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花卉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园花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抚宁县坟坨中学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
2、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我校地处花果之乡的坟坨,为此我校确定花卉文化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2013年秋季起进行了花卉文化校本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硬件资源,结合本校的实际,在对学生进行花卉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校本课程的推行已由模糊、犹豫逐渐清晰、果决。因此,开发一套体现我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花卉文化的利用和开发为重点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这是我们校本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它既能巩固已有的成果,又能使这一特色实现新的飞跃。
3、具有丰富的资源。
我校地处具有丰厚花卉文化的花卉之乡,学校周边有十几个苗木基地,加之学校栽种有很多花卉。
4、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关心支持。
在校本课程选定之前,学校对学生的需求、兴趣进行调查,由于许多学生从小就认识花卉,研究花卉,绝大多数学生对花卉很感兴趣。通过随访家长,座谈会和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家长一致认为学生喜欢这些学习活动,认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为学生将来从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能力,家长也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未来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接触的事物比较熟悉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自学地学习它、研究它,而且能持之以恒地研究下去。学生对花卉文化耳濡目染,花卉文化不断充实着他们的生活、学习。我们把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通过花卉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确立具体的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1)学生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和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主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价值。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
以花卉为主线,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第一章 中国花卉植物的简介 第一节:花卉植物的含义与范围 第二节:中国花卉植物与世界 第三节:中国花卉植物的栽培历史 第四节:中国花卉植物的展望 第二章 花卉植物的成长 第一节:花卉植物的分类学方法 第二节:花卉与自然环境 第三节:花卉生长与营养 第四节:花卉植物栽培与繁殖 第三章 校园花卉植物“小辞典”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广纳“名师”,确保校本课程实施质量。毫无疑问,校本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教师,从事校本课程的实施教师,花卉文化掌握了解情况的多少和教学技能,直接影响花卉文化教育的质量。如果仅靠学校的师资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一瓶颈,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广纳“名师”,由主课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意愿,从花卉生产者中、花卉营销员中、花卉公司成员中、园艺设计师中、从学生家长中聘请花卉文化校外辅导员,来增强我校的花卉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师资力量。
2、利用好富有特色的花卉文化教育资源。
我校在校长多方努力下,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易地新建了花园式的校园,建有“睿智园”、“流觞园”等花卉文化景区,周边有花卉生产基地、观光园资源,再加上学校的学习电脑等软硬件资源,为我校花卉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教育资源。
3、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1)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拟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生创造,从中体验愉悦。
(2)坚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近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生活中,现实的社会中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增进对花卉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花卉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自我和社区花卉的关系,促进全面发展。
4、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式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一定的分值;二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是学生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由家长根据评分表给出一定的分值。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校外辅导员)评价、家长评价与课程开展相关的单位、社区等。
第二篇:校园花卉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园花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抚宁县坟坨中学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
2、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我校地处花果之乡的坟坨,为此我校确定花卉文化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2013年秋季起进行了花卉文化校本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硬件资源,结合本校的实际,在对学生进行花卉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校本课程的推行已由模糊、犹豫逐渐清晰、果决。因此,开发一套体现我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花卉文化的利用和开发为重点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这是我们校本
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它既能巩固已有的成果,又能使这一特色
实现新的飞跃。
3、具有丰富的资源。
我校地处具有丰厚花卉文化的花卉之乡,学校周边有十几个苗木
基地,加之学校栽种有很多花卉。
4、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关心支持。
在校本课程选定之前,学校对学生的需求、兴趣进行调查,由
于许多学生从小就认识花卉,研究花卉,绝大多数学生对花卉很感兴
趣。通过随访家长,座谈会和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家长一致认为学生喜欢这些学习活动,认为这样的活动有利
于学生实践能力、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为学生将来从事与知
识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能力,家长也非常支
持学生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未来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接触的事物比较熟悉时,才会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自学地学习它、研究它,而且能持之以恒地
研究下去。学生对花卉文化耳濡目染,花卉文化不断充实着他们的生
活、学习。我们把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作为校本课
程开发的基本目标,通过花卉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确立具体的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1)学生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具
有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和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
会,主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价值。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的办
学内涵,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
以花卉为主线,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第一章中国花卉植物的简介
第一节:花卉植物的含义与范围
第二节:中国花卉植物与世界
第三节:中国花卉植物的栽培历史
第四节:中国花卉植物的展望
第二章花卉植物的成长
第一节:花卉植物的分类学方法
第二节:花卉与自然环境
第三节:花卉生长与营养
第四节:花卉植物栽培与繁殖
第三章校园花卉植物“小辞典”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广纳“名师”,确保校本课程实施质量。
毫无疑问,校本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教师,从事校本
课程的实施教师,花卉文化掌握了解情况的多少和教学技能,直接影
响花卉文化教育的质量。如果仅靠学校的师资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
这一瓶颈,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广纳“名师”,由主课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意愿,从花卉生产者中、花卉营销员中、花卉公司成员
中、园艺设计师中、从学生家长中聘请花卉文化校外辅导员,来增强
我校的花卉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师资力量。
2、利用好富有特色的花卉文化教育资源。
我校在校长多方努力下,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易地新建了花
园式的校园,建有“睿智园”、“流觞园”等花卉文化景区,周边有花
卉生产基地、观光园资源,再加上学校的学习电脑等软硬件资源,为
我校花卉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教育资源。
3、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1)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校本
课程的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拟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发
现、学会探索、学生创造,从中体验愉悦。
(2)坚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近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生活中,现实的社会中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增进对花卉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花卉文化之间的内在联
系,体验自我和社区花卉的关系,促进全面发展。
4、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式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一定的分值;二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
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是学生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由家长根
据评分表给出一定的分值。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校外辅导员)评价、家长评价
与课程开展相关的单位、社区等。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开发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家乡农具超市
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校园园林艺术
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黄玉林
成员:蔡志叶,林维辉,邱清友,谢丽清,魏炳付,张明锦,陈春辉,温明焕,陈启坤,林德元,李平凡,郑雪碧,黄文胜.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
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室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
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
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张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
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5、实效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及责任人
通过教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及内容,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再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明确责任人。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社区资源。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李博
副组长:周升华
成员:马存强王照亮马海廷张明廷。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任课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六)课时安排: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禁止挪用着其他课。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五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
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A、B、C、D等级”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七、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分管领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搞好阶段验收、评价。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步骤实施,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八、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编辑、实施、活动、评价及奖励。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
和风格,而当前我们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是张扬本校教师的个性的需要。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视为一种职业更多地提倡具共性,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个性特点。实质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智慧培育智慧,以个性养成个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校本课程的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都由一线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三是表现我校学生的个性的需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各方面的优势,研究、开发的课程也最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同时,学生也是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参与者,他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最有发言权,他们将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机、个性特长,对校本课程作出自己的选择,并对校本课程的建构、完善、提升提出自己的要求,因此校本课程是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特长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四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校本课程与德育目标的
融合,有利于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机理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基本品质的日臻完善。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得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将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二、我校校本课程内容框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践活动和生活学习几部分。
(一)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领域 课程目标:
1、认识自然,认识学校,培养关爱自然、关爱生命、关爱学校发展的意识。
2、激发同学们对于人文的研究与思考的热情,从而强化他们积极奋发向上的学习意识。
3、培养同学们文学鉴赏能力。
涉及学科:生物学,地理学,环境学,文学等。
拟开课程方向:自然环境(已经完成),人文环境,研究环境
(二)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学习领域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提高服务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习惯和一定的体育技能,认识健身对人
生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的作用,提高艺术素养。
涉及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等。
拟开课程方向:健身技能,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技能(家政、电子、制作等),器乐、合唱,美育欣赏讲座,绘画技法等。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学习领域 课程目标:
1、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比,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对比的观念,学会比较,学会鉴别。
3、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能用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涉及学科: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信息学等。
拟开课程方向: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历史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冲突,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成功人士创业启示等。
三、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
2、教研组长负责日常“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的工作;
3、“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4、校长室负责实施过程的协调工作;
5、学校组织校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工作;
6、教导处负责发放授课津贴。7.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1)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讲座、报告、讨论交流、程序教学
2)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发现、教学系统设计、操练
3)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模拟、视听 4)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社区活动、小组调查、学习法律
5)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为主为主的教学方法:展示、独立研究、微型课程、论辩
8.校本课程运行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运行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①学校建立《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用来记录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情况,作为考核凭证。②学生每人一册《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每修完一门课程,将《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登记册》交给任课教师记录学习情况。
四、我校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我校制定 校本课程考试和评价制度。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由“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与教导处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评价以“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为依据。教学过程的评价由“管理委员会”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目标达成率等因素。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另外,管理委员会应依据开发原则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分析,考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学生发展的状况。学情调查由教科室采用问卷、座谈、个别了解等方式来进行,分析该课程是否被学生所认可,并与其它校本课程进行对比。
⑴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
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⑵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
五、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价值就体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开放与统一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
校本课程的成功实施注重教学策略的设计,意味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强调活动的目标性、计划性,意味着校本课程活动非盲目性,也意味着教师既是活动的决策者,也是研究的决策者。为此,我校把教学策略设计当作推进的主要任务,由此也形成以下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一是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发挥最大的学习效能。这一策略的操作是,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首先分析并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相匹配的教学风格,其次是与学生讨论研究其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学习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研究设计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该策略要求教师把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认真去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使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从而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当然,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校本课程不同其他的国家课程,它希望学生水平和不同方面的发展差异加大,因为这种发展差异原本是存在的,也是需要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正需要丰富多彩的个体个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二是运用促进自我发展的教学策略,形成开放的个性。校本课程开发 的课程目标是特别注重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自我发展涵盖了人格和道德发展的主要内容,因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促进自我发展教学策略的操作中,教师教学的基本策略为:一是让学生从校本课程学习中的不同场合和角度认识自我。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以及表达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如组织多个小组式的讨论活动、采访和调研活动,同时让小组成员轮流主持,包括某些课程专题的设计也让学生轮流主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二是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的融洽进取氛围中,在同化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建构自我。引导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融洽进取的班级氛围,在开展综合、研究性的课程活动中,加强自我认知和相互理解,促进师生间的交互作用。三是在丰富的校本课程学习活动中发展自我。校本课程的活动是丰富的,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是需要师生共同的精心设计和构建的,因此,校本课程实施中突出了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认识与参与社会的情境中建构自我,发展自我。三是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学习中构建完整的人格。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实施的重要主体因素,没有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程的研制开发与学习,校本课程不可能健康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对校本课程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中心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实践、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从而使学生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完整的人格。自主学习的策略包括“按需学习计划”和“非指导性教学”。按需学习计划要求学生要能在获得协助的情况下决定其课程的教学目标,计划其方案,并自我负起责任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去进行学习,以达成目标。非指导性教学设计有情感释放、顿悟和统合三个要素组成,且三个要素共同构成非指导性教学的连续过程。
(一)组织形式:上好校本教材;组织校本活动;结合学科整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打破班级的界限)、个人活动或班级活动。
(二)评价方案:
⑴、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可以采取考试,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班主任将学生的成绩记入学生的档案。
⑵、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对于校本课程的编者与授课者都要进行测评,以不断完善本课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