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暨食品安全面临挑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暨食品安全面临挑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8月12日 浏览: 209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号召,有效聚集社会创新要素和资源,中国人民大学与清华大学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所属科研机构签约共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8月9日下午,“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暨食品安全面临挑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清华大学姜胜耀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常务副校长、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技术研究所钱永忠副所长、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暨法律信息部李仕春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主任等出席会议。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研究所的代表;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法学会等所属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科研处,法学院、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环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出席了会议。
下午2:30,“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正式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贺耀敏主持签约仪式。首先,冯惠玲常务副校长和姜胜耀副校长分别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签约。接着,中国人民大学分别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法学会、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科研机构签署协议。
签约仪式过后,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常务副校长发表致辞,她表示,为落实教育部2011计划,有效聚集社会创新要素和资源,研究探索食品安全治理的途径和方法,加快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中国人民大学与清华大学以及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法学会、环保部等所属的科研机构,将共同开展实质合作,共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在此之前,我们和各兄弟院校、机构已经有着良好的沟通协作,通过今天举行的签约仪式,更是将这一合作制度化。我们相信,我们共同开展的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将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和人力支持,促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早日迈向世界一流。作为牵头单位,我校将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与各协同单位密切合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姜胜耀副校长在致辞中对今天的签约表示祝贺,他表示,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需要理论联系实践。为落实教育部2011计划,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合作、齐心协力,争取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共同推动食品安全体制改革。
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技术研究所钱永忠副所长在致辞中表示,食品安全既关系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质量,也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社会人心的稳定。同时,他高度赞扬了人民大学为牵头成立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所做的努力。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暨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李仕春主任在致辞中对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给予高度认同。他表示,选择食品安全治理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主题,对法治政府、法治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主任在致辞中表示,食品安全问题虽然一直以来国家都高度重视,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法治角度来推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具有特别意义。
随后,举行了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主持研讨会。韩院长表示,为了应对中国和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食品安全治理不能仅仅靠技术和标准,必须依靠多方面力量,文理交叉结合、软件和硬件的结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结合,将环境、食品与人文社会因素有机结合起来,选择综合治理的模式,这也说明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在校内的学科整合和校外学科的交叉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希望各单位能推动人才培养,加深科学研究,使研究中心变成真正的民间智库,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会人员就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建设平台等展开了研讨。大家表示将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工作、综合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并对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与研究平台设计以及未来的研究课题的落实等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现场讨论热烈,富有成效。
据悉,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将以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为主线,系统地研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与处理,食品安全政策体系与法律体系以及食品安全的国际合作与国家安全为主要建设内容。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通过聚合各方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的科学研究,以构建食品安全治理国家智库,建设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基地,培养复合型的食品安全领域专业化人才,开发食品安全治理数据库,搭建食品安全治理的交流平台为目标,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团队。(文/孟珊 黄毅 图/白金春)
媒体报道:
人民网: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在京成立 构建食品安全治理国家智库 新华网: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在京成立
正义网:学界共建食品安全治理中心 推动行业体制改革
第二篇: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举行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和研究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人大法学院召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举行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和研究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人大法学院召开
2014年2月22日,“食品安全研究:为了一个更为整合的议程——食品安全问题、管理和研究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会议由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中国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SSRC)联合主办。本次会议旨在使从事食品安全方面不同学科研究或实务工作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目前研究现状,思考研究成果如何更有效地传播,并在跨学科和跨国合作的视野下找出未来研究的优先关注点。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李仕春,中国人民大学法院院长韩大元,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中国代表、中国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联合主任Jennifer Holdaway。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实务部门的专家也出席了会议。
上午9时,开幕式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社会科学研究协会中国代表、中国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联合主任Jennifer Holdaway先后致欢迎词。
韩大元院长在致辞中表示,食品安全关乎人类健康,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他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建议应当率先在食品安全领域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正是从协同的角度,依靠多方面力量,文理交叉结合,将环境、食品科学与法治等人文社会科学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徐景和司长表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平台的成立提升了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水平。他指出,在今后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中应该树立大健康观、大安全观和大政府观,建立系统的社会治理观,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Jennifer Holdaway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的作用和目的。她指出,FORHEAD食品安全工作小组致力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次报告有助于理解研究现有的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驱动力、趋势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现状。
随后,Jennifer Holdaway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张磊代表FORHEAD食品安全工作小组进行“食品安全在中国:问题、管理和研究概况”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问题概况、食品安全工作的驱动力与趋势、政府治理与社会应对、数据和研究需求等。报告还涉及现有研究的政策意义、报告的修改版本、未来的研究日程和如何促进跨学科合作等问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综合处处长韩宏伟主持了报告的专家点评环节。多位专家作了精彩的点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司长指出,报告的主题鲜明,聚焦在食品化学毒害上。整个报告方法科学,始终关注国别差异,看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的特殊性。同时,徐景和司长更是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5大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法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战略创新。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李仕春主任阐发了自己对于发挥政府之外其他主体监督作用的看法。他对于报告中政府外主体监督作用分析表示赞同,同时建议既要加强能力建设,又要培养国民理性,更需要多元参与和专业培训。这些建议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讨论。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首席专家吴永宁先生从生态视角出发,针对SSRC讨论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数据库建设,高度评价了SSRC的框架工作。此外,他指出,中国风险交流应该是双向的,而我国更多的表现为信息公开。实现风险评估方的独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流部副主任郭丽霞从政府监督角度表示,政府不仅仅要制定政策,还要建立一种风险交流机制。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程红光副教授指出,报告没有提到土地政策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敏研究员表示,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现代技术的进步、网络舆论、政府监管等多种方式保障百姓有安全放心的食品。
页 共 3 页
第三篇:人大法学院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开设食品安全前沿课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开设食品安全前沿课程
根据我校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中有关人才培养的项目,法学院在2013级法律硕士中选拔了10名同学作为食品安全方向首届学生。为了让食品安全方向的法律硕士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食品安全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开设了食品安全前沿课程,邀请校内外研究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质量科学等方面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讲授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目前已连续举办四期食品安全前沿课程讲座。
11月14日晚,食品安全前沿课程系列讲座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品安全的隐患。
食品安全前沿课程系列讲座还将于每周三继续进行,近期将邀请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环境学院以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授课,等教授为食品安全法律硕士系统性、深层次、全方位地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提供支持。
页 共 2 页
第四篇: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在清华大学召开“人文社会科学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在清华大学召开“人文社会科学在食
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研讨会
来源:人大法学院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1月02日 浏览: 119
12月25日,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学术研讨会,共同研讨“人文社会科学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管委会主任胡锦光带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王志刚教授、生吉萍教授,环境学院环科系主任朱芬芬、环境经济与管理系主任石磊,法学院韩立余教授、王旭副教授等一行12人来到清华大学法学院参加会议。清华大学法学院学院领导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等的约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清华大学法学院申卫星副院长主持。
(研讨会现场)
会上,申卫星副院长简单介绍了协同中心的基本情况,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代表学院对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并表示协同中心自今年8月成立以来卓有成效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清华大学法学院将继续积极的参与协同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希望协同中心能将对食品安全治理这一重要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尽快的体现在政府的决策和行动上,为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服务。
(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振民院长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指出,协同中心确定的“食品安全治理”主题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对食品安全治理的目标和方式、政府监管的权利和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的关系、市场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研讨会围绕人文社会科学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化解食品安全治理的困境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论证。
(王振民院长接过胡锦光教授代表协同创新中心授予的牌匾)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做“媒体新环境下食药安全舆情的科学研判”的主题报告,从传媒专家的视角,介绍了当前媒体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准确进行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舆情科学判断。李希光表示强调媒体的力量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向,所以应当全面的收集数据信息,提供给党和政府以完整可靠的安全舆情,从而更好地使舆论工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李希光教授做主题报告)
在会议的自由研讨阶段,与会的各方代表结合各自的专业角度,从技术和管理等层面上的就食品安全治理中如何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对大众饮食文化的教育、行为干预、科普宣传、行业自律等作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申卫星副院长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性,表示食品安全治理任重道远,协同中心需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以良好的心态,从点滴做起,为推动国家的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和解决现实难题做出有价值的工作。研讨会在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
第五篇: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举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完善研讨会”在人大法学院顺利召开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举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完善研讨会”在人大法学
院顺利召开
韩院长在讲话中表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应该从宏观法律体系建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构、食品安全治理各研究平台这三个方面都要体现法治来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食品安全治理领域有条件探索率先建设治理体系,法学院应该更积极进行跨学科交流,联合各个学科的力量,发挥法治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胡教授强调了建构和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关于刑事、民事、行政责任的衔接问题更是值得深入研究。
随后,王副教授介绍了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平台建设基本框架的具体情况。基本框架由背景框架、外部框架和内部框架三部分构成。背景框架是指当今特定的时代需要,具体可归纳为以形式合法为前提、以有效治理为手段、以均衡发展为动力、以人的尊严和权利为旨归这四个方面,这既是保证学术研究客观性、针对性之前提,也是提供富于操作性制度方案的条件;外部框架是在背景框架的根本指引下将法律体系平台贯穿到其它六个平台所形成的制度和价值之统一体。它要实现的是平台之间制度与价值的融贯性美德,形成一个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可以从法律体系在食品安全中稳定、导引、评判、吸纳、保障这五个功能来理解这个框架;内部框架则是将法律体系按照背景框架确立的思路分为不同要素:主体要素、手段要素、形式要素和能力要素四个层面进行建设。
针对王副教授介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平台建设的基本框架,各位老师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杨教授从民事责任的角度出发,认为当今的立法和制度已经较为完善,应将重心放在实际的执法、司法操作上。韩教授肯定了民事法律体系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并建议平台不仅要谈法律体系本身,对于法律的具体运行环节也应有所涉及。胡锦光教授补充,当今民事责任法律体系虽已比较健全,但对于食品这一特殊性产品,关于其法律规定也应体现出相应的特殊性。冯教授对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功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提出了法律体系建构的核心的六个要件,即法律体系的融贯统一、权利义务的平衡设计、法律责任的无缝衔接、法律行为规范的合法构造、价值原则的明确指引、功能效应的有效发挥。时教授表示,刑事、民事、行政责任现今仍不能做到完全衔接,因此对此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不应一味加大惩罚力度,而更应该关注“法网”是否足够严密和实际的执法情况。刘教授则从企业、行业协会的自律,市场的公平竞争,政府理性监管,媒体的有效监督,司法救济,消费安全教育的普及等方面论述了怎样丰富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最后,彭小龙副教授对于法律平台本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议法律平台应强调平台特色,表现出不可取代性。
本次会议,各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对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特色和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未来的完善发展方向,颇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