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尊重 德行天下——郑州大学校长2015届学生毕业典礼讲话
《河南日报》2015年6月26日第3版
学会尊重
德行天下
——在2015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
亲爱的全体2015届毕业生,大家好!
今天,我们为四个校区的12091名本科毕业生,2815名硕士毕业生、120名博士毕业生、3115名专科毕业生,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95名留学生,以及没有获得学位或者没有获得毕业证的全体学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作为郑大2015届毕业生的一员,你们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成功,但却有着共同的努力历程,我为你们每个人的努力而自豪!
此时此刻,我代表学校向2015届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敬爱的师长与家长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感谢!向前来参加典礼的校友与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
今年恰逢郑州大学合校15周年。15年前,当郑大的决策者们走到一起,把三个不同办学历史、不同学科体系、不同校园风格与文化的大学联系到一起的时候,首先面临的就是相互尊重与融合发展的突出问题。三个大学都有各自的学科优势,但不回避他们的差异;三个大学都尊重各自的办学历史与成就,但还应该相互学习与借鉴;同样,三个大学也已形成自身的校园文化与风格,但都应该积极向上与奋发作为。合校15年的快速发展,不愧为全国融合最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这种融合与发展,来自于多方位的因素和条件,但相互的尊重至关紧要!如果说合校15年的重要标志与成果是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与现代大学的建设,那么以尊重为主要内涵的校风形成就有了必然的基因来源和条件。
基于尊重,膝盖半月板严重撕裂的宋家友教授拄着双拐,风雨无阻地坚守在课堂上。基于尊重,学校升级改版校长信箱,及时回复与处理学生的来信,搭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基于尊重,学校开通全天候一站式后勤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基于尊重,去年学校一次性投资数千万元,为老校区的学生宿舍安装暖气,让郑大的每一位学生在寒冷中得到温暖。这种例子可以举很多,我想说的是,尊重就是以学生为本。
同学们在老师上课前,发自内心地喊一声老师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这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同学们在运动会上,为没有取得名次但坚持跑完比赛的运动员加油鼓劲,这体现了一种对拼搏精神的尊重。同学们在图书馆、自习室自觉把手机调到静音,轻声细语地讨论交流,这体现了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同学们在餐厅自觉排队,餐后收拾碗筷,这体现了一种对规则和秩序的尊重。同学们搀扶着受伤或残疾的同学上课、就餐,不离不弃,这体现了一种对友情的尊重。同学们组建雏鹰志愿队、燎原服务队、七彩虹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支教、爱心募捐、关爱空巢老人、关爱自闭症儿童等志愿公益活动,这体现了一种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同学们情系雅安地震灾区,为雅安祈福,动情高喊“雅安加油”、“我们与你们同在”,这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在你们之中,尊重已经成为你们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自觉。
今天,尊重在郑大无处不在,尊重在郑大无时不在,尊重在郑大蔚然成风,尊重就是郑大的校风!
对尊重的进一步理解,我是从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身上获得的。第一次接触南先生,就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深刻印象,随着不断的了解与接触,这种感觉也日益强烈!南先生从新华社总编的位置上刚退下来,就接到担任母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的邀请。他辞掉了几乎所有的社会兼职,就担任一个职务——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作为我国乃至世界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前辈,他在郑大住公寓、吃食堂,清茶一杯待客人,与教师交流、与学生谈心;确立了勿忘人民的院训,为同学们推荐了必读的200本书目,更利用寒假给同学们写了74封回信。他做到了我们都能做到却又没有做到的事情。这里面不仅体现出南先生对学校、对学生的爱;而且也表达出南先生对学校以及学生的尊重,这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高尚的美德。
在郑州大学,在同学们走过来的大学生活里,在你们2015届毕业生的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尊重”。几年来,你们在学业、在科研、在社会实践、在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你们当中,有一个宿舍8名同学全部保送研究生的土木工程学院“学霸宿舍”;有月销售额超过50万元的创业新星商学院本科生陈星同学;有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的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李帅辉同学。你们当中,有294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有161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居全国地方高校前列!你们当中,有2016人荣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有1731人在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中荣获奖项,你们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770篇,授权专利345项。
正是基于这种尊重,你们不断成长与成熟。你们用尊重,收获了知识与真理,也换来了独立行走于人世间的资本。你们用尊重,收获了成长与成熟,也换来了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勇气。你们用尊重,换来了责任与担当,也换来了支撑你们挺直一生的脊梁。你们用尊重,换来了关爱与奉献,也换来了让这个社会持续温暖下去的动力。尊重是引导你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力量,更是一笔令你们享用终身的宝贵财富。
一个月前,我主持召开了2015届毕业生座谈会,来自学校38个院(系)的40多名毕业生代表参加了座谈。座谈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汇报交流了大学里各自的成长故事,表达了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对学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从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一份幸福,这种幸福源于同学们的成长与成熟;从你们身上,我更感受到了你们的尊重,这种尊重源于同学们的感恩与包容!从你们身上,从郑大人身上,我感受到的是,尊重是一种德行,是一种郑大人的道德品质。我送给2013届毕业生的赠言是自信!送给2014届毕业生的赠言是开放!今天,我送给你们的赠言是尊重:学会尊重,德行天下!
同学们,请尊重社会,坚持诚信与担当。同学们不论是求学还是工作,最终都将走向社会。诚信是走向社会的通行证,担当是社会价值的试金石。希望同学们以诚信为本、以担当为重,做一个有诚信、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人,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诚信”公民,用诚信与担当赢得尊重!
同学们,请尊重自然,坚持理性与和谐。天行有常,周而复始,永无止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人而改变。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自然才会善待人类。同学们要坚守人性的光辉,心怀对自然的敬畏,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某项具体的工作,都要坚守道德和伦理的底线,理性运用你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智慧,遵守自然规律,亲近自然、善待自然、感恩自然,进退有度,保持内心的和谐宁静,用理性与和谐赢得尊重!
同学们,请尊重他人,坚持真诚与包容。“将相和”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蔺相如并不因为让道于廉颇而被人看低,反倒因此得到敬重,这份敬重里面蕴含着真诚和包容的哲理:对人多一份真诚和宽容,自己就会多一份支持和帮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希望同学们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善待他人,用真诚与包容赢得尊重!同学们,请尊重自己,坚持自尊与自强。《孟子》讲“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意思就是要坚守理想,自尊自强。希望同学们坚守心中的理想,明是非、知荣辱,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顺境中居安思危、逆境中坚韧不拔,用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点亮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用自尊与自强赢得尊重!
同学们,“德不孤,必有邻”,有“德”方才有“得”!请你们带上郑大人的自信,自信面向未来,请你们坚持郑大人的开放,开阔胸襟,放眼世界。请你们把郑大人的尊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赢得世界,走向成功!
最后,祝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幸福美满!
谢谢大家!
第二篇:德行天下 孝暖人间——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德行天下 孝暖人间——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陈骏
立德修身乃处世立业之本。今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给广大青年提出了崇德修身的明确要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良道德传统,其中孝道作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德之本也”,是中华传统道德体系中的核心理念与首要精神,是做人的最起码要求和处世的最基本规范,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青年学子崇德修身,我认为必须首先从“孝”做起,将孝道作为同学们走向社会后必须要扣好的“第一颗扣子”。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的“孝”字是一个会意字,上为“老”、下为“子”,其本意为“善事父母”。“孝”作为子女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善行美德,源自人类血缘亲情的纯真挚爱,源自人性中最纯良、最本真的自然。数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皆以“孝”为切入点,儿童启蒙开篇便有“第一当知孝,原为百善先”的谆谆教诲。孝是博爱之始,从躬身侍奉、敬爱父母做起,再推己及人、推恩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用于社会、国家和民族,匡扶正义、救世济民,使孝道得以升华,扩展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成为治理天下、和谐社会、和睦民众的至德要道。孝道传承,绵延百代,纵贯千年,牢牢扎根于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精髓。
但是,我们无不忧虑地看到,伴随当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剧烈转型,传统的道德体系尤其是孝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因此,重塑、弘扬新时期孝道已是刻不容缓。
首先,这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历史需要。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伦理道德也在经历着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洗礼。重塑新时期孝道,一方面要继承其中善事父母、仁爱孝悌、忧国忧民等超越时代的精华要义,坚守和发扬其中永不褪色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要批判、改造传统孝道中过时、消极、保守的内容,坚决摒弃其中迂腐甚至反人性的三纲五常、愚忠愚孝。新时期孝道强调代际平等、相互尊重,既要继承传统孝道中闪耀人性、文明光芒的部分,又要推陈出新,呈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其次,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需要。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
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孝道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价值观念、最古老的道德准则、最基本的社会认同,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又蕴含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倡导新时期孝道,在充分唤醒公民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追求,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们是南大的骄傲。在这里,我想给同学们提点期望。
一是希望你们“坚守孝心,自立自强”。
践行孝道需孝心驱动,以自立自强为前提和基础。尽快成为独立的人、成熟的人,不给父母添负担、找麻烦,就是坚守孝心的最好体现。
二是希望你们“践行孝义,敬养父母”。
“子欲养而亲不待”,给父母的爱是最不可拖延的爱。同学们日后不论工作再忙,压力再大,一定要惦记着为父母多尽一份孝心,多给一点关心。
三是希望你们“弘扬孝道,引领正气”。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革故鼎新,影响和引领社会方向。同学们作为南大的毕业生,值此社会和时代变革之际,自当挺身而出,勇立潮头,不仅成为新时期孝道的践行者,还要成为新时期孝道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第三篇: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在201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开阔胸怀,放眼世界
——在201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
(2014年6月19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全体2014届毕业生同学:大家好!
今天,迎着夏日的朝阳,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4届毕业典礼,为11260位本科毕业生、3688位专科毕业生、3711位硕士毕业生、134位博士毕业生,以及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32位留学生壮行!我们的口号是,让每位同学参加典礼,为每位获得学位的同学颁授学位,让同学们亲身感受这份庄重与祝福!
在这喜庆时刻,我代表学校党委与行政,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19025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向各位师长和亲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今天,参加典礼的毕业生有一万多人。我们走出学院楼,走出体育馆,走向开放的中心体育场!去年,我送给2013届毕业生的赠言是自信,自信面向未来。今年,在这开阔的田径场上,我送给2014届毕业生的赠言和礼物是开放,开阔胸怀,放眼世界!不管是第一故乡,还是第二故乡,我们都打上了河南和中原的烙印。从时间维度上,河南历史悠久;从空间维度上,河南地处中原。我们不但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古训,更形成了居中原而临天下的气势,黄河哺育的中华文明,带来了我们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生生不息和繁荣。从古都洛阳连接东西的古丝绸之路,到现在四通八达的郑州空港经济区;从近代客家人的沿海大迁移,到现如今走向全国的务工潮,都不乏中原文化“开放”的基因和要素。
翻开郑大历史,也不难寻觅开放发展的轨迹。从1928年阎仲彝教授海外归来创立的河南医学高等教育,以及解放前医学教育七移之地、绵延不绝,到改革开放后超过3000人的北美和欧洲校友;从2000年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强强合并,到14年来的快速发展与综合性大学布局,到今天郑大50万校友遍天下,被誉为“融合最好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从最初办学的数十人,到今天的超过7万人,我们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我们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海之内皆同学!郑大的开放接纳了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成就了郑大的开放。
这种开放以及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社会责任感,已成为郑大的一道风景线。如几十年如一日深入食管癌高发区,研究发明了著名的“沈氏拉网法”的老一代科学家沈琼教授;如行医70年、98岁仍在社区坐诊、“感动中国”的我校五附院“医生奶奶”胡佩兰;如以超前眼光、做一等事业的杰出校友、去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聂建国教授;如勇于引领国际绿色化学的杰出校友、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李朝军等等。他们的精神与追求,无不诠释着一种“开放”的博大与担当。
我把“开放”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的第一层意思是,你们受到了开放文化的洗礼与熏陶!
同学们,当大家相互道别友情、难舍难分之时,在掂量这份仅次于亲情的同学之情时,你们可否会想到每个人“包容性”的成长。你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来自不同的省份与家庭,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个性不同、喜好也有差异,曾经是家里的“一把手”、曾经是高考的优胜者,太多太多的不同、太多太多的自豪与优势,是郑大使我们相处一室,是郑大使我们成为同窗,是郑大使我们一万余人成为同级的同学;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难免磕磕碰碰,难免有诸多的不适应、看不惯,有同学相处迸发出的激情,也难免有同学之间的争执与争吵。对同学之道,今天你们已经有了发言权!包容、尊重,你们学会了宽容大度,学会了与人相处,实现了从一个人到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个学院到郑州大学的跨越。为了这个团队、为了这个集体、为了郑州大学,这种意念成为我们每位同学的坚守!你们当中,有水利与环境学院的郝艳萍同学带领创新团队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有法学院的郭兴森同学带动志愿者一起五赴艾滋病村、多方筹集善款的义举,还有土木工程学院的“筑梦基金”志愿服务队,软件技术学院的“燎原服务队”,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小白鸽义工队”等等。你们在包容性的成长中,成就了集体,赢得了尊重!
同学们,当大家互道珍重、共话未来之时,你们可否会想到,你们今天作出的每一个选择,除了靠文凭、靠能力与努力,还靠什么?请不要低估你们的视野与眼界。当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们的视野是大学,大学的学科地位与排名、大学的师资队伍与大师。不容否认我们每个人对知识的汲取与能力的提高,也不否认知识大门打开所展现的崭新世界,更要看到一个开放的大学文化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成长过程带来的震撼与冲击。成长与成熟,不仅表现于身体的强壮与眼界的开阔,更表现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担当。你们当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刘志鹏同学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信息工程学院的曾宪超、杨康等同学在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你们当中,有3087名同学被国内外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其中免试推荐1402人,被港澳台及国外高校录取225人;公派到国外攻读博士和联合培养博士63人,居全国“211高校”之首;海外留学生232人,居全国地方高校前列!这是你们的努力与荣耀,更是郑大的自豪与骄傲!
从个体的包容到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从视野开阔到社会担当,你们长大了,你们正走向成熟!开放的文化内化为你们的素质,开放的基因在你们身上传承与发扬!在欣喜你们成长的同时,也要感谢你们的努力与贡献!
我把“开放”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的第二层意思是,伴随着成长,你们学会了包容,开阔了视野。“开放”已内化为每个郑大毕业生的素质!
今天,为了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在一起共同来分享这份毕业的喜悦与幸福,我们的典礼第一次选择了开阔的露天体育场。我们起了个大早、我们要经受风吹与日晒,甚至也准备了迎接暴风雨。我想说的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社会与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面对未来,我希望你们更加自信。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和事业追求持有的坚定不移的信心。这份自信来自于几年来同学们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来自于同学们身体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来自于同学们奋斗的经历和意志的磨练。这是郑大的文化,更是郑大人的特质!
面向未来,我希望你们更加开放。开放,就是要有开放的心胸和宽阔的眼界;就是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就是要做事大气、做人大度;就是要敢于担当,追求卓越。请你们更加开放,踏上新征程。今年浙江语文高考的作文题目是《门与路》:“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同学们的毕业,既是以往学习的终点,也是今后生活和工作的起点,跨出大学这道门,你们将面对许多未知,未知的知识、工作、前途等等。希望你们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即使身体走不出去,也要让心飞出去,要不断地开阔眼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努力在社会这个广阔舞台上,演绎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请你们更加开放,迎接新挑战。在同学们新的人生征途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深造,迎来的将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会遇到许多新的人、新的事、新的文化和考验。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和动摇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冲击我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处事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以“王侯腹里堪走马,宰相肚里能行船”的开阔胸怀,学会与人共事,学会与人合作,也学会与人分享!请你们更加开放,书写新篇章。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要坚守责任,勇于担当。既要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大胸怀、大志向,也要甘于做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螺丝钉、小红帽。希望你们能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奉献社会,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努力,书写出无悔于人生的新篇章!
同学们,大学时光犹如一列呼啸而去的火车,就在转身之间,到了挥手说“再见”的时候。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不管你们走到哪里,走得多远,你们都是郑大人。不管你们将来处于什么环境,都请你们把包容和开放的郑大文化带在身边,不断提炼与升华,成为一种良好的性格特征与行为自觉,以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走向社会,赢得世界!
祝福同学们前程似锦,幸福美满!
谢谢大家!
第四篇: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院士在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院士在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这是同学们人生中一个难忘而又值得纪念的时刻,看到眼前这么多朝气蓬勃、整装待发的学子,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的激动。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向顺利完成学业的11375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呕心沥血培育同学们成长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含辛茹苦供养同学们完成学业的家长和亲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几年前,同学们带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郑州大学,开启了人生崭新的一页。几年来,你们用勤奋踏实、执着进取,践行着“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和“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奉献社会”的学风,见证并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你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作为参与者,你们亲眼目睹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同学们在校学习这几年,正是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重要时期。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新增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位中科院院士,学校还相继成为河南惟一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惟一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河南惟一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河南省惟一的被教育部正式批准实施自主招生的院校,学校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4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之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全国高校综合排名榜上位居第34位,被教育部领导誉为近年来全国融合最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
作为受益者,你们这一届学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你们这一届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达到了14.8%。在你们当中,有2873名同学被国内外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是学校历届攻读研究生人数最多的一届。你们当中,还有279名同学被评为河南省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355名同学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毕业生;6234人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509名同学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128名同学被评为“最佳印象毕业生”;1375名同学在国家和省级各类竞赛中勇创佳绩。作为校长和老师,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同学们,今天毕业典礼后,你们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征程,绝大部分同学将走上社会,建功立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将到国内外各个大学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既有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份激动与喜悦,也有与恩师、同窗将要离别时的那份眷恋与不舍,还有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期待,也会有对前途命运的忐忑不安。唐代大诗人孟郊有两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作为你们的校长和老师,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的这一刻,我想跟大家讲几句心里话,送上一份希望和嘱托。
一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将步入一个全新的环境,迎来一个崭新的生活,这将是对你们人生的一次新的考验。面对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也许你会带着几分书生意气感叹世态的炎凉,在失望与苦闷中,饱尝世事的艰辛;也许你会带着满腔豪情感叹命运的不公,在无奈与无助中,品味人生的酸楚。刚入校时的豪言壮语,毕业时的踌躇满志,也许经不住社会大熔炉的无情炙烤,但是,不管同学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浪,我都希望你们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操守。要学会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地对待个人的境遇。一帆风顺时,切忌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不要悲观绝望;遭遇不公时,更不能心灰意冷。要经得起磨难,忍得住委屈,守得住清贫,努
力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抵得住各种诱惑;要以坚定的意志,宠辱不惊的态度,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百炼成钢,矢志不渝地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向母校、向老师和家人交上一份放心的答卷。
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的超越自我。社会是一门大学科,也是一部无字书,人生有尽,学海无涯。在你们新的征程中,竞争无时不有,挑战无处不在,特别是身处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开拓新领域。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工作如何繁忙,压力如何巨大,岗位和环境如何改变,都要保持在学校养成的勤奋学习的好习惯,树立起终身学习的好理念,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向前辈和同事学习,切实做到在不断的学习中求进步,在不断的进步中求发展,努力闯出一片新天地,创出一番新业绩,实现人生的新跨越,使自己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和社会的中坚。这也是母校和老师们最大的期盼。
三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永远心系母校。前几天,我们的杰出校友、原新华社总编南振中先生回到母校,为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南老在报告一开始就连用了 “四个不会忘”,就是“祖国不会忘、母亲不会忘、故乡不会忘、母校不会忘”,并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难忘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母校割舍不断的深厚情感。还有我们的杰出校友、著名外交家万永祥先生,一次到郑州参加会议,晚上十点多,抑制不住地给郑州的同学打电话,让陪他回母校看一看。同学们也看到,这些年,各届校友不断地回到母校举行毕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聚会,去年,我参加了77级中文系校友毕业三十年返校活动,我深深地感到,校友们对母校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浓厚,越来越强烈。我也深知,同学们在校学习生活这几年,学校还有一些让你们不尽满意的地方,给了你们一些委屈,难免会让同学们产生抱怨。但无论如何,都请你们记着,自从你们迈入郑大校门的那一刻起,这段求学经历已经成为大家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你们的成长也已经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的融为一体,成为母校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我坚信,多少年后,同学们再回过头来看,也许令你们最魂牵梦绕的地方,仍然是青春记忆里这个美丽的校园。我更期待着,再过若干年,你们当中能够涌现出一批学界新秀、政界精英、商海名流,当然,也许你们当中,更多的人会默默无闻、平凡工作。但是,无论大家将来成就高低,也无论身处何地,都请你们记着自己是郑大人,请你们能够永远心系母校,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母校也会时刻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发展,关注和支持每一位同学,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我想把世界大文豪泰戈尔的一句诗送给同学们:无论你走得有多远,你的心总和我连在一起;无论黄昏时树的影子有多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
最后,祝同学们: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谢谢!
第五篇:葛校长在2014 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葛校长在2014 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2014 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4 届学生毕业典礼,为即将走出校门的6706 名本科生和2271 名研究生送行。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们完成学业致以热烈的祝贺,向为大家成才付出艰辛劳动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默默支持的父母亲人送上诚挚的问候!
这些天,同学们想法设法以各种姿态拍摄毕业照,成为了南湖校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有穿学位服的,有着民国装的,也有穿上一身红军制服的,更有婚纱裙飘飘,但是最雷人的是网上疯传的三兄弟裸照,那可是堪比博物馆北广场的光明神一般肌肉发达。但是所有这些,大家都想把大学时光留在记忆里、背在行囊中,随身带走。几年前,同学们怀揣憧憬踏进矿大校门,从此我们一起朝夕相处,共同拼搏。南湖校区的一草一木,一楼一宇,见证着你们挥洒的青春汗水,回荡着你们的欢声笑语,珍藏着你们的美好回忆。在你们当中,有众口相传的“学霸哥”,有手绘矿大明信片的创意者,也有名扬马拉松赛会的矿大选手,更有风雨中骑行献礼母校的驴友,还有励志奋进的阳光女孩。这些,都是你们成长、成才、成就的代表,更是百年矿大新的一笔精神财富。每一次看到你们的成绩,我的心情那是叫“倍儿爽”!有一位外国大学校长曾经问我,更看重开学典礼还是毕业典礼?
我很果断地回答是毕业典礼。我认为,开学典礼注重的是欢迎新生和大学起点,而毕业典礼则是告别校友和反思教育。几年来,母校一直努力为你们营造自由创新、宽松学习的条件和氛围,一些重要的改革是应你们的呼声而为,如果没有你们在“人人网”上的留言,没有你们在“放鹤亭”BBS 上的牢骚,就没有装空调、不挂科、考试周、治湖水、改实习、出国学等等好主意,但是这些改革成果你们却难以全部分享了。我要真心地谢谢大家给予矿大的挖苦和良策。
但是,作为校长我也时常反思,学校现在的所作所为是否达到了你们入校时的殷切期待?说句实话,不仅没有达到你们的期望值,可能有些工作的负偏差还比较大。时至今日,例如有的学院还没有做到学位服人手一件,同学们要轮换着装照相或者领取学位证,看到如此情景,我们真是无颜面对毕业学子,更何来之喜悦之情!这其中的原因,你懂得,我也懂得!
前几天,我与部分毕业生面对面,一位同学说,大学四年记不得哪位教授给他上过课,我彻底悲催了!我想,要么是很少有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要么是教授讲课水平比较一般。我和在座的院长要向这位同学以及与他同样感受的同学们致歉。我们没有能够提供大量的高质量、高水平授课,更无法满足大家自由选专业、自由选课、自主选教师的愿望,可能还更有一些教师仍在“毁人不倦”。这可是你懂得,我更要懂得!
同学们!相聚不觉时光短,离别方知情意浓。在离别之际,作为校长、老师和学长,我要嘱咐你们走出校门之后应该做好的三件事:
一是努力做一件人生了不起的事。我指的了不起,既可有“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壮举,也可有“甘苦自知而不弃”的坚守,但一定要是超越自我的一次挑战。在这里也可以向大家坦诚,我当校长至今为同学们所做的且能算得上了不起的事几乎没有,若果说非要算了不起的事情的话,也就是给毕业生证婚。实际上,在学习期间同学们已经开始小试锋芒尝试“了不起”的事了:参加一些高水平的创新竞赛、跑马拉松比赛、考试年级第一,创办中国机器人创客联盟、奋斗兄弟服饰有限公司等等。走向社会之后,大家施展才华的舞台更大了,获得成功的机遇更多了,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十年、二十年磨一剑,争取干成一件了不起的事。在校期间,矿大培育了同学们“朴实、诚实、老实、踏实”的风气,但凭着这“四实”作风,还难以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家还要努力练就“敢想、敢闯、敢干、敢为”的锐气,唯有如此才能做出了不起的大事。昨天,西班牙队劲旅意外折戟巴西世界杯,首轮出局,这件事看似偶然,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想到,这说明世上没有常胜不败的球队,也没有常胜不败的人和事,更没有不可超越的“牛校”和“牛人”。大家只要有恒心,我“天朝挖煤大学”的学子就必定能做成大事。二是每年做一件回报父母之恩的事。父母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同学们苦读寒窗数载,最牵挂你们的是父母双亲,他们省吃俭用,供养大家读书成才。如今,大家要把父母默默无闻的爱铭记在心,建议大家毕业得到第一笔薪水之后,一定要买一份礼物回报自己父母,要向父母大声说出自己的感谢。今后,随着你们收入的增长和职位的提升,会有更好的能力来赡养父母,无论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来陪
伴你们的父母,让他们乐享天伦、安度晚年。古人有云,“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唯此为报也”。我盼望着,当你们多年后重回母校的时候,带回来的不只是自己出色的业绩,更有你们坚守良知的故事,母校将因此备感骄傲和自豪。
三是时常做一件母校想得起的事情。同学们同窗四载,那是一辈子修来的福分与情谊。与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与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大家要记住,成人之美就是在成就自己!今天的毕业典礼之后,大家就要各奔东西。面对分离,你们一定哭过、笑过、喊过;你们也一定拥抱过、沉默过、酣醉过。在临别之际,一个温馨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温情的保重,都能让同学铭刻在心,牵挂一生。离校后,矿大学子要团结起来,不能因工作生活而疏淡了情分、疏远了距离,要让“上铺的兄弟”、“同屋的闺蜜”想得起、记得住、忘不了。
今年,根据同学们的提议,学校第一次为每位学成离校同学颁发一件小纪念品,大家称之为“矿大之心”、“桃李心”。礼轻情意重,小小牌匾上镌刻着每位同学的名字,你们的名字与校徽永存,意味着矿大校友的名份,铭记着你们与矿大的不解之缘。希望同学们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返校相聚之时,都能仍然佩戴着这枚“矿大之心”,彼此相认,相互倾述。
我也提一个小建议,每年6 月1 日校庆日之际,在座同学们每人向母校至少捐赠1 元钱,把它作为牵挂母校的一条纽带。我担任校长期间,将按在座同学捐赠的百分之一予以配套,捐赠给母校,希
望我的这个提议能够兑现,而且我的捐赠数额越来越大。
最后,我还要对今年没有顺利毕业的同学说几句话。你们今年没有获得毕业证或学位证,不意味着你们求学之路的失败,也许你们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也许是其他的因素影响了你们在学习上的投入与付出。但是,人生哪有一帆风顺,必然跌宕起伏,关键是自身不消沉。乔布斯曾经大学退学,比尔•盖茨大学也曾未毕业,但他们的第二次成功却是更加宏大。希望你们感知“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后进,尽快取得第二次成功!我们在场的同学们要用掌声为他们加油。
同学们,当“太行之阳河水东,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的校歌即将唱响之际,这将是你们最后一次万人校歌大合唱。我希望,你们能像在文昌西门的“宾果”歌厅里醉酒豪放一样,唱出你们的梦想,吐出你们的苦闷,吼出你们的自信!在雄壮的校歌激励下,开创人生新的辉煌!
同学们,前几天“凤凰资讯”的一段微博被疯转,“某校毁一生,某校穷三代,若报中矿大,必成高富帅;空调加电扇,wifi全覆盖,一路奶茶街,人均十来块;学姐都女神,学妹很可爱,学长很亲切,学弟天然呆,男女7:1,取向看心态”。我要问,这是真的吗?如果是,我改两句“学姐都女神,学妹很可爱,学长有风采,学弟不懈怠”。最后再加上两句“同窗三四载,心中情谊在,各位同学们,欢迎你再来!”最后,衷心祝福2014 届全体毕业生:前程似锦,事业有成,梦想成真,创造辉煌!
同学们,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