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居库创业俱乐部(群)奖励机制
宜居库创业俱乐部(群)奖励机制
一、组建“宜居库XX地区创业俱乐部”
对所完成1000个创业群的组织者们,宜居库集团公司将授权组织者团队在当地注册宜居库创业公司,并可以每年得到宜居库集团100万元的奖励,用于建设创业公司的办公经费。各地区创业俱乐部每增加1000个群的建设时,就可以得到宜居库集团公司100万元的奖励。
二、群主的奖励办法
每个群主按照宜居库创业俱乐部会员注册要求为会员建立档案,在宜居库档案库办理正式会员证书。所有正式会员才有权参加宜居库每月举办的“抢订额”活动,并可以从所抢到产品总额的5%的奖金,谁抢到的奖励谁。群主既可以参加每月抢订额得到5%的奖金,同时又可以得到自己所建群的群友所抢订额总额的10%奖励,也就是说如果你组建的群这个月抢到2000万元时,提成5%就是100万元,群主就可以得到100万元的10%10万元奖励。
三、群主发展的新群主的奖励办法
群主发展的新群主每月可以得到新群主所得奖金的10%奖励,也就是新群主每月得到2000万元的订额时群友所得奖励为100万元时,新群主就可以得到10万元奖励,发展新群主的群主又可以得到新群主10万元奖励的10%为1万元,也就是说一个群主发展100个群时,每个新群主每月得到10万元奖励时,发展者就可以在每个新群主中 得1万元,100个群每个月就是100万元,每年就有1200万元的奖金收入。
四、宜居库创业俱乐部会员证的办理
所有愿意加盟到宜居库创业平台实现创业梦的朋友,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按照宜居库创业俱乐部总部的需求在总部档案库申请办理注册会员,只有办理有效的注册会员才有权参加宜居库网络平台、微信平台上创业“抢订额”活动。每个注册会员只能够在自己认可的宜居库创业群中参加“抢订额”活动,并在上述群中领出提成的奖金。每个群中有效注册会员400人,流动会员100人,流动会员可以在多个群中交友,交流宜居库创业经验。宜居库创业平台首先推出沙发、床垫,2015年4月份开仓放米“抢订额”。随着宜居库创业平台的建设将增加高端家居的套房、建材、家装和其它商品。宜居库打造中国高端商品工厂价格直接销售创业平台,是确保每一位创业者的利益。宜居库创业平台展示的所有产品,消费者需要购买时必须经过宜居库会员所抢订额才能买到,没有会员证和不经过会员的消费者不能买到工厂价格直销产品。
五、关于“宜居库一家亲基金会”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帮助宜居库创业会员在宜居库大家庭中得到关心、关爱、关怀,宜居库集团同家居生产企业合作,每销售1张床垫、1套沙发时,由生产企业捐出20元钱用于“宜居库一家亲基金会”的建设和发展,所有宜居库注册会员终身享受到基金会的帮助、宜居库一家亲基金的使用,所有宜居库注册会员家庭生活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均可向基金会申请帮助。基金会将设立帮助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基金储备情况每年搞几次大型的公益活动,让更多宜居库会员享受到在宜居库创业平台中的荣誉,提升宜居库社会影响力、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会员。真正实现宜居库一家亲的宗旨!
六、宜居库微信创业平台的创新
根据全国微信平台的发展,目前还没有一家在微信平台上打造出一个可以超过网络中的天猫、京东,微信平台的发展一定会超过网络平台的发展。宜居库微信创业平台从建设之初就人性化,把一个家居产业整体搬到微信平台,展示、公布出厂价格,用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直销方法对中国家居产业进行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只有对一个产业进行全面的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才能做大,而且必须要有价格优势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加入和购买,使生产企业、加入创业会员者受益,消费者更能够享受到买同品质产品至少可以省一半的钱成为最受益者时,项目才能成立、项目才有发展。宜居库未来打造的是中国高端商品工厂价格直销的国家标准,服务国家、服务企业、服务百姓。宜居库开发世界微信创新模式,让所有人都能够在宜居库平台上享受到创业、创收。
责任人:孙金福
2015年1月9日
第二篇:创业新地标·宜居新天地(改)
昌吉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专题片解说词
一幅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绚丽画卷 一曲敢于创新、自我加压的恢弘壮歌 一部勇担责任、构建多赢的壮美华章
【推出片头字幕】
创业新地标·宜居新天地
——昌吉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巡礼
昌吉市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域,毗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全市总面积8215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辖区内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3亿元,全疆88个县市位列第四。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117位,居西部百强县市第13位。
先后荣获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
今年以来,昌吉市以“率先跨越、富民强市”为主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全力打造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先行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制造加工业基地、活力创新和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势头良好。GDP占到全州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工业增加值占到州属工业增加值的近五分之二,为自治州加
快“三个率先”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字幕)新型工业化建设一路凯歌
昌吉市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为己任,将加快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和昌吉国家高新区建设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特变电工、新华能等为代表的国内乃至世界知名企业,以蓝山屯河等为代表的石油化工精深加工企业,以天山生物、麦趣尔、益海粮油、娃哈哈、汇源果汁等为代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发展势头强劲。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大企业集团战略深入实施。潞安煤机、太行重工等项目建成投产。特变总部基地投入使用,河南煤化工、国民村镇银行等总部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今年1—8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11.52亿元,增长22.9%;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累计完成产值127.7亿元,同比增长22%。
园区是企业生长的摇篮。2013年昌吉市按照“工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聚化”发展思路,以先进装备制造及服务、新材料、生物科技为三大主导产业的高新区建设为主轴,积极探索工业园开发和建设的新模式。重点加快推进昌吉国家高新区中央商务区、科技孵化器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及服务、新材料、生物
科技三大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三工八钢工业园装备制造及准东大开发下游产品精深加工承接;大西渠闽昌工业园企业升级、产业升级及专业市场建设。累计投入4.62亿元积极夯实昌吉国家高新区、火车站现代物流园、三工八钢工业园、大西渠闽昌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促进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做强做大。
目前,昌吉市已形成以昌吉国家高新区为主,辐射带动大西渠闽昌工业园(食品工业)、三工八钢工业园(冶金建材)、火车站现代物流园“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园区内先进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优势资源转化及终端产品精深加工业、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已具规模,面向中亚及内陆市场的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快速构筑。一座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新城”正在呼之欲出!
(字幕)新型城镇化建设绚丽多姿
马路四通八达,商住楼鳞次栉比,鲜花绿地赏心悦目,住宅小区整洁靓丽,……如果说,数年前昌吉市城标“飞马”曾经代表着昌吉市的城市中心,如今这匹飞奔的骏马除了依然是昌吉市市标外,“一心一轴一带”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已使她远离城市中心。
昌吉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坚持“做优新城、做美老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发展思路,以城市景观、城市路网、基础设施、城市文化建设为抓手,完善功能,打造亮点,突
出特色,提升品位,注重功能配套和产业发展,以城市面貌实现新变化,服务功能实现新提升,人居环境实现新改善,城市特色、城市品位、城市文化实现新突破,全力打造活力创新的现代化城市。
昌吉市始终坚持用现代理念谋划城市发展,瞄准国内、疆内一流水平,积极构建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覆盖全市的科学规范的城乡规划体系。围绕自治州三个支点城市发展战略,立足市域自然地理条件和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一心一轴一带”的空间布局结构。投入资金1500万元,邀请国内一流专家齐聚昌吉,精心完成了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城市照明等6个专项规划编制,10个乡镇、55个行政村规划通过上级部门评审。
兴城首先要兴业。昌吉市坚持产城一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产业和发展酒店业、大型城市综合经济体等城市业态,充分利用发挥好现有规划成果,组团建设、有序推进老城区、新城区发展。2013年昌吉市投资3.92亿元,实施滨湖河世纪园、润畅园、春畅园园区景观提升及公园文化塑造,北京路下行线景观工程、塔城路带状公园、南区绿轴公园、乌伊路街景改造等景观工程全面完工。同时计划投资一亿元开建的滨湖河“花间集”休闲街,建成后不仅是一个集西式餐饮、娱乐、休闲、健身、旅游、养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项目,还将与回民小吃街南北呼应,成为昌吉新的旅游文化景点之一。新城区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和服务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突出。
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要求,围绕昌吉市村镇体系规划,以高新区、闽昌工业园、火车站现代物流园、八钢工业园为产业支撑的集镇区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特色乡镇建设,根据自治州特色乡镇、中心村建设实施方案,坚持规划引领、产业为本、基础先行、多元投入、突出特色的原则,投入资金5000万元,进一步完善集镇区基础设施,做大特色乡镇集镇区规模,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功能向有条件的乡镇对接延伸,逐步将集镇区周边村整合到集镇区。深入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抓好造林绿化、保洁庭院、清理巷道、规范养殖、美化村庄等整治工程,已完成5个乡镇13个村整治工作。
在历年主推城乡综合承载能力的基础上,2013年,昌吉市做到势头不减,力度不减,投资2.8亿元,先后完成了35条供排水、供热、供气管网建设。围绕市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着力构建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体系。南外环—西外环项目基本完工,昌吉北过境公路、西郊客运站等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八横六纵”的主干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山路、青年南路、北外环等24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城市南、北环线全面贯通。与此同时,昌吉市还投资150万元,引进安装了“智能绿波”交通控制系统,不仅便捷了交通,还使出行市民享受到目前全国最为先进的交通信号灯智能服务。
根据各乡镇发展和功能定位,昌吉市深入推进镇区一体
化发展,着力打造了大西渠镇、二六工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商贸重镇、工业强镇、文化大镇和旅游名镇。随着自然村向中心村集中、中心村向集镇区聚集、集镇区向城区和园区靠拢的建设如火如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已在这里初具雏形。
(字幕)大力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按照自治州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空间规划上,昌吉市重点规划了城市经济三大产业区片,即:以新城区南部区域南北绿轴线为中心,着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和总部基地;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第二机场、自治区信息化产业园落户昌吉为依托,打造北部空港物流、南部电子信息产业及公铁联运现代物流产业区。以传媒大厦、文体公园等文化设施为载体,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区。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集聚人气,会聚商气,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城镇互为支撑、互为推动的良性格局。在行业规划上,编制完成了昌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汽车城发展规划及城市商业网点修编等专项规划,为现代服务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总投资127.6亿元的中疆物流、连运物流、欧亚国际等现代物流项目以及奥克莱斯、家乐福等一批中国及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昌吉市,华东五星级酒店、友好和谐国际广场、华洋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全面开工,使昌吉市正在迅速成长为物流枢纽和面向中亚的重要物 6
流集散基地以及对区域经济拉动力强的商贸商务中心。一个以现代物流产业为主导,以电子信息、金融保险、楼宇经济、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已初具雏形。
风正扬帆好行船,乘风破浪会有时。如今,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富有市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园区”、“新型小城镇生态区”等品牌正在昌吉市迅速崛起。今天的昌吉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明天,迎接着四海宾客、天下朋友的到来!
第三篇:防城区住建局推进宜居创业城市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汇报
防城区住建局推进宜居创业城市建设工作
调研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争创全国最具竞争力城市的工作思路,率先实现“富民强市、幸福和谐”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竞争力提升战略,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建设富有魅力的宜居创业城市。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区基本情况
1、中心城区慨况。我区现规划的城区面积为16平方公里,目前中心城区面积已达12.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8.69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了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12万人(含流动人口),比2010年多了1.2万人。城区道路45公里、面积达78万平方米;供水管网总长度40公里,日供水量能力达5万吨,日实际供水量为3万吨;城区公用路灯3150盏,总容量480千瓦;绿化覆盖面积176.6公顷,绿化覆盖率20.3%;排水排污管道总长60.7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51%。
2、建制镇及集镇情况。我区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辖4个乡6个镇141个行政村、15个社区,全区总人口386928人。目前全区9个集镇(不含防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7平方公里,集镇居住人口达38766人,集镇住宅面积达95.1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25.64平方米。自2006年以来,全区 累计完成城镇建设项目200多个,完成投资5.23亿元。完善集镇道路、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率提高到了39.2%,有效地改善了集镇服务功能。目前,9个集镇(不含防城镇)的道路总长度达51公里、面积为48万平方米;供水管道总长度84公里,日供水量达5748吨,用水普及率达97.18%;排水排污管道总长度达35公里;公用路灯400盏,总容量达60千瓦;绿化覆盖面积56公顷,绿地面积33公顷。完成全区10个乡镇集镇和里火等116个主要村庄的总体规划编制,防城镇(区政府所在地)、那良镇被列入自治区重点镇。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建设完善,集镇面貌不断改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二、围绕宜居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市政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基本完善。
近年来我区投入2.8亿元,一是相继打通了钢铁基地物料配送道路的城市主干道;完成珠河街等群9条道路和防钦路等城区主干道共30个叉路口建设;投入5000多万元,对城区72条小街小巷进行硬化;陆续建成了火车站广场、河西沿江景观带工程、河西中学、市第一客运中心车站等一批公共设施;开工建设蜈蚣岭公园一期工程;先后在教育路、体育场路旁、河西沿江景观带等地段规划建设了9座标准公厕,在火车站广场、健民路、中间山、教育路分别建设了4座垃圾中转站。二是打通了城市主干道。投入9000多万元,实现珍珠大道、民族大道、环城路等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车;防城至贵台二级公路、法院至长龙坳道路建设基本完成,防城汽车总站顺利搬迁并通车,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进入新时代。
(二)“两新区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
城南新区“五横两纵”路网建设顺利推进,新区完成征地2800多亩,“春江嘉园”、“远通〃上城”、“大西南商贸城”等多个项目加快推进,建设完成投资5.86亿元;河西新区转型建设步伐加快,建成河西实验学校、市第一公路客运中心、河西工业大道、伏波大道等一批项目,河西新区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旧城改造成绩显著。北部湾商贸城、天益花园、港都大厦、卓尚滨江名庭、金富湾、汇通•卓富商贸城等旧城改造项目均顺利推进,尤其是2011年以来随着北部湾商贸城、汇通•卓富商贸城、卓尚滨江名庭等大型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使旧城区改造拉开了新局面。
(三)民生工程稳步推进。
09年以以来,我区积极筹划资金建设廉且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房等一批民生项工程,其中,由我局投入5509万元实施廉租住房建设,建成752套,实施保障的户数达930户。
(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增绿”。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人民路、防北路、防港路等城区主要街道绿化进行了改造,并对河西沿江景观带进行部份绿化改造,改造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
二是加大城区山地公园建设力度,把公园建到山上去,满足市民健身、休憩、观光的需求。我区投资2800万实施的蜈蚣岭公园建设,目前完成了进园道路等配套设施,完成总体工程量80%,力争把该公园打造成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风景区。此外,镇夏岭公园建设正在谋划中,预计今 年4月底开工建设。整个城市将形成青山绿水浑然一体的整体韵味,充分展现城市的立体美感。
(五)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强化城区市容市貌整治和环卫保洁,投入125万元购置了1台大型洒水车和8台电动垃圾清运车,加强城市环卫保洁功能,增派环卫人员对重点路段实行全天候巡回保洁,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市容市貌大大改观。二是全区10个乡镇已成立村镇建设管理所,21名管理人员落实到位。各乡镇组成环卫队伍,从事环卫工作人员达80多人,日清扫保洁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年清运处理垃圾约2.5万吨。
(六)行业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1.房地产业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近年来,卓尚滨江名庭、汇通卓富商贸城、福满地花园、大西南商贸城等30个在建房地产项目共完成投资98亿元,实现销售商品房面积56.67万平方米;销售额达88257万元,住宅销售均价为2555元/平方米;上交营业税、契税达9500万元。
2.建筑业发展态势强劲。
近三年来,我区丰华、桂南、华业、金城等建筑业总产值为800000万元,年增长率为16.62%。预计今年总产值为50亿元。
三、基本经验和做法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明确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围绕防城港市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名城为载体,以产业配套为驱动,抓住“依山傍水、一江两岸、显山露水”的大格局特色,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 改造相结合,主攻城南新区,抓好河西新区转型,统筹小城镇建设,积极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工作,不断提升我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1、突出抓好城南新区建设。一是建设“五横两纵”路网,二是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发挥标志性工程对新区开发建设的牵引带动作用。城南新区滨江大道建设和沿江景观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把沿江景观带打造成为防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对城南新区的宣传推介,大力引进一批标志性工程、星级酒店、大型商场、现代化写字楼等。通过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全面提升了新区的功能,提高新区的档次,形成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
2、抓好河西新区转型。河西新区建设要围绕“交通”、“教育”和“工业配套居住区”三个主题搞好规划建设。强力推进在建的市第一客运中心建设和防城汽车站的搬迁工作;加快推进恒兆河西湾等项目开工建设。
3、抓好城乡风貌改造。我区城乡风貌改造重点抓好那良镇古镇、那良镇里火村、茅岭卢鱼新村项目改造,房屋外立面改造,以及完善村屯道路、村民活动场所等相关设施建设。
4、抓好小城镇建设。一是盘活现有的土地,分批投放市场,解决影响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和资金问题;二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特别是发动城镇边村屯的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党委政府主要做好引导规范。
(二)抓好城市管理,塑造城市良好形象。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既有利于实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性管理向规范化管理、治标 管理向治本管理、多头执法向综合执法的转变,努力创建“洁、美、绿、亮、序”的美好家园。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融资办、城投公司等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职能作用,努力通过上级转贷、搭车贷款、BT、BOT等方式,积极筹措城市道路建设资金。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不断加大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及项目推进情况,使区委、政府的决策深入人心,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我区宜居创业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乡镇总体规划还没有完成。由于部分乡镇没有总规,小城镇建设缺少全面、统一、科学的规划,街道、房屋不规范,不成规模。二是小城镇定位不够明确,没有鲜明特色。据调查,由于大多数乡镇没有根据当地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及城镇体系等因素来选择发展方向,造成小城镇建设缺乏固有特色和文化内涵,也缺乏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产业支撑。三是城镇建设质量不高。绝大部分为在国道两旁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背后多是田地。建筑分布比较散,普遍为柴盒式的房子,缺乏独特的城镇文化特色和风格。
(二)投入机制不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我区财政困难,可用于建设的财力十分有限。从调查情况,目前我区小城镇建设投入渠道单一,主要靠市场运作投入,部分乡镇甚至举债搞小城镇建设,多元化投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对社会资本投向小城镇建设的吸引力不强。
(三)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全区9个乡镇中(除防城镇外),集镇人口只有那良镇超过1万人以外,其它乡镇相对集中居住的常驻人口在3000-6000人之间。小城镇规模小,布局比较分散、产业发展缓慢,大部分乡镇的道路、给排水、公厕、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极不完善,集聚功能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经济支撑、产业带动作用。起带头作用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力不强,同时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对人流物流起不到集聚作用。集镇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大部分外出打工、经商,造成小城镇人气不足,财气不旺,集镇建设形不成规模。
(三)是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许多建设项目因用地手续不能及时办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
(四)是部分城建项目因建设资金不足造成推进受阻。
五、加快宜居创业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和一批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体系。
1、资源加工型集镇。我区地处十万大山腹地,林木、矿山、水资源十分丰富,大录、扶隆、那梭等乡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发展小水电站、矿产资源开发、香料加工以及生态旅游,利用资源优势推动小城镇发展。
2、边贸旅游型集镇。我区与越南山水相连,海陆相通,边境口岸、互市点、通道众多。那良、峒中、江山等三个边境乡镇有着出边、出海独特区位优势,应充分利用优势,大 7 力发展口岸经济,把集镇建设成为集边境出口加工、边境旅游、边境贸易为一体的特色小城镇。
3、临海工业型集镇。近年来,我区工业发展较快,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工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部分乡镇工业基础较好。如茅岭已形成坚实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围绕我市钢铁、核电两大“天字号工程”,重点培育钢铁、核电配套产业,发展临海工业经济,带动小城镇发展。
4、城郊农业型集镇。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基础较好,华石、那梭、滩营等乡镇农产品优势比较突出,农业发展优势比较明显。应加大发挥优势力度,大力发展城郊生态农业经济,打造全市副食品供应基地,为钢铁、核电项目落户提供后勤保障。
(二)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加大绿色投入、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城南“五横两纵”路网工程管理;盘活河西新区闲置土地,加快完善河西新区“三纵两横”路网建设;做好旧城区道路改造,重点改造防北路北段、防东路及32条小街小巷改造,同时主动配合市政局做好40米以上旧街、30米以上新道路的改造和建设;完善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建设,加快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进程;加强电网规划,确保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医疗设施扩建改 造、商业中心、体育设施项目建设,为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精细化、社会化、常态化管理原则,理顺市、县(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和权限,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管理政策措施,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创新经营城市理念,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风貌改造工程,推进重点城市主干道、公共场所、景观的绿化美化亮化。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放宽外来人口落户城镇的条件,促进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城镇转移。推进城镇危旧房、“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
防城港市防城区建设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第四篇:市体育局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主题全面发展体育事业
市体育局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主题全面发展体
育事业
一是认真抓好体育民生工程。对全市新增加的20个乡镇文化健身中心和100个村组农民体育健身点,以及2011年赣州市民生工作100件实事任务涉及我局的体育民生工程,做到项目到点、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认真抓紧、抓好。
二是加快竞技体育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高竞技水平。围绕“聚精会神抓训练,一心一意育人才”的指导思想,完善和推进“体教结合”,努力把市体校打造为我市“德育为先、体育为主、读训并重、全面发展,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高中等体育专业人才”的训练基地,省、市、县体校互动,畅通后备人才选苗、输送渠道,发挥基地培养、输送优秀竞技人才的“蓄水池”、“中转站”作用,为我市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夯实基础。
三是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强化全民健身意识。全面落实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功能,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大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理念,加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点的建设和检测队伍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科学的健身方案,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进程。
四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我们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体育及相关产业在全市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达到15%;逐步形成以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为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业体系;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三项指标明显提升。
五是积极筹办和备战省十四届运动会。筹办和备战省运会工作是“十二五”期间我市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要坚持“举市一致、改革创新、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办赛思路,以“一流的场馆设施,优质的组织服务,优良的竞赛成绩,文明的城市形象”当好东道主,办成一届高水平、有赣州特色的体育盛会,办成江西历史上最好的省运会。我们要重点抓好市、县两级的少儿训练工作、场馆规划建设工作,在场馆建设,大型活动组织,运动员输送,教练员、裁判员培养及宣传造势、竞技水平提高、体育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承办和备战工作全面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