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编辑反思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保养图

时间:2019-05-15 05:2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容编辑反思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保养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容编辑反思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保养图》。

第一篇:美容编辑反思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保养图

导读:必须承认,从2010美白新品发布会归来后,我患上了防晒强迫症。拜读完品牌新鲜出炉的环境调查报告后,我开始满世界搜罗抗温差、增加肌肤含氧量的保养品„„朋友再问起自己的肌肤问题该如何解决,我已紧张得大气不敢出,脑细胞跑得飞快,只想先帮她从十几种“城市肌肤”分类中判断出个一二来再说。身为美容编辑的我怎会变得这般蹑手蹑脚?没辙呀,谁叫咱的保养被无情地“动”了!

“50年后,只要站在北京街头5分钟,皮肤就会被严重灼伤„„”

全球气候变差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护肤理念

地球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我们都知道地球很危险。大会没谈拢,以没有法律效应的协议草草收场后,环保者扮成成千上万的“二氧化碳”堵在柏林地表勃兰登堡前以示抗议。就在这个月,兰蔻递出的一份护肤调查报告,看得美容编辑心惊肉跳:根据联合国环境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臭氧层破洞最严重的主要区域中,包含了我们所居住的北回归线上空!据测量(《北京青年报》2009年6月3日),北京地区大气臭氧层含量相比以前已减少约8%,而臭氧层每减少1%,人类皮肤癌的发生率就会增加2%~6%!长此以往,50年后只要站在北京街头5分钟,皮肤就会被严重灼伤„„

抗臭氧,要武装到脚趾头? 臭氧漏洞凶猛到何种程度?瞧,滑冰赛场上两名男观众为了抵挡紫外线照射,不顾绅士形象敷上了面膜,防晒的同时顺便美美容。试想2010年后,你我出行都要身披“气候变暖装”,腰挂“Sunmate阳光伴侣紫外线侦测器”„„嘿,这身行头绝对拉风,可你我是应该更得意,还是更焦虑呢?

别再说浮华虚荣的时尚圈不问世事,“以身作则”的服装设计师们正在把对全球环境的呼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气候大会结束后,丹麦的DIFFUS迅速发明了一件可以感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气候变暖装”,衣服上数千个BlingBling的小灯泡非常聪明,它们可以感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空气污染越严重,闪烁就会变得又快又亮。不过,倘若因为穿上这件潮装变得“打眼”,也实在开心不到哪儿去。

对美妆界来说,这一发明让我想起几年前巴黎欧莱雅发明的“晴雨UV卡”,貌似一朵“白云”卡片,能帮你随时随地监控紫外线强度。出门前,把它放在阳光下直射20秒,中间白色那段测试尺会慢慢变色。再对照下方的紫色测试条,就能一目了然地选出相应段位的防晒产品。而今年更潮更火的一个新鲜玩意儿叫“紫外线侦测器”,只要将顶部的传感器对准太阳光并按下开关,LED就能指示实时的紫外线强度等级。随身携带,它会根据紫外线伤害等激发出嘀嘀的报警声,提醒你做好更到位的防护,或者,只是告诉你补涂防晒霜的时间又到了!

明天,不防晒不能活?!“美白的意义远不止追求白皙,还有--不让黑色素跳楼。”

明天,不防晒不能活?!去年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SPF30+,无一例外地飙升至SPF50。30+已经无法让人安心,而走在保养前沿的日本药妆店里,SPF120的防晒品已不具爆点。

记得去年5月的防晒选题里,美容编辑用“防晒和刷牙一样重要”的惊悚标题来强调其重要性,现在看来,防晒哪能跟刷牙比?它一定确定以及肯定成为了保养生命线!

上个月,从2010美白新品发布会归来后,我立马囤了一堆高倍防晒品。因为最新研究发现,黑色素细胞成熟前是一个完全透明的茧状物,而最新的美白前沿则可以动用基因科技让黑色素永远沉睡在透明阶段。但与此同时,如果黑色素细胞再也醒不来,那我们就失去了肌肤自带的紫外线屏障功能。

来自香港的皮肤科专家任俊彦大声呼吁:“真不知那些做了美白又不防晒的人是怎么想的,简直是在和紫外线赤裸相见嘛!”用他的话说,“当肌肤变黑的时候,正是黑色素现身做防御的表现,而当它变成黑斑时就已经崩溃了(起不到防御的作用了)!”在今天看来,美白的意义远不止大多数人追求的白皙,还有保护肌肤,不让黑色素崩溃跳楼的功能。

“夜猫子”也会被紫外线伤害 现在,哪怕身处早春2月,哪怕应邀参加午夜大趴,我都要补涂一遍防晒才敢出门。不是我太矫情,一个意外发现让我坚定了这个做法。一日傍晚走在大街上,我惊讶地看到朋友新配的能随时感应紫外线的镜片正慢慢变黑(变黑说明紫外线存在,越黑紫外线越强)!记得玉女宗师周慧敏曾自曝,“为了躲避紫外线,尽量白天不出门,夜晚才活动。”她肯定和我一样,没想到夕阳西下,天色转暗的夜晚,还有那么强的紫外线在网罗我等夜猫子。诚然,我早已深谙夜间紫外线的杀伤力,但恐怕大众的心理跟我一样,要亲眼见证了伤害的存在才忙不迭地开始行动。

So,如果够敏锐,你会发现今年的美白新品中,防晒破天荒地成为仅次于美白精华的主打新品。而去年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SPF30+,无一例外地飙升至SPF50。30+已经无法让人安心,而走在保养前沿的日本药妆店里,SPF120的防晒品已不具爆点。

温差,比抗皱还绝望

“一旦温差超过7℃,产生的伤害能量等于冲击波。”

温差,比抗皱还绝望

和臭氧破洞一起跳水的还有温度。经历了这个冬天,全世界的人们都会咬着后槽牙感叹寒冷,而寒冷给肌肤带来的伤害便是温差。有人计算过,北京最冷的夜里,屋内的融融暖意和屋外的冰天雪地相比,温差已经逼近50℃!早在去年,科学家就曾发现,温度与湿度骤变带来的伤害一点儿不亚于紫外线的刺激。难以想象的是,温差一旦超过7℃,产生的伤害能量等于冲击波。温差50℃什么概念?只要持续短短1分钟,肌肤就会变得暗淡无光、干燥脱屑。

也许有一天,头盔、面罩要成为城市时髦生活的必需品--为了更好地隔绝污染。不过,我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城市之霜”要火了!去年5月,香奈儿率先推出了以对付温差为主打的润泽活力系列保养品,专为城市阿尔法女郎(飞的族)、车内车外频繁转换的女人而设计,卖点很抓眼球。它能最大限度地挽回肌肤在温差下丧失的润泽度。一问世,便被保养界形象地称之为“肌肤温湿调节器”。5个月后,美容教主牛尔在入秋时分推出了京城之霜,一方面可见北京的干燥气候、保养环境之特殊,另一方面也开启了保养品以“城市气候带”小环境为卖点的研发新方向。兴许,未来会根据城市小气候特点研发出“上海之霜”“广州之霜”“拉萨之霜”„„也并非不可能哦。

步步为营的天气得了势,逼得化妆品研发团队头大,关注气候成为未来化妆品研发的一大趋势。这不,日历刚翻篇儿,韩国LG集团旗下的镇牌之宝WHOO便迅速推出了一套名为“天气丹”的系列保养新品。天气丹听上去颇为新鲜,跟天气有关吗?当然!其中一个亮点便是根据温差自动调节吸收率,和时下让人捉摸不透的气候颇为应景。看来,未来的保养重心,除了恼人的斑点皱纹,势必要跟气候、温度干上了。

“生活在城市,短短一日,就能在肌肤内迅速集结70亿分子毒素。”

排毒招牌一打就热卖 自从美宝莲提出“城市肌肤”的概念,新词儿一问世立刻在广大白领心中掀起波涛汹涌的共鸣。每天,就着重金属口味的汽车尾气,穿过大气污染的城东城西,落座光鲜的落地窗前,接受毫无遮挡、长驱直入的紫外线沐浴„„

迪奥最新研究发现证明了“城市气候带”的伤害:受损的蛋白质与日常接触到的污染物一碰面就会迅速变成毒素,短短一日,便能积聚在所有肌肤层中。试问这个“毒瘤”有多大?--70亿分子!我想,即便脑细胞撒欢了想象,这个数字也会惊掉不少人下巴。单就这点来讲,也别怪韩寒要不合时宜地唱个反调,“城市,让生活更糟糕”。所以,排毒保养品才会那么火!

肤质定义得看城市表情 兴许几年前,稍微懂点保养的人都能掰着指头数出油性、干性、混合、敏感等肤质,但如今,它们却不能满足BA判断环境污染、气候改变浸淫下的“城市肌肤”问题。今天再到化妆品专柜,你会发现,BA的架势和刑侦大队长如出一辙,追问越来越多,评估越来越详细,大到生活习惯,小到出油的频率和强度„„细分肤质这种“小儿科”问题突然成为化妆品牌面临城市化考验的大课题。你能想象吗?目前,契尔氏把肤质分成了8种,香奈儿分成了9种,倩碧甚至结合肤色纠结到12种„„城市默默地改变了我们的肤质,得重新细分下个更精准的定义,才能把脉复杂的肌肤问题了。“氧气美女”是喜是悲?

“环境污染下,终有一天,氧气会变成稀缺资源也说不定。”

今天的“氧气美女”是喜是悲? 最近逛商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张有趣的海报:美女行走在城市街头,头戴一个透明的氧气罩,令我立刻想起三年前大热又悄然退潮的“氧气护肤”。自从“氧气美女”的提法出现,“氧气”便成为和植物精华一样被看好的护肤原料,但之所以爆炒后又被冷却,还是因为氧气不能被皮肤直接吸收。如果向皮肤表面供氧,可以改善肌肤表层环境,不过一旦过量,就会在皮肤表面形成更多的自由基!说白了,氧气就是把双刃剑,用好了皆大欢喜,用不好便会成为“肌肤杀手”。这样一来,更多人选择了“不为偷鸡蚀把米”,还是小心为妙。

时间走到2010年,和那份让美容编辑惊心动魄的护肤调查报告一样,兰蔻、娇兰实验室的研发者们,同时感受到环境污染下氧气正在减少的压力,终有一天,氧气会变成稀缺资源也说不定。和化妆品牌同样感受到这种压力的,还有我们的肌肤细胞。所以,最近几年,不断有去黄、改善肤色暗沉、排毒功效的保养品问世,它们汹涌如潮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污染加剧,细胞缺氧,面色自然不好看。所以,氧气护肤又卷土重来了。只不过,这一次,披上高科技外衣而来的它已经自信满满,风度翩翩。

你的保养“固氧”了吗?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世界各大护肤品牌尝试采用各式各样的原料,试图制作将氧气固定在护肤品中的产品,都因氧气非常容易挥发而收效甚微。我等望穿秋水,来自瑞典的诺贝尔荣誉博士PaulHerzog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经过数万次实验成功地将氧气安静地固定在乳霜中,并申请了国际专利。他的发现让我们改变了一个护肤方式:从被动给肌肤增氧,到把氧气固定在肌肤细胞中。就像面对浑浊不堪的城市空气,我们需要一个随时佩戴、绝对安全的“氧气面罩”让肌肤与污染绝缘。

“选择有环保道义的保养品,美得安心,底气更足。”

隔绝了污染,绝缘不了尘世 曾几何时,糟糕的气候默默地动了我们的保养,环境污染正在改变我们的护肤方式„„看到美妆界如此多的品牌为保护我们脆弱的皮肤,日夜兼程地展开研发,也许,我们一个小小的环保举动就能为自己、为地球家园赢得更多时间。或许,隔离霜、固氧护肤品能助我们与污染隔绝一时,但我们的衣食住行,子孙后代却不能与之绝缘一世。

环保化妆品默默又亲切 新年伊始,我收到倩碧递来的一个特别礼物:一支漂亮的透明牙刷,一张可以反复利用的棉质洁面巾。恰巧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爱牙控,正准备大呼贴心时,同事突然发出了欢快的尖叫。只见她从露得清的礼盒里捧出一盆漂亮的仙人掌,“啊哈„„我正想要一棵仙人掌来防辐射!”化妆品牌快递的礼包里除了期待得到试用、评测的瓶瓶罐罐,给美容编辑快递这些和化妆品完全不搭界的东西却是头一遭。这个小小的变化,让化妆品牌充满了环保的温情,默默又亲切。

是的,我们没有袖手旁观,化妆品牌正用环保包装、杜绝动物源成分和实验、修葺土壤、回报海洋的方式„„点点滴滴身体力行环保道义。选择这类保养品的时候,完全有底气美得安心又高尚。同事说,今年最潮的妆扮是:一手挽个Itbag(最好是环保材质的),一手握个马克杯。我欣然应邀,怎么样?你也一起加入吧!

编辑:NANA 卓越时尚网 时尚网 女性时尚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essdafc

第二篇:是谁感动了我们?

是谁感动了我们?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他们都会为国人献上一份厚重的精神典藏。

回顾历史,一股不羁的风,挟着大漠的黄沙,踏上大唐的河山。毫无疑问,李白的且歌且饮,且歌且行给本已华贵的唐朝文化增添金灿灿的一笔。是他的诗句如风,生动了大唐的山水。如果没有这样一阵风,没有这样一个天真的灵魂,唐朝的繁华是要褪色的。唐朝的文化也会黯然,就连那山水也要失去神韵。

放眼回望,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无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其身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再看今朝,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它让我们真正感动。

一声枪响,炸裂长空。一个疾如炸雷,快如闪电,红色的身躯,黄色的面孔,他冲在了最前面,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12秒91!平世界纪录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场上的人们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他就是“中国飞人”刘翔。好一个一个中国人震惊世界的跨越!

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在和我们对视。是他俩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是他俩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就是感动中国的太空使者费俊龙和聂海胜,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展望未来,有多少科学家,知识分子肩负祖国的使命,用坚定的信念、非凡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以自己的创新与开拓树立了来自东方的民族威望;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打造出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文化;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融入世界的高科技传奇。

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经历有多么的不同,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触动了全中国公众最敏感的神经,他们代表了最能拨动公众心弦、最能感动中国的力量。你能不为之感动吗?

第三篇:编辑的实习报告(谁动了我的琴弦)

编辑的实习报告(谁动了我的琴弦)

一、实习的具体内容:

(一).市场调查: 在正式进行编辑实习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重庆路、红旗街、火车、桂林路附近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便民服务指南》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吉林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调查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①《便民服务指南》的读者市场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读者评价很高,销售量比较稳定; ②近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销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较明显的下降; ③对于现有的宗旨和风格、以及读者市场都已经成熟、稳定了的《便民服务指南》而言,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获得读者市场的成功机率不大;④其他读者市场尚有开发的潜力,如: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有一定学历、初入社会的人群。

(二).实习阶段的主要内容:

1、在对读者市场进行了初步定位之后,我们小组以模拟出版一期《便民服务指南》为目标,仿照原刊的形式开始进行选稿,之后,我们的指导老师———责任编辑戚欣为我们进行了指导和修改,然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重新筛选、修改了稿件。最后将最终的选稿上交给了编辑部,编辑部的部分老师为我们进一步审阅和指导,并为每个组员一一讲解。在此过程中,暴露了我们选编稿件时在读者定位不准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我们对稿件选编的认识。

2、在实习期间编辑部出版了两期《便民服务指南》,我们参与了两期大样的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如忽略标点修改、不注重稿件时人称等词语的修改等问题,并得到及时的改正。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标点等又没有错误,其次,通读文章,对文章内容、人称、逻辑等问题进行改正。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对近期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不同于《便民服务指南》原刊风格的多角度的综合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真正锻炼编辑,和体现编辑能力的过程。首先,要搜集大量、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删改、综合。这个过程,我们着重地注意了从多角度报道事件,反映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的声音,稿件中去除了来自和编辑的评论性话语和观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余地去自己评论。同时,进行稿件综合报道还要注意事件发生的逻辑性等问题。按原定计划,我们本来是应该能够出版一期由我们编辑的杂志,并通过整个出刊的过程更加实际地了解整个杂志的运转流程。但由于编辑部十分繁忙,原定计划未能实现,这不失为小小的遗憾。但对于整个实习过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获而言,这个遗憾是也微不足道的。总之,整个实习过程使我们对一部文摘性杂志产生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对未来专业课的学习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便民服务指南》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一)、在与编辑部老师们的一次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编辑部年轻成员里,一人是新闻系毕业,一人是历史学专业、一人是中文专业毕业,一人是中文系毕业,没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文科专业。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便民服务指南》自身特点决定的。

《便民服务指南》本身的特点:一,文摘性的杂志。

①注重刊物栏目的设置,如“八面风”、“观察与思考”、“热点透视”、“社会广角”等,为配合国家反****斗争,还特设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录”三个栏目,以此警示社会。②在稿件的选编上突出“广选、精编”的原则。在千余种报刊中精选最有价值的文章,对每一篇稿件都经过精心地编辑,并配有编者按。③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内容,封面采用黑白新闻图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总之,作为一份在国内有影响的期刊,《便民服务指南》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过实习,我还认识到了以下问题:

1、任何一份成功的杂志都需要一个准确的读者定位。我觉得,给杂志选择读者群就好像给种子选择生长的土壤,只有根据种子自身的生长特点,准确地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种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长起来。

2、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刊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认为,编辑自身除了要有专业的学识和广泛的知识外,最关键的还是应具备人文主义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编辑进行稿件选编不仅要紧扣刊物的市场定位,同时要注意舆论导向和对读者高尚情操的引导、培养。

3、通过实习,我还感觉到,最理想化的报道应该是中性的、人性化的报道。编辑不要参与其中,进行中性的报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现事实和背景给读者;要人性化地报道,避免主观偏见和偏激的修辞,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评判,从而形成真正的源自于民众的舆论呼声,以此来反作用于社会。我认为,这种舆论引导过程是最理想的。当然,这种观念也是建立在对受众的独立认知能力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4、在实习中,我还认识到,刊物要多记录“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事,和发生在不平凡的人身上的平凡的事”。这也是人性化的报道的另一个方面。以上是我关于编辑工作认识实习的报告。其中有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老师、同学们多多指教。

(二)、面向的读者群是侧重于关心政治、社会和历史的实事新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群。这种特点要求编辑的能力方面应偏重于稿件的选择和编辑,并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便民服务指南》目前还在对刊物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索。综合以上现状,我们认为《便民服务指南》作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高层次的决策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相当的有关媒体的专业知识,拥有管理一个传媒实体的能力,能够对所在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制定出符合读者市场的、有效可行的近期及长远的发展规划。这种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的,要对媒体所在整个行业领域的运作机制和发展前景有相当的认识,知识面应该涵盖新闻和经济两个领域,其能力的重点应是在实际操作中使新闻事业发展与经济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

2、知识面广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对社会科学各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学识都达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广度,以及影响的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全面性。

3、专业知识领域强的人才:这部分人才仍应侧重于社会科学学科,这类人才应在所学专业上有比较深的造诣,能够对某一社会领域的现象、问题作出深度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深度,影响着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深刻性。

(三)、《便民服务指南》对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受读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选择就有一定的特点和固定性,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①政策性强的内容;②近期重大问题事件;③海外事件;④历史回忆性内容。其中主要是有关近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由于这部分读者群大多数都经历过新中国成立、文革等政治性很强的历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还有一部分有关此方面的历史记录性的稿件。总之,稿件的选择的过程就是“本着办刊宗旨,找准读者定位”的过程,只要适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最后,稿件还应注意其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对于违背我国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政治后果和负面社会影响等的内容或稿件,应予以适当和必要的编辑修改或者删去不用,保证刊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三、实习体会:

(一)、经过几周的实习,我对《便民服务指南》这样一份文摘性的杂志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便民服务指南》的成功,简单地说,首先在于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这也找准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次在于为所选定的读者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新闻信息。

第四篇:谁动了我们的思念的情感散文[范文]

思念的出现是因了别离,因了感情联系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但毕竟是感情动物,一旦视线里没有了感情依托的一方,便会在心里建起一座叫思念的堡垒。

思念的浓烈是因了空间的间隔。空间把双方定格在遥不可及的两个点上,演绎出翘首期盼的痴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因为遥远,因为思念,那位等待郎君的女子变成了望夫石。因为隔山隔水,又有一位女子早早起床,“梳洗罢”就凭栏远眺丈夫,可惜“过尽千帆皆不是”,只留一腔惆怅满脸泪。无须再举,随便翻开唐诗宋词,无论哪一阶段,总有女子痴痴地行走在思念的路上,行走成一幅令人寸断愁肠的风景。

思念因了时间的漫长,经历一个出生到旺盛的过程,经历了偶尔到常常词语的转换,它一旦燃烧起来不比夏日的骄阳弱半分,首先是心里的翻江倒海,接着就会听到燃烧的呼呼声在肆意:眼、脸、腿、每个毛孔都被点燃。痴情的女子这时,往往难逃一场死去活来的折磨,所以有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倦容,尽管如此,还“衣带渐宽总不悔”,真叫人生发出无比的怜惜,可惜总归等不来那个怜香惜玉之人。刘过在《贺新郎赠张彦功》中有这样的描述“客里归须早发,怕天寒,风急相思苦。”词里跳跃着女子的焦急的眼神、被等待浸湿而痛苦的心。王融《自君之出矣》中写到: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让我们看到了烛影摇红烛下的苦苦煎熬。李商隐的《无题》里的那位女子就更加痴情的近乎痛心,为了等待,为了思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一个男人付出花红柳绿的青春乃至一生。是思念把日月拉长,这拉长了的日日月月耗干了这些女子的眼泪,耗干了她们的容颜、耗干了她们的身上的水分。

思念成了古代女子的精神依托,等待他或等待见到他成了她们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像日从东升从西落那样固执,固执到无法更改。思念成了一种病,一种无医可治的病。可怜的女子该如何来派遣这些揪心而又幸福的苦痛呢?

在通信工具落后的古代,双方的信息要靠书信的传递,一封家书要靠马车、牛车、或者直接骑马乃至步行跋山涉水辗转好多天才能到达,遇上路程远的,要一年左右也是有可能的。赶上“烽火连三月”家书真的就“抵万金”了。通话见面就更是遥远的梦想。那些把手机揣在兜里,把电脑摆在桌子上的现代女子是无论如何不会体会到那份隔着山隔着水隔着日月的苦苦相思的?

由于不能相见,长年累月甚至一生。当思念把心涨得满满的,把夜晚的的主题写成孤独时,这些寂寞的女子该如何寄托这些疯长的思念,托给月、托给星,托给晨露、托给秋潮,托给大雁、托给青鸟,托给可以想到的一切能托的物。于是就有了唐诗宋词里的的这些思念的意像:毛謗《惜分飞》里“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这里是女子把思念投递给秋潮。李商隐《无题》里“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里是女子把思念拜托给青鸟。这些被思念之痛苦苦折磨的古代女子赋予了它们承担传递爱的职责,女子是宁愿把不能实现的寄托当作可能来麻痹自己,或者减缓那与日月一起增长的思念。

风带走了日月,带着那些痴情的女子沉在唐诗宋词里,一并带走了那个叫“思念”的词。

“思念”的淡薄,很大程度上来自交通、通讯的发达。火车、动车、高铁、飞机,为隔着山水的相爱的双方见面提供了便利,即使远在天边的距离也会让它用可数的钟头来丈量,翘首期盼再不会因了时间而定格成姿势。退一步讲,即便不用借助这些便利的交通工具,相爱的两人也会面对面地坐着,眼与眼可以触摸、心与心可以会晤,无非是中间多了一层屏幕的阻隔,除了肢体上的,其他的无所不能:可以尽情地述说,可以无限地表达。

纸质化已经成为过去式,随着它在男女情感表达的作用的消失,再找不到像样的纸质情书。短信、QQ成为他们表情达意最为便捷最受欢迎的工具,无须再长篇大论,省却了漫长的等待,殊不知,等待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生活快节奏,让他们习惯了这种表达爱的方式。满天膨胀的短信省却了搜肠刮肚的过程,看看符合心境,只需粘贴、复制、发送即可。固然,情书的质量不在于篇幅,不在于语言,但包含感情应该是起码的条件,这样一封东拼西凑、或者是干脆照抄的文字里有能有多少感情在里面呢?我们不能跟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情书相媲美,但匆匆里面有多少需要慢下来静静品味的情感呢?

快节奏的生活让这个世界慢不下来了,一切都讲究快捷,示爱如射箭,思念不过夜。闪恋、闪婚都是快滋生的时代产物。但爱情的衡量标准附着上外在的东西时,是否还会产生心有灵犀的默契?即使孤独袭来、思念产生,也不会有古代女子的烛影摇红、凭栏相望了。如果说古代女子的相思是陈酿的话,那现代人的思念是速食,当时产生当时消化,烟一般即来即散。

思念一旦缺少了过程,省却了牵肠挂肚的幸福或者痛苦的体悟,是否还能叫做“思念”?人类如果连思念都不再拥有时,恐怕褪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吧。

那么是谁动了我们的思念呢?

第五篇:《我们的生活需要谁》的教学反思(共)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反思:《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话题。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各行业劳动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初步认识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存关系。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板块以达到《我们的生活需要谁》的活动目标:

第一、师生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首先与学生交流:在家、在学校都是哪些人来照顾我们的生活,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和老师。然后,话题一转:“其实我们每天除了享受父母和老师的爱,还享受着很多人带给我们的方便。” 在音乐声中,老师讲述自己曾被一位出租车司机帮助的经历,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第二、学生调查交流,自主体验。

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各行业的人带给我们的方便,并通过三个活动:

1、假如没有清洁工;

2、我当服务员;

3、动画配音。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服务行业的工作,懂得其必要性,从而从内心深处对他们的工作产生感激,并尊重各行业的劳动者,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第三、学生自主总结,话题延伸。

通过以上几个活动,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存关系,在此通过一组各行业劳动者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再次走进他们真实的生活,在背景音乐《感恩的心》的激情衬托下,学生发自内心的大声呼喊:“生活因你们而精彩,感谢你们!”把整堂课推向高潮,同时也使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得以充分体现。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节课的设计我在努力体现《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走进社会”。学生们从观察生活入手,通过各种真实的活动,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

教学中,孩子们在情景中去体验劳动者为我们生活提供的服务----服务员的模拟,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服务员的默默无闻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也更是他自己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从而揭示劳动者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在视觉享受中去感受劳动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由配音演员引发开来,幕后的劳动者们可能并不为人们所知;在问题假想中去发现如果没有清洁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我们的生活环境又会是怎样的呢。在这些与孩子们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中,他们深刻地认识“原来我们的生活一刻都离不开这些劳动者呀!”这就是我执教这一课希望看到的。正像课堂结束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上这节课为什么很高兴吗?”有两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可能是因为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明白了:原来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别人的服务,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吧!”我非常高兴看到,孩子在用心感受着生活,思考着生活,这些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得到某种知识,感悟出一定的道理。

但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位学生在说自己调查“我的生活需要谁”时,提到妈妈曾为了给自己看病而累倒的事,流下了难过的眼泪,而这时,我本是启发学生说除了父母和老师之外的劳动者,出现这种情况是我始料不及的,当时,只是一句带过,没有及时对这个学生这种懂得父母的爱的作法做出相应的表扬,使这个教学环节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下载美容编辑反思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保养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容编辑反思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保养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