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论:“三不用”让羊年春晚值得期待
评论:“三不用”让羊年春晚值得期待
张卫斌 :东南 责任:林雯晶
伴随春节的临近,2016年央视春晚已经蓄势待发。彩排、修正、磨合,万众期待的羊年春晚会是什么模样?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了羊年春晚总导演哈文。在回答“春晚节目和演员筛选有哪些标准”时,哈文说:我们坚持“三不用”,即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2月9日环球)
什么是好节?哈文举例说,杂技节目就要足够惊险、高难度、高技巧,此次春晚杂技节目就是获过国际大奖的;语言类节目就要“好笑”,追踪社会热点,为观众带来乐趣和启迪;创意类节目必须新、奇、特,让观众看到平时看不到的
东西。
哈文还表示,坚持以艺术为首要标准,公平公正地选拔演员。“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的底线,更是让那些吸过毒、嫖过娼、有争议的艺人无缘春晚。哈文的“三不用”,让观众对羊年春晚值得期待,也有望成为最干净、最健康的一届春晚。
春晚办了30年,然而,在全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节目,近年来有“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趋势。最近几年执导春晚的总导演也大都缺乏自信。2016年、2016年春晚总导演哈文,在被问及是否还执导2016年春晚时说:“做春晚不是我想做就能做的,不做春晚也不是我想不做就能不做的。从我个人本心来讲,真心不想做了呢!”2016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也说过:“明眼人都知道,你干这个事肯定是挨骂的一件事。无论春晚弄成什么样都会是挨骂的。看春晚是一个习惯,骂春晚现在渐渐也成了习惯,成了一种时尚了。”
哈文、冯小刚何以一致认为执导春晚是件苦差事?是高层不够重视吗?非也!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曾专程到中央电视台调研春节联欢晚会筹备工作,足见中央对春晚是多么重视。那么,为什么央视举全台之力,甚至举全国之力精心打造的春晚观众却不买账?
如果要深究其中的原因,我以为关键在于春晚的媚俗化倾向砸了春晚的台。自1984年举办春晚以来,春晚已成为全体华人的精神大餐,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为什么舞美灯光越来越高大上的春晚味道越来越寡淡?因为观众已经很难品味出这道大餐的年味儿!为什么演员阵容越来越豪华,观众却已经看腻了?因为有些演员表演的节目缺少了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于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是:春晚越迎合大众的审美,观众越不买账。
央视是国家门户,央视春晚是一张国家名片,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央视、春
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味的媚俗只能让观众越来越远离春晚,只有坚守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才能找到央视春晚应有的文化内核,让观众重拾对春晚的期待。
羊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的“三不用”底线,无疑将媚俗这条路已经堵死,这对于日渐式微的央视春晚无疑是一大利好。我们有理由对哈文执导的央视羊年春晚充满期待。出处
第二篇:羊年春晚最值得关注的节目范文
羊年春晚最值得关注的节目
2月17日凌晨,央视春晚节目组在网上发布春晚节目单最终版。整台晚会共有36个节目,其中包括10个语言类节目,7个小品,3个相声;杂技、魔术、戏曲节目各1个;创意类节目4个,其中有1个武术节目。
这36个节目中,最值得的关注的有几个呢?
“反腐相声”尺度大。
据称,这是春晚节目组向陕西相声演员苗阜、王声定制的相声《这不是我的》。这个节目一出现在春晚彩排现场,立即引起轰动,有评论称,这是继1988年牛群李立群合说的相声《巧立名目》以后,时隔26年再一次推出反腐题材的相声。甚至被冠以“讽刺尺度堪称三十年来之最”的作品。两天前刚刚被毙掉的周炜、武斌的相声《圈子》重回节目单。据称,相声《圈子》的内容是针对“认识不同圈子的人好办事”这一圈子文化进行批判,其中涉及子女上学要靠圈子、医院看病要靠圈子等各种社会问题。
麻花小品成“麻辣”。
开心麻花团队已经四上春晚。羊年春晚更是拿出小品《投其所好》。
跟往年的搞笑不同,今年麻花打出麻辣牌——讽刺“马屁精”。由马丽、沈腾、杜晓宇表演的小品《投其所好》,讽刺的是某位女科长扮演马屁精巴结领导的故事。由于新来领导清明廉洁,最终让马屁精女科长“下课”。
开心麻花此次春晚之行波折不断,先是王宁、常远、艾伦的小品被砍,紧接着马丽、沈腾、杜晓宇还缺席第三次彩排。由于《投其所好》观众反映很好,14日下午,该节目参加了春晚第五次彩排。最后终于登上春晚末班车。
流行歌曲很文化。
春晚歌舞类节目是最容易也最难出彩的。羊年春晚,值得推崇的两首歌是《从前慢》、《当你老了》。这首原创作品出自中国好歌曲。其中,由刘胡铁创作的《从前慢》由钢琴家郎朗伴奏,再经刘欢的嗓音加工,“听点十足”。而赵照创作的《当你老了》旋律优美,从莫文蔚的口中唱出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两首原创歌曲一个共同的特点,充满文化含量和人文关怀。还有一个具有看点的节目不能不提,那就是羽泉组合会现场演唱京剧《三家店》,而京剧名家于魁智则唱起流行的《奔跑》。
附:央视公布春晚最终节目单
1.开场《四世同堂合家欢》(表演者:陶玉玲、雷恪生、张凯丽、韩童生、佟大为、关悦、张峻豪、李光羲、杨洪基、刘秉义、于淑珍、耿莲凤、朱明瑛、关牧村、邓玉华)
2.歌曲《中华好儿孙》(表演者:张丰毅、段奕宏、朱亚文)
3.小品《喜乐街》(表演者:贾玲、沙溢、李菁、瞿颖)
4.联唱《明星反串闹新春》
(1)《万事如意》(表演者:陶喆)
(2)《小镇姑娘》(表演者:张也)
(3)京剧《三家店》选段(表演者:陈羽凡、胡海泉)
(4)《奔跑》(表演者:于魁智)
(5)《最炫小苹果》(表演者:筷子兄弟、凤凰传奇、北京群众艺术馆)
5.相声《我忍不了》(表演者:岳云鹏、孙越)
6.创意儿童节目《自古英雄出少年》(表演者:王浩、王芊千、孟子钦、田正、张家兴、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
7.歌曲《回家的路》(表演者:刘德华)
8.小品《车站奇遇》(表演者:蔡明、潘长江、穆雪峰)
9.歌曲《当你老了》(表演者:莫文蔚)
10.歌曲《拉住妈妈的手》(表演者:刘和刚)
11.小品《小棉袄》(表演者:冯巩、高晓攀、尤宪超、张小斐)
12.杂技《青花瓷》(表演者:邓洪富、汤小燕、陈思洋、四川省遂宁市杂技团)
13.魔术《纸牌幻想》(表演者:周家宏)
14.歌曲《多远都要在一起》(表演者:邓紫棋)
15.小品《投其所好》(表演者:沈腾、马丽、杜晓宇)
16.舞蹈《丝路霓裳》(表演者: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17.歌曲《丝路》(表演者:那英)
18.武术《江山如画》(表演者:张震、吴京、冉千鑫、孙瑛、黄雪晴、梁壁荧、乔良帅、河南塔沟少林武术学校)
19.小品《高手在民间》(表演者:《星光大道》草根明星)
20.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节目《锦绣》(表演者:李宇春)
21.小品《一定找到你》(表演者:郭冬临、刘涛、郭丰周、富俊淇、吴江、于健)
22.戏曲集萃《梨园芳华》(表演者:迟小秋、吕洋、郭伟等)
23.歌曲《共筑中国梦》(表演者:廖昌永、殷秀梅)
24.小品《社区民警于三快》(表演者:孙涛、邵峰、宋阳等)
25.歌曲《从前慢》(表演者:刘欢、郎朗、吕思清)
26.歌曲《乡愁》(表演者:雷佳)
27.歌曲《人间天河》(表演者:韩磊、阿鲁阿卓)
28.歌曲《幸福家家有》(表演者:陆毅、鲍蕾、陆雨萱)
29.歌曲《搭把手》(表演者:孙楠)
30.歌曲《强军战歌》(表演者:阎维文、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31.歌曲《把心交给你》(表演者:莫华伦、吕薇、中国传媒大学合唱团)
32.56个民族创意服装秀《大地春晖》(表演者:杨月秋、李飞、孟庆旸等)
33.相声《圈子》(表演者:周炜、武宾)
34.相声《这不是我的》(表演者:苗阜、王声)
35.歌曲《时代的勇气》(表演者:张英席、王莉)
36.歌曲《难忘今宵》(表演者:李谷
一、全国观众代表)
第三篇:羊年春晚变形记 反腐错位 三俗不休
羊年春晚变形记 反腐错位 三俗不休
作者:葛璐
编者按:2015羊年春晚在一片喧哗声中落幕。评论人葛璐从本届春晚自身的逻辑、悖论、功能等方面,全方位论述了春晚的“变形”本质。作为最盛大的国家仪式,羊年春晚抛弃了四小鲜肉、四大美人等“国色”节目,彰显了春晚自身的文化羁绊;“三不用”原则与三俗小品扎堆形成鲜明的道德悖论;反腐小品则以转嫁矛盾的方式违逆了讽刺类节目的初心„„但无论如何,在极度缺乏仪式感的时代,春晚对于乡愁感与日俱增的家庭和人们,都是一种心理补偿,具有宗教般的力量。
2015年,羊年央视春晚的电视观众达到6.9亿人,据CNN报道,收视率远超有着“美国春晚”之称的橄榄球超级碗决赛。这个结果令人忍不住感慨“嘴上说不,身体却很诚实嘛!”虽然每年的春晚都会遭到观众的质疑与批判,但我们接受春晚这种宏大叙事的机制仍然很难发生改变。春晚是一年一度国家意志制造社会舆论的最佳时期,它的威力远甚于普通民俗。
一、春晚悖论:被扼杀的“国色”与双重低俗标准
羊年春晚最受瞩目的本该是四大“小鲜肉”与四大美人的“国色”天香,这两个节目在春晚尚未开始便引爆了热点,成为无数粉丝“跪舔”春晚的理由,然而男色与女色最终集体出局,在“色”这个关口,审核的尺度敏感得急需遮羞。回想情人节前后两场盛大的文化舆论,武媚娘的“切胸”与王思聪的“胸大论”,甚至有学者一本正经地探讨胸该切到何处与男人是否真爱大胸,胸器的“穿”与“露”在一定程度上啼笑皆非地暴露了我们身后这个时代的文化尺度。当文化尺度的敏感与紧张抑制了日常化的欲望表达,它终将矛盾地成为文化自身的羁绊,反过来捆绑意识形态的主体。羊年春晚的审查无非是对时下文化舆论导向的又一次延伸与收归,这一次,它的阉割尺度重重地将“国色”挡之门外。春晚不担当调节众口的使命,但没有“国色”的春晚,显然失落了一帮等待“跪舔”的年轻的心。
今年的春晚节目组坚持“三不用”:不用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去俗、格调、道德是其先行的自我清理标准,但是当节目中贾玲被沙溢和李菁推搡甚至拎起,当蔡明揪住潘长江的衣领,当“凭什么”的呸人吐沫喷出,当冯巩真的人学狗吠,当《圈子》里周炜张口“校长他妈爱骑狗”,舞台上人揪人,人学狗,人骑狗的乱象一下子又拉低了春晚的三俗格调。今年春晚也引发了很多女权主义者的义愤填膺,认为其中赤裸裸彰显大龄剩女的危机、女神对女汉子的围剿、“二手货”、胖丑贱等都是对女性直接的侵犯与攻击,但是纵观历年来春晚,它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怕老婆。春晚对中国男人的主体地位向来是削弱的,而且春晚中对男人形象的攻击并不比对女人少,这么多年潘长江已经被攻击成了固定的模式,女人凌驾于男人之上的粗鲁与女人被男人如拎鸡那样提起是同时存在于春晚舞台的,春晚的歧视传统已经构成了其自身的叙事模式。其自我阉割的不彻底性令春晚在尺度上显现出了双重导向,道德至上与道德低矮俨然构成了自身的悖论。
春晚显性的娱乐功能与隐形的政治功能削弱了其历时延伸的空间,三十多年来它一直在进行着漫长的共时性表达,一出场它的话语模式便是既定的:专注春晚近20年的老大哥朱军,能迅速切换煽情眼泪模式的董卿,专攻中老年妇女的老毕,擅长小聪明式调侃的撒贝 宁,青春靓丽的花瓶李思思。今年加入了新闻联播腔调的康辉与民族和谐一家亲的尼格买提,春晚和谐的味道又更甚一筹,以致在如此的氛围下,晚会中途硬是演成了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和感动中国也不足为奇。
真正的革命是从“革命后的第二天”开始的,而春晚的革命激情却总是在春晚前夕就结束了。萨特说人是一堆无用的激情,今年,我们又史无前例地发明出了一种利用激情的全民狂欢模式——抢红包。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一种新的娱乐能与春晚同时并行不悖地进行,观众纷纷边看春晚边低着头时刻注意着红包的动向,有的连开几个外挂光顾着紧张地抢红包错过了春晚。“看春晚,才是年”的老规矩俨然有被“抢红包,才是年”的新规矩破坏,抢红包行为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即时信息对接改变了春晚受众的用户体验,也代表着商业模式更加深入地入驻春晚,大量知名企业通过与春晚捆绑进入用户来扩展自己的营销模式,这标志着羊年春晚商业模式的成功输出。众网友抱怨摇一摇根本就是个骗子,根本抢不到,幸运抢到的拆开红包数额也很小,真正能够抢到大红包寥寥无几,这场全民狂欢的最大受益人仍然是马化腾教主以及由他连带出来的新的商业形态。
对没有权力的人来说,钱与色便是致幻的吗啡,如今,当“色”也被裹挟出局,一场比春晚更热闹的“钱”的革命席卷举国:2015年2月18日晚某一分钟内,8.1亿中国人民同时举起了手机,如吗啡致幻般地摇了起来。
二、春晚逻辑:畸形的混搭与错位的“反腐”
如果说阉割带有毁灭艺术的危险,那么非艺术规则对艺术自身逻辑的取代,则会显现出奇特的畸形与夸张。
春晚之所以会带有不自然的仪式感,就是因为它不在一个日常化的语境里,去日常化的逻辑是春晚的独特逻辑。这种逻辑首先表现在歌曲的改编上,今年春晚将歌曲反串作为一大亮点,陶喆唱张也的《万事如意》,张也唱《小镇姑娘》,水木年华唱京剧,京剧大师于魁智唱《奔跑》,凤凰传奇与筷子兄弟歌曲杂交,春晚在努力寻求着艺术之间沟通的可能,但一首遵循自身逻辑而生成的歌曲在切换成他者模式之后,反而会缺失自身的艺术审美,这也导致了当陶喆唱“万事”如意时更像是在唱“一事”如意,当张也唱“小镇”姑娘时更像是在唱“大镇”姑娘,当于魁智唱“奔跑”时明明只是羸弱的“匍匐”,最炫小苹果也让无数的广场舞大妈乱了舞步,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有其不可违逆的自身逻辑的,一旦错乱,那必然不再是经典。中国好歌曲中的两首原创也请来重量级的莫文蔚和刘欢来重新演绎,显现出了春晚对草根艺术的尊重,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反思的是:当一种草根艺术搬上贵族化的舞台之后,我们到底该如何包装它才能最大化地保有其自身的魅力?木心的《从前慢》这首诗原本是一首极其小情小调的诗歌,原唱刘胡轶将木心那种小而深远的情怀演绎得很好,春晚中刘欢使用了法语一般浓稠的唱法,这本身就增加了原曲的膨胀,再当朗朗的国际钢琴范儿与吕思清高雅的小提琴艺术组合出现在舞台上时,原本小情调的歌曲被组装成庄重的大艺术形式隆重登台献礼,小艺术戴上大艺术的帽子之后,难免显得头重脚轻,背离了艺术自身的审美原则。
去日常化的逻辑还充分体现在语言类节目的戏剧情境设置上。春晚的语言类故事几乎是可以用一个模式来概括:错位,歧视,误解,循环错位,攻击,最后加情感攻势。其中故事的核心是错位与攻击,通过误解、冲突不断制造笑点,这些都无可厚非,春晚故事的最大问题在于其时间的限制来不及化解其漫长铺垫开来的矛盾冲突,化解矛盾与冲突才真正检阅 2 一个故事的耐心。熟悉编剧这一行的人都明白,人物性格的转变都需要同样反差的故事情境作为其转变的结点,在这个过程中,一句话、一些弱小的细节不太可能承担这样重大的转折结点,否则其说服力将是软弱的。《喜乐街》里充满对峙的友情发展到最后,大家突然通过辞职、分手、卖房这样的反常行为来帮助友谊,《我忍不了》中最后通过批评否定转换了叙事色调,《圈子》收尾时校长的一席话就点醒了圈中人构成人物转变的结点,这样的行为反差、性格反转与道德反差难以令人信任,剧本创作一旦讲述不被信任的故事,将立刻失去观众。
今年春晚还打出一个30年之最的旗号:小品反腐尺度30年来最大。这种夸大化的自我定位显然失真,尺度30年来最大仅仅是基于反腐节目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而言的。2014年,国家反腐的力度之大以致大量高层落马,春晚投反腐之风所好加大了这类节目的数量,但是从内容上来看,今年的讽刺小品仅仅把矛头指向了小科长级别类的小人物,远比我们现实中真实的腐败情况要弱化太多,节目将腐败的牺牲品嫁接到微弱的小人物身上,而且还不忘将反腐的伟大功绩归于大领导身上,节目最后的落脚点几乎都是领导的明察秋毫,这违逆了讽刺类节目的初心。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类节目中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低于生活。
据说今年春晚在排练时启动了“笑”果测评,根据“笑”来考量语言类节目,但三个反腐节目中,除了《投其所好》表演较为诙谐,《这都不是我的》和《圈子》几乎没有多少笑点,演出时台下大量面无表情的呆滞足够说明节目制造笑点的能力是失败的,如果讽刺小品既不能通过内容的深度来达到批判目的,又无法通过“笑”来引起反思,所谓的反腐尺度依然只能是一个遥远的神话。
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庄》里有个经典的场景,一心称霸的波普为了取得舆论上的压倒优势,专门成立了一支山羊“啦啦队”;其职责是:一旦在公共场合出现或可能出现怀疑、歧见和争执的情形,就齐声高呼:“两条腿,坏!四条腿,好!”这些啦啦队看似在批判表决,其实它们只是在站队。
三、春晚功能:新时代乡愁与“类宗教”补偿
“我们每个文化人都要分担这个时代的疼痛甚至剧痛”,批判,无非是因为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疼痛,然而无论我们如何批判春晚,这都只能证明我们需要春晚,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我们太需要一些非理性的因素来令我们短暂相聚,再长久分离。
这个时代,我们走得更远,远得偏离了故土的轴心。今年春晚似乎在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召唤一种家园回归之感,羊年春晚的宣传片首次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扩大了自己的召唤空间。大量节目如《回家的路》、《当你老了》、《拉住妈妈的手》、《小棉袄》、《多远都要在一起》、《乡愁》等都在反复诉说“落叶归根”“老有所依”的故土情结。春晚是一年的尽头,故乡何归?
古老的时期,土地天然地连结着家园,家族宗亲的纽带强大地捆绑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人们,从前的人,“此身”安处便可是吾乡,而如今,只身打马过江湖的我们越来越只能寄托于“此心”安处的吾乡。在这样的深刻失去中,春晚正在逐渐变成一种心理补偿,它在替代我们日渐失落的土地连结纽带,通过对意识形态维度的拉拢来实现空间维度的黏着功能,它 3 制造笑,制造掌声,制造欢乐,制造暖意,制造思想的归依,令无论孤独或热闹的人都因此产生了契合关系,建立了一种不再基于土地基于血缘而是基于意志的纽带。
故园的吊诡之处在于,置身其中的永远渴望逃脱它,一旦踏出,便将失去它,而一旦失去,又会渴望回归。时代处处都是逃脱却无法回归的精神流浪儿,如今的我们更容易四海为家,却更难以落叶归根。身世飘零的野夫在《乡关何处》写道:“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人是把家园带在自己身边流浪的,时间维度的故土早已离我们远去,文化空间的故土也渐渐不再是深深打在我们身上的烙印,能返回的只是地理空间维度的故乡,而乡村既已失守,城市弥漫着空洞,人群随时会有被边缘化的危机,故乡何归?因此,明知道春晚将是一场由国家意志策划的共情,我们仍然会愿意通过跟随它来获得内心的安置,这是我们对春晚无法释怀的斯德哥尔摩症结。
三十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春晚,从那时开始,春晚便成为春节的一种仪式。其实与其说我们需要春晚,不如说我们需要“仪式”,这是一个极度缺乏“仪式感”的时代,对春晚的召唤也是对渐渐远离我们的“仪式感”的召唤。如今我们会指责春晚是一场属于老年人的晚会,老一辈人比我们更加容易安于仪式以及随仪式而来的庄严、肃穆与敬意,而这正是我们缺失的宗教般的力量。
人越老,记忆便会越迷恋一种因“重复”而制造出来的美学,既定的话语模式、永恒不变的春晚逻辑、一次又一次的共情体验都隶属这种重复的美学叙事,我们之所以会如此地渴望着春晚,大概也是因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