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盘点大学校长卸任后去向-49人卸任后从政
盘点大学校长卸任后去向:49人卸任后从政
记者统计发现,广东17所独立学院中,近半校长是从公办学校或母体学校领导岗位卸任后来任职。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李文海在卸任后,也醉心于学术研究,2012年8月,还出版专著《清代官德丛谈》。
黄达人。刘颂豪。王维宣 摄朱清时。新华社发并未远离教育和学术:做研究讲科普换个学校做校长履职五年的校长朱清时今年9月将从南方科技大学卸任,李培根3月31日离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 离任演讲再引轰动。很多人不禁关心,大学校长们卸任后都去哪了?记者统计发现,广东多数大学领导卸任后并未远离教育,多位本科院校校长到独立学院或民办学校继续任职,发挥余热。也有退休校长潜心学术继续做研究,还有人热衷文化科普。当校长去年,喻世友卸任中山大学纪委书记,再次担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院长。这是他在中山大学不再任职的首个南方学院院长任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是2004年开始招生的一所独立学院。在广东,大学领导卸任后到独立学院任职并不鲜见。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院长杨文轩,曾在1999年到2008年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院长徐真华,曾先后任广外校长、党委书记,2008年退休。2011年8月始任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张湘伟,此前曾是广东工业大学校长。记者统计发现,广东17所独立学院中,近半校长是从公办学校或母体学校领导岗位卸任后来任职。几年前曾有人对全国21个省份的36位独立学院院长的实名问卷调查显示,发现全国独立学院院长相当部分系公办高校的离退休人员担任,在调查的36位独立学院院长中,年龄在60岁到69岁的有9位。做学术今年3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受聘为黄河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及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科学家。刘人怀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曾任暨南大学校长。退休后继续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做研究的不止一人。2012年7月,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编著的新书《高职的前程》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此前,他先后出版了《大学的观念与实践》和《大学的声音》两本著作。退休后的黄达人,将目光瞄准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黄达人曾经的搭档、中大原党委书记李延保则对独立学院关注更多。他最近在多所学校做《关于 独立学院 治理的若干问题》的讲座,此前还与人合著《中国独立学院调查报告》。讲科普也有退休校长对科普情有独钟。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颂豪曾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他也经常被邀请到各地讲学。每到一个地方,刘院士除了进行学术交流外,最不忘的就是设法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前沿。每年5月的科技活动周和6月的科技活动月期间,一个接一个的讲座要开展,刘院士已陆续在各类大中小学校做了近几十场科普讲座。刘人怀也有相似之处,但演讲题目多关涉人文。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举办的 弘扬科学道德践行 三个倡导 奋力实现中国梦 报告会上,刘人怀从经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辉煌历程的科技工作者角度演讲。2012年,他曾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做了题为 创新路上的感想 专题报告。他还曾对科研舞弊加以痛斥。2013年初,刘人怀炮轰广州两所知名高校的校长博士论文抄袭。全国情况49人卸任后从政据不完全统计,116所 211 高校自2000年后,共有49名校长卸任后,曾担任党政机关、军队、科协、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干部。2004年7月,万钢出任同济大学校长。不到三年的时间,又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教育部目前10名部领导中,就有2人有高校校长经历,分别是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袁贵仁部长和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的郝平副部长。卸任后的校长,并非都选择从政,实际上,在官方任免决定中,更多的校长是因为年龄原因去职,而非因 另有任用、工作需要 等原因调任官员。他们当中,多担任名誉职务,如名誉院长、校长,或被聘为顾问,还有的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等协会任职。当然,也有部分校长卸任后返回教职,潜心治学。曾在1994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卸任后成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的第一完成人,并凭此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李文海在卸任后,也醉心于学术研究,2012年8月,还出版专著《清代官德丛谈》。
記者統計發現,廣東17所獨立學院中,近半校長是從公辦學校或母體學校領導崗位卸任後來任職。中國人民大學老校長李文海在卸任後,也醉心於學術研究,2012年8月,還出版專著《清代官德叢談》。
黃達人。劉頌豪。王維宣 攝朱清時。新華社發並未遠離教育和學術:做研究講科普換個學校做校長履職五年的校長朱清時今年9月將從南方科技大學卸任,李培根3月31日離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根叔 離任演講再引轟動。很多人不禁關心,大學校長們卸任後都去哪瞭?記者統計發現,廣東多數大學領導卸任後並未遠離教育,多位本科院校校長到獨立學院或民辦學校繼續任職,發揮餘熱。也有退休校長潛心學術繼續做研究,還有人熱衷文化科普。當校長去年,喻世友卸任中山大學紀委書記,再次擔任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院長。這是他在中山大學不再任職的首個南方學院院長任期,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是2004年開始招生的一所獨立學院。在廣東,大學領導卸任後到獨立學院任職並不鮮見。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院長楊文軒,曾在1999年到2008年任華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院長徐真華,曾先後任廣外校長、黨委書記,2008年退休。2011年8月始任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的張湘偉,此前曾是廣東工業大學校長。記者統計發現,廣東17所獨立學院中,近半校長是從公辦學校或母體學校領導崗位卸任後來任職。幾年前曾有人對全國21個省份的36位獨立學院院長的實名問卷調查顯示,發現全國獨立學院院長相當部分系公辦高校的離退休人員擔任,在調查的36位獨立學院院長中,年齡在60歲到69歲的有9位。做學術今年3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受聘為黃河科技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及校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首席科學傢。劉人懷是我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曾任暨南大學校長。退休後繼續專註於自己喜歡的領域做研究的不止一人。2012年7月,中山大學原校長黃達人編著的新書《高職的前程》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此前,他先後出版瞭《大學的觀念與實踐》和《大學的聲音》兩本著作。退休後的黃達人,將目光瞄準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黃達人曾經的搭檔、中大原黨委書記李延保則對獨立學院關註更多。他最近在多所學校做《關於 獨立學院 治理的若幹問題》的講座,此前還與人合著《中國獨立學院調查報告》。講科普也有退休校長對科普情有獨鐘。中國科學院院士劉頌豪曾任華南師范大學校長,他也經常被邀請到各地講學。每到一個地方,劉院士除瞭進行學術交流外,最不忘的就是設法讓更多的人瞭解科技前沿。每年5月的科技活動周和6月的科技活動月期間,一個接一個的講座要開展,劉院士已陸續在各類大中小學校做瞭近幾十場科普講座。劉人懷也有相似之處,但演講題目多關涉人文。在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期間舉辦的 弘揚科學道德踐行 三個倡導 奮力實現中國夢 報告會上,劉人懷從經歷新中國科技事業發展輝煌歷程的科技工作者角度演講。2012年,他曾在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做瞭題為 創新路上的感想 專題報告。他還曾對科研舞弊加以痛斥。2013年初,劉人懷炮轟廣州兩所知名高校的校長博士論文抄襲。全國情況49人卸任後從政據不完全統計,116所 211 高校自2000年後,共有49名校長卸任後,曾擔任黨政機關、軍隊、科協、人大、政協等部門領導幹部。2004年7月,萬鋼出任同濟大學校長。不到三年的時間,又被任命為科技部部長。教育部目前10名部領導中,就有2人有高校校長經歷,分別是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的袁貴仁部長和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的郝平副部長。卸任後的校長,並非都選擇從政,實際上,在官方任免決定中,更多的校長是因為年齡原因去職,而非因 另有任用、工作需要 等原因調任官員。他們當中,多擔任名譽職務,如名譽院長、校長,或被聘為顧問,還有的在中國職業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等協會任職。當然,也有部分校長卸任後返回教職,潛心治學。曾在1994年至2003年期間,擔任清華大學校長的王大中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卸任後成瞭《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反應堆》的第一完成人,並憑此榮獲2006年度國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老校長李文海在卸任後,也醉心於學術研究,2012年8月,還出版專著《清代官德叢談》。
记者统计发现,广东17所独立学院中,近半校长是从公办学校或母体学校领导岗位卸任后来任职。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李文海在卸任后,也醉心于学术研究,2012年8月,还出版专著《清代官德丛谈》。
黄达人。刘颂豪。王维宣 摄朱清时。新华社发并未远离教育和学术:做研究讲科普换个学校做校长履职五年的校长朱清时今年9月将从南方科技大学卸任,李培根3月31日离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 离任演讲再引轰动。很多人不禁关心,大学校长们卸任后都去哪了?记者统计发现,广东多数大学领导卸任后并未远离教育,多位本科院校校长到独立学院或民办学校继续任职,发挥余热。也有退休校长潜心学术继续做研究,还有人热衷文化科普。当校长去年,喻世友卸任中山大学纪委书记,再次担任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院长。这是他在中山大学不再任职的首个南方学院院长任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是2004年开始招生的一所独立学院。在广东,大学领导卸任后到独立学院任职并不鲜见。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院长杨文轩,曾在1999年到2008年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院长徐真华,曾先后任广外校长、党委书记,2008年退休。2011年8月始任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张湘伟,此前曾是广东工业大学校长。记者统计发现,广东17所独立学院中,近半校长是从公办学校或母体学校领导岗位卸任后来任职。几年前曾有人对全国21个省份的36位独立学院院长的实名问卷调查显示,发现全国独立学院院长相当部分系公办高校的离退休人员担任,在调查的36位独立学院院长中,年龄在60岁到69岁的有9位。做学术今年3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受聘为黄河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及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科学家。刘人怀是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曾任暨南大学校长。退休后继续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做研究的不止一人。2012年7月,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编著的新书《高职的前程》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此前,他先后出版了《大学的观念与实践》和《大学的声音》两本著作。退休后的黄达人,将目光瞄准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黄达人曾经的搭档、中大原党委书记李延保则对独立学院关注更多。他最近在多所学校做《关于 独立学院 治理的若干问题》的讲座,此前还与人合著《中国独立学院调查报告》。讲科普也有退休校长对科普情有独钟。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颂豪曾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他也经常被邀请到各地讲学。每到一个地方,刘院士除了进行学术交流外,最不忘的就是设法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前沿。每年5月的科技活动周和6月的科技活动月期间,一个接一个的讲座要开展,刘院士已陆续在各类大中小学校做了近几十场科普讲座。刘人怀也有相似之处,但演讲题目多关涉人文。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举办的 弘扬科学道德践行 三个倡导 奋力实现中国梦 报告会上,刘人怀从经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辉煌历程的科技工作者角度演讲。2012年,他曾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做了题为 创新路上的感想 专题报告。他还曾对科研舞弊加以痛斥。2013年初,刘人怀炮轰广州两所知名高校的校长博士论文抄袭。全国情况49人卸任后从政据不完全统计,116所 211 高校自2000年后,共有49名校长卸任后,曾担任党政机关、军队、科协、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干部。2004年7月,万钢出任同济大学校长。不到三年的时间,又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教育部目前10名部领导中,就有2人有高校校长经历,分别是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袁贵仁部长和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的郝平副部长。卸任后的校长,并非都选择从政,实际上,在官方任免决定中,更多的校长是因为年龄原因去职,而非因 另有任用、工作需要 等原因调任官员。他们当中,多担任名誉职务,如名誉院长、校长,或被聘为顾问,还有的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等协会任职。当然,也有部分校长卸任后返回教职,潜心治学。曾在1994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卸任后成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的第一完成人,并凭此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李文海在卸任后,也醉心于学术研究,2012年8月,还出版专著《清代官德丛谈》。毛白杨 毛白杨小苗 山东毛白杨
http://www.xiexiebang.com/ H6M9
第二篇:李培根卸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演讲全文
李培根卸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演讲全文http://video.sina.com.cn/p/edu/news/2014-04-01/***9.html
尊敬的王立英副部长,尹汉宁部长,喻云林局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你们好!今天是华中科技大学喜庆的一天,我们迎来了新校长丁烈云教授。首先,我向丁烈云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相信在党委、在他和路钢同志的领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将迎来新的辉煌。此时此刻,我要衷心感谢中组部、教育部、湖北省委多年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衷心感谢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这些年给予我的一切,不管是信任、支持、宽容,还是批评;特别感谢路钢同志的智慧、魄力、贡献以及与我合作时表现出的忍耐。自然,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关心和理解,感谢亲朋和同事对我的支持、鼓励以及类似于 “上台终有下台时” 那样始终萦绕在我的耳际的箴言。这九年中有太多的事是我一生中不能忘怀的。此刻我最想表达的只是那些因为我的能力不足给学校留下的遗憾,也给我自己留下的诸多遗憾和歉意。
这些年,学校的发展有一些颇为遗憾的地方。我没能把“船舶海洋”四个字写大;文科若学科的发展没有显著变化;医科还欠缺高峰;转化医学中心大楼还未动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还未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我希望“让学生自由发展”,但总体上多数学生可能还是未脱离那种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对这些我不能不表示遗憾和歉意。
我希望学生们能很好地面对过去与未来。既要知道革命先贤辉煌而悲壮的历程,也要了解我们自己历史上的错误、丑陋、耻辱等等。如果大学生对国家过去的错误和痛楚多一些了解,他们就能知道对人的蔑视多么恐怖,个人迷信多么可怕;就容易理解民粹式民主的荒唐;就能知道道德在无约束的权力面前多么不堪一击!从而真正地思索人的意义、民主的意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意义!未来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为了未来,学子们需要何种思想前瞻?需要怎样的思想储备?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实中的、或者当下流行的价值观。在对过去与未来的责任这一点上,我做得太少,于此只能感到遗憾。这几年,生活在这个校园里的孩子们没少抱怨:自习要抢座位;图书馆关门时间太早;食堂饭菜的质量怎么变差了,到底是不是没赚学生们一分钱?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偌大的校园居然没有一个游泳池;有些运动还得交钱;自行车常常被偷;夏日彻夜难眠;如此等等。我们的工作没能做好,或迟迟才做,我要表示遗憾与歉意。
我不仅感到遗憾且颇为痛心的一件事就是所谓“学位门”事件。记得有一次我出面与学生对话时,我还反问,为何好多学校如此,其它学校的学生不闹,而我们的学生意见这么大? 因为我以为其它大学的独立学院与我们独立学院的情况一样。后来有一位干部告诉我,有
的学校的确不一样。当时我心里五味杂陈,真是闹了一个很大的笑话,而且我的官僚使学 校失去了纠正的最佳时机,伤害了部分学生及校友的感情。
谁都赞成大学生应该有健全的人格,但是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够的。有的同学逃避现实社会,让自己龟缩在虚拟的现实中;少数同学欠缺起码的公德;有的人把 入党当成实现自己预期和目的的工具;也有人不自觉地成为别人或者某种权力的工具;凡 此种种,当看到某些学生心灵田园荒芜的时候,心灵被役使的时候,自然会感到我们的人 格教育是有缺陷的。长期以来我们党提倡“实事求是”,但在我们的课堂中,在对学生的潜 移默化中,究竟给他们灌输了多少不实事求是的东西?我也曾希望我们的人格教育、公民教育不要被意识形态所淹没和遮蔽,也曾想过能不能稍微改变一下。然而,作为校长的我却胆怯了。如今只能徒有遗憾了!
上任之初,曾对几位资深学者和老领导说到,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任期内能使学校的风气变得更好一些。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充满学气,有简单的文化,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回想起来,当初的我竟那么 幼稚!后来的我竟变得有几分成熟!我还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学风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 方。有的人做学问,行忽悠之能事,或则应景,或则奉命,有奶便是娘;有的人风骨全 无,媚态几许;极少数人甚至违规违法。在他们那里既没有学者的斯文,更无士人的高贵 与尊严。所有这些趋利而忘义的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或个别人身上,却并不鲜见于我们的校 园。我看到了,却无良策,惭愧啊!
我甚为遗憾的是,教师们支撑了学校的发展,给足了学校的体面,而学校却没能给他们足 够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部分教师还缺乏像样的办公和实验条件;有一些青年教师收入 低、压力大,有很多新进教师眼巴巴地盯着“周转房”;另外有些中老年教师为他们的工作 量算计时,其体面和尊严几许?作为校长,我没能在发展与维护他们体面中找到最佳平衡 点,实在对不起!
还有我们的离退休人员,收入低,生活拮据。尤其是有些空巢老人,贫困、身体不好、无 人照顾。他们可是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们,理应有尊严地安度 晚年。部分离退休人员希望在校园里建专门的“老年公寓”供需要特别照顾的老人们度过余 生,但我没有同意,至今依然不赞成。然而,我又拿不出办法让他们摆脱困境。对此,我 只能仰天长叹,空有遗憾!很多教育家和社会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大学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表达,我很赞成!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做出有实际意义的努力。当自由、“实事求是”的欲望和良知 被某些僵化的意识所遮蔽时,作为校长的我还是不闻不问;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们,我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只是一个学生愤怒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也 许校长大人日理万机,哪能管我们这等屁事!”在此,我要就我的沉默向他们表示歉意。这些年,我们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民生而感到资金的困扰,但朦胧中我似乎又感觉到白花花的银子在暗流中对着我窃笑。我奈何不得,徒有遗憾。我感到遗憾,大学的治理结构 存在缺陷。当有些人不得不去琢磨、窥视甚至制造微妙时,多少精力、努力都耗散在那些 无谓的微妙之中。其实,要改变此一现状无关乎意识形态,只关乎实事求是。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纵然过去的几年留下诸多遗憾,但未来国家及其教育的深化改 革使我们充满希望,新的领导班子也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我完全相信,新班子会很快 地消除因为我的能力问题给学校带来的遗憾。就让你们的遗憾随培根而离去,让你们的希望随新校长而到来!当然,我更希望,党和政府能够逐步消除并非仅存在于华中科技大学 中的那些遗憾!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再次真诚地向你们告别!告别大家,我得稍许停歇,让灵魂跟 上;我得继续求索,让灵魂安顿何处?我当然会继续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保守的那块领地——教育,即将告别什么?中国的教育将抵达何方?
未来我将与大家一起,为崛起的华中大,为独立、自由、责任的华中大而祝福!
谢谢大家!二0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在卸任鸡西大学校长时的讲话
在卸任鸡西大学校长时的讲话
张金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刚才,省委领导宣读了省委的决定,任命于凯生同志为鸡西大学新一任的校长。我十分感谢省委对我任鸡西大学校长期间所作工作的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坚决拥护省委决定,并向于凯生校长表示衷心的祝贺!预祝他带领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出色地完成肩负的既光荣又艰巨的历史使命,实现鸡西大学各项事业发展新跨越。
即将离开生活了27年的鸡西,即将离开奋斗了10年的鸡西大学,心情莫可名状。10年前我就任校长的时候,鸡西大学还是个15岁的花季少年,10年后,当我即将卸任的时候,他刚刚过完25岁生日,长成了一个年富力强、成熟稳健、事业发展、前途光明的有为青年。在离别的时刻,回首10年来的点点滴滴,真的是千般感慨、万端思绪萦系心头,剪不断理还乱。但最多的感触还是感激、欣慰和留恋。今天,我就想围绕这三个关键词,来谈谈我的临别感言。
首先要向在座的诸位,并通过大家向全校教职员工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流光容易把人抛,尽管韶光易逝,但10年的时间,绝对不能算短。特别是10年来风雨兼程的创业 路上,我与诸位携手并肩,为实现鸡西大学从小变大,由弱渐强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从举步维艰到阔步前行的艰难跋涉,和大家在创业中结下了深情厚谊。我十分珍惜和大家共事的缘份,我更加感激大家在10年中给予我的支持、帮助、理解和宽容。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张金学将一事无成;没有大家的坚守和努力,也就没有今天鸡西大学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在过去的10年里,受我个人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影响,同志们与我一起共事,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挨了很多批评,甚至一些改革措施的推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触及了某些同志一时的利益,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但是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同志们的理解和宽容,这体现了鸡西大学人博大的胸怀,我在向大家表示歉意的同时,也由衷地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以朱云武书记为班长的学校领导班子10年来对我的信任和鼓励,给予了我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渴望;感谢鸡西大学几任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老职工10年来对我的关心和关注,鸡西大学的发展,倾注了他们的智慧、汗水和心血;感谢10年来奋战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第一线的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在把鸡西大学事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凝结形成了“同心同德、迎难而上,超前发展、敢为人先,敬业奉献、埋头苦干”的鸡西大学精神,这是属于全体鸡大人的宝贵财富,是全体鸡大人共同创造的,我向 你们致敬!
10年前,省委把朱书记和我送到了鸡西大学,把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鸡西大学的重任交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校之长,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励精图治、恪尽职守,不敢有丝毫懈怠,以求不辱使命。虽然和大家一起作了许多努力,仍然留下了不少遗憾之处。许多应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开始做,许多应该做好的事情还没有做的更好。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我非常高兴地把接力棒交给更年轻、更优秀的于凯生同志。凯生同志有着长期在学校领导岗位上工作的管理经验,他水平高、能力强、办法多,善于团结同志,年富力强,德才兼备。作为鸡西大学新一任校长,我认为凯生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我坚信,在以朱云武同志和于凯生同志为首的党政班子带领下,鸡西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美好!
第二点感受是欣慰。鸡西大学让我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事情有很多,我不想说太多。我为鸡西大学拥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师资队伍感到振奋和满意。10年前,我是鸡西大学第一名教授;8年前,我是鸡西大学第一名博士,5年前,我是鸡西大学第一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今天,鸡西大学已经拥有了107名正高职教师,14名博士,170名硕士,4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 谓也。”一所大学,立校之基是教师,发展之源在教师,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实力体现于教师。教师兴,则科教兴;教师强,则人才强。透过历史的镜面,我们欣慰地看到,鸡西大学豪情满怀、志在千里的创业队伍,正在岁月的洗礼中茁壮成长、日臻成熟。我坚信:今后不管岁月更迭,还是春秋交替,始终不改的是这支队伍同心同德、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始终不减的是这支队伍超前发展、敢为人先的发展速度;始终不变的是这支队伍埋头苦干、敬业奉献的创业精神。有了这样的信仰和执着,就具备了勇往直前、无惧无畏的坚韧与豪迈,鸡西大学事业发展继续强势崛起,蒸蒸日上,必可翘足而待!
最后,我想说,我永远属于鸡西大学。在鸡西大学这片热土上,我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10年留在了鸡西大学。我亲历了鸡西大学事业的发展和壮大,我也为之辛勤耕耘、不懈奋斗过,在鸡西大学的10年时光,我将终身难忘。临别之际,学校聘任我为鸡西大学终身教授和名誉校长,这是鸡西大学给予我的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将倍加珍惜,倾心回报。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鸡西大学的发展。只要有需要,我会全力以赴。
最后,再次感谢培养我的鸡西大学!感谢关心、支持我的各位同事!谢谢大家!
第四篇:高校校长卸任后去向盘点:周济等49人入仕途
高校校长卸任后去向盘点:周济等49人入
仕途
3月31日,“根叔”李培根以一场内含19处“遗憾”的离职演说,告别自己的9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光。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金炳华,48岁卸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时,也是先到地方宣传部担任部长。
3月31日,根叔 李培根以一场内含19处 遗憾 的离职演说,告别自己的9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光。就在学子关注 根叔 卸任后去哪了时,几天后的4月2日,他出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年来调整了多所部属大学的领导班子,李培根只是卸任校长中的其中一员,他们当中,有的当起官员,有的回到科研、教学岗位。校长卸任后都去哪了?近日,新京报记者梳理116所 211工程 高校,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卸任的校长履历,发现共有49名校长卸任后,曾担任党政机关、军队、科协、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干部。去向1校长卸任后出任部长就像国外屡次出现大学校长被任命为 内阁部长 一样,国内高校校长也多有调任中央部委的。万钢调任科技部部长,便是其中典型案例。作为我国著名汽车领域专家,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他,回国后,就被聘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科学家身份之外,2004年7月,万钢还出任同济大学校长。不到3年,已是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的他,又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这种 专家校长 从政,在法律、科教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尤为明显。徐显明被央视《东方之子》评价为平民法学家,据其同事回忆,在2003年修宪之际,尚是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徐,力主推动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入宪。去年10月底,他的新身份正式公布 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而如果追溯至2000年前,还有原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曹建明调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直至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案例。曹曾走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授课。教育部目前共有10名部领导,其中便有2人有高校校长经历,分别是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袁贵仁部长,和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转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3年后,调任安康市委书记,主管一方 历练 一年后,便来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至副理事长。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金炳华,48岁卸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时,也是先到地方宣传部担任部长。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高校校长,卸任后基本是先 就地 在高校所在地党政部门任职,后调任中央。学术明星 陈章良是其中的例外,他曾获得 小诺贝尔奖 之称的 贾乌德侯赛因 青年科学家奖,在担任5年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王大中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卸任后成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的第一完成人,并借此荣获2006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李文海在卸任后,也醉心于学术研究,2012年8月,还出版专著《清代官德丛谈》,直到临终前一天,还完成了学术论文《 聊斋志异 描绘的官场百态》。■ 专家观点校长卸任后去向应多元化在程方平的印象里,中国高校校长卸任一般会发生在两种情况时,一是年龄到任,二就是工作调动。程方平曾担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主任,长期关注高校人力资源问题。程方平以前也和一些大学校长聊天,听到他们抱怨自己并不适合高校管理岗位,但潜台词是级别已经上去了,就硬着头皮干下去。
这是咱们国家的体制问题,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下不去。程方平说,像美国高校的校长,很多在卸任后,就回到教学科研岗位,看起来挺平常的举动,但在中国就难了。行政级别成了他们的束缚,很多有科研潜力的人当上校长后,觉得自己不适合,但没法回头,被套上了。程方平感觉,近些年,随着副部级高校的先后确立,这样的问题愈发严重。当校长成为副部级干部,就需由中央任命,而一般地方高校校长也由上级任命。现在很多高校校长在卸任后,纷纷到协会任职,而那些协会在他看来,多具备官方色彩,被称为 二政府,不利于挖掘卸任校长的潜能。程方平认为,校长卸任后去向应更加多元化,一些文科高校校长可以转而成立第三方督导,利用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理论知识,监督、促进政府管理,而一些适合做管理的校长还可到企业发展,还可有部分公立大学卸任校长到民办高校担任校长,促进高校生态的平衡发展。
3月31日,“根叔”李培根以一場內含19處“遺憾”的離職演說,告別自己的9年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時光。曾任中國作協黨組書記的金炳華,48歲卸任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時,也是先到地方宣傳部擔任部長。
3月31日,根叔 李培根以一場內含19處 遺憾 的離職演說,告別自己的9年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時光。就在學子關註 根叔 卸任後去哪瞭時,幾天後的4月2日,他出現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年來調整瞭多所部屬大學的領導班子,李培根隻是卸任校長中的其中一員,他們當中,有的當起官員,有的回到科研、教學崗位。校長卸任後都去哪瞭?近日,新京報記者梳理116所 211工程 高校,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卸任的校長履歷,發現共有49名校長卸任後,曾擔任黨政機關、軍隊、科協、人大、政協等部門領導幹部。去向1校長卸任後出任部長就像國外屢次出現大學校長被任命為 內閣部長 一樣,國內高校校長也多有調任中央部委的。萬鋼調任科技部部長,便是其中典型案例。作為我國著名汽車領域專傢,有海外留學、工作背景的他,回國後,就被聘為國傢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傢、總體組組長。科學傢身份之外,2004年7月,萬鋼還出任同濟大學校長。不到3年,已是致公黨中央副主席的他,又被任命為科技部部長。這種 專傢校長 從政,在法律、科教等專業性較強的領域尤為明顯。徐顯明被央視《東方之子》評價為平民法學傢,據其同事回憶,在2003年修憲之際,尚是中國政法大學校長的徐,力主推動 國傢尊重和保障人權 入憲。去年10月底,他的新身份正式公佈 中央綜治委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而如果追溯至2000年前,還有原華東政法學院院長曹建明調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直至成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案例。曹曾走進中南海,為中央領導授課。教育部目前共有10名部領導,其中便有2人有高校校長經歷,分別是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的袁貴仁部長,和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轉任陜西省政府秘書長、辦公廳主任,3年後,調任安康市委書記,主管一方 歷練 一年後,便來到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直至副理事長。曾任中國作協黨組書記的金炳華,48歲卸任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時,也是先到地方宣傳部擔任部長。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些高校校長,卸任後基本是先 就地 在高校所在地黨政部門任職,後調任中央。學術明星 陳章良是其中的例外,他曾獲得 小諾貝爾獎 之稱的 賈烏德侯賽因 青年科學傢獎,在擔任5年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的王大中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卸任後成瞭《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反應堆》的第一完成人,並借此榮獲2006國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老校長李文海在卸任後,也醉心於學術研究,2012年8月,還出版專著《清代官德叢談》,直到臨終前一天,還完成瞭學術論文《 聊齋志異 描繪的官場百態》。■ 專傢觀點校長卸任後去向應多元化在程方平的印象裡,中國高校校長卸任一般會發生在兩種情況時,一是年齡到任,二就是工作調動。程方平曾擔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與人力資源研究部主任,長期關註高校人力資源問題。程方平以前也和一些大學校長聊天,聽到他們抱怨自己並不適合高校管理崗位,但潛臺詞是級別已經上去瞭,就硬著頭皮幹下去。
這是咱們國傢的體制問題,隻要不犯大錯誤,就下不去。程方平說,像美國高校的校長,很多在卸任後,就回到教學科研崗位,看起來挺平常的舉動,但在中國就難瞭。行政級別成瞭他們的束縛,很多有科研潛力的人當上校長後,覺得自己不適合,但沒法回頭,被套上瞭。程方平感覺,近些年,隨著副部級高校的先後確立,這樣的問題愈發嚴重。當校長成為副部級幹部,就需由中央任命,而一般地方高校校長也由上級任命。現在很多高校校長在卸任後,紛紛到協會任職,而那些協會在他看來,多具備官方色彩,被稱為 二政府,不利於挖掘卸任校長的潛能。程方平認為,校長卸任後去向應更加多元化,一些文科高校校長可以轉而成立第三方督導,利用自己多年的管理經驗和理論知識,監督、促進政府管理,而一些適合做管理的校長還可到企業發展,還可有部分公立大學卸任校長到民辦高校擔任校長,促進高校生態的平衡發展。
3月31日,“根叔”李培根以一场内含19处“遗憾”的离职演说,告别自己的9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光。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金炳华,48岁卸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时,也是先到地方宣传部担任部长。
3月31日,根叔 李培根以一场内含19处 遗憾 的离职演说,告别自己的9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光。就在学子关注 根叔 卸任后去哪了时,几天后的4月2日,他出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年来调整了多所部属大学的领导班子,李培根只是卸任校长中的其中一员,他们当中,有的当起官员,有的回到科研、教学岗位。校长卸任后都去哪了?近日,新京报记者梳理116所 211工程 高校,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卸任的校长履历,发现共有49名校长卸任后,曾担任党政机关、军队、科协、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干部。去向1校长卸任后出任部长就像国外屡次出现大学校长被任命为 内阁部长 一样,国内高校校长也多有调任中央部委的。万钢调任科技部部长,便是其中典型案例。作为我国著名汽车领域专家,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他,回国后,就被聘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科学家身份之外,2004年7月,万钢还出任同济大学校长。不到3年,已是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的他,又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这种 专家校长 从政,在法律、科教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尤为明显。徐显明被央视《东方之子》评价为平民法学家,据其同事回忆,在2003年修宪之际,尚是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徐,力主推动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入宪。去年10月底,他的新身份正式公布 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而如果追溯至2000年前,还有原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曹建明调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直至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案例。曹曾走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授课。教育部目前共有10名部领导,其中便有2人有高校校长经历,分别是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袁贵仁部长,和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转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3年后,调任安康市委书记,主管一方 历练 一年后,便来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至副理事长。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金炳华,48岁卸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时,也是先到地方宣传部担任部长。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高校校长,卸任后基本是先 就地 在高校所在地党政部门任职,后调任中央。学术明星 陈章良是其中的例外,他曾获得 小诺贝尔奖 之称的 贾乌德侯赛因 青年科学家奖,在担任5年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王大中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卸任后成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的第一完成人,并借此荣获2006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李文海在卸任后,也醉心于学术研究,2012年8月,还出版专著《清代官德丛谈》,直到临终前一天,还完成了学术论文《 聊斋志异 描绘的官场百态》。■ 专家观点校长卸任后去向应多元化在程方平的印象里,中国高校校长卸任一般会发生在两种情况时,一是年龄到任,二就是工作调动。程方平曾担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主任,长期关注高校人力资源问题。程方平以前也和一些大学校长聊天,听到他们抱怨自己并不适合高校管理岗位,但潜台词是级别已经上去了,就硬着头皮干下去。
这是咱们国家的体制问题,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下不去。程方平说,像美国高校的校长,很多在卸任后,就回到教学科研岗位,看起来挺平常的举动,但在中国就难了。行政级别成了他们的束缚,很多有科研潜力的人当上校长后,觉得自己不适合,但没法回头,被套上了。程方平感觉,近些年,随着副部级高校的先后确立,这样的问题愈发严重。当校长成为副部级干部,就需由中央任命,而一般地方高校校长也由上级任命。现在很多高校校长在卸任后,纷纷到协会任职,而那些协会在他看来,多具备官方色彩,被称为 二政府,不利于挖掘卸任校长的潜能。程方平认为,校长卸任后去向应更加多元化,一些文科高校校长可以转而成立第三方督导,利用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理论知识,监督、促进政府管理,而一些适合做管理的校长还可到企业发展,还可有部分公立大学卸任校长到民办高校担任校长,促进高校生态的平衡发展。毛白杨 毛白杨小苗 山东毛白杨 http://www.xiexiebang.com/
H6M9
第五篇:媒体盘点高校校长卸任后去向:49人步入仕途
3月31日,“根叔”李培根以一场内含19处“遗憾”的离职演说,告别自己的9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光。就在华中科大学子关注“根叔”卸任后去哪了时,几天后的4月2日,他出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与学生闲话“人格培养”。
教育部一年来调整了多所部属大学的领导班子,李培根只是卸任校长中的其中一员,他们当中,有的当起官员,有的回到科研、教学岗位。
校长卸任后都去哪了?近日,新京报记者梳理116所“211工程”高校,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卸任的校长履历,发现共有49名校长卸任后,曾担任党政机关、军队、科协、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干部。
去向1
校长卸任后出任部长
就像国外屡次出现大学校长被任命为“内阁部长”一样,国内高校校长也多有调任中央部委的。万钢调任科技部部长,便是其中典型案例。
作为我国著名汽车领域专家,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他,回国后,就被聘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
科学家身份之外,2004年7月,万钢还出任同济大学校长。不到3年,已是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的他,又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
这种“专家校长”从政,在法律、科教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尤为明显。
徐显明被央视《东方之子》评价为平民法学家,据其同事回忆,在2003年修宪之际,尚是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徐,力主推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
去年10月底,他的新身份正式公布——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而如果追溯至2000年前,还有原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院长曹建明调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直至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案例。曹曾走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授课。
教育部目前共有10名部领导,其中便有2人有高校校长经历,分别是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袁贵仁部长,和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的郝平副部长。
去向2
“转战”地方开启仕途
力推本科教学评估、京剧进校园等政策的前任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担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只不过,在他调任中央前,曾有一段“转战”地方党政领导的经历,这也是不少高校校长从政的现实路径。
不过,周济校长生涯后期,即已是湖北省委常委、科技厅厅长,卸任校长,一番调整后,成为武汉市“院士市长”仅118天后,便赴任教育部副部长。
周济离开高校时,已是55岁左右,但王忠民等人卸任校长时,还未到50岁。
那时,王忠民只有41岁,便由陕西“211高校”西北大学,转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3年后,调任安康市委书记,主管一方“历练”一年后,便来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至副理事长。
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正部级)的金炳华,48岁卸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时,也是先到地方宣传部担任部长。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高校校长,卸任后基本是先“就地”在高校所在地党政部门任职,后调任中央。
“学术明星”陈章良是其中的例外,他曾获得“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在担任5年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后,2007年,他离开北京,远赴广西,担任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去年,52岁的他当选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去向3
留校治学完成学术专著
在高校内部,一部分高校校长也转任学校党委书记,与新的校长搭班,继续管理学校。这些人中,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韩震、华中师范大学马敏、西南财经大学赵德武、西北大学乔学光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江树人在2002年时,被任命为该校常务副校长,而广西大学原校长唐纪良在2012年,调任该校正厅级调研员,保留正厅级待遇。
卸任后的校长,并非都选择从政,实际上,在官方任免决定中,更多的校长是因为年龄原因到任,而非因“另有任用”、“工作需要”等原因调任官员。
他们当中,多担任名誉职务,如名誉院长、校长,或被聘为顾问,还有的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等协会任职。
另有部分校长卸任后返回教职,潜心治学,曾在1994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卸任后成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的第一完成人,并借此荣获2006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李文海在卸任后,也醉心于学术研究,2012年8月,还出版专著《清代官德丛谈》,直到临终前一天,还完成了学术论文《描绘的官场百态》。
■ 专家观点
校长卸任后去向应多元化
在程方平的印象里,中国高校校长卸任一般会发生在两种情况时,一是年龄到任,二就是工作调动。
程方平曾担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主任,长期关注高校人力资源问题。
程方平以前也和一些大学校长聊天,听到他们抱怨自己并不适合高校管理岗位,“但潜台词是级别已经上去了,就硬着头皮干下去。”
“这是咱们国家的体制问题,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下不去。”程方平说,像美国高校的校长,很多在卸任后,就回到教学科研岗位,看起来挺平常的举动,但在中国就难了。
行政级别成了他们的束缚,“很多有科研潜力的人当上校长后,觉得自己不适合,但没法回头,被套上了。”
程方平感觉,近些年,随着副部级高校的先后确立,这样的问题愈发严重。当校长成为副部级干部,就需由中央任命,而一般地方高校校长也由上级任命。
现在很多高校校长在卸任后,纷纷到协会任职,而那些协会在他看来,多具备官方色彩,被称为“二政府”,不利于挖掘卸任校长的潜能。
程方平认为,校长卸任后去向应更加多元化,一些文科高校校长可以转而成立第三方督导,利用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理论知识,监督、促进政府管理,而一些适合做管理的校长还可到企业发展,还可有部分公立大学卸任校长到民办高校担任校长,促进高校生态的平衡发展。
文章来源:榆林人事考试网(http://yulin.offcn.com?wt.mc_id=tq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