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剃光头发微”阅读试题及答案
剃光头发微何满子
①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②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③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 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④“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⑤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⑥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⑦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⑧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选自语文读本4)
16、简述“剃光头发微”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5分)17.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脉络。(6分)
18、如果只保留③⑦⑧等自然段,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这样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有什么影响?(6分)
19、下列对这篇杂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本文从身边小事谈起,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娓娓谈及社会重大问题,体现了杂文立意因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问题的特点。B.在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小中取大,通过联想把它们组织在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深刻。C.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文章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D.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有关“剃头”事论,同时为下文阔开思路做铺垫。E.“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这一句作者用幽默的语气来自嘲没有掌握好考据方法。参考答案:16.“剃光头发微”就是“阐发剃光头的奥妙”,(2分)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人剃光头的小事谈到当权者不给老百姓办事大事。(3分)17.本文行文脉络: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一连串头发的故事,(1分)再写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反映某理发店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1分)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法“髡”,(1分)联想到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联想到“乡下佬”不愿剃光头的原因(1分),联想到城里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或光头,(1分)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力。(1分)18.从文章的主旨看,虽然文章的主旨也可以表达出来,但作品的内容就单薄多了,读者的印象也不会深刻。(3分)从文章的结构说,如果删去除读者来信和掌权以外的内容,从读者来信到掌权的联想就缺少铺垫,显得突兀、生硬,作品的结构也就没有回廊曲道,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3分)19.B应是“大中取小”不正确 E.应是微讽胡适先生。)
第二篇:《剃光头发微》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2、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3、品析杂文的漫画语言和寓深意于讽刺与幽默之中的意味。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的写作主旨。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4、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设想】
2、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文中重要语句,体会文章讽刺与幽默的意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致问候。
二、上节作业纠错,导入新课:
敏锐的作家,尤其是杂文家,大都能用锐利的眼光来观照社会现象,并能透过这一看似平凡的现象,进行冷静的思考,而后给人一个触目惊心的启示。著名作家何满子通过“剃光头”这一小现象,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大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杂文。
板书标题。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自学要点:
〖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何满子,曲名。这是一首描写宫女哀怨感叹的诗。诗歌没有正面批判葬送宫女青春、生命力的皇帝,但从诗人对宫女的这种深刻同情中,人们不是会很自然地厌恶那深锁的宫门和作威作福的皇帝么?
2.学生查字典,掌握基础知识,积累字词。
发髻:在头顶或脑后盘成的各种形状的头发。
不羁:不受束缚。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差池:差错。也作“差迟”。
切肤之痛:切身感受到的痛苦。
牛山濯濯:本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文中指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悻悻而去:愤怒地离开。
3.弄清题意:标题中的“发微”是什么意思?
发微,发,探究之意;微,奥妙。剃光头发微,即要探究剃光头一事中所潜在的人的心理,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以及现象后的内在本质。
4.阅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明确:文章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层(1—2节):谈及古代理发师的地位。
第二层(3节):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
第三层(4节):古代剃光头的原因。
第四层(5--6节):现代剃平头的原因以及济南理发工人拒绝给“乡下佬”剃平头的原因。
第二部分(7—8节):由“剃光头”一小事,谈到掌权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5.课文分析: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联想到古代的髡刑和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
②古代的“髡”刑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在于政治上或人格上和其他人区别开来。
提示:因为下文是站在“乡下佬”角度的揣想之辞,并不是在陈述事实,所以这么说。
提示:这种瞧不起实质上折射了阶级的、城乡的、职业的有着极其深刻的偏见。不写,是因为文章的中心不在此。
提示:是为了由此及彼,因小及大,为了将矛头指向社会上有权力的人。
6.讨论:如果本文只保留关于剃光头的读者来信和结尾谈掌权这两部分文字,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这样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有什么影响?
明确:(1)从对文章的主旨而言。如果文章只保留这两部分,有碍文章主旨的表达。
a.文题为“剃光头发微”,这“发微”二字,就要求文章不能就事论事,应当就“剃光头”这一话题,加以联想和发挥,否则文章就显得单调。
c.4、5两节的原因分析,有利于深化主题。没有这些分析,就没有文尾的结论,也缺少杂文的讽刺色彩。
(2)从对文章的结构而言。如果文章只保留这两部分,文章写关于剃光头读者来信,开篇显得仓促,缺少引述,显得突兀。没有4、5两节的分析,古今的对比论述,就缺少说服力,也就没有“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同时这样也不符合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要求。
7.品读鉴赏:杂文是用文字描绘的漫画,寓深意于讽刺与幽默之中。试体会下列句子的讽刺与幽默意味。
(1)“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
明确:“这问题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用了反语,什么“深奥的”,实为“肤浅的”,我一眼就看出来,就是由于“剃头刀在他手里”,就是它有这么点小权。
(2)„„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3)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给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个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五、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a类:《学与练》35—37页题
六、b类:《学与练》37—38页题
七、预习作业:《过秦论》。
八、下课,师生互致问候。
第三篇:高一语文剃光头发微教案1
《剃光头发微》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2.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讽刺意味,逐步提高鉴赏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学习作者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1、3、4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2.品味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富含深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杂文在立意选材上常常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谈重大的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看看作者从剃光头事件中发现了什么。
二、开掘主旨
1.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画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探讨,互相置疑,交流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问题导引
①作者怎样结构全文?
②本文的主旨?
解析
①本文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作者先从大处落墨,提出头发问题,小处着眼,提出理发师的社会地位问题,尽管在旧社会,“剃头的”在下九流,“连家谱都不能上”,但大人物(例如石达开)却并没有卑视理发师之意。“物与民胞”,对理发师够平等的了。
此段作者有待而提。先扬理发师。
第二段(第3~6自然段):陡起波澜,从正面扬了理发师,理发师却从反面出现(这当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有他的典型意义),以“剃头刀”这么一点不是权的权来对付“乡下佬”。
这一段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反面提出与第一段理发师相反的理发怪事:不给“乡下佬”“剃平头”,以“权”令人。
第二层,从历史上考证“剃光头”原是刑罚。
第三层,时至今日,剃不剃光头,应随“剃头客人”——也是“上帝”——之意,而且二位理发师竟认为“乡下佬”剪平头“模样”不够格,至此,作者愤怒起来了:理发师为什么这样为所欲为?他们有什么权力这样对待顾客?
第四层,点题: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一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弄清本质,层层深入,环环扣紧,结构十分严密。
第三段(第7自然段):对“剃头刀在他手里”的社会思想的分析:弄权耍人。有一点蝇头小权的人,他也要耍弄一番,置人于“没门”境地。
这段是结论,也是中心。作者揭露得深刻,批评得尖锐,语言犀利。
第四段(第8自然段):劝告或警示有点权就弄的人别再胡来,否则就会下场不妙:“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②把握主旨:作者通过剃头事件,发微见著,分析其原因,就是“权”在作怪,从而指出要警觉和监督社会上“有权就耍”的现象。
3.学生试就“剃光头问题”展开讨论,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认识。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同位竞争,看谁能尽可能多的发现并分析文中有讽刺幽默意味的句子。
2.师生共同品味语言。
四、总结本文写作技巧
1.选材虽小,立意深远。
2.过渡自然。作者由“剃头”一事论及社会“有权者耍权”之现象,其间衔接过渡十分自然。“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承上之句,启下之论,为下文阔开思路做下铺垫。“这就是权”,一句同样承上启下,引人论“权”之路。
3.语言技巧: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反而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更加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教案点评:
1.通过梳理文章结构,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2.品味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富含深意的特点。
第四篇:《剃光头发微》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
1、学习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3、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重点难点
1、杂文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学法导引
1、首先认真阅读文章,同学之间交流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同桌之间竞争,看谁能尽可能多的发现并分析文中有讽刺幽默意味的句子。
3、试就“剃光头问题”展开讨论,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认识。教学过程
明确:本文结构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一)引子:(1-2自然段)
(二)主体:(3-7自然段)看“读者来信”(“乡下佬”剃平头遇阻)有感。
(三)结尾(8自然段)提出希望:“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有权就要耍”,社会就不会太平,人民利益就要受损,所以,要使有权者不耍权,不弄权,就要加强社会监督机制建设!
二、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技巧?
明确:纵观此文,一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首先,选材虽小,立意深远。从身边小事谈起,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娓娓谈及社会重大问题。以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问题。
最后,语言技巧,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反而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更加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三、有人认为文章就取材而言,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之嫌,为什么?
四、简述本文的联想过程及特点。
明确: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到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头发 的故事,再写到《人民日报》关于乡下人只能剃光头的报道,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罚“髡”,联想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联想到“乡下佬”不愿剃光头的原因,联想到城里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或光头,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这一步步的联想环环相扣,最后归结到掌权的问题。文章没有就剃头论剃头,而是卒章显志。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构思十分精巧。课外作业:
阅读《读本》中的杂文两篇,并写一篇读后感。巩固发展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睥睨人世()牛山濯濯()诡奇()髡钳()
2、解释下列词语。切肤之痛: 为所欲为: 不羁之才: 置之勿论:
3、填空。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著有、等论著及随笔杂文等30余种,另有三卷本行世。
4、“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石达开的这副对联妙在何处,何先生为什么对此大加赞赏? 答:
5、“‘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试分析这句话的讽刺与幽默意味。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要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要戏弄,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的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6剃头与耍权之间有哪些相似点? 答:
7、看到“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第五篇:试题及答案
附件6
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
接受过项目培训的疟防人员及相关医务人员疟防知识考卷(县级)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
(5题,每题5分,判断为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判断为错误的请划“×”)
1、在我国,最常见的是三日疟。(×
2、全国疟疾日是每年的4月26日。(√
3、疟疾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4、疟原虫一般寄生在人体的胃肠道。(×
5、制作血片时最佳采血部位为耳垂、手指、足趾或足跟。(√
二、单选题
(15题,每题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计划到哪年在我国消除疟疾(除云南省)?()A.2010年 B.2013年 C.2015年 D.2020年 2.消除疟疾的标准是连续____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A.2年 B.3年 C.4年 D.5年
3、发现疟疾病例,应在多少小时内上报?()
A.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B.城市12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C.城市24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D.城市24小时内,农村36小时内
4、疟疾是由疟原虫经何种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A.雄性按蚊 B.雌性按蚊 C.雄性库蚊 D.雌性库蚊
5、疟疾病原学诊断的最常用的方法为()
A.血常规检测 B.尿常规检测 C.血涂片显微镜镜检 D.流式细胞仪检测
6、在4种人体疟原虫中,哪种疟原虫最多见双核和多重感染?()A.恶性疟原虫 B.间日疟原虫 C.三日疟原虫 D.卵形疟原虫
7、患哪种疟疾如不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容易导致重症疟疾甚至死亡?())))))
A.间日疟 B.恶性疟 C.三日疟 D.卵形疟
8、人体疟原虫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的生活史时期是()
A.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期 B.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 C.配子体增殖期 D.孢子增殖期
9、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
10、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现症病人治疗)()
A.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B.蒿甲醚7日疗法 C.氯喹/伯氨喹四日疗法 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11、在疟疾流行地区防治疟疾传染得最可靠的途径是()
A 预防使用抗疟疾药物 B 穿长裤 C 避免被疟蚊叮咬 D 使用驱蚊器
12、吉氏或瑞氏染色时,疟原虫红染部分叫()A.细胞核 B.细胞质 C.疟色素 D.血红蛋白
13、疟原虫的生活史是()A.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B.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C.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人红细胞----蚊唾腺 D.人肝细胞----蚊唾腺----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14、男,24岁,从非洲打工回国,间歇畏寒、寒颤、发热、热退大汗,间歇期情况良好,初步诊断为疟疾,什么时期才血涂片找疟原虫阳性率最高()A.高热期 B.寒战发热期 C.大汗期 D.间歇期
15、患者间日寒战、高热、大汗发作7天,脾在肋下15cm,质硬,血中查到间日疟原虫,患者10个月前曾有类似症状未经治疗,10天后自行缓解,应考虑为()A.输血疟疾
B.疟原虫携带者
C.复发
D.再燃
附件7
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
接受过项目培训的疟防人员及相关医务人员疟防知识考卷(乡、村级)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
(10题,每题5分,判断为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错误的请划“×”)
1、疟疾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2、在我国,最常见的是三日疟。(×
3、全国疟疾日是每年的4月26日。(√
4、预防疟疾的关键是防止被蚊子叮咬。(√
5、疟原虫一般寄生在人体的胃肠道。(×
6、制作血片时最佳采血部位为耳垂、手指、足趾或足跟。(√
7、可以治疗疟疾药物包括伯喹、氯喹和青蒿素类等。(√
8、《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计划到2020年在我国消除疟疾(除云南省)。(√
9、三日疟常见的发病周期是48小时。(√
10、疟疾血检的“三热病人”是指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发热的病人。(√
二、单选题
(10题,每题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A.显微镜查血涂片见疟原虫 B.临床症状 C.拍摄X线 D.心电图
2、疟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中哪类法定传染病()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3、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A.蚊虫叮咬 B.飞沫 C.输血 D.母婴传播
4、发现疟疾病例,应在多少小时内上报?()
A.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B.城市12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C.城市24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D.城市24小时内,农村36小时内
5、消除疟疾的标准是连续____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6、疟疾是由疟原虫经何种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A.雄性按蚊 B.雌性按蚊 C.雄性库蚊 D.雌性库蚊
7、患哪种疟疾如不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容易导致重症疟疾甚至死亡?()A.间日疟 B.恶性疟 C.三日疟 D.卵形疟
8、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 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9、间日疟的临床治疗方案(现症病人治疗)()A.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 B.蒿甲醚7日疗法
C.氯喹/伯氨喹四日疗法 D.青蒿素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或复方
10、在疟疾流行地区防治疟疾传染得最可靠的途径是()
A.预防使用抗疟疾药物 B.穿长裤 C.避免被疟蚊叮咬 D.使用驱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