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旷氏始祖变更历史过程谨析 (自动保存的)
湘乡东冲始祖源流再考
2011年农历三月三日,宗祠重建正式开工动土,7月下旬我受宗祠重建组委会的委托为宗祠庆典整理我族文历资料。翻阅《东冲旷氏八修族谱》发现,我迁湘始祖嗣常公袁氏夫妇均无生卒年份记载,查衡山店门、冷坡等新旧谱牒结果都是“生殁失考”。再查嗣常公长子一谅公大于伯叔辈10余岁。我带此疑问,走访族中若干前辈都无有结论。
10月1日宗祠落成举行了隆重庆典,成立了敦睦堂宗祠理事会。理事长清明叔和后勤长科仁侄赴四川、重庆访到了清朝入川,失去联系200多年的同宗族人3000余人,此时续编九修族谱意义深远。今发现始祖源流阙疑,以清明叔为之倡,组织东生、湘兵叔祖,湘平兄和我等搜集到了我族二修、三修、六修和七修族谱。我等多次深入细致查阅诸牒,又发现二修、三修族谱刊载我湘乡东冲属于南岳房进孙公之后裔,六修谱之后我族又属于店门房曰烈祖之苗裔。我等疑上加疑,修谱工作停滞不前。
“前辈论族事之要有三,曰:有心有力(财力)有笔”。我资金匮乏又无文采,对家族却有一颗炽热的心,决心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给族人一个清楚明白。
南岳旷氏于元初和元末分别有曰烈、汝霖二公先后从江西泰和、吉安迁居衡山而成望族。清雍正四年(1726年)创建一修谱,乾隆元年(1736年)二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三修,两房精诚团结,各具丁册均订为一谱。道光五年四修时因两房人心不合,谱虽同修,但齿录各叙,以后两房各修族谱。
湘乡东冲旷氏自明初从衡山至此族人个皆知之,衍至乾隆二年时三族还是各修家乘,未曾合谱。入湘排律崇溪派为:“一永福楚,万忠秀隆,绍宗良善,百世荣昌”。上、下东冲派为:“一永福楚,万国兴隆,绍宗良善,百世荣昌”。其实当时我族三派先辈心里均清楚东冲为店门房曰烈公后裔,只是在初修时疏忽考证,从崇溪派邑廪善生宗益公撰写的乾隆三年一修谱序中可以证明这一点。曰:“闻衡山环岳而居者有曰烈公派,嗣常其裔也,而未得其伊派谱而细观之未敢臆断第,且家谱散失不识”。恰乾隆二年(1737年),有南岳房礼义堂大山宗丈来湘欲订湘衡合谱,疑我东冲旷氏为南岳房进孙公之后。我族来湘约400年,三房族老今喜得其源,拍手称快共议合谱大事,终于在乾隆三年(1738年)才创修了《东冲原修族谱》,《东冲二修族谱》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告竣。此两修我族与南岳房均以继先公为一世祖,二世祖葛材公讳进孙者为迁湘祖。首生嗣常,次生嗣衡。又嗣衡生二子一聪、一宝迁双峰蜜塘。继先公以上为何祖焉?南岳房当时未与明示。
咸丰十一年(1861年),我《东冲三修族谱》仍然与南岳礼义堂合修,南岳房出示了较为清晰的源流序录,即以孟宋公三子中立传至汝霖,从汝霖经子素、如几、良传至继先,继先生道孙、进孙和胜孙,进孙为迁湘一世祖,嗣常公为二世祖。原载:“仁俊字嗣常,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戊寅三月十五日辰时生,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十月初四日卯时殁。袁氏,明建文元年(1399年)己卯四月初二日巳时生,天顺七年(1463年)癸未四月十一日卯时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春,有衡山清溪族存著堂族长达
九、德萱先生等不辞劳苦,远道来湘与我东冲合修谱牒,领其旧谱而考之,始知我嗣常公系曰烈祖之苗裔,七代祖思政公之三子,嗣常生三子,志谅、志德和志权,与我东冲一谅、一德和一权相吻合,只是班字不同而已,明初携三子徙居湘乡东冲,并有铜版小牒和历届谱序记之,几百年来盼望东冲常公后裔认祖归宗,却迟至今日。店门存著堂《六修族谱纪实》有如下记载:“添善祖房有嗣常公者派衍上湘东冲,前招之弗来,兹者族人皆曰,东冲宜合而未合,予等公遣高
一、经传、达
九、德萱、永启等担簦履屩并携前谱先后诣东冲尊祠查阅,之下犹将弗信,及来存著堂祀祖,予等将礼义堂之雍正四年谱奉伊展阅,其所书支祖进孙公者不特无子且无室氏,伊派人始深信之”。《六修族谱述略》记载:“思政公之三子嗣常公于明初定鼎之候,携三子志谅、志德、志权由本邑潮水塘徙居湘邑东冲,分徙松溪、上下东冲、桥头河川省等处,椒衍瓜绵,宫花秀族,未与我房合谱已四百余年。潮水塘族长兰亭、蜜塘族长德萱、我堂兄达九查诸谱牒历历可考”。至此,我族各房长老对店门出示的源流世系已深信无疑且懊悔万分,恨前几修主事先辈未经考证、无凭无据、听一面之词而草率合谱,错讹相传十有几世为害匪浅,致使“郭崇韬枉拜汾阳之墓”而传为笑柄。在当年夏季我族耗巨资,组织崇溪、上下东冲、桥头河及入蜀新宁府(今重庆达州)各房能人,多次考证衡山两房相关谱牒,结果,考南岳房族谱世系存疑,一则进孙公无考,再则进孙公后裔无稽。店门房世系辈份井然,历历可考,便与存著堂合修直接进入《旷氏六修族谱》。我族三派共写了三个辨伪序和四个合谱序推翻了《三修族谱》中所述湘乡东冲是进孙公后裔的错误观点。合谱时在三修谱源流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操作:自嗣常公以上悉照清溪族旧谱改正,其源流乃孟宋次子宗明下传至曰烈祖,曰烈祖八传至嗣常公,嗣常公为迁湘始祖。嗣常公以下改一谅、一德、一权为志谅、志德、志权。其余世系齿录、墓图等文献资料未作任何改动。葛材公是否即思政公,谱无明文,渺难判断。为了向南岳房有个交待,谨尊为吾族恩祖,春秋祭扫与思政公同。其入湘班序“一永福楚,万帼兴隆,绍宗大贤,学玉成运昌”,刚好与店门班序“志福,显体臣隆世,士本圣贤学,一经启运昌”相符合。此谱一合,嗣常公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其父亲思政公生于明建文二年(1400年),结果儿子反比父亲大两岁,不便刊载谱牒。故六修谱时只能将嗣常公夫妇生殁份定为“生殁失考”。至此,我推断三修谱时“一永福楚”,“万帼兴隆”几代先祖的生殁年份一定有误。考乾隆五十年二修族谱,“一永福楚,万”前五代先祖只刊载了字号和葬向地,大多无具体的生殁年、月、日、时之记载。到咸丰十一年三修谱时,其生殁年、月、日、时一应俱齐,井井有条,当时主事先辈真是功不可没,考究得如此之清楚。仔细排查上述每代生长子的年龄普遍偏大,存疑颇多。今仅列举我权派一个典型例子:福森翁寿年58岁,生长子楚化公的年龄为105岁。夫人罗氏寿高125岁,生长子楚化公的年龄为103岁。不可理喻,荒唐滑稽。罗氏有125岁吗?查遍族谱历届寿叙、寿启、传记和墓誌铭无有记载。今我有足够理由批判我族三修主事者为了衔接南岳房进孙公的年龄,竟臆造了前几代先祖考、妣的世系齿录。导致我嗣常公反比父亲大两岁,一讹二错岂能再错。今天吾等现辈嗣孙更应检点行事,厘正世系,正本清源。
《三修族谱》记载:“进孙,字葛材,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戊戌二月十五日申時生,明洪武十八年由選拔官長沙寧邑教諭,至建文四年致仕,自衡徙湘煙竹沖、譚家橋曠家灣、東沖,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十月初四午時歿葬棕樹園上排酉山卯向”。载进孙夫人廖氏:“明洪武元年(1368年)戊申四月二十戌時生正統十三年(1448年)戊辰十月初三未時歿,葬湘邑今十八都喻家坊區煙竹沖高橋曠家灣住宅後戌山辰向刊立碑記”。又载双峰嗣衡公李氏夫妇也葬棕树园酉山卯向碑記。2012年5月2日,我请世代居住于棕树园附近的东生、寿仁叔祖共同考察棕树园袁太君墓地,墓园周围的坟茔两位叔祖都能说出个归属所在。上下左右不可能葬有迁湘祖进孙公和嗣衡公李氏夫妇,也没有任何传说此处还有始祖进孙墓,世代族人不可能丢了始祖墓而只保存了袁太君墓。与此同时,南岳房宗亲也在再次考证进孙公的下落,5月10日,该房兴国叔、艳东兄电话告之他们在广西全州找到了进孙公唐氏夫妇的墓及其后嗣。两房理事又喜又忧,进孙公只能且只有一个,谁真谁假?双方都没下结论。8月2日,我领儿子考察喻家坊烟竹冲嗣常公墓园。此处离我族居地约30公里,今属湘乡市翻江镇高桥村。常公右边约4米处葬廖氏另立一塚,三修时被认为是嗣常公的母亲。常公墓左上方亦有多所无碑坟茔,当地喻、刘、李三姓多位年长者说:“这几种无碑坟墓是这个‘老倌’(嗣常公)的后人,原来是住在这里管理墓园的,由于时代变迁将屋宇卖给了喻姓人家,年长日久被旷姓后人所遗忘”。这毕竟是外姓的传说,不能作为依据,但更激进了我翻查族谱的劲头。七修谱卷一记载德公房福智夫人廖氏,福兴文氏夫妇均葬旷家湾,此两房衍至帼字辈均“生殁失考”,无有后嗣,年长日久自然成为荒坟。再者,根据我地进葬习俗,一般母子、父子、夫妇可共塚而葬,后葬子孙没有资格和始祖同排共冢,只能在同排和下排另堆而葬。说明廖氏非进孙公的夫人,更不是嗣常公的母亲,而是嗣常公的曾孙媳。
道光五年双峰密塘与存著堂合修四修族谱,双峰旷春贤前辈所写的《湘乡密塘源流本末述》中记载:“我支自曰烈祖始来衡山高顶及清溪村黄泥坳,凡五六代至景清祖迁石东庙潮水塘,又九代至文曜祖迁湘乡(今指娄底市双峰县密塘),今又八九代固皆循绪袭传,绵绵不替„„”。咸丰十一年双峰密塘与店门《五修谱纪实》中曰:“文曜公由衡迁湘而卜厥居焉,初曰烈公定居清溪,阅数传至景清公始迁潮水塘,又数传至文曜公迁湘乡密塘,即为密塘支祖”。又查得嗣衡公吴氏夫妇合葬衡山赤盐桥。凭上述三个资料,证明嗣衡公本人并末迁湘乡东冲和密塘,同时能驳倒进孙公、廖氏夫妇为迁湘始祖考、妣的错误记载。
店门七代祖思政翁生明建文二年(1400年),八代祖嗣常公胞兄嗣悬宣德三年生(1428年)。胞弟嗣衡正统二年生(1437年)。倘若上述父子三人出生年无误,可断定我嗣常公应生于明宣德七年(1432年)左右。按传统算法,平均每30年为一代,若嗣常公生于1432年,到2012年止为580岁,580年除以30年为一世,至今繁衍了19.33代。今现在族人有成、运、昌、文、章、鸣、世、盛八代,取中间代数26代文字辈、27代章字辈为参照,26代、27代分别减去嗣常公前面7代,得出常公入湘已繁衍19—20代,假设的年份与实际繁衍的代数基本吻合。倘若常公生1432年为正确,三修谱记载生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把他的出生年提前了34年。
通过一年余的查阅资料、走访考察、比较分析。完全可以断定:我湘乡旷氏非南岳房进孙公之后,乃店门房曰烈祖之苗裔,思政翁之三子——嗣常仁俊公为迁湘始祖是也。凡我湘乡东冲从清朝光绪十六年前携一、二、三修老谱远迁,且又未与我族合谱的重庆永川、云阳和奉节等地的族亲,都只知晓迁湘祖是进孙公。唯四川达州族亲六、七修都回湘合谱,均知嗣常公是迁湘骀祖,特此说明。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无德无能,难免走进误区,敬请我族能人以及后起之秀,进一步考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予以评价为感!
湘乡一权公裔文辈嗣孙 成云 谨述
2012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