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岁男孩偷拿家里钱买零食吃 被父亲失手打死
11岁男孩偷拿家里钱买零食吃 被父亲失手打死
(记者 惠晓翠 实习记者 王珂)今年11岁的李某生,也许是想多买点玩具,多吃点零食,屡屡不吭声“拿”大人的钞票,7月11日,当他又一次从家里拿走200元后,父亲李某耀怒不可遏,拿起了扫帚、铁管。不幸的是,这次偷拿家人的钞票的他,死在了父亲如雨的棍棒之下。
11日早8时许,家住澄城赵庄镇的李某耀洗簌完毕准备上班,发现自己原先放在柜子里的200块钱不翼而飞,他转身问儿子李某生,孩子回答没见到。着急上班的李某耀没多问,拎起包就赶往单位了。上着班的李某耀越想越气,卯足了劲准备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儿子。
下午4点多,李某耀买了两把绳子径直赶回家。他二话不说,拿起绳子捆住孩子手脚绑床头,拿起扫帚把狠狠地在孩子屁股上乱打,“钱是不是你偷的?”李某耀边打边问。“是又咋?”11岁的李某生没有意识到他的犟嘴彻底把父亲激怒了。两个扫帚把都被打断了,李某生仍没有向父亲求饶,李某耀又抄起身边的钢管打了下去。
后来李某生又被父亲逼着头顶着一盆水跪在地上,直到到晚上8点40分,李某生开始左右摇晃,口吐白沫。李某耀这时才意识到,自己下手重了!赶紧拨打了120。医生赶到李家时,李某生已经停止了呼吸。
儿子死后,李某耀连夜给在南方打工的前妻打了电话,通知她说:“孩子死了,明天下葬,你要不回来,就再看不见孩子了。”听到儿子死了的消息,孩子的母亲痛苦万分,心想: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死了呢?12日一大早,她拨打了110向警方报警。随即,李某耀被澄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控制。
当日,李某耀向警方交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据他讲,六年前李某生五岁时,自己和四川籍的妻子因感情不和离了婚,后来前妻带着孩子回到四川,不久又去外地打工,孩子便一直由外公外婆抚养。外婆外公对这位外孙很是娇惯,慢慢的李某生染上了偷拿家里钞票的不良习惯。刚开始他是偷拿外婆买菜的零钱,后来有一次竟然将其小姨的1000元偷拿后离家出走。
为此,外公外婆没少“教育”他。时间长了,两位老人实在经不起折腾,便给远在外地的女儿打电话,要求将孩子送到澄城让其父亲带着。
就这样,今年3月,李某生来到了澄城县父亲家中。虽然换了地点,但他的不良习惯依然未改,没想到终于惹怒了父亲。
日前,李某耀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已被澄城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
链接:教育孩子这些方式比较好
不要发怒,要严格且友好,做到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沟通。
暂停:“我现在很生气,不想现在再提这件事。以后我们再谈。”这样说不会有错。
与其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如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
要解释,不要吓唬。给孩子一个简单的说明,告诉他这样做的理由。
对孩子的要求要有弹性。如果孩子的要求有合理因素,不妨答应他。
别强迫孩子做什么,要和他商量,并实话实说。
学得聪明点,不要总用固定套路解决问题。要试着用新的方式激励孩子、解决问题。
编后:“棍棒教育”别动真格 孩子是一个家庭永恒的主题,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为孩子的成长教育操碎了心。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殷切期望,可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家长信守“棍棒出才子”的棍棒教育,难免会落到“不打不骂不成才”的尴尬境地。
父母爱子女,人之常情。谁不盼望子女成才呢?某种意义上说,严格教育子女是对的,适度责罚,也是为了孩子长记性,不再犯不该犯的错误。
人常说:“玉不琢不成器”。在儿女成长的道路上,传统的教育思想,多是在硬性灌输下被动等待孩子自行开悟。虽有强调因势利导的警句,但更多的是强调严格施教。可是,欲速则不达,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棍棒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的教育,犹如一颗甜蜜的糖果。打骂、斥责,就像苦瓜、黄连,只有善用,才能是好菜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