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性和协调查[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5: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婚性和协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婚性和协调查》。

第一篇:再婚性和协调查

选题动机:

对于再婚夫妻来说,一方或双方曾有过同房的经历,因此,在与前配偶的房事中大多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模式和风格。如果将这种模式、风格带入新的婚姻,作为房事正常的标准,并以此来判断再婚的性,却忽略了新配偶有不同的嗜好和习惯,就将造成新的不和谐。据统计,性不和谐是造成再婚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再婚,他们走不出性模式的怪圈

连离4次婚,惹祸的是性模式

最近,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一则离奇的离婚案:有位31岁的女性,性格温柔,长相姣美,认识她的人都称赞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女人,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她的婚姻却并不长久,她在一法院三年内竟已办理了四次离婚。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她的婚姻一次次地失败呢?

原来,这位女性姓邓,在7年前的2000年结婚,丈夫在一家新闻报社做夜编,她则在家读研究生。由于丈夫晚上上班、白天休息的作息规律,他们养成了在白天中午做爱的习惯。开始,邓小姐不是很适应,后来都慢慢习惯了。这样一晃过了四年,直到2004年丈夫因病去世。

2005年10月,邓小姐二婚,丈夫是一名企业经理,洞房之夜,邓小姐即发生了行房困难――不知怎么回事,她在晚上根本没有性欲,而兴致勃勃的丈夫的霸王硬上弓让她痛苦不已。原来,多年的习惯使只能适应在白天的环境下进行性事,在夜晚都毫无性趣。这样,当白天中午时分邓小姐来了兴致时,丈夫却在公司无法赶回家行就好事,这样,两人在性事上发生了不可救药的矛盾,僵持了半年,终于分道扬镳。

2006年8月,邓小姐三婚,丈夫是名保险业务员,与企业经理发生的悲剧同样发生在他们身上,新的丈夫感到她真是不可思议,骂她是“白天鸡叫”,邓小姐后悔不已,二个月后,她即提出了离婚。

创伤累累的邓小姐决定不再结婚,但到了2007年5月,爱神的箭再次射向了她。邓小姐四婚,丈夫是一位画家,自由职业,她俩结婚前就提出性爱好的问题,这位画家以为是开玩笑,叫了一声“有求必应”,于是不久两人便再入了围城。画家在前两个月尚能信守诺言,可两个月新鲜期一过,就声明受不了,他要过正常的性生活了!并说到做到,在晚上实施暴力,对邓小姐多次进行“折磨”,邓小姐无奈,只得又来到了法院

说怪不怪的再婚不适应案例

实际上,像邓小姐这样的经历并不鲜见,在本刊收到的大量读者来信中,就曾有几例相似的案例,如有这样一位再婚的青年少妇,她对新丈夫各方面都比较满意,新丈夫也比较疼爱她,可以说不次于前夫。但当他们鱼水之乐时,灯一闭,眼合,前夫的形象就出现在眼前,让她有说不清的难受和别扭。新夫的性欲比较强,两三天就有一次性要求,每次都持续半小时左右,特别是新夫有个女上男下的体位嗜好,并且要她在行房过程中大喊大叫,让她感到难以接受。她想拒绝,但办不到,于是只好忍受着折磨,丝毫乐趣也谈不上,甚至产生厌烦之感。她处在一种欲进不能,欲罢不得的状态下,非常痛苦„„

还有位男士,他和前妻比较开放,养成了一个独特的行房习惯,就是先两人一起洗个鸳鸯浴,培养情调,然后打开vcd和电视,放一部美国西部警匪片,并放高音量,最后相拥在客厅的沙发上行房,当电视里枪战进入高潮时,他们在激烈的枪炮声冲击下,也一起达到性爱的极致。可后来的妻子比较传统,无法享受这种的浪漫,不仅不肯和他在沙发上看录相做爱,连一起洗鸳鸯浴她都不肯。这位男士痛苦之余,只好找到前妻,隔段时间就相约去宾馆里享受一回。

“再婚性适应障碍”浮出水面

类似的再婚后不能适应新的夫妻生活的例子很多,都是纯心理因素造成的,这种现象,称之为“再婚性适应障碍”,目前,“再婚性适应障碍”越来越受到心理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障碍呢?因为再入婚姻大门,面对的是另外的男人或女人,以往的性经历虽然已被封存,成了历史,但它却犹如暗流深藏水底,对再婚者的性事起着破坏性的作用。这中间既存在过去与现在的性爱模式问题,又存在某种心理上的对前夫的愧疚问题。很显然,前后丈夫的性模式是有差距的,这差距需要通过与现夫的长期相处才能适应。通常再婚者,无论是男方女方都不愿主动甚至是在被动的情况去透露与前配偶之间的性问题。因为这会给自己与对方带来尴尬和不愉快,更有回忆或缅怀之嫌。

目前,婚姻登记处,只对未婚男女进行婚前性教育,而对再婚男女没有任何相应的措施。也许行政部门以为,“他们已经是过来的人了”,因而忽视了他们实际上也存在着的各种困惑问题。因此,面对这类困惑,也应对再婚者进行婚前再教育。

再婚性适应障碍对策之一:婚前的性生理沟通

本刊在调查中发现,再婚出现性不和谐的双方可能会出现性生理上的差距,再婚前双方不妨对性需求、性功能等性生理方面做些认真和坦率的交流。否则,匆匆再婚,婚后一遇到不和谐又要分手,对双方都可能造成伤害。

阴茎不对号

中学女教师段某,她的前夫是―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运动员,性欲很强,几乎每次房事时都能使妻子达到高潮,那时段女士感到生活真幸福。不幸的是,在一次车祸中前夫去世了。段女士的第二任丈夫是―位教师,性格内向,性欲低,而且他的生殖器比前夫小得多,以致她现在的房事几乎说不上什么快感,更没有性高潮。她想知道,自己这种不满足是否与前后丈夫的jl生器官差异太大有关?

我们一直讲,阴茎大小对于女性性满足没有太大关系的。然而,许多对阴茎大小与性功能关系的“传言”却在社会上流传很广,造成了种种误解,甚至造成某些人的身心创伤。如有些男子阴茎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由于略小一些,总是遭到同伴的嘲笑奚落,于是背上沉重“包袱”而不敢谈婚论“嫁”。成年男性阴茎未勃起时长度一般为6-8厘米,短的仅4.5厘米,长的可达11厘米以上,都在正常范围之内。阴茎大小的差别并不重要,因为阴茎勃起后,差别并不大。平时阴茎大者勃起后的膨胀系数小,而阴茎小者膨胀系数大。笔者测量到两名阳痿患者的阴茎长度,平时分别为14.5和13.5厘米,而且直径均在3厘米以上,但它们均不能勃起,可见“大”不一定是一件好事。然而,段女士已经有过性经历,前后有了明显的反差,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阴茎大小对她确实存在一定影响。不过,这种阴道深处特别是宫颈深层存在的压力感觉,在阴茎抽动时所带来的性快感中,并不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丈夫阴茎略小而犯愁。何况情爱不仅仅限于性交本身,阴茎略小的缺憾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补偿。

守寡15年盼来个“无能”

41岁的张先生,前不久经人介绍,找个女人结了婚,对方年届40。两个人年龄相当,性格相近,谁知,他们婚后没两天又吵着离婚,闹得不可开交。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张先生丧偶3年,加上前妻患病的2年间也无房事,加起来已有5年之久没有房事 了,再婚后出现阳瘘。而这位女士25岁便守寡,辛辛苦苦把遗腹的女儿拉扯大,再婚后自然要点“性补偿”。本来,张先生再婚前没有想到过房事,只想搭帮过日子,互相有个照应;女方守寡苦挨15年,结果却等来个性无能的丈夫,自然怒气冲天:“你算什么男人,让我白熬了15年。”

张先生如果在婚前和女方多做些交流,申明自己只想搭帮过日子,也许就不会结合了,或想些办法解决勃起问题,如使用一些药物帮助维持勃起,治好后再婚也不迟。

“负负得正”的典范

刘先生离婚了,原因是他妻子嫌他性能力太差,满足不了她。不久,刘先生认识了一位女职员,她也离过婚。在谈及第一次婚姻失败的原因时,她坦率地告诉刘先生,是丈夫嫌她性冷淡。他俩相遇之后却谈得很投机,相处的时间长了,双方产生爱情并结了婚,婚后房事双方都满意极了,他们高兴地说,“我们是负负得正!”他们的成功在于再婚前接触多,相处时间长,而且就性问题展开了充分交流,婚后自然幸福美满了。

一个人的性能力如何,在于双方是否彼此协调,强强联合或弱弱配合都不会有太大矛盾。但一方太强而另一方又太弱便容易出问题,协调起来难度就大些。当然双方并不一定真的有病。如果再婚前能有一定的性经验交流,对保障婚后幸福必然有帮助。再婚后的性和谐是建立在婚前充分交流基础上的,同时也是靠婚后不断磨合、调适而获得的,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耐心,就一定会幸福美满。

再婚性适应障碍对策之二:驱除性心理负担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再婚者在婚前都心存许多担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担心自己失去性能力

男性担心长期不过房事,出现勃起困难甚至阳痿:女性担心阴道萎缩干涩、性交疼痛甚至不能适应性交。其实,过分担心反而影响房事质量,性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势必导致房事表现不佳。

久不房事,无论男女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就像很久不骑自行车,再次摸车总会有点生疏。但你要相信,技能已经“烂熟于胸”,重新找回感觉只是时间问题。只要你能完成正常的自慰,过夫妻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很多再婚女性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很多人甚至还会像初婚那样因忧虑而产生阴道痉挛。正是这种对再婚房事的畏惧心理,使原本自然的性反应受到抑制,造成房事失败,反过来又增强了这种忧虑,形成恶性循环。

这时候,另一半的体谅和引导是最重要的。如果经过两三个月的自我调节仍无明显改善,可向性治疗专家或医生求治。

二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对方原配偶的性经验和性能力

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房事具有很强的隐私性,缺乏可比性。只要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了,就会给对方和自己带来无限乐趣。再婚夫妻应该尊重新配偶,不应有意无意地拿新人比旧人,这种比较会给房事蒙上一层阴影。

首先需要把你的精力放在发掘现任配偶的优点上,不要与已经过去的经历进行比较。其次要积极进行沟通。比如很多优秀男性并不懂得在房事中满足女性的性需求,所以挑个房事过后两人都很放松、满足的时候,告诉男方“如果下次你„„做就更好了”。两个人越放松,产生默契的几率就越高。和谐的房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给对方适应的时间。

三是担心对方不满意

由于不了解对方喜欢的性模式,担心自己的性经验不适合对方使对方不满意。仔细想一想,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新婚伴侣房事的新鲜感会给对方带来强烈的性刺激,应该相信再婚房事会使双方满意又温馨。

四是担心对方性欲和性能力低下

担心是必要的,因为美满和谐的房事能带来愉悦、健康和幸福,也是婚姻和家庭稳定的基础。婚前应互相了解对方的性健康情况,不要难为情、难张口,了解清楚以消除不必要的担心。

五是担心对方将性传播性疾病传给自己

为了消除这种担心,婚前双方应到医院进行包括性健康在内的健康检查。有些性传播性疾病症状不典型或处在潜伏期,连自己都不知道已经患病,健康检查是可靠的科学手段应该相信无疑。

总之,大部分担心是心理障碍并非性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解决这些“担心”的最好办法是婚前性健康检查、互相了解性健康、多信任多交流、发现性问题咨询医生。再婚夫妻担心的性问题应解决在婚前,免得带来后患。

再婚性适应障碍对策之三:认识性模式,重燃情爱之火

习惯心理一般在第一次婚姻中可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再婚后相互之间一时不能适应,特别是房事模式,如果互相不去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欲望、要求和技巧,很可能导致房事的不和谐,引起双方的不满。所以,再婚夫妻应当主动适应对方的习惯,寻找一个能照顾到双方习惯模式的折中解决办法。此外,双方都应有足够的宽容精神,扬长避短,互相协调,逐步建立起新的生活习惯模式。

a.强悍的一方征服柔弱的一方

b.性感或蛊惑的一方引诱坚定或麻木的一方

c.势均力敌的双方互相吸引和取悦

d.互相体恤理解的双方如亲人般的相处

e.一方热情.一方冷漠,追逐的游戏

a模式,被称之为“战争之爱”,因为在战争中总是强者征服弱者。无论是身体上的征服还是情感上的征服。就像人质通常会爱上劫匪。在追逐中,弱者无路可逃,无力反击,别无选择,只能爱上征服者。暴力到了极致,就变成了浪漫。

b模式,被称之为“卡门之爱”,梅里美笔下的卡门,用风情和身体让木讷的唐?何塞为之倾心。据说,被漂亮和性感的女人引诱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异性恋男人的性幻想。

d模式,被称之为“亲情之爱”。据很多心理学家说,这是全世界最稳定和健康的恋爱模式。很多恋人之间缺少激情,却很温馨。两个人互相体恤和搀扶,如兄妹或姐弟一般。这样说起来可能有些诡异,不过这种模式却意味着安稳――在很大程度上。

e模式,被称之为“电影之爱”。毛姆曾经半认真半讽刺地总结所有爱情故事的模式:一个追,一个逃,一个满腔热情,一个冷若冰霜。追来逐去,一辈子可能也就过去了。即使在相恋多年的情侣中,也会存在一个想要更多亲昵,一个想要更多自由的“追逐游戏”。虽然有点残酷,但也会有很多乐趣。

每个人都憧憬着自己所渴望的性情模式,或许这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或特质吧。

另外,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的创伤较难因重建家庭而完全愈合,有时会对再婚后的房事产生影响。他们会有一种内疚感,觉得对不起原来的配偶。对于男性会导致勃起不坚、早泄,对于女性来说会引起性欲淡漠、性高潮缺乏。不少思想守旧的再婚后认为房事会伤风败俗,从而对房事不主动,顾虑重重,表现出紧张、焦虑、心烦意乱、厌恶及负疚心理,以致逐步丧失了性兴趣,导致了房事不和谐,影响了夫妻感情,甚至导致离婚。

所以,再婚夫妇要做到房事协调,必须做到几下几点:

1.树立信心。

双方房事习惯即使有很大差别,但只要双方能够真诚相爱,互相体谅,定会重建和谐美满的房事。

2.忘却过去。

不要回忆往日的房事,否则,将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房事中去。

3.互相适应。

在房事习惯上要尽快地相互熟悉,要相互尊重和体贴。如果对房事频度的要求有明显差异,夫妻问应充分协商,以采取折衷的方法为好。对于房事的时间、习惯体位等也应多交流,通过协商求得一致。

4.克服障碍。

如果一方出现性功能障碍,另一方不可埋怨,否则极易造成感情破裂,配偶应予以体谅,并积极配合治疗。

再婚性和谐调查:前夫的影子让我现在的房事无所适从

口述:许红春,女,33岁,白领

我与前夫小朱是很幸运的,大学毕业后不仅分配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爱情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婚后,经年累月的夫妻生活逐渐使我们趋于同步,而且慢慢地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每周我们同房两次,彼此都能够获得满足。

三年前,适逢我过30岁生日,小朱却生病去逝,失去小朱对我的打击太大。本来,我的性格就比较内向,我们曾经要厮守辈子的誓言骤然破灭,我感到万念俱灰。

幸亏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也许是我们天生有缘,我几乎尘封了一年多的感情,像遇到知音,一股渴望表达的冲动越来越强烈。

他叫小王,是本市小有名气的画家。他知识丰富,处世豪放洒脱。他结过一次婚,经常结交不少美丽动人的女友,但没有一个女友真正能够让他怦然心动,直到与我相遇相识相恋相爱。

一年后,我们结了婚。小王对我的疼爱不亚于小朱,我也尽力表现着我的温柔贤惠与善良,因此婚后生活过得也蛮幸福快乐的。惟一让我不适、别扭甚至难受的是我们的房事,每当小王搂抱着我求欢时,小朱的音容笑貌就会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先前的激情立马就像退潮的海水似的风平浪静。小王的性欲特强,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一个劲儿地要,而且做起来没完没了。尤其是他不知在哪儿学的一些怪模怪样的动作,让我很难接受。可每每看到他“性”趣盎然的样子,我又不断说服自己。我知道他爱我才需要我,而我也深深地爱着他,我怎么能扫他的“性趣”呢?因此,我只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我开始对房事感到厌烦。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小王带着性快慰的酣畅进入梦乡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我与小朱那种平淡、默契、惬意的房事,然而,一旦回到现实,我又会以无比的痛苦面对小王,我爱他,应该满足他正常的性需求,可前夫的影子左右着我现在的房事,我现在讨厌房事,我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

迷失在初婚的树林里

口述:钟成龙,男,38岁,电脑工程师

我非常爱我的前妻,和前妻离婚的原因是因为她有了外遇,后来我遇到了现在的妻子王梅。

前妻的红杏出墙使我对贞操看得比什么都重。新婚之夜,我在忐忑中证实了王梅确为处女之身后,兴奋不已。以后的生活中我是怀着感激之情与妻子相处的,真可谓百般呵护,关爱有加。然而,我们的房事却很快出了问题。

王梅本是很单纯的,我第一次婚姻并未给她的房事留下什么阴影。因此,在房事时她的心态也是正常的。可是,我却不同了,在这方面我是矛盾的。我不安,怕妻子有不平衡之感。毕竟她是初婚,而我却有了那么长时间的性经历。我还十白自己以往的性经验与性习惯在与王梅过同房时流露出来使她厌恶或猜疑。因此,本已对房事不陌生,甚至可以说轻车熟路的我却在与妻子房事时百般掩饰,不但不敢使用技巧,连应该给予妻子的爱抚和引导都有意回避。可是,另一方面,我又极其渴望一展我的男子雄风,因为前妻的外遇对我来说可谓是一种蔑视,仿佛昭示着我的无能。我要在再婚时的房事中表现得出色些,为自己正名,挽回面子。在这些顾虑和矛盾的心理重压下,我有时表现得犹豫敏感,畏缩不前,有时却急躁焦虑,粗暴专横。最糟糕的是我还常常解释,而这些笨拙的解释却起了相反的作用。比如:“其实你比她强”,“你也很不错”等等。这些对王梅来说无疑是一种提醒和伤害。

这些都成了房事的障碍,甚至是一种破坏,使两人始终不能进入良好的状态,有时同房还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有一天,我真不行了,经多方医治无效。

从此,我只有来到这片树林里,才能性致勃发,向王梅行施丈夫的职能,我既兴奋但又迷惘啊。好在王梅每次都是很好地配合我,至今蒙在鼓里,否则我真不知怎样向她解释。

再婚的日子没有“性福”

口述:刘惠玉.女,27岁,营销经理

再婚已有半年的光景了,可我怎么也享受不了现在的“性福”。

丈夫也是经历感情磨难的离婚者,对再次的婚姻非常地珍惜和用心,可是,通往“性福”的路却走得非常艰难。我与前夫在一起生活有5年了,深谙的亲密方式印迹太深,已经成了不可抗拒的习惯,我无法不被它左右。我是抱了极大的热望投入新丈夫的怀抱的,然而,我发现这次同房与上次是那么的不同。我知道与前夫的房事并非绝对和谐,但是现任丈夫的表现又让我感到陌生、别扭,以前的感觉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往的性经验也一点也用不上了。我想告诉他我的喜好,可是,又有一种障碍横亘在我的面前。确实,再婚者往往不能像初婚者那样坦言,有些问题总是要刻意回避。

而丈夫却慢慢显示他的变态了。

度过蜜月期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喜欢肛交,在这之前,我对此很无知。过去,他喜欢从后面抱我,我也喜欢,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他可能一直有这种嗜好。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有月亮的晚上,他先哄我趴着,然后强行鸡奸了我,我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我感到羞辱、愤怒,无限伤心。我痛恨,我不能自制地哭了„„

见我如此,丈夫安慰我,打自己嘴巴,请求我原谅,看他痛苦的样子,我原谅了他。他说,他已抑制自己的这种冲动很久了,现在是夫妻了,以为可以“开放一点儿”。但我坚定地表示:我不喜欢!

就这样,不咸不淡地度过了几夜。一周之后,他又发情了,这一回,他是哀求,并事先准备了什么润滑油,因为前戏已做足,我心已飞扬,再加上他的诚恳乞求,我勉强同意一试,忍痛想像草原、清泉、鸟语花香,但种说不清楚的难受令我无法再坚持下去,便突然翻身中途中止。我请求他改掉这种不良嗜好,答 应他只要不肛交,什么方式我都可以依他,毕竟我们是相爱的。但他就是不听,再次企图强行进入,我没有依他,抱起一床被子,到了另一间卧室里„„

后来我才知道,他与他的前妻为了减少避孕麻烦,他们都是采用肛交,现在,他习惯了,而且乐此不疲。丈夫很偏执,无论我怎么说,他对其他方式都一概不感兴趣,虽然应付,但我明显地感受到他没有那种激情,没有那种让人颤抖的亢奋。

我是个对婚姻,包括对性要求很高的人,我不想荒芜自己的青春,那我该怎么办啊?

拒绝试性,我的再婚贞操千金难买

口述:李艳妹,女,29岁,教师

三年前,我的老公在一次登山运动中丧生,再婚,遂成了我面临的大事。今年初,我参加了电台举办的一个叫“单身公寓”的节目,顾名思义,参加节目的都是抱着求偶目的单身男女。我很坦然地亮出自己的择偶标准:重在个人综合素质,其他方面诸如金钱、地位为次。还特别强调以农村出身者为首选。条件既出,应者众。经过多方比较,我挑中了他。

他是名技术员,比我大二岁,离异,和我一样没有小孩,从认识那天开始,他对我的工作、生活都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平时只要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有关网络方面的资讯,认为对我有所帮助的,他就会剪下来送给我。两个人在一起时,他也很有大哥风范。一副体贴入微的样子。我心里甜滋滋的。他到过我家,我家里人对他的印象也不错。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他有点不可思议。比如两个人在一起时,谈着谈着,他就会刻意地将话题往性方面靠拢,每每此时,我就会感觉面红耳赤,赶紧避开。有一次,我们无意间聊到未婚先孕的问题,我说,遇到这样的事情,受罪的自然是女的,做女人真是太辛苦了。他听了却不以为然。

我们晚上约会般都是到公园里,过了十点钟,我总会主动提出回去。一天晚上,当我照例提出回家时,他却这样对我说:“不怕,再坐一会儿吧,太晚了你就跟我回家睡去,明天一大早我就送你回去,保管没人知道。”他说得很认真,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我听了一下子严肃起来,用更认真的口吻对他说:“你以后不要再跟我说这样的话了,没等到结婚那一天,我是决不会越雷池半步的!”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我感觉我们之间的关系渐渐趋于稳定、我正朝着谈婚论嫁方向努力时,他却提出这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观点”:结婚前,他一定要确认女的在性方面能与他和谐,才能与之携手走向婚姻。他振振有词地对我说:“不然,要是碰上一个性冷淡,我可怎么办啊!”这话在我听来简直振聋发聩!他告诉我,我在他眼中样样都好,就是“那方面”他对我一无所知,他很希望在结婚前“试一试”。我听了勃然大怒:“岂有此理!有哪一个女孩子愿意让你‘试试’呢?”他轻描淡写地说:“你也别太放不开,现在的女孩子开放得很„„”这话让我听起来就好像是他已“试”过了好几个,尽管他矢口否认,并一再强调自己“纯”得很。可是,我怎么能再相信他呢?我坚决地对他说:“我正常得很!但要想‘试’我,你休想!我虽然是再婚,但也有贞操,我的贞操千金难买!”

我真的惊诧于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再联想起他平时的一些言谈,我越想越可怕。但说实话,我真的好喜欢他,交往这么一段时间之后,我渐渐地对他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如果不是他节外生枝的话,说不定我们就要踏上红地毯了。但是,自从上次我拒绝了他“试一试”的要求之后,他就对我十分冷淡,渐渐地也不再找我,现在已断了联系。

事已至此,我想我和他不可能再发展下去了,我感到可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他。毕竟朋友一场,我真地替他担心,假若长此以往,他在“性”的误区越走越远,后果不堪设想。作为曾经的朋友,我很想奉劝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没有健康的婚恋观,是不可能拥有幸福的婚姻的。

第二篇: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一、调查性报道的定义:

在屹立于潮头的报刊和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中,调查性报道是一个强有力的报道领域。调查性报道源于美国从未消亡的黑幕揭发传统。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在美国长盛不衰,接着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目前,调查性报道与解释性报道、客观性报道鼎足而立,成为美国新闻界以至整个西方新闻界的主流流派之一。在其它国家的新闻界,调查性报道也同样受到公众的欢迎。20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来到中国,几乎刚一出现就以自己特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夸张地说,对调查性报道的重视已成为全球新闻界的主流。

关于调查性报道,我们首先要在理论上进行一定的阐述。对于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国内外很多学者以及一些新闻媒体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和判断,我们对此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1)通过记者的调查,揭露某一社会集团企图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隐私。(美国CBS《60分钟》)。(2)对某人或某集团力图保密的问题的报道,报道的事实必须是自己挖掘出来的。(美国《新闻日报》记者)。

(3)英国学者David Spark说,调查性报道就是寻找和收集被势力掩盖的事实,他收集的不是被提供好的、勿庸置疑的信息,而是被掩盖的秘密。

(4)一般是报道某些人和某些组织试图掩盖的新闻,强调在调查性报道中调查和收集材料必须是记者的原创行为,而不是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的调查行为,选题和采访必须由新闻媒体独立进行,调查性报道面对的是一个重要的事实,而对这个事实某些人或某些组织力图使其保密。

(5)调查性报道以暴露或揭丑为核心,以社会的腐败现象、犯罪政府官员的错误行为,内部新闻以被某些人企图掩盖的事实作为目标。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揭秘的深入的采访活动,它比较费时,篇幅较长,经常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出现。

二、调查性报道的题材选择:

调查性报道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前期的选题策划。调查性报道在选题上遵循的衡量标准有:重大性、公共性、独家性和故事性。

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如灾难性报道,对社会有极大危害、反常并带有悬念的题材,对政府部门或者官员滥用公共权力的报道,对企业和政府管关系以及投资环境的报道等。公共性要求选题与公共利益相关、贴近公众生活,如三农问题、城市生存状况问题、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等。独家性强调通过记者独立调查揭示出事实的真相。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没有真相?是不是有需要反证和澄清的事实?

2、这些事实有没有关切度?你所调查的问题,老百姓是否关心?

3、这一事实有没有价值?它是否反映出社会发展变革中的某些典型特征?

4、它是不是有区隔性?这样的选题会不会同时也被其它栏目选中?

三、调查性报道采访: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复杂、最艰苦、难度最大的一种报道。调查性报道所调查的问题本身错综复杂、盘根错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卷入报道的各方人士出于各种原因,或不愿意透露事实,或设置障碍,甚至故意散布假消息误导记者,使记者的调查更加困难;此外,所调查的问题涉及权势集团,他们往往更会以各种方式向媒介和记者施加压力,阻碍调查的进行。记者在调查中必须遵守法律、社会道德及职业道德,不仅要结果正确,还要程序合理。

调查性新闻报道的艰巨性要求记者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有高度的韧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深入调查、揭发内幕的过程中,由于事实本身的复杂性,加上通常总会有人企图掩盖,调查性报道的问世往往会耗费几个月或几年时间。比如在著名的水门事件中,伯恩斯坦等记者在4个月中采访了1000多人,每天工作12—18个小时。

调查性报道对记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记者要独立展开调查活动,挖掘隐藏在表面现象下的真相。另一方面还需要记者具备在艰苦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及坚定的信念,此外,记者还要具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嗅觉灵敏、思维活跃。

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无畏的精神。而且要有扎实的采访作风和采访韧性。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应该洁白而无可非议。调查性报道的揭秘性、挑战性和记者决心披露事实真相、维护正义的激情使这种报道形式独具魅力。毫无疑问,一个成功的调查性报道,记者的素质是绝顶重要的。一位研究者指出:“„„所有美国优秀的调查报道都具有如下品质:对事实真相的渴望,强大的内驱力,精确的判断力,果敢的决断力,持久的忍耐力,丰富的想象力,正直感,对条理性的领悟力和一种基本的直取要害的知觉。”

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质疑精神:记者要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质疑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2、平衡意识:应该让事件中冲突的各方和不同观点的组织(群体)有同等的发言机会。

3、平等的视角:在调查记者面前,只有被调查者这一相同的身份,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4、平静的心态:记者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这会有助于你对事物作出更准确地判断。

四、调查性报道的功能:

调查性报道是增强媒体公信力的有力保证。一个电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主要取决于在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新闻人物出现后,是否有记者的调查行为,记者能否依靠自己的采访调查获得更多的背景和细节、发现更多的事实和展示事实的角度。调查性报道往往是一个媒体的品牌形象。调查性报道是栏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为其采访调查的压力、获取事实的艰难,往往是对一个记者职业能力的最大挑战;同时,还要有成熟稳定的制度、方法,以保障报道的成功制作播出,保护记者的安全、利益不受侵害。这种高标准抬高了调查性报道的涉入门槛,也成为栏目的独特竞争资源。

五、在中国面临困境与挑战: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舆论监督的大旗下,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明显增多了,在主题上,它们的表现与西方调查性报道惊人的相似 :二者都注重揭露政府官员的腐败和社会上的罪恶,都力图为公民们伸张正义和主持公正。中央电视台节目《新闻调查》以前的定位语为:“新闻背后的新闻”,“正在发生的历史”。具有“全球、全国人民关注的高关注度”“记者面对的是犯错误的人,是出了问题的人,是下了监狱的人„„然而,对照严格的西方调查性报道的经典定义,人们会发现,中国的调查性新闻报道是软化的。

这种软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性新闻多以报告文学形式出现,多发表在书刊上。

如前所述,中国的调查性新闻报道经常选择具有文学色彩的报告文学题材,选择时效性较差、风险较小的杂志书刊为载体,这是一种在形式上的软化。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它们趋利避害,寻找到了更为有利和宽松的发展空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影响的调查性报道虽多出于新闻记者之手,但很多都发表在文学期刊或以书籍的形式出现,比如 :全景表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惨状和内幕的《唐山大地震》(钱钢),揭露由于人为破坏、生态失去平衡的《伐木者,醒来》(徐钢)和《北京失去平衡》(沙青),揭露1956年庐山会议内幕的《乌托邦祭》(苏晓康),揭露中共历史冤案的《梁漱溟、王实味、储安平》,还有暴露中国体育界弊病的《强国梦》和《兵败汉城》(赵瑜),戴煌揭露政府内部某些腐败的《权柄魔术师》、《在案层厚网的覆盖下》等等。调查性报道的先锋、作家赵瑜说,“调查性新闻报道在中国的角色和地位暴露出的更多的是尴尬和无奈,以至于一些记者和作家只能把调查报道这只脆弱的羊赶到文学小说的草原上去。”还有人戏言卢跃刚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苦苦地执着地与强势群体较劲,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像是一个略带几分苦涩的黑色幽默。

2.记者在调查活动中的独立性弱化,深入报道受到局限。

西方调查性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媒体相对独立的调查”和“某些社会势力企图在调查活动中阻碍”。中国媒体的官方性质一方面为调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使得中国的调查性报道带上了“软化”的烙印。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中国媒体,具有官方性质,这就使得调查性新闻在进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官方色彩,这个特征首先给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带来很大便利(在许多调查活动中,中国的媒体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记者调查的独立性也大大减弱。此外,很多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往往是待其盖棺定论之后再采访,而不是新闻记者独立观察的结果,是记者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的再报道。

3.调查性报道的时间性严重滞后。

调查性报道与日常新闻报道不同,它往往与发生的事件有相当的距离,往往是事件在前,调查在后。调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中国的调查性新闻时间严重滞后,极端的例子比如钱刚的《唐山大地震》,在事情发生后的10年才披露了当时的真相,戴晴的《王实味、储安平、梁漱溟》写的都是几十年前的陈冤。直到政府有关部门对历史冤案有了明确认定之后才敢于下手。其他如苏晓康的《乌托邦祭》等也是同样的情况。当然,即使这样的调查报道,依然可能充满风险,与西方的经典案例相比,其中的距离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因为时间滞后,记者在调查活动中受到的阻挠和压制程度大大减弱,有时甚至可能没有遭到任何压制,新闻表现出一种相对软化的趋势。

4.调查性新闻的负面性弱化、正面因素加强。

中国现行的报道方针是以正面宣传为主、负面报道为辅。这决定了以揭丑为宗旨的调查类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只能占据很小的比重。尽管相对于80年代,中国的舆论环境已经大为宽松,媒体舆论监督的力度大为增加,但相对于人民对于正义和公正的呼唤还有距离。舆论监督呼声很高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其揭露性的报道还占不到节目的10%,以关注“正在发生的历史”和“新闻背后的新闻”著称的《新闻调查》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作品也占很小的比例。

中国的传媒在近年中涌现出相当数量的调查性报道,但其负面性有所减弱。许多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报道,经常在其中加入有关部门在处理事件时的良好态度、改革的决心等正面性、光明性的内容,使得报道的力度和深度趋于缓和。负面性的降低同时也导致调查性新闻出现一定程度的软化。

六、疑问:

1调查性报道的“调查深度“如何评判? 2调查性报道的倾向性问题。

七、参考资料:

叶子、李艳 《电视新闻》 2008.7 孙玉胜《.十年》P100 2003年8月版

徐国源 《论深度报道的结构模式》2003年4期《采编生活》 何勇:《由事物的逻辑到理性的逻辑———对电视新闻述评的思考》,《现代传播》1998年3月。

穆冰《试论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3-11-21 赛纳《的内容与样式——2001年5月19日在开播五周年电视深度报道研讨会上的演讲》

余仁山《解密<新闻调查>》2008年5月1日

7094129 吴建昕

第三篇:中西方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开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20 世纪 60 年代,它勃兴于整个

西方国家。目前,它和解释性报道、客观报道一同构成了西方国家新闻报道的主流。

一、中西调查性报道概念比较

(一)西方概念中的调查性报道。

西方对调查性报道的研究已近百年,定义和认识较为系统化。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调查性报道的认识角度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西方学者对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和认识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报道对象为揭露被人为有意隐藏的事件;第二报道内容具有分析性,细节更为详尽;第三,报道制作者—记者,必须独立调查,新闻文本应保证原创性。通俗地讲,在西方,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具有英雄主义性质的活动—记者孤身犯险,自主调查挖退进仃J甲国化明解瑛,x7新闻头践中调查性报道的开展更具指导性。

(三)中西调查性报道的概念差异。

纵观中西对于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和认识,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理解是遵循着“揭露丑闻”这一核心的,而在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则在一定层次上发生了变构。可以说,中国更多的学者和从业人士认为,调查性报道主要并非仅仅揭露丑闻,而是承担着更多社会教化的重任。

(二)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历程。

《申报》在1882年刊登的中国第一条电讯稿就是披露一位官员读职的消息,可以称为调查性报道的雏形。在晚清、民国以及建国后至70年代末,中国的调查性报道一直由于权力系统的干预阻挠而难以真正形成。直到80年代,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才浮出水面。1980年《工人日报》发表了“渤海二号”钻井船在拖航中翻船的调查报道,以及《人民日报》的《白衣下的污垢》、《蒋爱珍为什么杀人》,《中国青年报》的《命运备忘录》等等,都属于调查性报道。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视在中国的兴起,电视调查性报道异军突起。比如《逃不掉的罪责》、《难圆绿色梦》、《“粮食满仓”的真相》、《探秘传销大本营》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的同时充朴分握了组论游髻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影响了政府的政策措施,为中国媒体做了守望社会的模范作用。2003年《南方都市报》的孙志刚事件”成为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巅峰。“孙志刚事件”从《南方都市报》的首次披露,到新浪网的转载成为全国关注的新闻,最终引起《中国青年报》、新华网、CCTV,《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媒体的调查性报道成功地将社会中潜藏的毒瘤公之于众。

(二)调查性报道的中国定位。

与西方媒体的调查性报道相比,当前中国媒体的调查性报道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迥异的一面。一些著名的调查性报道,不仅仅揭露了令人发指的黑幕,还成功地促使政府进行作为和改变,促进了社会民主的发展。中国媒体通过调查性报道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中国媒体进行调查性报道的目标并非仅仅是为了“揭丑”。仅是为了“揭丑”。2000年,著名的调查性新闻节目《新闻调查》提出了“探求事实真相”的口号,被认为是最能发挥调查类节目优势的一种定位选择,例如《陈丹青的出走》、《举报人李文娟》、《中日经贸关系解析》等。这一类调查性报道是在深人细致地调查一个代表性事件后,引导观众思考表象下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此外,许多事情,特别是官员犯罪案件的调查性报道,都必须在有关部门下最终结论后才能跟进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

实则变成了一种劝服性的“教化”。由此可见,中国的调查性报道的内容以及在社会中的作用远较西方的调查性报道复杂。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既是社会的舆论监督执行者,同时也要承担社会思想者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要担负教的责任。

四、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借鉴

通过中西调查性报道各方面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中国调查性报道的特点,同时也看到了中国调查性报道的不足。西方调查性报道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综合来说我认为有三点:

1。规范媒体管理体制,重司法管理轻行政控制,切实保障调查性记者的权益。

2.成立专门的调查性组织,让调查性记者能够形成合力非形单影只。

3.提高调查性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操作技能和真正心怀天下的执业理念。

无论现状如何,无法否认的是,调查性报道登陆中国仅仅30载,已在中国生根发芽。虽然调查性报道与本土文化、文图理念以及本土社会状况存在着差异和冲突,但曲折的融合进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未来的希望。或许当下的中国媒体还无法像“水门事件”中美国媒体那样,但假以时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民主进程的推进,我们相信,会有一天,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能够真正成熟,成为中国社会中为民代言、监督权力的重要力量。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调查性报道兴起得相对晚一些,发展缓慢一些,其社会影响也不及西方有些调查性报道那么轰轰烈烈。它通俗的称法是调查报告。其新闻性、时效性不如西方调查性报道那么强烈,更像情况汇报与调查研究资料。早期比较成功的调查报告要数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了。最近一、二十 年,我国的调查性报道逐渐受到新闻界重视。有些报纸出现了调查性报道专版,如《南方周末》开辟了调查专版,《中国青年报》也有本报调查栏目。电视也开辟了《新闻调查》等栏目。其社会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全面化。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方式,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社会功能在中国和西方国家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 显不同的地方。

一、中西调查性新闻社会功能相似之处

1.监视社会的功能

西方善于写揭露性调查报道。新闻界往往不惜人力和物力,不惧权势和恐吓,对一些“隐瞒的消息”进行调查与揭发。对政府机构、公司企业等存在的弊端以及某些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全面地调查研究,对社会阴暗面进行无情地揭露与批判。在一定程度上确能除恶去邪、伸张正义、维护公理,起到监视社会的作用。《纽约每日新闻》记者威廉·谢尔曼假扮成病人去一家福利医院治感冒,医院要求他“先检查检查脚",然后开出几种无关痛痒的脚痛药和其它一些毫无用处的药物。记者用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得了事实的“铁证”,从而揭穿了福利医生的骗局,并帮助该市追回了3100万美元的医疗补助费,成功地打击了假、丑、恶的社会现象。中国也有类似的报道。前几年,《湖南日报》记者也以“病人”身份去一家性病医院查探虚实。本没一点毛病的他被医生说得是性病缠身,几乎病入膏肓。医生要他接受长期治疗,并开出一长串的医药。记者采用了同样的办法揭露了性病医院坑骗病人、谋取暴利的罪恶本质。《南方周末》2001年3月29日揭露了一家“地下钱庄”的黑幕。文章报道,由于银行人为的为贷款者设置了很高的门槛,高利贷找到了市场空间,急需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被挡在门槛外面后,只好向“地下钱庄”借贷。高利贷者残酷的剥削逼得有些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社会的大万花筒里,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调查性报道的监视社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使光明的一面发扬光大,使阴暗面暴露无遗,使整个社会走上真、善、美的健康之路。

2.舆论调查的功能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非常注重民意调查,特别是遇到重大事情如总统选举时。他们还调查国民素质、社会资源、环境教育等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克林顿性丑闻传出之后,《今日美国》综合了多家媒体的民意调查结果,写出了一篇《美国人把绯闻与政绩区别对待》的文章。文中说:“今日美国的民意调查显示, 60%的人相信确有其事发生,58%的人说作为总统他的工作干得不错,事发前则有60%的人认为他政绩出色。”这些统计数据和其他采访材料综合就可得出民众对克林顿的基本意向:一方面公众对克林顿的支持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仍充分肯定克林顿的政绩。中国近几年也有类似的舆论调查,但大部分是由专门的调查研究所组织的,由新闻媒体就某一新闻事件而进行的舆论调查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我们是可以学习和借鉴西方的。

3.科学说理的功能

调查性报道通常是记者通过实地调查而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记者在写作时又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使新闻含有很高的精确性、科学性和论理性,能让读者相信它并接受它的一些观点。请看美国世界研究撰写的《世界情况报告·正视中国的局限》中的一段文字:“最近几十年,中国还改善了本国公民的健康状况。由于这些努力,婴儿死亡率从1960年的150‰下降到1970年的69‰, 1980年降到41‰, 1992年降到27‰——这个水平接近于台湾的26‰。”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数据说明并辅以有力的定性分析,使其观点显得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中国的调查报告一向讲求论证的严谨性和分析的科学性。它适当采用定量法,但更注重定性研究,往往以观点统率材料,以材料印证观点。1980年《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调查报告《不要让子孙后代埋怨我们》一文中,记者用调查所得事实材料说明了北京水源给首都的经济生活、环境卫生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分析了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这种说理就很能使人信服,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4.巧妙宣传

西方新闻界从不承认自己的宣传功能,但也不否认自身的立场问题。站在一定立场上采写出来的调查性报道,有时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宣传倾向。在美国,在政治上亲某一党派的报刊总是极力维护本党派的利益。在采写敌对党的问题性的调查报道上便极尽所能贬低异已,抬高自己。只是他们采取的是一种比较巧妙的手法,尽量隐藏自己的宣传意图。就如在美国总统选举前夕,他们常常利用民意调查来影响和左右美国总统选举而不是直接站出来为某位总统候选人拉选票一样。

二、中西调查性新闻社会功能的不同之处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在运用调查性报道时,其报道对象、报道范围、报道的侧重点等各有不同。所以它的社会功能与其功能表现程度也有不同之处。简单地比较一下,调查性报道在中国与西方国家主要扮演着以下不同的角色。

在西方,调查性新闻首先是作为“政治腐败的揭丑人”而存在的。由美国记者斯蒂芬斯著的《新闻与揭丑》一书中就收集了大量美国黑幕报道的经典作品,其中就包括如《参议院的背叛》、《联邦官僚机构是如何运作的?》等许多揭露政治腐败的新闻作品。

其次,调查性新闻是名副其实的“社会黑暗的'掏粪者'”。西方新闻记者往往以大无畏的精神把触角刺向社会的黑暗角落,揭露社会矛盾,暴露社会隐患,以促进社会改良和社会进步。《疯狂融资》一文通过大量的采访与调查,揭示了美孚石油公司之下的联合铜矿公司在创立五年之中劫掠了大众上亿美元的财富的事 实真相,让人看到了垄断资本家和大财团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大肆掠夺民众财富的阴暗面。

最后,西方调查性新闻还是“民情舆意的调查员”。最有代表性的是关于总统选举前夕的选票预测。1976年由记者米尔斯写的《新罕布什尔州预示总统竞选难分伯仲》一文就准确地预测了南方“乡巴佬”卡特击败在任总统福特而入主白宫。他们还对社会上一些引起争议的问题进行民意测验,如关于堕胎问题、民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当然,西方调查性新闻并不是一支万能的笔。它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如国家利益、政治压力、资本控制以及这种报道形式自身的局限性等等。但它在反映公共利益、维护公共道德等方面确是一个出色的斗士。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调查性新闻则主要扮演着以下三个角色:

第一,政策宣传家。1999年获奖作品《土地承包中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记者调查了土地承包过程中妇女受歧视、被剥夺土地承包权的情况,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并在报道的最后就土地承包中侵犯妇女权益问题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借法院的名义普及法律知识,大张旗鼓地宣传了男女平等的国策。

第二,公益维护者。如《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9月17日刊登的《对北京市假冒伪劣商品的调查》、《南方周末》2001年3月15日发表的《商洛地区艾滋病调查报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后一篇文章中,记者使商洛地区艾滋病滋长、漫延的内幕曝了光。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商洛地区HIV携带者比例高达到23∶ 1,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非法之徒利用农民的无知与贫穷,非法进行抽血贩血,而商洛地区所辖7县(市)共约有12700多人有卖血史。那些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却已无法查清其流向。这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令人惧怕的事实让人们无法不关心起自身的安危。文章巧妙地呼吁政府部门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控,对已查明是HIV感染者人群进行严密监控,督促公安部门给予协助,严惩犯罪分子,维护公众的利益。

第三,问题研究员。我国的新闻体调查报告带有浓厚的分析研究味道。它经常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从各个侧面进行细致调查,深透研究,挖掘出其深层原因,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决策。1998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关于郑州亚细亚商场、集团兴衰的调查》可算是此类调查性新闻的经典之作。记者敏锐地 抓住了商户堵门讨债**这一案发事件,从亚细亚的管理、用人制度到它的监督机制,从流通体制到高层管理矛盾,层层剖析了“亚细亚”由盛到衰的深层原因,道出了企业内部存在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调查性新闻的角色都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因为它的社会功能即使在同一篇报道里也是多重的、多方面的。我们只有既借鉴西方的一些成功作法,又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它所具有的全部功能。

第四篇:中美调查性新闻报道

从《60分钟》和《新闻调查》看中美调查性新闻报道

纵观世界电视深度报道新闻栏目,美国的《60分钟时事杂志》(以下简称《60分钟》)以其四十余年来在美国电视新闻史上的卓越地位、深度优秀精良的新闻作品以及在美国观众中的强烈反响而举世闻名。在中国《新闻调查》十余年前扛起调查性电视新闻的大旗,开启了新的调查电视新闻时代,节目开办之初致力于打造“中国的《60分钟》”,因此,通观两者栏目,具有一定的对比研究价值。

节目形态比较:

《60分钟时事杂志》是美国CBS广播公司于1968年9月创办的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四十余年来作为美国电视新闻史上的常春藤。《60分钟》是一档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属于调查性新闻电视深度报道。每周一期,在黄金时段播出。每期的《60分钟》基本由3个独立的新闻深度报道和1个新闻评论版块组成,深度报道各13分钟左右,评论版块4分钟左右,加上片头导视、片花和广告,总共60分钟整。:第一则报道是当晚的重头戏,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时效性,往往由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记者和制片人,它所占的时间也最长,约为20分钟左右;第二则报道略短,但仍然较为严肃;第三则报道可视作当晚节目的闪亮点,它富有浓郁的人情味,风格也颇为轻松。主要内容有事件调查、人物访谈、特别节目、人物概评。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当90年代中国电视时代蓬勃兴起,舆论环境日益宽松,国家级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在改制中,人们对深度报道的信息需求就随着电视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于是,《新闻调查》顺应时代需求诞生。时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和副主任袁正明明确提出:“我们要做中国的《60分钟》”。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正式开播,首播节目《宏志班》。由于《宏志班》强烈的形式感,从形式到内容上呈现出的独特形貌,所以这个节目一面世就奠定了《新闻调查》的基准节目样态: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递进式探究。这种节目形态一直沿用至今。时长为45分钟,每周1期。每期有一个专题,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选题比较:

《60分钟》的选题根据三个内容板块的不同而素以内容包罗万象、题材亦庄亦谐、分析,深入透彻、背景充分详实、现场真实纪录、态度客观公允、立场旗帜鲜明的节目风格而著称。其报道内容中严肃的新闻题材最为重要。这类题材通常放在每期的首要位置,是“重头戏”,这类严肃敏感、时事性强的硬新闻题材而家喻户晓,并形成其特有的“侦探式”风格。每期节目中安排一些比较轻松的软新闻报道,成为整档新闻节目中的轻松亮色。接着是著名专栏作家安迪鲁尼的固定的评论栏目。《60分钟》的栏目理念是通过深入挖掘,探讨重大社会背景下的重大社会问题。栏目在选题上以政府行为、社会事件、司法公正、人类灾难、战火纷争等“硬新闻”为主,所以在整体定位上,这是一档严肃的新闻杂志栏目。《60分钟》把选题定位于严肃的政治性新闻题材和当前最具新闻价值的热点事件新闻人物。提倡题材的新闻性、时效性、政治性和娱乐性。通常每则报道都有自己的新闻由头。这使得《60分钟》作为一档深度电视栏目,三个内容板块之间的新闻题材之间形成较好的层次关系,张弛有度。

《新闻调查》的选题标准:第一是调查性,第二是故事性,第三是命运感。新闻调查在开办初期选题有四种分类方式:主题调查、舆论调查、事件调查和内幕调查。后来栏目几经改版,终于回归到调查性报道的正途。栏目确定选题提出要求:

一、有没有真相,是不是有需要反证和澄清的事实。这样的事实有没有关切度,即所调查的问题老百姓是不是关心。

二、这个事实有没有价值。

三、有没有典型人物。

四、它是不是有独家性。选题能否算得上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调查的内容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第二,这种行为被掩盖;第三,调查是记者独立展开的。只要符合这三个要素,就是调查性报道。

《新闻调查》面对揭露性题材的报道,其目的也、是为了发现问题,揭示现象,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因而大量中性,正面的题材需要新闻工作者去挖掘,这给了《新闻调查》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记者(主持人)比较:

《60分钟》采用总制片人中心制,总制片人直接领导着栏目的七位主持人。每个板块没有固定的主持人。《60分钟》“被称作一群老家伙的电视王牌节目”,大多数的年龄都在35岁以上,在到这个栏目之前,他们都有过相当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都是非常出色的新闻记者,迈克华莱士等著名主持人,他们有鲜明的主持风格和个人表现力。

《60分钟》的影响力主要是体现在它的独立调查和批判精神,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报道负面新闻,揭露丑行,进行独立的调查挖掘故事,伸张正义。主持人态度客观公正,这突出表现在采访过程中主持人客观冷静的提问上。从主持人的演播室介绍、解说词的补充说明、提问的巧妙设置,再到各式人物的采访,再到节目最后的评论,主持人基本上不把主观的意见和观点直接表达出来,会给观众留下一个整体的态度印象,不影响观众自身的理解和评判。主持人不把主辉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从而也不强加给观众,而且通过采访代表不同意见、观点和立场的新闻人物,也会给观众留下客观公允的印象。但观点往往隐藏在镜头与画画的精心编辑、典型画面及细节的突出和放大、主持人的巧妙设问及提问顺序中。

《新闻调查》目前实行记者中心制。在经历了编导中心制,策划人负责制。记者在深度调查中的位置、记者积极性的发挥非常重要,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以三位出镜记者为中心建立三个团队,每一个记者固定搭配三到五个编导,摄像、录音也相对稳定。这样就是赋予记者(主持人)足够的权力,从选题到成片都由记者带领自己的摄制组独立操作。

新闻调查性节目就是一个向观众展现调查过程的节目形式,主持人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对新闻事实的调查取证。二是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分析是在节目中进行的,这种分析现在多由记者的串场完成。这种分析是对新闻事实的规纳和总结同时使下面即将进行的调查路径相对清晰。记者面对观众对新闻事实的分析是对新闻事实的归纳而不是评述,形成对辅助性新闻事实的叙述。在《新闻调查》节目中,贯穿节目中的是解说词,这些解说词通过记者的配音体现在节目中,它同时也构成记者视角的一部分。

从《新闻调查》的节目选题内容上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到对社会贪污腐败现象的揭露、对黑暗势力的鞭策,都体现出记者心怀天下,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新闻调查》是把质疑作为栏目的生存方式看待的,可见其对质疑精神的重视程度。记者在进行新闻调查行动中具有品性和质疑精神。

叙事策略和结构

《60分钟》的叙事坚持真实同时又具有戏剧性、形象性。首先,《60分钟》以讲故事的叙事方式报道新闻。片头设计就是一本杂志,这就意味着新闻报道的情节性特征。从主持人的一句话:“今晚请看《60分钟》的这些故事和安迪鲁尼的评论”,每一则报道中主持人的开篇介绍通常也是娓娓道来,仿佛这是一个故事的开端。至于每一组段落镜头基本上都

是整个叙事过程中的一段情节,画面也是精心选取负载一定情节信息的画面,比如非常重视细节对于事件情节化的表现力。每一个部分都是主持人以讲故事的口吻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贯穿始终。其次,使用形象的论据。不论是表现主题还是陈述事实,镜头、段落之间都严格按照实证性原则进行蒙太奇结构,以求论据的确凿、论证的严密和论点的有力。比如在《The age of megafire》中主持人亲临现场到超级大火的现场,按事件性质与发展线索采访重要人物,掌握充分详实的资料,使用大量大火燃烧森林被毁的真实画面造成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富含信息量的形象化论据来陈述事实、分析原因、阐明观点。

《新闻调查》是深度的调查性报道电视栏目,要使一期长达45分钟的专题性深度报道内容丰富而层次清晰,不仅需要大量的事实性素材更需要严密的论证结构。在《拷问食品安全》一期中,从食品安全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七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一标志性意义的法案说起,从一条流行短信切入到食品安全问题危及的普遍性,然后从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这一典型食品安全的现象就行剖析,采访相关行业的权威人士。从这一现象,深入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原因,运用信息不对称、柠檬市场理论、劣币驱除良币等进行解读。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对相关专家的采访来提出解决食品安全的措施,健全国家监管体系、行业自律和公民监督。整期节目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遵循严密的论证结构。在王志采访刘姝威,几乎很少使用到图像资料,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对话题的解释,这样在文本写作和编辑制作中就只能采取限制视角,即内外交叉视角来叙述故事。比如《新闻调查》的《拷问食品安全》一期栏目中为了说明食品掺假现象屡禁不止,记者柴静假扮食品生厂商打电话给售卖各种化学药品人,这种电话暗访在国内新闻节目中较为常见。但是《60分钟》中鲜有,他们多是以现场调查的形式出现。

包装形态:

《60分钟》是以节目时间为名称,贯穿节目中的是滴滴嗒嗒的秒表既呼应着节目名称,同时报告着栏目的发展进程,同时秒表的紧迫地滴答声又制造了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配合了严肃的调查性风格。60分钟是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在节目的包装也是一本杂志。耳边是时钟滴答走动的声音,随即黑色背景上出现了白色的方框,勾勒出一本尚未翻开的杂志的轮廓,封面上方写着“60minutes”,其中60是大字体的阿拉伯数字,中间和下方的内容是各位主持人姓名,告诉观众这是一本名叫《60分钟》的“杂志”。杂志的目录是对本期节目的导示,加入一些每段节目精彩的画面和有冲击力的镜头,设置悬念,吸引观众。接下来在每个板块中,主持人的背景是一本有关故事内容的打开了的杂志,占据

整个画面的五分之四空间,杂志左页的下沿是一条从左下方略微向右上方倾斜的弧线,这一画面构图的最大特点就是立体、直观、形象。

《新闻调查》的标志是黑色背景的白色字体,严肃庄重,具有调查性新闻报道的深度感。“新闻调查”四个字本身就表明了该电视栏目的性质。《新闻调查》的剪辑格式是在旋律激昂的开始曲中出片头,新闻调查四个黑底白字,白字黑底在局促的音乐中出现,色彩稳重。每期固定地在往期节目有代表性的名单、采访画面和记者中进一步说明节目的性质和体裁。之后精彩导视中撷取节目中的精彩画面和同期声,制造悬念吸引观众。进而在新闻调查标志下引出本期片名。切换到演播室,主持人简单引入本期节目,一分钟左右的导语,或交代播出由头,或简单勾勒背景,或关注人物命运,或预先提出问题但不做评论。进而进入正题,出镜记者进行现场调查。大约每十分钟左右,随着相关逻辑结构和叙事的结束,插入隔断,固定的片花隔断,再现片名,让观众歇三秒钟,同时标志下一单元的开始。结尾演播室是在现场调查内容结束后,记者在演播室简单总结,或报道事态最新进展,或表明媒体立场,或提醒关注等。

造型元素:

《60分钟》在采访人物时候多采用一对一的过肩镜头和大量特写镜头,通过真切反映被采访者的精神状态和面部表情来给观众带来直观的画面效果,给人强烈的真实感容易引起其情感共鸣。

采用多机位拍摄,在不同角度配合方位地反映事态发展和人物状态。

特技使用上中画面特技轻图标特技。对现实画面和背景画面,运动画面和固定画面,影视画面和摄影画面上主要拼接技巧,带来视觉上的流畅感。为在拍摄文史图片、报刊资料静物时,采取运动摄影,变静为动,镜头按照人的视觉规律和思维习惯,多从文史资料的左侧水平摇摄到右侧,或从上方垂直摇摄到下方;有时镜头会让观众首先介入信息的主体—图片中某个局部的特写,再拉回到信息主体的外沿——图片的整体,让观众以最快时间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表现出文献资料的历史感。同时,使用抠象技术,在字块的外框上巧用心思。但由于《60分钟》在论据上大量使用影像资料,是以讲故事取胜,尽量保持新闻的公允客观,较少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的特技。

《60分钟》画面制作精致,着力使用蒙太奇结构,造就精致的影视化拍摄编辑效果,画面色彩鲜明,构图优美,清晰度高。保持新闻事实性的同时不乏影视的审美性和艺术性。例如在《The age of magefires》中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甚至使用航拍,大量拍

摄森林失火,熊熊的烈火燃烧的画面让人顿感震撼。当大火熄灭后留下被烧毁的森林枯木,在蓝天的掩映下与昔日欣欣向荣的森林相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新闻调查》在采访人物时候也同样采用一对一的过肩镜头采访。比如在《神话较量的人》中对刘姝威的采访是在刘姝威的家里,采访刘姝威主要是对其进行过肩采访,这样对刘姝威的动作表情拍摄。比如当刘姝威说到“我们法院不管蓝田窃取国家机密的事”“他说你知道吗?”“我当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以死相拼了。”当刘姝威提到警察的到来以及话语“争议中奖战胜邪恶,你不要怕,我支持你。”时候眼圈红了,充满泪水。说话声音哽咽,这些镜头的对刘姝威在采访过程中的感情变化,进行了准确反映。同时穿插记者王志提问时候的上半身采访和背对式采访。但相对于《60分钟》的超大特写镜头的使用还是较少。

《新闻调查》在历史资料引用上直接进行镜头拍摄。在《与神话较量的人》中起因是刘姝威发表在《金融内参》上一篇关于停止对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贷款的一份600字短文,在节目一开始对该文章进行镜头拍摄,并对“机密”二字进行镜头推进式特写,以强调其重要性,这一镜头也贯穿节目提及相关内容时反复出现。在对刘姝威短文中的引用部分采访抠像技术,但外框上没有修饰。

《新闻调查》在表现手法上注重新闻的纪实性。以深度报道内容与节目主打,调查性报道多深入调查事件的现场,进行跟踪、暗访、调查报道。由于这些事件现场多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不为人知的恶劣环境中,客观环境本身造成了画面具有可观赏性。比如《拷问食品安全》对火腿生产者的暗访,生产地就是在小作坊中,卫生条件脏乱差,生产者从化粪池中走出来后就直接去接触火腿原料猪肉。由于是暗访,造成画面不稳且存在很多杂音。这就造成了《新闻调查》的画面质量上追求表现新闻事实而不同于《60分钟》的影视化特征。

《新闻调查》特技使用更加多元化。作为播出时间较长、内容深度较大的调查性新闻报道,为了使其论证更加充分,配合记者的述评语言,常常借助特技来增强画面的可读性。例如在《拷问食品安全》节目中,在论述市场经济机制时,大量人民币来表现人们唯利是图,受到金钱的诱惑,使用“”字形多米诺骨牌倒塌来比较优势劣汰。在分析食品添加化学物品背后的经济学原因是由于价格恶性竞争战中,借用蒙太奇比喻的表现手法使用网络游戏中的“魔兽”战场画面。在阐述另一个经济学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时,使用动画特技买方和卖方不对等的平衡板过分倾斜,并借用具体实例来解释这一经济学现象。

参考资料:

《电视深度报道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季宗绍著 百度百科 新闻调查 百度百科 60分钟时事杂志

《从新闻调查看中国特色调查性新闻报道》央视国际网 何青

《<新闻调查>记者的职能——王利芬的电视论文》

第五篇:再婚协议书

再婚约定协议书

男方:张奇祥: 女方::

男、女双方均系独身,因年龄较大,为了生活上能有所照料,情感上有所依托,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之规定自愿结成合法夫妻。同时为了能够生活美满,家庭和谐,不给社会及双方子女留下麻烦,特定此协议。

一、婚期约定:婚期自本协议签定之日起至男女双方中有一方离世止。

二、经济约定:男女双方均为退休人员,成婚后工资收入实行AA制,即各自支配自己的工资。家庭基本生活支出由双方均担,每人每月约定生活费用暂定为400元(日后可根据情况由双方同意适当调整),由女方管理。夫妻之间应互相关照,恩爱相处,承担应尽责任。

三、婚房约定:双方均安置婚房,男女双方均有到对方居住的自由和权力。

四、财产约定:双方各自婚前所有的财产,婚后所有权不变,仍为各自财产,由各自继承人继承。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并用于婚后共同生活。对婚后财产(1000元以上)的取得和购置应经双方有关子女知晓或同意。被确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在婚姻终结时应由双方子女均分。

五、债务承诺:再婚关系建立时,双方均无对外债务,任何第三方因此向一方主张债务的,为一方自己的债务,另一方无义务连带偿还;双方承诺,再婚关系建立后,非经对方同意或为对方利益,不得自行设置债务,否则,应视为一方自己的债务,另一方无义务连带偿还。

六、疾病及后事处理:双方再婚时,双方子女均已经成年,因此双方同各自子女的赡养关系不变,各自子女为自己老人养老送终。

七、本协议经双方签字并经义马市公证处公证后生效。

男方(身份证号):

女方(身分证号): 男方子女代表: 女方子女代表: 签订时间:签订地点:

下载再婚性和协调查[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婚性和协调查[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再婚协议书

    再婚协议书 甲方(男方): 乙方(女方):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共识后,本着“三不变”原则,即财产所有权、继承权、亲子关系三个方面婚后保持不变,签署“再婚协议书......

    再婚协议书

    再婚协议书 男方: 女方: 男方子女代表: 女方子女代表: 为维护老人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根据《婚姻法》,结合家庭实际情况,经协商,特签订本协议。 一、男方______与女方__......

    再婚贺词

    再婚贺词---在向人生第二次幸福出发的路上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今天这欢声笑语、天降吉祥、花好月圆、天地之合的喜庆日子里,大家相聚在这里,庆贺那先生与张女......

    再婚协议

    再婚协议 男方: 女方: 男、女双方均系独身,现年龄较大。为了生活上能有所照料,情感上有所依托,双方自愿结婚。同时为了能够生活美满,家庭和谐,双方特定此协议经过协商确定同意此协......

    再婚离婚协议书

    再婚离婚协议书1 甲方:彭xx,汉族,生于1979年xx月xx日,身份证号码:xxxxxxx乙方:李xx,汉族,生于1988年xx月xx日,身份证号码:xxxxxxx男、女双方于20xx年xx月xx日办理结婚登记,婚后未生育......

    再婚贺词

    再婚贺词---在向人生第二次幸福出发的路上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今天这欢声笑语、天降吉祥、花好月圆、天地之合的喜庆日子里,大家相聚在这里,庆贺那先生与张女......

    再婚离婚协议书

    再婚离婚协议书 再婚离婚协议书1 甲方: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电话:________住所:________乙方: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电话:________住所:________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

    再婚贺词

    再婚贺词 再婚贺词---在向人生第二次幸福出发的路上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今天这欢声笑语、天降吉祥、花好月圆、天地之合的喜庆日子里,大家相聚在这里,庆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