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五常:以王石为代表的管理层不作死就不会死
张五常:以王石为代表的管理层不作死就不会死
万科—宝能—华润之争的新闻扰攘已久,一波三折,堪称商界的“宫斗剧”。如果你是万科的股东之一,你可以分析一下支持王石为首的管理层还是支持宝能—华润这些大股东对万科更有利、从而对你更有利来选择自己的立场。
万科—宝能—华润之争的新闻扰攘已久,一波三折,堪称商界的“宫斗剧”。我觉得这问题已经闹到太不成话的地步了,确实需要写文廓清一下混乱。
我知道我家读者中既有支持王石为代表的管理层,也有支持宝能-华润大股东的。我不明白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引来如此严重的意见分歧,明明是很简单的问题。对于这个事件,我有两个基本观点。
其一,我认为整个事件一切一切的起源在于以王石为代表的管理层不作死就不会死。宝能举牌万科被视为“恶意收购”,但如果不是因为万科自身有严重的问题,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国A股市场上有如此之多的上市公司,怎么偏偏“门外的野蛮人”只来敲你万科家的门,不去敲别家的门?
创业者的股权占比太低的问题,我都不想再多提了——这个问题早在多年以前就爆发过一次危机,为什么那一次之后没吸取教训,搞到现在又被人家再“偷袭”一次?你说这是不是你自己作死呢?又能怨得谁来?这姑且不论了,以万科的业绩与现金流状况之优良,长期以来既股价没大涨、也分红不多,你叫股东们怎么获取利益?如此“虚实严重脱节”,怎么可能不导致危机以某种形式爆发出来以消除脱节?——虚实脱节必引来危机这“宏观经济学的公理”,其实可并不仅仅适用于宏观经济啊,微观的商业世界一样要受到这公理的支配!
危机爆发后,王石为代表的管理层一直在卖情怀,说什么他们创造了今天的万科现在却要被资本(股东)踢出局是多么的委屈,可是你们管理层收着高薪厚禄之余,还个个享受着在社会上声名远播的非货币收入,你们为万科作出的贡献已经得到足额的回报,万科不欠你们一分钱!事实上反而是万科一直在亏欠着股东们——你们一直收着高薪,他们却无论是在股价还是分红上都无甚获益。事情发展到连华润也“倒戈”的时候这种作死的情况就更明显了。骂华润忘恩负义的,是“边际分析法”没学好吧?为什么华润以前一直对管理层忠心耿耿,现在突然之间就忘恩负义了呢?是管理层引入深圳地铁的重组方案实在让华润太吃亏了嘛。以前一直吃小亏不计较,你就理直气壮地要求人家现在吃个大亏也“咕”一声吞进肚子里?这是什么逻辑?这是“升米恩,斗米仇”的“强盗逻辑”!
其二,退一万步说,就算万科管理层全对,宝能—华润这两大股东全错,但产权就是产权,产权人是股东,不是管理层,股东要炒掉管理层即使是错的,你可以说它不对,但你不能说它没这个权!外人可以提意见劝告产权人,跟他们说这样整管理层就是整死万科,是自掘坟墓,但这些意见都是仅供参考,有权决定怎么做的还是产权人。好比苹果是我的,明明是个好苹果我还是决定不要吃它,而是扔掉,你可以劝我不要这样做,但扔掉苹果是我的权利,你无权干涉!所以新闻或评论里一大堆,纠结于王石有没有光收钱没做事、引入深圳地铁的方案没通过就不算侵犯股东利益都很无聊,因为哪怕股东只是不爽而要炒掉你,他们都有权,根本不需要提供炒人的理由,向外界提供理由不过是作为上市公司跟公众交待一下面子上会好看一些而已。
争吵资本的好坏全属道德审判,毫无意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就是自私,任何人皆如是,岂独资本方才逐利?当然,资本(股东/产权人)的选择完全有可能是错的:有时是受信息费用的约束而逐利逐到最后反而其实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如当年苹果公司赶走乔布斯;有时则是大股东的利益不完全等同于全体股东(企业整体)的利益——如现在不少支持万科管理层的人是担心宝能入主万科只是想捞一把就走人,它自己是狠赚了一笔,但万科就给它整死了。然而,这些可能的出错是要靠市场去淘汰的,而绝不能是靠市场之外的——鼓动员工到政府门口示威搞群体事件。
即使市场淘汰的结果是便宜了宝能那样可能只是玩弄资本运作之辈,在淘汰过程中被牺牲的却是几十年租值一朝散尽的万科,但这也是给以后的创始人立下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警醒他们在与资本打交道时要注意设计好合约来保护自身、也是保护自己所创办的企业。这样,从所有上市公司的整体这更大、更长远的利益来看,万科的牺牲也不是毫无价值的租值消散——这不就是市场竞争的意义所在吗?市场从来不能确保所有人都不会做错,它只确保做错的人一定被淘汰。万科即使被淘汰,错误的最终根源也不是“邪恶阴险”的宝能(这又是道德审判)的恶意收购,而是王石为首的创始人长期以来对股权隐患的视若无睹、毫不作为!既然当年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却被王石等人成功躲过一劫都不能让他们警醒,就该再来一次彻底使之出局的收购予以惩戒,才能更有效地警醒后人。
另一方面,我也认为争辩什么内部人控制的好坏亦属道德审判,同样毫无意义。任正非的华为,马云的阿里,也完全可以说是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但有何问题?
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于是资本(股东)还是管理层说了算,而在于不同的合约下有不同的权利界定。王石为首的管理层如果是想搞内部人控制——当然我是假设他们真心地认为这样对万科的整体利益更有利——那要不就学任正非那样不搞上市,要不就学马云那样到美国上市以便适用那里允许采用的“合伙人制度”,要不就再创新出一些别的合约条款在现行的上市制度下达到同样的效果。既然这些都没有,权利界定就是默认为一般情况,即大股东这些产权人说了算,管理层只是打工的,无论做对做错,对企业是否有利,理论上股东随时可以不讲任何道理炒掉管理层。
如果你是万科的股东之一,你可以分析一下支持王石为首的管理层还是支持宝能—华润这些大股东对万科更有利、从而对你更有利来选择自己的立场。但如果你只是一个局外人,那么你是没有理由或立场去支持王石为首的管理层的(注意:逻辑上这并不等于就是支持宝能—华润),尤其现在竟然还用上员工示威的手段,在我看来已经是严重突破了底线。试想,如果有一天另一家上市公司里的股东比管理层更会玩这些,他觉得受到管理层损害利益时,岂不是也没必要诉之于法律范畴内的游戏规则,而是鼓动员工示威来施压就好了?长此以往,法治何在。
张五常:著名经济学家,华人里最有望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企业的合约性质、佃农理论和卖桔子言。
第二篇:关于不作死就不会死演讲稿
关于不作死就不会死演讲稿
No zuo and you will never die演讲稿
“No zuo and you will never die”顾名思义就是“你如果不作的话你就永远不会死”,这是一句很经典的话同样它也是很适用于微电影主人公的一句话,从这部微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在大赛失利之后感觉自己好像掉进了万丈深渊,万念俱灰,直到他找到了一种逃避的方法——成为一个盲人钢琴调音师,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他觉得他通过这个身份得到了很多的好处,例如:更高的小费、更棒的待遇、更好的态度等等,他甚至以这个身份为荣,自以为是的捉弄服务生以及老太太。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他最终因为这个身份令自己陷入了危机之中。
说到底,这部微电影告诉我们,生活不能因失去信仰就寄望于伪装,而自作聪明其实是另一种自寻短见。就像这个主人公,他完全有能力一拳打倒老太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接着自作,“聪明”的寄希望于自己的伪装无懈可击,还做得极其到位,在装的时候还不时地鼓励自己“你完全可以获得奥斯卡奖了”.他在伪装之中、在自作聪明之中已经忘记了他自己是谁。
其实不光是微电影的主人公,还有许多人都是这样,例如:三国时期的蒋干,装作自己是来看自己的老同学周瑜,觉得自己能瞒过周瑜获取情报,结果呢?被周瑜玩弄的把假书信带回去给了曹操,曹操看到了假书信把最熟水性的蔡瑁、张允给杀了,帮周瑜除去了心头大患,而他自己还在一边自以为是,曹操在反应过来之后气的牙根发痒,估计心里想“好你个蒋干,无间道玩的不错~”.这就是自作聪明,结果搬起石头来砸了自己的脚。然后我们所熟知的阿Q,他在生活中是弱者但他总喜欢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比如“我不是打不过他,只是我懒得去打他”然而并没有看到他打得过谁、“你别惹我,我一般不生气,我生起气来不是人”然而却从未看他生过气,“你骂我,我就不还嘴,等你口水说完了,渴死你”然而他却从来是被骂,别人并没有被渴死。他没有真的壮大自己,而是选择一种自作聪明的方式来逃避生活,最终还是落得个被枪毙的下场;《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何尝又不是个自作聪明的人,平时像个老大一样指指点点,风光无限,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再来看看我们亲爱的中国国足,一年逛两次,预选赛出局,每次都有借口,草皮太软啊、草皮太硬啊、草皮不软不硬啊、对手太强踢不过、对手太弱轻敌了、对手不强不弱导致想赢怕输的心理占了上风啊,等等等等。每次都能自作聪明,强行甩锅哦,但是到头来还不是自己实力不济拿不出好成绩,导致球迷对国足丧失了最起码的信任,开始还会骂两句,到后来哦,连骂都懒得骂了。“哦,国足又有比赛了。”“输了吧。”“输了。”“习惯了。习惯了。”,这就是逃避现实的自作聪明而引发的不良后果;很抱歉我又在这黑了国足,人家为了找到合适的借口也是很努力的了。相反我们来看看中国男篮,知耻而后勇,在上届亚锦赛丢掉冠军后,深刻反思,今年卷土重来重夺冠军,重返亚洲之巅,让所有球迷重新承认了男篮。这就是区别。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是北宋大词人苏东坡所作的《洗儿诗》。他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要太过于聪明,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愚钝一些为好。
人生在世,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不要去自作聪明,到头来终究自取灭亡,还是那句话“no zuo and you will never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谢谢。
[关于不作死就不会死演讲稿]
第三篇:相信大家这周被宝能和与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大戏刷屏(定稿)
相信大家这周被宝能和与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大戏刷屏,这几乎成了2015年资本市场最精彩的控股血战。
截止12月17日,宝能系通过旗下的投资公司钜盛华和保险公司前海人寿,已至少持有万科A股22.45%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超过原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和万科管理层的合计持股数。与此同时,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通过北京公司内部座谈首次明确表态,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大股东。这标志着,持续数日的万科控制权之争升级,万科管理层和宝能系之间的战争正式打响。
王石:“咱们周一见”
王石在微信朋友圈提到“为什么不欢迎你做万科第一大股东?当宝能系增持万科股份到10%的节点时,我同姚先生有次4小时的谈话,其要替代华润成为第一大股东的意图非常明确,我的态度也很清楚:你不够格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因为宝能系的经营纪录的信用不够资格,万科团队不欢迎你。”
熟悉万科的投资者分析,万科最近几天仍维持强势的股价,有可能不是宝能拉的,而可能有一部分是白衣骑士买的。华润、万科盈安合伙、刘元生等持股超过了20%,再加上白衣骑士的股份,万科管理层可能已经争取到了足够多的筹码,来对抗宝能系。
在8月底临时股东大会上,王石曾表示,中小股东就是万科大股东。郁亮近日在内部表示,万科从来没否认资本或者股东应有的权益,但也反对某些具备优势地位的股东,利用优势地位,侵害别的股东的利益。万科管理层坚定站在大多数股东一边,坚定维护大多数股东利益。
宝能系强吃万科?任性有钱?
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潮汕人,多份公开报道称,姚氏兄弟靠菜市场建设掘得人生第一桶金。深圳市潮银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4月,其股东为姚沐生出资1800万,姚振邦出资200万。在发展的前20年时间里还只是以实业为主,但2012年,宝能集团联合发起成立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被纳入宝能核心业务范畴。
从资产来看,单说前海人寿2012年的总资产达17.3亿元,2013年为170亿元,2014年为560亿元,2015年为126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318%而比对前海人寿目前的资产规模,2015年已经达到1260亿规模。也就是说,前海人寿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接近完成了宝能系20年的资本累积。
从今年1月份至8月份,前海人寿累计买入万科A股股票约11.94亿股,此后同属宝能系的钜盛华接力,大肆买入万科A股票。不仅如此,钜盛华A股、H股全面出击,据港交所披露的权益公告显示,宝能系下属公司钜盛华12月11日再一次增持7864.15万股万科H股。据估算,宝能系此次收购万科股份累计约花了400多亿元。
姚老板“OUT”??
但是,商战毕竟不等同舆论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声音加入这场论战。
万科在王石的带领下众志成城,高调满世界寻找盟友投资者,试图稀释宝能系的投资。其甚至可能采取“毒丸计划”,反守为攻,配合股票无限期停牌,直接挑战宝能系的资金来源和现金使用成本。
(王石目前正大力寻求帮助,坊间传闻施以援手的包括中粮集团、华润集团、某信托等,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公司或是机构明确表态增援万科。)
宝能系则是“我们对万科抱有敬意,既不凶悍也不野蛮”。他们还很无奈的表示:“很多媒体对宝能系控股前海人寿举牌万科的报道和评论,没有根据,却预设了立场,好像宝能控股万科之后,不利于万科的发展。这种预想毫无根据”。
两者对比,宝能系似乎并没有外界所说的那么凶悍,买了人家的股票反被人家责备。
感慨:
历史罕见的股灾刚刚过去,中国股市正处于恢复阶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是中国股市恢复元气的主要动力。在保监会和证监会没有公示宝能收购万科股份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之前,金融监管层应该暂停这场收购,宝能收购万科股份的操作模式具有示范效应。如果金融监管层放任这场股权收购任意发展下去,由此造成的影响和市场震荡将超过股灾。
但这个故事的收场一定会留给中国商界新的启示:险资的崛起标志着中国经济从实业为王进入了金融为王的全新时代。中国房地产从无序发展到有序发展将会成为一种必然,实业集团通过现代金融行业将会被改造成新的样式,而实业集团将重新定义股票、资本在实体经济中的价值,那些中小型的房地产公司将会被碾压,并最终消失。
就像开创实业时代的那群“野蛮人”一样,新时代应该会有更多“野蛮人”参与重塑规则。或许王石该问的问题不是“如何击败野蛮人”,或是“他有什么权力进来”,而是如何让合理合法登堂入室的“野蛮人”为万科的广大中小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