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养生论文公选课5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道教徒们创造了许多修道养生的方法,在历代道家的着作中,留下了诸如存思、守
一、外丹、内丹、导引、呼吸、服饵、咽津、服气、符篆、房中等养生修炼的大量资料。
“存思”“守一”属于精神修炼。外丹是指炼服长生不老的金丹,内丹则是熔心、息锻炼于一炉的综合修炼方法,相当于气功。早期金丹派以炼外丹为主,宋金以后的金丹派则修炼内丹,称为晚期金丹派。内丹理论以黄老“道法自然”、“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哲学观为理论基础,认为人身即为一个炼丹的“鼎炉”,人身内的精、气、神则是炼丹的原料,通过一定的修炼,可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而结丹长生。从道教的初建到兴盛,留下了大量关于内丹修炼的着作。随着内丹派的兴起,内丹理论和功法得到逐步深化和完善,北宋中期以后,传统的内丹又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道禅相融合,形成了精深的系统理论和稳妥有效的功法。虽然不能成仙,但能帮助人们健身祛病,延年益寿。这对中医养生学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道教形体方面的修炼主要包括导引、按摩及武术等内容。导引通过肢体的屈伸俯仰,达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作用,历来为道家所重,修道者无不从导引做起。在马王堆出土的医书资料中就有一幅彩绘的《导引图》。葛洪《抱朴子》中有龙导、龟咽、燕飞、蛇屈、兔惊等各种模仿动物动作的运动方法。隋唐之后逐渐由导引衍化出诸如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有效的运动方法。可以说葛洪的道教导引和华佗的医家导引是这些方法的前身。
食饵方面的修炼主要有服食金丹(矿物类)、五芝(菌类植物)、咽津、服气等。如前所述,道教认为服食用矿物药炼制的金丹和仙药五芝,可以成仙,显然是荒诞的,但其中有健身祛病的功效,则不可埋没。咽津法包括叩齿、搅舌、鼓漱、咽津液等一系列动作,这是道教徒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关于咽津,早在《内经》中即有论述。如《素问遗篇·刺法论》说:“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葛洪曾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介绍了叩齿之法,称此为“坚齿之道”。此法在唐宋时极为盛行,在方法上也有发展。明代高镰所撰的《遵生八笺》曾详细记载此法。事实证明,这种口腔保健,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服气,又称辟谷食气。修炼时主要以饮水食气为主,同时服用一些辅助食品,如山药、黄精、花生、大枣、核桃等中草药。在马王堆出土的医书中,就有关于却谷、食气的记载。晋至唐时期曾盛行此法,宋元以后就少见了。
符篆咒禁,即为祝由。唐代太医署首次设立咒禁科,还设有“祝禁博士”职,正是当时道、佛两家咒禁盛行背景下的产物。唐、宋、元、明各代均有此科,统称祝由科。可见其影响之深。对于祝由,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移精变气论》说:“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所谓“移精变气”,就是调整病人的精神活动,转移对病痛的注意力,从而形成精神内守状态,以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这实际是一种宗教式的原始心理治疗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成当今的精神疗法、暗示疗法的先导。这种方法,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某些精神方面的疾病,确实能起到心理治疗和精神安慰的作用。特别是在一定的宗教氛围之中,对那些虔诚的教徒更为灵验。这就是“心诚则灵”。但是它以祈祷、咒语、符篆、神水等手段为主,毕竟是迷信的东西。这是人类处于生产和认识水平低下的蒙昧时期的产物,也是人类医学不发达时期的共同现象。
至于房中术,其中的性卫生知识可资借鉴,但对其糟粕必须剔除。
总之,道教是与医学,特别是中医养生学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宗教,它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中医养生公选课论文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
情志伤肝 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情志伤心 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疾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伤心的病例。
情志伤脾胃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情志伤肺 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情志伤肾 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
综上所言,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减退,调节适应能力较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难以承受而易引起疾病。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
另外,平日增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俯安泰,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现代误区:养生就是运动+饮食。传统中医观点:养生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有了养生意识,也在生活中进行着养生实践,但很多人仅仅认为养生就是运动和饮食。在运动方面,老人们打打太极拳,男人们去去健身房,女性们练练瑜伽,孩子们打打球。在饮食上也掌握着可以吃、少吃、不能吃的饮食原则。
人们既有养生的理念,也有养生的行动。但没有养生的信念,今天看到这个能养生就用这种方法,明天看到那种养生方法就用那种来养生,往往很容易受到周围的人左右,自己不能坚守自己的方法。
中医养生专家提醒: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对养生没有一个本质和清晰的认识。传统养生哲学认为,养生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人体规律,做到天人合一。选择养生方法的原则是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所以大家在选择方法的时候,一定要从顺应自然与适合自己这两个方面考虑,做到天人相应的境界。
每天花一点时间养生,可常保健康。医师表示,天天利用晨间、白天、晚间、睡前四时段实行,三个月就能看到成效。
早晨养生
最佳时段为上午5~9时,在镜前做梳头功100~200下,再慢慢喝一杯约300~500毫升温水,并在宽敞空间活动筋骨30~60分钟。
白天养生
最佳时段为上午9时~下午5时,建议上楼多爬楼梯,下楼坐电梯午休时安安静静坐下10分钟胜过午睡30分钟抽空抬腿10分钟,放松心情消水肿。
晚间养生
最佳时段为下午5~9时,可做泡澡的动作,因泡澡具热敷兼放松效果,医师也建议,泡汤宜分次浸泡,使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若在泡澡中加入些药浴,也可利用药浴达到活络筋骨、美白瘦身效用。
睡前养生
最佳时段为下午9~11时,可静坐10分钟,再伸伸懒腰后就寝,或者也可在睡前小酌一杯红酒或烈酒,具助眠强心效用。
此外,睡前一小时泡澡,分次浸泡舒压又能瘦身。
第三篇:公选课论文——体育锻炼与养生讲座
《练武强身——太极养生》
【摘要】
太极拳在我国历代人民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地演进和发展,使它无论在技术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内容,成为具有宝贵医疗价值的轻松柔和运动项目,而且太极拳更是一符合人类心理、生理特点的科学健身养生方法。在学习了肖老师所传授的监测方法后,本人通过自身几周的太极练习处方,根据记录的心率及心理感受进行统计,发现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有所提高。
【关键词】
健康
太极拳
心率
心理健康
【前言】
太极拳有高深的技击艺术,有宝贵的医疗保健作用。它是一种把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三者结合,加以创新的治病强身、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体育运动。在太极拳精典论著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话。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动轻灵,运作和缓,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是静中之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交修。也就是使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从而达到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故可使弱者复壮、病者康,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太极拳和一般的健身体操不同,除去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的专注,心静、用意,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活动和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练后精神焕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练者高度的情绪性与兴趣浓厚的证明。情绪性的提高,在生理上有极重要的意义。国外一位医学专家说过:“提高了患者的情绪,就等于将病治好了一半。”
太极拳还可以调节与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太极拳的技法特点是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进行锻炼,没有剧烈运动的紧张感、疲劳感、不适应感,它形成的是一种悠然、轻快、宁静、专一的心境。练习太极拳是要求心静体松,精神内敛,调整身形,以意导动,术语称其为“练气、练意、练身”,强调精神松静和意识的主导作用。这样可以使练习者既无大量的体力消耗,也无精神上的高度紧张。这种以心行气的练意活动,可以直接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的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因负诱导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通过转换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不仅锻炼了大脑皮质高度集中,而且使大脑得到调节与休息。从而可以纠正由于大脑皮质高度兴奋产生的焦虑和失眠现象。另一方面,练习太极拳可把握自然的规律,掌握阴阳的化机,吐纳调气,形成形体和精神合而为一的松静自然的状态,修养心性,使情绪趋于稳定平衡。消除了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太极拳通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以及“以心行气、务令沉着”等练习要求,使练习者全神贯注在练拳过程之中,首先可以把许多负性情绪信息排除在意念之外,在切断心因负性情绪的致病原因后,一些身心疾病(如紧张性高血压)即可迅速缓解。其次,通过这种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调节练习者的情绪、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因为我觉得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并没有对健康与养生有足够的重视,很少进行体育锻炼,而且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又经常熬夜,使得我们的身心健康日益下降。为此,我结合个人喜好,特地选择了太极拳为基础来制定我的运动处方,希望借此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方法】
一、受试者(运动实践前状态)
年龄:21
性别:男
体重:
61.4kg
重量控制
身高:
172cm
目标体重:64.5kg 肌肉重量:
50.6kg
体重控制:+3.1kg 身体脂肪含量: 7.9kg
脂肪控制:+1.8kg 体脂百分数:
12.8%
肌肉控制:+1.3kg 腹部脂肪比率: 0.79
健康评分:
二、研究方案
让受试者每周二、四、日各进行为时两个小时的太极拳练习,利用肖老师教导的心率测试方法进行心率的测试,并让受试者写下练习前后的心情与每周写一篇总结(不一定要围绕运动实践测试的,可以是平常事,不过要能表露出心情),再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
三、运动处方
运动方法:简化24式太极
穿着准备:宽松的衣物,运动鞋
运动时间段:每周二、四、日的17:00~19:00,途中每隔30分钟休息5分钟
准备运动:活动手腕关节和膝关节,转体运动,五步拳热身
运动地点:宿舍天台
心率测定:于每周三实施心率测试(以慢跑为运动监测方法),每次分七个时间点进行,分别是:早上起床、准备运动后、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睡觉前5分钟
【心率监测数据】
晨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平均值
运动前******706969.625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0min运动后20min运动后30min睡前5min***0110998367***4******5***3***2***4155103.37593.6258164.625***0100806040200动前脉刻10min20min运后30min前5min晨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动后动后运动动后运运运睡
心率变化平均变化图
平均值***0100806040200平均值脉前刻1020运后30后后动后动动运运运运动睡前5minminmin晨动即min
【分析】
在上大学之前,我的体重是143g,对于我172cm的身高来说,只是算数值上的比例的话应该是不错的,至少我每一年的体检评价都是正常,既不偏肥,也不偏瘦。不过真正的情况还是只有自己知道,其实我这样的身体是不行的,由于上了高三之后,我经常呆在课室,长期缺乏运动,所以其实我已经算是偏肥了。
在上了大学,参加了军训过后,我的体重瞬跌至126g,军训虽然很苦,但那高强度的训练却是我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曾一度认为这样的一种高强度的锻炼可以把我的身体淬炼的越来越强,我相信只有把自己逼入苦境,才可以得到升华。不过……..在上了肖老师的课之后,我科学的认识到了,我的这种观点有问题。从前,我一直很努力地练体能,甚至在腿上绑上4kg重的沙包,把自己练得很累~很累!以为练得越累就越有效。其实不是的,肖老师经常跟我们举例说,那些国家级的运动员他们每一个都锻炼得很厉害,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体能,可是他们的身体所受的负荷也会比别人的多,于养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锻炼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他们的身体也不见得健康。
这次经过了较为科学的运动实践后,我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我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许多,人明显精神了,以前经常是充满睡意,现在也少了。练太极拳虽然不像其他一些刚猛的武术那样费劲,当我还是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我身体的柔韧性得到了提高,一些原来较难完成的动作都随着韧带的拉伸而变得越来越容易了。而且太极拳还使我的平衡能力提高了,因为太极拳是一种轻灵、缓慢的动作,运动过程中单腿支撑身体重量与两腿在折叠转换的过程中柔和缓慢地进行。这种下肢虚实分明,运动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绵不断的运动,使腿部肌肉处于缓慢—放松—紧张—放松的有环无端的循环运动状态,腿部得到较长时间的压挤与宽息的机械按摩作用,加快了肌体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这样既可以锻炼肌体上的平衡也可以刺激到神经中枢的平衡系统。
太极拳练的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招式,练太极拳还要配合“气”的控制,即一些吐纳方式。太极拳练习采用深长的腹式呼吸,形成了对肠胃等器官的良好按摩。促进了消化液的分泌,缩短了消化时间,使营养物质的吸收更为顺畅。所以在练习完太极拳后总是觉得特别的好胃口,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而大吃特吃,而是遵循养生学的角度来选择我的饮食。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挺有趣的的,在练习太极拳时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当然也没有很好地运用其吐纳方法,所以很快就觉得有点无聊,不过我还是坚持住。很快我就慢慢的进入状态了,练太极拳时感到心如止水,不去理会外界,全神贯注地练太极拳,后来我还特地一边练一边播放一些典雅的音乐。每次练完太极都能感到身心舒畅,心情越来越好了,身体也健康多了。其实练太极拳还是会累的,特别是脚,因为太极拳有很多的步法是需要单脚支撑的。所以我回到宿舍后会用约40度左右的热水在睡觉前浸一下脚,时间为10—15分钟,期间通过加换热水来保持温度,这样可以消除疲劳,更容易入睡,因为浸完脚后,血液会流向四肢,造成了大脑轻微缺氧,所以更容易入睡。而且规定了,每天晚上11点之前要上床睡觉,晚睡会影响新陈代谢。
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饮食要点:
1、吃饭吃七分饱
2、不吃高糖、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
3、少吃多餐
4、注意荤素搭配、不挑食
【结论】
通过学习了《体育锻炼与养生讲座》这一课程后,使我获益良多。特别是对正确的健康与锻炼有了科学而深刻的认识,改去了以往错误的认知。经过了肖老师的讲解及运动实践后,我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在没有进行运动试验之前我的平时心率约是68次/分钟,到运动实践结束后,虽然没有明显的下降,不过也可以稳定在64左右了,而且耐力也好了,人也精神多了,能够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结合之前的体检成分表,使我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令我重视自己的身体与体育锻炼了。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建设的希望所在,我们的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历来深受人们所关注。良好的身体是所有事的开端,这个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来说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大学生注意到自身的健康情况与参与锻炼,盲目乐观,总以为自己年轻就什么事也没有,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为了自己而重视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太极拳健身机理探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月
2、太极拳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10年VOL.(2)NO.8
3、实用太极拳防治百病手册.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2月1日
第四篇:公选课论文
NO.150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人生的心得体会
姓名:王旭
班级:自动化151
电话:***
不知不觉,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已经快要结束了。犹记得,金老师第一次上课时这样对我们解释她的名字,“沉默是金,轻松自如。”这让我对金老师的印象颇深。在这学期中,金老师的积极心理心理学的课程给我很多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感悟,让我们对于积极心理的好处有了新的定义。
原来,我一直觉得积极心理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人只要身体健康,能够吃饱,穿暖,他的心理也一定是积极的。然而当我学完这门课后,我发现我之前的理解还是有失偏颇的。人固然要保证自己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还要注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两者缺一不可。
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益。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对我们的健康和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例如,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活了98岁;发明大王爱迪生活了84岁;钢铁大王卡耐基活了84岁;日本企业巨子松下幸子助活了90岁,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并且长寿,就是因为他们时刻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事业,迎接生活。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麻烦和困扰。例如:工作不称心,事情处理不公平,经济条件不宽裕,健康欠佳,期望中的事情落空,好心未得好报,受冤枉挨批评等等。那么我们应样利用我们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去面对这些困扰呢?
首先,我们要坦然的面对这些困扰,正视现实。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应该端正自己对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态度,凡事采取积极的思维;积极的语言;积极的活动。把压力当作一种挑战,这样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情。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的乐观情绪不仅能使我们显示出青春活力,还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机体免疫力,哪怕是一瞬积极的微笑;一个积极的手势,或者一次积极的暗示,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当我们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接触别人,正如我们课上所看的电影,我们也可以像那个小男孩一样,把我们的快乐传递下去。此外,我们可以还利用我们的幽默感来使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情。当我们具有幽默感并经常与朋友在一起谈及幽默的话题,会使我们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然后,我们要善于交朋友。孤家寡人的性格对健康十分有害,家庭、工作环境和社会交往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人认为只需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和谐的工作环境就足够了,这些人忽视了社会交往,其目的主要是躲避人世间是是非非。他们不知道,在生活中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没有朋友,在性格上会显得孤僻;在精神上会显得沉闷;在生理上也会显得机体缺乏活力。然而真善美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心胸宽广,气度非凡,超凡脱欲,和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畅叙衷肠,能解除许多烦恼,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同时在心理上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最后,我们要懂得抛弃怨恨,学会宽容。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怀有怨恨的人的情绪波动会很大。他们不是整天抱怨,就是后悔;不是对人怀有敌意,就是自暴自弃,这样很容易引起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热情的生活;愉快的工作;轻松的学习,以乐观豁达的胸怀,真诚的为他人服务,为他人送去幸福。因为当我们把幸福带给他人的时候,幸福也会悄然来敲打我们的门。
当我学完这门课程,我感觉我真的了解到有关积极心理的很多知识,懂得了怎样在心情不畅的条件下来调节自己的心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在想以后不管遇到什么烦恼的事,我都不再去纠结烦恼了,而是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坦然面对。我相信,未来的每一天都是积极而美好的!
第五篇: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在饮食方面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不同体质的饮食注意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体质类型,搭配以合适的饮食规划。例如经过测试和比较,我发现自身倾向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对于饮食调理,首先要“谨和五味”。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因五味偏嗜,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如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其次,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平和质的人还应该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此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阴阳平衡。再则,平和质的人还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平和质的人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宜食韭菜、香菜、豆豉、萝卜、枣、猪肉等。夏季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桃、李、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蚕豆、鸭肉、猪肉等;冬季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宜食大白菜、板栗、枣、黑豆、刀豆、羊肉、狗肉等。通过饮食调整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就可以帮助我们调理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再次,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阳气聚敛之时,故调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道。在饮食方面,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正如《摄生消息论》所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反过来说,春季养生应多食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以扶阳气。
其次,夏季气候炎热,阳盛于外。根据五行学说而言,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助心气而制肺气是顺应夏季特质特征的体现。从饮食上来说,夏季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饮食也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过寒。西瓜、绿豆汤等都是解外热的佳品,但不宜冰镇以免寒气损伤脾胃。
再次,秋季气候转冷,阳气收敛阴气滋长,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阴气的逐渐强盛过渡。因此,秋季的饮食起居应当以“收阳”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这就告诉我们,秋季要尽可能少食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以达到收敛补肺的功效。此外,秋季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滋阴润燥,维护身体的健康。
接着,冬季气候严寒,草木凋零、万物潜藏,阴气极盛。人体的代谢也趋于缓慢。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冬季的养生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
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冬季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以达到保阴潜阳的良好功效。
四季养生之道不可逆,我们应当遵循和顺应自然的规律,合理地调配饮食以达到四季不同的养生目标。人的身体既可强壮也可脆弱,关键就在于我们花费多少精力去调理和保护。其实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需要注重许多细节,这也许是与我们的喜好和习惯相悖的,但却是保护身体的唯一途径。例如夏季少食冰饮以免过寒伤脾胃,这样看似简单的细节在炎热的当下我们却往往很难控制,但要意识到这是有损健康的举动,都应该为了长远的身体健康尽量做出改变。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需求来划分。红滋心。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胡萝卜等。青养肝。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含量高,对于清理肠胃、促进肝脏的排毒是十分有效的。黄益脾。如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促进排毒,延缓器官衰老。白润肺。白色食品如牛奶、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对于养肺的功效是显著的。黑补肾。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黑色食品都能为肾脏的健康出一份力。
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中医养生之道的初步学习和探索,我感觉获益良多。这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许多不曾注意的饮食细节和习惯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我相信这对于身体健康和调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