学生速读P.83“相关链接”内容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基本能概括出来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简评】尽量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自主完成各个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一种创新,虽然他们的这种创新太幼稚,但至少给了学生一次次的创新机会,能独立思考或通过交流讨论并组织语言回答各个问题、归纳知识点等,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培养

板书设计

/ 6

宪法的重要作用 宪法的主要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治 国 安 邦 的 总 章 程 宪法与其他普通法律的关系 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 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课后反思:结合今年12月4日是国家设立的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既是一次法律宣传课,也是一次法律教育课。因本课有较强理论性,可能学生理解接受能力会差一点,有些是属于国家政策性、法规性的知识,可在课后练习中发现问题再及时弥补。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

2、人教版中学思想品德教材完全解读

/ 6

下载马歇尔大法官的宪法思想及其评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歇尔大法官的宪法思想及其评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