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体办字[2006]132号)

时间:2019-05-15 05:5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体办字[2006]13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体办字[2006]132号)》。

第一篇: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体办字[2006]132号)

【发布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文号】体办字[2006]132号 【发布日期】2006-06-28 【生效日期】2006-06-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

(体办字[2006]132号)

各司、局:

现将《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办公厅

二00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

为贯彻中央关于丧事简办的有关精神,规范丧事办理程序,做好体育总局机关工作人员逝世后的善后事宜,制定本规定。

一、工作原则

(一)体育总局机关工作人员逝世,丧事从简,实行火葬(经中央批准按有关民族、宗教礼仪办理丧事的除外)。

(二)体育总局机关工作人员逝世,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可组织简单的送别。

(三)体育总局机关工作人员逝世,可公布逝世者的简要生平。逝世者的生平由组织负责撰写。家属、亲友可以向组织提供有关情况,但不应干预。

二、工作职责

治丧办公室的组成:部级人员逝世,由办公厅、人事司、离退休干部局组成治丧办公室;离退休人员逝世,由离退休干部局组成治丧办公室,生前所在部门或单位协助办理善后事宜;在职人员逝世,由其生前所在部门或单位组成治丧办公室。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如下:

(一)办公厅

1、协调、安排总局领导出席悼念活动;

2、及时将部级逝世者的讣告及生平简介等情况报国务院值班室及中组部值班室;

3、以体育总局党组的名义将其丧事安排及时报中组部核准;

4、协助在《人民日报》刊发消息。

(二)人事司

1、撰写部级逝世者的讣告及生平简介;

2、审核机关在职及离退休逝世者的生平简介;

3、审批机关在职及离退休逝世者遗属的抚恤金;

4、审核机关在职逝世者遗属的治丧费、生活困难补助等。

(三)离退休干部局

1、起草离退休逝世者的讣告、生平简介;

2、负责部级及离退休逝世者的丧事安排;

3、为离退休逝世者遗属办理治丧费、生活困难补助等事宜;

4、联系《中国体育报》、体育总局网站发布消息。

(四)在职人员逝世,其治丧办公室负责上述相关事宜。

三、悼念规格

(一)部级人员逝世:

1、以体育总局、全国体总、中国奥委会,办公厅、有关司局,有关直属单位,总局领导的名义送花圈、挽联;

2、举行遗体送别仪式时,可请体育总局、全国体总、中国奥委会领导出席;

3、在《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体育总局网站上发布消息。

(二)司局级人员逝世:

1、以体育总局、办公厅、有关司局、生前所在单位、分管总局领导的名义送花圈、挽联;其生前在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任职的,可以相关社会团体名义送花圈、挽联;

2、曾任正职领导职务的,举行遗体送别仪式时,可请有关总局领导出席,可请相关社会团体领导出席;

3、在《中国体育报》、体育总局网站上发布消息。

(三)处级及处级以下人员逝世:

1、以体育总局、生前所在单位、分管总局领导的名义送花圈、挽联;

2、举行遗体送别仪式时,可请生前所在单位领导出席。

(四)逝世者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可以在遗体或骨灰盒上覆盖党旗。

四、其他

(一)本规定中“部级人员”指,享受正部和副部全项待遇人员,不含享受单项待遇人员。“司局级”和“处级”均含领导和非领导职务。

(二)体育总局直属单位人员逝世,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三)省(区、市)体育局局长逝世,可以体育总局或有关总局领导的名义送花圈、挽联或发唁电。

(四)体育界知名人士逝世,可以体育总局或有关总局领导的名义送花圈、挽联;有关总局领导可出席遗体送别仪式。体育界知名人士指,在体育界有较大影响,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运动员、教练员、专家、学者。

(五)体育系统外曾在体育总局、全国体总、中国奥委会任职的部级以上人员逝世,可以曾任职单位名义送花圈、挽联,有关总局领导可出席遗体送别仪式。

(六)有关单位及有社会影响的团体发来讣告、唁电,由有关业务联系单位提出办理意见。

(七)京外人员逝世,一般不前往参加悼念活动。

五、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体办字[2002]277号)同时废止。

附件:

1.《关于加强部级干部逝世讣告报送工作的通知》(国办秘函[2005]64号);

2.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转发北京市《关于调整去世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的通知》的通知(国管财[2005]40号);

3.《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通知》(国管财字[1998]第182号);

4.《殡葬管理条例》(1997年国务院令第225号);

5.《关于调整工作餐等开支标准的通知》(国管财字[1995]第85号);

6.《关于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人薪发[1994]48号);

7.《关于工资制度改革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民优函(1994)212号);

8.《中共中央关于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丧事改革的通知》(中发[1991]12号);

9.国家人事局关于转发北京市《关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人工[1980]212号)。

10.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安置审批工作若干规定》

附件1

国办秘函〔2005〕64号

关于加强部级干部逝世讣告报送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厅(室):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做好部级干部逝世讣告的报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部门现职副部级以上干部逝世后,部门办公厅(室)要及时将讣告及生平简介等情况报送国务院值班室。

二、现已离退休但关系仍在国务院部门的副部级以上干部逝世后,关系所在部门办公厅(室)要及时将讣告及生平简介等情况报送国务院值班室。

三、曾在国务院部门担任过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但目前关系在中央企业的干部逝世后,国资委办公厅要及时将讣告及生平简介等情况报送国务院值班室。

各部门办公厅(室)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认真做好部级干部逝世讣告及有关情况的报送工作。

二00五年五月十六日

附件2

关于转发北京市《关于调整去世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的通知》的通知 国管财〔2005〕40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老干部局印发的《关于调整去世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的通知》(京组通〔2004〕37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北京市人事局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老干部局

关于调整去世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的通知

(京组通〔2004〕37号 2004年9月2日)

各区委、县委组织部,各区县财政局,市委各部委办干部(人事)处、组织处,市属各局、总公司、高等院校党委(党组)组织部(处),各人民团体组织部:

经研究决定,调整去世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补贴标准:去世离休干部配偶无工作、有子女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调整到每人每月330元;去世离休干部配偶无工作、无子女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调整到每人每月495元。

二、执行时间:自2004年7月1日起按上述标准执行。

三、所需经费按原渠道开支。

附件3

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通知

(98)国管财字第182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有关问题如下:

一、补助标准: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家住城市(也括住郊区县城为城市户口)、月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的补到200元;家住农村的可按当地农民的一般生活水平考虑,但补助额最高不超过上述标准。去世的离休干部的配偶无工作、有子女的每月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费200元;无工作、无子女的每月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费300元。

二、计算遗属月人均收入时应包括:工资、奖金、各种补贴、离退休人员的各种费用。

三、今后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参照北京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执行。

四、有关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其他规定,仍按《国家人事局关于转发北京市 〈关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80〕国人工212号)执行。

五、本通知自1998年7月1日起在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事业单位执行。我局1996年4月22日印发的《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通知》(1991)国管财字73号同时废止。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三

附件4

殡 葬 管 理 条 例

(1997年7月21日国务院第225号令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殡葬管理工作。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

第四条 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

实行火葬和允许土葬的地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国务院民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实行火葬的具体规划,将新建和改造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

在允许土葬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墓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第六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 殡葬设施管理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殡葬工作规划和殡葬需要,提出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公墓、殡仪服务站等殡葬设施的数量、布局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建设殡仪馆、火葬场,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建设殡仪服务站、骨灰堂,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审批;建设公墓,经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利用外资建设殡葬设施,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民政部门审批。

农村为村民设置公益性墓地,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

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复宗族墓地。

第十条 禁止在下列地区建造坟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

(三)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

(四)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

前款规定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第十一条 严格限制公墓墓穴占地面积和使用年限。按照规划允许土葬或者允许埋葬骨灰的,埋葬遗体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占地面积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节约土地、不占耕地的原则规定。

第十二条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加强对殡葬服务设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陈旧的火化设备,防止污染环境。

殡仪服务人员应当遵守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实行规范化的文明服务,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

第三章 遗体处理和丧事活动管理

第十三条 遗体处理遵守下列规定:

(一)运输遗体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确保卫生,防止污染环境;

(二)火化遗体必须凭公安机关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

第十四条 办理丧事活动,不得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在允许土葬的地区,禁止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

第四章 殡葬设备和殡葬用品管理

第十六条 火化机、运尸车、尸体冷藏柜等殡葬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禁止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

第十七条 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禁止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第五章 罚 则

第十八条 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墓穴占地面积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殡仪服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退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二四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附件5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调整工作餐等开支标准的通知

[(95)国管财字第85号(1995年9月12日)]

参照北京市《关于调整工作餐等有关开支标准的通知》[京财行(1994)2080号]的规定,结合中央国家机关的实际情况,对有关开支标准作如下调整:

一、工作餐标准

因公务活动确需安排工作餐的,其标准为午、晚餐每人每餐15元(单位开支14元,就餐者个人交纳1元)。

二、市内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一)市内出差,必须在外就餐的,午、晚餐每人每餐补助3.2元。

(二)工作人员到首都机场执行公务,确实不能在职工食堂或回家就餐的,早餐每人补助2元,午、晚餐每人每餐补助6元。

三、夜餐补助标准

工作人员夜餐每人每次补助4元。

四、因公负伤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标准

工作人员因公负伤住院治疗期间的伙食补助每人每天6元。

五、到山区植树伙食补助标准

工作人员到远郊区植树劳动当日往返的,每人每天伙食补助5元;需食宿在植树点的,每人每天伙食补助8元。

六、无职工食堂伙食补助标准

(一)无职工食堂单位的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补助1.5元,单身职工每人每天补助3元。

(二)无职工食堂伙食补助一律按职工实际出勤天数计算。因公出差或外出期间不再领取伙食补助费。

七、婴幼儿补贴标准 凡符合北京市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职工的婴幼儿,不论是否入托,从出生后第七个月开始至七周岁为止,每月由家长双方单位分别随工资发给婴幼儿补贴费40元。

八、治丧费标准

工作人员去世后,有关装殓方面的费用,如服装、整容、遗体存放、运送、火化、骨灰盒、存放埋葬等,不分职务级别,按800元发给,由家属包干使用。

九、调整上述标准所增加的支出,仍按原渠道解决。本通知自1995年7月1日起实行。

附件6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

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

(1994年11月15日)人薪发 [1994]48号

关于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如何计发问题,现通知如下:

一、在职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基数为本人生前最后一个月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与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之和。

二、离休、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

(一)1993年9月30日前离休、退休的,计发基数包括以下项目:

1.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军队和国家机关离退休人员死亡后计发一次性抚恤金应包括项目的通知》(民优发 [1991]12号)和《关于军队和国家行政机关离退休人员增加的离退休费计入一次性抚恤金的通知》(民优发 [1992] 32号)规定的项目;

2.《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发 [1993] 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 85号)规定增加的离休、退休费。

(二)1993年10月1日后离休、退休的,计发基数为本人离休、退休时的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与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之和。

(三)今后按国家规定增加的离休、退休费,计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

三、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仍按现行规定执行,即:批准为革命烈士的,为本人生前40个月工资;因公死亡的,为本人生前20个月工资;病故的,为本人生前10个月工资。

取消1986年对病故后一次性抚恤金最高数额不得超过3000元的规定。

四、本通知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附件7

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工资制度改革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问题的通知

[民优函(1994)212号(1994年7月18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民政、人事(劳动人事)、财政厅(局): 关于1993年国家机关工资制度改革后,工作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如何计发问题,经研究,通知如下:

一、国家机关在职人员死亡后,分别按以下工资项目之和计发一次性抚恤金:

(一)实行职级工资制的人员,为本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

(二)技术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及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

(三)普通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及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

二、国家机关离休、退休人员死亡后,按以下项目计发一次性抚恤金:

(一)工资制度改革后,实行职级工资制的离休、退休人员,按本人离休、退休时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之和计发;退休技术工人,按本人退休时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及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之和计发;退休普通工人,按本人退休时的岗位工资及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之和计发。

(二)工资制度改革前离休、退休人员,按民政部、财政部优发(1991)12号、民优发(1992)32号文件规定的项目和国发(1993)79号、国办发(1993)85号文件规定增加的离休、退休费计发。

三、工资制度改革后,凡国家规定增加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离退休人员的离退费,也应计入一次性抚恤金内。

四、取消1986年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故后一次性抚恤金最高数额不得超过3000元的规定。

附件8

中共中央关于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丧事改革的通知(1991年6月26日)中发 [199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入民团体党组:

建国以来,我们党所倡导并要求共产党员带头实行的以破除迷信、丧事简办、遗体火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对于移风易俗、推动社会风气的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近几年来,党内许多老同志和人民群众就进一步实行丧事改革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去年,中央向党内转发的中央顾问委员会27位老同志《关于取消向遗体告别仪式的建议》,得到了全党同志的拥护。徐向前、蔡畅、李一氓等不少老同志生前都留下后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的遗嘱,为全党作出了榜样。中央高度评价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胸怀,并号召全党同志向他们学习。中央认为,坚持丧事简办,其意义不仅在于节约人力物力,而且在于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的根本宗旨。它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逝世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中央要求党和国家高级干部在坚持丧事改革上作全党和全社会的表率。为此,对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丧事改革通知如下:

一、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丧事应本着从简的原则,由组织办理,家属、亲友要积极配合。对逝世者生前关于丧事简办的愿望,组织和家属,亲友应予以充分尊重和支持。

二、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

三、逝世者的生平由组织负责撰写。家属、亲友可以向组织提供有关情况,但不应干预。

四、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除个别经中央批准按有关民族、宗教礼仪办理丧事外,均实行火葬,骨灰安放在当地公墓,不另建骨灰存放点,不修墓建碑。对提出不保留骨灰的,提倡骨灰就地就近处理,不组织到外地撒散。

五、党和国家高级干部逝世后,只公布逝世者的简要生平。

要特殊报道的,须经中央批准,并着重报道对逝世者生前业绩、品德的缅怀。

附件9

国家人事局关于转发北京市 《关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1980年8月29日 国人工〔1980〕212号

现将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人事局《关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暂行规定》转发给你们。在北京的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暂行规定

关于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以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问题,一九五七年、一九**年内务部、财政部、国务院人事局在联合通知中原则规定可给予临时或定期补助。一九五七年我市也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牺牲、病故后,所遗家属生活困难的,原工作机关可根据福利补助标准酌情给予临时或定期困难补助。多年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各单位执行很不一致,互有影响。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原定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也显得偏低。为了妥善解决遗属生活困难,有利于安定团结,解除广大工作人员后顾之忧,充分调动积极性,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多做贡献,现根据一九八0年二月十三日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暂行规定》的通知”和我市的实际情况,暂作如下规定: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以后,除了按照国家规定对其家属进行一次性抚恤外,如果死者所遗家属生活有困难的,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应本着“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不困难的不补助”的原则,给予临时或定期的补助。

二、补助对象应是依靠死者生前必须供养的下列直系亲属和其他亲属:

1.父(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六十岁,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2.母(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五十岁,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3.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弟妹)年未满十六岁、或者满十六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其他必须依靠死者供养的亲属,无生活来源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不服从分配工作的待业子女,不得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三、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一般地以能维持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为原则,个别生活困难较大的可略高一些,可按以下精神进行掌握:

1.家住城市(包括家住郊区县城为城市户口)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一般的每人每月二十元,最高不超过二十二元。超过三口人以上的,超过人口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补助标准。孤独一人的每月二十五元,最高不超过二十八元。家居农村公社,为城市户口的遗属,应略低于上述标准。

2.家住农村的遗属,其困难补助标准根据当地社员的生活水平确定,但应低于城市的遗属困难补助标准。

3.对于在保护和抢救国家财产或在对敌斗争中牺牲的人员,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可以适当提高一些。

4.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总额一般的不应超过死者生前的工资。

四、死者配偶有经济收入的包括工资、附加工资、副食品价格补贴等,扣除四十三元作为本人生活费用(收入不足四十三元的不扣也不补),其余部分作为供养其它遗属的费用,不足规定标准的再给予补助。

补助对象参加劳动或农业生产所得的报酬,应作为本人的生活费用,在计算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时,要把这部分收入考虑在内。

五、在死者遗属中有工资收入的子女,以及死者和兄弟、姐妹共同供养的父母,在计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时,应本着子女均有供养父母义务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不应完全由国家补助。

六、遗属在享受定期补助以后,如遇有特殊困难,死者所在单位,还可酌情给予临时补助。

七、非正常死亡的,除确有犯罪行为而畏罪自杀的以外,他们的遗属如果生活有困难,也可以按上述原则酌情给予补助。

八、遗属家庭经济情况发生变化后,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金额要适时进行调整。因经济收入增加或补助对象减少,可根据新情况减发或者停发其生活困难补助费。

九、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行政单位由行政经费支付,事业单位由事业经费支付。

十、过去遗属生活困难标准低于上述规定的,可改按上述规定执行,高于上述规定的可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逐步改按此标准执行。

附件10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安置审批工作若干规定

第一条 凡在革命公墓中寄存、合葬或迁出骨灰,须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条 根据京办发(1991)25号文件规定,革命公墓的骨灰存放范围为司局(师)级以上干部(包括工资改革前的行政十四级以上干部)。根据民殡业发(1992)002号文件,上述范围具体包括:

(一)副部级、部队副兵团级、革命烈士、1937年7月6日以前(含6日)参加革命的老红军。

(二)司局级干部:包括司局级调研员、巡视员和享受司局级待遇的干部。

(三)军队干部为师职以上人员,包括师职参谋、干事及享受师职以上待遇的离休干部。

(四)工资改革前行政十四级以上离休干部。

(五)工资改革前四级以上知识分子、科技人员。

(六)民主党派、统战对象,无上述职务,参照上述范围由统战部批准。

根据京民殡发(1994)11号文件,以国务院(政务院)总理名义聘任的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其逝世后骨灰存入革命公墓骨灰墙,按司(局)级干部待遇办理业务手续。

第三条 审批时,应提交相应的审批材料:

(一)副部级或大军区副职以上干部,应交中组部、总政治部或统战部的批件。

(二)司局级干部,应交干部任免表或待遇审批表。

(三)师级干部,应交任职命令或待遇审批表。

(四)工资改革前的行政14级或技术4级以上的干部,应交任免表或升级表。

(五)老红军(1937年7月6日前参加革命),应交干部履历表。

(六)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员,应交任命件或聘任书。

(七)革命烈士,应交烈士证书。

(八)相当于地师级的民主党派人士、统战对象,参照有关范围办理,应交任命件。

(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劳模,应交相应证书及文件,参照司(局)级干部办理。

第四条 审批材料应提交原件。因特殊原因不能提交原件的,可以提交复印件。复印时应将原件中的内容和签章复印清楚。

原件由单位保管的,复印件应加盖存档单位印章、填写存档单位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多页或跨页复印,各页之间还应骑缝加盖存档单位印章。

原件由个人保管的,审批时应同时出示原件和复印件,每页复印件应有原件保管人签章。

原件丢失无从查找的,应由原件的最终批准机关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第五条 办理寄存审批,应以亡人原服务机关为申请单位,申请单位级别应为司局(师)级以上。亡人原服务机关级别低于司局(师)级的,应以其符合司局(师)级条件的上级机关为申请单位。上述各单位应分别在该亡人的申办表格上加盖公章,填写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同一亡人的骨灰迁出审批申请单位应与寄存审批申请单位一致。

申请单位因分立、合并、撤销而不存在时,以其继承单位或上级单位为申请单位。

申请单位应认真履行如下责任:

(一)审核并确定申办表格上所填亡人和申办家属信息的完整、真实;

(二)审核并确定审批材料的真实性及亡人生前政治历史情况;

(三)申请将亡人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四)骨灰寄存证遗失需补办时,核实该骨灰证件遗失情况,指定补办后骨灰证件的持证人并明确其与亡人的关系情况,提出具体补办申请;

(五)其他应由申请单位承担的责任。

第六条 符合革命公墓骨灰存放范围的,须提供如下材料各一式两份,办理骨灰寄存审批手续。

(一)规范填写的《骨灰寄存申请表》;

(二)相应审批材料;

(三)死亡证明。

已办骨灰寄存审批手续但要求变更审批所定级别的,应按具体情况提交相应审批材料和原申请单位审核意见。

第七条 夫妻双方都属于革命公墓存放范围的,分别办理骨灰寄存手续,在革命公墓按审批所定级别分别安放。需要合葬的,须加办合葬审批手续,在革命公墓骨灰墙或墓地合葬。

若夫妻双方只有一方属于革命公墓存放范围的,属于的一方应先行办理骨灰寄存审批手续,另一方再办理骨灰合葬审批手续。在革命公墓骨灰墙或墓地同穴合葬。办理合葬审批手续,须提交如下材料各一式一份:

(一)规范填写的《骨灰合葬申请表》;

(二)骨灰寄存证原件;

(三)合葬人死亡证明;

(四)寄存人与合葬人夫妻关系证明;

(五)合葬人生前政治历史情况证明;

(六)申办人个人身份证件。

骨灰合葬审批的申请单位,应为原寄存审批的申请单位、合葬人原服务单位或合葬人生前所在乡镇(街道)以上人民政府。

第八条 将骨灰迁出革命公墓,须提供如下材料各一式一份,办理迁出审批手续:

(一)规范填写的《骨灰迁出申请表》;

(二)骨灰寄存证原件;

(三)申办人个人身份证件。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撤销其相关审批手续。已将骨灰存入革命公墓的,申请单位或亡人家属应在3个月内将其一次全部迁出。

(一)申请单位要求或上级有关部门指示强制迁出的。

(二)弄虚作假取得审批同意的。

第十条 骨灰迁出时,应将其它所有安放物品及不属于革命公墓骨灰存放范围的合葬人一并迁出,安放位置不予保留。

骨灰一经迁出,不得再次申请将其存入革命公墓。

第十一条 下列材料之一,可作死亡证明:

1、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2、司法机关出具的死亡鉴定,3、公证机关出具的死亡公证书。

下列材料之一,可作夫妻关系证明:

1、结婚证或婚姻登记管理机关证明,2、户口本,3、公安机关证明,4、公证机关公证书,5、申请单位证明。

下列材料之一,可作亡人生前政治历史情况证明:

1、申请单位证明,2、公安机关证明。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章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章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体办字[2003]43号

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章管理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体育总局办公厅 二OO三年三月十九日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章管理的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体育总局各类印章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国发[1999]25号)、《关于各级党组织印章的规定》(中办发[1983]37号),结合我总局的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印章的种类、规格、式样、制发

(一)国家体育总局印章一枚,印模一枚,圆形,直径5.0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二)国家体育总局钢印一枚,圆形,直径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家体育总局制发。

(三)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章(以下简称办公厅印章)一枚、印模一枚,圆形,直径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家体育总局制发。

(四)中共中央纪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律检查组印章一枚,直径4.2厘米,中央刊镰刀锤子图案,图案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中共中央纪委制发。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驻国家体育总局监察局印章一枚,直径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驻国家体育总局自左而右环形,监察局自左而右横行,由监察部制发。

(六)各司、局及直属单位的印章,圆形,直径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办公厅制发。

(七)各直属单位钢印,圆形,直径4.0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办公厅制发。

(八)各厅、司、局及直属单位所属的处级机构一般不刻制印章,因工作需要刻制印章,圆形,直径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厅、司、局、直属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处级机构名称自左而右横行。各厅、司、局刻制处级机构印章,应向办公厅书面提出制章申请,并附印章图案,经批准后,由秘书处按规定制发;直属单位所属处级机构的印章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由本单位制发,并报办公厅秘书处备案。

(九)中国共产党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印章(以下简称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印章)一枚,圆形,直径4.5厘米,中央刊镰刀锤子图案,图案外刊党组织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制发。

(十)中国共产党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机关委员会印章(以下简称直属机关党委印章)一枚,圆形,直径4.2厘米,中央刊镰刀锤子图案,图案外刊党组织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制发。

(十一)中国共产党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印章(以下简称直属机关纪委印章)一枚,圆形,直径4.2厘米,中央刊镰刀锤子图案,图案外刊印章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制发。

(十二)各直属单位党委的印章,圆形,直径4.2厘米,中央刊镰刀锤子图案,图案外刊党组织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直属机关党委制发。

(十三)各直属单位纪委的印章,圆形,直径4.2厘米,中央刊镰刀锤子图案,图案外刊印章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直属机关党委制发。

(十四)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的印章,圆形,直径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或会徽,五角星或会徽外刊社会团体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经人事司审核,由民政部制发。

(十五)财务专用章,圆形,直径3.0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印章名称,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财务专用章自左而右横行,由办公厅制发。

(十六)国家体育总局劳动工资专用章(以下简称劳资专用章)一枚,圆形,直径3.8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印章名称,国家体育总局自左而右环行,劳动工资专用章自左而右横行,由办公厅制发。(十七)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副局长、纪检组长、局长助理名章各一枚,正方形,2×2厘米,由办公厅制发。

(十八)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手迹名章一枚、印模一枚,长方形,由办公厅制发。

(十九)业务专用章式样应与单位印章有所区别,报主管部门批准后,自行制发。

(二十)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比赛、展览会等一般不刻制组委会印章,必须刻制时,主办单位应专文请示,请示中应写明用途,使用范围、责任人,保管人、起止日期、管理办法并附印章式样(标明起止时间),报办公厅批准后刻制,印章刻制完毕报办公厅秘书处备案后自行启用。

(二十一)刻制印章的单位应持批准机关出具的介绍信和印章式样到当地公安局办理刻制手续,持公安局出具的委托证明到指定刻字社刻制。

(二十二)印章磨损,需重新刻制时,按制发程序报批、刻制。(二十三)办公厅根据有关规定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办公厅制发印章的用途以及印章的内容、规格、式样等进行审核,机构印章须经人事司审核,业务用章须经主管司、局审核后制发。

(二十四)临时行政机构原则上不刻制印章,对外工作可由挂靠单位代印。

二、印章的名称、字体、文字和质料

(一)印章所刊名称,应为法定名称。印章所刊名称字数过多,不易刻印清晰时,可以采用规范化简称。(二)印章的印文,使用宋体字和国务院颁布实行的简化字。(三)有国际交往的体育社会团体,其印章需标有英文名称的,应当并刊汉文和英文。

(四)印章的质料由制发单位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三、印章的启用、更换

(一)启用国家体育总局印章,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启用通知。(二)启用办公厅印章,由国家体育总局发启用通知。(三)启用各司、局及所属处级机构印章和各直属单位印章,由办公厅根据工作需要发启用通知。

(四)启用派驻机构印章,由派出单位发启用通知。

(五)启用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印章,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启用通知。

(六)启用直属机关党委印章,由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发启用通知。

(七)其他各类印章自刻制完毕之日起自行启用。

(八)更换印章,应按程序报批,在启用通知中应对原印章的停用一并说明。

四、印章的保管

(一)印章必须确定专人保管。印章管理人员应廉洁正派、忠于职责、严守纪律。

(二)印章应放置在安全、牢固的保险柜内。

(三)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章,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个人名章,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手迹名章由办公厅秘书处负责保管;国家体育总局钢印由人事司综合处负责保管;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模,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手迹名章印模由机关服务中心文印中心负责保管。

(四)各司、局印章由各司、局的综合部门负责保管,处级机构的印章由该处设专人保管。

(五)派驻机构的印章由该机构秘书部门负责保管。

(六)各直属单位的印章由各单位办公室负责保管,处级机构的印章由该处设专人保管。

(七)国家体育总局党组印章由办公厅局长办公室负责保管。(八)直属机关党委印章由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负责保管,办事机构的印章由该机构设专人保管;直属机关纪委印章由该秘书部门负责保管。

(九)各直属单位党委、直属单位纪委的印章由各单位党委办公室或秘书部门负责保管,办事机构的印章由该机构设专人保管。

(十)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的印章由各团体秘书部门负责保管。(十一)财务专用章由各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保管。(十二)劳资专用章由人事司编制劳资处负责保管。

五、印章的使用

负责保管印章的部门应设专人监印,建立用印登记制度。印章管理人员对印章的使用有监督权,对不符合规定的用印请求,有权拒绝并要及时报告领导。一些有特别保密要求,需要监印人员回避的用印请求,应由用印单位领导在发文纸上特别注明,并派专人负责监印。任何人不得私自使用印章。

(一)公文用印: 1.公文用印按《国家体育总局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体育总局文件格式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用印前,监印人须对文件底稿进行全面核对,无误后,按发文名义用印;用印后,由监印部门留存一份,备查。

2.持国家体育总局印模、办公厅印模在本市外单位会印,由承办单位派专人监印,会印单位承办人应持经会签单位联合签发的文件底稿到办公厅秘书处办理借用印模手续,会印完毕后,承办人应持印模到秘书处办理退还手续;到京外单位会印,由承办单位和办公厅秘书处派人共同监印。

(二)临时用印

临时用印应设用印登记本,用印前,监印人应对内容进行全面核对,无误后,按规定用印;用印后,由用印人在登记本上逐项登记,备查。

l.办理、更换银行印鉴和各种财务报表、经费限额申请表用印,应加盖会计主管名章后用印。

2.办理进入机场卫星厅证件或开具临时进入机场卫星厅介绍信,由外联司审批后用印。

3.租用人民大会堂场地,应持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活动批件,由办公厅开具介绍信。

4.各单位工作人员外出联系业务,需开具介绍信时,由单位负责人在介绍信上联签字后用印。

5.各单位需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名义开具有关证明的,由单位负责人审批,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用印。(三)监印人对所保管的印章要及时清洗、检查,认真执行有关制度,严格监印程序。

六、印章的废止、归档

(一)各单位、各部门的印章,因机构变化而变更或停止使用时,应及时办理各种转户手续,3个月内将废止印章移交制发单位销毁。

(二)经批准刻制的临时印章,应在活动结束后1个月内,由保管印章的部门将印章移交办公厅秘书处封存,统一销毁。

(三)因特殊情况,废止印章需留用的,由留用单位专文请示,经办公厅审核同意后留用,留用时间为3个月。

(四)印章制发部门,应按将申请刻制印章的请示和式样原件及审批文件立卷归档,将收缴的废止印章整理归档。

七、纪律处分

(一)管理及使用印章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私自启用、加盖印章;不得私自委托他人代管、代盖印章;不得丢失印章;不得随身携带印章;严禁在空白纸张和空白介绍信上加盖印章;严禁仿刻、伪造印章,严禁使用伪造的印章。

(二)违反印章管理、使用规定和有关纪律造成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要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附则

(一)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 9 9 6年印发的《国家体委关于印章管理工作的规定》同时废止。

(二)各社会团体的印章管理工作应参照本规定执行。(三)本规定由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国家体育总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 发文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发文文号: 体经济字【2005】98号

法规类别: 政府采购类-->> 全部

地区: 全国

颁布日期: 2005-03-10 生效日期: 2005-03-10 失效日期:

国家体育总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文件

体经济字[2005]98号

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政府采购

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厅、司、局,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国家体育总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五年三月十日

国家体育总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体育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政府采购管理,建立和完善总局政府采购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体育总局机关及直属单位(以下统称“单位”)。

第三条

政府采购是指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使用财政性资金(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和与之配套的自筹资金,采购国务院公布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单位使用自筹资金采购单项或批量达到5000元以上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货物类项目,及总局规定的政府采购项目均属于政府采购范围。

第四条

总局政府采购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政府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及采购限额标准内的各项采购活动;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的制定;采购活动的实施;中标或成交供应商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和履约验收;采购资金的支付与结算;采购文件的保存以及采购统计的编报等。

第五条

总局政府采购分为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和单位自行采购。

(一)政府集中采购,是指总局将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委托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实施的采购活动。

(二)部门集中采购,是指总局将属于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委托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实施的采购活动。

(三)单位自行采购,也称为分散采购,是指单位实施政府集中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范围以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无法实施的采购活动。

第六条

体育经济司是总局政府采购的主管部门。授权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代行总局政府采购行政管理职能。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科学学会、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是总局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各单位是采购人,负责本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

第七条

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应当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因特殊情况需要采取公开招标以外的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前报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审核,经财政部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单位政府采购作息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有关规定,在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发布公告。公告内容包括:招标公告、中标或成交结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府采购政策和制度,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承办的招标公告、中标或成交结果和有关操作性文件。

第九条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应从财政部建立的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抽取。

第二章

职 责

第十条

体育经济司职责

(一)宣传贯彻国家政府采购有的关政策。

(二)制定总局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

(三)负责制定总局政府采购规划。

(四)负责总局系统政府采购监督管理。

(五)编制总局政府采购预算。

(六)制定总局部门采购目录及标准。

(七)确定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

第十一条

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职责

(一)拟定总局政府采购的相关办法及实施细则。

(二)负责政府采购计划及资金的审核、汇总、上报。

(三)监督检查各单位政府采购的执行情况,考核部门集中采

购代理单位工作业绩,并对其工作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四)处理采购单位及供应商对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政府采购活动质疑等事宜。

(五)负责总局政府集中采购政策咨询、宣传及政府采购管理人员的培训。

(六)负责向财政部报送总局有关政府采购的审批或备案文件、执行情况和统计报表信息。

第十二条

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职责

(一)接受单位委托,承办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采购。

(二)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招标活动。

(三)负责制定部门集中采购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

机制。

(四)负责本单位采购人员业务培训。

(五)维护采购委托人、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六)对政府采购活动中不宜公开的资料、信息、商业秘密负有

保密责任。

(七)接受并答复供应商的质疑。

(八)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接受财政和政府采购监督部门的监督

检查。

(九)每季度末将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表报送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

第十三条

单位职责

(一)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各项规定。

(二)指定本单位政府采购归口部门和人员负责与体育经济司、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联系。

(三)每年11月份负责将本单位下一政府采购计划和经费预算分别报送体育经济司和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

(四)每年11月20日前将下年第一季度本单位政府采购计划及有关资料报送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每年2月20日、5月20日、8月20日前分别向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报送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本单位政府采购计划及有关资料。

(五)负责本单位自行采购工作。

(六)依法签订和履行政府采购合同。

(七)每年6月份、12月份向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报送政府采

购信息。

(八)接受财政和政府采购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政府采购预算

第十四条

单位在编制下一财政部门预算时,应当将政府

采购项目及资金预算在政府采购预算表中单列,按程序上报体育经济司。

第十五条

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接到体育经济司批复的部门预算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将政府集中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的实施计划报财政部备案,并将政府集中采购实施计划抄送采购中心组织采购。

第十六条

单位按照预算管理程序调整或补报政府采购预算的,经批准后,应当及时调整政府集中采购实施计划或部门集中采购实施计划。

第四章

政府采购审批和备案

第十八条

政府采购审批和备案管理,是指各单位依照财政部和总局的有关规定,以文件形式将本单位政府采购文件或采购活动事项报送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审批或备案的管理行为。

第十九条

下列事项须经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审核后,按有关程序报财政部审批后实施。

(一)因特殊情况对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采购项目,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

(二)因特殊情况需要采购非本国货物、工程或服务的。

(三)政府集中采购协议供货协议书、定点采购协议书和财政直接支付项目采购合同的变更,涉及支付金额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他需要审批的事项。

第二十条

下列事项须经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审批后,按有关程序报财政部备案。

(一)财政部批准的采用公开招标以外方式采购的事项。

(二)部门集中采购招标公告、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制定的采

购项目操作方案。

(三)政府采购项目的合同副本。

(四)法律、法规规定其他需要备案的事项。

第二十一条

下列事项由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报财政部备案。

(一)总局政府采购的实施办法。

(二)单位预算追加应当补报的政府采购预算、已经批复政府采

购预算的变更。

(三)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总局增加的部门集中采购项目。

(四)法律、法规规定其他需要备案的事项。

第五章

政府集中采购

第二十二条

在政府集中采购前,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应与采

购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委托的事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

第二十三条

单位采购协议供货或定点采购项目,一次性采购批量较大的,应当与中标供应商就价格再次谈判或询价。

第二十四条

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遵循以下工作程序:

(一)单位应根据主管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制定本单位政府采购计划,报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审核后,委托采购中心实施采购。

(二)属协议供货方式进行采购的项目及属定点采购方式进行采购的货物类项目,经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批复后,各单位可在采购中心确定的中标供应商范围内进行采购,具体办法和程序可上中国政府采购网(www.xiexiebang.com)查询。

(四)确定中标、成交结果。单位授权采购中心确定中标或成交结果的,采购中心应在集中采购完成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中标结果通知委托方,并发出中标或成交通知书,同时发布中标或成交公告。

如采购中心不承办确定中标或成交结果的,应在评标、谈判或询价工作完成后,将采购结果报委托方,由委托方自行确定中标或成交供应商,并发中标或成交通知书和公告。

(五)单位应当自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30日内,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第六章

部门集中采购

第二十五条

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将审核后的属于部门集中

采购计划(项目),转交总局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具体办理。

第二十六条

体育器材装备中心负责采购属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中货物类项目、国家队专项器材、体育装备、体育彩票公益金配建的全民健身工程所需的物资及装备、属单位自行采购的货物类项目、使用自筹资金采购单项或批量达到5000元以上的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货物类项目。

第二十七条

科学学会负责采购国家队的运动营养补品。

第二十八条

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负责采购用于销售电脑体育彩票的终端设备。

第二十九条

单位与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应当在采购前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委托的事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部门集中采购委托代理协议或以按项目签订,也可以按签订一揽子协议,执行中如有特殊要求的,也可以签订补充协议。

第三十条

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应当在接到单位委托项目后40日内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经财政部批准,采用非招标采购方式进行的紧急采购,应当在15日内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

第三十一条

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以评审专家身份参加政府采购项目的评标、谈判或询价工作。

第三十二条

部门集中采购应当遵循以下工作程序:

(一)编制计划。单位根据工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部门集中采购实施计划报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

(二)制定方案。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汇总单位上报的部门集中采购实施计划,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三)实施采购。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将审批后的采购计划,分别转交相关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办理。

(四)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接到采购计划后,应当及时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并向其发出中标或成交通知书,同时发布中标、成交公告。

(五)单位应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30日内,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组织采购合同履行及验收工作。

第三十三条

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代理政府采购发生的相关费用由总局统一支付。

第七章

单位自行采购

第三十四条

在政府集中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范围以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无法采购的项目,经批准后,可由本单位自行采购,也可以委托采购中心或其他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

第三十五条

单位自行采购应当依据法定的采购方式和程序开展采购活动,并完整保存采购文件。

第三十六条

单位自行采购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实行备案和审批管理。

第八章

政府采购合同

第三十七条

政府采购合同应当由项目使用单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也可以委托采购中心、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或其他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

由采购中心、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和其他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合同的,应当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八条

达到财政部备案要求的政府采购合同,单位应当自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副本一式二份报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备案。

第三十九条

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时间超过30日后,单位拒绝签订合同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十条

单位、采购中心、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和其他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对履约情况进行验收。重大采购项目应当委托国家专业检测机构进行验收。

第四十一条

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后,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经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依法变更合同。

第四十二条

单位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采购资金。

第九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

体育经济司、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及纪检监察

部门依法对各单位执行政府采购法、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及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一)政府采购有关法规、制度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三)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的执行情况。

(四)政府采购审批或备案事项的落实情况。

(五)政府采购信息在财政部指定媒体上的发布情况。

(六)政府采购合同的订立、履行、验收和资金支付情况。

(七)对供应商询问和质疑的处理情况。

(八)财政部授权事项落实情况。

(九)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四条

体育经济司、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及纪检监察部

门依法对部门集中采购代理单位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一)有关政府集中采购规定和政策执行情况。

(二)内部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机制落实情况。

(三)部门集中采购目录执行情况。

(四)政府采购备案、审批事项落实情况。

(五)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抽取和使用情况。

(六)政府采购信息在财政部指定发布媒体上的公告情况。

(七)政府采购工作效率、采购价格和资金节约率情况。

(八)服务质量和信誉状况。

(九)对供应商询问、质疑处理情况。

(十)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五条

接受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总局政府采购工作的审计和监督。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国家队在国外比赛训练时,确属急需而又无法通地上述规定的渠道进行采购的器材、体育设备或体育器材,可先行购置,但必须在回国后15日内将采购情况报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备案。

第四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政府采购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第四十八条

京外直属单位政府采购可参照本办法,并结合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政府采购工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本办法发布之前有关总局政府采购规定与本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体经济字[2003]232号)、《关于下发<大宗货物、装备公开采购暂行办法>的通知》(体经济字[2001]120号)同时废止。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体育经济司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主题词:经济司

政府采购

通知

抄送:财政部、审计署。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2005年3月17日印发

第四篇: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干部廉政谈话暂行规定(体党字〔2006〕13号)

【发布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文号】体党字〔2006〕13号 【发布日期】2006-04-26 【生效日期】2006-04-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干部廉政谈话暂行规定

(体党字〔2006〕13号)

各厅、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国家体育总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实际,总局党组制定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干部廉政谈话暂行规定》,并经2006年4月12日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干部廉政谈话暂行规定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根据《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国家体育总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实行廉政谈话,是总局各级党组织根据党章的要求,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措施。通过谈话,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第三条第三条 廉政谈话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坦诚相待、与人为善的原则,采取同志式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第四条 廉政谈话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下管一级,逐级负责。

第五条第五条 总局党组成员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与分工范围内的机关各厅司局、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谈话。必要时,总局人事司、直属机关党委、驻总局监察局主要负责人可参与谈话。

第六条第六条 总局机关各厅司局、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按照本部门、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与分工范围内的中层干部及其他重要岗位负责人进行谈话。必要时,直属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可参与谈话。

第七条第七条 廉政谈话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采取集体谈话或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

第八条第八条 廉政谈话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谈话对象所在部门、单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局的决定决议执行情况;

(二)对新任职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和党风党纪教育,提出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要求;

(三)反馈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和各方面的反映,提出建议和要求;

(四)对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廉政勤政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谈话提醒,责成提出整改意见。

第九条第九条 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开展廉政谈话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所属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管理和监督,发现问题不及时开展廉政谈话,发生违纪违法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在追究违纪违法者本人的同时,要按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有关部门或单位的领导责任。

第十条第十条 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需要进行廉政谈话的,适用本规定。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直属机关纪委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规定

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规定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区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

第二条新区机关公务用车按照统一管理、分散使用、费用包干的原则,由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对车辆统一管理,派驻原单位调度使用。执法执勤车辆不纳入统一管理范围。

第三条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公务用车运行费用的统一管理。由新区财政局负责编制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预算,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负责核定驻在单位公务用车包干费用,并统一审核、支付、结算实际运行费用,新区财政局监督执行。

第四条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公务用车的调度审批,并建立公务用车运行台账,专人管理。新区机关公务用车由驻在单位每周按工作需要提出用车计划,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审定并制发派车单。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严格监控用车时间、事由、地点、里程、油耗、费用等信息,每月定期公示。

第五条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对公务用车实行定点保险、维修和加油,由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保险公司、维修厂家和加油站。

第六条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公务用车的购置、调拨、调剂、报废、报损等工作,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七条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做好重要外事接待、大型会议等公务活动的用车调度安排。

第八条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对公务用车驾驶人员统一调派使用,发放工资。

第九条驻在单位负责公务用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第十条驻在单位负责制订公务用车运行计划,按照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的派车单,做好车辆的运行调度和管理。

第十一条驻在单位负责公务用车运行包干费用的管控,严格执行费用包干和定点保险、维修、加油制度,加强车辆运行的日常管理,按照规定及时审核报销相关费用。

第十二条驻在单位要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严禁公车私用、公车私驾,严禁领导干部驾驶公车。公务车辆夜间定点存放,节假日期间除应急、值班和工作需要一律停驶封存。

第十三条领导干部工作调整或调离,由新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工作用车,不得占用原单位车辆。现已占用原单位车辆的,自___年___月___日起,全部清退交回原单位。领导干部退休后,自批准退休发文之日起,不得占用原单位车辆。

第十四条驻在单位要加强公务用车驾驶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考核,配合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做好调派使用,负责报销驾驶人员的出车补助。

第十五条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规定,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和驻在单位要严格越野车的管理使用,不得将越野车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

第十六条新区机关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配备越野车,确因工作需要购置的,须经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审核,新区党政办、财政局同意后,由新区管委会审定。

第十七条新区机关越野车委托驻在单位管理,并由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监管,严格执行日常使用登记、统一调度安排、定点存放、节假日封存停驶制度。

第十八条越野车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兰州市区范围内原则上不使用越野车。

第十九条实行越野车每日派车制度,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根据驻在单位的用车申请,每日制发派车单,驻在单位严格按派车单运行。所有越野车凭派车单出车,没有派车单的,一律不得使用。

第二十条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公务用车管理的各项规定。新区纪检监察机关要监督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执行,发现违纪问题,必须严肃处理。

第二十一条新区各乡镇和其他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新区机关综合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下载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体办字[2006]132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体办字[2006]132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关值班室管理规定

    机关值班室管理规定范文3篇一、局机关值班室地点设在六楼;局机关的日常值班(含节假日)工作,统一由局行政办公室负责安排,逐月印发局机关值班表,并对值班工作进行检查,抓好落实与......

    机关值班管理规定

    机关值班管理规定范文为了加强对机关值班工作的管理,确保机关的安全和正常公务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特制定本制度。一、值班工作的组织领导。1镇机关值班工作由党政主要领导分......

    机关招待所管理规定

    机关招待所管理规定第一条根据___、____有关文件中关于整顿宾馆、招待所的精神和征税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行政机关招待所(以下简称招待所),其主要任务是为各级党>机关出......

    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规定

     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规定范文学习制度一、每周二、五为单位学习时间,周二全体职工参加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的集中政治学习,周五由单位组织业务学习,无故不得缺席;二、每次学习每......

    机关车辆管理规定

    机关车辆管理规定一、凡机关配备和处室购置的车辆均属机关固定资产,一律由厅办公室登记造册,对车辆使用、维修情况等实行统一管理。二、没有配备车辆的处室(含非独立核算的直......

    企业机关管理规定

    企业机关管理规定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由管理型......

    机关印章管理规定

    印鉴管理规定为加强机关印章和用印管理,保障印章及用印安全,使机关各项用印事务安全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保 管 职 责 印章保管实行责任人制度。印章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保证......

    机关车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 法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所称机动车驾驶员指局内在职的机动 车驾驶员、聘用驾驶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