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复习小心这8误区(定稿)
2018高考复习小心这8误区
1、对时间认知误区——一轮复习时间长,但容不得半点浪费!
从九月份新开课一直到“高三一模”,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所以往往容易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即开始第一个月还抓得比较紧,但一个月后就开始松懈,认为来日方长,何必抓得这样紧,所以在时间把握上就比较随意,甚至可能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事实上,第一阶段的复习任务确实是耗时最长的,其主要任务是为高考各个学科全面夯实基础,而打基础又往往是要花最多时间的。但随着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后面的时间就非常紧迫了。所以,第一阶段要强化时间意识,而且要有足够的耐性。否则,到了下学期就无法补救了。
2、埋头做题,缺少分析——动手做题,动脑思考,题海不白下!
题海战术是大家最容易落入的“陷阱”!很多同学认为成绩提高不了,是因为题目做得不够多!但是做题不分析不思考,同样的题目错多遍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想要学会知识,必须通过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思考”,做题只是为了提高做题的熟练度和综合应用。所以,盲目做题没有针对性和全面性。一定数量的题目是需要做的,但做题的同时也要思考出题者的意图。
3、脱离老师忽视课堂——高三要更重视老师在课堂说的每一句话!
尖子生很容易犯这个错误,因为尖子生已经领先于很多人,而老师的课堂讲解多针对于绝多数学生的学习进程,所以尖子生理所应当的认为老师的讲解已经不适合自己了,其实不然!据调查发现,90%以上的高考状元最注重的都是课堂的听讲,而不是为赶进程在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习题。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的授课有明确的目的和策略,既可能在引导你联系不同的知识也有可能在反复强调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所以,在课堂45分钟时间内要时刻保持着跟老师的思想交流,同时听课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于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也应该仔细地听老师讲一遍,也许老师的理解更到位,或者你自己的理解有出入。
4、熬夜苦读,不注意碎片时间——高三不一定要熬夜,白天的时间多挤一挤总是有的!
熬夜是每个高中生都不可避免的,白天要上课,晚上回到家写完作业还要自学到很晚。但有这样一群同学,他们很有效率地完成了作业、预习,然后及时睡下了;但有的学习熬夜到很晚甚至凌晨。可是你知道吗?熬夜并不可取,不仅影响睡眠,容易疲劳,也会导致第二天上课精力不集中,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成绩也可能会下降。所以,既然一天24小时的时间不能变成25小时,那么就只能把琐碎时间善加利用,比如乘坐地铁、公交车时,无法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这时可以借助手机工具听些英语听力或其它音频资料。
5、负重学习缺少休息——学习娱乐搭配着来,效果更好哦!
很多同学用于学习的时间非常多,甚至牺牲了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的方法,所以收效甚微。高三本来就是学习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复习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一味紧绷着学习这根弦,势必会为心理和生理增加重负。所以,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上轻松,愉悦的感觉,只有为自己不断加油,才可以充满信心地继续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复习中。
6、只看分数不看过程——分数越低,问题越多,提高空间越大!
高考之前的所有测试,不论月考还是期中考都是为高考做准备的!最终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高考统考减少问题。比如发现现阶段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阶段性复习效果的检测,通过测试,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知识方面的、应试技能方面的、应试规范性方面的、还有是应试心理方面的。如果一味的沉迷于分数的多少,势必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所以,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在之后的复习中,考生可根据对分析,得知自己具体哪些方面做得不足,需要及时调整,备战高考。
7、照搬参考书,忽视课本——课本才是高考的根本,千万别押错了宝!
参考书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加深,而有些同学把参考书当成圣经,大部分学习时间花在参考书上,而用在课本上的时间却很少,本末倒置。甚至有些同学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幻想从一些标榜其押题准确的图书中寻觅高考试题。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每年的高考题都是命题老师在封闭的条件下专门为高考创造出来的,无论是书篇还是参加高三辅导的教师,只能从命题思维和命题方向上揣度,不可能在高考前掌握任何一道题的具体内容。
所以,大家要记得:参考书是用来参考的!虽然有些质量高的参考书归纳总结得不错,但同学们只能用它来进行查漏补缺、启迪思路,最终自己思考形成解题思路才能考出好成绩。
8、躁动不安,没有明确计划——脚踏实地的学习思考才能看清楚自己的未来!
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同学会遇到这种情况:平时复习觉得没有问题,题目也能做,发现考试就是拿不了高分,甚至考试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还要简单。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因为你太心浮气躁,并没有踏踏实实地思考问题。所以,高三的复习一定是有计划,对于所有知识点的地毯式轰炸,就要做到不缺不漏。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呢?
第二篇:尚考:考研教育学复习小心走入六大误区
尚考:考研教育学复习小心走入六大误区误区一:“熟读大纲解析,必定万无一失。”
小许学的是小学教育学,报考“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由于小许就读的专业偏重实践,除教育学原理外,教育史、科研方法、教育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没有学过。于是她痛下决心背完《大纲解析》,心想只要试卷不超纲,背完大纲解析基本上就把教育学统考的知识点掌握了。之后,她买了两本由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大纲解析》,拿出高考(微博)复习的劲头,通宵达旦看了几个月的书,基本上把两本大纲解析的内容背下来了。然而,最终她的专业课只考了180多分,因总分未达到要求而失败。这位勤奋的女生最后悔的就是复习时自己太过于依赖统考课的《大纲解析》了。
参加过考研的人一般都知道,如果把政治大纲(即著名的“红宝书”)弄透彻,那么政治往往能得高分。那是因为政治大纲解析的编写者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而教育学大纲解析是由不同院校或出版社自行编写,难免有一些内容在大纲解析中没有提及。比如2008年真题:“感情丰富、敏感多疑属于哪种气质类型(选择);试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简答第2小题)。”这是大多数大纲解析没有涉及到或者只用一句话提到,并没有展开分析,甚至还有一些考题的考点是某些版本的大纲解析完全没有提及的内容。
备考提示:出现在市场上的统考课“大纲解析”的相关书籍非常多,很难说哪本更权威或者哪本更全面,建议考生根据自己复习的情况选取1-2本,最好选取一本报考院校编著的版本(也许在阅卷时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大纲指导下充分利用各门课的经典教材,而这需要一定复习时间为前提。
误区二:“只需记熟考点,无须笔头练习。”
曲阜师范大学的小柯觉得自己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几年的专业课学得比较努力,基础比较扎实,所以只需要把细节问题和需要死记硬背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考试时应该会没问题,所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公共课英语上,结果因为总分稍低,在复试中被理想的大学末位淘汰了。
其实,教育学这样的文科学科也需要笔头练习,对于客观题,适度的练习可以起到强化记忆、检查复习效果、避免盲目自信的作用。而对于主观题,虽然笔头练习比较花费时间,但是充分的练习可以找到好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还可以从枯燥的读背记忆中解放出来,加深知识点的印象。特别是面对“采点给分”的阅卷方式,没有足够的笔头练习作基础,到了考场很可能找不到答题的感觉或者因为思路混乱不能答到“得分点”上去。
备考提示:近几年教育学统考试卷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题目开始变活,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对于那些不讲方法、盲目死记硬背的考生就会觉得题目“难”了。根据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趋势,以后的考试必定越来越注重能力和素质。所以复习时采取“阅读—理解(思考)—记忆—练习—反思”的复习方式,才能在考试竞争中游刃有余。误区三:“我已复习妥当,考前不抱拂脚。”
所谓“临时抱拂脚”,本意是鼓励人们“工夫在平时”,现在却广泛被理解为“考前还看书往往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小肖和小田是教育学专业同班同学,准备考同样的学校,考试时结伴住宾馆同一房间,考完英语后小田就不停地翻看教育学的大纲解析,第二天早上
6点起床也不忘把大纲解析再看看;小肖则一直斜躺在床上听歌。小田预计教育学统考有可能会考到“欧美主要国家近代教育”中的一堆法案,而且这一堆很难记忆的法案自己平时一直没攻下来,所以早上特地又看了一遍。试卷发下后,《巴尔福教育法》赫然在列,而且“德育体谅模式”的知识点昨晚也复习到了。小肖平时的复习效果一点儿也不比小田差,考前模拟考试的成绩也彼此相当,但是在考试时看到“体谅模式”的题目后便后悔不迭:“这个知识点我明明记得很清楚的,前几天还特意看过,就是突然想不起来,时间浪费了不少,结果还是把代表人物写成了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做选择题时也感觉到不少概念答卷时不能确定,交了试卷后又想起来了。”
备考提示:教育学考试中的确会出现不少需要记忆的内容,而且人的记忆很奇怪,有些遗忘遵从“遗忘曲线”,有些东西“说忘就忘”。所以教育学考前翻翻书还是比较有作用的,如果能碰上原题更好;如果实在没碰上,至少让你对教育学的知识保持临场熟悉感,考试时候也能更快进入到教育学的情境中。如果平时复习的时候,清楚自己的重点、难点、盲点,还有薄弱点,临考前再看看书效果更好。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考前不适宜两个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这个工作可以在平时多做,有利于互相交流、查补缺漏),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焦虑。误区四:“‘教育研究’只考大题,不必注意细节。”
福州大学(微博)小刘在2012年的复习中认为在复习教育研究方法时不必拘泥于细节,只需要掌握大体框架和比较成块的知识点其他的就可以忽略。但是在答卷时,选做题“问题解决的能力”是他复习的薄弱点,小刘不得不选做有关“教育研究方法”的题目,题目要求用符号来表示实验的基本模式,但小刘在答题中太不记得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只能乱写几个字母碰碰运气。
备考提示:虽然统考中教育研究方法所占分值不多,但是对后续学习却有重要意义。运用常用的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等来探讨教育现象或研究教育问题,是一个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研究方法注重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尽量参与一些实践。由于很多考生没有真正参与教育研究,因此,在答题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在平时参与了一些教育研究,才能真正地将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答题时才能更加全面。此外,《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教育研究方法不考选择题,一旦考了选择题,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教育实验的类型、教育实验的格式、定量分析的方法、变量控制的方法等等知识点都是难度很大的考点。误区五:“教育事件人物,一章一节过关。”
“中外教育史”犹如一座大碉堡。学科的知识点不仅包括有众多的教育家、教育文件、教育事件,而且在考试中还很容易出现一些大而化之的相关论述题,另外还有专注考查细节问题的选择题,复习起来难度极大,不少同学尽管花了苦功,但是效果并不一定好。
四川大学的小林开始信心满满的进行教育史复习,复习思路打算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攻克知识点。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可是当他复习完中国近代教育,开始复习中国现代教育的时候,却发现最开始复习中国古代教育已经记忆模糊了。于是改变学习方法,开始背诵,又从中国古代教育开始,足足花了一个月才勉强把中国古代教育史背得比较熟,但这样一来复习时间又不够了,于是小林加快背诵的速度,吃了不
少苦头,等教育史全部背完,还是发现一些细节知识忘记了。考试临近,小林还发现自己不是把荀子的思想说成是孟子的思想就是把唐朝的制度当成宋朝的制度。
备考提示:中外很多教育家的思想彼此有融合点,很容易混淆。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比较杂,需要理清层次。先说外国教育史,外国的教育家比较多,对于我们相对陌生,而且人名和各自的教育模式都不好记忆,这就需要花时间死记硬背。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是形成体系的,因为有什么样的思想,一般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因此可以把他们的思想用一条线窜起来,只要想到第一点,后面的就跟着出来了,尤其是他思想里最突出的部分一定要记牢。对于中国教育史,所涉及的教育家我们多少都些了解些,重要的是区别开来。比如中国教育史我们可以区分成中国教育制度史和中国教育思想史。制度就可以挖掘出科举史,私学史,书院史„„,思想就可以分为人物和作品,而人物有可以分别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学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历史影响„„各个层面来进行列表比较对比记忆。整理完后,每隔一段时间温习一下,也许又产生了新的复习思路。
误区六:“本章去年已考,今年可以省去。”
有一些考生一度抱怨“试题有问题”,认为“怎么去年刚刚考到的知识点今年又继续考?”的确,从两年的试卷来看,一些知识点存在一定的“复现率”,比如2007 年教育学考查了“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订的。”因此就有不少考生大胆预言2008年“教育目的”不会再考。但在2008年的试卷中,依然出现了这样的题型:“有教师认为,对教育目的不一定要把握,只要对教学目标把握”。可见,两年试题中都考到了“教育目的”这一知识点。此外“教育实验”的知识点也是一考再考,2008年选择题的“终身教育”在2007年论述题已考,“身心发展的特征”、“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两年均考到
备考提示:在复习过程中,一定不要投机取巧。当然一些重复考到的考点有一定的特征:即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考点,比如“教育实验”就是“教育研究方法”里面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动机”、,“认知策略”这样的知识点是重点,设计成考题具备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至于“终身教育”则是教育界长期以来的关注的问题。为此考点的重复出现更需关注。
第三篇:艺术生高考,一定要避开这五大误区
普通生提优班,后进生转化班,临界生拔高班
分层次教学,有针对性提高
官网地址: http://www.xiexiebang.com/ 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富鱼路66号(地铁3号线终点站鱼化寨D出口向东300米)
艺术生高考,一定要避开这五大误区
误区一:校考可以不用再重视
近年各省艺考会加大统考的力度,统考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院校加入到统考的阵营,以统考成绩作为院校招生的参考依据。目前,只有31所 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和部分拥有艺术硕士点的高校拥有校考资格,但在实施了专业统考省份的艺术生,在报名参加这些校考前,首先要取得统考合格证。
专业统考的地位加大,让很多艺考生在报考时产生了只需参加专业统考就可以,无需再重视校考的错误想法。在此提醒广大艺考生,为了提高专业录取率,省级统考和校考都不可轻视。理由如下:
普通生提优班,后进生转化班,临界生拔高班
分层次教学,有针对性提高
官网地址: http://www.xiexiebang.com/ 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富鱼路66号(地铁3号线终点站鱼化寨D出口向东300米)
1、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选择性少
虽然在统考实施后,使用统考成绩作为录取参考标准的院校数量增多,但这些院校大多是一般地方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院校等,而像那些“985”“211”之类的部属院校和重点院校并不多。
2、校考专业性强的好学校多
具有校考资格的院校都是在专业领域比较优秀的,像国家规定的具有校考资格的31所独立设置艺术本科院校及13所参照独立设置本
普通生提优班,后进生转化班,临界生拔高班
分层次教学,有针对性提高
官网地址: http://www.xiexiebang.com/ 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富鱼路66号(地铁3号线终点站鱼化寨D出口向东300米)
科艺术院校招生高校,所以想上这些好学校,都是需要参加单招考试的。
3、统考上线率高 录取率极低
每年专业统考的合格率都很高,有的专业会高达90%以上,而最后被录取的考生却很少,尤其是本科专业,最低的省份录取率竟然只有15%。
与统考相比,校考院校录取的几率要大得多,在每年校考院校的录取中,往往会出现在部分省份没有录满的情况,这时候院校会以专业及文化课成绩优秀的校考生依次递补。而通过对近5年各省艺术类补录情况分析发现,在公办本科专业补录的院校中近九成为校考院校,统考补录的情况很少。
4、校考可以更自由的选择适合的科目
部分考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基础比较薄弱,那么在报考校考院校科目时应避开这一弱点。以美术生为例,如果你设计类方面比较强,那么在报考时就应该选择设计类院校,以避免自己在素描、色彩方面的普通生提优班,后进生转化班,临界生拔高班
分层次教学,有针对性提高
官网地址: http://www.xiexiebang.com/ 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富鱼路66号(地铁3号线终点站鱼化寨D出口向东300米)
不足,做到以优补弱。
误区二:文化课不用提前准备
在每年颁布的艺考政策中,对艺术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化课分数线的不断提高。
文化课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有两种形式:一是31所独立设置艺术院校及清华大学等13所院校自行划定本校文化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二是其他院校的艺术类专业由生源所在地的省招办划定文化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
教育部在2015年公布的有关通知中明确规定,省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本省确定的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艺术类高职(专科)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本省确定的高职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
也就是说,无论你报的是统考成绩录取的院校还是校考的院校,文化课高考这一关都是必需跨越的。文化课本就是艺术生的短板,所以,艺考生在专业考试之前,要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文化课学习计划,在备战专业考试的同时,文化课的学习不能放弃,应该文化课与专业
普通生提优班,后进生转化班,临界生拔高班
分层次教学,有针对性提高
官网地址: http://www.xiexiebang.com/ 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富鱼路66号(地铁3号线终点站鱼化寨D出口向东300米)
课齐头并进。见缝插针性地提升自主学习。坚持每天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文化课,有选择地补习个别薄弱学科。等专业课考试结束后,再全面投入到文化课复习冲刺中。
误区三:参加校考的学校越多越好
现在考生大军里流行着“报考的学校越多,机会越大”的说法,有的学生文化课不好,报考省内学校没底,就省内、省外学校多报考几个学校,认为这样保险系数会高一些。有的学生则表示选几个保底的学校,再选几个好学校,面广了,爆冷门的几率大一些。大部分参加艺考的学生认为只要时间允许,报考的学校是多多益善,有的学生甚至会一口气报考二十多个学校。
然而,考生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盲目的求多并不能提高命中率。虽说国家对艺考的报名资格没有什么特殊限制,但考生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来决。
普通生提优班,后进生转化班,临界生拔高班
分层次教学,有针对性提高
官网地址: http://www.xiexiebang.com/ 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富鱼路66号(地铁3号线终点站鱼化寨D出口向东300米)
西安正大补习学校学校成立于2000年,是经教育局批准的一所专业化、全日制、封闭式中高考培训学校,培训内容包括中高考补习、全日制高中、艺术专业课培训、个性化辅导、出国留学等。
请点击右侧“进入官网”或拨打联系电话了解更多详情,西安正大补习学校欢迎您!
第四篇:权威! 2020年高考考纲将大改! 2018年高考要小心这几点!
权威!2020年高考考纲将大改!2018年高考要小心这几点!2018-03-29 教育部考试中心 历史教育家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于涵,在《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3期撰文,就“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全面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提升考试质量等发表重要意见。这些意见对把握2018年(乃至未来几年)高考命题趋向、指导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近期,各地纷纷组织2018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多位全国著名的备考专家围绕2018年全国高考新动态、高考命题趋势、全国卷命题方向等展开研讨分析,并为高考生复习“把脉”。今天,学习哥一并把这些备考指导整理发布。
但是,很多考生甚至高中教师对“考试中心”这一机构在高考中发挥的作用还不甚了了。于涵副主任在此文中做了详细解释——
教育部考试中心作为专业化考试机构,在推进考试改革中肩负重任,牵头承担的6项任务分别为:
①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②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
③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④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⑤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
⑥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
2018年高考大纲尽管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是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仍需注意考纲之中和之外的的“变化”。对语数外三大主科,需要格外注意哪些?接着进行详细解读——
一、2018语文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仍为64篇!
1月16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尤其语文科目明确提出增加文言古诗文背诵篇目至74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同学询问:2018年高考是否会按照新课标增加篇目?新课标中的新内容是否会进入2018年高考的考查范围?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已经公布,高考命题肯定首先以此为准,尤其是考查的知识范围。但是在试题素材、考查侧重、答案设计上是否会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我们还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尽管学习哥已经辟谣,对于2018年高三党来说,新增的虽然不是必考篇目,但也非常值得大家关注,毕竟是教育部要求高中生学习的,比模拟卷上的课外古诗文阅读更有价值!建议大家找出这些推荐篇目,像平时做语文考卷上的古诗文一样逐字翻译,这既能提高你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又是教育部画的重点,何乐而不呢?
二、2017语文高考阅卷中发现的问题要警惕
在2017年高考语文阅卷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考生规范意识淡薄,书面表达涂改现象严重;
名句的准确默写不到位;
文本理解似是而非;
现代文的阅读心理极不成熟;
作文审题存在巨大误差。
从2018届学生的复习现状来看,要警惕备考时平均用力,没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复习,阅读贪恋技巧,不求读懂,训练时只顾刷题,写作只想着切题,不求情怀。提醒考生注意,语文复习时,考生应该做到求实不求大,该得的分,一分不丢;得不到的,弃之不惜。答题规范是备考第一要任。
一、2018数学高考的核心考点变化不大
2018年的高考中,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等。
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线性规划、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函数的性质仍然是高频考点。
在解答题中,除数列和三角函数轮流命题外,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函数导数与不等式、选考内容仍然是必考内容。
二、2017数学高考阅卷中发现的问题要警惕
从2017年高考阅卷情况反映出学生的一些数学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
公式记混;计算不准:忘记开方、忘记符号、不会因式分解等;忽略特殊情况,设直线的方程缺乏讨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书写步骤跳跃大,解题不规范;题目理解不到位,综合能力弱。
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研究教材、用好教材,同时研究考题,提炼思想,总结出自己对高考试题的认知观点,培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能力;立足基础,注重基础概念。
1.过偏过难的阅读训练要坚决抛弃
“平时一些模棱两可或较难的语言现象不要纠结,坚决抛弃。一些偏难、偏怪、生词量较大、话题太偏的阅读训练都不是正确的路子。”高中英语课标组专家指出。
纵观近几年全国卷英语试题,皆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命题,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选材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但难度基本保持一致,试题不偏不倚、不奇不怪,考查英语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处理好教材与试卷的关系
教材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是指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广义的是指所有用于复习活动的材料,包括纸质和非纸质的。要学会根据复习目标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容,也要尽量接触更广的学习内容。
只是简单地使用历年高考试卷和模拟题是跟不上每年高考试题变化的,学生的能力也难以得到综合的发展。
3.阅读训练应注重“情景意识”
阅读部分,保证阅读量,分析长难句式,总结旧词新义,归纳各体裁特点,进行分类阅读。完形填空,扫视全文找主线,培养解题时的“情景意识”,关注总结高频动词、词义辨析及熟词不熟义,注意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精准的汉语释义、英语释义等,关注完形填空高频词等。
4.听力训练要善于掌握方法
听力部分,泛听精听相结合(既保证量又保证精准性),注重话题词汇的积累,强化数字题型,关注特殊句式,平时注意积累真实语境和对话;背诵听力场景词
建议1:语法训练题要少做但要精做
建议2:语篇训练要多做并限时做
建议3:利用阅读语篇复习词汇、句型和语法
建议4: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掌握“目录”学习法
考生需掌握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以及重大时事方面的单个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形成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如记忆、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
建议考生掌握“目录”复习法、“好题”法(以知识为线索,把相关经典题搜集起来,集约型地练习)、“时政拓展”法,在重点知识复习中,适时引入时政复习。
图表题呈现增加趋势
从全国各地的历史试题来看,历史图表题作为材料题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运用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涉及的面也很广,近两年把“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结合起来综合考查,能一眼破题的题退出舞台。
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复习时要用好教材,适当补充实际材料或热点问题;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能力、观念培养的内容。强化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如读图能力,脑中有图等)的熟练掌握;思考或分析步骤是提出问题或质疑,学生要自己发现生活中、社会上或国际上有趣的地理现象;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概念图。
命题突出主干核心内容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趋势,突出主干核心内容考查,强调基础性。注重对数据图表型试题的考查,注重联系生产生活等。从学生的高考试卷来看,答题时抓不住关键字词,不能按答题要求作答;看不到题中的隐含信息。二轮复习时,将传统的以知识结构完善为主,转变成高考题型训练、规范答题训练,抓住主干,突出重点。
回归教材,用好教材
复习要回归教材,用好教材,不要过分依赖教辅材料,或者只是简单的读一读教材,教材中的本节聚焦、插图、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技能训练和拓展题里面隐含了大量的过程与方法等知识,考生应该掌握。
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接下来的复习,在抓概念、重规律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高考样题,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建议考生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总体上生物30-35分钟,化学45-50分钟,物理60分钟。答题时间当然要灵活掌握。关于答题的快慢控制一定要合理,切忌过快或太慢,急于求快或过于仔细都不是好的答题策略。
1.在阅读使用考试大纲时,不仅需要彻底搞清楚高考的考试内容和难度要求,还需要拿出课本,把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书上一一找到,查漏补缺、落实到位。
2.2018年考试大纲的发布更带有时间节点的含义,意味着大家一轮复习接近尾声,要开始新一轮的复习。第二轮复习要特别关注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概念与观点之间、概念与概念之间、观点与依据之间、观点与意义之间、观点与观点之间。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按章节进行复习的同时,要注意打破章节甚至模块的限制,深入理解和体会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对于交叉的知识点要做好总结,有助于更好的架构自己的知识点框架,提高复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力争做到有重点、有系统、有效率。
3.建议大家,5月初前的二轮复习一定要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按照计划执行,不急不躁、循序渐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不要太重视别人的进度。
了解了《大纲》的变与不变后,下面还有几点是各地名师反复强调的:
第一,抓住“稳中有变,重在稳”,充分重视教材、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生活等,这是不少专家反复强调的观点。
第二,不少专家还指出,教材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根本,在没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况下去刷题,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第三,语文、英语、文综等还要特别注重阅读积累,关心时事,知晓国家大政方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的最新时政热点,尤其要特别注意学习领会。
第五篇:高考备考误区
高考备考误区之一:
忽视教材和老师引导,过分强调自我复习。一些考生想走捷径,自认为多做题,用“好的复习资料”来代替教材甚至老师,忽略老师对高考方向性的把握,以为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备考,最终耽误备考进度和效率。高三的老师比学生要站得高、看得远,更了解高考要考查的复习重点与难点。复习时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切忌我行我素。高考备考误区之二
做越多的题,高考就越有把握!有些学生期望通过多做题来提高分数,因此大搞题海战术,见题就做,出错就慌。一些考生每个学科都有一大堆复习资料,这个也想用,那个也舍不得丢弃。怪题的误导。所做题一定要重视思路、方法、答题规范,而不是贪多求大。每做一道题,就必须要掌握考查的知识点和原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高考备考误区之三:
大幅增加备考时间,才能脱颖而出。在备战阶段大部分考生延长学习时间,甚至每天学习到凌晨。由于缺乏休息,直接导致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大幅下降。时间长了,并非学习效率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