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奖口味你别猜 细读奥斯卡的审美潜规则

时间:2019-05-15 06:4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院奖口味你别猜 细读奥斯卡的审美潜规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院奖口味你别猜 细读奥斯卡的审美潜规则》。

第一篇:学院奖口味你别猜 细读奥斯卡的审美潜规则

学院奖口味你别猜 细读奥斯卡的审美潜规则

奥斯卡既非MTV电影奖那样 “观众说了算”的民主普选,也与曲高和寡的影评界划清界限。它是一个行业奖,由美国影艺学院的数千名成员集体评选。换言之,这是一个电影业内人员选举的奖项,因此它不会像青少年观众一样只为卖座主流片捧场,也不会像影评人一样只重艺术水准,而对商业价值置若罔闻。奥斯卡必须在商业和艺术间作出平衡。

是一年春天到,奥斯卡颁奖典礼也即将在北京时间的2月27日早上拉开帷幕,也就是下周一,时光网将为影迷图文直播颁奖盛况。这个全球影迷每年期待一次的盛会凝聚了多少电影人的期待和理想,以至于这84年,关于奥斯卡的争端、争议和揣测,随着众口难调和冷门迭爆而层出不穷。

光从今年的提名看,就足以叫许多人大呼不公、奇怪和冷门了。例如,呼声很高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胡佛》)、艾伯特·布鲁克斯(《亡命驾驶》)和蒂尔达·斯文顿(《我们需要谈谈凯文》)纷纷与最佳男主、男配、女主角擦肩而过,而一向与奥斯卡“绝缘”的加里·奥德曼却凭借《锅匠》迎来首个提名;斯氏票房不济的《战马》反而顺利入围最佳提名;最令中国影迷痛心疾首的是,继《金陵十三钗》落马后,被寄予厚望的独苗《赛德克·巴莱》也止步于九强,华语片再度全军覆灭。对于这份提名名单,各种声音迭起,更引发了人们对于重新探讨奥斯卡口味的欲望:

先别说公平不公平,既然要讨论奥斯卡口味,那首先要了解下奥斯卡的评奖定位。奥斯卡既非MTV电影奖那样 “观众说了算”的民主普选,也与曲高和寡的影评界划清界限(历年美国影评家的年度佳片很少获得奥斯卡提名,更不用说得奖,但近年有所改观)。它是一个行业奖,由美国影艺学院的数千名成员集体评选。换言之,这是一个电影业内人员选举的奖项,因此它不会像青少年观众一样只为卖座主流片捧场,也不会像影评人一样只重艺术水准,而对商业价值置若罔闻。奥斯卡必须在商业和艺术间作出平衡。

但时代在发展,评委的喜好也随之变化,何种题材和风格能在某一年抓住他们的眼球,却很难事先判断。此外,不像美国法庭的陪审团成员,奥斯卡评委并非处于与世隔绝,他们也会受到外界的种种影响。这一切决定了奥斯卡和体育比赛一样,有时候高低胜负一目了然,有时候却包含极大的偶然性。

所以,本周谈资通过总结一些普遍的奥斯卡评奖现象,试图挖掘一些罕为人知的奥斯卡审美潜规则,以此为即将到来的奥斯卡最终结果作出一点自己的预测与意见。奥斯卡5大“审美潜规则”:

①反娱乐市场却重技术 ②演技奖要美貌却需毁容、③审美口味和钟爱题材随潮流而动、④中心思想三观必须端正 ⑤外语片必定反好莱坞,却需要美国视角

1、娱乐大片受忽视,艺术技术需兼顾

彼得·杰克逊2001年推出的《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既有恢弘的视觉效果,也有深刻的心理刻画,从表面上看具有典型的“奥斯卡相”,但它却输给了《美丽心灵》。次年的第二集在嬉笑怒骂的《芝加哥》前败下阵来。直到第三集才终于圆了奥斯卡梦,据说彼得·杰克逊当年计划《魔戒》只是分上下两部,多亏新线公司老板罗伯特·谢伊主动提议,并慷慨解囊,才得以重现原著的三部曲,若没有这奇迹般的举动,《魔戒》系列就要和《2001太空漫游》一样,进入奥斯卡超大号遗珠行列。

其实何止是《魔戒》,奥斯卡从来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商业大片,尤其是魔幻片、科幻片。1977年的《星球大战》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但却惜败于伍迪·艾伦的小制作喜剧《安妮·霍尔》;1982年的《外星人》刷新了美国票房纪录,最终却被传记片《甘地》抢走了小金人;2009年的黑马《拆弹部队》更是扳倒了超级大片《阿凡达》,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低的最佳影片。

从时代变迁角度来看,年轻时候的奥斯卡确实比近年七八十岁高龄来的“活泼”。50年代它曾褒奖《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环游世界八十天》这样只重奇观效果而缺乏艺术深度的影片,70年代的《骗中骗》在今天看来只是精彩的千术片——但当时它能勇夺最佳影片,而新世纪斯氏题材类似、更具思想内涵的《逍遥法外》却连提名都拿不到。试想,《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若早诞生三四十年,《朗读者》能否取代它获得提名,是要打个大问号的。

观众虽然一如既往愿意为娱乐片买单,但学院的口味却在逐年变化,如今的最佳影片免不了要讲些受苦受难或是奋斗励志的故事,观众的好评与学院的首肯渐行渐远。

2、演员奖需要演技 也需要毁容

“美貌能帮你打进好莱坞,但却会阻碍你进军奥斯卡”

标题是上个世纪末一位好莱坞当红女星说的,形象的道出了学院评委的矛盾心理:表演是一种艺术性的劳动,无法用量化的数据来衡量。当一个很漂亮的演员演了一个很有魅力的角色,你如何判断这魅力来自他/她的本色发挥还是高超演技使然呢?为了避免这种争议,学院评委当然倾向于奖励那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表演。

塞隆的牺牲太惊人了,也表明了奥斯卡对于美貌的态度

哈莉·贝瑞在出演《死囚之舞》前,没有人相信她会演戏,她不惜恳求一个从未当过导演的新手,主动出演一个毫无美感、有大量激情戏且片酬很低的角色,此举使她荣登有史以来第一个黑人影后宝座。妮可·基德曼转身戴上个假鼻子演《时时刻刻》立刻令评委心悦诚服。南非美女查理兹·塞隆更是化装成丑八怪,大演残杀嫖客的妓女,《女魔头》令她一举摘掉花瓶帽子,戴上影后桂冠。

女星如此,男星也不例外。阿汤哥在《壮志凌云》《碟中谍2》的潇洒亮相迷倒无数少女,但他若想得到奥斯卡提名,必须半身不遂(《生于七月四日》)、或前程窘迫(《甜心先生》)、或不人不鬼(《木兰花》),甚至毁容都不一定能打动评委(《香草天空》)。我们就不说悲剧的小李了,今年提名男主角的乔治·克鲁尼和布拉德·皮特都是希望藉由改变帅哥形象出演反差角色而得到学院认可。读者可能会说,本届呼声最高的让·杜雅尔丹也很英俊,但别忘了这位“外国人”演的是不按理出牌的默片,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得奖结果看,奥斯卡对男星的“歧视”比女星更甚。即便你相貌并不出众,诠释的角色与也要本人反差越大越好。影迷熟悉的有汤姆·汉克斯的艾滋病人和弱智(《费城故事》和《阿甘正传》蝉联影帝),斯派西的中年危机恍惚男(《美国丽人》)。近几年的影帝趋势更是变本加厉:弗雷斯特·惠特克的独裁疯子,西恩·潘的同性恋政客,杰夫·布里吉斯的潦倒艺人,科林·费斯的口吃国王,简直是“不正常人”的天下。

还有,若不是为了一尊小金人,你能想象《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的大情圣迪卡会经年累月反复演同性恋、神经病、老头子吗?

3、审美轮流转 口味年年换

每个年代都有技术和艺术出类拔萃的佳作,但何时能争得学院评委的投票,却需要“生得逢时”的有利因素。

50-60年代,受到电视冲击的好莱坞大肆炮制豪华巨制,评委们陶醉在《宾虚》《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宏大史诗中无法自拔;60年代末到70年代,揭露社会阴暗片的写实片崛起,《午夜牛郎》《法国贩毒网》《飞越疯人院》就成了奥斯卡座上客,80年代,一系列人物传记片又相继成为获奖热门。

时而文艺时而大众 奥斯卡对于题材的审美年年换

跟时尚圈一样,除了十年一变的大趋势外,奥斯卡每年都会经历一次审美革新。2005年评委秉持较主流的欣赏观,通俗励志的《百万美元宝贝》赢了小众文艺的《杯酒人生》。次年《撞车》一举撞翻被一路看好的《断背山》而夺魁。到了第三年,《通天塔》虽然呼声高涨,但因为题材和结构与《撞车》颇为相似,评委顺理成章的“换换口味”,让《无间行者》捡了个大便宜。

这样看来,奥斯卡不像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倒像个娇生惯养的大姑娘,脾气反复无常,口味变化多端,要想号准它的脉几乎是天方夜谭。反倒是一些压根没有冲奥念头的电影,常常获得无心插柳的惊喜,譬如2003年的《奔腾年代》是一部套路陈旧的励志片,竟一举杀入最佳影片提名,马丁·斯科塞斯新世纪卯足了劲冲奥而不得,却凭最没有奥斯卡卖相的《无间行者》圆梦,都充分证明了奥斯卡的难以捉摸。

影迷都知道,奥斯卡钟情的电影有三大特征:励志,人物传记,残障主角。2001年的《美丽心灵》完全符合三大要素,毫无悬念摘得桂冠。但此后十年的最佳影片提名中,同样三点齐全的《时时刻刻》,《飞行者》,《米尔克》等都未能如愿,直到《国王的演讲》才重回这一“铁律”。可见,奥斯卡真没什么一戳就high的G点,对于导演和演员来说,踏踏实实拍出高质量的电影,远比挖空心思琢磨得奖的秘诀实际多了。

4、剑走偏锋行不通,摆正三观方能赢

正如太商业的卖座片通常难登学院大雅,奥斯卡也对偏离大众审美的文艺片敬而远之。奥斯卡评委由电影业内人士组成,若一味追求小众品味,等于在鼓励好莱坞片商投资不赚钱的文艺片,此举无疑会伤害到电影业的利润,相当于砸自己饭碗,因此奥斯卡必须考虑到各种品味的兼容。

社交和国王被称为三观不正和三观超正之间的斗争

去年的奥斯卡颁奖后,很多影迷为《社交网络》鸣不平。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的拍摄难度远不如《社》那般需要匠心独具。但《社》最大劣势在于,它的主角是一名反英雄,身上有着诸多缺陷,远远不够格当一名奥斯卡钦点的“大众榜样”,而且影片连一个像样的光明结局都欠奉;反观《国》,讲的是高贵的英国皇室故事,英雄如何克服障碍完成伟大事迹,温情、励志、通俗、工整。两相一比,《社》自然就悲剧了。

今年的《羞耻》未能提名再次令好多影迷口水激荡,影片有大量的裸露场面,加之题材边缘,分级为NC-17,即摆明了没有票房价值的小众片。备受好评的《龙纹身的女孩》正是因为同样原因淘汰出局,去年的冲奥热门《我们需要谈谈凯文》也因题材过于灰暗,在提名中颗粒无收。

5、最佳外语片 仍是美国奖

最佳外语片是奥斯卡一个十分特殊的奖项,从评审规则到评选标准都与其他奖项有很大不同,是从美国人的口味出发去评判非美国电影的优劣,其希望看到的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题材,被包装在与好莱坞迥然不同的艺术特色中。因此,面对好莱坞这个特效业的龙头老大,展现一点本土情调去取悦它,当然比班门弄斧去模仿它高明百倍。

谈及今年《金陵十三钗》失利奥斯卡,一个共同的观点是,《金》太像好莱坞电影,不但有好莱坞巨星加盟,英语对白占到三成以上,叙事模式中好莱坞的匠气过重。张艺谋早先的提名作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甚至《英雄》,至少仍保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但“不像”好莱坞,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顾老美的欣赏能力,一味自说自话。两部华语片《唐山大地震》和《艋舺》在评委眼中,这只是两部拍的较为用心的商业片而已,缺乏得奖应有的深度。再比如前两年的《画皮》,披着魔幻的皮映射当下中国家庭的“小三”状况,何况影片本身实在太具商业卖相,足以掩盖任何内涵表达。

各国选择冲奥影片的标准各有不同,有些国家采用“票房至上”原则,比如墨西哥当年选送本国票房夺冠的《神父禁恋》而非已在美国院线赢得口碑的《衰仔失乐园》,搞得奥斯卡评委也丈二和尚,弄不清他们为何要送一部远不如《衰》的影片。

在我国更明显的是“内部政治”的考量,今年送张艺谋,明年就送陈凯歌,后年就是冯小刚,仿佛是李咏口中的“谁都会有机会”。但冲奥不是选学生干部,这样的机会均等导致结果更不理想,自《英雄》后连续九年的冲奥颓势不断提醒着华语电影人,不要老对《卧虎藏龙》存有羡慕嫉妒恨,既然身在奥斯卡的地盘,必须放低身段,顺着它的规则来玩,方能有所斩获。

下载学院奖口味你别猜 细读奥斯卡的审美潜规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院奖口味你别猜 细读奥斯卡的审美潜规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