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十年,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被拉开的?

时间:2019-05-15 06:2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业十年,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被拉开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业十年,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被拉开的?》。

第一篇:毕业十年,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被拉开的?

毕业十年,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被拉开的?

人生在世,谁都不会落俗,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和周围的人比较,小的时候比身高、比成绩、比谁漂亮。而工作以后,开始比谁的工资高,比谁的房子大,比谁的车子高档····。即使你不屑于比较这些,而你的父母及亲戚朋友也会帮你比较,可能因为虚荣心,也可能想通过比较来激励你更加努力工作。固然,盲目的比较这些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谁也别嘲笑和羡慕谁,冷暖自知。但是,对于起点相同的很多人,为什么有的人在十多年以后有人拿年薪几十万,而有的人月薪只有三五千?有的人依旧朝气蓬勃,而有的人仿佛已到垂暮之年?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偶然,也许,我们应该放下正在刷朋友圈手机,认真思考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前几天去上海办事,办完后想到有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上海工作,本着“多年不见,非常想念”的心态去和他小聚了一下。他博士毕业,目前在一家五百强企业任职研发经理职位,年薪丰厚,发展前景非常好。酒过三巡后,出于职业的好奇心,我问他取得突出成绩的秘诀在哪里?为什么能够一口气读完博士?为什么没有像很多人一样选择稳定的事业单位而选择去企业?他笑着摇摇头说,一方面,并不认为自己很成功,毕竟要学习的人还有很多,以后的路还有很长,另一方面,更谈不上所谓的秘诀,只是按照大多数普通人的模式一路走来,读书、考研、考博、毕业、结婚和生子。

我知道他说的是实情,但是也是谦虚之词,在自己的刨根问底下,他给我举了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往事,听完才让我明白,人和人的差距很可能是这样被拉开的。

这话还要说到十几年前,当时他还在上中学,他和一个叫小明的人是同桌,两个人都很聪明,但是成绩却很一般,原因在于他们仗着自己灵光的脑瓜不把老师讲的内容放在眼里,上课的时候两个人经常小声说话。有一次,老师发现他们又在说话后非常生气,开始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他们两个人,他们俩都表现出了不屑的表情。(以下情节有体罚学生的嫌疑,请忽略)。老师一气之下叫他们两个趴在地上做30个俯卧撑。我这个朋友很“倒霉”,本来想偷懒,却被老师识破了,让他趴在讲台左手边的地上,他无奈的趴在地上开始一上一下的做起了俯卧撑。但是,他心中窃喜,毕竟他以前做30个俯卧撑很轻松,果然30个很快就做完了,没想到老师说再加30个,无奈他继续开始做,做完了以后继续增加30个,如此往复,最终当他在做第100个的时候全身已经大汗淋漓,直接累趴在地上,导致全身酸痛的他第二天都下不了床。

他的同桌小明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发现老师坐在讲台后的桌子上,于是他在桌子的正下方趴着,嘴里也1、2、3、4···的数着,由于老师的视线被讲台所遮挡,并且主要注意力在我朋友身上,小明趴在地上“演戏”也没有被发觉。事后,小明对别人炫耀说自己如何幸运,老师如何好糊弄,本来可以偷懒的事情那么较真干嘛之类的话。

这个事情后面逐渐被老师和同学们淡忘,但是却给我这个朋友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因为他知道之前课堂的一系列行为不过是在放纵自己,老师惩罚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自己上课说话,更不是能够通过身体上的惩罚来让自己难堪,而是恨铁不成钢。毕竟,自己小学的时候可是三好学生呢,而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多么堕落,上课不好好听讲,成绩上不去,将来考不上好大学,进不去好的公司,很可能是一步不如人,处处不如别人,把自己的“聪明”白白浪费。自己可不想以后像父母那样,中年下岗时才后悔年轻的时候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在他逐渐从酸痛中恢复的同时,他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开始积极地转变,把痛点转变成了拐点。同桌小明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而领悟到太多,依然像平日一样得过且过,只是他不知道十多年后,会为这些行为和表现付出惨重的代价。

高考结束后,我的朋友如愿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的重点专业,而他的同桌小明只是勉强考上了一个三流专科,很冷门的专业,但是他并不失落,因为他觉得“凭我的聪明才智,到哪里都可以混的很好”。再后来,朋友的发展一切比较顺利,大学成绩优秀,一路保送上研究生和博士,关键是给周围的人留下了做事扎实,态度认真等个人标签。而小明毕业后发展一直不顺利,不停的换行业,但是不变的是他一直是一名普通员工,待遇一直徘徊在四千以下。他所说的聪明才智一直没有发挥出什么价值,而成了他自我安慰的借口。

听完朋友的这个经历,给我的触动比较深。想起这么一句话,“太精明的人有时候做不成事情,是因为他们不再把理想当真”。想必,这句话放在这个事情上是最好的阐释。也许,朋友的这个经历可以说算是从众多出现重大差距的人可见一斑。回过头来想一想,在生活中出现过类似遭遇的,应该不止小明一个人吧。像小明这样的人,自己每天都接触过很多呀。

一个80后年轻人,末流本科,父母农民,毕业7年换了3、4分工作。现状跟小明很像,在家失业中。他知道之所以落到连份工作都没有的局面,和自身的懒散,不上进,眼高手低,密不可分,却依然没有给自己任何惩罚和改变,依旧花大量的时间漫无目的的上网和玩游戏。同时,总以为工作不好,工作过程中就不努力,没有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好。而对新工作拈轻怕重,觉得很多工作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发展速度慢或者不够高大上,宁可在家里每天吃泡面,连房租都交不起也不肯去工作。

其实,当我们回过头去看以前的事情会发现,不管现在是成功的人,还是失败的人,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你觉得你现在很失败,回头看看你是怎么堕落过来的„上班拖延工作,也就只为了完成工作,想得最多的事是下班干啥,总是想着怎么去偷懒,怎么用最少的时间把工作大致做完,下班想得最多的事是不知道干啥,但是从不想工作相关的事情„„。这样的人能有大的发展才怪呢,表面上看上去很精明,其实站在职业发展角度来说,这才是阻碍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记得一个年轻人对我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李老师,我不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因为我生性懦弱,不喜欢和别人争和抢,但是我知道,有些时候,从生存到生活的过程,我除了坚强,别无选择”。是呀,我们都不是超人,辛苦的工作更多是希望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品质。而工作时间久了,都有辛苦和抱怨的时候,但是抱怨完以后,又该如何继续今后的生活呢?是像我那个朋友那样,在遭遇挫折了以后奋起直追,还是像小明一样,遇到挫折躲着走,继续伪“聪明”的混日子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选择题,但是,不论你如何选择,我都希望每个人都选择坚强,而不是麻木不仁。如果不愿意逼自己一把,那就等着生活来逼你吧!

此刻,自己知道还有很看似很聪明和灵光的年轻人,心里担心自己越来越不如别人,却又给自己在职业上设置太多的禁锢,纵容着自己的惰性和虚荣,导致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能蜷缩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自怨自艾。亲,与其这样浪费时间,不如先正视下自己的现状和不足,告诉自己,每个人生命中的任何痛苦,都不会来得毫无征兆。如果它来了,那就意味着你的人生需要改变了。这个改变可能包括你每天要更加有效的工作,深刻反省之前表现,以及让自己变得不那么短视和斤斤计较。也许这些改变不能立马让你脱胎换骨,更不能马上让你待遇翻倍,但是,人与人的差距,都是这些小事情慢慢形成的。你可以视而不见,但是它确实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你。

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能当初一起同窗的校友,有的人移民国外,有的人学有所成,有的人在企业做到了管理中层,而还有的人依旧大专学历,靠着三五千的工资来生存。想必很多人心中定是诸多感慨,诸多遗憾。。如果你不想毕业十年和同龄人差距越来越大,连参加同学聚会的勇气都没有,别忘了,请抓紧上路,你还有机会的。尤其是当你觉得投递出的上百封简历都石沉大海以后,一个面试电话都没有时,你可能只需要关掉电脑,走出房间,去现场招聘会走一走,和面试官聊一聊,也许,你的人生就会带来很大的转机。更不要每天都问我,三十岁以后还能不能做销售或者转型,年纪根本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你是否真的想要这个东西,以及是否能够不在乎一时的得与失。当你想通了,你的路就顺了。

毕业十年之后的你会怎么样呢?是扮演着自信的领先者,还是自怨自艾的追随者呢?我很想知道。不过,还是让你用行动来慢慢展现给我吧„„

第二篇:外贸常见问题:什么叫背书?背书人和被背书人?

外贸常见问题:什么叫背书?背书人和被背书人?

背书是一种票据行为,是票据转让的一种重要方式。背书是由持票人在汇票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将汇票交付给受让人的行为。这里的持票人称为背书人,受让人称为被背书人。

背书人是被背书人的债务人,被背书人是背书人的债权人。

通过背书方式转让汇票的主要目的是要在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建立起权利义务关系。作为转让人的背书人一旦在汇票上签名,他就要承担以下两项业务:(1)须对包括被背书人在内的所有后来取得该汇票的人保证该汇票必将得到承兑或付款。(2)须保证在他以前曾在该汇票上签名的一切前手的签字的真实性和背书的连续性。

背书连续,是指在票据转让中,转让汇票的背书人与受让汇票的被背书人在汇票上的签章依次前后衔接。

被背书人是汇票的受让人,他有权取得背书人对票据的一切权利。表现为:(1)被背书人可以用自己的名义向付款人要求承兑、付款,也可以将汇票再经背书转让他人。(2)当汇票遭到拒付时,被背书人有权向其直接的背书人以及曾在汇票上签名的其他背书人直至出票人进行追索。

质押背书又称设质背书、质权背书,是指以设定质权提供债务担保为目的进行的背书。在这种背书中,背书人实际上是出质人,被背书人是质权人。依质押背书的被背书人可以背书连续而证明其享有质权,无需再举其他实质证明。

背书是指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

背书是一种票据行为,是转让票据权利的重要方式,它的产生是票据成为流通证券的一个标志。

背书按照其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转让背书,即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二是非转让背书,即以设立委托收款或票据质押为目的的背书。

背书应当记载在票据的背面或者粘单上,而不得记载在票据的正面。如果背书记载在票据正面,背书无效。因为背书记载在票据正面,将无法确定背书人的签章究竟是背书行为、承兑行为还是保证行为,因而也不能确认该签章的效力。

背书时应记载背书日期、被背书人名称和背书人签章。背书未记载背书日期的,视为在到期日前背书。缺少背书人签章和被背书人名称,该背书无效。

针对提单而言,提单背书(ENDORSMENT)有空白背书和记名背书两种。空白背书是由背书人(即提单转让人)在提单背面签上背书人单位名称及负责人签章,但不注明被背书人的名称,也不须取得原提单签发人的认可。指示提单一经背书即可转让,意味着背书人确认该提单的所有权转让。记名背书除同空白背书需由背书人签章外,还要注明被背书人的名称。如被背书人再进行转让,必须再加背书。指使提单有凭托运人的指示,凭收货人指示和凭进口方银行指示等,则分别需托运人,收货人或进口方银行背书后方可转让或提货。

《海商法》第79条规定:“提单的转让,依照下列规定执行:

1.记名提单: 不得转让;

2.指示提单: 经过记名背书或者空白背书转让;

3.不记名提单: 无需背书, 即可转让。

指示提单,填为:

指示ORDER 或 凭指示 TO ORDER;

如需在提单上列明指示人,则可根据不同要求,作成凭托运人指示TO ORDER OF SHIPPER;凭收货人指示TO ORDER OF CONSIGNEE;凭银行指示TO ORDER OF XX BANK。

指示提单背书交付的对内效力:按照我国《海商法》的规定,指示提单须经过背书并交付转让,因此,就指示提单而言,有权提取货物并依据提单向承运人提出货损索赔的应为通过连续背书合法取得并持有提单的收货人。指示提单背书交付的对外效力:指示提单经合法背书交付即对承运人也发生法律效力,承运人只需也只能向受让人履行提单项下的合同义务并承担义务不履行的责任。

第三篇:人是如何被洗脑的 心理学

公共心理学论文

院系:体育学院

专业:体育教育

班级:体育教育二班

年级:10级

学号:20105131208

姓名:肖克凡

论文题目:人是如何被洗脑的

指导老师:王才玉

人是如何被洗脑的

洗脑是指意识的强制性灌输,属于精神控制,也被定义为一种在真实中建立偏见的宣传方法。在意识同化的过程中,洗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可控手段。洗脑的实施人需要明确规划出洗脑的全过程,并根据需要适当强化或弱化某些环节。精细地说就是被人用一种经过设计的方式灌输了一种观念,并使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无论它是否是一种听来荒谬绝伦的说法,不管这个是对的还是错的。

所谓洗脑,并不是把脑子冲洗干净的意思,也不是胡乱编造慌言歪曲事实真相的意思,而是一种在真实中建立偏见的宣传方法。精细地说就是被人用一种经过设计的方式灌输了一种观念,并使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无论它是否是一种听来荒谬绝伦的说法,不管这个是对的还是错的。请务必记住:一定要截取真实的事实,否则一旦被揭穿,尴尬难堪,就达不到洗脑的目地了。

洗脑的定义有两种:第一种:骗子为达到控制他人而对他人施行的思想欺骗手段,方式为灌输、暗示、诱导、隔绝等等,使受骗人接受邪恶、谬误和虚妄的信息、意识、观念和方法,以为那是自己的真正认识和真实选择,从而失去判断真假是非、善恶对错的意识、勇气和能力,并深信假为真、恶为善、非为是、错为对,最终成为无独立人格、无独立思想、无独立能力的、受控于骗子的肉身工具;第二种:透过系统性的方法,对人进行密集性观念灌输,以改变其原有的思想和态度的一连串的手法与过程,称为洗脑。这两种定义只是词语上的差别,实质并没有不同之处。

洗脑的方法很多,形式各异。最常用的方法有:

1、强光法

2、强声法

3、恐惧法

4、因明之道

5、隔离法

6、选择法(让自己彻底的否定自己)

7、长时间的折磨

8、催眠

9、导入新的思想,并让它成为坚定而永恒的信念。

被洗脑的原因和预防:第一:对社会或对周边的不满。这是社会环境的问题。不满不是讲一般的不满意,例如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不满。通常这种不满可能来自于对改变一种社会现象的无奈而积压成的怨恨。例如:社会分配不公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可能累积不满的要素。因为有这种怨恨,就很容易产生和其它人共同怨恨的共鸣。如果是别有用心的人想让你顺着他的意愿的话,那么他只需要现挑起你的怨恨,很快你就会丧失判断力和意志力。传销组织里的人,我想很多人的不满可能都与收入有关。因为社会的确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公,这种分配不公不会在很多人看来是社会的顽疾,如果再和腐败联系起来,就可能想见他们的怨恨。其实,他们非常令人同情,收入的问题责任不在他们,地位的问题也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们这个社会的确有些问题。可是,当他们不法摆脱这种情况的时候,当他们在现实跟前感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当怨恨越来越大的时候,也就是最容易被人诱导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传销组织也正是从收入上做文章的,因为这最容易引起共鸣。社会环境的问题,只能依靠社会的努力。我们无法指望它很快改变。心中的怨恨越多,越容易被别人利用。

第二:不切实际的梦想。如果说怨恨不是人人都有的话,不切实际的梦想则可能潜在地存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切实际的梦想导致被洗脑,主要表现在几种人身上。一是缺少社会经验的人。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对有些人鼓吹的理论无法正确判断,容易顺着别人的思路去思考。例如说要致富就必须付出,这话很对,但是要付出什么就是问题了。在传销组织中亲情、道德也成为付出的内容。二是弱势群体。越是弱势,越会有梦想。梦想过于强烈了,就会演变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收入差别过大,对弱势群体造成了极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很多人存在幻想。这种幻想太容易被诱导了,因为幻想会让你延着适应你幻想的思路上去想。你不这样想,心里必会有一种焦虑。你沿着别人的思路想,反而心理会轻松一些。这也是目前传销组织中农民、大中专学生特别多的一个原因。

第三:不对称的信息。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不对称。一是知识缺乏所导致的不对称。例如对营销和直销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听什么是什么,这种人是传销组织最喜欢的。因为不懂,就容易把似是而非的东西当成真的。例如,传销组织编造了所谓的教材,虽然谁也没有见过这种所谓的教材印出来,而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传和复制,虽然那里面充满了虚假、编造、慌言和似是而非的说法,但由于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营销,无法判断真伪,所以容易轻信。还有一种不对称产生于信息渠道的利用上。传销组织信息的传递都是通过熟悉的关系进行的,而不是正规的渠道,而中国文化中对熟悉关系的信任是很高的,所以这种传递一开始就有迷惑性。而由于这种迷惑,很多人或者不愿意,或者找不到正规的渠道去进一步了解和证实。

第四:类似气功的气场效应。凡是进入传销组织的人,都会被安排参加各种所谓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安排往往是精心设计的,有人讲课,有人做见证,有人敲边鼓,有人造气氛,如果是孤立的几个人参加这样的活动,受到周边的这种气氛的渲染,很少有人会有坚强的定力不受影响。这就是场的效应。科学早就证明过,在人际关系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场,它会影响到人们的思考和思想。这也是传销组织为什么一定要让你不停上课的原因。而且,由于这种场的存在,使人的思想逐步与原来周边的人产生隔阂,你不到这样的场就不舒服,就会看到、听到他们所谓的负面。其实他们所说的所谓负面都是客观的事实,但由于你在场里已经把它界定为负面,所以你根本就不能接受其它的信息。这就使你离不开这样的场。传销组织是如何洗脑的:传销组织“完美理论”的错误基础是整个暴利的来源全部依赖于低级成员骗人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暴利,成员不得不丧失良知不断地骗人……似乎在创造着财富,但到头来一切都是空的。一个完美的经济系统可以进行不断的循环,但传销一旦没人可骗,也就走到了尽头。结果就是赚了钱的轻松走脱,留下那些底层的受害者。洗脑步骤:

一、级别递进:五级三晋制

二、财富分配:逐级剥削下家

三、传销计划:三年定能成为A级

四、收入诱惑:A级月入可达15万

五、煽情报恩:赚钱报答双亲

洗脑术有六个重要特征:诱惑性、欺骗性、封闭性、密集性、情感同化、集体暗示。

诱惑性:骗子总是向受骗者许诺各种好处,如赚大钱,进天堂等。而且人类有一个致命性的心理弱点,那就是欲望越强烈的时候,人的理性就会消退,所以有些时候骗子的许诺越大,越不现实反而越有人信;

欺骗性:骗子的理论中也有可能有一些真实性的内容,但其整个理论的基础、论证过程与最后结论都是歪曲的、错误的;而且骗子们都会把自己的理论伪装成为一种“正义”的、“高尚”的理论,使得受骗者在接受洗脑之后还会产生强烈的虚假的“正义”感。

封闭性:骗子都有意地将被骗者引入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让被骗者不能接触或者很少接触与其理论不同或相反的东西。对于受骗者而言,刚开始的时候这种封闭性还是外在强加的,但经过有效的洗脑之后,这种封闭性可以内化到受骗者的思想之中,这时候受骗者自己会主动拒绝任何与其被灌输的理论不同的东西;封闭性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把不赞同其观念的人排斥于这个集体之外,自己也不加入其他的团体;

密集性:骗子在把受骗者引入其封闭性的环境之后,就开始利用“教师授课”“成功经验”“学习心得”等各种形式对受骗人进行密集的观念灌输,受骗者几乎全部时间精力都被各种各样的“课程”所占用,甚至连独立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候所谓的“学习心得”也是在听骗子讲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受骗者原先头脑中所带有的观念会慢慢地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骗子灌输给他们的理念;

情感同化:受骗者在开始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轻易接受骗子的理论,而骗子则会先对受骗者给予相当多的温情(比如让受骗者感觉到大家的“关爱”、互称“兄弟姐妹”等等)来软化受骗者,用情感同化可以非常有效地化解受骗者的防范心理。情感同化都是洗脑的重要一环,而且能有效地强化洗脑效果;

集体暗示:人的行为都有一种从群性,也就是跟着大家走。骗子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当然是居于少数的,但是在其建立的封闭性的洗脑环境中,骗子可以居于相对优势的地位。在这种封闭性的洗脑环境中,骗子利用受骗者的从群心理,有意地把受骗者的思维向其所希望的方向引诱。特别在一些进行洗脑传教的宗教活动中,某个信徒看到别人在有声有色地谈论对神的体验的时候,自己也很容易陷入虚妄的幻想之中,长期参加这一类活动还会增强受骗者的幻想并对此深信不疑;

向你描述一种场景,也就是帮你树立理想。这种场景是你梦昧以求的,比如传销的大老板,道教的升仙,佛教的成佛、转世,政治上的各种主义。如果你对这种场景不感兴趣或是兴趣不足,你就免疫了。

展示实现理想的坦途达道,也就是方针,要尽量可靠,要有可操作性,有两个要点:1.人人能做,人人能做到;2.只要做到了就一定能实现理想。这两点很重要,要是很难做到,去做的人就少,要是做到了也不一定能实现,去做人的也少。只要发展一个下家,就能进账N元,而且立即对现,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人民大众通常都能算出来,成大老板指日可待,所以很可信,也就是可操作性很强。所以,凡是劝我回头的人,都是我成为大老板的阻碍,都是反革命。

传销组织的演讲内容实际上一种“阶段性催眠”,成员每天听取演讲,情绪一天天被调动起来,情绪一旦高昂起来后,怀疑传销违法的理性就会下降。传销组织日复一日让“老师”来演讲相同内容,其实是一种“群体暗示”,每一位“老师”讲述个人的成功经验,暗示新成员只要依样画葫芦,自己也能成功。再加上新成员与外界隔绝,“群体暗示”的作用非常大。

传销成员被骗入组织后,“成长”为新的成员,他们接着骗人,因为社会的诚信底线已堕落,良知变得太弱小,阻挠不了“骗人是合法”的想法。煽情内容和心理控制手段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控制,是一门科学,有的教师按照人的心理学规律,用于学校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成效。但是,有的人却用于精神控制,像传销组织,结果就造成许多社会危害。

传销组织“完美理论”的错误基础是,整个暴利的来源全部依赖于E级成员骗人的基础上,或者为了实现暴利,成员不得不丧失良知不断地骗人……似乎在创造着财富,但到头来一切都是空的。一个完美的经济系统可以进行不断的循环,但传销一旦没人可骗,也就走到了尽头。结果就是赚了钱的轻松走脱,留下那些底层的受害者。这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也是公安机关一直以来在打击的。

第四篇:人是不可能被注定励志文章

15岁那年,我仍是半工半读的少年。有一次在茶楼打工,肚子太饿了,客人买单离去后,我趁人不留神偷吃了一个客人剩下的叉烧包,谁知被经理看见了,他硬说我偷吃茶楼的食品,我逝世不否认,经理恼羞成怒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当时一阵眩晕,眼泪不受把持地流了下来,而我也被开革了。

我一边哭一边走回我租住的处所。其实那只是一个两层铁架床的上层,香港称之为“笼屋”。我跟住在我隔壁床位的老伯哭诉,他慈爱地抚慰我,我问老伯:“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12岁爸妈就离婚不要我了,上学受人欺侮,打工也被人委屈,岂非我注定要一辈子这么不幸吗……”

老伯看着我好一会儿,忽然笑出了声:“嘿!小鬼头,胡言乱语!谁告知你人是要被注定的?要是这样那还有什么惊喜,连做百万富翁也没什么意思了。你这个小笨蛋!”说完他便去上班了。他是个当夜班的保安员,平时老是呶呶不休,我向来把他的话当耳边风,但他这一句“人是不可能被注定的”却把我一言惊醒。

我酷爱音乐,无论路有多灾走,我都走下去,由于这样我才能够终生无悔。由保持开始,我的执著、信念来了,10年之后,《一场游戏一场梦》面世了。

《一场游戏一场梦》是我的第一张唱片,它也见证了我性命的转折点。记得唱片推出上市的第一天,公司的一位“先辈”刺我:“王杰,你的唱腔切实太奇异了,你觉得你的新唱片能卖多少?”他的眼神不太友善,但我还是很坦诚地说:“应当可以卖到30万张吧。”没想到,不到半天,我的答复就被当成笑话传遍了公司,甚至有人见到我就开始叫我“30万”——在他们眼里,我是想一夜成名想疯了。看着他们的讥笑,甚至连唱片的制造人都不帮我说句话。我只有在心里默念着老伯曾经说过的话,告诉自己:人是不可能被注定的,是否改变命运,就靠这一次了。唱片推出的第7天晚上,我放工后坐计程车回家。车窗外不断流逝着漂亮的夜景,闪耀的霓虹灯照射着街上的夜归人,我却无心观赏,一想到未来,想到自己夸下30万的海口,我的心就一阵阵刺痛。

模糊中,计程车的收音机里传出一个悦耳的声音:接下来播放的是本周流行榜的冠军歌曲。一阵音乐的前奏响起,熟习的旋律让我的心开始狂跳。主持人持续说:“本礼拜的风行榜冠军歌曲,就是王杰主唱的《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一霎时,我泪流满面。

第二天,我推开唱片公司大门,所有人的脸都在看到我的一瞬间挂上笑颜。之后,我听到良多祝贺的声音,我一直向他们说着多谢,我不晓得,这算不算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改变运气的时刻已经从前,而我也彻底相信了,人是不可能被注定的!

到当初为止,《一场游戏一场梦》已经大略超过1800万张的销量,可能大家不信任,实在我素来没有认为我红过,而后来情感渐变,甚至在官司中家财散尽一切从头开端,我也不感到有多泄气。

在世事的动荡中,我对那位老伯的话有了更加深切的领会,人的毕生是不可能被注定的,人来到了这世上,就是为了休会惊喜与豪情,同时,跌撞跟低谷也就是未免的了。有过不一样的体验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就像那位老伯,他只是个守夜的,可是谁能想到他心里的快活与充裕呢?所以,尽所有可能转变自己、丰盛本人,享受生涯中的各种惊喜,这才是咱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标!

第五篇:《人是被废黜的国王》读后有感

人是被废黜的国王——读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摘要: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在我们一面感叹内心迷茫失落,一面又难以寻找到一个精神的目标时,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许可以成为饥渴心灵的鸡汤。周国平以美丽而真实的语言在《灵魂只能独行》中为我们娓娓道来他所珍视的精神生活,他所感悟的人生哲理。

一个也许并没有那么敏感的心灵的人也能够发现,我们现在大多数的生活正被压缩精简成了生存。在物质生活的丰裕与快节奏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被挤压至了角落,很少有空间来给自己喘息与成长。仅是在大学这个被称为是“微缩的”的社会里,我作为一名才加入的成员,就已经初体验到作为大学生已开始的迷茫和忙忙碌碌的结果却是碌碌无为的尴尬。

一日在食堂里,我偶尔听得两位大三的学长谈论其大学生活。言语中透露的是互相倾诉各自生活无聊枯燥苦恼,每日三点式的生活使他们的内心不免空虚,而电脑游戏成了日常的消遣。我听后心里有种莫名的难过,这种难过也许并不仅仅是同情而是出于对自己的未来生活的担忧。一个人渴望他的内心是充满自然多彩的颜色的,而不是被空虚寂寞占据了大部分的位置。

在周国平的这本书中,我读到他在中央电视台答大学生问时的一些话,就是关于解除空虚的一个提议。他说:“一个笨办法就是珍惜有限的闲暇时间,在生存斗争之余坚持读书,并且是读真正的好书。”这样的话读来让我的内心有了些许的踏实,尽管我还不知这方法在我的身上能否有好的效果,至少目前看来是值得尝试的。当然,我觉得他所说的读书,并不只是用来解决心灵空虚的办法,更是提高个人境界的方式。让人心情愉悦,让人灵魂得以享受。

我非常喜欢喜欢书中对于灵魂的阐述。

文中引用了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去王位而悲哀了。周国平在此将人的灵魂也比作是类似的国王。他用了很精彩的譬喻:“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被废黜的是人的灵魂。由于被废黜,精神有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命运,然而,不论怎样被废黜,精神终归有着高贵的王室血统。”读来,这样的文字会让人霎时内心澎湃,我们的灵魂是如此高贵的,我们血液流淌着对灵魂生活的难以割去的执着。即使继承这样悲哀的王位似乎是不公平的安排,然而我们却依然将其视为是一种伟大而光荣的使命。

除了国王的譬喻,他又将灵魂比作是游子,“人的灵魂渴望向上,就像游子渴望回到故乡一样。灵魂的故乡就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只要生命不止,它就永远在思念,在渴望,永远走在回乡的路上。”两者相比,前者是想说灵魂的存在性,后者是想强调人们灵魂向上的过程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必然。而这个过程,如游子渴望归乡的痛苦。既然是游子,他就必是离家的,也就是说灵魂永远无法真正找到自己的家。而作为游子,他又必定是在日日夜夜思念着亲人、故乡,回不到家又使他痛苦不已,这样的矛盾纠缠,在我看来是复杂而美丽的关系。

书里讲述了孤独。

每个人的灵魂在存在与前进的前提下,又是孤独的。作者并没有将孤独看作是一种悲哀,而是尊重灵魂的表现。灵魂与人的肉体一样,也存在着羞耻,我们应该尊重它。心灵也有外衣,我们不能脱掉它。我们对其他的人、其余的事物充满好奇,但生命是有其神秘性的,我们对此所怀的态度应该是敬畏的。这样看来,当人们渴望别人理解自己时,“甚至公开索取理解”以及“非常踊跃地要求去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这一来一去,这种畸形的“了

解”与其说是人们互相的坦诚,更不如说是只是自己的好奇心在作祟。

然而孤独,并不是说将自己的一切都紧紧锁住,而不愿遗露一点给别人看到。孤独,也不是说对别人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我想周国平在书中所想说的是,人的灵魂应该是独立的,不要幻想着有人陪你走完精神旅途。书中有非常经典的一句“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人在这场旅途中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接受孤独,他的内心因而强大起来。

灵魂的主题是贯穿整本书的,而关于孤独,书中也是在第一辑和第五辑中阐述了,更多内容我就不加以赘述。

谈到信仰,对于真理、信仰、理想这几个词的区别,周国平也发问。但他倾向于将真理与理性相联系,理想与情感相联系而信仰则是人意志的体现。信仰与情感两者的结合,让人更觉到信仰的真实。他在书中将信仰与宗教联系在了一起写,并将信仰称为“上帝”,而他解释到“‘上帝’是一个符号,象征着人生不证自明的最高原则,而一切精神跋涉者的困惑便在于总是想去证明它。”我想信仰不必与宗教一定挂上钩,而周国平在书中也只是举个典型。“上帝”可以使任何形式的信仰。“上帝”的存在,说明我们人是有局限的,我们的内心有着向往。人在何处看到自己不能逾越的界限,就在何处安放一个“上帝”。

有着真正信仰的人,是在各种学说取舍之下并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下形成的自我信仰。而那些囫囵吐枣地咽下别人的某一种学说,就自认为是有信仰的人是虚假的信仰。他们选择了一种自认为是便捷的方式去“有了”信仰,这是惰性的人懒得动用脑子而采用了傻瓜式木桶。

对于还有一些问题,书中有精彩的论述,诸如幸福和苦难,智者心灵等等。

等待着读者自己去发现。

书中的感悟与思想,是作者的经历,作者的思索。在读它之时,人有种心灵上的安静,可以感觉到正如书中所写的灵魂的愉悦。然而,至于如何去寻求灵魂的家园,如何找到自己的信仰,书中并没有真正的为我们解答。我想,周国平是想展示给我们这些美好精神存在,而寻求之则需要我们自己的思索探究。心灵的鸡汤也许不能果腹,其美味与营养总还是能够打动我们饥渴的内心的。

下载毕业十年,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被拉开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业十年,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被拉开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