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州2011年全州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5:5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州2011年全州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州2011年全州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全州2011年全州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更加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新年伊始,国家和省的年度教育工作会议还未召开,州人民政府就及时召开2011年全州教育工作会议,原因之一就是随着全国新世纪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谋求并推动全州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新发展。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总结“十一五”期间全州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下步工作,同时也为今年上半年州委、州人民政府即将召开的全州教育工作会议打下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下面,我讲5个方面的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教育工作取得骄人成绩,为彝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是全州教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5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采取 1 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深化教育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营造加快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全州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教育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全州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由2005年的33.28%提高到2010年的54.04%,提高了20.7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去年紧紧抓住“两基”迎国检的有利契机,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校管理,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投资近11亿元的州职教园区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5所州属中等职业学校1.8万师生入驻。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5年的42%提高到2010年的70.58%,普通高中与中等职教在校生之比达到1:1.04,中职在校生规模首次超过了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中职教育实现了从低谷徘徊到快速发展的重大转变;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楚雄师院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招生规模拓展到23个省市,楚雄卫校成功晋升为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专科学校评估;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0所,办学主体实现了由政府单一办学到社会多元办学的重大转变;特殊教育发展取得突破,在州特殊学校搬迁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禄丰县特殊教育学校已开工建设。

二是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全州学前教育在 园(班)幼儿46533人,比2005年增加5835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7453人,比2005年的28117人增加933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8770人,比2005年的17098人增加21672 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2296人,比2005年的5692人增加6604人。在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全州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仍由2005年的414969人扩大到2010年439860人,增加了24891人。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我州普通高考报考人数13411人,比2005年的9233人增加了41787人;专科以上上线率为98.4%,比2005年的76.34%提高了22.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9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为54.69%,比2005年的46.64%提高了8.05个百分点,比全省的49.81%高出4.88个百分点。近几年,我州高考总上线率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教育质量整体水平居全省中上水平,并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重视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采取严把教师入口关、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在职教师全员培训等系列措施,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由2005年的96.93%、97.2%、86.58%提高至2010年的98.89%、99.56%、97.18%。

五是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州共投入教育经费94.98亿元,比“十五”期间的40.4亿元增加了54.58亿元,增长135%。其中教育基建投入16.93亿元,比“十五”期间的5.27亿元增加了11.66亿元,增长221%。中小学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六是教育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职责不断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支持率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彝州教育发展的环境日臻优化。

七是多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在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推进的同时,全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以聚焦课堂促进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提高、探索教育区域集团化发展、创新校长(书记)选拨任用机制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改革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全省教育目标管理考评中我州连续10年获得一等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也就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育系统克服了“2·25”地震、百年未遇的严重旱情带来的重重困难,众志成城,克难奋进,顺利完成了36万平方米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职教园区建设、圆满完成“两基”迎国检工作,为“十一五”教育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过去的5年,是全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5年,也是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受益最多、得实惠最大的5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全州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凝结着全州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在 此,我代表州委、州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教育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州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正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为富民强州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正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

从全国的形势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世纪梦想,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伟大跨越,取得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突破,教育公平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这些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调整教育战略布局,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性、机制 性障碍,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从我州的情况看:州委、州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州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快,“两基”水平在巩固中不断提高,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大项目带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各类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公平迈出了重要步伐。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州教育总体上还存在“三个不适应”: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适应人民群众对子女成长成才的愿望。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发展缓慢,特殊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资源配臵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发展不平衡,“上好学”难的问题依然突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方法手段单一,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中等职业教育初步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质量提升的任务越加繁重;教育改革有待深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体制和机制仍需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代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亟待提高,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任务依然艰巨;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繁重,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二)明确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 国家新近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从立足国内发展需要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考虑,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奋斗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发展目标任务,提出了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建设现代学校、办学制度、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发等各项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要求,规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依法治教等各方面的改革发展保障措施。《教育规划纲要》充分反映人民需要、体现时代特点、符合中国国情,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好《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创造性地把《教育规划纲要》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 处。

目前,我州的教育正处在“五个转变”的关键时期,即义务教育从基本普及向均衡化发展转变;高中教育从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职业教育从单一发展向多元发展转变;学前教育从低水平向促扩张转变;办学条件从基本要求向标准化转变。我们面临着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的双重压力,我们肩负着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坚定的意志和更大的气魄,大力实施扩规模、促均衡、提质量、强队伍、保平安、达标准的改革发展战略。

(三)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我们要通过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首先是教育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现代化国家;强国必先强教。其次是教育对人的发展意义,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第三是教育的民生意义,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第四是教育的长远意义,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在深入领会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按照“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 源开发需要”的要求,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的、不同层次的受教育机会,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任务。对如何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州委、州人民政府计划在今年3月组织召开全州教育工作会议,届时将对今后我州10年的教育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

二是要坚定不移地促进教育公平。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但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生。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坚持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基本教育政策,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臵教育资源,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工作的同时,把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城市择校问题、农村孩子“入园难”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推进教育公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教育改革的目标。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突出体现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特点和现实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目前教育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素质教育推进缓慢等阶段性特征,既要坚持整体推进,又要保证突出重点。要面向社会需求,优化教育结构,进一步调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在注重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广大教师集中精力教书育人上下功夫。同时,要因时因地制宜,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不搞一种模式、一个进度、“一刀切”。

三、坚决落实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推动彝州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意志,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发挥主导作用。重视教育就是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关键。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正确处理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健全领导机制和决策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为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强化政府合理配臵教育资源的责任。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与重点领域,将教育资源主要用于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在配臵资源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职能作用,从规划、投入、师资、政策,统筹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结构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 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推动我州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州在通过实施校安工程和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还要继续稳步推进。但在教师资源的统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相互整合等方面,还缺乏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在如何统筹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县域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方面多作有益探索。

(二)强化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责任。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州教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如果我们在“十五”、“十一五”期间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就不会有今天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如果我们现在患得患失、举步不前,也就必然会贻误加快教育发展的难得机遇。深化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大胆探索创新,又要尊重教育规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10大改革试点的有利机遇,结合我州实际,着力探索深化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改革、职业教育改革、民办学前教育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改革、农村综合示范学校建设改革、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改革六项教育改革试点。通过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彝州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三)强化政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的责任。近几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全州教育投入增长较快,为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由于我州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再加之自然灾害频发,教育投入还难以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今年开始,各级财政在编制财政预算时,要按省人民政府的安排,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50%,州、县所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单列账目,全额用于教育。提高预算内计划投资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从2011年起,州级财政预算内建设项目投资安排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彩票公益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教育。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比例,确保全州地方财政教育拨款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不低于中央核定的比例,保证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顺利推进。

总体上,第一要清醒看到我州教育发展还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认识。第二要通过贯彻“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科学谋划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各个层次教育的需求定位。培养人才是一个过程,我们不仅要抓好“十二五”,还要为“十三五”以及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打牢基础。第三要正确看待我州“两基”迎国检后,高校准“普九”站在又一新的起点上,核心问题是要把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四、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着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在全州各级各类教育中,学前教育是一块“短板”。目前全州学前3年教育幼儿入园率仅为54.04%,近70%的幼儿园都集中在县城以上地区,大部分农村孩子只能接受学前一年教育。发展学前教育特别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既是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推动城乡学前教育的普遍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在县城或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较高、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村),在办好现有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要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山区,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充分整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臵资源,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实用的幼儿园。要加强民办幼儿园准入及过程管理,规范办园行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从今年起,全州将实施《2011至2013年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二是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在新时期、新阶段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更是优化教育结构、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现实要求。职业教育如何创新发展?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仅仅是教育园地,要提升到作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的高度来理解。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就是要发展经济。如果仅从教育单方面来抓,那就是就业培训,如果上升到经济发展来抓,就是技术创新、支撑发展,就是我州“五大重点产业”甚至更多更新的产业的软实力支撑。从我州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桥头堡建设中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来看,一是具有政治优势,二是具有地缘优势,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比如,如何把一些高校的研究成果,通过职教平台转化为实用技术?如何围绕州委确定的发展目标,作好人才准备?平台准备好了吗?今后几年,我们要以州职教园区为龙头,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加大在优化专业、扩大招生、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师资建设、提高质量等方面的全州统筹力度,促使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臵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培植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相适应,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要继续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实训基地、专业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以国际化视野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把州职业教育园区 建设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职业教育园区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并依托州职教园区创建楚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相互衔接、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具有彝州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要继续稳步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稳妥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州“十一五”期间教育工作的亮点,也是下一步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继续巩固和提升。在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一方面要按照既定方案,继续实施好保留寄宿制学校改扩建工程,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同时,更要高度重视撤点并校后建办寄宿制学校的配套建设与管理,配足师资力量,加大投入,从最基本的师生饮水、食堂、厕所、浴室等工作做起,切实解决学生的吃、住、行以及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要防止重建轻管的倾向,要针对寄宿制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有预见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办学优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四是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办好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州仅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大部分残疾儿童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由于师资、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等的制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十二五”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以 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开设附属特殊教育班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

五是要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每一个受教育者,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其在校时间占个人有效活动时间的比例均在80%以上,校园文化对每个人一生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如何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要着力思考的问题。校园文化内涵丰富,简要说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大方面。我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教育的层次性、增强针对性。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从行为习惯、学习状态、人际交流,到价值取向的教育引导都要加强针对性。要重视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植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团总支、学生会和学校中社团组织的职能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广泛开展体育、科技、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师生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把他们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六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 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要更新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转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教育、重统考科目轻非统考科目的观念和做法,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以及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

七是认真筹备好全州教育工作会议。州委、州人民政府计划于今年3月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内召开全州教育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安排、部署今后10年我州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届时,州委、州人民政府将出台《楚雄州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改革试点等配套文件。开好这个会意义重大,请州教育局及相关部门提前谋划、认真筹备。特别是对我州将出台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要在认真总结、深入调研的基础尽快形成初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照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要求,充分听取、广泛吸纳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意见,使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更切合彝州教育改革发展实际。

五、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有好的队伍,才有好的教育。教师队伍、校长队伍、教育行政管理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提高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我州教育改革发展 成败的关键。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班级,一个好学科。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按照“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人事编制和教育部门要在通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尽快调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标准。要完善教师准入、退出制度,加强薄弱学科教师引进、培养培训,优化教师队伍总体结构;要认真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和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实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激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修订完善《民族教育条例》,制定落实对长期在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工作教师倾斜优惠政策,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各级财政要增加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州、县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上年教育拨款总数的1%作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体制、机制。全国千万教师5年“国培计划”已正式启动。今后5年,国家将对全国1000万名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培训;选派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到海外研修培训;组织200万名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对所有新任教师要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对在职教师重点是帮助他们更 新教育观念,每5年合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到2012年,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要明显提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还要努力为教师建造精神的“后花园”。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载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同时,教师作为正常人,不仅有温饱需求,也有精神层面的需求,所以学校要尽最大努力,为教师建造清新惬意的生存家园,把教育工作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的身心愉悦、得到有效放松。总之,发展学校要首先关注教师,关注教师除了关注教师的工作外,还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在各方面的压力让教师身心疲惫时,我们要用温暖和温情呵护他们,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精神和物质慰藉。

二是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办好学校的核心人物,校长的素质决定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物质设备的配臵、教育教学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决定着教职工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和师德风貌。要按照依靠教育家办教育的要求,继续深化校长选拔、任用和培养、管理机制的探索和改革,加强校长培训,更新校长教育理念和提升办学水平,深化在公平、均衡、素质、质量、协调这些关系教育发展根本问题上的思想和认识,提高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校长考评制度,不断增强校长的事业心、责任感、危机感。要重视和加强对后备校长队伍的培养 工作,较好地解决校长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是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一支好的教育行政管理队伍,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行政管理队伍肩负着教育事业各项工作的领导、指挥、决策、协调、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提升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教育理念。要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认识,统一教育系统的思想,凝结教育系统的力量。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和作风,改变对学校管得过细、过多、过死的做法,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行业准入、资金拨付、信息服务、监督考核等方面的职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保障学校行使办学自主权。要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养、培训和教育工作,建设一支廉洁高效、业务精良的行政管理队伍,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能,完善教育行业“教育、制度、监督”的保障机制,更好引领全州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同志们,“十一五”期间教育工作成绩显著,良好的教育发展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认真思考,及早谋划,狠抓落实,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开创“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彝州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新春将至,提前给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同志们身体 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新春快乐!

第二篇:在全州党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州党校工作推进会暨州委干教委

联席会上的讲话

宋红临

(2011年7月25日)

同志们:

全州党校工作推进会是州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全省党校工作推进会精神,全面总结全州党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全州党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推进全州党校工作新局面的一次重要会议。州委及州委领导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州委罗副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州委党校、弥勒县委、金平县委组织部、个旧市委党校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泸西、石屏、元阳、绿春党校作了书面交流。

州委罗副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州党校工作取得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在全州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深刻阐述了党校在党的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准确分析了全州党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确指出了今后党校工作的新目标、1

新任务、新要求,突出强调要进一步抓住机遇,强化党委建党校、管党校、用党校的意识,不断增强做好党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突出重点,紧紧围绕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要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校“三支队伍”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党校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各级党委从大局统筹和谋划党校工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切实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不断推动党校工作新发展。大会安排的交流发言,给了我们与会同志许多认识和感受,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重视、推进、发展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清晰的了解今后如何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更加坚定办出具有党校特色,办好党校,办出一流党校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结合会议要求我讲几点意见。

一、重视党校地位,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

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

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中央、省委领导同志的讲话中也都特别强调了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地位,在整个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中,党校是唯一的以党命名的学校。党校的地位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任务不是变轻了,而是更重了;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我们要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紧紧围绕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充分认识并切实担负起培训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力争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建树,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多做贡献。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认识党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党校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定期研究并及时解决党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校工作的领导。要注重党校队伍建设,把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开拓创新、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优秀干部选配充实到党校队伍中来。要强化全党办党校的意识,协调有关部门,形成长效工作

机制,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统筹,积极推进教育机制创新,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有利于党校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党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保证。

二、培训高素质干部,为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

“十二五”时期,是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动红河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如何抓住建设桥头促进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红河新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着力消除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大力培植品牌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把红河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加宜居的模范自治州,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党校在教育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党校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党校充分发挥“五个作用”、牢固树立“五种意识”的要求,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进一

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从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出发,从加强干部的党性教育;提高干部的党性修养;突出干部的能力培养;树立正确宗旨观念;加强纪律意识教育等五个方面努力培养造就人才,为推动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

三、转变自身观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党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次全州党校工作会议是州委召开的一次管全局、管长远、定措施、把方向的会议,是党校工作在“十二五”规划这个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面的动员会、部署会和规划会。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党校的工作方向,为推动党校事业发展增添了活力,我们一定要认真传达贯彻落实好州委罗副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实现党校工作有新跨越。各级党校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清形势,明确使命,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难题,在与时俱进中奋发有为,不断适应党

校事业发展需要。二要打造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党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人才保证。三要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为党校发展进步提供坚实基础。教学是办好党校的根本,科研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布局、充实教学内容,体现教学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干部教育规律性,才能发挥党校作用,推动党校事业的发展。只有真正重视科研工作,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打牢基础。四要树立并保持良好的校风、学风、作风,加强管理和服务。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方针,全面加强党校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党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志们,在新的形势下,党校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党校工作新跨越,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在全州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近年来,金融企业积极支持改革发展,为加快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各金融部门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明确目标,分解任务,采取措施,增加贷款,充分发挥好金融部门的作用,增强金融推进发展的动力。

一、对去年工作的回顾总结

(一)金融工作取得了四大成绩

1、总量有所增

加。2004年末,全州金融机构贷款净增了9.06亿元,余额达106亿元,虽然与提出的净增10亿元的目标还有差距,但也是近年来增长比较高的一年。正是由于9.06亿元的净增贷款,解决了建设资金需求方面的困难,减轻了压力,推动了发展。2004年,全州的GDP增长11.5%,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做到了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供给需求协调发展。这个良好发展局面的形成,与全州金融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密不可分。

2、贷款结构有所改善。从贷款的结构分析来看,中长期贷款达33.1亿元,增长32.06%。其中基本建设贷款达到13.6亿元,净增5.8亿元,增长74.1%,超额完成了去年年初确定的净增2.6亿元、增长40%的目标。中长期贷款的增加,为全州基础设施的改善、企业的技术改造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从供给的角度看,金融部门始终把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贷款的增加放在首位,去年新增农贷1.83亿元,超额完成年初确定净增1.6亿元、增长15%的目标。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全州金融部门始终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县域经济发展新增贷款占了贷款新增总量的59.7%,使全州县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生机,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培植支柱产业方面,继“两烟”产业之外,我州的冶金矿产业有了大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在德钢的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绿色食品加工业和澜沧江啤酒集团的发展中,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也积极参与,做出了努力。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当中,监管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银监局和人行站在全州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从实际出发,给予了积极的协调和大力支持。

3、关系进一步理顺。一是理顺了银政关系。去年以来,全州金融部门高度关注、积极参与、热心支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只要地方党委、政府出面协调,金融部门就积极参与,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支持。通过一年的磨合,银政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二是理顺了银监关系。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始终围绕发展这个共同的目标,在各自职能的履行中关系比较协调,商业银行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自觉接受监管;作为监管部门的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在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和推进地方经济发展上位置摆得正,大局观念比较强,没有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三是理顺了银企关系。德钢、澜沧江啤酒等企业在寻求支持中与金融部门的关系比较协调,没有互相挑剔、互相指责,而是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积极配合。银行部门要求提供的一系列贷款申报资料,企业及时提供;企业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银行方面也高度关注,给予理解、支持。

4、州属各部门与省属垂直领导机关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去年以来,在抓机遇、争取支持方面,全州金融机构积极邀请上级领导到xiexiebang.com调研,在争取理解支持方面达成了共识。现在金融改革的方向不是放,而是收,在贷款审批上如不取得上级银行的理解支持,就无法得到信贷支持,这一点上,正是由于省农业银行的支持,德钢新扩建完成的生产能力才得以及时地发挥效益,为全州工业发展和GDP的增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面临的三个困难和问题

1、金融部门和企业还不适应新的宏观环境变化,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目前,整个宏观环境已由过去的通货紧缩逐步向供需平衡转化,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由于这一重大变化,地方经济发展对金融部门的资金需求量将更大。同时,国家出台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在金融上就是要审慎对待贷款的投放。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驻楚金融部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贷款结构上,去年,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农贷大幅度增长,但作为支撑财政增长主要动力的工业经济的贷款增量并不大。2004年,工业的新增贷款仅1.8亿元,与年初确定的新增2.5亿元、增长15%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增长只达到了6.3%。在供需比较平衡的前提下,国家的宏观调控策略是供给和需求共同协调促进,拉动增长。我州金融对投资的需求是满足了,但消费需求还没有满足,去年年初确定增长40%的个人消费贷款目标,实际只增了4.8%,金融支持消费的动力仍然显得不足。去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比例达到17%,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价格因素的驱动,金融的支持力度还相对偏小,动力不足。

2、全州经济发展总体实力不强,发展水平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与企业的合作和贷款

第四篇:在全州上半年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州审计局长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州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宫永祯

(2012年6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传达贯彻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精神,交流汇报审计工作经验,回顾总结今年以来审计工作成果,研究探讨下阶段审计工作重点。勤学同志在会议开始时已经传达了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精神。昨天和今天4位县(市)区审计局长和4位市局处长分别作了发言,相互交流了工作经验。从印发的材料看,大家都作了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准备,围绕各个专业审计和本地的创新做法畅所欲言,谈了许多真知灼见,相信这些做法和意见对今后我市审计工作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一、今年以来我市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今年是实施《宁波市2004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开局之年,我市两级审计机关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年初确定的2004年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依法审计,以强化审计监督为重点,积极发挥审计机关的卫士、医士和谋士的独特作用,审计工作中体现了不少亮点和特色,为2004年全年工作夯实了基础。

一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通过依法审计,查错纠弊,揭露问题,成为维护我市经济秩序的坚强“卫士”

据统计,1至6月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169个,查出违规行为金额26385万元,管理不规范行为金额126773万元,应上缴财政5832万元。

今年市局继续把财政“同级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实行财政审计一体化,按照综合财政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两个转变”,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的结合。进一步改善和改进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组织方式,力求有新意。同时,以大财政审计理念为指导,将预算执行审计内容贯穿到各专业审计当中,并增加了关于效益审计方面的内容。

“同级审”报告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重点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明显,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市人大常委会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财政等相关部门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切实整改和落实,同时首次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审计力量,解决审计人员不足等问题。

二是在强化监督的同时,注重搞好服务,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做到“审、帮、促”一体化,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相关部门制定规章制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设,成为经济活动中的妙手“医士”

今年上半年实施了对县(市)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科技资金、政府负债、计划生育资金、公路养路费、环保资金及财政投资项目的绩效、政府采购、质监系统等审计,审计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引起了计划、财政、科技、交通、环保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部门积极提出整改措施,制定规范办法。从而,进一步树立了审计的权威,发挥了审计独特的监督职能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紧紧围绕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这个主题开展。今年以来,全市两级审计机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促进了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强化了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规范了部门的财经秩序。其中,为配合市人大评议部门主要负责人工作,开展了对市文化局局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监督引入市人大对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述职评议工作。同时各地对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积极的探索,其中余姚市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工作抓得紧,机构健全,工作规范,注重制度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有效运用,作为浙江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县级先进单位被推荐到全国参加评比。海曙区开始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审前公示制。奉化市完善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和评分细则。宁海县出台了领导干部离任调任前经济事项交接制度,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必须“屁股清爽才走人”。

三是注重围绕经济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开展审计调查,从中发现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充分挖掘审计成果,为领导决策提供高层次服务,成为科学决策的优秀“谋士”

突出重点项目,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成果,这是我市审计机关今年工作的主要思路。我市审计机关跳出“就审计论审计”的思想框框,通过审计摸准资金的流向和运作方向,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分析决策的背景,并从机制、体制和制度上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在成果利用上,加强各专业审计之间的合作,强化对审计报告的综合分析研究,在审计成果的深度上下功夫。努力引导审计人员加大审前调查和审后的综合分析,对审计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通过归纳、分析、提炼,从中挖掘审计成果,并以综合调查报告、论文和审计要情专报等形式,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详实、充分的资料。到7月底,《我市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我市公路养路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市本级2003政府性负债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10篇专题报告、专报信息受到市长批示多达16人次,有效地发挥了审计在领导宏观决策中的重要参谋作用。

此外,各县(市)区审计局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围绕本地区的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审计工作。鄞州区审计局在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中,扩大了审计范围,将历年审计的盲区——各乡镇工业园区纳入审计范围,加大对城镇配套费的审计。江东区审计局针对城郊国有集体经济总量大的情况,加强了国有集体经济单位的审计。北仑区审计局加大了建设项目招投标环节的审计力度。象山县审计局加强对涉农资金的审计,重点对渔业发展基金、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等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慈溪市审计局还在全省审计系统率先引入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审计行为,防范了审计风险。同时各地还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146号令,江北区、镇海区、鄞州区、余姚市、象山县等在成立投资审计中心同时迅速落实了人员,有效开展了基本建设审计,切实履行起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职责。

综上所述,今年以来,全市审计机关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希望在今后几个月,继续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保质保量完成2004审计任务,同时为明年的工作打下好基础。

二、正确认识当前审计工作形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审计创新

今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也必将对我们的审计事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当前工作

6月23日李金华审计长受国务院委托作了《关于2003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审计风暴”,这为我们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随着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基层审计干部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也是我们目前难得的内部环境。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中央到地方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针对今年的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结果,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批示,对审计工作予以了肯定,并强调有关部门和地方要“认真整改、汲取教训,对违法违纪人员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宁波市代市长毛光烈近日在听取市审计局领导班子集体汇报后指出,其他部门难免会站在本部门利益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而我们的审计部门是独立的、可靠的、是可以信任的,并表示市委、市政府是审计工作的坚强后盾。可以说,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审计工作形势和内外环境是近几年来少有的。

面对当前审计工作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审计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审时度势,正确谋划,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既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政企不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机关人员不依法办事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严格行政执法是关键,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是根本保障。审计机关是政府行政监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应当而且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审计成果的广泛认可,审计地位的快速提高,最重要的也是审计监督权的真正落实。

二要争取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坚定做好审计工作的信心。随着审计地位的逐步提高,审计影响力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环境及各方面条件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没有理由气馁,也没有理由畏缩不前。有为才有位,才有威。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发挥作用,成为领导离不了的“第三只眼”和“智囊团成员”,以实际行动来响应“审计风暴”。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保证审计工作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工作经费和内外部工作环境。我们要敢于和善于依法审计,既要抓住机遇,又要直面挑战,坚定做好审计工作的信心。

三要抓好审计机关“两个文明”建设。审计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特别是要防范审计风险和切实抓好廉政建设,要从严治理审计队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和市委、市政府的“四条禁令”。廉政体系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机制,审计机关不廉洁,就没有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客观公正,就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各级审计机关要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权力监督为关键,构建与新时期审计工作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廉政体系,为新阶段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机制。

四要切实做好领导的参谋,发挥促进科学决策的作用。我们要善于运用监督检查,调研调查等手段,从微观着手、宏观着眼,及时发现机制、体制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在认真抓好审计质量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经济运行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大审计信息反馈和宣传的力度,扩大审计影响,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要在揭示重大违规问题和反映宏观经济管理问题方面着力提升审计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具有建设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当好参谋。

(二)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审计工作,注重审计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二十年来的审计实践充分证明,审计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审计人员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目前,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必将会带来各级党委、政府思想观念和行政理念的重大调整,必将会带来政策措施、工作思路、工作重点的重大变化,必将会带来政府职能、经济增长方式乃至于经济体制的重大调整。行政理念的调整要求创新审计工作,审计理念的创新将有助于更好地为宏观调控保驾护航。同时,当前审计工作正处于“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的转型阶段。为此我们要适应形势变化和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推动审计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要创新审计理念,发挥促进科学决策作用。审计创新的核心是思想观念的创新,只有摒弃那些与时代要求不相符的旧思想、旧观念,才能增强审计发展的动力。创新审计理念,需要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公允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审计内容创新与审计方式创新相配套。首先,效益审计是审计理念、审计方法的一次重大的扬弃,是国际审计的发展趋势,是审计工作升华到比较高的境界的一种体现,科学发展观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探索效益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钱管好、用好,就必须探索和开展好效益审计。效益审计不仅要查处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还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并检查资金使用是否达到原定的计划目标和政府的要求,即使没有问题,我们也要分析提出能否使效益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各级审计机关要抓住机遇,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力求在国家建设投资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各种重点专项资金审计上有所突破,逐步探索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其次,要加强对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一时之需,而且是国家审计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政府负债问题、盲目重复投资及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问题等,已引起了决策层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找出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探其成因,寻求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其三,监督权要为民所用。我们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低保资金及住房公积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防止相关资金的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保障其安全与完整,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更好地发挥在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是创新审计技术,推进审计信息化。审计技术的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当前审计技术创新最重要是搞好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大背景下起步和发展起来的,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行动。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个新的审计技术方法问题,它还将是一场涉及审计观念转变、方式转变、干部队伍结构转变、人员知识结构转变的深刻革命。要根据审计署提出的《2004至2007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总体要求,认真分析本地区的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总结经验,找准差距,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进行新的实践、新的创造,积极有效地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是创新审计管理机制,整合审计资源。当前审计资源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面对我市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的突出矛盾,创新审计管理机制,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显得更为重要。首先,我们可以对重大项目统一调配审计力量,打破专业审计处(科)界限,在审计力量、经费和时间安排上有所倾斜,组成超强工作队伍实施审计,打“歼灭战”,发挥审计整体效能。重大审计项目的主审人员,我们是否可以参照公安部门对重大案件的“摘牌制”,每年可以拿出若干个重大审计项目在全局范围内公示,由符合主审资格的审计人员通过各自的审前调查和讲解审计方案的实施过程,然后由评议组来确定主审人员,以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也为重大审计项目的突破创造条件。其次,在整合审计机关内部审计资源同时,还可以整合外部的审计资源,把审计机关离退休老干部、财政、金融、城建、法律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士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建立起审计人才库,必要时可以聘请他们为审计顾问,知己知彼,发挥智囊参谋的独特作用。同时要充分运用社会审计成果,尽量减少重复审计,积极探索国家审计组织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国家审计的新路子。对社会审计接受委托进行的与公共财政有关的项目,应建立相应的信息沟通机制,让国家审计及时掌握社会审计动态,将质量检查寓于日常审计之中,以达到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和加强中介机构监督双重之效用。

三、切实抓好三项基本工作,即抓好基层工作、基础工作和基本功,使之成为促进审计工作的“加油站”,成为创一流审计业绩的“助推器”

(一)抓基层。就是要抓好县(市)区审计机关、内审机构和派出审计组建设。基层是审计工作的细胞,是审计工作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市审计机关争创一流审计业绩的成功与否。一要以建立和完善县(市)区审计局工作考核制度为切入点,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业务领导,使全市审计机关工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实施业务工作的领导是《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市局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业务领导意识。首先,市局要切实提高对全市审计机关的业务领导能力和水平。要适时地提出全市性专业审计基本规范的指导意见,既要充分发挥专业审计“龙头”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又要善于学习借鉴和推广各县(市)区审计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每年要化一定的精力加强对县(市)区审计工作的指导,切实帮助下级审计机关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其次,要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建设。要充分认识加强县级审计机关建设的重要性,真正负起指导帮助县级审计机关建设的责任,把加强县级审计机关建设作为促进审计发展的重要环节,争取用几年时间,使我市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从而形成市指导县、市带动县、市服务县的审计工作格局,更好地形成两级审计机关的合力。第三,建立和完善《宁波市审计局对县(市)区审计局工作的考核办法(试行)》,以加强业务领导为突破口,把争创一流审计业绩的精神贯彻到基层审计机关,增强基层审计机关的创优意识。通过政治业务考核,形成一种正确的政治业务导向,使我市审计机关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得以落实,做到上下联动。

二要以内部审计协会为载体,加强对内审机构业务管理,加大内审指导力度,推动全市内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内部审计机构434个,内部审计人员2020名。为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审协会组织网络,积极发展协会会员,把全市的内审工作者组织起来,使协会真正成为内部审计工作者之家。要努力搞好内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内审人员业务素质,要把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作为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要树典型,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在内审工作者之间逐步形成争先创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要重视和加强审计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符合审计工作实际的审计组运行机制。审计组是代表审计机关进驻被审计单位,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组织,是审计机关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行使权利。因此加强对审计组领导和建设对审计机关来说尤为重要。要建立和完善审计组廉政责任制等必要的规章,推出有关内控制度,规范审计组的审计行为,积极主动地防范审计风险;要积极落实审计组长负责制并赋予审计组长一定的职权,审计组长要切实履行对整个审计过程中的保廉工作和审计质量控制;要引入竞争机制,重大项目实行审计组长竞聘制,并打破处科界限,组成最能满足项目审计需要的审计组,科学配置审计力量,促进审计人员资源的整合。

(二)抓基础。要以“人、法、技”建设为抓手,加强审计基础工作,为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提供智力、法制保障和技术支持。

一要抓好队伍建设。市县两级审计机关要“深化三项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一个结构”、“做到四个加强”,即探索建立审计人员职业管理体制,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班子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建设。通过队伍建设,既创造出一流的审计成果,又培养出一流的审计干部队伍。

二要以贯彻落实审计署6号令为契机,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要加强地方审计法规建设工作,力求在审计立法上有新的突破,下半年要力促市政府出台《宁波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要认真贯彻落实审计署6号令精神,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明年要扩大试点范围,争取每个业务部门有1-2个审计项目按6号令要求实施;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切实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

三要增强紧迫感,强力推进我市的“金审工程”,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我们要深刻地理解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全体审计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也将失去指挥的资格”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近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是一次专题研究计算机审计的会议,并出台了《2004年至2007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这说明审计署已对审计信息化建设摆到当前重要议事日程上。上周市局开展的“质量创优年”夏季培训活动,其中也把审计信息化建设列为主题。现在从各方面传递过来的信息看,我们明显感到我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副省级城市审计部门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如南京市审计局已有70%以上人员可以参与计算机辅助审计,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必须直面我们的落伍,也必须看到我们的潜力,迎头赶上,力争花三至五年的时间,让我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与同类城市发展同步,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下一阶段要在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方面下功夫,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首先,要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和工作机构,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要抓住“金审工程”建设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全力以赴抓紧做好我市的“金审工程”的立项工作。其二,要抓好计算机审计的试点单位,力求突破。通过试点,为全面开展计算机审计探索一条路子、积累一些经验、练就一支队伍。今后优秀项目评比,要对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加分,没有采用计算机审计的扣分,鼓励计算机审计的推广应用。三要抓技能培训,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没有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信息化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证明计算机审计人员的成长,一部分靠实践“练”出来的,一部分是靠培训“逼”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靠骨干“带”出来的。培训形式一方面是全员普及培训,上到局级领导,下到普通审计人员,人人要参与,人人要过关;另一方面挑选骨干重点培训,使每个部门培养出一至两名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或攻关技术小组等,以“星星之火”燎原整个审计机关。

(三)抓基本功。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切入点,强化审计人员的基本功。审计工作是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现在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越来越关注,审计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加大,审计对象呈现出体大量广,审计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审计工作是智慧的比拼,实力和胆识的较量。所以说,审计人员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就显十分重要。

审计人员的基本功,包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审计执业能力两个方面。审计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员品德、职业纪律及职业责任。俗话说:人不正,则心不良。如果一个审计人员不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根本就说不上职业道德。一个审计人员只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不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也是不行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这说明,一个审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过硬的执业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才能搞好审计工作,才能把良好的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良好的审计执业能力不但要有扎实的审计业务能力,还需具备有一定宏观经济、法律、外语、计算机和写作等相关方面知识,并且要有较强的综合组织和协调能力。

努力营造“学习型机关”。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是发展的动力。要使审计人员有扎实的基本功,达到复合型审计人才要求,就要努力营造“学习型机关”,使每个审计干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适应性学习为开拓性学习”。同时,要在机关积极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构建审计人员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体系,将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培根说得好,有实际经验的人虽然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书能影响人的一生。提高人的素质,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就离不开读书。最近,市局机关党委作出一个看似平常但却重大的决定,要求在机关党员和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并列出第一批28本推荐书目。希望大家热烈响应,持之以恒,多一分学习的辛苦,就多一分人生的收获。

要加强培训工作。培训要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骨干培养为重点,以审计应用为目标。培训方式可以采取“送出去”,即送到高校等地方去脱产或半脱产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请进来”,即请各方面优秀的专业人士来授课,提高审计人员的各项技能;“走下去”,即新进机关的审计人员到与专业相关的被审计单位去实习。要努力提高培训效果,保证培训的质量。

要办好学习园地。即将于10月份推出的双月刊《宁波审计》,既是我们对外宣传的窗口,更是我们广大审计干部的学习园地。我们要以《宁波审计》为平台,提高审计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科研水平和工作水平,同时让其成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有效载体。

四、以人为本,争创一流审计业绩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审计机关在创一流审计业绩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人才强审意识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是古今中外潮流趋势,早在明代有人就提出“人君之治,莫先于养民”,西方管理理论中也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视作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流,确立和运用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观念,是现代审计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管理思潮已走出了传统的硬性管理模式,审计工作管理也是如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创造出一流审计业绩。

二要强化审计人员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的实现和思想政治因素在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以争创一流审计业绩、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弘扬审计文化和审计精神,增强审计人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权力观,始终保持审计队伍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形象,继续以更高的标准执行审计“八不准”纪律和市委、市政府的“四条禁令”,以廉政促质量,以廉政防范审计风险。注重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素质,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典型教育人。引导审计人员以集体利益和荣誉为重,着力改进工作作风,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营造团结活泼、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三要不断完善审计机关出人才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在制度建设和创新上下功夫。人才的产生取决于体制和机制,体制机制一活,人才工作就能满盘皆活。为此,我们要适应创一流审计业绩的需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同时通过进一步改进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法,丰富干部选拔任用形式,完善能绩考评、年终考核、公务员考核等干部考核制度,努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总之,我们要通过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为审计人才活力的竞相迸发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四要强化激励机制。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必须要研究人的需求,进而研究如何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在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观念的一个基本要求和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审计机关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审计人员激励机制。要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在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福利待遇的同时,要对审计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审计人员进行嘉奖和表彰,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市局已制定了《2004至2008年人才培养计划》、《干部职工在职教育培训管理的规定》等审计干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相信通过这些制度可以调动、激励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中高级审计人才不断涌现。

五要切实加大人性化服务管理的工作力度,在优化环境上狠下功夫,做到真情暖审。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为此我们要积极搭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抱负的平台,努力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各级领导要时刻把审计人员的冷暖挂在心上,要为审计干部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职工家庭、生活诸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帮助解决这些平凡细微的小事入手,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审计工作中去,真正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有专心“谋业”的成就感。要一如既往地加强老干部管理工作,关心好、照顾好老同志的生活,积极支持他们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努力把老干部工作做得更好。

同志们,新世纪、新阶段,审计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争创一流的审计业绩,争创一流的审计人才,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相信,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我市的两级审计机关一定能在全市机关单位中处于先进行列,我市的审计工作一定能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审计机关的前列。

第五篇:在全州旅游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州旅游大会上的讲话

周 强

(2014年11月28日)

同志们:

现在开会。州委、州政府决定,召开全州旅游发展大会,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总书记关于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二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省委王三运书记对全省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三是伴随全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已经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四是围绕深入实施‚商旅活州‛战略,进一步明确全州旅游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动员全州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切实把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推动全州旅游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今天的会议印发了《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希望各县市、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定位,深刻理解加快旅游 1 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资源消耗少、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践也充分证明,旅游业是最符合临夏州情、最富有临夏特色、最能充分利用临夏资源、最能吸引人气财气的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既是富民的现实选择,也是强州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加快扶贫攻坚、实现转型跨越、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推进产业融合、实现临夏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旅游业兼具经济与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于一体,是国民经济中融合力、亲和力、催化力最强的产业之一,有着‚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波及效应和倍增效应,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我州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富集,商贸流通活跃,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优势突出,后发优势明显,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商贸、农业、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于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多元业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二,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促进社 2 会观念转变的有力举措。旅游是国内外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过程,是区域间合作与交流的纽带,更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加深相互交流的最重要、最便捷的通道。许多地区的实践表明,凡是旅游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人们的开放意识、文明意识、发展观念就比较强、比较新,就更容易接受先进理念。临夏特殊的地缘环境,决定了旅游是临夏同其他地区交往互通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突破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民族地区社会生活世俗化、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有效手段,通过发展旅游业,将以客流为载体,聚集人气,形成服务流和物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务流,增强发展活力。

第三,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就业供给、促进富民增收的现实途径。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对不同层次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相关行业4.2个就业机会。同时,旅游业也是一个富民产业。我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就业压力大,但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十分突出,只要我们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推动富民多元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将极大地促进我州的扶贫开发进程,3 实现更多的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帮助更多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四,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临夏整体形象的重要载体。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先行者。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是地方面貌、文明程度、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抓旅游业就是抓投资环境和整体形象建设。通过发展旅游业,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走进临夏,感受文化临夏、山水临夏、民俗临夏,亲眼目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亲身体验我州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进而可以更好地展示我州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投资环境,提升临夏的知名度,扩大临夏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抓住机遇,认真谋划,强力推进,更加注重旅游与文化和商贸相结合,更加注重旅游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更加注重旅游与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以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不断提高全州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千方百计把旅游培育成为拉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吸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磁极、吸纳劳动就业创业的宽阔舞台、扩大对外开放的宣传窗口,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美好新临 4 夏的重大支撑。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打造临夏旅游经济升级版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州旅游业发展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政策机遇叠加、优势潜力释放、开放开发加快的美好前景。在此背景下,我州旅游业发展也面临诸多宝贵机遇和有利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商旅活州战略,把旅游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全州旅游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全国全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州旅游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不相称‛: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丰富程度还不相称,现有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不完善与靠近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还不相称,旅游功能要素配套水平与游客较高层次需求还不相称,同其他市州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科学审视形势任务,更加主动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牢固树立大资源、大产业、大旅游的观念,站在全局谋划旅游,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跳出旅游发展旅游,以更大力度、更 5 宽视野推进旅游融合发展。

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商旅活州战略,以宣传推介五张旅游名片为主线,以促进旅游与文化、商贸、农业、体育、城镇、富民等产业深度融合为方向,围绕提升旅游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可回头性、可美食性、可休闲性、可游览性、可娱乐性,谋划争取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建设大景区,完善旅游功能,全力打造临夏旅游经济升级版,推动全州区域首位产业与富民多元产业蓬勃发展。

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州旅游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功能更加齐全,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旅游人数由现在的730万人(次)增加到2000万人(次),人均驻留时间由不到1天增加到2天,人均消费由399元增加到570元,旅游综合收入由30亿元增加到115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5%提高到5%以上,旅游业拉动就业人数由1.6万人增加到15万人左右。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重点实施旅游业发展‚四大工程‛。

(一)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临夏 6 旅游的可进入性和可回头性。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我州旅游景观点多、面广、线长、跨度大,不同程度存在着游客‚进不来、出不去、走不动、回头路‛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进出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要切实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通连接周边市州的交通大通道,加快兰合铁路建设,尽快推动临夏至循化高速公路、永靖至兰州高速公路、康乐至冶力关一级公路、环刘家峡库区公路开工建设,畅通州内沿山顺水旅游线路,全力争取北塬通用机场进而争取4C支线机场,构建起高速公路、铁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景区专用道路、内河航运为补充的现代旅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着力推进各县市城区、重点城镇、特色乡村建设,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考虑旅游功能,把每一个工程都作为一个景观来雕琢,更多地汲取人文元素,植入旅游基因,赋予旅游内涵,使城镇建设风格个性化、功能人性化、建筑风景化。扎实推进水、电、路和绿化、美化等基础建设,完善城镇和特色村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形成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旅游基础设施体系。要尽快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要求,加快推进旅游线路、目的地和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实现炳灵寺、炳灵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桦林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莲花山大景区二级以上公路通达,努力做到配套齐全、布局合理,7 便捷安全,特别是要注重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与游客需求相适应。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全州统一的网上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围绕五张名片讲好‚临夏故事‛,要充分挖掘临夏作为华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文化内涵,重新认识河州曾经作为唐蕃古道、茶马互市重镇的历史作用,围绕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宗教历史、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远古遗存,不仅强化挖掘整理和综合研究,使无形的文化形象化、零碎的文化系统化,形成更多‚临夏故事‛;还要加快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养、能说会道的解说导游队伍,真正讲好‚临夏故事‛;又要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整洁优美的环境、浓郁独特的风情、精致美味的饮食,让游客留恋忘返、心驰神往,更好地传播‚临夏故事‛,吸引更多的人到临夏观光旅游。

(二)实施精品兴旅工程,优化重点景区布局,提高临夏旅游的可参观游览性和可驻足性。始终坚持扩大总量和提升质量并举,着力在‚奇‛字上造势、在‚特‛字上作文章、在‚精‛字上下功夫,充分挖掘景区景点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进行全方位包装、精细化雕琢,提高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水平,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使每一处景观特色鲜明、引人入胜。一要加快重大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围绕建设全省旅游产业强州和兰州都市圈休闲度假的重要旅游基地,优化旅游产业 8 空间布局,建设永靖黄河三峡、和政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2个5A级核心景区,建设莲花山、临夏国家级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2个全省精品景区,建设积石民俗村、药水峡、积石大禹导河公园、槐树关、龙首山、新马太等6个特色旅游景区。把永靖县、和政县建成中国旅游强县,带动全州旅游业协调发展。二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主要城区、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医疗卫生保障、污水垃圾处理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推进4A级以上景区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三要引导企业加快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建设。要支持引进企业加快星级宾馆饭店特别是四星级以上宾馆饭店的建设,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管理公司,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运营质量。到2020年,每个县市至少要有1家四星级宾馆饭店,临夏市、永靖、和政至少各有3家左右的五星级宾馆饭店,全州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达到20家。要积极引进品牌连锁酒店、发展快捷酒店和经济型连锁经营酒店,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三)实施融合发展工程,培育多元旅游发展业态,提高临夏旅游的可娱乐性和可休闲性。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增加休闲娱乐项目,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业态。一要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树立旅游新形象。着力打响‚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9 遗产砖雕为主的民族民俗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代表的宗教历史文化,以黄河明珠刘家峡、松鸣岩、太子山为主的绿色生态文化,以马家窑彩陶为主的史前文化,以和政古生物化石、恐龙足印为代表的物种演进文化‛五张文化名片,树立‚史前文化看马家窑、史后文化看敦煌、华夏文明探源看齐家文化‛的文化旅游新形象,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和文化研究工作者感知临夏、了解临夏。要积极培育发展旅游演艺文化,围绕黄河文化、彩陶文化、民族文化、花儿文化、牡丹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全力抓好‚花儿为什么这样美‛系列创作活动,尽快编排《大禹治水》、《黄河鼓舞》等能够代表我州特色、具有震撼力的演艺节目,通过在旅游景区设立花儿苑、花儿大舞台等形式,创作演艺一批体现符合当代审美观念的花儿、民歌,提高旅游的娱乐性和体验性,实现提升景区价值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双重效益。二要以重大节会体育赛事为载体,拓展提升旅游品位。继续举办中华龙舟大赛、超级六项山地户外挑战赛、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临夏赛段、中国原生民歌大赛、西部花儿艺术节、中国?马来西亚国际清真食品美食节,争取举办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高水平举办中阿文化艺术论坛(穆斯林书法、绘画艺术展)、中国西部花儿艺术节、中国和政古动物化石保护与开发国际研讨会、马家窑和齐家文化国际研讨会、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河州牡丹—砖雕艺术节等节会,不断提 10 升旅游品位。要以举办‚省十四届省运会‛为契机,建设一批设计新颖、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永久性体育场馆,积极承接省内外重要体育赛事活动,利用大型赛事推广旅游线路。三要以商贸会展为平台,加快推进旅游与商贸的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中国临夏—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伊朗库姆市清真食品与民族用品展销会的规模和档次,加快推进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民族特需用品一条街、民族风情一条街等特色商业旅游街区。对百益国际商贸城、穆斯林物流园、中天健广场等重大项目,既要规划建设成综合保税区(商贸物流中心),又要打造成集商贸、金融、旅游、酒店、办公、会展、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文化广场于一体的4A、5A级旅游景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古河州酒厂、八坊清河源公司、八八啤特果公司、学和民族用品厂、神韵砖雕厂、康美集团等州内重点企业发展民族企业观光游。四要以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加快五园十镇打造步伐。坚持与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永靖枣园、东乡杏园、和政梨园、积石山核桃园、临夏市牡丹园、大河家镇、松鸣镇、土桥和莲花镇、莲麓镇、八坊十三巷、太极镇、河滩镇、三甲集镇、癿藏镇、枹罕镇的提升改造,打造成在全省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城镇和乡村旅游点。特别是临夏市要重点围绕大夏河沿岸规划布局,高标准推进大夏河南岸和30里牡丹长廊建设,真正形成一道靓 11 丽的城市风景线。五要加快医疗康复、养生疗养、养老保健产业发展。争取把永靖县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休闲度假、养老医疗基地。要打好温泉休闲牌,加大勘查勘测和规划建设力度,着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发展休闲养生旅游,重点在临夏县、临夏市、和政县打造温泉休闲养生中心,发展温泉经济,扩大消费、增加收入。

(四)实施体验消费工程,包装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和食品,提高临夏旅游的可消费性和可美食性。要着力打破就旅游抓旅游的思想束缚,吃住行统筹推进、游购娱一体打造,进一步延伸旅游链条,扩大带动效应,增加旅游附加值。一要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着力提升旅游业附加值。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挖掘、整合、发挥我州的各类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适应各类旅游需求的新兴旅游产品,加快推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建设生态观光农业、花卉苗木、经济林果基地,大力发展采摘农业、农耕体验、家畜认养等体验式休闲旅游。要积极推进会展展销、购物娱乐以及乡村游、民族民俗游、观光游、星级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形成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二要弘扬民族饮食文化,着力培育地方特色名菜。加大对临夏清真饮食的挖掘和包装力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浓郁、文化内涵丰富的清真特色民族饮食。要做精东乡手抓、临夏锅盔、河州包子、八大碗为特 12 色的地方名优小吃;培育以东乡全羊宴、永靖全鱼宴、临夏县全牛宴、广河穆斯林传统宴、康乐全牛宴、积石山保安族婚庆宴、和政松鸣养生宴、临夏市三羊开泰迎宾宴为代表的地方名宴,加快推进临夏市美食城、全国名小吃一条街、清真特色小吃夜市一条街、永靖啤酒特色餐饮名小吃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建设,着力打造临夏地方名优小吃、特色菜系等知名品牌,提高临夏饮食文化的知名度。三要加快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积极鼓励引导外地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旅游商品开发,进一步做精雕刻葫芦、临夏砖雕、保安腰刀和彩陶、化石仿制品等旅游商品,做优刘家峡红枣、唐汪大接杏、积石山核桃、和政啤特果等特色旅游食品,创新研发农特、民族民俗、宗教用品、动漫创意等一批体现临夏独特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元素的旅游商品,加快精品店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

三、强化领导、完善措施、创新机制,切实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综合产业必须综合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旅游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加大支持力度,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发展氛围,努力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

一是组织领导要再加强。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业摆上优先位臵,以全局视野、战略眼光来统筹谋划,坚持 13 每年办几件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大事、实事,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州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工作协作和配合,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深化旅游行业改革,研究解决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难以整合开发的突出矛盾,按照简政放权的改革原则,积极推进旅游资源属地化管理,推进旅游体制创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适应新形势需要,找准定位,发挥职能,创新思路,努力提高新时期旅游工作水平。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和任务分工,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二是规划执行要再严格。规划是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航标。要在已编制完成三大旅游规划的基础上,高水平编制好其他大景区建设详规等各项专项规划,加快形成以三大旅游规划为总纲、旅游专项规划为框架的全州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要做好规划的衔接配套,旅游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规划相衔接。要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杜绝有规不依的现象。

三是扶持力度要再加大。今天早上,州委、州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同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措施。要尽快出台《临夏州旅游条例》,坚持依法治 14 旅,建立旅游综合执法机制,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的法治化水平。要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落实金融、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培养和引进文化旅游人才,完善旅游业用地政策,适当增加旅游业用地规模。从明年开始,州级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象宣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人才培养等。各县市也要加大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积极发挥政府资本的杠杆作用,大力争取银行信贷支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企业为平台、资本为纽带,多渠道引进国内外资本参与开发旅游项目。

四是宣传推介要再强化。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和‚形象产业‛。要不断强化‚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理念,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要提升整体旅游形象。科学制定宣传营销方案,整合州、县、部门旅游宣传资源,建立州县市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动促销机制。要精心策划、高度提炼概括,提出引人入胜、耳熟能详的响亮临夏旅游宣传口号,借助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立临夏旅游广告牌和景区标识牌,邀请国内外旅行商来临踩线,组织旅游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创办客源城市旅游恳谈会等活动,千方百计进行宣传推介,提高‚天上黄河?远古伊甸? 15 精彩临夏‛整体旅游形象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要创新宣传营销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联合、媒体跟进的‚三位一体‛宣传营销机制。政府负责‚形象营销‛,通过展示旅游整体形象让大众了解临夏;媒体负责‚内容营销‛,通过传播最新的旅游资讯让大众关注临夏;企业负责‚产品营销‛,通过推广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让大众游览临夏。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步伐。向西,加大与马来西亚、伊朗、沙特和中东等穆斯林国家和重点城市的旅游合作,探索开发国际穆斯林旅游线路,将临夏建成穆斯林国家民族民俗游目的地城市。向东,加大与厦门市和港澳台的旅游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进行联合推介、市场共享、产业对接,拓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海外客源市场,大量吸引国内外游客。

五是发展环境要再优化。良好的环境是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努力打造与旅游经济强州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要优化旅游投资环境,对符合条件的旅游开发项目,在审批审核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办理,大力扶持发展旅游中小微企业,清理有关行政性收费,按政策规定减免有关费用,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要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特别要提高窗口行业的旅游服务水平,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讲解员导游队伍和热情诚信的旅行社,为游 16 客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要加强旅游环境培育,加大引导力度,让各族干部群众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临夏的形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与经济发展有关,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充分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关心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浓厚氛围。要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开展社会治安、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专项整治,推进‚平安临夏‛建设,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

同志们,加快我州旅游业发展,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更新的理念、更宽的思路、更大的决心和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全州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在全州2011年全州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州2011年全州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州党委办公室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州党委办公室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3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和贯彻落实全省党委秘书长座谈会和督查、信息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

    在全州民政业务培训会上的欢迎辞

    在全州民政业务培训会上的欢迎辞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在春末夏初的美好时节,我县迎来了2013年全州民政业务培训会议的隆重召开。这既是对我们的关心与厚爱,更是对......

    在全州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5篇)

    同志们:我们这次会议,可以说,既是经验交流会,又是鼓劲的会议,继往开来的会议。期间,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总结前段工作,肯定成绩,分析问题,研讨下步工作,会议开出了新意,开出了质量,开得......

    在全州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州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4月11日)同志们:今天,州政府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7年全州食品安全工作,签订2008年食......

    在全州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州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4月11日)同志们:今天,州政府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7年全州食品安全工作,签订2008年食......

    在全州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州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州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xxx”及XX年全州环保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十二五”及今年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刚才,州环保局副局长马俊录传达......

    在全州农村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同志们:为期两天的全州农村工作会议,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完成各项议程,即将结束。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昨天,我们用了一上午的时间进行现场参观;昨天下午,元谋、楚雄、禄丰......

    在全州农村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同志们:为期两天的全州农村工作会议,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结束。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昨天,我们用了一上午的时间进行现场参观;昨天下午,元谋、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